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十行的简短小故事
南朝梁武帝萧衍的三儿子萧纲聪明过人,六岁时就能写文章,而且语句流畅,辞采华美。父亲称赞他说:“我这个儿子快赶上七步成诗的曹植啦!“
萧纲非常喜欢读书,而且看得极快,一眼可以看完十行文字。别人需要逐字逐句细嚼慢咽地消化时,他却能够通篇扫一眼就抓住要害。随着年龄的增长,萧纲读的书越来越多,阅读的能力也越来越强,读书的速度惊人,能够"十行俱下"。萧纲读遍了各种各样的书籍,学识十分渊博。他尤其喜欢诗辞歌赋,下笔就能写出一篇,而且写得很精彩。他办事也很干练,十几岁就能独立处理事务。后来萧纲继承了王位,做了梁简文帝。
② 成语故事一目十行
汉辞网 - 汉语大辞来典源
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 马上进入→
今天是: 2017年2月1日星期三
首 页 | 在线字典 | 在线词典 | 成语词典 | 近义词 | 反义词 | 古文 | 古诗词 | 英汉互译 | 辞典下载
成语故事 -> 一目十行的故事、一目十行的典故:
请输入:
搜一下 生日祝福音标灯谜疯狂猜成语
前一篇:一木难支 后一篇:一诺千金
一目十行的故事:
【成语】: 一目十行
【拼音】: yī mù shí háng
【解释】: 看书时同时可以看十行。形容看书非常快。
【成语故事】:
一目十行是一条成语,形容看书的速度很快,据说梁代的简文帝就是读书十行俱下的。但是清代的阮元却赞成十目一行。
阮元编印过不少书,常常请一个叫严杰的人帮他校对,阮元写了一首诗送给他:严子精校雠,馆我日最长,校经校文选,十目始一行。校雠就是校对;馆是借住的意思,严杰当时是住在阮元家里的。校对时最要紧的是细心,如果片面求快,有些错字就容易忽略过去了。
③ 一目十行是历史故事还是寓言故事
是历史故事。出自《梁书·简文 帝纪》。
④ 一目十行成语故事
【注音】yī
mù
shí
háng
【成语故事】南朝梁武帝萧衍的第三个儿子萧纲从小聪明伶俐版,记忆力权很强。他读书的速度相当快,能够十行同时阅读下去,而且能够做到过目不忘。11岁时就博览群书,写诗赋文章得心应手。因此被任命为宣惠将军,丹阳尹。
【典故】读书十行俱下。《梁书·简文帝纪》五更三点待漏,一目十行读书。宋·刘克庄《杂记六言五首》诗
【释义】看书时同时可以看十行。形容看书非常快。
【用法】作谓语、状语;指看书非常快
【近义词】十行俱下、一挥而就、不假思索
【相反词】慢条斯理、老牛破车、蜗行牛步
⑤ 一目十行成语故事
一目十行
yīmùshíháng
[释义] 看书时同时可以看十行。形容看书非常快。
[语出] 宋·刘克庄《杂纪六言五首》:“五更三点待漏;一目十行读书。”
[正音] 行;不能读作“xínɡ”。
[辨形] 目;不能写作“木”。
[近义] 十行俱下 一挥而就 不假思索
[反义] 慢条斯理 老牛破车 蜗行牛步
[用法] 用作褒义。可形容读书快或不求甚解。一般作谓语、状语。
[结构] 主谓式。
[辨析] ~和“走马观花”;都有“不求甚解”的意思。但~偏重于“十行”而“不求甚解”;也有速度快的含义。
[例句]
①他趁着开车前的一个钟头;把这一本小说~地浏览了一遍。
②我们读书不能~;不求甚解;要反复读;才能真正领会。
[英译]
⑥ 一目十行成语故事
一目十行 yī mù shí háng
近义词: 十行俱下、一挥而就、不假思索 反义词: 慢条斯理、老牛破车、蜗行牛步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状语;含褒义
解释: 看书时同时可以看十行。形容看书非常快。
出处: 宋·刘克庄《杂记六言诗》诗:“五更三点待漏,一目十行读书。”
例子: 那三官双名景隆,字顺卿,年方一十七岁,生得眉目清新,丰姿俊雅,读书~,举笔即便成文。(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十四)
谒后语:
谜语:
成语故事:
南朝梁武帝萧衍的第三个儿子萧纲从小聪明伶俐,记忆力很强。他读书的速度相当快,能够十行同时阅读下去,而且能够做到过目不忘。11岁时就博览群书,写诗赋文章得心应手。因此被任命为宣惠将军,丹阳尹。
⑦ 一目十行的成语故事
南朝梁武帝萧衍的三儿子萧纲聪明过人,六岁时就能写文章,而且语句流畅,辞采华美。父亲称 赞他说:“我这个儿子快赶上七步成诗的曹植啦!“
⑧ 一目十行是什么故事
【注音】yī mù shí há复ng
【成语故事制】南朝梁武帝萧衍的第三个儿子萧纲从小聪明伶俐,记忆力很强。他读书的速度相当快,能够十行同时阅读下去,而且能够做到过目不忘。11岁时就博览群书,写诗赋文章得心应手。因此被任命为宣惠将军,丹阳尹。
【典故】读书十行俱下。《梁书·简文帝纪》五更三点待漏,一目十行读书。宋·刘克庄《杂记六言五首》诗
【释义】看书时同时可以看十行。形容看书非常快。
【用法】作谓语、状语;指看书非常快
【近义词】十行俱下、一挥而就、不假思索
【相反词】慢条斯理、老牛破车、蜗行牛步
【其它使用】
◎ 如今读《围城》,倘是真的读书人,我以为他也不敢一目十行的。
◎ 有的玩风太盛,对学习不感兴趣;有的忙于迎来送往,兴奋于觥筹交错,养不成学习习惯;有的如胡长清所说"看文件一目十行,听传达一听了之"。
⑨ 成语故事里面的一目十行的观后感
【注音】yī mù shí háng
【成语故事】南朝梁武帝萧衍的第三个儿子萧纲从小聪明伶回俐,记忆力很强。答他读书的速度相当快,能够十行同时阅读下去,而且能够做到过目不忘。11岁时就博览群书,写诗赋文章得心应手。因此被任命为宣惠将军,丹阳尹。
【典故】读书十行俱下。《梁书·简文帝纪》五更三点待漏,一目十行读书。宋·刘克庄《杂记六言五首》诗
【释义】看书时同时可以看十行。形容看书非常快。
【用法】作谓语、状语;指看书非常快
【近义词】十行俱下、一挥而就、不假思索
【相反词】慢条斯理、老牛破车、蜗行牛步
【其它使用】
◎ 如今读《围城》,倘是真的读书人,我以为他也不敢一目十行的。
◎ 有的玩风太盛,对学习不感兴趣;有的忙于迎来送往,兴奋于觥筹交错,养不成学习习惯;有的如胡长清所说"看文件一目十行,听传达一听了之"。
⑩ 你有哪些「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的故事
离考试时间还有一个小时的时候,我心无旁骛,记忆潜力爆发,基本上看的东西都能被记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