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菊花精神的故事
1. 菊花有哪些故事
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聊斋志异》描写一篇关于菊花的故事。有一个叫马子才的人,性好菊,不辞千里之遥来南京寻求异种,路上结交了一位对菊花很内行的陶姓少年……后来,马子才娶了陶姓少年的姐姐为妻。
有一天,陶喝多了酒,醉卧在地,变成了一棵大菊花,第二天才恢复人形,不久,陶第二次酩酊大醉,又变成了菊花,可这一次再也没有变回来……姐姐痛哭了一场,把它的根茎掐回来栽培,待到秋天开出了粉红色的花朵,还带有浓浓的酒香。后来人们将这种菊花冠以“醉菊”的美称。
还有:
关于菊花的故事,在我国民间流传很多。早在两千多年前,汉代的应劭在《风俗通义》里说:河南南阳郦县(今内乡县)有个叫甘谷的村庄。谷中水甜美,山上长着许多很大的菊花。一股山泉从山上菊花丛中流过,花瓣散落水中,使水含有菊花的清香。村上三十多户人家都饮用这山泉水。一般都活到130岁左右,最低的也有七八十岁。汉武帝时,皇宫中每到重阳节都要饮菊花酒,说是“令人长寿”。
我国专异笔记中,有很多服菊成仙的记述。据记载,东汉汝南恒景跟从费道士学道。费对他说:“九月九号,汝南有大灾,令家人登山饮菊花酒可消些祸。”恒景听后,全家登山去了。回来时,鸡犬都暴死。从此,重阳节登高饮菊酒便成了民间避祸消灾的传统习俗。
三国时代,曹操的儿子,魏文帝曹丕,曾经给他的好朋友钟繇写了一封谈菊花的信。信上写到,派人送给他一束菊花,因为在秋天万木凋谢的时节,只有菊花绚丽多姿,茂盛地生长,可见它有些天地的真气,是人可以延年益寿的好东西,因此送来供他研究长生的道理。晋代名医陶弘景也赞成人们吃菊花。并说:真菊花味甜,假菊花味苦。诗人陶渊明也在他的诗中常提到服菊,并有“酒能祛百病,菊解制颓龄”的说法。人们爱菊,不但观赏,也早就认识到菊的药用和食用价值。
宋朝苏轼,才气横溢,文章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诗词,工书画,落笔千言,不假思索,恃才傲物,一生屡受打击。王安石作宰相,东坡属于门下。因为得罪王安石,由翰林学士贬为湖州刺史。三年任满,回京朝见。去拜见安石,恰巧王安石外出未归。东坡坐在书房,见砚石下压一首诗,其中有两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东坡见诗大笑,想:黄花是指菊花,开于深秋,其性坚强,敢与秋霜相抗,最能耐久,即使老而枯干,终究不会落瓣。王安石的诗“吹落黄花满地金”简直是胡说八道。一时诗兴大发,续写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因为等了很久,王安石还不回来,就回到寓所。晚上,王安石回来了,看见续诗,听家人说苏东坡写的。安石大怒,把东坡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东坡只得忍气吞声地去赴任。东坡任团练副使,挺清闲的,与朋友陈季常,整天游山玩水,饮酒赋诗。秋天到了,黄菊盛开。一天,陈季常来访。东坡约季常一起去花园赏菊,见黄花纷纷落地,真似铺金一样,大惊失色。季常问明原因,笑道:“不同地方的花是不一样的,黄州的菊花是经秋风而落瓣的,”东坡这才知道王安石为了东坡续诗笑他,特意把他贬到黄州叫他看看“吹落黄花满地金”。
2. 关于菊花故事
菊花传说
1. 关于菊花,在日本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传说。古时候,从中国驶出一条大船,载了12个贵族童男童女,为寻找长生不老药面远航海外。作为交换,他们携带最为贵重的物品—金菊花。后来大船遭遇了风暴,被冲到一个无人的荒岛,被迫在那里住下 ,繁衍子孙,并在岛上种下了金菊花。之后那里的人们就自称“日本帝国”。日本国旗上被大家误认作太阳的图案实际是一朵金色的菊花。而且日本天皇的象征符号也是一朵16瓣菊花。
2.非洲菊。还有个特殊的名字,叫做“扶郎花”。也是有传说可寻的——马达加斯有个叫做斯朗伊妮的少女,非常喜欢种些茎枝微弯、花朵低档垂的野花。当她出嫁时,她要求厅堂上多插一些这样的花朵,来增添婚礼的气氛。亲朋好友们载歌载舞,相互频频祝酒。不想新郎不胜酒力,醉得垂头弯腰,东倾西斜,新娘只好扶他进卧室休憩。众人看到这种挽扶的姿态与厅堂上的花朵姿态很是相似,纷纷说:“这花可真像扶郎哟!”扶郎花便由此得名。
3. 关于写菊花的故事有哪些
画菊与某官留别
【清】
【郑燮】
【七绝】
进又无能追又难,宦途跼蹐不堪看。
吾家颇有东篱菊,归去秋风耐岁寒。
菊花
【清】
【郑燮】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4. 我是无锡一小学的,老师要我们写一篇菊花的文章,请个位亲们给偶一篇原创的菊花文章吧!不要是故事形式.
菊花飘香的时节
当清爽的秋风将天空吹向更高远,当陌生的孩子望断最后一只南飞雁,当枝上的绿叶
换上橙黄,当一点点微酸已着枝,便又到了菊花飘香的时节。
菊之淡
“哐当、哐当……”听见那清脆的打铁声了吗?清风拂抑、强健的肌肉散发出生命的
气息,熊熊的烈火陶冶着高尚的情操,稽康,这个时代的英雄,一带才子,就在这儿过着铁匠
的生活,和任何人一样,你也对他期望很高吧,可是你敢劝他入仕吗?是否忘了《与山涛绝交
书》?那铿锵的言辞已经向所有人宣告他对仕途的不屑,就让他做他自己吧,让“竹林七贤”
永远过着“邺下放歌”、“竹林饮酒”、“曲水流觞”、“南山采菊”的是生活,不要让世俗
的秽气覆盖了菊花淡淡的幽香。
菊之傲
是否还能记起那个岁楚国相位持竿不顾、依然决定“曳尾于途中”的庄子?这个“心
如澄澈秋水”,再如不系之舟的清高居士,拥有举世的才华,然而却不曾向权势显贵屈服,一
生过着清贫飘零的生活,你是否也想劝他入世,期望他能为祖国为社会为黎民百姓做番大事业
。是的,所有人希望如此。然而,庄子他自为自己就是一棵树、一棵捍卫心灵月亮的树,如果
你硬要将他拔起,种在污秽的社会泥土里,他将立刻枯萎死亡,就让他永远地做一棵树吧,他
身边会有一株傲岸的菊花陪着他。
菊之殇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雅不逝,雅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面对滔
滔江水,面对彼岸的乡亲父老,一代霸王也不由泪湿衣襟,江水已随他人姓,美人自刎在怀,
是乘船逃走,重整旗鼓,还是投身乌江,“死亦为鬼雄”?如果你正在项王身边,是否会劝他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呢?江东父老们也期望项王忍辱负重,说不定历史就会为此改写
,然而项王最终选择投江而死,他认为应该死得有尊严,他认为那才是他的英雄本色,一枝菊
花的生命形态枯萎了,但花香永世留香。
或许这就是生命的真谛,不管他人如何期望,自己认为是对的就不懈追求,追求自由
、追求崇高,追求生命的尊严,追求英雄本色,抛开他人的期望,抛开他人的劝阻,向着自己
的认识迈进。
当清脆的打铁声从远方传来,当远古的大鹏展翅欲飞,当滔滔的乌江向天咆啸,便又
到了菊花飘香的季节。
菊颂
正值秋深霜浓、菊花盛开的时节,我怀着浓厚的赏菊兴致,来到了中山公园。
一进公园大门,我便仿佛置身于一个奇妙无比的世界里:喷水池前,两盆大立菊花傲然怒放,数百朵小菊花环绕簇拥,争妍斗芳,真是好一派佳境啊!东边的花白似雪,西面的花黄如金,阳光之下,黄白相映,分外清新沁人。喷池沿上,开满了闲雅洒脱、多姿华丽的悬崖菊。株株枝条悬垂而下,朵朵小花密似繁星。它们肩并着肩,膀挨着膀,神态不一,各具情趣,或似孔雀开屏,或如银河落地,或若蛟龙探海……真是仙容窈窕,妙趣横生。
随着人流,我步入菊展室。这里展出的菊花,有的含苞欲放,有的盛开吐蕊,有的似刚出浴,有的尽露精髓……一株株、一盆盆、一丛丛、一堆堆,红的似火,黄的如金,绿的像玉,白的若云——一时间,五光十色,满堂生辉。恍惚间,我宛如进入仙境。看,那菊中佳品“绿牡丹”,花瓣丰腴,色如翡翠,鲜艳欲滴,惹人喜爱;出人头地的“帅旗”,蕊黄叶阔,外金内朱,如初升的朝阳,可称得上菊“军”之帅。与“帅旗”相映生辉的是娇柔妩媚的“静女”,它花瓣如丝,垂发低首,不似“帅旗”风风火火,却娴静优雅,妩媚多情,给人另一种美的享受。耐人寻味的“三乔”,花朵半紫半黄,亭亭玉立,看到它,就不禁使人想起了《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我看着想着,遐思无尽,流连不舍。色泽如雪的“白牡丹”、“古都瑞雪”,洁白如玉,密抱如雪球,成为画家们一再光顾的对象;对颜色奇特而闻名的“墨菊”,“墨荷”,红中带紫,紫中透黑,不断受到摄影者的包围;更逗人喜爱的要数那花色可变的“木兰换装”,初开时呈青莲色,晚间变粉,刚中带柔,英勇中又不失女儿气,颇像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尔后又悄然还其裙衩的花木兰……
菊花如此多娇!自古以来,人们颂菊、赞菊,有多少诗人、作家与菊结下了不解之缘,又有多少骚人墨客给人留下了关于菊的佳作名篇。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吟出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清代大作家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用诗词写出了花与人的关系,道出了不同人物的不同命运;伟大的革命家陈毅更以“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的光辉诗篇,深切表达了革命者不畏困难、敢于斗争的豁达情怀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我吟诵着:“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是啊!多少年来,菊,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激励着人们奋进。中国人民养菊、赏菊,更爱菊,不正是因为它象征着中华民族百折不挠,执著追求的情怀吗?
看着,走着,想着,渐渐地,从我心底升腾起从未有过的一种感情……
菊颂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天高气爽,一叶知秋。在百花折尽百草竭的秋天,惟有那丛丛秀菊,披着晶莹的露珠,顶着飒飒的秋风,昂首怒放。它绚丽多姿:牙白、嫩黄、朱红,举不胜举;它花姿万千:有的端庄典雅,有的雍容华贵,有的狂舞豪放,有的摇摇欲坠。为此,它得天独厚地受到了历史文人骚客的偏爱。
对于菊,我和它有一段奇妙的故事。小时候,经常到农村去玩,那里有一池清亮的水。在池塘边,有一堆烂石。一天我惊奇地发现,在烂石中,居然冒出点点星绿,奇崛而清新。哇!那不正是秋天的使者——“菊”吗?那醉人的绿呀!它不染尘滓,宛如一块温润的碧玉。我曾见过杨柳的新叶,脱不了鹅黄,似乎太淡了;我曾见过“绿壁”,似乎太浓了。而这绿,无法用语言来说明。在嫩绿的包围中,有点点金黄,如一个高贵的妇人,昂首挺胸。那纤细的根牢牢地抓住土地,一捧贫瘠的土地铸就了它的百折不挠。当天晚上,滂沱大雨由天而降。雷声、闪电声、雨声汇成了一曲强烈的交响。然而,在我的脑里,时时刻刻都浮现出那株小小的菊。那小小的生灵能经受得住这暴风疾雨吗?雨后天晴,我奔了过去。然而,我沮丧了,我失望了。那株小小的菊,耷拉着脑袋,无力地趴在石头上,啊!它来得如此匆匆,去得也如此匆匆。
几天后的一天,我诧异了,它又一次站了起来,顶着那参差不齐的花瓣的花盘,那次的挫折,并没有打消它的信心,反而增加了它战胜困难的勇气。望着这株小小的菊花我思绪万千,我们人生何尝不是这样呢?遇到挫折,努力拼搏,刻苦奋斗,胜利的曙光终会向你微笑的。如果,从此沧落,那么,生活就好比落入了无底的深渊。
我们要以菊花的精神为榜样,勇于挑战挫折,活出一个全新的自我来
5. 具有菊花品格的人的故事,要有意义的
说起菊花的来历,还得从女娲说起。
女娲九十九岁那年,双目突然发红,相继失明。
伏羲想起了天塌时拯救他和女娲的石狮子。石狮子救下他俩后,身躯虽然化了,但它留下的尸骨——青风岭还在。他想石狮子既然能救他俩的性命,也一定有办法治好女娲的眼睛。于是他面向青风岭烧了三柱香,跪下祈祷道:“石狮神灵!女娲双目失明了,请你想办法治治他的眼睛吧。”
石狮子在青风岭上空显露身影说:“唯有玉皇后花园的菊花能清风明目,开水冲服方能医治。”说罢身影就消失了。
天宫离伏羲家有十万八千里,伏羲也已年过九十九岁,怎能走得动?于是就命他的儿子有熊前往。伏羲对有熊说:“治你母亲的眼睛唯有玉皇大帝后花园的菊花才能治好,我已年迈,行动不便,你去想法采摘几朵吧。”
有熊是个孝子,应声而往,他走了七七四十九天的路,爬了七七四十九天的天梯,才来到南天门。
南天门宫阙巍峨,有十八个天兵天将把守,看来不易进去。他就顺着宫墙走,想找个缺口。他来到了天宫北侧,发现宫墙外贴墙长着一棵高大的玉树。他就两手抱树,脚蹬宫墙上到了墙上,解下大腰带,拴在树上,双手抓住腰带下到玉皇后花园里。
园里种满了各色各样的花草,正是晚秋季节,秋风萧瑟,百草枯萎,万花皆败,唯有凌傲风霜的菊花盛开,象一片片的碎银在闪光,散发着一股股的清香。不用问这盛开的花就是菊花了。于是他挑最大的花朵采摘起来。
“谁如此大胆,竟敢偷摘御花?”杨二郎巡逻到这里,正好瞧见,大声喝道:
有熊吓得浑身哆嗦,连忙跪下求饶道:“我是凡世伏羲之子有熊,只因母亲女娲双目失明,前来采摘几朵菊花为母亲治眼病。”
“这是玉皇派花神种的药花,专为宫中使用,容你这凡俗子采摘!”杨二郎用铜钗指向他,“走,跟我去见玉皇!”
有熊无法,只得跟杨二郎去见玉皇。杨二郎叫他跪在堂下,向玉皇禀告了他摘花之事,玉皇听后,勃然大怒,斥道:“昔日你父盗走了我的火种,我还没有惩治。今日你又来偷我的菊花,我要老账新帐一起算!”
“玉皇,你听我说......”
“闭嘴,我没功夫听你巧辩!”玉皇对杨二郎命令道:“去,把他押送天牢!”
有熊被押金天牢,铁栅高密,镣铐深重,怎能脱身?他不由失声痛哭起来。
第二天傍晚,玉皇的大女儿雷姐去花园采花回来。路过天牢门口,听到天牢有熊的哭声,感到十分稀奇,因为她从来没听见过男子的哭泣,也不相信男子也会哭。
由于好奇心促使她不由地走到了天牢里面。她询问哭泣的青年男子:“你犯了什么罪?为什么哭泣?”有熊见这么个窈窕淑女询问,心想:女子心肠软,大都有同情心,说不定还会帮助自己呢。于是竹筒倒豆子,将来龙去脉倒了个底朝天。
雷姐被有熊的不为艰苦,不惧风险的英雄行为和孝心所感动,爱上了这个凡尘青年。她早过腻了碧海青天夜夜心的清苦生活,羡慕喧闹的人间,想下凡尘,只惜没有机会。现在真是一个好机缘。于是,她决定下凡,对有熊说:
“我救你一命好吗?”
“多谢姐姐!”有熊跪在雷姐面前,“你若能救我一命,并且把你采的花送给我,我将终身为你烧香磕头!”
“谁稀罕你烧香磕头!我只要你答应一个条件!”雷姐说。
“别说一件,只要我能办到,一万件也答应!”有熊显得十分诚恳。
“我、我、我想给你做媳妇!你答应吗?”雷姐说着,羞怯地低下头。
“这,恐怕不好办!”有熊皱起了眉头。
“为什么?”雷姐惊奇地睁大了眼睛。
“你在天上,我在凡尘,天渊之别,怎能联姻?”
“我愿下凡,与你同归。”
“恐怕玉皇不同意。”
“我们不会偷走?”
“这事还得先与我父母商量。”
“他俩若不同意呢?”
“这......”
“自己的事得自己做主。你若拿不定主意,我也不救你,你母亲的眼也治不了啊!”
“那么,我就答应你!”有熊无可奈何地说。
雷姐砸开了铁锁和镣铐,领着有熊翻过后墙,伸手抓住一片白云,拉住有熊站在上面,怀揣着那把菊花飞下凡尘了。
转眼落在黄河北岸青风岭下有熊家的院里,有熊领雷姐见了父亲。伏羲非常高兴。
雷姐将菊花揪了一朵,放在锅里煮。煮了一个时辰,倒出一碗喂女娲喝。女娲喝下,药到病除,睁开了双目。
女娲见眼前站着一个窈窕淑女,就问是何人?有熊替她作了介绍。女娲也非常高兴,叫她两当天婚配。
第二天,玉皇升堂传雷姐上殿,托塔李天王奏书道出了雷姐救出有熊,二人结拜夫妻下凡的事,玉皇又勃然大怒:
“速去凡尘把她捉拿上来!”
托塔李天王说:“陛下息怒,听臣分解。雷姐早有思凡之心。她是您的爱女,你既然疼她,不如成全了她!”
玉皇觉得也是理儿,顿时息了怒火,但他怕其他几个女儿仿效,因而又道:“那么,得去收了她的锦衣,叫她永世不得再回天宫。”
李天王点头说:“陛下,雷姐去黄河北岸青风岭下落户,那里贫寒,是不是陪她点嫁妆呢?”
“嗯,你去给送一千两黄金。”
“黄金不会滋生,花完就没了。”
“那陪什么?”
“人间疾病甚多,我看不如陪她菊花、山药、牛膝、地黄这四样药种,封其只准在覃怀生长。她可以种这四样花材,销向四海五洲,金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好,随你办去!”玉皇挥手。
雷姐就在覃怀一带种植起了菊花、山药、牛膝、地黄这四大怀药,销往各地。
据说其他一些地方也引种这四种药材,但都无药性,唯有这覃怀一带种的药性十足,因为他们是他天爷封的。
覃怀黎民为了感激玉皇的恩德,家家户户,世世代代都张贴玉皇的画像,上写:供奉天爷之灵位。
菊花性味甘苦凉,清热明目,主治诸风头眩,心胸烦热。民间发菊花、薄荷、甘草、桑叶煎水服,治疗眼红肿疼。
6. 关于写菊花的故事有哪些
红楼梦第三十七回,蘅芜苑夜拟菊花题
7. 菊花的故事
菊花,在日本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传说。古时候,从中国驶出一条大船,载内了12个贵族童男童女,容为寻找长生不老药面远航海外。作为交换,他们携带最为贵重的物品—金菊花。后来大船遭遇了风暴,被冲到一个无人的荒岛,被迫在那里住下,繁衍子孙,并在岛上种下了金菊花。之后那里的人们就自称“日本帝国”。日本国旗上被大家误认作太阳的图案实际是一朵金色的菊花。而且日本天皇的象征符号也是一朵16瓣菊花。
梁代吴均《续齐谐记》一书:东汉时,汝南汝河一带瘟魔为害,疫病流行,呻吟痛苦之声遍布。有个名叫桓景的人,历经艰险入山,拜费长房为师,学消灾救人的法术。一天,费长房告桓景:"九月九日瘟魔又要害人,你快回去搭救父老亲人。"并告诉他:"那天登高,再把茱萸装入红布袋里,扎在胳膊上;喝菊花酒,就能挫败瘟魔,消除灾殃。"桓景回乡,遍告乡亲,于九月九日那天,汝河汹涌澎湃,云雾弥漫,瘟魔来到山前,因菊花酒气刺鼻、茱萸异香刺心,难于靠近。桓景挥剑激战,斩瘟魔于山下。傍晚,人们返回家园,家中"鸡犬牛羊,一时暴死",而人们却免受灾殃。从此,重阳登高避灾的风俗,就世代相传了。
8. 菊花坚持不懈的传说故事
1.菊花仙子的传说
很早以前,大运河边住着一个善良的农夫叫阿牛。阿牛家里很穷, 他七岁就没了父亲,靠母亲纺织度日。阿牛母亲因子幼丧夫,生活艰辛,经常哭泣,把眼睛都哭烂了。
为治好母亲的病,阿牛一边给财主做工,一边起早摸黑开荒种菜,靠卖菜换些钱给母亲求医买药。也不知吃了多少药,母亲的眼病仍不见好转。
一天夜里,阿牛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姑娘来帮他种菜,并告诉他说:“沿运河往西数十里,有个天花荡,荡中有一株白色的菊花,能治眼病。这花要九月初九重阳节才开放,到时候你用这花煎汤给你母亲吃,定能治好她的眼病”。
重阳节那天,阿牛带了干粮,去天花荡寻找白菊花。原来这是一个长满野草的荒荡,人称天荒荡。他在那里找了很久,只有黄菊花,就是不见白菊花,一直找到下午,才在草荡中一个小土墩旁的草丛中找到一株白色的野菊花。这株白菊花长的很特别,一梗九分枝,眼前只开一朵花,其余八朵含苞待放。阿牛将这株白菊花连根带土挖了回来,移种在自家屋旁。经他浇水护理,不久八枚花朵也陆续绽开,又香又好看。于是他每天采下一朵白菊煎汤给母亲服用。当吃完了第七朵菊花之后,阿牛母亲的眼睛便开始复明了。
姑娘又继续在梦中介绍种植菊花的方法。
姑娘说:“我是天上的菊花仙子,特来助你,你只要按照一首《种菊谣》去做,白菊花定会种活。”接着菊花仙子念道:“三分四平头,五月水淋头,六月甩料头,七八捂墩头,九月滚绣球。”念完就不见了。
阿牛回到屋里仔细推敲菊花仙子的《种菊谣》,终于悟出了其中意思:种白菊要在三月移植,四月掐头,五月多浇水,六月勤施肥,七月八月护好根,这样九月就能开出绣球状的菊花。
阿牛根据菊花仙子的指点去做了,后来菊花老根上果然爆出了不少枝条。他又剪下这些枝条去扦插,再按《种菊谣》说的去栽培,第二年九月初九重阳节便开出了一朵朵芬芳四溢的白菊花。
后来阿牛将种菊的技能教给了村上的穷百姓,这一带种白菊花的人就越来越多了。因为阿牛是九月初九找到这株白菊花的,所以后来人们就将九月九称作菊花节,并形成了赏菊花、吃菊花茶、饮菊花酒等风俗。
2.菊花,在日本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传说。古时候,从中国驶出一条大船,载了12个贵族童男童女,为寻找长生不老药面远航海外。作为交换,他们携带最为贵重的物品—金菊花。后来大船遭遇了风暴,被冲到一个无人的荒岛,被迫在那里住下,繁衍子孙,并在岛上种下了金菊花。之后那里的人们就自称“日本帝国”。日本国旗上被大家误认作太阳的图案实际是一朵金色的菊花。而且日本天皇的象征符号也是一朵16瓣菊花。
3.梁代吴均《续齐谐记》一书:东汉时,汝南汝河一带瘟魔为害,疫病流行,呻吟痛苦之声遍布。有个名叫桓景的人,历经艰险入山,拜费长房为师,学消灾救人的法术。一天,费长房告桓景:"九月九日瘟魔又要害人,你快回去搭救父老亲人。"并告诉他:"那天登高,再把茱萸装入红布袋里,扎在胳膊上;喝菊花酒,就能挫败瘟魔,消除灾殃。"桓景回乡,遍告乡亲,于九月九日那天,汝河汹涌澎湃,云雾弥漫,瘟魔来到山前,因菊花酒气刺鼻、茱萸异香刺心,难于靠近。桓景挥剑激战,斩瘟魔于山下。傍晚,人们返回家园,家中"鸡犬牛羊,一时暴死",而人们却免受灾殃。从此,重阳登高避灾的风俗,就世代相传了。
9. 关于菊花的小故事50字
菊花作文50字第一篇:秋天的菊花秋天的菊花有黄色、粉色、绿色、紫色。它的叶子很大,上方又大又突出,花瓣儿就象一座船。菊花的品种很多,比如龙爪菊、灯盏菊、波期菊等等。菊花真美啊!看,菊花真是一种漂亮的花。第二篇:公园里的菊花公园里的菊花开了!一走进公园门口,就看见许多的菊花,有红的,有黄的,有紫的……五颜六色的,可美了。特别是用吊菊作成的屏风前面有个喷水池,很吸引人注意。中间一个就象一朵盛开的水莲,两边的水向四周喷洒,就象两把透明的小伞。这个喷水池把池边的菊花显得更美了。第三篇:菊花是在寒冷的冬天开放的,它不怕冷,也有各种各样的颜色,有像黄金一样的黄色,还有白里透红的粉色,有像火红的太阳一样的大红色……,它开起来很漂亮,闻起来也好香。
第一篇:秋天的菊花秋天的菊花有黄色、粉色、绿色、紫色。它的叶子很大,上方又大又突出,花瓣儿就象一座船。菊花的品种很多,比如龙爪菊、灯盏菊、波期菊等等。菊花真美啊!看,菊花真是一种漂亮的花。第二篇:公园里的菊花公园里的菊花开了!一走进公园门口,就看见许多的菊花,有红的,有黄的,有紫的……五颜六色的,可美了。特别是用吊菊作成的屏风前面有个喷水池,很吸引人注意。中间一个就象一朵盛开的水莲,两边的水向四周喷洒,就象两把透明的小伞。这个喷水池把池边的菊花显得更美了。 第三篇:菊花是在寒冷的冬天开放的,它不怕冷,也有各种各样的颜色,有像黄金一样的黄色,还有白里透红的粉色,有像火红的太阳一样的大红色……,它开起来很漂亮,闻起来也好香。
10. 文人墨客赞赏菊花的故事
三国时代,曹操的儿子,魏文帝曹丕,曾经给他的好朋友钟繇写了一封谈菊花的信,信上写到,派人送给他一束菊花,因为在秋天万木凋谢的时节,只有菊花绚丽多姿,茂盛地生长,可见它有些天地的真气,是人可以延年益寿的好东西,因此送来供他研究长生的道理。晋代名医陶弘景也赞成人们吃菊花。并说:真菊花味甜,假菊花味苦。诗人陶渊明也在他的诗中常提到服菊,并有“酒能祛百病,菊解制颓龄”的说法。人们爱菊,不但观赏,也早就认识到菊的药用和食用价值了。
晋代诗人陶渊明曾以酷爱菊花闻名,他的“秋菊有佳色”、“芳菊开林耀”成为千古传颂的佳句,后人尊称他为九月菊花之神。
为写菊花诗,被后人称为“唐宋八大家”的王安石和欧阳修讨论菊花诗的事,也很有意思。据《西清诗话》载,王安石写了一首《残菊》诗:“黄昏风雨瞑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欧阳修读了之后,笑曰:“百花尽落,独菊枝上枯耳。”又戏曰:“秋英不比春花落,为报诗人仔细看。”王安石回说:“是岂不知《楚辞》‘餐秋菊之落英’,欧阳几不学之过也。”他们争论的重点是菊花落与不落。菊花落还是不落呢?其实,这只是品种的不同,虽然大多数菊花品种是不落的,但也有少量品种的菊花是落的,只不过较稀罕罢了。
不过,关于这一争论讲得更具体、更传神的则是《王安石三难苏学士》一文。此文载《警世通言》卷三,但与王安石发生争论的不是欧阳修,而是苏东坡。
据载,苏东坡任职湖州期满后赴京等候新的任命。一天,他到当朝丞相王安石府上拜访,被仆人安排在书房等候接见。闲来无事,他在书房随意走动观看,突然,他看到一首题为《咏菊》的诗稿,上面只有“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遍地金”两句诗,没有完稿。他认得这是王安石的笔迹,但却想不通王安石怎么会吟出这有悖情理的诗句来。因为据他看来:“黄花即菊花。此花开于深秋,其性属火,敢于秋霜鏖战,最能耐久,随你老来焦干枯烂,并不落瓣。说个‘吹落黄花满地金’,岂不是错误了?”这么一想,苏东坡不由兴之所发,便举笔舐墨,依韵续了两句诗:“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写了以后,他又觉不妥,担心王安石责怪,便不待晤面就一走了之。后来,王安石得知苏东坡续诗讥讽自己之事,便决定煞一下苏东坡的傲气,给他一个教训。因为王安石所咏之菊乃一特殊品种,此菊花产于黄州。不久,经玉安石一番安排,朝廷任命苏东坡为黄州团练副使。果不其然,在苏东坡赴黄州上任后的那年重阳节之后几天,连日大风,苏东坡与来访的好友陈季常一道去后花园赏菊花,没想到只见菊花棚下满地遍洒黄灿灿的菊花,枝上全无一朵。这一情景使苏东坡目瞪口呆,半晌说不出话来。陈季常见而生疑。苏东坡便坦诚他说道:“季常有所不知,平常见此花只是焦干枯烂,并不落瓣。去岁在王荆公府中,见他《咏菊》诗二句,道:‘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小弟只道此老错误了,续诗二句道:‘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却不知黄州菊花果然落瓣!此老左迁小弟到黄州,原来使我看菊花也。”难能可贵的是,苏东坡在事实面前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从此变得谦虚多了。
明朝嘉靖皇帝当朝理政期间,宫廷中有一位能歌善舞的宠姬“菊夫人”,号“菊部头”,后来因得不到宠幸,便称病回内宫静养。太监陈源用重金将她聘去,以供自己耳目之娱。有一天,嘉靖皇帝即兴要看歌舞表演,有人上奏道:“非菊夫人不可。”于是菊夫人又被请进宫内,一曲歌舞升平之后,菊夫人再一次得到了皇帝的宠幸,陈源对此无比伤感。后来,有人写了一首《菊花新》的曲子献给陈源,陈源听后非常高兴,并以田宅锦帛相赠。
明末名儒陆平泉初入仕途时,与同僚去见宰相严嵩,众官员争先恐后向前献媚。陆平泉见庭中陈列着许多盆菊花,便冷冷地说道:“诸君且从容一些,不要挤坏了陶渊明!”语中含有讽刺且十分隽妙,争宠者听后都面有愧色。
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聊斋志异》描写一篇关于菊花的故事。有一个叫马子才的人,性好菊,不辞千里之遥来南京寻求异种,路上结交了一位对菊花很内行的陶姓少年……后来,马子才娶了陶姓少年的姐姐为妻。有一天,陶喝多了酒,醉卧在地,变成了一棵大菊花,第二天才恢复人形,不久,陶第二次酩酊大醉,又变成了菊花,可这一次再也没有变回来……姐姐痛哭了一场,把它的根茎掐回来栽培,待到秋天开出了粉红色的花朵,还带有浓浓的酒香。后来人们将这种菊花冠以“醉菊”的美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