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历史故事900字
❶ 武则天的历史故事
1、创字改名
武则天为改革文化,创造了则天文字。部分则天文字还传到日本,成为某些日本人的人名用字。而韩国庆州也发现过则天新字的印经。
武则天称帝前一年,改名为“曌”。曌是“照”在则天文字中的写法,取“日月当空”之意。又作“瞾”,取“双目当空”之意。 武则天认为自己好像日、月一样崇高,凌挂于天空之上。
2、大享明堂
明堂既是布政之宫,也是敬神之所,为武则天“至尊所居”,是皇权的象征,大享明堂,是武则天当政时的重要政治活动。武周革命前,武则天五次大享明堂。
明堂高二百九十四尺,阔三百尺。共三层,上为圆盖,周围有九条龙捧托。顶部有铁凤,高一丈,饰以黄金,号“万象神宫”。明堂落成后,武则天宴赐君臣,大赦天下,并允许百姓入紫微城参观万象神宫。允许百姓参观皇宫正殿,这在世界历史上都极为罕见。
从明堂建成,历经武则天称帝,从永昌元年(689年)到长安四年(704年),几乎每年元日、冬至都在明堂大朝大祀,明堂圣殿成为了正殿,成为了她的统治中心。
3、凤凰来仪
据《资治通鉴》记载,载初元年(690年)九月五日,群臣上言:“有一只凤凰从明堂之上飞出,落在了上阳宫的肃政台梧桐树上。”武则天率众人观看,只见凤凰看到武则天后便向东南飞去,身后却有数万朱雀云集朝堂,翩然起舞久久不肯离去。
看到此景,一个大臣立即跪倒在地,向武则天解释道:“凤凰象征的就是神皇您,它飞到肃政台,见到您后才离开,就是在暗示您登基大宝;这些朱雀代表的正是臣下我们,您如果还是不登基,就是违背天意,朱雀们便不会离开,我们也将长跪不起呀!”
在看似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武则天决定“顺应天意”,登基称帝,身后的数万朱雀也果然飞走了。
其实,这并非真的天降祥瑞,而是武则天为登基而制造的舆论。凤凰是孔雀所扮,“赤雀数万集朝堂”是因为武则天事先派人在朝堂上布满鸟食,掐准时机将数万赤雀从笼中释放,饿了许久的鸟儿见到朝堂上的“饕餮盛宴”,自然久久不肯离去,于是成功制造出了这一出瑞兆。
4、万国颂德
长寿三年(694年)八月,梁王武三思率领诸国首领、使臣奏请用铜铁铸造天枢(纪念柱),立于皇城端门外,籍此铭纪武则天的功德,贬黜李唐,歌颂武周。各国君臣聚钱百万亿,买尽天下铜铁仍不足用,只好用民间农器补足。
次年四月,天枢建成,高一百五十尺,柱身八面,下层为铁山,周长170尺;中部棱柱用铜制的蟠龙、麒麟萦绕,顶部为腾云承露盘,上置四龙立捧火珠,高一丈。
工人毛婆罗造模,武三思为文,柱身碑刻文武百官及万国元首的名字,武则天自书其榜曰:“大周万国颂德天枢”,寓意武周帝国位居天下中心枢纽,统领万国、协和万邦,屹立于世界之巅。
天枢原是北斗七星的第一星。武则天大周建天枢,寓意武周统领万国,引领世界潮流,各国都像众星朝着北极星一样对武则天俯首称臣。天枢又比喻国家中央政权,立于皇城前,表示皇权至高无上,神都洛阳为帝国权枢所在。
5、女主武王
当武则天还在幼年襁褓中时,袁天罡一见到武则天的母亲杨氏便吃惊地说:“夫人的骨相,一定能生贵子!”武则天的母亲便把两个儿子武元庆、武元爽领出让袁天罡相面,可是袁天罡一看说可以官至三品,只不过是能保家的主儿,还不算大贵。
杨氏又唤出武则天的姐姐武顺(后封韩国夫人)让袁天罡相,袁天罡称“此女贵而不利夫!”最后由保姆抱出穿着男孩衣裳打扮的武则天,袁天罡一见襁褓中的武则天大为震惊,说她“龙瞳凤颈,极贵验也!”但又遗憾地说:“可惜是个男子,若是女子,当为天下主!”
❷ 女皇武则天的故事700字
介绍:武则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名武曌,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为唐朝功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武媚”,唐高宗时初为昭仪,后为皇后,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期间,改名为“曌”。武则天认为自己好像日、月一样崇高,凌挂于天空之上。
后自立为皇帝,定洛阳为都,改称神都,建立武周王朝,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迫使武氏退位,史称神龙革命。唐中宗复辟,恢复唐朝,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后遵武氏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唐玄宗开元四年(公元716年),改谥号为则天皇后,天宝八年(公元749年),加谥则天顺圣皇后。
故事:龙朔元年(661年)正月,武则天请禁止天下妇女为俳优之戏(古代指演滑稽戏的艺人),李治采纳并下诏。四月,李治欲亲率大军进攻高丽,武则天抗表进谏以为不可,被采纳。 武则天画像麟德元年(664年),李治让宰相上官仪起草了废掉武则天的诏书。墨迹未干时,武则天及时发现,软硬兼施废掉皇后的事只好以失败告终。于是,武则天向李治建议让她一起上朝,临朝听政。合称二圣,使她的政治经验和影响力进一步增长了。
但武则天还不满足,她要与李治封禅泰山。由于唐高宗年间国力昌盛,武则天积极窜掇李治封禅泰山。祭祀昊天上帝时先皇配享,祭祀皇地祇时太后配享。封禅的时候先由皇帝初献,公卿当亚献。但封禅毕竟没有皇后的事,于是她又说,封禅为祭地之仪,由太后配享,彰显后土之德。让公卿当亚献非常不妥,因为男女有别。不能让外臣来祭祀。所以要让她自己充当亚献,好孝敬孝敬自己的婆婆,李治果然答应。后来在麟德三年(666年)正月初一这天,她与李治一块封禅泰山,充当亚献,而且还给百官赐爵加阶,使百官对她感恩戴德。
乾封二年(667年),李治因久病不愈,命太子李弘监国。
不懂可以追问,望采纳。
❸ 武则天历史故事简写
武则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名武曌,又被称为武则天或武后,并州内文水(今山西文容水县东)人,中国历史上唯一得到普遍承认的女皇帝。唐高宗时为皇后(655年-683年),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后自立为武周皇帝(690年10月16日-705年2月22日在位),705年退位以后,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性太上皇。武周一朝结束,唐朝复辟,恢复以神都为东都。神龙元年农历十一月二十六日(705年12月16日),武氏在上阳宫病死,年八十二,后与高宗合葬乾陵,留无字碑。
❹ 求关于武则天的历史小故事。200字
武则天怕猫 武则天原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四品才人,赐号武媚。 太子李治一次在宫中遇见武才人,见她美貌,多看了几眼,武氏报以媚笑,两人眉眼传情。 李世民去世之后,武氏在感业寺削发,当了尼姑。 李治即位,为高宗。太宗周年忌日,李治到寺里烧香,又见到了出家的武氏。武氏对着李治流泪,李治也流下泪来。 情这种东西真怪,正经八儿的显得平淡,不合理得到的倒是挑动了心。 李治的皇后王氏一直没有生育,李治求子心切,对萧淑妃宠爱有加。王氏十分嫉妒,听说李治对着武氏流泪之事,便暗中叫武氏蓄发,并劝李治接入后宫,想以此离间李治与萧妃之情。 武氏入宫后,立即动了谋取皇后之位的心机。开始时,对皇后低声下气,百般讨好,得到皇后的称赞。不久,武氏被拜为二品昭仪 。 武氏得到皇帝的专宠,皇后和萧淑妃反而被冷落。于是两人结成同盟,不断在高宗面前说武氏坏话,可是皇帝一句也听不进去,对武氏却言听计从。 永徽五年,武氏生一女婴,高宗钟爱异常,视若掌上明珠。一天,王皇后前来探望,武氏却有意避开。等到皇后离去后,武则天便用锦被扼杀了自已的亲生女儿。 高宗下朝,见女儿被害,大怒,下令追查凶手。侍奉宫女一致诉说王皇后刚刚离开此地。武则天则哭得死去活来。 高宗认定女儿是皇后所害,顿生废立之心。后以害死孩子的罪名废王皇后和萧淑妃为庶人。 王氏和萧氏被囚宫中,武则天派人将王氏和萧氏各打一百棍杖,并割去手足,投入酒瓮中。 王、萧二人在酒瓮中哭喊了几天几夜才气绝而死。萧妃临死时大骂:“阿武妖精,竟惨毒至此!愿来世转生为猫,阿武为鼠,我要等将她喉咙咬断!” 武则天自此怕猫,下令宫中不准养猫。
❺ 武则天的历史故事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武则天,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于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生于首都长安,即今陕西西安。其父以经营木材为业,家境殷实,富有钱财。隋炀帝大业末年,李渊任职河东和太原之时,因多次在武家留住,因而结识。隋炀帝命李渊镇守太原,曾提拔武士彠做了个行军司铠参军。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以后,武家曾资助过钱粮衣物,故唐朝建立以后,曾以“元从功臣”历官工部尚书、黄门侍郎、库部侍郎、判六尚书事、扬州都督府长史、利州(治所在今四川广元)、荆州(治所在今湖北江陵)都督等职。
武则天从小性格强直,不习女红,唯喜读书,故知书达礼,深谙政事。童年时代,曾随父母遍游名山大川,阅历深厚,培养了她的眼界和才干。
贞观十一年(637年)十一月,唐太宗听说年轻的武则天长得明媚娇艳,楚楚动人,便将她纳入宫中,封为五品才人,赐号“武媚”,故称武媚娘。武则天入宫之前向寡居的母亲杨氏告别时说:“侍奉圣明天子,岂知非福,(亦有记载说为‘见天子庸知非福?’)为何还要哭哭啼啼,作儿女之态呢?”
有一次,当她听说唐太宗有一匹名叫“狮子骢”的烈马,无人能够驯服,便主动对唐太宗说:“臣妾能制服陛下的这匹烈马,但需三件器物:一是铁鞭,二是铁檛,三是匕首。我先用铁鞭抽它,如果不服,再用铁檛击它的头,再不服,就用匕首割断它的喉咙。”唐太宗乃爱马之人,对她的驯马方法甚不认同,只觉武才人很是霸道。
贞观十七年(643年),太子李承乾被废,晋王李治被立。此后,在侍奉太宗之际,武则天和李治相识并产生爱慕之心。唐太宗死,武则天依唐后宫之例,入感业寺削发为尼。永徽元年(650年)五月,唐高宗在太宗周年忌日入感业寺进香之时,又与武则天相遇,两人相认并互诉离别后的思念之情。这时,由于无子而已失宠的王皇后看在眼里,便主动向高宗请求将武则天纳入宫中,企图以此打击她的情敌萧淑妃。唐高宗早有此意,当即应允。永徽二年(651年)五月,唐高宗的孝服已满,武则天便再度入宫。次年五月,被拜为二品昭仪。
永徽五年(654年)初,武则天生一女婴,唐高宗视她如掌上明珠。有一天,王皇后独自前来探望女婴,等王皇后离去以后,武则天发现女婴已死。唐高宗得知后大怒,立即下令追查凶手。侍奉宫女都一致诉说王皇后刚刚离开此地,武则天便也痛哭流涕,乘机历数皇后的种种不端。唐高宗听后深信不疑,认定女婴为王皇后所害,顿生废立之心,同时也想借废立皇后打击权臣。于是,他便和武则天一起来到长孙无忌府第,藉饮宴刺探他的立场。在
❻ 武则天时期的历史故事有哪些
1、请君入瓮 说的是 武后的宠臣 来俊臣 和 周兴 的故事
2、狄仁杰的故事
❼ 评价历史人物 武则天 1000字以上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武则天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从古至今,涌现出一批批杰出人物,他们如一颗颗明星,照亮着历史前进的路途。群星闪耀,我唯独钟爱武则天。
唐载初元年(公元689年)九月九日,都城长安大明宫里含元殿上钟磬齐鸣,百官舞拜,一位头戴冕旒,身穿黄袍的女子宣布改国号为周,自称“圣神皇帝”。她就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是一位褒贬不一、颇具争议的人物。其历史功绩和个人才干受到很多人的赞赏,但是那谩骂、诅咒也像排天的巨浪不断涌来。不过,我依然敬佩她的才干和智慧。
有人说她“孤媚惑主”,当然,我也承认。不过,也有人说李治(唐高宗)对她一见钟情,我自然是不知道真像如何,毕竟是历史,史书上的记载又不统一,真像也就无从查证。但反过来想,李治如果不贪图美色,又怎能让武则天给迷了心智呢?
有人说她是红颜祸水,但她在位期间,不拘一格任用贤才革除时弊,发展生产,完善科举。并顺应历史潮流,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在她长达半个世纪的统治时期,形成强有力的中央集权,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可谓政绩昭昭,有案可稽。
有人说他严酷专横。的确,这点我也不否定。高宗死后,武则天独揽大权,她废了太子,正式登基,成了名副其实的女皇帝。她任用酷史屡兴大狱,刑讯逼供更是她的拿手绝活!囚禁亲生儿子,宗室、朝臣被冤杀者比比皆是。晚年更实豪奢专断,弊政很多。
但我们如果客观地分析一下她的一生和所处的环境地位,那么她还会有那么可憎吗?都说“心不狠,则站不稳”,她如果不“狠”的话,恐怕早在感业寺安度余生了吧?况且,采取极端的手段夺取帝位,巩固帝位,是任何一位开国帝王都不可避免的行为。历史上的刘邦与刘备,不也曾为了保全自己而抛妻弃子吗?尤其是她,作为绝无仅有的女皇帝,面对世裕的眼光和封建礼教的压力,为了排除心中的忧虑和恐惧,树立自己的威信和尊严,使天下万民臣服,能不采用一些极端的手段吗?
武则天高龄还蓄面首,我想,这也是人们所不能接受的吧!男帝可以嫔妃成群,为什么女子不行呢?她给面首高宫厚禄,甚至让他们为所欲为,但危及国家,触犯重臣时,她也决不轻饶。这又说明了什么?她也只是希望别人能像尊重一名男性皇帝一样来尊重自己。这有错吗?临终前,她仍旧承认自己是李氏皇帝的妻妾,帝位终究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又嘱人在陵前树立一块前所未有的“无字碑”,任凭人们评价她的功过。我们并不知道这位女皇帝内心想的是什么。但我觉得这快“无字碑”是她最明确的决择。
她的一生功过兼具。站在她的角度思考,她并没有后悔当初的所作所为,她的一生不算白走一遭,不求无过,但求无悔。既然她为历史留下了丰功伟绩,那么后人为什么不客观地看待她的过错呢?
我认为,无论她做过什么,她毕竟是一个女人,或许她不是一位好妻子,也不是一位好母亲,但她用行动证明了她的选择是正确的。她虽然算不上是伟人,但也不是千古罪人。
她让我明白了,女人也能像男人一样撑起一片天空。在那个男尊女卑观念根深蒂固的封建社会中,她勇于向世人充分显示自己的才干,足见她的魄力。同时,也向世人证明,她是空前绝后的女政治家。在众多英雄豪杰中,她就是我心目中那颗永远闪耀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