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唯美故事
① 唐朝有哪些著名的爱情故事和民间传说
第一、王宝钏抛绣球下嫁穷小子薛仁贵,后薛仁贵从军,王宝钏苦守寒窑18年等薛仁贵回来。后薛仁贵平叛有功加封一字并肩王,荣归故里迎接王宝钏。
第二、红拂女本姓张,名初尘,手持红拂,随侍隋朝大司空杨素身边,因之以“红拂女”名之。她不但貌美聪慧,更有一身过人武艺,这使她突出于杨素家中所有的从仆之上.
大司空府的招贤大会上,红拂的第三个男人—李靖出尽风头。他不但破了杨素亲自设计的阵法,还赢得了红拂的青睐,杨素看出了红拂对李靖的赏识,决定要杀李靖,并且故意指派了红拂去执行这个任务。红拂和李靖一路逃避独孤城和抱琴的追杀,多次面对生死关头,二人同心同命,逐渐培养了情感。李靖决定娶红拂为妻,两人在灵石镇简陋的客栈里举行婚礼,这时红拂的第四个男人虬髯客出现了,虬髯客与红拂、李靖一见如故,虬髯客发现红拂与自己都姓张,于是两人结拜为兄妹,虬髯客家中排行三,红拂唤他“三哥”,而红拂行一,虬髯客唤她“一妹”,兄妹相知相惜,不同的是,虬髯客对红拂的兄妹之情还掺杂了那么一点悸动与情不自禁的情愫……
为逃避追杀,红拂一行人往瓦岗寨行去,被独孤城、抱琴追上,这场厮杀,李靖和红拂双双落入山涧。李靖被涧水冲往岸边,为平阳公主所救。平阳见李靖俊秀,产生爱慕之意。红拂在涧水中沉没,被渔夫所救,遇到了生命里的第五个男人—李世民……
李靖和红拂这一对苦命鸳鸯,分处同一座城市中却无缘相见,他们只能凭借爱的信念,坚信对方仍在另一个角落为自己呼吸,总有一天,他们会再相遇、相爱、执子之手…
第三、从杨贵妃的童年写起,直到她魂断马嵬坡,详尽描述了她的一生,对她与唐玄宗之间的感情更是浓墨重彩。
本书以感情变化为线索,细致地?述了李杨爱情的产生、增进和灭亡的全过程。读来引人入胜,不忍释卷。同时也洗刷了杨贵妃千古蒙受的不白之冤,还她一个本应属於她的清白与公道。
杨玉环生於巴蜀一小吏之家,从小失去双亲,随叔父在洛阳长大。她生性率真活泼,能歌善舞,通晓音律,加之相貌俊美脱凡,在洛阳芳名远播。一个偶然的机会,玄宗皇帝的十八子寿王李瑁对她一见钟情,不能自持。经咸宜公主牵线,寿王迅急迎娶杨玉环为寿王妃。作为小吏之女的杨玉环能嫁入皇家,可谓一步登天,而寿王又性情儒雅,风度翩翩,对她一往情深,可以说杨玉环是跃上了一个幸福甜美的人生境界。
如果说杨玉环仅以一位王妃的身份终其一生,那麼历史也许会对她忽略不记了。
就在杨玉环跟寿王卿卿我我的时候,玄宗皇帝的武惠妃去世了。失去宠妃的玄宗痛不欲生,神色恍惚,不再临幸后宫任何嫔妃。而当他的儿媳妇杨玉环如惊鸿一现,不期然闯入他的眼帘时,他竟心如撞鹿,情窦复开。他不相信人间会有如此国色天香的尤物,杨玉环青春洋溢的鲜活体态、杨玉环顾盼流媚的一笑一颦,深深地印在了他本以为已是一潭死水的心中。
② 唐朝小故事
太原起兵 隋义宁元年(617年)五月,隋臣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叛乱,开始了其推翻隋王朝,建立唐朝的征程。
李渊是陇西贵族,其祖父李虎在西魏时曾官至太尉,后助宇文泰建立北周政权,是著名的“八柱国”之一,死后被追封为唐国公。李渊继承祖爵,隋代周后,仍袭唐国公。大业十一年(615年),隋炀帝派李渊为山西、河东抚慰大使,后为太原留守,驻节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担负北御突厥和镇压当地农民起义的重任,成为权倾一方的封疆大吏。
此时,农民起义烽火已燃遍全国各地(参见隋末农民起义),并逐渐形成以李密、窦建德、杜伏威为首的三支主力农民起义军,他们分别活动在今河南、河北、山东和江淮一带,以摧枯拉朽之势瓦解着隋王朝的统治,将隋统治集团及其军队主力分隔于江都(今江苏扬州)、洛阳、长安三处,陷入四分五裂的状态。一些隋贵族和地方官吏见天下部分动乱,也乘机而起,占据郡县,割据一方,称公称王,隋王朝已是日薄西山、奄奄一息。在这种形势下,早就心怀鬼胎的李渊父子也开始做起兵叛乱的准备。
太原是西北边防的重镇,“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为河东之根本”(《读吏方舆纪要》卷40),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隋朝在这里储存了大量布帛粮谷,为起兵提供了物质保证。李渊赴晋阳上任时,留长子李建成、四子李元吉于河东,潜结英俊,以扩大自己的力量;次子李世民随侍晋阳,李渊也授意他密招豪友,广揽人才,晋阳令刘文静、晋阳宫监裴寂、行军司铠武士鹱以及逃避征辽、负罪在逃的右勋卫长孙顺德、右勋侍刘弘基、左亲卫窦琮等人亦纷纷投靠李渊,皆劝其尽早起兵。
义宁元年四月,李渊见时机成熟,乃命刘文静伪造隋炀帝敕书,征太原、西河(治隰城,今山西汾阳)、雁门(治雁门,今山西代县)、马邑(治善阳、今山西朔县)四郡20至50岁的男子为兵征高丽,以激怒民众起来反隋。而后又借口刘武周占据汾阳宫,命李世民、刘文静、长孙顺德、刘弘基等人募兵,10天之内有近万人应募。李渊还秘密派人将李建成、李元吉和在长安的女婿柴绍召到晋阳。李渊父子的起兵准备引起炀帝派来监视其行动的太原副留守王威和高君雅的猜疑,他们拉拢晋阳乡长刘世龙,企图利用在晋祠求雨的机会,将李渊杀死。李渊得到刘世龙密报,乃决定立即采取行动。五月十四日夜,李渊命李世民率精兵500埋伏于晋阳宫城东门的左边,加强戒备。十五日晨,命刘文静和鹰扬府(一说开阳府)司马刘政会出面,控告王威、高君雅谋反,私通突厥,勾引突厥兵南攻。高君雅刚申辩,刘文静、长孙顺德和刘弘基等人立即将他们逮捕。旋将其斩首,宣告起兵。
③ 唐朝故事
④ 唐朝有哪些著名故事
(一)
玄武门之变后,有人向秦王李世民告发,东宫有个官员,名叫魏征,曾经参加过李密和窦建德的起义军,李密和窦建德失败之后,魏征到了长安,在太子建成手下干过事,还曾经劝说建成杀害秦王。
秦王听了,立刻派人把魏征找来。
魏征见了秦王,秦王板起脸问他说:“你为什么在我们兄弟中挑拨离间?”
左右的大臣听秦王这样发问,以为是要算魏征的老账,都替魏征捏了一把汗。但是魏征却神态自若,不慌不忙地回答说:“可惜那时候太子没听我的话。要不然,也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了。”
秦王听了,觉得魏征说话直爽,很有胆识,不但没责怪魏征,反而和颜悦色地说:“这已经是过去的事,就不用再提了。”
(二)
有一次,唐太宗问魏征说:“历史上的人君,为什么有的人明智,有的人昏庸?”
魏征说:“多听听各方面的意见,就明智;只听单方面的话,就昏庸(文言是‘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他还举了历史上尧、舜和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等例子,说:“治理天下的人君如果能够采纳下面的意见,那末下情就能上达,他的亲信要想蒙蔽也蒙蔽不了。”
唐太宗连连点头说:“你说得多好啊!”
又有一天,唐太宗读完隋炀帝的文集,跟左右大臣说:“我看隋炀帝这个人,学问渊博,也懂得尧、舜好,桀、纣不好,为什么干出事来这么荒唐?”
魏征接口说:“一个皇帝光靠聪明渊博不行,还应该虚心倾听臣子的意见。隋炀帝自以为才高,骄傲自信,说的是尧舜的话,干的是桀纣的事,到后来糊里糊涂,就自取灭亡了。”
(三)
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逸的鹞子,他让鹞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来跳去,赏玩得高兴时,魏征进来了。太宗怕魏征提意见,回避不及,赶紧把鹞子藏到怀里。这一切早被魏征看到,他禀报公事时故意喋喋不休,拖延时间。太宗不敢拿出鹞子,结果鹞子被憋死在怀里。
(四)
有一次,魏征在上朝的时候,跟唐太宗争得面红耳赤。唐太宗实在听不下去,想要发作,又怕在大臣面前丢了自己接受意见的好名声,只好勉强忍住。退朝以后,他憋了一肚子气回到内宫,见了他的妻子长孙皇后,气冲冲地说:“总有一天,我要杀死这个乡巴佬!”
长孙皇后很少见太宗发那么大的火,问他说:“不知道陛下想杀哪一个?”
唐太宗说:“还不是那个魏征!他总是当着大家的面侮辱我,叫我实在忍受不了!”
长孙皇后听了,一声不吭,回到自己的内室,换了一套朝见的礼服,向太宗下拜。
唐太宗惊奇地问道:“你这是干什么?”
长孙皇后说:“我听说英明的天子才有正直的大臣,现在魏征这样正直,正说明陛下的英明,我怎么能不向陛下祝贺呢!”
这一番话就像一盆清凉的水,把太宗满腔怒火浇熄了。
公元643年,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了。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一个人用铜作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作镜子,可以看到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作镜子,可以发现自己做得对不对。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了。”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这堪称对魏征人生价值的最佳注释。
⑤ 唐朝时代有哪些故事
1.公元626年,玄武门之变.
2. 公元627年,玄奘天竺取经.
3. 公元629年,李靖灭东突厥.
4. 公元635年,李靖灭吐谷浑.
5. 公元636或638年,武则天入宫,封为才人.
6. 公元640年,候君集灭高昌.
7. 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入藏.
8. 公元643年,太子李承乾谋反.太宗一征高丽.
9. 公元644年,唐灭焉耆.
10. 公元645年,太宗二征高丽.
11. 公元648年,唐灭龟兹.
12. 公元649年,唐太宗去世.高宗继位.次年将武则天从感业寺召回宫.
13. 公元651年,阿史那贺鲁一统西突厥.
14. 公元655年,立武则天为后.
15. 公元657年,苏定方灭西突厥.
16. 公元659年,长孙无忌被逼自尽.
17. 公元660年,苏定方,刘仁轨平百济.
18. 公元663年,大唐,扶桑于高丽白江口发生首次战争.
19. 公元679年,裴行俭灭突厥.
20. 公元683年,唐高宗驾崩.太子中宗李显继位.同年废中宗为庐陵王,武则天 立豫王李旦为帝,是为睿宗.
21. 公元684年,开唐大将李世勋的嫡孙徐敬业造反.
22. 公元690年,武则天称帝.
23. 公元710年,武则天被逼退位,同年病逝,享年84.
24.此后有玄宗开元盛世,安史之乱,
代宗,德宗削藩改革,宪宗中兴,黄巢起义.朱温灭唐.
⑥ 唐朝历史小故事(简短)
唐朝(618年—抄907年[1]),是继隋朝之袭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2]
隋末天下群雄并起,617年唐国公李渊发动晋阳兵变,次年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3]因皇室姓李,故又称为李唐。唐太宗继位后开创贞观之治,唐高宗承贞观遗风开创永徽之治,之后武则天一度以周代唐,神龙革命后恢复大唐国号。唐玄宗即位后励精图治,开创了经济繁荣、四夷宾服、万邦来朝的开元盛世,[4]天宝末,全国人口达八千万上下。[5][6][7][8]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导致国力渐衰,中后期又经元和中兴、会昌中兴、大中之治国势复振。878年爆发黄巢起义破坏了唐朝统治根基,907年朱温篡唐,唐朝覆亡,中国进入五代十国。[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