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童话故事 » 小学生屈原的故事100字

小学生屈原的故事100字

发布时间: 2021-01-21 17:11:41

㈠ 屈原的故事100字

屈原投江:屈原本为楚国重臣,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主张楚齐联合,共抗秦国。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怀王二十四年,屈原被逐出郢都,流落到汉北。

后来曾经被召返。怀王三十年,楚怀王不听屈原劝阻,执意入秦,被扣留,后来客死秦国。楚顷襄王即位后昏庸无道,听信令尹子兰的谗言,再次驱逐屈原。前278年,秦兵南下,攻破楚都郢都,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投汨罗江而死。

(1)小学生屈原的故事100字扩展阅读: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楚国有名的辞赋家宋玉、唐勒、景差都受到屈原的影响。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大雅歌唱到浪漫独创的新时代。

㈡ 关于屈原投江的故事(100字)

关于屈原投江的故事(100字)
写回答 共4个回答

328feng
LV.142018-04-26

屈原主张楚齐联合,共抗秦国,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排挤,逐渐被楚怀王疏远,逐出郢都。后来,楚怀王不听屈原劝阻,执意入秦,被扣留,客死秦国。楚顷襄王即位后,昏庸无道,听信令尹子兰谗言,再次驱逐屈原。 秦兵南下,攻破楚都,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投汨罗江而死。
1 393

可靠的桃花扇
LV.112018-04-21

屈原,芈姓,名平,字原,出生与楚都丹阳,是楚武王的儿子屈瑕的后裔,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也是战国时期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有很高的才华,年纪轻轻就当了楚国的左徒,经常同楚怀王一起研究政事,拟定法令,深得楚怀王的信任。屈原生活的年代,是战国中后期,各国之间的兼并战争越来越激烈。当时最强大的秦国积极向外扩张,一心要吞并六国。面对这种形势,屈原主张在国内积极改革,变法图强;在国内联合齐、魏、赵等国共同抗秦。这些主张受到人民的拥护,但遭到那些守旧贵族的强烈反对。他们经常在楚怀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楚王听信谗言,慢慢地对屈原疏远了。屈原的才能得不到施展,政治抱负得不到实现,却眼睁睁看着楚国一天天衰败下去,内心悲愤不已。他把满腔的爱国热忱都倾泻到诗句中去,写出了有名的《离骚》。这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充满了爱国主义精神,反映了屈原强烈的正义感和追求真理的决心。
周赧王八年(前307年),秦昭王即位后,采取软的一手,拉拢楚国,以便各个击破合纵各国。楚国和秦国结盟惹恼了参加合纵的其他国家。
前303年,齐、韩、魏三国进攻楚国,楚怀王派太子横到秦国做人质,请秦国援救,才退了兵。后来太子横当了楚王,依旧不思进取,任用奸臣,不问国家大事。屈原看到朝廷腐败,国家命运越来越危急,忧心如焚。他接连写了几封奏章,劝楚顷襄王起用贤人,革新内政。但他反而被撤掉官职,流放边疆。
屈原的流放生活虽然艰苦,但他仍然关注着楚国,牵挂着楚顷襄王,希望楚顷襄王召他回国都,以挽救国家的命运。然而,一年一年过去了,没有要他回朝廷的这个消息。
前278年,秦国攻打楚国,占领了楚国的郢都,楚顷襄王逃到陈,楚国迁都于陈,称郢陈。屈原听说这个消息,知道楚国快要灭亡了,伤心得大哭起来。他不愿意看到楚国沦亡,不愿意看到百姓受秦国的残害和欺压,于是就在这一年的五月初五,抱起了大石头,投进汨罗江(湘江的支流)中自杀了。这年他62岁。
0 2
2条回答被折叠(为什么?)
大家都在搜
得了甲状腺结节必需要
气动冲床
igbt模块
迪奥花漾甜心
洛杉矶
狼人与新月
博冠望远镜
肉丸机
为您推荐
屈原投江简介100字左右
屈原到了江边,披散头发,在水泽边一面走,一面吟咏着。脸色憔屈原投江悴,身体干瘦。渔夫看见他,便问道:

45 浏览923

上下五千年之屈原投江的主要内容概括(一定要跟书中的内容一样),100字左右谢谢
屈原本为楚国重臣,早年受楚怀王信任, 任左徒,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 同时主持外交事务。

23 浏览278

关于屈原的故事,不超过100字
屈原是战国时代楚国的三闾大夫。提倡团结其他国家抵抗野心的秦国,但是楚怀王听信小人的坏话,不肯听从屈原

163 浏览2971 2017-11-27
屈原的故事100字'
屈原,汉族,公元前340年正月寅日生,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46 浏览435 2017-08-21
端午节关于屈原跳江的故事150字简写
屈原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

1193 浏览6789 2018-02-15

㈢ 屈原的故事 100字左右

屈原,汉族,公元前340年正月寅日生,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他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于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㈣ 你可以告诉我屈原的故事(要50到100字的)

屈原
战国时期楚国人,故里汉寿沧港。约生于公元前340年正月初7日(有说初5日),逝于公元前278年,5月初5日,享年62岁。屈原青年时,就明于治理,娴于辞令,德才兼备,又是武王的后裔,怀王很器重他,约18岁就选入王室,20岁就奉命第一次出使齐国,出色地完成了六国联盟的重任。约22岁被任为左徒,仅次于令尹(宰相),职位极大,参与怀王内政外交的重大决策。他积极主张明王法度。举贤荐能,联齐抗秦,统一中国,实现“美政”,怀王乐意采纳。然而以南后郑袖为首的贵族集团嫉妒屈原,反对改革,尽力谗毁,昏君糊涂地把他流放,此时屈原约30岁。后来因秦魏攻楚时,怀王想起屈原,便派人找回了他,怀王命他第二次出齐,联齐抗秦,凭自身的才名和三寸不烂之舌,一举说服齐宣王。但是,张仪又勾结南后再次诋毁屈原,怀王勃然大怒,改任他为三闾大夫。当怀王出秦赴约时,容颜憔悴的屈原,跪在路边哭劝,反被奸臣靳尚推倒在地,飞车而去,其恶果怀王被扣,囚禁三年,死于秦国,这时屈原已42岁。楚怀王死后襄王继位,子兰在襄王面前诽谤屈原,屈原被撤掉了职务,此时已五十余岁。屈原离开郢都,沿长江而下,满怀悲愤,写下了《离骚》。在流浪中写了《招魂》,还设灵位诵此诗祭祀怀王。以后过洞庭、逆沅水,回到汉寿沧港故里住了很久。在此期间他每天在河边湖畔走来走去,独吟诗歌。一天在沧浪河畔遇渔父相交谈心,便写下了《渔父》。尔后,他离家行至湘水时,秦军破郢都,闻此消息,他更忧国忧民,心似火焚,写下最后一首《怀沙》诗,表明他坚守忠洁、誓死不屈的决心。于5月5日自沉汩罗江,年62岁,故里沧港人民一听到屈原投河,立刻去汩罗捞尸,并将包好的粽子投入河中,以免鱼龙伤害尸体。年年如此,便成了端午龙舟竞渡和包粽子的传统风俗。

㈤ 屈原投江的故事50字

屈原为国君昏庸而痛心,不愿看着“党人”乱政,葬送楚国锦绣河山。加之长期放逐,身心交瘁,再无重返朝廷、实施理想“美政”的希望。

为了保持清白高洁的操守,捍卫自己所毕生追索的理想,终于带着不尽的遗憾,愤然投身汨罗江中。淮南王刘安的《离骚传》曾赞叹屈原不肯在浊世中苟活,故而“蝉蜕于污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5)小学生屈原的故事100字扩展阅读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

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辞赋之祖”“中华诗祖”。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

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屈原是个诗人,从他开始,中华才有了以文学著名于世的作家。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称“骚体”),被誉为“衣被词人,非一代也”。

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离骚》一篇,《天问》一篇,《九歌》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

《九章》九篇(《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远游》《卜居》《渔父》各一篇。据《史记·屈原列传》司马迁语,还有《招魂》一篇。有些学者认为《大招》也是屈原作品;

但也有人怀疑《远游》以下诸篇及《九章》中若干篇章非出自屈原手笔。据郭沫若考证,屈原作品,共流传下来23篇。其中《九歌》11篇,《九章》9篇,《离骚》《天问》《招魂》各一篇。

大体说来,《离骚》《天问》《九歌》可以作为屈原作品三种类型的代表。《九章》《远游》《卜居》《渔父》《招魂》《大招》,其内容与风格可与《离骚》列为一组,大都是有事可据,有义可陈,重在表现作者内心的情愫。

《离骚》是屈原以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其中闪耀着鲜明的个性光辉,是屈原全部创作的重点。《天问》是屈原根据神话、传说材料创作的诗篇,着重表现作者的学术造诣及其历史观和自然观。

《九歌》是楚国祀神乐曲,经屈原加工、润色而成,在人物感情的抒发和环境气氛的描述上,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然而是代人或代神表述,并非作者自我抒情,它更多地显示了南楚文学传统的痕迹。《离骚》一组,《九歌》一组,构成了屈原作品的基本风格。

屈原作品和神话有密切关系。许多虚幻的内容就是承袭神话发展而来的。屈原又是关注现实的诗人,作品里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的种种矛盾,尤以揭露楚国的黑暗政治最为深刻。

㈥ 屈原的故事50字

据说屈原投江后, 楚国的百姓哀痛异常, 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起船只, 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身。有位渔夫还拿出事先准备的粽子, 鸡蛋等食物, 扑通的往江里面丢, 说是让鱼假吃了, 就不会去咬屈大夫尸身。

一老医师则拿了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 说是要药晕了蛟龙, 使它不能伤害屈大夫。过不了多久, 水面上浮起了一条昏晕的蛟龙, 龙须上还沾着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们就把这恶龙拉上岸, 抽了筋, 脖子上, 然后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睕, 脖子上, 又用雄黄酒抹七窍, 使那些毒蛇害虫都不敢来伤害这些小孩子。

据说屈原投江的那天是五月五日.从此以后,每年到了五月五日,人们都要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来纪念屈原。



(6)小学生屈原的故事100字扩展阅读

屈原主要成就:屈原是个诗人,从他开始,中华才有了以文学著名于世的作家。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称“骚体”),被誉为“衣被词人,非一代也”。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

即《离骚》一篇,《天问》一篇,《九歌》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九章》九篇(《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远游》《卜居》《渔父》各一篇。

㈦ 屈原的故事100字'

屈原,汉族,公元前340年正月寅日生,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是楚武王回熊通之子答屈瑕的后代。他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于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㈧ 屈原小时候的小故事50字左右

相传屈原从小就养成爱好洁净的习惯。每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到姐姐跟前,请她给自己梳头、洗脸、整容。姐姐总是一面给弟弟梳洗,一面给弟弟讲那些保持高尚美德的故事。年长月久,小屈原逐步懂得了,不但要讲究外形的整洁,还要永远保持心灵的纯正。

屈原逐步长大了,他不再耽误姐姐的时间了,自己每天早起后就来到香炉坪坎下的响鼓溪畔,对着清清的溪水照面、洗脸、梳头、整容。有一天,小屈原在溪边梳洗完毕,突然想到:要是能有一口井,象姐姐说的那样,既能照出脸上的污垢,又能照出心上的灰尘,该多好啊!

想到这里,他就回家去,扛来一把小锄头,爬到三星岩边挖起井来。屈原年纪小,气力也小,挖着挖着,呼哧呼哧地喘气了,挖着挖着,唰唰唰地流汗了。一连挖了两天,才只挖了铜锣大的一块地面,深不到一尺。

他的行动被三星岩上的山神爷爷看到了,山神爷爷就变成一个白眉白须的老樵夫,挑着柴走下岩边,问道:“小屈原,挖水井吗?”“是的,老爷爷,我想挖一口又能解渴、又能浇田、又能照面、又能照心的水井。”“有志气呀,孩子!

可挖这井,你没选准位置呵,你听着:三星岩,三星岩,对准三星引泉来。折断龙骨泉眼开、照面照心涤尘埃。”说罢,眨眨眼睛,捋捋胡须,挑着柴担子走了。小屈原心眼机灵,一下就明白了老爷爷的意思。

夜里,他站在香炉坪,对准三星,选好了井位,第二天一早,就在选好的位置上挖起来了。挖着挖着,手打泡了;挖着挖着,臂震酸了。一连挖了两天,才挖出铜锣大的一块地面,深不到一尺。

姐姐原以为弟弟每天爬上三星岩是去采山花玩。这个天她悄悄地跟在屈原后面,爬上三星岩一看,弟弟是在挖井。便连忙上前帮忙。姐弟俩又挖了两天,井面还不过簸箕大,深不到两尺。

这情形,又被三星岩上的山神爷爷看到了,他又变成老樵夫下山来了。“小屈原,锄头磨钝了吧?我借给你一把小镐!”小屈原接过一看,嗨!明晃晃,金闪闪,原来是一把金镐。老爷爷笑着说道:“金镐一点石岩开,碰到龙骨我再来;心诚感得天地动。



(8)小学生屈原的故事100字扩展阅读

屈原轶事典故:屈原觉得自己的生辰有些与众不同,所以他在《离骚》中说:“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意思是说:父亲看到我生辰不凡,给我起了个好名字,名字叫做“平”,字名叫做“原”。

东汉王逸在《楚辞章句》中解释屈原的名字时说:“正,平也;则,法也”,“灵,神也;均,调也。言正平可法者莫过于天,养物均调者,莫神于地。”所以名“平以法天”,字“原以法地”。

同他的生年月日配合起来,照字面上讲,“平”是公正的意思,平正就是天的象征;“原”是又宽又平的地形,就是地的象征,屈原的生辰和名字正符合“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的天地人三统。这在当时被认为是一个好兆头。

司马迁曾在《史记·屈原列传》中说:“屈原,名平,楚之同姓者也。”楚国王室为芈姓熊氏,芈姓是就母系而言,熊氏是就父系而言。

屈原系王族之后,和楚怀王熊槐为本家。春秋时期,楚武王封儿子“瑕”到屈邑去做首领,因为瑕王子本来在朝中做官,做得不错,就让他去享用屈邑的物产,人们于是称他为“屈瑕”。由此,楚王为芈姓熊氏,屈氏就成为了熊氏的一个支氏。

㈨ 屈原投江的故事100字

屈原本为楚国重臣,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主张楚齐联合,共抗秦国。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怀王二十四年,屈原被逐出郢都,流落到汉北。后来曾经被召返。怀王三十年,楚怀王不听屈原劝阻,执意入秦,被扣留,后来客死秦国。楚顷襄王即位后昏庸无道,听信令尹子兰的谗言,再次驱逐屈原。

前278年,秦兵南下,攻破楚都郢都,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投汨罗江而死。

(9)小学生屈原的故事100字扩展阅读

屈原投江自尽的日子相传是农历五月初五,即端午节。端午节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一带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演变成了中国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把屈原和端午节捆绑在一起始于南朝的文献。端午节起源于屈原,最早就是流传在荆楚地区的传说。南朝梁宗懔编撰的记录古代楚地岁时节令风物故事的笔记体文集《荆楚岁时记》载:“按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所,故命舟楫以拯之。

”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载:“屈原五月五日自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辄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世人五日作粽,并带五色丝及楝叶,皆汨罗之遗风也。”端午竞渡的习俗,也是荆楚地区人们纪念屈原的方式之一。《隋书·地理志下》载:“大抵荆州率敬鬼,尤重祠祀之事,昔屈原为制《九歌》,盖由此也。

屈原以五月望日赴汨罗,土人追至洞庭不见,湖大船小,莫得济者,乃歌曰:‘何由得渡湖!’因而鼓棹争归,竞会亭上,习以相传,为竞渡之戏。”到了隋唐一统后,端午节纪念屈原的习俗就不仅限于荆楚地区,而成为全国性的节日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㈩ 屈原的爱国故事。就100字,需要用精辟一点的语言,扣紧主要内容。其他的给我滚一边去。

屈原是我国古代楚国的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在楚怀王时代,楚怀王重用屈原,屈原为了报答楚怀王也提出了不少有利于国家的建议,但是楚怀王并没有听取,并且还去往秦国参加会盟,结果被秦王扣留遭受侮辱,屈原不忍悲愤跳江殉国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