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童话故事 » 两个各成语是什么成语是什么成语故事

两个各成语是什么成语是什么成语故事

发布时间: 2021-01-16 18:41:59

『壹』 出自孙权劝学的,故事的两个成语,分别是什么

吴下阿蒙,士别三日。

吴下:长江下游江东一带,以三吴地区为核心的一片区域。阿蒙:指吕蒙,名字前加“阿”,有亲昵的意味。吕蒙原本出生行伍、没有文化,经孙权劝学后渐有学识,以白衣渡江战胜关羽而名扬天下。成语原指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意思是泛指缺少学识才干的人,比喻人学识尚浅。多用于他人有了转变,学识大进,地位由低攀高,从贫穷到富有。

出处

《资治通鉴》卷六十六《孙权劝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译文:

《资治通鉴》卷六十六《孙权劝学》: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今天的才识智略,已不再是当年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刮目相待,大哥发现得未免太迟了呢?”

(1)两个各成语是什么成语是什么成语故事扩展阅读

1、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资治通鉴》(释义:木心不直,它的纹理就会歪歪斜斜,用这种木材制造的弓,虽然强劲,可是发射出去的箭矢也不会直飞目标。)

2、能择善者而从之,美自归己。——《资治通鉴》(释义:能选择别人的长处去学习它,这种长处自然也就属于自己了。)

3. 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资治通鉴》(释义:德行胜过才能,叫做君子;才能胜过德行,就叫做小人。)

4. 不诚于前而曰诫于后,众必疑而不信矣。——《资治通鉴》(释义:事前不诚实而事后却表白自己诚实,这必然会引起人们的怀疑而让人不相信自己。)

5. 好胜人,耻闻过,骋辩给,眩聪明,厉威严,恣强愎,此六者,君上之弊也。——《资治通鉴》(释义:争强好胜,不愿意听到别人提缺点,喜欢放开自己的舌尖而驰骋辩才,显示小聪明,对人过于苛刻严厉,顽固不化且自以为是。这六点,都是君主应当特别加以警惕的毛病。)

6. 千钧之弩,不为鼷鼠发机;万石之钟,不以莛撞起音。——《资治通鉴》(释义:千钧重的弩弓,不会为了射一只小鼠而开动;万石重的大钟,不会因为一根草茎碰撞而发出声音。指大材不可用在小处,大事不会因小的动静而启动。)

7. 聪明流通者戒于太察,寡闻少见者戒于壅蔽。——《资治通鉴》(释义:聪明通达的人要警惕过于明察;听得少、见得少的人要避免闭塞无知。)

8. 得财失行,吾所不取。——《资治通鉴》(释义:获得财物却丧失了德行(得不义之财), 这样的事我是不去做的。)

9. 去就以道,可谓君子矣。——《资治通鉴》(释义:离开自己的职位,或继续留任,都能出于正理,这就是高尚的人了。)

10. 夫登进以懋庸,黜退以惩过,二者迭用,理如循环。——《资治通鉴》(释义:让他升任,是为了奖励他的功劳;罢免他,是为了惩罚他的过错。这两方面常常可以交替使用。)

『贰』 四年级上册,我们学习了两个成语故事分别是什么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呼风唤雨的世纪

『叁』 来自成语故事的两个成语或四字词语

守株待抄兔
[shǒu
zhū
dài
tù]
[解释]
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
[出自]
汉·王充《论衡》:“犹守株待兔之蹊;藏身破置之路也。”
郑人买履
[zhèng
rén
mǎi
lǚ]
[解释]
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出自]
先秦《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肆』 唐传奇故事中产生了我们流传的两个成语故事,是哪两个

其故事中我们流传的两个成语故事是哪两个?这个也是半会想不出来,有空再帮你抢吧!

『伍』 带两个有字的成语故事

有什么有什么的成语 :
有说有笑、
有头有脸、
有始有终、
有血有肉、
有板有眼、
有声有色、
有棱有角、
有心有意、
有根有底、
有勇有谋、
有三有俩、
有枝有叶、
有风有化、
有本有源、
有头有脑、
有利有弊、
有钱有势、
有条有理、

『陆』 搜两个比较熟悉的两个成语故事

【黑白分明】 【含义】比喻事非界限很清楚。也形容字迹、画面清楚。 【出处】 《言语》第15条 【原文】 嵇中散语赵景真:“卿瞳子白黑分明,有白起之风,恨量小狭。”赵云:“尺表能审玑衡之度,寸管能测往复之气。何必在大,但问识如何耳。” 【故事说明】 稽中散即大名鼎鼎的嵇康,《世说新语》里也是有名的帅哥。赵至,字景真,有口才,曾任辽东郡从事,主持司法工作,以清当见称。 白起,一般也很熟悉,是战国时秦国的名将,封武安君,据说他瞳子白黑分明。人们认为,这样的人一定见解高明。表,是用来观测天象的一种标竿。玑衡,古代测量天象的仪器,即浑天仪。管,指古代用来校正乐律的竹管。 【道边苦李】 【含义】比喻庸才,无用之才。 【出处】 《雅量》第4条 【原文】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故事说明】 王戎,字浚冲,山东琅琊人,竹林七贤之一。王氏一族是有名望的大族,从他的亲族辈中,便出了王衍、王澄、王导、王敦,等人物,掌握著东西两晋政府的政坛,有“八王”之称,与同为山西名族的斐氏“八斐”并称。 【卿卿我我】 【含义】形容男女相爱,十分亲昵,情意绵绵。 【出处】 《惑溺》第35条 【原文】王安丰妇常卿安丰。安丰曰:“妇人卿婿,于礼为不敬,后勿复尔。”妇曰:“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遂恒听之。 【故事说明】 王戎事迹见前条。 按礼,妇人应以“君”称其夫,“卿”乃是夫对妻的称呼,这就是王戎为什么说“于礼为不敬”了。 【蒹葭玉树】(亦做蒹葭倚玉树或蒹葭倚玉) 【含义】指两个品貌极不相称的人在一起,比喻一丑一美不能相比。后多表示地位低的人仰攀、依附地位高贵的人。亦常用作谦辞,用作借别人的光的客套话。 【出处】 《容止》第3条 【原文】 魏明帝使后弟毛曾与夏侯玄共坐,时人谓“蒹葭依玉树”。 【故事说明】 蒹是荻,葭是芦苇,蒹葭:没有长穗的芦苇。比喻微贱、貌丑。玉树指传说中的仙树或珍宝制作的树,比喻品貌之美。 夏侯玄,字太初,少时博学,才华出众,尤其精通玄学,被誉为“四聪”之一。据传相貌英俊,与嵇康、潘岳等人同为魏晋时期的美男子。 【身无长物】 【含义】 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指生活节俭。后多用来形容极其贫穷。 【出处】 《德行》第44条 【原文】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坐六尺簟,因语恭:“ 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 恭无言。大去后,既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上。后大闻之,甚惊,曰:“ 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 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故事说明】 王恭,字孝伯,出身于名门望族,为人清廉。他的妹妹是晋孝武帝司马曜的皇后。但作为皇亲国戚,王恭却从不以此自傲,而是以平等的心态待人,生活俭朴,赢得了世人的好评。晋安帝时起兵反对帝室,被杀。王大,王忱,小名佛大,也称阿大、王忱年龄相仿,但王忱辈份在王恭之上,所以王恭尊称王忱为长者。 蕈(diàn),竹席。卿字的用法,在“卿卿我我”条中已有解释。六朝时,在对称中,也用于尊辈称晚辈,或同辈熟人间的亲热称呼。荐,草席。 【竹头木屑】 【含义】厚头,靠近根部的竹头。竹头与木屑,比喻细微的东西。后比喻可供利用的废置之材。 【出处】 《政事》第16条 【原文】陶公性检厉,勤于事。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此意。后正会,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后桓宣武伐蜀,装船,悉以作钉。又云,尝发所在竹篙,有一官长连根取之,仍当足。乃超两阶用之。 【故事说明】 陶侃是晋人是晋末著名作家陶渊明的曾祖父。由于他为西晋统治者“一贯尽忠”,被封为“长沙郡公”,拜为大将军,生活俭朴,爱惜时间,节约物资。 当足,当做竹篙的铁足。撑船闲的竹篙,头部包上铁制的部件,就是铁足。 陶侃用竹根代替铁足,既善于取材,又节省了铁足。 他自己提倡节俭,也以此为标准取人。“尝发所在竹篙,有一官长连根取之,仍当足。乃超两阶用之。”由此可见,陶侃的节俭是出于治理国家的需要。

『柒』 两个数字成语故事

一字千金
战国末期,秦国有一个大商人,名叫吕不韦,他因在赵国经商时,曾资助过秦庄襄版王(名子楚,权当时在赵国做质子抵押品)又把他的妾赵姬送给子楚为妻,待子楚接王位后,便被封为文信侯,官居相国。庄襄王在位仅三年便病死了,由他十三岁的儿子政(赵姬所生)接王位,便是历史上有名的秦始皇,尊吕不韦为仲父,行政大权全操在吕不韦和赵姬的手中。 当时养士之风甚盛,有名的战国四公子便都养有门客数千人,吕不韦也养了三千门客,作为他的智囊,想出种种办法来巩固他的政权。这些门客,三教九流的人,应有尽有,他们各人有各人的见解和心得;都提出来写在书面上。汇集起来,成了一部二十余万言的巨着,提名“吕氏春秋”。吕不韦就把这部书作为秦国统一天下的经典。当时吕氏把这书在秦国首都咸阳公布:悬了赏格,说有人能在书中增加一字或减一字者,就赏赐千金(合黄金一斤)。 这段记载,见“史记”:“吕不韦传”。后来的人,根据这个故事,引申成“一字千金”一句成语,用来形容一篇文章的价值很高,或者称赞一篇文章在修辞上特别出色,字字珠矶,不可多得。

『捌』 有什么典故其中包含了两个成语

一言九鼎 或毛遂自见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
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你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吕。”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