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童话故事 » 夜郎自大的故事是什么

夜郎自大的故事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1-01-22 09:42:52

❶ 夜郎自大的故事 夜郎自大中的夜郎是什么地方

夜郎自大中的夜郎是夜郎国,夜郎是我国在西南地区由少数民族先民建立的第一个国家,相关故事如下:

汉朝的时候,在西南方有个名叫夜郎的小国家,它虽然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可是国土很小,百姓也少,物产更是少得可怜。但是由于邻近地区以夜郎这个国家最大,从没离开过国家的夜郎国国王就以为自己统治的国家是全天下最大的国家。

有一天,夜郎国国王与部下巡视国境的时候,他指着前方问说:“这里哪个国家最大呀?”部下们为了迎合国王的心意,于是就说:“当然是夜郎国最大啰!”

走着走着,国王又抬起头来、望着前方的高山问说:“天底下还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吗?”部下们回答说:“天底下没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了。”

后来,他们来到河边,国王又问:“我认为这可是世界上最长的河川了。”部下们仍然异口同声回答说:“大王说得一点都没错。”从此以后,无知的国王就更相信夜郎是天底下最大的国家。

有一次,汉朝派使者来到夜郎,途中先经过夜郎的邻国滇国,滇王问使者:“汉朝和我的国家比起来哪个大?”使者一听吓了一跳,他没想到这个小国家,竟然无知的自以为能与汉朝相比。

却没想到后来使者到了夜郎国,骄傲又无知的国王因为不知道自己统治的国家只和汉朝的一个县差不多大,竟然不知天高地厚也问使者:“汉朝和我的国家哪个大?”

(1)夜郎自大的故事是什么扩展阅读:

“夜郎自大”属汉语圈认知率最高的一类成语。汉语工具书都把它释为对妄自尊大者的讽喻,很多人正是通过这个成语知道古代西南曾经有一个夜郎国。夜郎是我国在西南地区由少数民族先民建立的第一个国家。

战国以前,夜郎国名无文献可考。夜郎之名第一次问世,大约是在战国时期,楚襄王(公元前298年一前262年)派“将军庄跃溯沉水,出且兰(今贵州福泉市),以伐夜郎王”,“且兰既克,夜郎又降”。

这时,人们方知西南有一夜郎国。夜郎国被中原政权记述的历史,大致起于战国,至西汉成帝和平年间,夜郎王兴同胁迫周边22邑反叛汉王朝,被汉使陈立所杀,夜郎也随之被灭,前后约300年。

❷ 夜郎自大的成语故事

夜郎自大成语故事:

汉朝的时候,在西南方有个名叫夜郎的小国家,它虽然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可是国土很小,百姓也少,物产更是少得可怜。但是由于邻近地区以夜郎这个国家最大,从没离开过国家的夜郎国国王就以为自己统治的国家是全天下最大的国家。

有一天,夜郎国国王与部下巡视国境的时候,他指着前方问说:“这里哪个国家最大呀?”部下们为了迎合国王的心意,于是就说:“当然是夜郎国最大啰!”走着走着,国王又抬起头来、望着前方的高山问说:“天底下还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吗?”

部下们回答说:“天底下没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了。”

后来,他们来到河边,国王又问:“我认为这可是世界上最长的河川了。”部下们仍然异口同声回答说:“大王说得一点都没错。”从此以后,无知的国王就更相信夜郎是天底下最大的国家。

有一次,汉朝派使者来到夜郎,途中先经过夜郎的邻国滇国,滇王问使者:“汉朝和我的国家比起来哪个大?”使者一听吓了一跳,他没想到这个小国家,竟然无知的自以为能与汉朝相比。

却没想到后来使者到了夜郎国,骄傲又无知的国王因为不知道自己统治的国家只和汉朝的一个县差不多大,竟然不知天高地厚也问使者:“汉朝和我的国家哪个大?”

(2)夜郎自大的故事是什么扩展阅读:

夜郎自大成语意思:

【解释】:夜郎:汉代西南地区的一个小国。比喻人无知而又狂妄自大。

【出自】:《史记·西南夷列传》:“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译文:“滇王同汉朝使者说:‘汉谁与我大?’和夜郎侯也是这样。因为道路不通,所以各占据一州主,不知道汉朝的广大。”

【示例】:驾炮车之狂云,遂以夜郎自大。恃贪之逆气,漫以河伯为尊。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自命不凡、旁若无人、目中无人、妄自尊大、自以为是、目空一切、鷽鸠笑鹏、目无余子、唯我独尊、妄自菲薄、目空四海、不可一世、井蛙语海、唯我独尊、自高自大

【反义词】谦虚谨慎、大智若愚、自暴自弃、自惭形秽、虚怀若谷

❸ 夜郎自大的故事

汉朝的时候,在中国西南方有一个很小的县,叫作桐梓县。在桐梓县往东二十里的地方,有一个很小的国家叫夜郎国。夜郎国虽然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它的国土却小得非常可怜,和中国的一个小县一样大。可是夜郎国的国王却十分的自大骄傲!以为自己的国家很大很大, 不晓得临近的国家有多大!有一次,汉朝派人去拜访夜郎国的国王,他一脸骄傲地问:“你们汉朝和我们夜郎,究竟是那一个国家大呢?”汉朝的人一听,都忍不住想笑呢!

以后,大家就用“夜郎自大”这句话,来形容那些见识浅薄,自大骄傲的人
据汉·班固《汉书·西南夷传》记载,张骞出使西域回来之后,向汉武帝详细汇报了西域的地理环境和风俗人情。武帝受到张骞出使西域成功的刺激,激发了雄心壮志,又叫他出使西南,沟通当时的大夏国,即今天的云、贵一带。
张骞一行到了昆明、滇国和夜郎。滇王问张骞等人:“汉朝与我们相比,哪个大?”后来汉朝使者在与夜郎国王一起喝酒时,夜郎王也问了同样的问题:“汉朝与夜郎哪个大?”
张骞心里明白,夜郎的地盘只及得上汉朝一个郡。可夜郎国王因为山高林密,没有走出去,还以为夜郎是天下的大国家呢。
“夜郎自大”比喻孤陋寡闻而又妄自尊大。

❹ 夜郎自大的典故

选自《史记·西南夷列传》
及元狩元年①,博望侯张骞使大夏来②,言居大夏时见蜀布③、邛竹杖,使问所从来④,曰:“从东南身毒国⑤,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⑥”。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⑦,诚通蜀⑧,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于是天子乃令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使间出西夷西⑨,指求身毒国⑩。至滇,滇王尝羌乃留,为求道西十余辈(11)。岁余,皆闭昆明(12),莫能通身毒国。
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使者还,因盛言滇大国,足事亲附。天子注意焉。
注:
①元狩:汉武帝第四个年号(前122-前117)。②使:出使。大夏:西域国名。来:回来。③居:呆在。④使问:派人询问。所从来:从何地弄来。⑤身毒国:古代国名。或译作“天竺”、“天毒”、“乾毒”等。⑥市:买。⑦隔:阻隔。⑧诚:若。⑨间:走小路,捷径。⑩指:通“旨”,意旨。求:找到。(11)为求道西:为他们寻找西去的道路。十余辈:指滇国派出找寻西去之路的十多批人。(12)闭:阻塞。(13)孰与:与……比,哪一个……。(14)然:如此。 待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博望侯张骞出使大夏国归来后’说他待在大夏时曾经看到过蜀郡出产的布帛,邛都的竹杖,让人询问这些东西的来历,回答的人说:“从东南边的身毒国弄来的,从这儿到那里的路途有数千里,可以和蜀地的商人做买卖。”有人听说邛地以西大约二千里处有个身毒国。张骞乘机大谈大夏在汉朝西南方,仰慕中国,忧虑匈奴阻隔他们与中国的交通要道,假若能开通蜀地的道路,身毒国的路既方便又近,对汉朝有利无害。于是汉武帝就命令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让他们寻找捷径从西夷的西边出发,去寻找身毒国。他们到达滇国,滇王尝羌就留下了他们,并为他们派出十多批到西边去寻找道路的人。过了一年多,寻路的人们全被昆明国所阻拦,没能通往身毒国。
滇王同汉朝使者说道:“汉朝和我国相比,哪个大?”汉朝使者到达夜郎,夜郎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这是因为道路不通的缘故,各自以为自己是一州之主,不知道汉朝的广大。

❺ 夜郎自大 的故事

原文
选自《史记·西南夷列传》 及元狩元年①,博望侯张骞使大夏来②,言居大夏时见蜀布③、邛竹杖,使问所从来④,曰:“从东南身毒国⑤,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⑥”。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⑦,诚通蜀⑧,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于是天子乃令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使间出西夷西⑨,指求身毒国⑩。至滇,滇王尝羌乃留,为求道西十余辈(11)。岁余,皆闭昆明(12),莫能通身毒国。 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13)?”及夜郎侯亦然(14)。以道不通故,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注: ①元狩:汉武帝第四个年号(前122-前117)。②使:出使。大夏:西域国名。来:回来。③居:呆在。④使问:派人询问。所从来:从何地弄来。⑤身毒国:古代国名。或译作“天竺”、“天毒”、“乾毒”等。⑥市:买。⑦隔:阻隔。⑧诚:若。⑨间:走小路,捷径。⑩指:通“旨”,意旨。求:找到。(11)为求道西:为他们寻找西去的道路。十余辈:指滇国派出找寻西去之路的十多批人。(12)闭:阻塞。(13)孰与:与……比,哪一个……。(14)然:如此。

译文

待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博望侯张骞出使大夏国归来后’说他待在大夏时曾经看到过蜀郡出产的布帛,邛都的竹杖,让人询问这些东西的来历,回答的人说:“从东南边的身毒国弄来的,从这儿到那里的路途有数千里,可以和蜀地的商人做买卖。”有人听说邛地以西大约二千里处有个身毒国。张骞乘机大谈大夏在汉朝西南方,仰慕中国,忧虑匈奴阻隔他们与中国的交通要道,假若能开通蜀地的道路,身毒国的路既方便又近,对汉朝有利无害。于是汉武帝就命令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让他们寻找捷径从西夷的西边出发,去寻找身毒国。他们到达滇国,滇王尝羌就留下了他们,并为他们派出十多批到西边去寻找道路的人。过了一年多,寻路的人们全被昆明国所阻拦,没能通往身毒国。 滇王同汉朝使者说道:“汉朝和我国相比,哪个大?”汉朝使者到达夜郎,夜郎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这是因为道路不通的缘故,各自以为自己是一州之主,不知道汉朝的广大。

-
-
-
-
-
-
-
-
-
-
-
-
-
-
成语故事
夜郎自大
汉朝的时候,在西南方有个名叫夜郎的小国家,它虽然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可是国土很小,百姓也少,物产更是少得可怜。但是由于邻近地区以夜郎这个国家最大,从没离开过国家的夜郎国国王就以为自己统治的国家是全天下最大的国家。有一天,夜郎国国王与部下巡视国境的时候,他指着前方问说:“这里哪个国家最大呀?”部下们为了迎合国王的心意,于是就说:“当然是夜郎国最大啰!”走着走着,国王又抬起头来、望着前方的高山问说:“天底下还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吗?”部下们回答说:“天底下没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了。”后来,他们来到河边,国王又问:“我认为这可是世界上最长的河川了。”部下们仍然异口同声回答说:“大王说得一点都没错。”从此以后,无知的国王就更相信夜郎是天底下最大的国家。有一次,汉朝派使者来到夜郎,途中先经过夜郎的邻国滇国,滇王问使者:“汉朝和我的国家比起来哪个大?“使者一听吓了一跳,他没想到这个小国家,竟然无知的自以为能与汉朝相比。却没想到后来使者到了夜郎国,骄傲又无知的国王因为不知道自己统治的国家只和汉朝的一个县差不多大,竟然不知天高地厚也问使者:“汉朝和我的国家哪个大?”
`
`
`
`
`

``

`
`
`
`

❻ 夜郎自大的故事及寓意

夜郎自大的故事:在汉朝的时候,在中国西南方有一个很小的县,叫作桐内梓县。在容桐梓县往东二十里的地方,有一个很小的国家叫夜郎国。夜郎国虽然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它的国土却小得非常可怜,和中国的一个小县一样大。可是夜郎国的国王却十分的自大骄傲!以为自己的国家很大很大, 不晓得临近的国家有多大!有一次,汉朝派人去拜访夜郎国的国王,他一脸骄傲地问:“你们汉朝和我们夜郎,究竟是那一个国家大呢?”汉朝的人一听,都忍不住想笑呢! 
以后,大家就用“夜郎自大”这句话,来形容那些见识浅薄,自大骄傲的人。

❼ 夜郎自大的故事。

夜郎自大,成语copy,比喻骄傲无知的肤浅自负或自大行为。出自《史记·西南夷列传》: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典故:“夜郎自大”属汉语圈认知率最高的一类成语。汉语工具书都把它释为对妄自尊大者的讽喻,很多人正是通过这个成语知道古代西南曾经有一个夜郎国。但这成语其实是一段误读的历史。 夜郎故事首见于司马迁的《史记》。汉武帝开发西南夷后,为寻找通往身毒(今印度)的通道,于公元前122年派遣使者到达今云南的滇国,再无法西进,逗留期间,滇王问汉使:“汉孰与我大?”后来汉使返长安时经过夜郎,夜郎国君也提出了同样问题。这段很平常的故事后来便演变成家喻户晓的成语。 夜郎自大这个成语到清代已广为流行。清前期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在《聊斋志异·绛妃》中写道:“驾炮车之狂云,遂以夜郎自大。恃贪狼之逆气,漫以河伯为尊。”成书于光绪后期的晚清小说代表作《孽海花》第二十四回写道:“饿虎思斗,夜郎自大,我国若不大张挞伐,一奋神威,靠着各国的空文劝阻,他哪里肯甘心就范呢?”

❽ 夜郎自大是怎样的故事

齐王派大军进攻宋国。消息传到了狂妄自大的宋康王那里,他不大相信这是事实,便派人去侦察齐军到了什么地方。

时间不长,派去的人回来禀报:“齐军已经越过了边境。全国上下,人心浮动。”

左右近臣都对宋康王说:“这完全是俗话所说的‘肉自己生出蛆虫’啊!凭着宋国的强大和齐军的虚弱,怎么会这样呢?”

宋康王听罢大怒,把派去侦察的人杀掉了。他接着又派人去察看,第二个人的回报仍然和前一个人一样,宋康王又把他给杀了。这样一连杀了3个人,之后又派第四个人继续出去侦察。

当时,齐军已经要逼近宋国的国都了,国人确实已经感到恐慌。这个被派去侦察的人在路上恰巧碰到了他的哥哥。

他哥哥见他行色匆匆,便问:“国家已经十分危险了,你这是要到哪里去呢?”

“我是去替宋王侦察齐军的动向。没想到齐军已经威逼我国都这么近了,国人已经这么恐慌。我现在担心的是,先前有3个侦察齐军动静的人,都是由于回报齐军已经逼近而被屈杀了。如今我回报真情是死,不回报真情也是死。这该如何是好呢?”

哥哥想了想,说:“如果回报真情,你就会比国破后被杀和逃亡的人先遭受灾难,依我看你倒不如投其所好呢!”

于是侦察的人听从了哥哥的建议,回报宋康王说:“根本没有看到齐军的影子,国人也是非常的安定。”

宋康王听罢非常高兴,左右近臣都说:“看来那3个人我没有误杀。”宋康王大喜,赏赐了这个侦察的人大量的钱财。

由于宋军没有做出任何的防御,因此齐军一路长驱直入,攻破了宋国的国都。宋康王这才醒悟过来,急忙登上车,飞快地逃命去了。宋国从此也就灭亡了。

我们对待问题一定要认真分析目前的形势,不可盲目自大,任何的主观臆测和武断的赏罚都可能导致失败。

❾ 夜郎自大故事简介

原文
选自《史记·西南夷列传》
及元狩元年①,博望侯张骞使大夏来②,言居大夏时见蜀布③、邛竹杖,使问所从来④,曰:“从东南身毒国⑤,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⑥”。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⑦,诚通蜀⑧,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于是天子乃令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使间出西夷西⑨,指求身毒国⑩。至滇,滇王尝羌乃留,为求道西十余辈(11)。岁余,皆闭昆明(12),莫能通身毒国。
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13)?”及夜郎侯亦然(14)。以道不通故,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注:
①元狩:汉武帝第四个年号(前122-前117)。②使:出使。大夏:西域国名。来:回来。③居:呆在。④使问:派人询问。所从来:从何地弄来。⑤身毒国:古代国名。或译作“天竺”、“天毒”、“乾毒”等。⑥市:买。⑦隔:阻隔。⑧诚:若。⑨间:走小路,捷径。⑩指:通“旨”,意旨。求:找到。(11)为求道西:为他们寻找西去的道路。十余辈:指滇国派出找寻西去之路的十多批人。(12)闭:阻塞。(13)孰与:与……比,哪一个……。(14)然:如此。
译文
待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博望侯张骞出使大夏国归来后’说他待在大夏时曾经看到过蜀郡出产的布帛,邛都的竹杖,让人询问这些东西的来历,回答的人说:“从东南边的身毒国弄来的,从这儿到那里的路途有数千里,可以和蜀地的商人做买卖。”有人听说邛地以西大约二千里处有个身毒国。张骞乘机大谈大夏在汉朝西南方,仰慕中国,忧虑匈奴阻隔他们与中国的交通要道,假若能开通蜀地的道路,身毒国的路既方便又近,对汉朝有利无害。于是汉武帝就命令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让他们寻找捷径从西夷的西边出发,去寻找身毒国。他们到达滇国,滇王尝羌就留下了他们,并为他们派出十多批到西边去寻找道路的人。过了一年多,寻路的人们全被昆明国所阻拦,没能通往身毒国。
滇王同汉朝使者说道:“汉朝和我国相比,哪个大?”汉朝使者到达夜郎,夜郎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这是因为道路不通的缘故,各自以为自己是一州之主,不知道汉朝的广大。
-
-
-
-
-
-
-
-
-
-
-
-
-
-
成语故事
夜郎自大
汉朝的时候,在西南方有个名叫夜郎的小国家,它虽然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可是国土很小,百姓也少,物产更是少得可怜。但是由于邻近地区以夜郎这个国家最大,从没离开过国家的夜郎国国王就以为自己统治的国家是全天下最大的国家。有一天,夜郎国国王与部下巡视国境的时候,他指着前方问说:“这里哪个国家最大呀?”部下们为了迎合国王的心意,于是就说:“当然是夜郎国最大啰!”走着走着,国王又抬起头来、望着前方的高山问说:“天底下还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吗?”部下们回答说:“天底下没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了。”后来,他们来到河边,国王又问:“我认为这可是世界上最长的河川了。”部下们仍然异口同声回答说:“大王说得一点都没错。”从此以后,无知的国王就更相信夜郎是天底下最大的国家。有一次,汉朝派使者来到夜郎,途中先经过夜郎的邻国滇国,滇王问使者:“汉朝和我的国家比起来哪个大?“使者一听吓了一跳,他没想到这个小国家,竟然无知的自以为能与汉朝相比。却没想到后来使者到了夜郎国,骄傲又无知的国王因为不知道自己统治的国家只和汉朝的一个县差不多大,竟然不知天高地厚也问使者:“汉朝和我的国家哪个大?”
`
`
`
`
`
``
`
`
`
`

❿ 夜郎自大是怎样的典故

前面讲过,张骞从四川犍为派出四路使者,想经过身毒国,再通西域,但是派出去的人半路都被挡回来了。这挡住去路的,是住在现在四川省南部和贵州、云南一带的少数民族。那一带有许多个少数民族,在四川南部和贵州的,数夜郎最强大;在云南一带的,数滇最强大;在四川西南和云南北部的,数邛都最强大。这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大都是束发为髻,穿左边开大襟的衣服,男的耕田、砍柴、饲养牦牛、筰马〔筰zuó〕,女的在家用木棉纺纱织布。由于当地气候温暖,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所以他们的生活过得还比较富裕。他们的社会发展程度则比汉朝要落后得多,有的处在奴隶社会阶段,有的甚至还处在氏族公社的阶段。

夜郎是一个还处在氏族公社末期的少数民族部落。他们的首领姓竹,名叫多同。据夜郎人的传说:多同是他母亲从竹筒里剖出来的。有一天,一个女子,即多同的母亲,在牂牁〔zāng kē〕江(在今贵州省东南部)里洗脚,突然有一根三节长的大竹筒漂过她的身旁。她仔细一听,竹筒里面好像有婴儿啼哭的声音,就赶快把竹筒捞上来,剖开一看,里面有一个白白胖胖的小男孩。她把小男孩抱回去抚养,长大以后成了一个能文能武的英雄,这个英雄就是多同。因为他是从竹筒里面剖出来的,所以姓了竹。多同后来做了夜郎人的领袖,自称夜郎侯。他把夜郎地区治理得井井有条,使人们能够安居乐业。人们感谢他,就尊称他为竹王。

古代铜器这个传说,实际上说明了当时夜郎人的社会发展程度。竹王多同没有父亲,只有母亲。这说明在他以前是母系氏族社会。到竹王多同的时候,男子成了夜郎人的领袖,并且已经称王,说明这时候夜郎已经是父系氏族社会,并且快要进入奴隶社会了。

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也就是张骞第一次出发通西域的第三年,第二次通西域前十四年,住在岭南一带的少数民族发生骚乱,汉武帝派唐蒙去劝告他们。唐蒙曾经在岭南看到人们吃美味的枸杞子酱。问他们是从哪儿来的,回答说是从牂牁江那边买来的。唐蒙回到长安以后,就问从四川来的商人,枸杞子酱出在哪儿?牂牁江在哪儿?商人回答:枸杞子酱是他们四川的特产;牂牁江是在夜郎管辖的地区。牂牁江的江面宽几十丈,可以行船,枸杞子酱就是通过这条水路从夜郎运到岭南去的。

唐蒙了解到这些地理情况,认为从夜郎出发,通过牂牁江,可以控制岭南。他上书给汉武帝说:“岭南一带的少数民族首领,各自割据一方,称王称霸。从湘、赣一带出发去控制他们,由于河流纵横,阻碍交通,很不方便。听说在牂牁江一带的夜郎很强大,拥有精兵十万,如果派人去跟夜郎打交道,说服他们归顺汉朝,在那里派官治理,那末就可以利用群舸江这条水道,控制住岭南一带了。”

汉武帝觉得唐蒙的主意很好,就拜唐蒙为中郎将,叫他率领一千多人,带了许多金银绸缎,去联络夜郎。唐蒙从四川往南,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经过千辛万苦,到了夜郎。他拜见了夜郎侯多同,送上礼物以后,转达了汉武帝的问候,要求由汉朝在那里设置郡县,请多同的儿子担任郡守。

夜郎侯多同等人,由于长年住在山窝窝里,交通闭塞,眼光狭窄,养成了一种妄自尊大的习惯。他们以为普天之下就数他们夜郎这片土地最大了,根本不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他听了汉使唐蒙转达汉武帝的问候,问唐蒙说:“你们是汉朝来的使者,请问是你们汉朝大呢,还是我们夜郎大?”汉使唐蒙听了这样的问题,内心里虽然觉得很好笑,但是他表面上还是好言开导,告诉多同汉朝是一个文明大国,土地广大,人口众多,物产丰富,文化发达,请他们好好归顺汉朝,一定能得到很多好处。多同听了这一席话,才知道汉朝比夜郎大得多,富得多,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这才答应了汉朝的要求。这个故事后来便形成了“夜郎自大”这句成语。

夜郎附近的其他少数民族,听说汉使到来,都纷纷邀请唐蒙去他们那儿访问。唐蒙一一走访,向他们赠送礼物,说服他们都归顺了汉朝。从此,夜郎那一带就成了汉朝的犍为郡。

可是,从汉朝的首都长安去夜郎,不仅路途遥远,并且气候条件和生活习惯的差异也很大,派到那边去驻防的士兵,往往由于水土不服,生疥疮,患疟疾,死亡的人很多。日子一久,汉朝跟夜郎等少数民族的联系又告中断,所以他们把张骞派出去的使者都挡回来了。

后来,汉朝平定了岭南一带的少数民族的骚乱,又一次派使者去联络夜郎,夜郎跟汉朝的关系才又恢复。汉武帝加封夜郎侯多同为夜郎王,赐给他用黄金铸成的大印,把贵州一带的土地拨给夜郎管辖。

从此以后,祖国西南夜郎等少数民族和汉朝的交往越来越密切了。西南地区出产的金、银、铜、铁、琥珀、水晶等矿产,麝香、犀角、象牙等畜产,源源不断地运到汉族地区;汉族的先进生产方法,也逐渐传入西南。有些文化程度较高的汉族人,还跑到夜郎等地去开设学馆,教授经书,把汉族的文化传播到了西南地区。这样,西南的少数民族就都逐渐地成了祖国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