忆兄弟的故事或散文
㈠ 兄弟情谊的故事
兄弟相爱撼山河
——威伯福斯与克拉朋联盟
作者:(中国台湾)张文亮
内容简介
近代法制史上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解读盛行欧洲几千年的奴隶制度如何终被废除。
如果近代法制史像是一出舞台剧,威伯福斯与克拉朋联盟废除奴隶制度这一幕,无疑是剧中的高潮。这是一本报道战争的传记,这场战争虽然没有人流血牺牲,但同样激烈而残酷,这场战争是在议会里进行的。八个国会议员,八个基督徒,不同的专业、不同的政党、不同的个性、不同的背景,却为了打倒奴隶制度而结合在一起。他们以法律的专业、理性的思索、人道的精神、信仰的力量,在排山倒海的反对、咒骂、威胁、抵制、利诱和压力之中,经过50年漫长的日子,不改初衷,不采用暴民运动,而以忍耐、和平的立法程序,成功地断开层层绑捆黑奴的法律枷锁,帮助成千上万的黑奴获得了自由,终止了欧洲大陆几千年的奴隶制度。
威伯福斯与克拉朋联盟终由被误解到成为普世公认的19世纪议会政治里的良知楷模。书中人物展现出的公义与良知的政治家风范,前赴后继的忍耐不屈精神,犹如暮鼓晨钟,震人心弦。
作者简介
张文亮,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博士,台湾大学生物环境系统工程学系教授,著有《南丁格尔与近代护理》、《电学之父——法拉第的故事》、《科学大师的求学、恋爱与理念》、《牵一只蜗牛去散步》等20多本脍炙人口的书。
编辑推荐
近代法制史上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解读盛行欧洲几千年的奴隶制度如何终被废除。
如果近代法制史像是一出舞台剧,威伯福斯与克拉朋联盟废除奴隶制度这一幕,无疑是剧中的高潮。这是一本报道战争的传记,这场战争虽然没有人流血牺牲,但同样激烈而残酷,这场战争是在议会里进行的。八个国会议员,八个基督徒,不同的专业、不同的政党、不同的个性、不同的背景,却为了打倒奴隶制度而结合在一起。他们以法律的专业、理性的思索、人道的精神、信仰的力量,在排山倒海的反对、咒骂、威胁、抵制、利诱和压力之中,经过50年漫长的日子,不改初衷,不采用暴民运动,而以忍耐、和平的立法程序,成功地断开层层绑捆黑奴的法律枷锁,帮助成千上万的黑奴获得了自由,终止了欧洲大陆几千年的奴隶制度。
威伯福斯与克拉朋联盟终由被误解到成为普世公认的19世纪议会政治里的良知楷模。书中人物展现出的公义与良知的政治家风范,前赴后继的忍耐不屈精神,犹如暮鼓晨钟,震人心弦。
㈡ 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古诗编成一个小故事
1:有一天上午,我孤独一人在他乡做客,人地生疏,感到寂寞。每遇专到佳节,我就更加地思念家属中的亲人。
我在遥远的地方,想到哥哥、姐妹和弟弟一定登上每一座高山。我真希望也能登上每一座高山。真想一下子到兄弟们那里,跟兄弟们一起登上高处。但我看见兄弟们都插着美丽的茱萸,站在高高的地方,就单单缺少了我一人,兄弟们都高高兴兴的登上了高处。
2:今天是九月九日,重阳节,我独自一个人在外地,人生地不熟.感到十分的寂寞,每遇到佳节的时候,我就更加的思念家中的亲人.
我在遥远的外地,想起自己的家人,我想起了每到佳节的时候,家中的兄弟们.他们都攀上高峰远望时,他们一个个插着美丽的茱萸,也在思念,可是惟独身边少了我一个人.我真想到他们身边去.
㈢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编一个故事
重阳节到了,身在异乡的王维不由得十分想念远在故乡的老母亲,十分想念远在故乡的亲人,这种想念是撕心裂肺的,想起来王维的泪水便不由自主地流淌下来。无奈,只好来到客店以酒消愁,但是,酒越喝得多,却越不觉得醉,本来是解愁的,但却越喝越忧愁。 泪眼蒙蒙中,王维仿佛看到以前重阳节到时,老母亲准备好大饼和美酒,对我说:“儿啊!快吃!吃完和你的兄弟一起去登高吧!哎!瞧我这记性,来,拔几株茱萸插在身上,鬼神都怕,可驱邪哩!”现在想起白发苍苍的老母亲 ,泪珠便一滴一滴地落下来。 诗兴渐浓,赋诗一首:“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念完了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便磨好了墨,提笔将它写在了纸上,取名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其实,王维知道,爱就是思念亲人的一颗心。
希望采纳
㈣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故事版(35O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改编小故事(一) :
我叫王维,是唐朝著名诗人之一。在我十七岁时,第一次远走他乡来到了长安城里办事。一转眼,我在这儿也有些日子了,因为事情发展得不够顺利,而久久不能回家,因此我每天都非常思念自己的亲人们。今天是重阳节,我一个人走在大街上,四处张灯结彩,人们结伴而行,谈天说地。我走到一户人家门口,听到里面欢声笑语不断。此时此刻,我十分伤心,热泪盈眶。
我心里想着:我的家人们现在估计喝完了菊花酒,腰上插着茱萸,正要去登高吧!他们一定会因为我的不在而难过的!想着想着,我更是泪如雨下。这时,街上传来卖茱萸的小贩,用家乡话不停地吆喝着,更一声声听得我心碎。
我终于体会到了“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的孤独。于是,我挥笔写下了一首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改编小故事(二)
终于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可我却无法与我的家人团聚,每次到了传统节日时我就会更加忧愁,看着别人一家团聚在吃团圆饭,有说有笑。我却只能坐在房间里孤孤零零的看着。我多么想有一双翅膀,那我就可以飞到家乡。可是这是不可能的。我现在真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呀! 就这样,我陷入了沉思。
我的兄弟现在正在山上玩耍,如同往年一样,我们在山上玩的很是开心。摘山花,采野果,躺在草上睡大觉。带上茱萸在小河边洗手洗脸,最后顺着小河一起下山去了,可如今少了我一个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改编小故事(三)
今天清晨,我被爆竹的声音吵醒了。出去一看,大家都高兴极了,有的在点爆竹,有的在嬉戏,有的家人团圆,我一拍脑门,呀,今天是九月九日重阳节啊! 但我的心头涌出一丝忧伤,因为我现在只是一个居住在他乡的外来客,不能和家人们一起过这个重要而快乐的节日了。
虽然我不能回去,但我能想象到家乡那幸福的场面,兄弟们身上都佩带着茱萸,一起去登山,他们在山头,是否能望到长安呢?可惜我却在一个远离家乡的地方。怎么不让人伤感呢?
想到这,我忽然诗兴大发,写出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改编小故事(四)
那一年,我17岁,家乡在华山以东的山西永济一带。阳春三月的时候,我有急事去了长安。在那里,每时每刻都想念亲人们,有一种度日如年的感觉。八月十五望着天上玉盘似的月亮,口中嚼着月饼,又想起家中的亲人们。看着一封封亲人们寄给我的信,忍不住又回忆起曾经和亲人们同在家中的美好时光来。
转眼间又到了九月九日重阳节。人们都三三两两地掺扶着父母亲人们去登山、插茱萸、饮菊花酒。我想到了自己的父母亲人,此刻,他们一定爬上了高山在眺望着,而自己却远在他乡,街上叫卖茱萸的小贩,叫着家乡话,声声叫卖更让我心碎。
我潸然泪下,挥笔题诗一首: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㈤ 请给我推荐一些关于兄弟深情的感人故事
他出生的那年,计划生育抓得正严,村里有生二胎的人家,不是要躲到外地就是被罚款。只有他,是光明正大生下来的老二,并非家中有权有势,而是因为他的哥哥,先天性脑疾,俗话说,就是弱智。
1
母亲扬着手里一根小竹竿,对哥哥说,永远不许碰弟弟,记住没?因为担心他会伤害弟弟,父母更不许他进他们的房间,即使是吃饭,也让他单独在自己的小屋里吃。他经常偷偷蹲在父母的房门外向屋里望去,看到弟弟时,就笑得口水顺着嘴角流了出来。
其实他很小的时候,也曾被深深疼爱过,只是当年龄相仿的孩子已经学会说话走路时,他却目光呆滞,讲不出一个字来。检查出是脑疾后,爷爷奶奶把怨气撒到母亲身上,母亲便把委屈强加给了他,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就挨上一顿打。
有时,母亲在院子里抱着弟弟晒太阳。他小心翼翼地靠近,兴奋地想摸摸弟弟的脸蛋,母亲像逃避瘟疫一样抱着弟弟闪到一边,大声呵斥他,不许碰弟弟,你想把病传染给弟弟吗?
一次,父母不在,他远远地看着姑姑怀里的弟弟,还是傻傻地笑,流着口水。姑姑心一酸,向他招手,说,来,摸摸弟弟的手。他却迅速地躲开,口齿不清,断断续续地说,不……不摸,传……传染……
那天姑姑哭了。他伸手为姑姑擦眼泪,依旧在笑。
2
弟弟慢慢长大,已经牙牙学语,有几次,弟弟伸着胳膊,蹒跚着向他走过来,他兴奋得手舞足蹈,只是母亲总会慌忙跑过来,把弟弟抱开。
看着别的孩子手里拿着冰棒,他抿舔着唇,感到炎热而口渴。那些孩子说,你学狗在地上爬,就把冰棒给你。他学了,可他们并没有把冰棒给他,而是笑得前仰后合。
一向动作迟缓的他猛地从地上爬起来,像疯了一样劈手就抢,那些孩子都吓呆了。他拿着冰棒高高低低地向家跑去,一路上,冰棒不断融化,待他跑回家时,就只剩下可怜的一点了。弟弟正在院子里玩,他趁着母亲没注意,把冰棒举到弟弟面前,说,吃,吃,弟吃。
母亲只看着他拿着一根小木棍向弟弟比画,冲过来一把将他推开。他摔倒在地,仅剩的冰棒杆也掉在了地上,他痴痴地看了一会儿,哇的一声哭了。
弟弟学会叫人了,可是从没人教他叫哥。他多希望,他能像所有的哥哥一样,被弟弟叫一声哥。为此,每当弟弟在院子里玩时,他就会在三米外的地方,吃力地大声喊,哥,哥。他想让弟弟听到,让弟弟学会叫他哥。一天,他继续喊着哥,哥时,母亲嚷他,一边玩去。这时,弟弟突然抬起头看着他,竟然清晰地叫了一声哥。
他从来没有如此激动过,拍着巴掌跳起来,忽然跑过去,用力抱住弟弟,眼泪和口水一起流到弟弟身上。
3
他是自小被别人喊着“傻子他弟”长大的,他对这个称谓憎恶至极。所以他看着总是对着他傻笑的哥哥,心中充满厌恶 一次他又因为“傻子他弟”这个称呼和别人厮打了起来,他被那个同学压在身下,忽然对方的身体轻飘飘地离开了他,是哥哥。他从未见过哥哥使过这么大的力气,把那个男孩横空举起,摔在地上。男孩顿时在地上滚着喊疼。他害怕了,惹祸了,父亲一定会揍他的。那一刻他恨透了母亲,为什么生一个傻子给他当哥哥。他用力推了哥哥一把,气愤地吼,谁让你多管闲事,你这个傻子。哥哥被推得抵到树上,傻呆呆地看着他。
那天,父亲让他和哥哥并排跪在地上,竹竿无情地落下来时,哥哥趴在了他的身上。忍痛颤抖着说,打,打我。
没几天,城里的亲戚带来了没见过的糖果,母亲分给他八块,留给哥哥三块,这样的事情已不是第一次,他理所当然地接受。次日清晨,哥哥在窗外敲着玻璃对他傻笑,踮着脚把一只手伸过来,脏兮兮的掌心里是两块糖。他愣了愣,没有接。哥哥再次伸手时,已变成三块糖。是哥哥仅有的三块糖,他含糊地说,吃,弟吃。
不知为什么,这次他突然不想要,哥哥着急得跺着脚说不出话来,干脆把糖纸剥开,往他嘴里塞。
当他吃下糖时,他清晰地看到哥哥眼里,流出了泪水。
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那天,父母乐得合不拢嘴,哥哥也高兴得又蹦又跳。其实哥哥并不明白什么是大学,但是他知道,弟弟给家里争了气,现在再也没有人叫他傻子,而是叫他“君旺他哥”。
他离开家的前一天晚上,哥哥还是不肯进他的屋子,而是在窗外给他一个花布包,他打开,竟是几套新衣服。都是几年前姑姑给他们哥俩做的,或者是城里姨妈送的。
原来,这么多年,哥哥一直都没有穿过新衣服。可是,他以及父母,却从未注意过。此刻,他才发现,哥哥穿在身上的衣服磨破了边,裤子短得吊在腿上,滑稽得像个小丑。他鼻子微微发酸,这么多年,除了儿时的厌恶,和长大后的忽视外,他还给过哥哥什么呢?
哥哥还是多年前傻笑的模样,只是眼里多了几分期待,他知道那期待是什么。尽管哥哥不知道他在不断地长高,不知道衣服的款式也旧得他无法穿出门。但他还是假装收下了衣服,高兴地在身上比量,问,哥,好看不?哥哥很用力地点头,笑的时候嘴巴咧得很大。
他在纸上写了两个字,“兄弟”。他指着“兄”字对哥哥说,这个字读兄,兄就是哥哥,又指着“弟”字,这个字读弟,弟弟就是我。 “兄弟”的意思就是先有哥哥,才有弟弟,没有你,就没有我。
那天,他反复地教,哥哥就是坚持读那两个字为“弟兄”,间断却很坚决地读,弟,兄。走出哥哥房门时,他哭了,哥哥那是在告诉他,哥哥心中,弟弟永远是第一位的,没有弟,就没有兄。
对一个农村孩子而言,大学生活显得分外精彩,他几乎忘记了还有个患脑疾的哥哥
那次母亲在邮局给他打电话时,哥哥同去。母亲絮叨地说了很多后,末了,母亲说,跟你哥也说几句吧。哥哥接过电话后,许久许久没有声音,又是母亲接过来,说,挂了吧,你哥哭了,他在胸口比画着,意思是他想你。
他本想让母亲再把电话给哥哥,他想告诉哥哥,等他回去,教他写字,给他带只有城里才有的糖果和点心,可是,他张了张嘴,却应了句,那就挂了吧。因为他看到寝室同学好奇的目光,他不想让他们知道,他有一个傻哥哥。
暑假,他买了糖果和点心,路上,他塞了一块糖在嘴里,忽然想起儿时,哥哥强行塞进他嘴里的糖,喉头发紧,糖在嘴里,泛着微微的苦涩。
第一次,他回到家就找哥哥,满院子地喊,哥,哥,我回来了,看我给你带什么了。只是,他再也没找到那个只会对着他傻笑的哥哥,那个年近三十了还穿着吊腿裤子的哥哥。父亲老泪纵横,艰难地告诉他,一个月前,你哥下河去救溺水的孩子,他自己也不会游泳啊,把孩子推上来,他就没能上来……父亲蹲在地上失声痛哭着说,我们欠那孩子的太多了!
他一个人坐在河边,对哥哥的记忆时而清晰,时而模糊地闪现着。他从口袋里掏出那张纸,上边写着“兄弟”,那是他的字;下边是歪歪扭扭不容易辨认的两个字,只有他能看得出,是哥哥写的——弟兄。
㈥ 感人的兄弟故事
感人至深的小文《红枣熟了》——与众兄弟怀念在中越战争中牺牲的烈士们!!!山东大枣,个大味甜,清脆爽口。
价钱也不便宜,贩枣子的都知道,这时节去收枣,要带上大把的钞票,赔上晚上的好觉,在枣子的海洋里争夺,眼睛红得跟枣子一般还不能歇息,这才能把满车的枣子给运出去......
换成更多的钞票,换成老婆手上脖子上的金戒指金项链,换成娃娃的新衣裳新玩具,换成自己的小酒好菜......
然后洗个滚烫的热水澡,哄着孩子抱着玩具睡了,再搂着老婆在被窝里乐!
辛苦,但也值了!
只有柴米不这么干!
那么多人,赶着这时节去抢生意,累个半死才换了几个钱?
做生意要靠的是脑子!
等枣子晒干了,去那个小小的山村,那里也有上好的枣子......
没路,所以运不出来,只能指望着几个行脚的货郎用廉价的日用品去换。
一斤上好的枣子才换个油盐酱醋,换个针头线脑!
货郎没本钱,可柴米有。
等的那些山村的小伙子大姑娘都着急了,柴米才去山村,多少给几个现钱,也就把枣子给包圆了。
再花上几个钱,让人给挑出山......
倒在等候在公路边的小货车里,那就是钱啊!大把的钱!
旁人不知道这地方,柴米谁也不告诉,连老婆都不告诉。
有人争抢,这生意就不好做了!
十多年了,就靠这生意,柴米家盖了三层小洋楼,小县城的独一份!
估摸着日子也差不多了,柴米出门,叫上小货车.....
贩枣子的旺季过了,运输生意也不好,都争抢着拉活儿,价钱也就便宜。
小钱也是钱,这道理柴米懂!
七弯八拐,上坡下岭.....
柴米让车停在公路尽头,自己上了山......
山路崎岖,走了大半天才看见山村的轮廓。
一筐筐的红枣都装好了,就等柴米来收了,柴米扒拉开计算器,过秤给钱。
也有那住得远的,拿个小筐送来,柴米也就随便给上几个,人都说柴米仁义!
收罢了,也叫上了棒小伙子,赶早出山,还能赶在明天天亮前把枣子送到县城。
柴米也收了包袱,点上香烟,等那些棒小伙子回家取个干粮衣裳的。
送完了枣子回山村,要赶夜路,又冷又饿可不行。
货都上了肩了,老太太来了,还是提着筐枣子,一步一挪。
柴米认得那老太太,就住山腰的茅草房子,那房子都快塌了,几根木桩撑着的......
都十来年了,每年柴米进山都见着......
都是拿着一小筐枣子换钱,一块两块,三块五块的......
就是一年比一年来得晚了!
收了比往年多的枣子,柴米高兴,抓过了小筐,扔下五块钱,转身要走。
老太太拉住了柴米,哆嗦着说话:“今年这枣子不要你钱,求你个事呐,带上我出山啊?”
柴米犹豫了,一老太太出山,脚力跟的上么?
来了个棒小伙子,挑了付扁担箩筐,一头是半筐湿劈柴,一头是棉絮被褥:“我挑着老太太出山呐,求你给他指个路,老太太要出远门啊!”
柴米也就不多说了,带上老太太走了。
出山了,老太太上了小货车,抱着个小包袱,闭着眼睛不敢看窗外,说是眼晕......
夜路难走,烟也抽完了,柴米给老太太拉话:“出门呐?上哪啊?”
老太太还是闭着眼:“上个老远的地方,比县城远呐!云南......”
柴米打了会瞌睡,又问:“去云南干啥呀?”
老太太抱着包袱:“看俺儿啊......给儿带上的煎饼、大枣,我儿最喜这个!”
天亮了,车也到了县城,老太太哆嗦着拿了个纸片问柴米:“这是个啥地方?有车能去不?”
柴米看看,楞了.....
那纸片子上写的是——云南麻栗坡,烈士陵园!
柴米小心加小心地问:“老太太,你儿......”
老太太递过一叠钞票,一块、两块、五块的......
“没了!早没了!就埋在云南了,老早想去看看,可没钱呐......卖了十年的枣子,俺寻思够个车票了......烦劳你给买个票啊......我不认得几个字的......”
柴米哆嗦了......
跟筛糠似的哆嗦......
把老太太扶上车,直奔了济南!
小县城,哪来的火车啊......
送老太太上了车,找了个乘务员说了,还给乘务员送上条好烟......
乘务员黑了脸,哆嗦着把烟扔给了柴米:“收了你这烟,我还是个人呐?”
老太太只有三五十块钱,火车票不止这个数......
那钱柴米塞到了老太太的包袱里,还添上了几张......
回来的路上,柴米黑了脸不吭声。
到家了,柴米喝了一夜的闷酒,狠狠抽自己......
“咱也是个人啊?!!!”
天亮,柴米揣上票子,买了水泥木料,请了高手瓦匠......
进山......
㈦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故事
我在异乡做客人的时候,每遇到佳节良辰时总会思念起家乡。虽然我人在他乡内,但早就想到今天是重阳节,容故乡的兄弟们要登高望远,我想当他们在佩戴茱萸时,会发现少了我一人不在。
韵译
独自流落他乡,长做异地之客。
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眷亲。
遥想今日重阳,兄弟又在登高。
他们佩带茱萸,但是少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zhū
yú)少一人.
㈧ 求一篇有关兄弟的文章..
不知道你是需要作文范文,还是美文故事。
先提供一篇作文,再提供一篇很感人的故事吧。
一 作文——兄弟情深
衡水市第三中学初三(六班)王起泰指导教师:代兰君
“当”得一声,晓楠摔门而去,望着他愤怒的背影,我嘲笑道:“说什么兄弟情深,兄弟就为这么一件小事发火吗?上午还好好的,就为这么点小事就把兄弟之情撕破吗,真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
其实,这件事是我的错,没有为他保密。我本来想向他解释一下,可还没来的及,他便冲我急了。死要面子的我偏偏和他争执起来,结果不欢而散。
“没关系,过几天就好了,我们还会是好朋友的。”事后我自我安慰。
突然,大地剧烈摇动起来,我身后的晓楠拉我一下,冲我大喊“地震了,快跑。”我拼命的向教室外冲去,可是我的腿脚不听使唤,教学楼在晃动,我也在晃动,这时已经有东西不断砸在我的头上,转眼间,已不见了晓楠的影子。
我跌跌撞撞的跑着,教学楼随时有坍塌的可能,我已经到了二层,突然,晓楠从下面跑了上来,拉起我,我们一起向下跑去。刚刚下了两三级楼梯,一股强大的力量把我们撞开,我被卡在了一个角落里,
听着隆隆的声音,我害怕极了。“晓楠,晓楠”我大声喊着。我们俩离的不远,他一定在我不远处,他一定会没事的。“晓楠,晓楠”我再次大喊。“兄弟,我在这儿呢。”在离我大约有一米多远的地方传来晓楠的声音。“兄弟,怎么样?”我急切地问。“我没事,右腿被压住了,拉不出来,等一下吧,一会儿会有人来救咱们的。”“晓楠,你不会有事吧,你这傻子,你已经跑出去了,又回来找我,你怎么这么傻啊。”说着,我已经泪流满面。“兄弟,保存体力,我们不知道要等多久。”
过一会儿,我们就说几句话,我们互相鼓励,我们谈到过去,谈到将来,谈到我们的欢乐。他说,如果能出去,我们好好的打几场蓝球。
不知过了多久,我听到有人叫我:“小伙子,怎么样了?”我身体右边已渐渐的有了亮光,人们的说话声越来越清晰。我被救了出来。“快,晓楠在下边。”
我和晓楠都幸运地被救了出来,遗憾的是晓楠的右脚被压时间过长,没有保住。后来我们才知道,我们在废墟下被埋了将近50个小时。
我要感谢的人很多,很多。我从心底感谢的是晓楠。他为了我,付出了许多,许多,
后来,我去看晓楠,看到他我止不住眼泪,他却反过来劝我:“兄弟,咱什么时候赛一场,我一定能赢你。”
兄弟情谊我深深懂得,爱在不言中。
我们是永远的兄弟。
二 美文故事——《湘江以南 燕京以北》
A湘南
暮色四合的时候,我常常觉得自己应该拥有一座城堡,古色,斑驳,城墙上有青苔,阳光的影子照在上面,它们蔓延成一幅幅明灭涣散的画。
在这座城堡里,我要一个人居住,白天巡行,夜里打更。
当然,这只是幻想,幻想而已。可是想着想着我就会很开心,很开心我就会接着没完没了地幻想。我想我是无药可救了。
我18岁,大一,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幻想是黑暗里疯长的海藻,会逐渐占据我生命海洋里很大的一部分;时间则是海藻的养分,我们谁也无法抗拒。
我叫蔡湘南。我出生在湘江以南,一个弱小但美丽的城市。
我的名字很坦白,就像我的性格一样,不懂得隐瞒和躲藏,会意外地给人伤害。
有时候,我的确是凛冽而尖锐的。比如,我有一个哥哥,他很英俊,英俊得让所有男孩子嫉妒,他高中的时候开始带女孩子回家,我鄙薄这行径,于是用恶毒的语气赶他出去,终于,在某个夏天的午后,我们宣布分道扬镳。
常常是,他在屋子里忙他的事情,我沉浸在我的世界里。互不侵犯。那时候,我们都是任性而骄傲的孩子,无暇他顾,只懂得挥霍自己的青春。
时间长了,对我而言,这一个哥哥,有或没有,似乎都一样,我觉得无所谓。
何况,我还有一个很好的兄弟,和我哥一样,他也有咄咄逼人的英气,但他很善良,并且,有惊人且罕见的豁达。他总是能够容忍我的孩子气,然后微笑着说,湘南,我知道你是对的,可是你总要放人家一条生路啊。
听起来仿佛我就是魔鬼撒旦,我忍不住大笑,笑过之后心情就会变得很明亮很开阔,像大雨清洗过的天空,湛蓝湛蓝的。
有这么一个兄弟,我觉得比拥有一个哥哥要幸福一百倍。不,是一千倍,一万倍。
他叫燕北。燕京以北。燕北的血管里汩汩流荡着北方人的血液,豪爽、热情,可是外表安静,一点都不张扬。我喜欢和这样的男孩子在一起,那样不用担心轻易被伤害。
只是有时候,他也会落寞。看着他面容模糊神情恍惚的样子,我会一下子变得手足无措起来。我不知道怎样安慰他,我只是安静地把手指插在衬衣口袋里,默默地陪着他走很长很长的路;或者,一起仰望天空,且听风吟。
幸好这种情况出现得不多,燕北总是会很快回过神来,脸上的忧伤转瞬即逝,然后像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一样,努力地微笑。
他知道我是心疼了。所以不快乐也要装作快乐,好让我开心。
可是他不知道这样我会更加难过。我常想湘南你真没用,你看燕北这么不开心,你却一点办法都没有。
这都是大学以前的事了。现在我们18岁,我在长沙,他在武汉。据说他那所大学是全国风景最美丽的大学,有好看的樱花和银杏树,还有一面很大的湖泊,只是我一直没有机会去看。
B燕北
我18岁了,我像一株热带植物,生长得迅速而热烈。
18岁那天,我在心里默默念这个命题三遍:我成年了,我成年了,我成年了。然后我预感到生命在这里会狠狠打一个结。谁说的,生命像花一样盛开,我们不能让自己枯萎。
暮色四合的时候,湖边的路灯刷一下亮起来,水里的倒影像是青春在滚滚燃烧。我可以清晰地听见樱花呼啸的声音和时光马不停蹄的轰隆声。
我在武汉怀恋我的燕北,我的湘南。
燕京以北,湘江以南。
我的燕北是一座不大不小的城市,人们都长得很挺拔,像乔木,面容温和善良,他们让我景仰,同时,感觉温暖。街道上有一些英俊少年,他们把单车骑得贼快,像是随时就要飞起来;女孩子则穿着很招摇的鲜艳衣裳,一边气喘着一边还要尖叫。
我想这就是美好。这是一座美好的城市。
我居住的地方有一座哥特式小教堂,青青的灰或苍苍的白,尖尖的塔顶直刺云霄,让年幼的我觉得震撼。我和伙伴们常常在傍晚的时候跑进去,听里面的孩子唱圣诗,那三个醒目又漂亮的混血儿,吸引了我们差不多全部的目光,一度让我们嫉妒。
12岁生日,爸爸微笑着送一枚十字架给我。我看着银色的光芒在我的胸前跳跃,一下子变得安静而敬畏。我知道,十字架是奶奶的信仰,她是虔诚的基督徒。
可是一年之后,在一个槐花飘香的五月,奶奶死了。她死得很安详,就像在做一个甜美的梦。她的枕边放着卷了页的《圣经》。
爸爸说,奶奶是被上帝招到天堂里去了。他或许是对的,可是这不能阻止我身体里面有什么东西被掏空,我感觉大量的力气正拼命从身体里跑出来,然后飞速涣散,我想我是彻底沦陷了。
后来我才知道,这就是生活的真相,生活背后是隐藏着火焰的,熊熊燃烧的火焰。我开始学会沉默。爸爸说我是长大了。
不过,时间一长,我发现,其实没有了奶奶,生活还是美好的。
我依然可以在马路上和伙伴们疯狂地飙车,在同学的恶作剧之后不介意地一笑,在课堂上乖乖迎接老师的赞美,在美术课上画唯美而安静的水彩。没有呐喊,没有夸张,更没有抽象,14岁的我还是幸福的。
15岁,爸爸与同事互调工作,我们一家三口离开燕北,来到湘南,在这个植物气息浓烈的江南小城安定下来。
不错,这里的鲜花常年在街道上开放,而树冠庞大的香樟树是那样温柔好看。
在湘南,我认识了蔡湘南,一个英俊而倔强的男孩子。
第一次见他,他桀骜的眼神就刺痛了我的心脏,我突然想起哥特式教堂的塔顶,那尖尖的,直刺穹隆的塔顶。它们都一样让我震撼。
我在心底对自己说,这个男孩子,他会是我最好的兄弟。
我的预感是对的,几天之后,我们已经并肩走在氤氲着清香的街道上,湘南像燕北的朋克或古惑仔那样,不停地吹口哨或者唱歌,不知疲倦。他是很活跃的男孩子,而我则相对安静。这很好,我分享他的青春。
很多次,他跟我说起他哥哥,说那个读着高三的帅气大男孩,他对弟弟的态度是那样冷血,不闻不问。
看他忿忿的表情我总是忍不住发笑,他的哥哥我见了,性格张扬但绝对善良的一个人。我说兄弟啊我看你哥挺好,只是你没发现而已。
他倔倔地摇头,说,我不信。
真是任性又骄傲的孩子。要我说什么好呢。我什么也没说,我相信时间的力量。
我一点都没说错,湘南他哥真的挺好,有一次我去他家他哥说有事离开,可是我下楼的时候分明看见他在鲜花店门口耗磨时间。他是牺牲自己,把狭小的自由空间都留给我们了。
A湘南
我至今都记得15岁那年与燕北的相遇。
燕北穿白色的棉布衬衣和米色长裤,落落无尘;身材挺拔,像白桦树;手指很长,似乎天生有做艺术家的天赋和气质。
燕北说纯正的普通话,字正腔圆,可是用他的嗓音说出来,有江南的湿润和柔和,一样地好听。
燕北微笑的样子最好看,淡定、干净、透明,远远瞧着,还有一点点离群索居的味道。你看了都忍不住想感染,想和他一样,有酷酷的笑容,做上帝的宠儿。
他还完全是个孩子,可是一举一动都显得那么与众不同。
后来我才知道,燕北不是土生土长的湘南人,他来自燕京以北。燕北,一个在我们湘南土著眼里,有高大的人和建筑,听起来恢弘美好的城市。
知道这些,是在我们做了同桌之后,他给我讲他的家乡,那里有一座基督小教堂,每当做礼拜,人们的嘴里吐出鲜花一样芬芳的句子,那是祈祷;而墙角有白色和红色的蔷薇花在热烈开放。他说,他是喜欢鲜花的孩子,痴迷而执着。
我笑了。我相信他。不过我更愿意想象教堂的样子,我把它幻想成一座古堡,我在里面,肆意而自由地奔跑,从城墙的东面跑到西面,又跑到北面。我可以感受到汗水汹涌而出,在脸上淋漓的情景,我长久地痴迷,忘却时间。
于是燕北总是乖乖地放弃他的鲜花,听我构筑我的城堡。
你们注定了是要做一辈子的兄弟的,某一天在大街上,算命的先生说,这是宿命,你们谁也无法逃脱的。
我们都不想逃脱,我和燕北抢着说。
后来混熟了,我经常到他家里去。第一次,就像第一次遇见,我发现他的居室竟然和他的人一样,显得与众不同。我吃惊于那完美的对称和统一。
比如,柜子是南北相对的两套,橙黄色,枕头并肩而放,书桌是联体的那种,衣橱里,挂着两套一模一样的adidas运动服,还有同样的运动鞋,甚至,在不起眼的抽屉里,那些被遗忘或珍藏的童年玩具都是成双入对的。
总之,在他那里,我很难找到孤立的东西。它们就像是彼此的身体和影子,无论如何,也要坚持在一起。
问他,他说,这样好,这样它们才不会寂寞。
真是诗意又浪漫的回答。原来东西和人一样,有了伴才可以快乐的。
他妈妈更有趣,她竟然说,这样家里像养了两个男孩子,热闹非凡。
我叫他妈妈阿姨,阿姨却和叫燕北一样,大声地叫我儿子,弄得我怪不好意思的。
不过我知道阿姨是真的对我好。他们一家人对我都挺好的。虽然他的工程师爸爸平日里沉默少言,可是我去了,他竟然会“勾引”我和燕北陪他喝酒,好容易成功了,每次又只让我们喝一点点,真是又好气又好笑。
然而,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后来阿姨把燕北的很多东西都送给了我,她说,与其“像”养了两个男孩子,不如就当真养了两个。湘南和燕北,你们都是我的乖儿子。说着说着,她的眼睛竟红起来,有一些湿润的东西氤氲在里面。我想阿姨是真喜欢我了。我鼻子一阵发酸,我说这是真的吗我和燕北就要做亲兄弟了。
亲兄弟。这三个字让我感觉温暖。上帝啊,我竟可以是如此幸运的孩子。
再后来,我穿着和燕北一模一样的adidas运动服和运动鞋去了学校,同学都说,我们看起来就像是一对双生子,都有俊朗的面孔和挺拔的身体。
我沉浸在种种未曾体验过的赞叹和惊呼里面,幸福得快要喘不过气来了。
只是燕北的表情始终淡淡的,处变不惊的样子。要不是他的眼神平和,我的不羁,我觉得我们都可以以假乱真了。
四月,燕北15岁生日,阿姨买了两个蛋糕。我们一起唱生日歌。阿姨开心得哭了,叔叔也高兴,喝了很多酒。那一天我们都很放肆地幸福,仿佛全世界是我们四个人的一样。
那一年,我总共过了两个生日,燕北也是。我的生日是夏至,6月21日。
B燕北
15岁那年我过了两个生日,第二个是在湘南家里过的。夏至。
那一天是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太阳升得很高,光线被茂密的香樟分割成一片一片地,像碎碎的水银撒在地上,一点也没有章法。
湘南就是在这样的光线里生长了15年,长成了一副明媚的样子,有凛冽的性格和灿烂的笑容。然后与我相遇。
流年。光华。童年。暗影。
那一天是个特别的日子,那一天出了一点点意外。
湘南哥哥的名字豁然出现在学校的公告栏里,因为打架,他被开除了。
他叫蔡箫辽,高三。我常常在学校里看着他穿着破旧的牛仔裤,脑袋埋在长长的头发里面,或者神情漠然地望着天,身影流动着恍惚的气息。他是那种讨女孩子喜欢的男孩子,英俊就英俊得要死,颓败就颓败得有型。只是,他不讨老师喜欢。通常,当我们碰面的时候,他会收敛起孤傲的眼神,态度温和地说,燕北,你好。
箫辽,你好。我应他。我知道,其实他从来都不是冷漠的人。
我清楚地记得,那一天距离高考仅剩15天。
我一直担心他家里会有轩然大波的,可是没有。湘南说其实大家都知道迟早有这么一天的,再说,箫辽的功课糟糕透顶,就算让他去高考,也是什么大学都上不了的。
我苦笑。回家后,箫辽沉沦的背影和疲惫的眼神不停地在我眼前浮动,我为他和湘南感到心痛。
他们本应该是多么和谐的一对兄弟,可是为什么,关系还不及我和湘南。
箫辽第二天便南下去了深圳。
我们去送他,我吃惊地发现他的长发和配饰藏刀都消失了,取而代之是百分百的阳光少年。棱角分明的面孔和四溢的青春,让人羡慕。
临走的时候他拍拍我的肩膀,说,替我好好照顾湘南,他太任性了。
湘南不满,说,得了吧,你还是照顾好你自己吧。
我看到箫辽似乎想说什么,最后却什么也没说出来。
我沉默。我说过,我相信时间的力量,它是漫卷的海潮,总有一天会让我们凛冽不再。
悲伤总是短暂的。这个夏至过后,我和湘南已经可以在化学课上往纯净水瓶子里扔钠片,看它像一条闪光的小鱼在水面游来游去,发出轻微的滋滋声,最后鱼越来越小,融为水的一部分。我们对这种游戏乐此不彼,并管它叫“水焰火”。
箫辽离开之后,我更成了他们家的常客。湘南的妈妈对我很好,不过她老是叫我箫辽,发现错了便是一副怅然自责的表情。后来她叫箫辽的时候我便爽快地回应,就像我真的是箫辽一样。
我妈妈倒是很亲热地叫湘南儿子,几乎一次都没有错过。
有时候我也开玩笑,对湘南说,弟弟,快,叫我声哥哥。
他的拳头立马就挥舞了过来,你去死。
我不过比湘南大两个月而已。
无比的年轻。无敌的青春。
两个英俊少年就这样站在开满鲜花的街道上,做出嚣张无比的样子,一边猖獗,一边数数:15。16。17。三年。我们白衣飘飘的年代,我们滚烫的似水流年。
16岁的时候我们去看王家卫的《花样年华》,看到字幕上打出这样的句子:
那些消逝了的岁月,仿佛隔着一块积着灰尘的玻璃,看得到,抓不着。他一直在怀恋着过去的一切。如果他能冲破那块积着灰尘的玻璃,他会走回到早已消逝的岁月。
看着看着,我突然感觉一阵一阵尖锐的忧伤划过心脏,我突然就要剧烈地怀恋我的燕北来。
湘南在一旁陪我不知所措,他说燕北你怎么了。我坚强地说没什么,我只是被剧情感动了。
我只是被剧情感动了,说出来自己都觉得底气不足,可是我依然冲他微笑。
我不想兄弟为我心疼。
那是我16岁感到的唯一一次孤独。后来,再后来,我在湘南面前总是很开心。
17岁,轮到我们高三,我们的脸一天天消瘦,但是眼神依然犀利。我和湘南变成了真正的兄弟,一起回我的家或他的家,一起吃饭,一起休息,然后一起上学。
因为我们,我爸爸和他爸爸也成了好哥们。他们一起叫我们儿子,不分彼此。
A湘南
两年后的夏至,哥哥从深圳回来,他20岁,我17岁。
这一年,高考提前结束,我和燕北在街道上看见一个英俊的男人像一棵白杨那样朝我们挥手,心里欢腾得厉害,我听见燕北少有的兴奋,湘南,你看,箫辽回来了,你哥哥回来了。
两年,足以消除我们兄弟俩所有的冷漠和孤傲;
两年,我终于在父母的思念里开始怀念他,怀念他小时候背我上学的情景,怀念他替我背黑锅挨爸爸的揍,我甚至怀念他带回家的女孩子都有如花的笑魇和纤细的腰肢。
两年里,箫辽给爸爸寄胃药,给妈妈寄治疗偏头痛的磁枕,给我和燕北寄好看的书和好听的CD。
燕北说的对,我哥确实挺好的。
可是当我提起这些的时候,箫辽只是淡淡地笑笑。20岁的大小伙子箫辽,他已经不是从前那个有气焰嚣张的颓废青年了。他收敛起全部的尖锐,已经会说很温和的话了。
两个月后,我们收到录取通知书,我在长沙,燕北在武汉。他说他要去全国最美丽的大学,他成功了,他是那样喜欢鲜花的一个男孩子。
我依然幻想着我的城堡。在这座城堡里,我要一个人居住,白天巡行,夜里打更。
燕北来信说我一定可以的。
B燕北
湘南,我们在风里面长得飞快,我们终于长到了18岁,我们终于不再是孩子了。
我要给你讲个故事,一个关于京北的故事。
是的,京北,燕京以北。你一定没有听说过他,可是,你穿过他的白色adidas运动服和运动鞋,你用过他的橙黄色书柜和书桌,你过过他的生日,你甚至用和他一样的声音叫过我哥哥啊。
京北,我的孪生弟弟京北,和我穿同样衣服的京北,总是陪我一起快乐一起忧伤的京北;京北,连生病都不谋而合的京北;京北,15岁那年死于一场流行肺炎的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
湘南,你知道么?在生命的前15年里,我和京北做的唯一不同的一件事情就是生与死。在这场浩劫里,我是幸存者,可是我又是多么大的受害者啊。
15岁那年,我不停地怀念我的弟弟京北,我无法从他的死亡阴影里走出,为了我,爸爸和妈妈离开他们生活了大半辈子的燕京以北,来到湘江以南。
在这里,我认识了你,湘南,你有英俊桀骜的眼神,你是多么像我的京北啊。有好多次,我都把你当成了我的京北啊。
湘南,你是我的京北。
湘南,你是我的弟弟。
湘南,我们会是一辈子的兄弟。
你相信么?
还有,湘南,我想你了,你能来武汉看我么?
来源:http://hi..com/supertalent007/blog/item/75d1d71674ce9618962b43c5.html
㈨ 求一篇关于兄弟的故事
他和小虎在一个院子里长大,上同一个小学、中学,一起逃课去游泳。十四岁的时候,他们学武侠小说里的样子,结拜兄弟。小虎问他,我们现在是兄弟,你会怎么对待我?他说,如果有人用刀砍你,我就替你挡着。小虎说,你尽拿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发誓,谁一辈子老遇到刀砍啊?他想一想,就说,如果你死了,我就替你养你爹妈和你弟弟。小虎于是和他笑着打成一团。
没想到成了真的。他医学院毕业,当医生的第二年。有天深夜,有人敲门,他打开门,门口站着小虎的弟弟小江,浑身是伤,缠着绷带。小江告诉他,他们全家人,包括小虎在内,在这天早晨去郊游的时候,遇到了车祸,只有小江幸存。从此,他在这世界上没有亲人,也没有人可以投奔,只有来找他。十二岁的小江,带着他的游戏机,还有一双破球鞋,来投奔他。他大哭着,留下小江。那一年,他二十四岁。
他的女朋友问:“这个孩子什么时候走?”他大怒:“他还能到哪里去?”温室长大的女孩子,没有被人这样吼骂过,转身离开,再也没回来。他没去追她,从此下定决心,如果要结婚,就必须是个能接受小江的女子。此后的十六年,他没有遇到这样的人。
他爹妈接受了这个孩子,但是很多问题,还是要他解决。他真没想到,家里添个半大的上学的孩子,真不是添双碗筷那么简单。他拼命加班,生活还是紧张。有一天,他去学校看小江踢球,这孩子穿着一双绽了口的球鞋,已经破了很久,不敢跟他要新的。他转身去卖血,用那钱买了五双球鞋。那年,他二十八岁。
小江高中毕业,死也不肯考大学,怕给他增添负担。他绑着小江,把他送进考场。那一年,他三十岁。
小江快要毕业的时候,他得到一次机会去美国进修。他放弃了。这一年,他三十四岁。
电视台和报社知道了他们家的事,要他上一个“人间真情”之类的节目,他拒绝了:“我把弟弟养大,很正常啊,怎么就要上电视了?”这年,他三十六岁。
小江有了女友,带回家给他看,那女孩子明知道他的身世,事后却还问他:“你这个所谓的哥哥怎么还不结婚,是不是有问题?”小江站在街上,悲哀地看看这个纯洁清白的女孩子,转身离开,任她在背后连哭带叫。小江从此下定决心,一定要找一个能够接受哥哥的女子做妻子。这一年,小江二十五岁。
终于遇到一个善良的女孩子,是一年后。在二十八岁那年,小江结婚。这个女孩子和小江本不打算举行婚礼,但是,他不愿意,他拿出他十年来积攒下的所有加班费、手术费,为他们操办了婚事。婚礼上,新娘和小江郑重地叫他“哥哥”。全场安静了整整一分钟。那天晚上,他被闹新房的人灌醉了,新人让他睡在新房里。恍惚中,他觉得自己真是老了。这一年,他四十岁。■
㈩ 把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改写成散文
最佳答案《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作者:(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解题】
重阳节来临的时候,思念那远在山东的兄弟(亲人)。
【注解】
1、登高: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民间有登高避邪的习俗。
2、茱萸:一种香气浓烈的植物,传说重阳节扎茱萸袋,登高饮菊花酒,可避灾。
【韵译】
独自流落他乡,长做异地之客,
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眷亲。
遥想今日重阳,兄弟又在登高,
他们佩带茱萸,发觉少我一人。
【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