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童话故事 » 言情小故事民国

言情小故事民国

发布时间: 2021-01-22 09:00:27

① 三个有关民国的革命热血青年小故事

孙中山
讲到民国,清朝的最后十年不得不提。
这十年以八国联军侵华开始,以辛亥革命爆发结束。不要小看这其中发生的每一件事,可能朝廷的一道人事任命、报纸上豆腐块大小的一篇报道、戏院里一名女艺人的去向、甚至是偏远山村穷书生的一个念头,都成了民国的起点。
在八国联军入侵,清廷签下《辛丑条约》后,用我们最熟悉的话说是标志着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完全形成,清政府已经是千疮百孔了。在改革派的强烈呼吁下,慈禧老佛爷终于点头,同意推行康梁在戊戌变法中提出的“改革”。
接下来清廷所颁布的一系列措施,都可称为“新政”。
首先在军事上,对陆军进行改革。政府计划在全国训练新式陆军36镇(一镇大概相当于现在一师的规模,约一万多人),取代作为废柴存在的八旗子弟兵。新军完全使用西式的军制,训练和装备也照搬西方。新军也被认为是大清最后一支有战斗力的正规军。
这36镇中,计划有6镇直属于朝廷,这是由袁世凯所编练的“武卫右军”扩编的。
武卫军,是甲午战争后清廷使出吃奶劲儿挤出来的一支精锐部队,也是政府维系政权的王牌,其中以袁世凯这一脉的武卫右军最著名——说到底,武卫右军都是袁世凯的嫡系部队,他们就是不忠于朝廷,也会忠于袁世凯。
其余的30镇新军则由各省巡抚、总督负责编练。为了培养新军的士兵,各地还开办了许多新军学堂。
新军,顾名思义就是“潮”。那年头的中国年轻人比现在还崇洋媚外,一股脑的学习西方。部分地方的新军,如张之洞主政的湖北和湖南地区,大量起用留学生为教官;相反的,武卫军中留学生却不多。注意这两条,对后来的局势有重要影响。
到了辛亥革命前夕,组编好的军队已有16镇和10余个协、营(一协四千人左右,一营七百人左右)的规模。
当然了,我们知道,后来的武昌起义和清末的一系列起义,很多教官都是同盟会成员,而发起人和参与者正是清政府培养出来的地方新军。
也就是说,清政府请敌人过来当老师,培养出了一批小敌人来起义。
其实在看到成立新军的消息时,孙中山也是喜出望外。有人很不解,问他这有什么可高兴的,他一语道破:“这是满清在为我们培养军士呢!”。
至于教育上,清政府也有创新——大力推动新式学堂建设,力图用学堂教育取代科举教育。到1905年,清廷废除了延续一千三百年的科举制度。此外,政府还鼓励出国留学,学习西洋知识。
虽然出发点是对的,但是当局没有充分考虑到废除科举,会断了许多人的出路;而鼓励留学,等于是在给同盟会送壮丁。
再说出国留学的。留学生可以分为两种:公费出国的和自费出国的。那时候的学生大多留学日本,而日本恰恰是反清大本营。自费的不用说了,出国基本就入会(同盟会、光复会);公费的还好点,但保不齐有些思想上进的学生受到感召,回国后打入政府内部策划革命。这种更加危险。
此外,政府还在法律、行政等等上进行改革。
这些改革都有一个共同点:要钱。
可我们的钱每年都要孝敬友邦啊,没有多余的钱再搞什么改革了。那么这钱从哪儿来呢?很好办,政府开始了各种名目的征收、捐纳。
那些捐官坐上来的官员,自然要搜刮更多的钱来回赚本儿。政府刮一笔、当官的刮一笔、地主再刮一笔,百姓的日子简直过不下去,民变也越来越多。闭关锁国,愚民政策,血腥镇压……民国摊上这么个前朝政权,落后在一开始就是注定的。“我的前任是极品”用在民国身上再合适不过。
统治阶级除了在外要镇压百姓,内部也因为新政而闹得四分五裂。朝中党派林立,今天为了争这个工厂闹、明天又为了这笔钱用在哪项政策上撕破脸……无休止的争斗使得政府实力内耗,比较著名的有丁未党争。
不过新政最重磅的炸弹(后来真成炸弹了)还不是这些,而是推行君主立宪。
1905年的日俄战争震动了北京,东亚小国竟然战胜了西方老牌劲旅。这在统治者看来是君主立宪制对君主专制制的胜利。
从专制过渡到立宪,这对清政府来说是一条高端优雅,最重要的是还不用流血的道路,也是民间那些无意推翻清政府的人最强烈的呼声。这些人多数都是为改革出钱出力的商人,他们投资于政府,渴望获得更多的话语权和政治资本以实现更大的收益。这些人属于立宪派。
清政府终于找到了维持自己统治的好办法,他们骄傲的对世界宣布:我们要预备立宪了。这回他们还真不是光嘴上说说,很快就着手为立宪做准备工作。

② 求推荐 讲民国名人爱情故事的书(不是言情小说) 像 民国韵事 讲历史

看看(人间四月天),讲徐志摩,林微音,张幼仪,梁思诚,金岳霖几个人之间的爱情,

③ 找有一部民国言情的小说,内容主要是讲一女的和一军官的恋爱故事,那个女的还参加了国宝护送活动这类的。

是不是 夺宝传奇啊?
是不是一个电影 民国时候的 叫什么传奇 主要是说枪一个国宝的一个玉石 里面有一个女的叫什么双双

④ 民国的爱情故事

既然不能在一起为何不做回普通朋友,最后连朋友都做不了,变成了仇人,悲哀啊

⑤ 求言情小说名字。故事背景是台湾民国。男主角是军官,女主角是富家女,从家逃出来被错认拉去给男主当老婆。

言妍的<<荒雾奇缘>>

⑥ 关于民国的凄美爱情故事。

开始蔡可能有“狎妓”以麻痹袁的意味,但人都有自身弱点,饮食男女在所难免,何况民国初年政府大员纳妾嫖妓也是寻常事。蔡锷当时33岁,小凤仙17岁,两情相悦,英雄美人悱恻缠绵成了千古美谈,民间亦多有传说。从蔡锷赠小凤仙两联中可看出俩人的一番真情:
不信美人终薄命;由来侠女出风尘。
其地之凤毛麟角;其人如仙露名珠。
相传蔡锷病逝日本福冈大学医院,消息传到北京,在中央公园公祭蔡锷时,小凤仙身披黑纱,送有挽联:
九万里南天鹏翼,直上扶摇,怜他忧串余生,萍水相逢成一梦;
十八载北地胭脂,自悲沦落,赢得英雄知己,桃花颜色亦千秋。
1982年云南大学教授石鹏飞回上海老家探亲路过长少时特拜谒蔡锷墓,诗曰:“南天剑起一麾雄,湘水麓山唱大风。十万万人今共拜,知音岂独小桃红。”另有一番深意。

正史之中并没有关于小凤仙的记载,甚至连她的生卒日期都没有能说清楚,她曾是名动公卿的名妓。

她曾帮助共和名将蔡锷将军逃离袁世凯的囚禁,更因为与蔡锷的那段至死不渝的爱情而被人传颂,上世纪八十年代,这段爱情被拍成名叫《知音》的电影。

1915年末,蔡锷称和小凤仙游玩并趁机逃离北京,回到云南,通电讨袁。次年1月,蔡锷率军出征,称帝仅83天的袁世凯在内忧外患中死去。同年11月8日,患喉结核的蔡锷在日本病逝,年仅34岁。

小凤仙得知此讯,痛不欲生,书写挽联:“谁识周郎竟短命,早知李靖是英雄。”蔡锷的离世带给小凤仙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从那以后,小凤仙不知所踪。

⑦ 故事背景为民国时期的比较出名(经典)的小说有哪些

鲁迅抄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代表作品有《狂人日记》《阿Q正传》《祥林嫂》等等。巴金著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抗战三部曲”《火》《憩园》《第四病室》)等,代表作品《家》。老舍著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骆驼祥子》和《四世同堂》等,短篇小说集《赶集》、《贫血集》、《月牙集》等,代表作品《骆驼祥子》和《四世同堂》。茅盾著有长篇小说《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子夜》、《腐蚀》、《霜叶红似二月花》、《锻炼》等,短篇小说《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等,代表作品《子夜》。

沈从文,作为京派小说的代表作家,代表作品《边城》《长河》等。

左翼作家丁玲,代表作《莎菲女士的日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作家赵树理等人的创作《小二黑结婚》。

⑧ 温暖的爱情小故事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每次想起这首歌,心里总是暖暖的。

变老,是很无奈的事实,就像最美的花儿也会凋谢。

浪漫,是很多人渴望拥有的一种情调。它美好的让人沉醉,让人心跳。人们触摸它、追逐它,因为它实在美好的太短暂。

记得一幅画,一对老年夫妇手拉手相拥着坐在公园一角长凳上,夕阳的余辉洒在他们满足的脸上,满头银丝泛着淡淡的光。

这副画时时象一股暖流从我的心中流过,幸福平和从心底溢出化作唇边一汪微笑。

要是真能和所爱的人一起慢慢变老,一起经历年少时春花一样的浪漫,再到白发苍苍时秋水一般的沉静;一起到老不用拐杖也能和他深情拥抱;一起携手走向生命的终点,不离不弃,那该多好。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温暖的爱情
刚结婚时,他没有钱,带着她住在破旧的老房子里。她从北方城里来,习惯了北方冬天房子里的暖气。随他到这里后,房间冰冷,四处漏风,没有几日,便病了一场。他守在她的病床前,心痛得说不出话来。
她病好后,他就习惯了每天晚上睡觉前为她端来洗脚水,热气腾腾地冒着,然后拉着她的脚放在水里,帮她洗着搓着,小心翼翼地,好像洗的不是脚,而是一件瓷器,极其珍贵的瓷器。为她洗好擦干后,他再脱掉袜子,把脚放在已经凉掉的水里,嘴里唏唏嘘嘘地说,这水可真热啊!
冬天,她每周要洗两次澡,周三和周日。他也跟着养成了这个习惯,并且每次他都执意要先洗,洗好了再叫她去浴室。那天她想快快洗过澡后看电视剧,便对他说,今天我要先洗澡。他摇头,说不行,我先洗。她以为他在开玩笑,一边向浴室走去一边撒娇着说,不,我要先洗,洗好了可以看电视剧。他却一步冲上来,拉住她,一脸严肃,我说过我先洗!说完,转身进了浴室。
他从来没有在任何一件事情上不迁就着她,唯独这次,为了洗澡这么微小的事情。她在浴室外,听着流水声,委屈得哭了起来。那天,她赌气要回家,并收拾好了衣服。他苦苦求她,她坚决要离开他,她说,就这么点小事都不迁就我,还算什么好丈夫。
他最后还是哄好了她。他许诺,下次任何事情都让着她,不再同她争。可是,她得气渐渐消了后,他依旧是先她一步洗澡,她便也不与他计较,忘记了谁先谁后得诺言。
从冬季到夏季,房子热得像蒸笼,不动也会出一身汗。他们不再泡脚,每晚都要洗一次澡。他反倒磨蹭起来,不是说自己要看足球,就是说自己要看新闻,总是要她先洗,便又颠倒了顺序,每天都是她先洗然后才是他。
后来,弟弟准备结婚,买了房子,同样没有暖气,让哥哥嫂嫂去新房看看。他首先进了浴室,左右看了看,对弟弟说,新房就是比老房子好,没有暖气也不会漏风。不过你要记住,女人怕受凉,冬天洗澡,你要先洗,洗过之后,浴室得温度就会上升,我试过至少也能上升一度呢?弟弟笑,哥你可真细心,那夏天呢?夏天是不是一定要她先洗,这样会比后洗得人凉快一度?她拍着弟弟得肩,点点头。
他以为,正在参观房子得她没有听到,其实她听得清清楚楚,听得泪流满面。她想,自己太笨了,这么多年,从老房子搬到新房子,从没有暖气到有暖气,他一直保持这个习惯,她竟然从未认真揣摩过里面的情意。
当晚,她第一次为他端了洗脚水。有了新房子后,洗澡的习惯反而因为每天洗澡而忽视了,他拗不过她,只好把脚放进热水里,她为他洗着搓着,那脚板上满是硬硬的茧,她眼底渐渐潮湿,他走过多少路,受过多少累,才给了她如今这个温暖的家啊,而她自己,竟然从未为他洗过一次脚。
她抬起头时,他只笑着说了句,原来,媳妇给洗脚这么舒服啊!她便哭了。
他洗过后,她学着他当年的样子,脱了袜子,把脚放在水中,却发现,水已经凉掉。原来,一个人洗过后的水,第二个人洗时,是凉的,而非仍然热着。
她没有说出来,也没有刻意去改变那个先洗后洗的顺序。因为她知道,这是他以自己的方式所给予她的爱,实实在在的爱。冬天为她增一度,夏天为她减一度,虽然是一度温暖,却是真正温暖的爱情。

⑨ 民国名人的爱情故事小说

李筱懿《灵魂有香气的女子》,很好看的书,34位民国女神的故事,内容很全,因为我对民国才子佳人很感兴趣,但不是完全了解,这本书讲了很多我之前不知道的事情,推荐给你~喜欢的话再去找里面个人的传记看吧~

⑩ 求一部八九十年代的言情小说名字,好像写的是民国时期风流倜傥的警察的故事,主角有叫欧阳皇甫什么的

腹黑总裁的拽拽妻 好像是这个吧 你下载看看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