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修铁路的故事300
1. 詹天佑的关于铁路的小故事有什么
詹天佑与铁路其实早就结下了不解之缘。
当时,中国已经开始修建铁路,但都是由外国人出钱雇人修的。詹天佑眼看着中国人不能在自己的土地上修建自己的铁路,而洋人修的铁路都用来推销洋货,掠夺中的物产,詹天佑感叹不已!
詹天佑在北上之前,特地回家乡看望了父母。亲人们都为他北上有了新的工作而高兴。
在路过上海时,詹天佑专门到吴淞凭吊了淞沪铁路的遗迹。这是英国在中国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十四年前,在通车时震惊了愚昧顽固的西太后,她认为这庞然大物的火车头,喷烟吐雾,拖着长龙轰隆隆的奔跑,“破坏了大清的风水”,因而下令用18万两白银从英国人手中买回来,拆毁所有的机车和铁轨,用轮船运到台湾,沉入了打狗湖之中。多么愚蠢,多么可憎!
詹天佑到中国铁路公司以后,看到这个公司名义上是“官督商办”,是中国的公司,但实际上是受英帝国主义控制。中国商人提出中国铁路“与其修自洋人,不如修自中国人;修自官府,不如修自百姓”,但不被采纳。
由于清朝的腐败和国家的贫穷,当时的中国铁路都是由外国人修建,向外国帝国主义贷款,由外国工程师领导。詹天佑心中愤愤不平,他坚信,中国的铁路早晚要由中国人自己修建。
2. 詹天佑修铁路晚上看地图的时候作文300字
我站在詹天佑铜像前抄,我袭的眼前浮现出这样的画面:清政府要修铁路时,帝国主义国家出来阻挠,最后,他们提出条件:只要清政府用本国的工程师来修铁路他们就不在过问,这时,詹天佑出现了,他坚毅的接受了这个任务。
他带领着工人,修筑铁路,过着艰苦的日子。在一个烈日的上午,詹天佑正带着工人开通八达岭隧道,豆大的汗珠从他的额头上涌下,滴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晚上,他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他时不时埋头沉思,突然,他抬起头大声说:“我想到了!我想到了!就用这种人字形线路吧!”
终于,詹天佑的努力没有白费,他创造了这个看似不可能的神话。从此,中国人民可以自豪的扬起头说:“我是中国人!我们中国创造了不朽的奇迹!
我望着身边的铁路,一辆火车从我身旁飞驰而过,我不禁为詹天佑而感到自豪,为中国而感到自豪!
3. 求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几则故事
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从北京到张家口这条铁路,最早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筑成功的。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 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长200公里,是联结华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当时,清朝政府刚提出修筑的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他们都要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想进一步控制我国的北部。帝国主义者谁也不肯让谁,事情争持了好久得不到解决。他们最后提出一个条件∶清朝政府如果用本国的工程师来修筑铁路,他们就不再过问。他们以为这样一要挟,铁路就没法子动工,最后还得求助于他们。帝国主义者完全想错了,中国那时候已经有了自己的工程师,詹天佑就是他们中间的一个。 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修筑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消息一传出来,全国都轰动了,大家说这一回咱们可争了一口气。帝国主义者却认为这是个笑话。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原来从南口往北过居庸关到八达岭,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他们认为这样艰巨的工程,各国著名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至于中国人,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的。 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道,其中数居庸关和八达岭两个隧道的工程最艰巨。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山顶的泉水往下渗,隧道里满是泥浆。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八达岭隧道长1100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两头也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 铁路经过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火车怎么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边拉,一个在后边推。过青龙桥,列车向东北前进,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道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使列车折向西北前进。这样一来,火车上山就容易得多了。 这条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了,比原来的计划提早两年。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今天,我们乘火车去八达岭,过青龙桥车站,可以看到一座铜像,那就是詹天佑。许多到中国来游览的外宾,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都赞叹不已。
4. 求关于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故事350字左右 可以百度,但是一定要对,不会的别来捣乱,必采纳
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长200公里,是联结华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当时,清朝政府刚提出修筑的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他们都要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想进一步控制我国的北部。帝国主义者谁也不肯让谁,事情争持了好久得不到解决。他们最后提出一个条件∶清朝政府如果用本国的工程师来修筑铁路,他们就不再过问。他们以为这样一要挟,铁路就没法子动工,最后还得求助于他们。帝国主义者完全想错了,中国那时候已经有了自己的工程师,詹天佑就是他们中间的一个。
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修筑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消息一传出来,全国都轰动了,大家说这一回咱们可争了一口气。帝国主义者却认为这是个笑话。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原来从南口往北过居庸关到八达岭,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他们认为这样艰巨的工程,各国著名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至于中国人,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的。
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道,其中数居庸关和八达岭两个隧道的工程最艰巨。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山顶的泉水往下渗,隧道里满是泥浆。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八达岭隧道长1100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两头也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
铁路经过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火车怎么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边拉,一个在后边推。过青龙桥,列车向东北前进,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道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使列车折向西北前进。这样一来,火车上山就容易得多了。
这条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了,比原来的计划提早两年。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今天,我们乘火车去八达岭,过青龙桥车站,可以看到一座铜像,那就是詹天佑。许多到中国来游览的外宾,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都赞叹不已。
詹天佑和京张铁路的故事,是中国所有的学生都熟知的。
不过多数人不知道,在接手京张铁路工程之前,詹天佑已经为中国的铁路建设工作了近二十个年头。其间,他参与了李鸿章计划修筑的天津至通州铁路(即那条引起激烈争议的津通铁路)的测量设计;参与了天津到山海关铁路的修筑;参与修建了至今犹存的滦河大铁桥。
准确地说,“中国人自建的第一条铁路”,不是京张铁路。1901年,慈禧结束逃亡返回北京,途中第一次坐火车。火车给她留下良好的印象,她提出,两年后要坐火车到西陵祭陵。于是清廷紧急筹措修建京汉铁路高碑店站到梁各庄皇陵的支线。时任关内外铁路总办的“留美幼童”梁如浩主持此事,他推荐了詹天佑。詹天佑崭露头角,在不易施工的冰天雪地,指挥工程迅速竣工。
这是中国人第一次独立修筑的铁路,虽然只有37公里,而且具有讽刺意味:它是为一个人祭祖修筑的铁路。
张家口为北京通往内蒙古的要冲,京张铁路有显而易见的军事、经济和政治价值。修路的消息传出,在华势力最大的英国志在必得,视长城以北为其势力范围的沙俄也不相让,双方争持不下,最后达成协议:如果清廷不借外债,不用洋匠,全由中国人独立修筑,双方可都不伸手。在英、俄看来,落后的中国完全无此能力,他们等待着中国人陷入僵局时向他们求救。
5. 求 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时发生的小故事
詹天佑修京张铁路采用南北两头同时向隧道中间点凿进。但隧道实在太长,后加上在中部开凿两个直井,分别可以向相反方向进行开凿,如此就有六个工作面同时进行。
他运用“折反线”原理,修筑“之”字形路线降低爬坡度,并利用两头拉车交叉行进。在铁路兴建之初,有车厢出轨事件。
詹天佑想到一个办法:将美国人詹尼发明的自动挂钩加在每节车厢,使之结合成一个牢固整体,确保爬坡时的安全。
京城近旁修筑铁路,常要付出意想不到的“代价”。铁路要经过一个前任道员家的坟地,他是皇室的亲戚,在朝野均有势力。此人率众闹事,阻止工程,私下又许以重贿,要求改道。
可是北面、南面、西面都是权贵的墓地,要大改道不知要造成多大的浪费。詹天佑忍辱负重,花费许多时间跟权贵周旋,终于让铁路从墓墙外通过。
但为保持“风水”,答应另修一条河,派官员拈香设祭,路成后,再立碑纪念。工程人员忿忿不平,但詹天佑表示,只要铁路能修过去,其他小事都可容忍。
(5)詹天佑修铁路的故事300扩展阅读:
京张铁路修建意义:
京张铁路为詹天佑主持修建并负责的中国第一条铁路,它连接北京丰台区,经八达岭、居庸关、沙城、宣化等地至河北张家口,全长约200公里,1905年9月开工修建,于1909年建成,时间不满四年。
是中国首条不使用外国资金及人员,由中国人自行设计,投入营运的铁路。这条铁路工程艰巨。现称为京包铁路,以前的京张段为北京至包头铁路线的首段。
张家口为北京通往内蒙古的要冲,南北旅商来往之孔道,向来为兵家所必争,因此京张铁路就有着重要的经济价值和政治价值。
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工程技术界的光荣,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个胜利。
由中国人自己修建京张铁路,这虽然是当时特殊历史背景下的一个心酸胜利,但詹天佑和京张铁路,以及蕴涵其中的民族精神却成为国人永远的骄傲。
京张铁路—“中国人民的光荣”京张铁路作为工业文明走进中国的象征,它的发展与变迁映射着中国百年发展的年轮。
提到晚清政府,人们一直以来的印象和看法是腐败无能,卖国求荣,好像一无是处,不过京张铁路是个例外。
在修建京张铁路这件事上,却不失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值得借鉴,那就是晚清政府在修建京张铁路上所体现出的难能可贵的人才观。
一是鼓励人才干大事,支持人才干成事;二是论功行赏,助才成长;三是不拘一格用人,天马行空展才;孙中山先生就讲“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
晚清政府能够修建京张铁路,离不开詹天佑这个关键性人才,甚至也不能缺少像袁世凯这样的荐才、助才的功臣。
而詹天佑的杰出贡献,不止是主持设计和修建了京张铁路,更重要的是在修建铁路的过程中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这方面急需的爱国的专业工程技术人才。
京张铁路的修建也恰恰是在“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这样一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京张铁路建成通车着实是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
6. 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时的小故事
12岁赴美留学
爱国工程师詹天佑于1861年4月26日(农历3月17日)出生在广东南海县,他的父亲詹洪原是一个茶商,因英、法帝国主义的侵略而破产,只能靠种田维持一家生活。
詹天佑从小就从大人那里听到许多关于反抗英法侵略的故事,也看到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爱国的种子。
詹天佑七、八岁的时候,被送到私塾里读书,但是,他对那些《四书》、《五经》不感兴趣,而喜欢摆弄一些机械。他经常用一些捡来的小螺丝钉、小齿轮、旧发条做玩具,还用泥巴捏轮船、起重机,许多小伙伴都成天追着他一块玩。在上学的路上,他经常站在工厂外面,观看里面的机器,运货车,琢磨来,琢磨去,常常忘记了上学。有一天,他看着家中墙上的挂钟出了神。那挂钟为什么会嘀嗒嘀嗒走个不停呀?为什么会打点呀?想着想着,他就动手把挂钟拆开,想看个究竟。可是,再想按原样装起来的时候,怎么摆弄也装不好了,急得他满头大汗。父亲看见,虽然有些生气,还是领着他到县里的钟表店,让他仔细看工匠怎么拆装钟表。
1871年底,詹天佑11岁了,已经在私塾读了4年多了。父亲正在琢磨在他念完私塾以后,让他去做工挣钱。这时,同乡谭伯村匆匆从香港来到南海,说那里正在选拔幼童出洋留学。谭伯村也是一位商人,从小看到詹天佑聪明好学,非常喜欢他,也经常用钱财接济他们家。
谭伯村极力劝詹兴洪夫妇送孩子去参加留美考试,认为这关系孩子的前途。詹兴洪却担心儿子年小,出这样的远门很不放心,而且,家里的经济状况也不大好。谭伯村表示,经济上愿意资助,而且把自己的四女儿许配给天佑。这样才决定送詹天佑去香港参加留学考试。
1872年,詹天佑顺利通过了考试,父亲也在清政府的出洋“甘结”上签了字。所谓“甘结”就是一种合同,可以说跟卖身契差不多。比如,“甘结”中规定,必须听从清政府差遣,如有疾病甚至生死之险,概不负责等。
12岁的詹天佑经过半年的出国培训,于1872年7月登上了赴美的洋轮,开始了留学生活。一开始,他进了美国的一个“诺索布寄宿学校”上小学,学英语。1876年进入纽海文希尔豪斯中学(丘屋中学),两年后毕业又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
在美国留学期间,詹天佑学习非常刻苦,也很注意锻炼身体,立志为早日富强祖国而学习科学。在120名留美官费生中,只有两人顺利完成大学的学业获得学位,詹天佑是其中的一个,他的毕业论文《码头起重机的研究》获得很高的评价。
学非所用 报国无门
1881年,我国第一批留美学生奉召回国。当时,在清政府中洋务派与顽固派斗争很激烈。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改良中国社会,而顽固派却因循守旧,千方百计维护封建统治。由于顽固派吴子登等人多次向清政府密报称,留美学生不好好读书,成天沉溺于游玩交际,甚至信奉洋教,加入美国秘密政治社团,离经叛道。清政府担心这些留学生成为逆端,危害朝廷,而下令将留美学生全部押送回国,交地方政府管束。
留美学生回国后,北洋大臣李鸿章在北京接见。按当时清朝的规定,学子们必须身穿长袍马褂,头结长辫。詹天佑出于无奈,脱下了西装,罩上了长袍,但说什么也不肯戴假辫子。
在接见时,李鸿章正襟危坐,看到这些留学生直挺挺的叉腿而立,既不屈身,也不作揖,特别是看到詹天佑头上没有长辫,大发脾气,大声嚷道:“离经叛道,无父无君!”说完拂袖而去,下令让这些留学生等候分发。
有些留学生,为了前途,想谋个好差事,就想方设法托人找门路,送钱送礼,而詹天佑都不肯去叩拜权贵。最后,他被派往福州水师学堂学习海船驾驶,真是学非所用,风马牛不相及。詹天佑的一颗报国心凉了半截,心想不如回家算了。在好友严复的劝说下,詹天佑才忍气去了福州。自此,詹天佑在回国后的七年时间里,先后在福建水师当驾驶官,在广州博学馆和广州水陆师学堂教英文。
1887年,詹天佑与谭伯村的四女儿菊珍结婚,但心中非常苦闷,学非所用,前途何在?何日能报效国家?
正在詹天佑报国无门,十分苦闷的时候,他的老同学邝孙谋从天津来信,问他愿不愿意北上担任中国铁路公司的工程师。他求之不得,就高兴的答应了下来。
决心献身铁路事业
1888年,詹天佑应邝孙谋之邀北上天津,担任了铁路工程师,他非常兴奋。从此,他决心献身铁路事业,为国效力,为国争光。他的一个心愿就是,中国的铁路要中国人自己修。
当时,中国已经开始修建铁路,但都是由外国人出钱雇人修的。詹天佑眼看着中国人不能在自己的土地上修建自己的铁路,而洋人修的铁路都用来推销洋货,掠夺中的物产,詹天佑感叹不已!
詹天佑在北上之前,特地回家乡看望了父母。亲人们都为他北上有了新的工作而高兴。
在路过上海时,詹天佑专门到吴淞凭吊了淞沪铁路的遗迹。这是英国在中国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十四年前,在通车时震惊了愚昧顽固的西太后,她认为这庞然大物的火车头,喷烟吐雾,拖着长龙轰隆隆的奔跑,“破坏了大清的风水”,因而下令用18万两白银从英国人手中买回来,拆毁所有的机车和铁轨,用轮船运到台湾,沉入了打狗湖之中。多么愚蠢,多么可憎!
7. 詹天佑修铁路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詹天佑的杰出贡献,不止是主持设计和修建了京张铁路,更重要的是在修建铁路的过程中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这方面急需的爱国的专业工程技术人才。 京张铁路的修建也恰恰是在“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这样一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京张铁路建成通车着实是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
京张铁路是詹天佑主持并胜利建成的联结北京和张家口的一条铁路,是完全由中国自己筹资、勘测、设计、施工建造的铁路,全长200多公里。 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工程技术界的光荣,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个胜利。 由中国人自己修建京张铁路,这虽然是当时特殊历史背景下的一个心酸胜利,但詹天佑和京张铁路,以及蕴涵其中的民族精神却成为国人永远的骄傲。 京张铁路—“中国人民的光荣”京张铁路作为工业文明走进中国的象征,它的发展与变迁映射着中国百年发展的年轮。 1909年,京张铁路举行了通车典礼仪式,在昌平南口火车站,有上万的中外嘉宾到场参加庆典。在众人的欢呼和庆贺声中,詹天佑也发表了演说,他高度评价铁路工人的贡献:“非有体力魄力,心灵手敏之人,莫克竣工。”京张铁路的建成,不仅为詹天佑在世界上赢得了声誉,更重要的是为整个中国铁路工程技术界在世界上赢得了地位。
8. 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故事
詹天佑在美国先后就学于威哈吩小学,弩哈吩中学,1881年又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耶鲁大学,并写出题为《码头起重机的研究》的毕业论文,获学士学位,并于同年回国。回国后詹天佑入马尾船政学堂学习,学成后派往福建水师旗舰“扬武”任炮手,参加了马尾海战。战后被调入黄埔水师学堂任教习。
1888年,詹天佑由老同学邝孙谋的推荐,到中国铁路公司任工程师。被湮没了七年之久的詹天佑才有机会献身于祖国的铁路事业。此时正值天津-唐山铁路施工,他不愿久居天津,就亲临工地,与工人同甘共苦,结果只用八十天的时间就竣工通车了。但李鸿章却以英人金达之功上奏,并提升金达为总工程师。詹天佑之功就这样被剽窃了。
1890年清政府又修关内外铁路(今京沈铁路),以金达为总工程师。1892年工程进行到滦河大桥,许多国家都想兜揽这桩生意,金达当然以英人为先,但英人喀克斯以建不成桥而失败。日本、德国的承包者也都遭失败。由于交工期限将至,金达才不得不求于詹天佑。詹天佑详尽分析了各国失败原因,又对滦河底的地质土壤进行了周密的测量研究之后,决定改变桩址,采用中国传统的方法,以中国的潜水员潜入河底,配以机器操作,胜利完成了打桩任务,建成滦河大桥。这一胜利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1894年英国工程研究会选举詹天佑为该会会员。
此后,詹天佑又领导了京津路、萍醴路(萍乡至醴陵)等铁路的建筑。
袁世凯为讨好那拉氏,1902年奏请修建一条专供皇室祭祖之用的新易铁路(高碑店至易县)。坐火车去祭祖,那拉氏自然高兴。为了不误1903年祭祖之用,命袁世凯于六个月内完工。袁世凯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尽管此路价值不大,却是中国人自修铁路之始,因此詹天佑仍是非常重视。詹天佑彻底抛弃了当时外国人必须在路基修成之后风干一年才可铺轨的常规,仅用四个月的时间以极省的费用建成新易铁路。大大鼓舞了中国人自建铁路的信心,为后来京张铁路的修筑打下良好基础。
张家口为北京通往内蒙古的要冲,南北旅商来往之孔道,向来为兵家所必争,因此京张铁路就有着重要的经济价值和政治价值。当清廷要修京张路的消息传出后,在华势力最大的英国志在必得,视长城以北为其势力范围的沙俄誓不相让,双方争持不下,最后达成协议:如果清廷不借外债,不用洋匠,全由中国人自修此路,双方可都不伸手。这样,清政府就打消了求救于洋人的念头而一心自修了。
1905年5月,京张铁路总局和工程局成立,以陈昭常为总办,詹天佑为会办兼总工程师,1906年詹天佑又升为总办兼总工程师。詹天佑清楚地知道这一任务的艰巨性,他首先必须顶住来自各方面的冷嘲热讽:有人说他是“自不量力”,“不过花几
个钱罢了”,甚至说他是“胆大妄为”。他给他的美国老师诺索朴夫人的信中就这样说:“如果京张工程失败的话,不但是我的不幸,中国工程师的不幸,同时带给中国很大损失。在我接受这一任务前后,许多外国人露骨地宣称中国工程师不能担当京张线的石方和山洞的艰巨工程,但是我坚持我工程”。充分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爱国心和民族责任心。
詹天佑勘测了三条路线,第二条绕道过远为不可取。第三条就是今天的丰沙线。由于清廷拨款有限,时间紧迫,詹天佑决定采用第一条路线,即从丰台北上西直门、沙河、经南口、居庸关、八达岭、怀来、鸡鸣驿、宣化到张家口,全长360华里。全线的难关在关沟,这一带叠峦重嶂,悬殊峭壁,工程之难在当时为全国所没有,世界所罕见;坡度极大,南口和八达岭的高度相差180丈。詹天佑把全线分为三段:丰台到南口为第一段,南口到康庄为第二段,余为第三段。
1905年9月4日正式开工,12月12日开始铺轨。就在铺轨的第一天,一列工程车的一个车钩链子折断,造成脱轨事故。这一下成了中国人不能自修铁路的证据,各种诽谤中伤纷至沓来。但詹天佑没有惊慌失措,反倒冷静地想到:此路坡度极大,每节车厢之间的连接性能稍有不固,事故就难避免。为此,他使用了自动挂钩法,终于解决了这个问题。
1906年9月30日第一段工程全部通车,第二段工程同时开始。难关就在第二段,首先必须打通居庸关、五桂头、石佛寺、八达岭四条隧道,最长的八达岭隧道1,092公尺。这不仅要有精确的计算和正确的指挥,还要有新式的开山机、通风机和抽水机。前者对詹天佑都不成问题,而后者当时中国全都没有,只在靠工人的双手,其困难程度可以想见。他们硬是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在1908年9月完成了第二段工程。
第三段工程的难度仅次于关沟,首先遇到的是怀来大桥,这是京张路上最长的一座桥,它由七根一百英尺长的钢梁架设而成。由于詹天佑正确地指挥,及时建成。1909年4月2日火车通到下花园。下花园到鸡鸣驿矿区岔道一段虽不长,工程极难。右临羊河,左傍石山,山上要开一条六丈深的通道,山下要垫高七华里长的河床。詹天佑即以山上开道之石来垫山下河床。为防山洪冲击路基,又用水泥砖加以保护,胜利完成了第三段工段。
对于工程上的困难,詹天佑从未放在眼里,对于人为的障碍却使詹天佑忧愤至极。清河有个叫广宅的人,是前任道员,皇室载泽的亲戚,朝野均有势力。铁路恰经其坟地,他即率众闹事,阻止工程,私下又许以重贿,要求改道。邮传部竟不敢过问。这里北面是郑王坟,南面是宦官坟,西面是那拉氏父亲桂公坟,要大改道不知要浪费多少时间和经费。詹天佑以受贿为可耻,绝不改道,竟以去留相力争。最后因五大臣出洋被炸,载泽吓得不敢与闻外事,广宅才因失去靠山而同意经其坟墙以外通过。京张铁路建成典礼此路原订六年完成,詹天佑终于提前两年于1909年8月11日全线通车了,还节余二十八万两银子。京张铁路的胜利完成,是中国人民的胜利,也是中国爱国知识分子爱国精神的充分体现。
京张路完式之后,詹天佑应广东商办粤汉铁路总公司的聘请,于1910年任该公司总理,又于1912年5月兼任汉粤川铁路会办。由于中国政府的腐败无能,帝国主义的在华角逐,竟使这位爱国的、天才的杰出工程师不能施展才能,焦虑至极。终因劳瘁成疾,于1919年4月24日下午三时半逝世于汉口,享年五十八岁。
辛亥革命后,詹天佑为了振兴铁路事业,和同行了起成立中华工程学会,并被推为会长。这期间,他对青年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倾注了大量心血,他除了以自己的行为作出榜样外,还勉励青年“精研学术,以资发明”,要求他们“勿屈己徇人,勿沽名而钓誉。以诚接物,毋挟褊私,圭璧束身,以为范例。”
一九一九年,第一次欧战结束,詹天佑不顾身患腹疾,代表中国政府出席远东铁路国际会议,冒着严寒赴会,与企图霸占我国北满中东铁路的日方代表论战,取得了我国保护中东铁路的权利。回国途中,他抱病再次登上长城,浩叹:“生命有长短,命运有沉升,初建路网的梦想破灭令我抱恨终天,所幸我的生命能化成匍匐在华夏大地上的一根铁轨……”他锲而不舍,在铁路战线上与列强斗争不息的事迹、和他身上所体现出的民族精神与科学精神高度融合的品质,将和后人为他树立的铜像一起,永远给我们无限启示。
帝国主义无时不想夺取此路,工程一开始,日本人雨宫敬次郎就上书袁世凯说:中国人无力修成此路,不如聘请日本技师较为稳妥。英国人金达也来替日本说项。詹天佑以此路决不任用任何一个外国人为由断然拒绝。居庸关遂道工程开始后,三五成群的外国人,以打猎为名常来窥探,他们希望工程失败以便乘人之危。詹天佑以出色的成绩为中国人出了这口气。
9. 詹天佑修建铁路演讲稿300字
综述啊,我发你
10. 关于詹天佑修铁路的事迹。(要简便)
詹天佑修京张铁路采用南北两头同时向隧道中间点凿进。但隧道实在太长,后加上在中部开凿两个直井,分别可以向相反方向进行开凿,如此就有六个工作面同时进行。
他运用“折反线”原理,修筑“之”字形路线降低爬坡度,并利用两头拉车交叉行进。在铁路兴建之初,有车厢出轨事件。
詹天佑想到一个办法:将美国人詹尼发明的自动挂钩加在每节车厢,使之结合成一个牢固整体,确保爬坡时的安全。
京城近旁修筑铁路,常要付出意想不到的“代价”。铁路要经过一个前任道员家的坟地,他是皇室的亲戚,在朝野均有势力。此人率众闹事,阻止工程,私下又许以重贿,要求改道。
可是北面、南面、西面都是权贵的墓地,要大改道不知要造成多大的浪费。詹天佑忍辱负重,花费许多时间跟权贵周旋,终于让铁路从墓墙外通过。
但为保持“风水”,答应另修一条河,派官员拈香设祭,路成后,再立碑纪念。工程人员忿忿不平,但詹天佑表示,只要铁路能修过去,其他小事都可容忍。
(10)詹天佑修铁路的故事300扩展阅读
后世纪念
詹天佑奖
詹天佑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是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詹天佑铁道科技发展基金的基础上,按国家新颁布的《基金会管理条例》的要求设立的。基金会是从事社会公益性活动的非营利民间组织,独立社团法人。基金会实行双重管理体制,业务主管单位是铁道部,登记管理机关为民政部,负责举办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
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简称詹天佑奖)旨在表彰奖励铁路科技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促进科技创新和优秀人才成长。
激励科技人员刻苦钻研,不断创新,勇攀科技高峰,为推进和谐铁路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贡献,已成为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重要的、有益的补充。自1993年设奖以来,每两年举办一届,已经进行了十届奖励活动,共奖励1165人,其中专项奖61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