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童话故事 » 用有那些成语故事

用有那些成语故事

发布时间: 2021-01-23 02:55:46

A. 成语故事都有哪些


首页
成语词典
成语谜语
歇后语
成语故事
成语文章
成语名称
出处
成语解释
成语简拼
近义词
反义词
按拼音索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次:1/2
每页:100
本类资料:142

成语(点击查看故事)
成语(点击查看故事)
成语(点击查看故事)
成语(点击查看故事)
铁杵磨针
二者必居其一
二五耦
二桃三士
二竖为灾
二卵弃干城
儿皇帝
扼臂啮指
阿匼取容
阿斗太子
朽木不可雕
一叶障目
一字千金
一暴十寒
胸有成竹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一箭双雕
四面楚歌
小心翼翼
自惭形秽
指鹿为马
凿壁偷光
专心致志
之乎者也
月下老人
有备无患
羽毛未丰
有恃无恐
有名无实
异军突起
一丝不苟
一丘之貉
一衣带水
约法三章
一代楷模
一网打尽
一窍不通
一毛不拔
一意孤行
一事无成
一字之师
以身试法
一鸣惊人
以貌取人
一钱不值
一败涂地
有志者事竟成
一日千里
以卵击石
一问三不知
一诺千金
一发千钧
休戚相关
兴高采烈
掩耳盗铃
栩栩如生
卧薪尝胆
万死不辞
闻鸡起舞
望洋兴叹
天下无双
先声夺人
亡羊补牢
同甘共苦
天罗地网
妄自尊大
天真烂漫
完璧归赵
天涯海角
天衣无缝
望梅止渴
司空见惯
土崩瓦解
四海之内皆兄弟
退避三舍
水深火热
天经地义
水落石出
守株待兔
双管齐下
伤风败俗
如火如荼
势如破竹
上行下效
如鱼得水
请君入瓮
三生有幸
三顾茅庐
如释重负
人言可畏
千里送鹅毛
三令五申
人杰地灵
塞翁失马
千变万化
气壮山河
巧取豪夺
杞人忧天
破釜沉舟
披荆斩棘

B. 成语故事都有哪些

1.叶公好龙:

【原 文】

子张见鲁哀公,七日而哀公不礼。托仆夫而去,曰:“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犯霜露,冒尘垢,百舍重研,不敢休息以见君。七日而君不礼,君之好士也,有似叶公子高之好龙也。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经,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今臣闻君好士,故不远千里之外以见君,七日而君不礼,君非好士也,好夫似士而非士者也。诗曰:‘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敢托而去。”

【注 解】

春秋的时候,楚国叶县有一个名叫沈储梁的县令,大家都叫他叶公。叶公非常喜欢有关龙的东西,不管是装饰品、梁柱、门窗、碗盘、衣服,上面都有龙的图案,连他家里的墙壁上也画着一条好大好大的龙,大家走进叶公的家还以为走进了龙宫,到处都可以看到龙的图案!“我最喜欢的就是龙!”叶公得意地对大家说。有一天,叶公喜欢龙的事被天上真的龙知道了,真龙说:“难得有人这么喜欢龙,我得去他家里拜访拜访呀!”真龙就从天上飞来叶公的家,把头伸进窗户中大喊说:“叶公在家吗?”叶公一看到真正的龙,吓得大叫:“哇!怪物呀!”真龙觉得很奇怪,说:“你怎么说我是怪物呢?我是你最喜欢的龙呀!”叶公害怕的直发抖,说:“我喜欢的是像龙的假龙,不是真的龙呀,救命呀。”叶公话没说完,就连忙往外逃走了!留下真龙一脸懊恼地说:“哼,叶公说喜欢龙这件事是假的,他根本是怕龙嘛!害我还飞来拜访他!”

后来,大家就用“叶公好龙”来形容一个人对外假装自己很爱好某样事物,其实私底下根本就不喜欢!

2.杯弓蛇影:

有一天,乐广请他的朋友在家里大厅中喝酒。那个朋友在喝酒的时候,突然看见自己的酒杯里,有一条小蛇的影子在晃动,他心里很厌恶,可还是把酒喝了下去。喝了之后,心里到底不自在,放心不下。回到家中就生起病来。

隔了几天,乐广听到那个朋友生病的消息,了解了他得病的原因。乐广心里想:“酒杯里绝对不会有蛇的!”于是,他就跑到那天喝酒的地方去察看。原来,在大厅墙上,挂有一把漆了彩色的弓。那把弓的影子,恰巧映落在那朋友放过酒杯的地方,乐广就跑到那个朋友那里去,把这事解释给他听。这人明白了原因以后,病就立刻好了。

后来人们就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3.一叶障目:

从前,楚国有个书呆子,家里很穷。

有一天,他正在看书,忽然看到书上写着:“如果得到螳螂捕捉蝉时用来遮身的那片叶子,就可以把自己的身体隐蔽起来,谁也看不见。”于是他想:“如果我能得到那片叶子,那该多好呀!我去偷东西别人也看不见了,这样我们家不就不穷了吗?”这个书呆子想着想着口水都留了下来。

他如获至宝,整天在树林里转来转去,寻找螳螂捉知了时藏身的叶子。终于有一天,他看到一只螳螂隐身在一片树叶下捕捉知了,他兴奋极了,猛一下扑上去摘下那片叶子,可是,他太激动了,一不小心那叶子掉在地上。

这下可糟了!院子里的地上全是落叶,到底哪一片才是能隐身的呢?书生只好把落叶全都扫了起来,一起带回了家。

他决定要一片一片挡在自己面前,他问他的妻子说:“你能看见我吗?”“能看见。”他妻子回答。“你能看见我吗?”他又举起一片树叶说。“能看见。”妻子耐心地回答。

他一次次地问,妻子一次次得回答。到后来,他妻子不耐烦了,随口答道:“看不见啦!”

书呆子一听可乐坏了。他拿了树叶,来到街上,用树叶挡住自己,当着店主的面,随手取了店里东西就走。 店主惊奇极了,把他抓住,送到官府去。县官觉得很奇怪,居然有人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偷东西,便问他究竟是怎么回事,书呆子说了事情的原委,县官不由哈哈大笑,把他放回了家。

C. 常用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一)铁杵磨针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二)闻鸡起舞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 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 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 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 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 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三)亡羊补牢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 “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兴,生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
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 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 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 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四)盲人摸象
据古代印度佛经中讲,古时印度有一个小国,国王名叫镜面王.他信奉释迦牟尼的佛教,每天都拜佛诵经,十分虔诚.可是,国内当时流行着很多神教巫道,多 数臣民被它们的说教所迷惑,人心混乱,是非不明,很不利于国家的治理.镜面王很想让其臣民们都归依佛教,于是就想出了一个主意:用盲人摸象的现身说法教育 诱导他们.镜面王吩咐侍臣说:“你找一些完全失明的盲人到王城来.”使者很快就凑集了一群盲人,带领他们来到王宫.
使者走进宫殿向镜面王禀报说:“大王,您吩咐找的盲人现已带到殿前.”镜面王说:“你明天一早带领盲人们到象苑去,让他们每人只能触摸大象身体的一个部位,然后马上带他们来王宫前广场.”
第二天上午,镜面王召集所有的大臣和数万平民聚集在王宫前的广场上,沸沸扬扬的人们交头接耳,谁也不知道国王将要宣布什么重大的事情.不一会,使者领 着盲人们来到了镜面王的高座前,广场上的人们顿时安静了下来.镜面王向盲人们问道:“你们都摸到大象了吗?”盲人们齐声回答说:“我摸到大象了!”镜面王 又说:“你们每个人都讲述一下大象是什么模样的!”摸到大象腿的盲人首先站出来说:“禀告圣明的国君,大象就像一只盛漆的大圆桶.”摸到大象尾巴的盲人 说:“大王,大象应该像一把扫帚.”摸到大象腹部的盲人说:“大王,大象确实像大鼓.”随后,摸到大象头部的说大象像大勺子,摸到大象牙的说大象像牛角, 摸到大象尾巴后部的说大象像棍杖,摸到大象耳朵的则说大象犹如簸箕.最后,摸到大象鼻子的盲人说:“圣明的大王,大象实在像一根粗绳索.”一群盲人分成了 几伙,吵吵嚷嚷,争论不休,都说自己正确而别人说的不对.他们又纷纷到镜面王前争辩说:“大王!大象的模样确实像我说的那样!”这时,在场的臣民见此都大 笑不止,镜面王也意味深长地看着众人笑了起来.
(五)守株待兔
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
奇迹终于发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从此,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六)揠苗助长
从前宋国有一个农夫,嫌自已田里的秧苗长得太慢,因此整天忡忡忧忧.有一天,他又荷着锄头下田了,他觉得稻苗似乎一点也没长大,于是苦心思索着有什么办法可以使稻子长高一点.
忽然,他灵机一动,毫不犹豫的卷起裤管就往水田里跳,开始把每一棵秧苗拉高一点.傍晚,农夫好不容易才完成他自以为聪明的杰作,得意洋洋的跑回家,迫 不及待的告诉他太太说:“告诉你一件了不起的事,我今天想到一个好点子,让咱们田里的稻苗长高了不少.”农夫太太半信半疑,就叫儿子到田里去看,究竟是怎 么回事.儿子听到家里的稻子长高了,兴奋地飞也似的跑到田里去看.这时,他发现稻苗是长高了,但是却一棵棵低垂着,眼看着就要枯萎了.
(七)买椟还珠
一个楚国人,他有一颗漂亮的珍珠,他打算把这颗珍珠卖出去.为了卖个好价钱,他便动脑筋要将珍珠好好包装一下,他觉得有了高贵的包装,那么珍珠的“身份”就自然会高起来.
这个楚国人找来名贵的木兰,又请来手艺高超的匠人,为珍珠做了一个盒子(即椟),用桂椒香料把盒子熏得香气扑鼻.然后,在盒子的外面精雕细刻了许多好看的花纹,还镶上漂亮的金属花边,看上去,闪闪发亮,实在是一件精致美观的工艺品.
这样,楚人将珍珠小心翼翼地放进盒子里,拿到市场上去卖.
到市场上不久,很多人都围上来欣赏楚人的盒子.一个郑国人将盒子拿在手里看了半天,爱不释手,终于出高价将楚人的盒子买了下来.郑人交过钱后,便拿着 盒子往回走.可是没走几步他又回来了.楚人以为郑人后悔了要退货,没等楚人想完,郑人已走到楚人跟前.只见郑人将打开的盒子里的珍珠取出来交给楚人说: “先生,您将一颗珍珠忘放在盒子里了,我特意回来还珠子的.”于是郑人将珍珠交给了楚人,然后低着头一边欣赏着木盒子,一边往回走去.
楚人拿着被退回的珍珠,十分尴尬地站在那里.他原本以为别人会欣赏他的珍珠,可是没想到精美的外包装超过了包装盒内的价值,以致于“喧宾夺主”,令楚人哭笑不得.
(八)滥竽充数
据《韩非子》记载,齐宣王爱听吹竽,又好讲排场.为他吹竽的就有三百人.他常常叫这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有个南郭先生,根本就不会吹竽,看到这个机 会,就到齐宣王那里去,请求参加这个吹竽队.齐宣王就把他编在吹竽队里,并且给他很高的薪水.这位根本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每逢吹竽,就混在队里,拿着竽 装腔作势.这样一天天混过去,不曾被人发现.
等到齐宣王死了,齐泯王接替王位.他和齐宣王不同,不喜欢听大家一起吹竽,而是喜欢叫吹竽的人一个一个地来吹给他听.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只好逃之夭夭,不敢再冒充吹竽人了.
(九)按图索骥
孙阳,春秋时秦国人,相传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相马专家,他一眼就能看出一匹马的好坏.因为传说伯乐是负责管理天上马匹的神,因此人们都把孙阳叫做伯乐.
据说,伯乐把自已丰富的识马经验,编写成一本《相马经》,在书上,他写了各种各样的千里马的特征,并画了不少插图,供人们作识马的参考.
伯乐有个儿子,智质很差,他看了父亲的《相马经》,也很想出去找千里马.他看到《相马经》上说:“千里马的主要特征是,高脑门,大眼睛,蹄子像摞起来的酒曲块”,便拿看书,往外走去,想试试自己的眼力.
走了不远,他看到一只大癞蛤蟆,忙捉回去告诉他父亲说:“我找到了匹好马,和你那本《相马经》上说的差不多,只是蹄子不像摞起来的酒曲块!”
伯乐看了看儿子手里的大癞蛤蟆,不由感到又好笑又好气,幽默地说:“这‘马’爱跳,没办法骑呀!”
(十)邯郸学步
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知道姓啥叫啥,就叫他寿陵少年吧!
这位寿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 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
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以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
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那叫美.他一听,对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
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
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十一)井底之蛙
《庄子秋水篇》讲了一个浅井的虾蟆和东海之鳖的故事.一日,一只浅井的青蛙见到一只东海大鳖,便兴致勃勃地对它说:“我可快乐啦!出来就在井栏边跳来 跳去,进去就在井壁砖缝中休息;跳入井中,水就泡着我的两腋和腮;游到浅处,泥汤就没了我的脚.我独占一井之水,螃蟹和蝌蚪都没法跟我相比,你何不也下来 看看?”
东海之鳖来到井边,左脚还没进去,石膝已经被卡住了.东海之鳖慢慢退了出去,然后对这只浅井青蛙讲述了大海的样子:“用千里之遥这样的字眼儿,不足以 说明大海的广阔;用千仞之高这样的词,不足以量尽它的深度.大禹时十年九涝,海水没显出增加了多少;商汤时八年七早,海水也并不见减少多少……”浅井的青 蛙听得目瞪口呆,惊恐万分,茫茫然若有所失,它何尝想到还有比它的一方水井更大的世界呢!
(十二)叶公好龙
鲁哀公经常向别人说自己是多么地渴望人才,多么喜欢有知识才干的人.有个叫子张的人听说鲁哀公这么欢迎贤才,便从很远的地方风尘仆仆地来到鲁国,请求拜见鲁哀公.
子张在鲁国一直住了七天,也没等到鲁哀公的影子.原来鲁哀公说自己喜欢有知识的人只是赶时髦,学着别的国君说说而已,对前来求见的子张根本没当一回事,早已忘到脑后去了.子张很是失望,也十分生气.他给鲁哀公的车夫讲了一个故事,并让车夫把这个故事转述给鲁哀公听.
然后,子张悄然离去了.
终于有一天,鲁哀公记起子张求见的事情,准备叫自己的车夫去把子张请来.车夫对鲁哀公说:“他早已走了.”
鲁哀公很是不明白,他问车夫道:“他不是投奔我而来的吗?为什么又走掉了呢?”
于是,车夫向鲁哀公转述了子张留下的故事.那故事是这样的:
有个叫叶子高的人,总向人吹嘘自己是如何如何喜欢龙.他在衣带钩上画着龙,在酒具上刻着龙,他的房屋卧室凡是雕刻花纹的地方也全都雕刻着龙.天上的真 龙知道叶子高是如此喜欢龙,很是感动.一天,真龙降落到叶子高的家里,它把头伸进窗户里探望,把尾巴拖在厅堂上.这叶子高见了,吓得脸都变了颜色,惊恐万 状,回头就跑.真龙感到莫名其妙,很是失望.其实那叶公并非真的喜欢龙,只不过是形式上、口头上喜欢罢了.
(十三)掩耳盗铃
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 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大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种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听不进钟声了 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 小偷捉住了.
(十四)自相矛盾
楚国有一个卖兵器的人,到市场上去卖矛和盾.
好多人都来看,他就举起他的盾,向大家夸口说:“我的盾,是世界上最最坚固的,无论怎样锋利尖锐的东西也不能刺穿它!”
接着,这个卖兵器的人又拿起一支矛,大言不惭地夸起来:“我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无论怎样牢固坚实的东西也挡不住它一戳,只要一碰上,嘿嘿,马上就会被它刺穿!” 他十分得意,便又大声吆喝起来:“快来看呀,快来买呀,世界上最最坚固的盾和最最锋利的矛!”
这时,一个看客上前拿起一支矛,又拿起一面盾牌问道:“如果用这矛去戳这盾,会怎样呢?” “这——” 围观的人先都一楞,突然爆发出一阵大笑,便都散了.
那个卖兵器的人,灰溜溜地扛着矛和盾走了.
(十五)水滴石穿
宋朝时,张乖崖在崇阳当县令.当时,常有军卒侮辱将帅、小吏侵犯长官的事.张乘崖认为这是一种反常的事,下决心要整治这种现象.
一天,他在衙门周围巡行.突然,他看见一个小吏从府库中慌慌张张地走出来.张乘崖喝住小吏,发现他头巾下藏着一文钱.那个小吏支吾了半天,才承认是从 府军中偷来的.张乘崖把那个小吏带回大堂,下令拷打.那小吏不服气:“一文钱算得了什么!你也只能打我,不能杀我!”张乘崖大怒,判道:“一日一钱,千日 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为了惩罚这种行为,张乘崖当堂斩了这个小吏.
(十六)东施效颦
西施是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是春秋时期越国人,她的一举一动都十分吸引人,只可惜她的身体不好,有心痛的毛病.
有一次,她在河边洗完衣服准备回家,就在回家的路上,突然因为胸口疼痛,所以就她就用手扶住胸口,皱着眉头.虽然她的样子非常难受不舒服,但是见到的村民们却都在称赞,说她这样比平时更美丽.
同村有位名叫东施的女孩,因为她的长相并不好看,他看到村里的人都夸赞西施用手扶住的样子很美丽,于是也学着西施的样子扶住胸口,皱着眉头,在人们面前慢慢地走动,以为这样就有人称赞她.她本来就长得丑,再加上刻意地模仿西施的动作,装腔作势的怪样子,让人更加厌恶.有人看到之后,赶紧关上大门;有些 人则是急忙拉妻儿躲得远远的,他们比以前更加瞧不起东施了!
(十七)卧薪尝胆
春秋时期,吴越两国相邻,经常打仗,有次吴王领兵攻打越国,被越王勾践的大将灵姑浮砍中了右脚,最后伤重而亡.吴王死后,他的儿子夫差继位.三年以后,夫差带兵前去攻打越国,以报杀父之仇.
公元前497年,两国在夫椒交战,吴国大获全胜,越王勾践被迫退居到会稽.吴王派兵追击,把勾践围困在会稽山上,情况非常危急.此时,勾践听从了大夫 文种的计策,准备了一些金银财宝和几个美女,派人偷偷地送给吴国太宰,并通过太宰向吴王求情,吴王最后答应了越王勾践的求和.
但是吴国的伍子胥认为不能与越国讲和,否则无异于放虎归山,可是吴王不听.
越王勾践投降后,便和妻子一起前往吴国,他们夫妻俩住在夫差父亲墓旁的石屋里,做看守坟墓和养马的事情.夫差每次出游,勾践总是拿着马鞭,恭恭敬敬地 跟在后面.后来吴王夫差有病,勾践为了表明他对夫差的忠心,竟亲自去尝夫差大便的味道,以便来判断夫差病愈的日期.夫差病好的日期恰好与勾践预测的相合, 夫差认为勾践对他敬爱忠诚,于是就把勾践夫妇放回越国.越王勾践他回国以后,立志要报仇雪恨.为了不忘国耻,他睡觉就卧在柴薪之上,坐卧的地方挂着苦胆, 表示不忘国耻,不忘艰苦.经过十年的积聚,越国终于由弱国变成强国,最后打败了吴国,吴王羞愧自杀.
(十八)夜郎自大
汉朝的时候,在西南方有个名叫夜郎的小国家,它虽然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可是国土很小,百姓也少,物产更是少得可怜.但是由于邻近地区以夜郎这个国家最大,从没离开过国家的夜郎国国王就以为自己统治的国家是全天下最大的国家.
有一天,夜郎国国王与部下巡视国境的时候,他指着前方问说:“这里哪个国家最大呀?”部下们为了迎合国王的心意,于是就说:“当然是夜郎国最大啰!” 走着走着,国王又抬起头来、望着前方的高山问说:“天底下还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吗?”部下们回答说:“天底下没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了.
”后来,他们来到河边,国王又问:“我认为这可是世界上最长的河川了.”部下们仍然异口同声回答说:“大王说得一点都没错.”从此以后,无知的国王就更相信夜郎是天底下最大的国家.
有一次,汉朝派使者来到夜郎,途中先经过夜郎的邻国滇国,滇王问使者:“汉朝和我的国家比起来哪个大?“使者一听吓了一跳,他没想到这个小国家,竟然 无知的自以为能与汉朝相比.却没想到后来使者到了夜郎国,骄傲又无知的国王因为不知道自己统治的国家只和汉朝的一个县差不多大,竟然不知天高地厚也问使 者:?汉朝和我的国家哪个大

D. 有哪些著名的成语故事

三顾茅庐

悬梁刺股

初出茅庐

才华横溢

料事如神

胆大心细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独木难支

凿壁偷光

程门立雪

纸上谈兵

破釜沉舟

负荆请罪

完壁归赵

铁棒磨成针

不耻下问

E. 成语故事有哪些

成语故事有:

1、滥竽充数成语故事:这则成语的滥是失实,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的意思;竽是一种簧管乐器;充数是凑数。指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充数,或是以次充好,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辞。

这个成语来源于《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竿,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潜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战国时期,齐宣王非常喜欢听人吹竽,而且喜欢许多人一起合奏给他听,所以齐宣王派人到处搜罗能吹善奏的乐工,组成了一支三百人的吹竽乐队。而那些被挑选入宫的乐师,受到了特别优厚的待遇。

当时,有一个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浪荡子弟,名叫南郭。他听说齐宣王有这种嗜好,就一心想混进那个乐队,便设法求见宣王,向他吹嘘自己是一名了不起的乐师,博得了宣王的欢心,把他编入了吹竽的乐师班里。可笑的是,这位南郭先生根本不会吹竽。

每当乐队给齐宣王吹奏的时候,他就混在队伍里,学着别的乐工的样子,摇头晃脑,东摇西摆,装模做样地在那儿吹奏。

因为他学得维妙维肖,又由于是几百人在一起吹奏,齐宣王也听不出谁会谁不会。就这样,南郭混了好几年,不但没有露出一丝破绽,而且还和别的乐工一样领到一份优厚的赏赐,过着舒适的生活。

后来,齐宣王死了,他儿子齐潜王继位,潜王同样爱听吹竽。只有一点不同,他不喜欢合奏,而喜欢乐师门一个个单独吹给他听。

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后,吓得浑身冒汗,整天提心吊胆的。心想,这回要露出马脚来了,丢饭碗是小事,要是落个欺君犯上的罪名,连脑袋也保不住了。所以,趁潜王还没叫他演奏,就赶紧溜走了。

5、纸上谈兵成语故事:赵括从小学习兵法,自以为天下没有人能够与其匹敌。他的父亲赵奢曾经评论说:“打仗是非常危险的事情,而赵括把它说得太容易了,假使将来赵国不任命他为将军,那也就算了,如果一定要拜他为将军,导致赵军大败的人必定是赵括无疑。”

后来赵括果然代替廉颇做了大将军,长平一战被秦将白起打败,四十万赵军全部被消灭,赵括自己也战死了。

F. 成语故事有哪些

成语来故事有:刻舟求剑、源画蛇添足、指鹿为马、揠苗助长、亡羊补牢、掩耳盗铃、一叶障目等等。

刻舟求剑

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国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并向大家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G. 成语故事都有哪些

1、寓言成语故事:

滥竽充数、画蛇添足、守株待兔、刻舟求剑、掩耳盗铃、买椟还珠、自相矛盾、拔苗助长、亡羊补牢、杯弓蛇影

2、历史成语故事:

背水一战、望梅止渴、纸上谈兵、三顾茅庐、卧薪尝胆、四面楚歌、指鹿为马

3、神话成语故事:

画龙点睛、攀龙附凤、屠龙之技、叶公好龙、精卫填海、八仙过海、开天辟地

4、三国成语故事:

三顾茅庐、草船借箭、桃园结义、曹操献刀、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煮酒论英雄、过五关斩六将、连环计、官渡之战、长坂桥、借东风、火烧赤壁、华容道、三气周瑜、刮骨疗伤、白帝城、火烧连营

5、关于战争的成语故事:

草船借箭、草木皆兵、破釜沉舟、穷兵黩武、如火如荼、势如破竹、坚壁清野、四面楚歌、退避三舍、一败涂地、兵荒马乱、兵戎相见、朝秦暮楚、二卵弃干城、烽火连年、化干戈为玉帛、祸结兵连、揭竿而起、龙血玄黄、一夫当关、枕戈寝甲、直捣黄龙

6、关于马的成语故事:

马革裹尸、马首是瞻、老马识途、万马齐喑、走马看花、车水马龙、害群之马、伯乐相马、指鹿为马、塞翁失马、青梅竹马、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