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童话故事 » 以讹传讹视频故事大全

以讹传讹视频故事大全

发布时间: 2021-01-22 21:27:23

① 找一篇关于颠弄是非,添油加醋,以讹传讹的一个故事,要经典的!

曾参杀人
昔者曾子处(居住)费(鲁国境内的地名),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回杀人.人告曾子母答曰:“曾参杀人.”
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
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
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读音zhu四声,织布的梭子)逾(同‘逾’)墙而走.
翻译:从前曾子住在费,费有个和曾子同名同姓的人杀了人.有人告诉曾子的母亲说:“曾参杀了人.”
曾子的母亲说:“我儿子不会杀人的.”若无其事地(继续)织布.
过了不久,又有人说:“曾子杀了人.”曾子的母亲还是若无其事地织布.
不久,一个人又告诉她说:“曾子杀了人.”曾子的母亲害怕了,丢下梭子跃墙逃跑.
此外“三人成虎”也是.

② 找一篇关于颠弄是非,添油加醋,以讹传讹的一个故事,要经典的!

曾参杀人

昔者曾子处(居住)费(鲁国境内的地名),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专告曾子母属曰:“曾参杀人。”
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
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
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读音zhu四声,织布的梭子)逾(同‘逾’)墙而走。

翻译:从前曾子住在费,费有个和曾子同名同姓的人杀了人。有人告诉曾子的母亲说:“曾参杀了人。”
曾子的母亲说:“我儿子不会杀人的。”若无其事地(继续)织布。
过了不久,又有人说:“曾子杀了人。”曾子的母亲还是若无其事地织布。
不久,一个人又告诉她说:“曾子杀了人。”曾子的母亲害怕了,丢下梭子跃墙逃跑。

此外“三人成虎”也是。

③ 出尔反尔成语故事视频

【成语】: 出尔反来尔

【拼音】:自 chū ěr fǎn ěr

【解释】: 尔:你;反:通“返”,回。原意是你怎样做,就会得到怎样的后果。现指人的言行反复无常,前后自相矛盾。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举例造句】: 倘若不肯,也只好由他,我们不能做出尔反尔的事。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九回

【拼音代码】: cefe

【近义词】:反复无常、翻云覆雨

【反义词】:说一不二、言行一致、一言为定

【歇后语】: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灯谜】: 反转葫芦,倒转蒲扇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责备反复无常

【英文】: back and fill

【故事】: 战国时期,邹国与鲁国发生一场战争,邹国失败,战死了不少官吏,邹穆公为此请教孟子,孟子告诉他“曾子说过:‘你怎样对待别人,将来别人会怎样回报你。’”邹穆公回想当年邹国闹灾荒的情形就明白其中的道理,就在全国推行仁政

动画网址网页链接

④ 谁知道“以讹传讹”的典故

典故:
【出处】宋·俞琰《席上腐谈》:“世上相传女娲补天炼五色石于此内,故名采石,以容讹传讹。”
【示例】这两件事虽无考,古往今来,~,好事者竟故意的弄出这些古迹来以惑愚人。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一回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错误相传
【近义词】三人成虎、谬种流传、道听途说
【反义词】衣钵相传、一脉相承[1]
【歇后语】流言蜚语
以讹传讹:把本来就不正确的话又错误地传开去,越传越错,人们的理解因此深受影响。

⑤ 以讹传讹的成语故事

以讹传讹
yǐ é chuán é
【解释】以:拿,把;讹:谬误。指把本来就不正确的话回又错误地传答出去,越传越错。

【出处】宋·俞琰《席上腐谈》:“世上相传女娲补天炼五色石于此,故名采石,以讹传讹。”

【结构】偏正式。

【用法】含贬义;略带讽刺意味;多用来形容那些不调查研究道听途说的人。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正音】讹;不能读作“huà”。

【辨形】讹;不能写作“恶”。

【近义词】三人成虎、谬种流传

【反义词】衣钵相传、一脉相承

【例句】现在有一种风气不好;就是喜欢听小道消息;并且不加思索的传播这些消息;以致~;无事生非。

⑥ 以讹传讹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从前楚国有个猎人,他捕鸟技艺很精湛。一次他捕获一回只美丽的山鸡准备到城里去答卖,过路的富翁询问是什么鸟,猎人骗他是凤凰,于是以2000金卖给富翁。富翁觉得凤凰应该进献给楚王,可是山鸡在路上死了。消息传到楚王那里,楚王嘉奖他的忠心。

⑦ 以讹传讹的故事

庞 与太子质1于邯郸2。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3有虎,王信之4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5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 曰:“夫6市之无虎明7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8大梁9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10之也!”王曰:“寡人自为知11。”于是辞行12,而谗言13先至。
后太子罢质14,果不得见15。

解释:

1. 质:○粤[置],[dzi3];○汉[]。人质,这里用作动词,谓将人在为抵押品,这是战国时代国与国之间的外交惯例。
2. 邯郸:○粤[韩丹],;○汉[handān]。赵国的都城,在今直隶省邯郸县西南十里。
3. 市:墟集,后世衍申为城市。
4. 之:代词,指市上有虎这件事。
5. 寡人:古代国君的自称。
6. 夫:○粤[符],[fu4];○汉[fu]。语气词,用于句首,表示下文要发表议论,现代汉语没有与此相应的词语。
7. 明:明摆 的,明明白白的。
8. 去:离开。
9. 大梁:魏国国都,在今河南省开封市。
10. 察:详审,辨别是非。
11. 自为知:自己会了解,犹言不会轻信人言。
12. 辞行:远行前向别人告别。
13. 谗言:中伤别人的话。
14. 罢质:罢是停止,谓充当人质的期限结束。
15. 见:作使动动词解,谓庞 结果得不到魏王召见。

译文:

战国时期,魏国大臣庞 要陪同太子去赵国邯郸做人质,他担心走后朝廷上的小人会乘机造谣中伤他,所以临走前向魏王进言。他打了一个比方,问魏王如果有人告诉他墟集处有老虎他信不信,魏王说一个人这样说他不会相信,但两个人也这样说他便会有点怀疑,若是有三个人这样说,他就会相信了。于是庞 立即指出自己将要远离魏国,由邯郸到魏国都城大梁的距离,远过朝廷到墟集的距离,背后诽谤他的小人也不止三个,希望魏王能够明察。庞 离开魏国之后,魏王当时说自己会辨别是非,但后来果然相信了小人的谗言。太子充当人质期满回国,庞 却未能再获得魏王的召见。

⑧ 成语故事以讹传讹

以讹传讹 [yǐ é chuán é]
生词本
基本释义
以:拿,把;讹:谬误。指把本来就不回正确的话又错误地传答出去,越传越错。
贬义
出 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况且他原是到过这个地方的;这两事虽无考;古往今来;以讹传讹;好事者竟故意的弄出这古迹来以愚人。”
例 句
现在有一种风气不好,就是喜欢听小道消息,并且不加思索的传播这些消息,以致~,无事生非。
近反义词
近义词
耳食之言
反义词
衣钵相传

⑨ 有没有形容“以讹传讹”的小故事

宋国的丁家庭院里没有井,于是只能出门打水,所以经常有一个人在外面。等到他家版院子里打好权井之后,这家人就告诉外人说:“我打井之后(就如同)得到了一个人(一般)。”

听到了这话的人互相转告说:“丁家人打井,挖出来了一个人!”有大臣听说了,连忙告诉了宋国的国君。国王连忙派人去问丁家的人。姓丁的人说:“我的意思是说我得到了像一个人那么多的劳力,不是说我从井里挖出了一个人啊。”

(9)以讹传讹视频故事大全扩展阅读

以讹传讹的意思是指把本来就不正确的话又错误地传出去,越传越错。人们的理解因此深受影响。不要轻信流言蜚语。

对道听途说的传言,必须进行考察分析,不然就会是非不分,以讹传讹,把事情搞错,甚至上当受骗。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