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讲红军故事作文
❶ 红军长征的故事作文
长征红军完成人类历史记录上第一次的伟大长征.
面对山高岭秃, 寒风凛冽,冰雪覆盖的高山,战士们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用超乎想象的毅力和艰辛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着不仅仅是一条磨炼意志的艰难之路,也是一条生命之路.遇到开阔美丽的草原,本以为有了希望,谁又想到里面蕴藏着意想不到的困难.很多战士就这样倒下了,没有一句怨言.当他们把自己交给党的时候,就早以把生死置之度外了.然而,面对粮食的短缺,环境的恶劣,战士们又何尝不是风雨前进,风餐露宿呢?瞧!那冰冷的空荡荡的十三根铁索,他们"飞”了过去,瞧!那高耸如云的大雪山,他们翻过去了;瞧那无人烟的草地他们踏过去了.
作为学生的我们不得不被红军的顽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打动.然而我们能更多的就是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困难面前决不低头.同学们,我们要卧薪尝胆.急起直追,用民族的伟大智慧迎接挑战.为祖国的强盛奋斗不息.当然这需要顽强拼搏的精神.
这让我不禁想起了毛泽东主要写的<<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正是这些肩负伟大使命的中华儿女,以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走完了如此艰巨漫长的道路.是他们用自己的热血,将共和国的国旗抹成了红彤彤的颜色,是他们,凭着一股执着的精神,创造了历史的奇迹!
❷ 围绕红军革命英雄的动人故事作文
小英雄雨来
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个小村庄叫做芦花村,12岁的雨来就住在这个地方。雨来喜欢游泳,他的游泳本领可高了。后来雨来上了夜校,在夜校里他知道了“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朴实的话语。
秋天,鬼子又开始扫荡。一天雨来趴在炕上念识字书,忽然听到街上咕咚咕咚有人跑,雨来把书塞在怀里就往外跑。他刚迈出门槛,就进来一个人。他抬头一看,是李大叔,随后听见有鬼子呜哩哇啦的叫。李大叔刚把缸搬开,跑进洞里,小雨来赶忙把缸搬回原处。雨来刚到堂屋,鬼子就硬闯了进来。雨来为了掩护李大叔他在敌人的引诱和严刑拷打下,坚强不屈,把敌人气的暴跳如雷,嗷嗷的叫:“枪毙!枪毙!拉出去!”这时候河边响起几声枪响。
敌人走后,乡亲们来到河边寻找雨来,雨来的朋友铁头等几人都哭了,老人么含着泪说:“有志不在年高。”铁头说我们沿着河沿往下找雨来的尸体吧!就在这时突然水面上露出一个小闹袋,还想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向岸上说道:“鬼子走了?”大家高兴地叫起来:“雨来没有死!”原来枪响之前雨来趁鬼子不防备一头扎进河里,鬼子冲着河开枪时,雨来早就从水底游到远处了。
❸ 二年级作文小红军的故事写一篇作文
小时候总听说长征的伟大,但不知道具体的事迹。今天查阅资料,才觉得长征的艰难。
当时因为好长时间没吃东西,红军战士吃锅盔,它是干的,一喝水就在肚子里撑起来。他们经过这么长时间没有吃喝,又是寒冷,又是高原,一下子吃了许多,当时就有九个红军战士撑死了。想想我们现在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吃东西挑三拣四,这个不吃,那个不吃,造成了很大的浪费。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没东西吃时常吃煮皮带,有时甚至连煮皮带都吃不上。我们要珍惜粮食,节约花费每一分钱。
红军在长征中有百分之九十的路程行进在少数民族地区。国民党反动派对红军进行造谣污蔑,和当地反动势力勾结,不准给红军带路,企图置红军死地。通过广大红军的实际行动,一些受蒙蔽的少数民族群众渐渐认识了红军,他们不仅热情款待红军,还从方方面面帮助红军。这些看似简单的信任,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工作量啊!我们现在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大打出手,大骂出口,和红军比比,真是惭愧极了。我们生长在和平年代,应该珍惜这份宁静。不要斤斤计较,把精力放在学习和工作上。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与“哥伦布对美洲大陆的发现”一样,是震撼世界的成就。
我记不起这是我第几次想起长征了,在我的记忆中,它就像古希腊文学中一部长长的史诗,我至今才读懂它一个小小的章节。
在漫长的历史与文化的进程中,我们的民族有着很多辉煌的过去,穿越时空的苍凉与沉重,是历经沧桑后的繁华,的确,我们的民族承受了太多的苦难。
风吹过,雨打过,火烧过,铁蹄践踏过,但宁折不弯的是中国人的脊梁,这就是长征的真实写照。
长征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座巍峨的丰碑,百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突破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跨越万水千山,战胜无数艰难险阻,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英雄业绩,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革命篇章。
坚定不移地信仰、不屈不挠的求索,无所畏惧的前行,向着理想勇敢奋斗,在当今的词典中,没有哪一个词能够像“长征”那样,包含了所有这些令人感动的崇高精神和象征意义!
抚今追昔,共和国的沧桑巨变令人感慨万千;
,继往开来,全面小康社会的美好前景呼唤着我们奋然前行。
展望未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大船正劈波斩浪,昂首向前!
淋浴着新世纪灿烂的阳光,历史的重任将落在我们这一代少年的肩上。过去,长征使中国辉煌;今天我们要将长征精神发扬下去。我相信,未来的中国载入世界编年史的一定是更华美的篇章!
它讲述了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冲走了。她为了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坚持没告诉他们。为了装成没事发生一样,她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体就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分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故事虽小,内涵不小。
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小故事却能够反映红军战士们的优秀品质——不怕苦、坚强、无私、热心……小兰,她只是一个13岁的小女孩,却有男孩一样坚强的意志;却知道体谅他人。在她没有粮食之际,她大可伸出双手向战友们要一些,她没有这么做,她选择沉默,不告诉任何人,自己吃苦,此刻,她脑海里想的只有战友的利益,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难;而对伤势严重的伤员们,她大可丢下他们,让他们自生自灭,可她没这么做,她细心照料一个伤员,没有怨言,没有后悔。一个小兰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伟大的红军整支队伍的品质了。
❹ 小学作文巜长征故事我来讲》
例如:
长征的故事,从1934年到1936年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苏区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亦称陕甘苏区)战略转移中红军身上的感人的、勇敢的、机智的等等许多小故事。让我们从中能感悟到许多红军艰苦奋斗的精神。不屈不挠与敌人作斗争的英勇事迹。
其中我感悟最深的是《倔强的小红军》这一个故事。这篇文章中的小红军为了不给红军大部队增加负担,行军途中,陈赓将军让他骑马,他不肯,还假装要和马“赛跑”;陈赓将军要给他吃的,他不要,还用一块布包着一块已经烧黑的牛膝骨假装干粮把陈赓将军骗了过去。陈赓将军只好继续向前走,过了一会儿他想想不对,又回去看看他,才发现那个勇敢的小红军永远的把脚步停留在了长征路上,这时陈赓将军才发现那个漆黑的牛膝骨上还有几个牙印。他的这种坚强,勇敢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在平时的生活中,很多人会说什么“一定要把XXX拖下水!”“只要他也能被罚我也被罚也值了!”等等像这种自私自利的思想,非常要不得。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要发扬小红军的革命精神,要有集体荣誉观,坚强奋斗,不怕困难,争取取得更大的成绩。
❺ 关于红军的作文
红军精神代代传
长征犹如一座丰碑,光辉地立在了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史册中,成为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奋图强,坚忍不拔,积极向上,战胜任何困难的精神力量。
历史事实已经证明,长征锻炼了中国共产党,使党由幼稚走向成熟。正是凭着长征精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才战胜了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创造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人间奇迹,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最终取得长征的胜利,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长征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懈奋斗。
历史也将证明,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长征精神还将继续激励中国青年坚定地跟党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抚今追昔,共和国和沧桑巨变令人感慨万千;继往开来,全面的小康社会的美好前景呼唤着我们奋然前行。
传承长征精神,就是要树立忠于人民、忠于事业的理想主义精神,青年富有理想,而真正远大的理想,必须与祖国的命运和人民的意愿紧密结合。当代青年应该具有的远大理想,就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有在为远大理想的顽强奋斗中,青年的人生抱负才能真正实现,青年的人生道路才会焕发光彩。
传承长征精神,就是要坚持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精神,长征给人们一种深刻的启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支军队,只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就能够成就事业,创造辉煌。我们要彻底改变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贫穷落后的面貌,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进行艰苦的努力。艰苦能磨炼人,创业能造就人。青年要时刻铭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大力发扬甘于奉献和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自觉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到艰苦的环境中去,经历风雨,经受锻炼,努力为祖国和人民建功立业。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走进21世纪的中国青年,一定能够接过前辈长征的火炬,让伟大的长征精神代代相传,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路上,谱写出更加壮美的青春之歌。
❻ 红军长征的故事400字
故事一
红军在爬雪山、过草地以前,进入到一个崇山峻岭的地带。那天晚上下着倾瓮大雨,大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往北去的山路,崎岖不平,又特别滑。
董必武和警卫员小王,沿着高低小平的羊肠小道,高一脚、低一脚地向前摸索赶路。小王不小心踏翻了一块石头,摔了一跤,当他爬起来的时候,脚上穿的鞋子不见了,只好光着脚丫子赶路。第二天清早,雨过天晴,大地像一座水晶宫一样,雨珠在太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董必武发现小王的光脚丫上有几条血口子,便从马褡裢里取出一双自己的旧布鞋,递给小王说:“要取得革命胜利,现在就要吃大苦。你光着脚,是走不出雪山草地的,快拿去吧!”
小王坚决地说:“我不怕苦,就是打赤脚,也保证在长征路上不掉队, 走过雪山草地没问题。”这是多么好的战士啊!董必武听了心里乐滋滋的,把那双鞋递到小王手上,说:“你拿着穿吧。”
小王说:“我知道首长只有这双鞋,还是你自己留着穿。”董必武把脚往上一跷:“这不还有一双草鞋吗?”小王说:“那双草鞋已经很破了。”董必武说:“不要紧,我们还准备了一批‘特制布鞋’。”
小王十分疑惑,心想从长征开始,就一直跟随着首长,这种鞋,别说没有见过,连听都没有听说过。小王望着董必武,眨眼问道:“什么特制布鞋?从来没有听说过。”“哈哈哈,”董必武笑了起来,然后指着马背上的马褡裢说,“那不就是吗?”小王知道:马褡裢里,除了董必武的一些办公用具和简单的生活用品外,其余的东两都是在行军途中捡的破烂。像破布、破鞋、破袜子、破麻袋、破棕片等。平时,由于工作忙,董必武没有给小卜解释。今大,他亲自从马褡裢里取出几块棕片,在自己的脚上严严实实地包扎起来。包扎好以后,在地上走来走去,一边走一边说:“过去古人作战,用铁甲做衣服。我们把这些破烂捡来做鞋穿,用坏了一层,再包扎一层,不就是特制布鞋吗?”
从此以后,董必武同志又多了一个捡破烂的伙伴,就是警卫员小王。这些破烂,在以后的行军中,特别是爬雪山、过草地时,起了很大的作用。董必武同志正是用这种破布、破麻袋、破棕片做的“特制布鞋”,爬过了雪山,走过了草地。
故事二
草地上,红军只有一点青稞面作军粮。周恩来副主席也绝不多吃一点,还经常教育战士要爱惜粮食。
青稞面越来越少,战士们每天只能用一点掺在野菜里煮汤喝。小战士吴开生已饿了两天周副主席知道后,立即让警卫员把自己省下来的青稞面分给了他两碗。周副主席看着吴开生蜡黄的脸,语重心长地
说:“这就是革命啊!”吴开生流着泪说:“我只要有一口气,就一定跟着您走出草地,革命到底!”
这天晚上,狂风暴雨,用被单做的帐篷根本挡不住风雨的袭击。战士们都顾了落汤鸡。周副主席命令战士们到他办公的帐篷里去避雨。大家怕影响他办公,都不肯去。他冒着大雨亲自来了。他说:“你们不去,我心不安。”周副主席的话像一团火,烤暖了战士们的心。
这样走了好几天,草地仍然一望无边。青稞面吃完了,甚至连军马也杀掉吃了。战士们只好煮皮带啃,找纸张咽。红军战士陷入了极度的困境。周副主席命令把自己珍存的半碗青稞面全部分给大家泡汤喝。“那您吃什么?”警卫员急了。周副主席两只大眼放出严峻的光芒,清瘦的脸上肌肉抖动着。“有同志活着,就有我。只要多留一个战士的生命,应付给革命事业增加一分力量。拿出来,分掉!”
这掺上了一丁点儿青稞面的热水,分到了战士的手中。战士们流泪了。大家都知道,这热水不是半碗青稞面,这是周副主席的心血和生命啊!”
战士们又上路了,在茫茫草地上,进行着摧不垮的铁的红军
一渡赤水后,红军来到走马坝,适逢贫农方少周家六十九岁的老母亲卧病在床。由于家境清贫,缺乏营养,加之老病缠身,没有东西吃,家里只有青菜萝卜,老人已气息奄奄,朝不保夕,一家人束手无策,要医无钱,欲救无药,只有死路一条了。可正在这时,住在方家的一位红军营长得知方母病重,他主动进屋去看望病人,只见老人快要死了,不由想起他挂包中藏了许久给自己老弱多病的母亲吃的人参给了那位方家的老母亲吃。方家的老母亲服了参汤以后,脸色转也红润,晚上又连服两次,病情大有好转,全家老小喜不自禁,连连感谢红军,这位红军营长也露出笑颜。虽然后来这位营长走了,可方家三辈人始终念念不忘红军营长“赠参救母”的恩情。
❼ 听老红军讲故事心德作文300字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今天下午,我们在宋老师的带领下,来到花园社区开展“忆红史,感党恩”红领巾寻访活动,一位老红军给我们讲了他们打仗时候的故事。
给我们讲故事的是一位有88岁高龄的邹爷爷,他19岁就开始做地下工作,21岁加入了共产党,打了很多场战争。邹爷爷说:“……我们那个时候是分路南路北的,路南100人,路北100人,相互传达敌军情报。有什么重要事情的时候,领导都会亲自来指导我们怎么做。每当潜伏在敌军那边的队员发来情报的时候,我们就立即出发打败敌军,路途中还遇到了土匪呢!那时的生活很艰苦,我们途中经过很多村子,村子里的土地都是地主的,每年粮食丰收时,地主都拿过去,很少是农民们自己的,可是他们每天还要辛勤劳动。那个时候,我们每天只能睡2、3个小时,可要走很长很长的路……”大家听得津津有味。
邹爷爷还拿出了他的徽章给我们看,听老师说那都是荣誉的象征,大家羡慕极了,都伸手去摸。邹爷爷希望我们好好学习,将来建设祖国。最后,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了邹爷爷。
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今天的我们是多么幸福,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现在这么好的条件,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做一个有益于祖国、有益于社会的人才。
❽ 小学生作文巜红军小学》观看感
然后自己看了之后有哪些感悟,有悟到哪些,然后以自己的意思写出来,这就是观后感。
❾ 《我家的红军故事》作文1000字,如何写
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既要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弘扬红色文化。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伟大实践的文化呈现,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发展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壮大于改革开放时期,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精神内涵,需要深入研究、大力建设。当前,红色文化建设中的一些现象值得警惕。一是虚无化。受历史虚无主义影响,一些人以“重新评价”为名,诋毁、嘲弄中国革命历史,否定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及其伟大成就,认为红色文化已经过时甚至否定红色文化。二是娱乐化。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人把红色文化作为商业促销的噱头,以娱乐化心态戏说红色文化,以消费主义对待红色文化,消解权威、颠覆传统、解构英雄,造成红色文化传播的庸俗化,损害了红色文化的崇高感和神圣性。三是形式化。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对红色文化的内在价值和作用认识不足,把建设红色文化当成“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只重形式、不重内涵,实际上是抽空了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纠正红色文化建设中的这些偏颇,需要深刻认识红色文化的价值意蕴,真正发挥红色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的作用。以红色文化培养文化自信。近代历史上中国落后挨打的屈辱历史,导致许多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自信,这种文化自卑心理影响至今。实际上,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红色文化就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文化。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理论相互交融而产生的文化新形态,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艰难历程。战争年代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建设年代形成的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都是红色文化的精髓,彰显了人类优秀的精神、理念和情怀,是表征一个伟大时代及其精神的丰碑。弘扬红色文化,有利于培养人们的文化自信。
❿ 红军长征的故事(300字)
1935年12月19日中午时分,贺龙率领的第二军团部分主力,从管竹进入岩石乡。三个穿灰布军衣、身背短枪的战士来到三房院子,见一妇女抱着小孩慌慌张张走进自己家里。战士跟着走进她家堂屋,见她房门紧闭,便轻轻地敲门说:“嫂子,请你不要害怕,我们红军是为老百姓服务的,请你开开门,我们有事和你商量。”青年妇女叫欧阳香元,丈夫在外做挑夫,她听到敲门的声音不是很
急,喊话的声音也很平和,就开了房门。战士见她屋内还有一间空房,便提出:“嫂子,今天晚上借你这间空房搭个铺住一晚上,你看行不行 ”欧阳香元虽没有完全听懂他们的话,但知道他们是要借房子住,于是脸上露出了同意的笑容。
过了一会儿,有位战士领着一位身材高大魁梧、身穿兰布长衫、留有八字胡子的人来到了欧阳香元的家门口,后面跟着二三十个穿灰布军衣、背短枪的战士,在禾坪里整整齐齐地站成两排。那个八字胡子对大家讲:“我们红军是穷人的队伍,是为人民求解放的,我们有铁的纪律,大家千万要注意,不能进年轻妇女的卧室内;”接着又讲,“我们红军无论走到那里,都要关心群众,爱护群众,群众家里的东西未经主人同意不能搬动,借东西一定要还,损坏和丢失东西一定要照价赔偿,这样我们才能取得群众的信任,才能团结群众去打倒蒋介石卖国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欧阳香元从战士们的表情上,看出八字胡子是个大官。听他讲话句句为老百姓着想,认定红军是好人。她怀着兴奋的心情走到院子里去,把那个八字胡子讲的话告诉别人,直到天快黑时才回家,她走到堂屋门口见地上搭起了铺,那个八字胡子和另外两个人在煤油灯下看地图,一边看一边比比划划。她想知道那个大官是个什么官,于是走到门外悄悄地问一个小战士:“那个穿兰布长衫、留着
胡子的是你们的什么人 ”小战士轻声地告诉她:“是我们的军团长,苏维埃政府的贺主席,我们都喊他贺老总。”她听后心里嘀咕,原来他是个大官,难怪战士们都规规矩矩听他讲话。
她走到房内,一位女战士非常和气地请她坐下,像亲姐妹一样和她拉起了家常。在交谈中她问女战士:“你是哪个的老婆 ”女战士很爽快地告诉她:“我是贺龙同志的爱人,今晚住在你家,真麻烦你了。”她知道了住在她家里的是红军的大官贺龙主席一家人,不好意思地说:“这房子不好,没有好好收拾,真对不起你们,”女战士说:“等打完仗以后,穷人就有好房子住了。”
第二天清早,部队要走了,有些战士在收拾行装,有些在打扫卫生,有个战士走到欧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