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童话故事 » 助学金的感人故事

助学金的感人故事

发布时间: 2021-01-24 22:43:24

Ⅰ 求贫困生接受助学金自立自信自强的例子!!!!

湖南怀化学院的大学生洪战辉在家庭屡遭变故的情况下,12年来克服种种困难,把一个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弃婴一手养大,靠做小生意和打零工赚来的钱供其读书。洪战辉的拳拳爱心给很多人带来深深的震撼,他的感人事迹在家乡和学校广为流传。

在洪战辉身上,人们看到了自强自立的坚韧品格。洪战辉的父亲是间歇性精神病人,不堪生活重负的母亲离家出走,面对年幼的弟弟和嗷嗷待哺的妹妹,这名年仅12岁的少年勇敢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担。艰难困苦并没有压弯他稚嫩的脊梁,反而砥砺他乐观坚强地面对生活,不但自己考上了大学,还把“拣来”的妹妹养大,送进学校读书。尽管生活拮据,洪战辉却从来没有申请过特困补助,还多次婉拒好心人的捐款。在他看来,“一个人自立、自强才是最重要的。”洪战辉通过奋斗改变命运的精神,赢得人们的尊敬。

洪战辉的言行,体现了勇于担当的责任感。洪战辉说,“做人应该有责任心,能担多大的责任,方能成就多大的事业。”为了照顾生病的父亲,他曾辍学回家,领父亲看病,帮家里种地;为了让妹妹接受良好的教育,他把妹妹接到自己就读的学校,业余时间打工挣钱。对洪战辉而言,对自己负责就是不要丧失生活的勇气,对家庭负责就是要让家庭变得美好幸福。生活虽然很苦很难,但洪战辉在克服困难中不断成长:从妹妹取得的优秀成绩中,他感受到满足和充实;从持之以恒的坚持中,锻造出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洪战辉和妹妹之间不是骨肉胜似骨肉的亲情故事,感动着许多人。他怀着一颗朴实而善良的心,顽强地学习和生活,真诚地关爱、呵护家人,做出了我们很多人都不可能做到的事。洪战辉的真情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以真诚的爱心去关心家人,以奉献的情怀去面对社会,就能够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更加和谐。

在老师和同学眼中,洪战辉既不悲观更不孤独,而是充满了活力和情趣。洪战辉以乐观向上的心态直面生活的艰辛,展现了积极进取的人生追求和高尚的思想品德。他自强自立、勇于担当的精神,弘扬了社会公德,倡导了文明新风,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http://www.scol.com.cn/technology/kjtp/20061220/20061220103642.htm

Ⅱ 求现言将校园爱情故事男主是学霸拿奖学金,和奶奶相依为命之后女主和他一起照顾,之后逆袭人生的小说

会根据你提供的线索去帮你找一些这样的小说,找到的话转发

Ⅲ 因助学金而取得成功的相关故事。。。

清华大学2008年度特等奖学金获得者 张强,化工系直博四年级学生,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获得者。主要研究方向为碳纳米管阵列的批量制备,迄今为止已经在国际国内期刊上发表了20余篇论文,作为第一作者的论文有12篇,其中一些论文发表在了Carbon、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等这样国际一流期刊上;文章中的图片分别被Carbon和Chinese science bulletin发表;此外,申请PCT专利2项,国内专利5项,授权1项。曾被评为“清华大学学术新秀”,获得过FLOTU特殊贡献奖,国际炭素会议Japan Carbon Award for Students,中国材料学会优秀墙报奖。
走进张强的实验室,满眼的各种资料,闪烁着的电脑屏幕和满墙的图纸,一切都在充分说明这个地方的主人的身份:一个狂热于实验的理工科研究生。
坐在放着各种资料和文件以及电脑的办公桌旁边,我和张强聊了很久,聊到了他的家乡、学习和未来的打算。张强来自黑龙江的宁安,“就是那个‘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的《林海雪原》故事发生的地方”他笑着说。本科进入清华化工系后,“感到清华这个环境很好”,努力学习,后来又成为了直博研究生。

“搞研究要执着”

谈到自己的一些成果,他只是说:“我只是做了一点点,一切才刚刚开始。我现在取得的一点点成绩主要是因为清华平台好,设备好,起点很高的缘故。”
谈到有关碳纳米管的研究,他如数家珍地谈到,清华有很多教师都在做纳米管的研究,像物理系的范守善院士,机械系的吴德海教授、梁吉教授,材料系的康飞宇教授、张政军教授、力学系郑泉水教授、还有他的导师化工系魏飞教授等。他们带着世界水准的学术小组,为清华纳米管研究赢得了世界声誉 。他说:正因为如此,2009年的世界纳米管会议将在清华召开。
正是因为有了高起点,并且入对了行、跟对了导师、所以付出的努力“得到都是正反馈”。
虽然张强很少谈自己,我还是能从其他方面了解到,张强为科研付出了很多,这是与他的执着是分不开的。用他自己的话讲:“刚开始都很困难,从科研起步到第一篇论文发表之前,感觉到那里有金矿但是有很多条路去接近,但是不知道该走哪一条。”从研究生一年级开始起步做研究,再到研二和研三的艰苦探索,直到研究生四年级才开始出成果,所以他认为:“搞研究就要耐得住寂寞,而目前我还是刚刚站在起点上,以后的路还很长。”
“基础课是将来做事情的源泉”
谈到学习经验,他说:“对基础知识的了解很重要,课程学的有多好,决定了将来论文的档次有多高。比如关于碳纳米管的研究,就涉及到固体物理、量子力学的基础知识,这些都要学得好才行。他特别提到:“本科生最重要的是学好基础课和专业课,这是将来做事情的源泉,等到有机会的时候你能把你学到的知识运用和调动起来,才会有出成果的机遇。”
张强很庆幸本科在清华接受到了很系统的教育:“上物理化学课的老师朱文涛,要求非常严格,但是这使得大家的物理化学基础都非常好,我第一篇论文就发在了国外的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上,与这门课程给我打下的良好基础不无关系。”
“做学问要像天空中的鹰”
当谈到清华的环境,谈到实验室和老师的时候,张强对清华深厚的感情,一下就体现出来了:“清华人很务实,这是我来清华后的最大感受,也是我在我们实验室的最大感受。我所在的绿色反应工程与工艺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是2001年成立的第一批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先后在金涌院士和魏飞教授的带领下进行了大量的工业实践。国内有七八十台流化床反应器都是我们实验室走出去的。我们博士课题也受益于这一点,我们实验室有很好的基础。能把成熟的工业技术和碳纳米管这种新材料相结合,做嫁接,从而解决了其中的科学问题和工程放大问题。”
他很有耐心地向我介绍他们研究成果的应用:“碳纳米管用于手机电池能增大储存量,用于衣服可以防静电。原来碳纳米管只能一次做几克的,现在用了我们的工艺连续的成吨的,一麻袋一麻袋的生产。”
他特别提到了他的老师魏飞教授。说当时推研之后大家聊天,魏飞老师告诉学生们科研要“顶天立地”。进而他解释说,顶天就是要探索万物的规律,追求科学真理;立地就是要做有实际价值的东西,为国家创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魏老师还告诉学生们做学问就像天空中的老鹰一样,视野要开阔,目光要敏锐,出击要迅速、有效。这些都让他颇受教益。在魏老师的带领下,实验室思维活跃,气氛宽松,大家专注热情的的工作,不断践行着“顶天立地”的“信条”。
“团队合作很重要”
说起做研究,张强感悟比较深的是“团队合作很重要”。他说“科研总是需要一个团队慢慢做出来,可能有主次也有先后,但不能把功劳记到一个人身上。一个科研的成果,实验室很多人都为之付出了大量心血。”
他说:“在做和工程相关的研究时其实要和很多人打交道,要和很多人合作。这个时侯一个人的成功不在于你多聪明,更多的是看你能不能和人合作,能和多少人合作”。“这个时侯合作真的很重要。”他说,“大家没有门派差别,都在一起干,直到出成果。”
“如果你的身边有一个10人的团队,而且你知道他们的特长是什么,让他们分工合作,这种能力就是你自己一个很大的特长了”。张强说。
“欣赏与相互欣赏”
很多创新性的成果都是在学科交叉的基础上出现的。
张强说:“搞学术就是要在欣赏别人的观点的时候自己也能创造出别人欣赏的观点。要多做相互欣赏的事情,所以我会看很多其它学科的东西,也会学很多其他学科的知识。”

Ⅳ 求一篇一个贫困生在国家资助下的奋斗故事,记叙文,1500字左右

国家资助,助我成长

作为国家助学金的被资助者,首先,我十分感谢国家和校园的各位领导、老师对我们贫困生的关注,并给予我们以实际的帮忙与支持。有您们的大力支持,让我们能够更专心、更放心地学习,能够用心洒脱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在此,我代表我们这些受资助的贫困生向国家、校园的各位领导老师及同学深致谢意。

我是一个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我深知从小学到大学,父母一如既往对我学业的支持是多么的不易。在老家——那片给予我一切、哺育我成长的贫瘠土地上,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勤劳、朴实、节俭是他们的完美品质。整日面朝黄土背朝天,仅靠几亩薄田来维持生计。在外求学的我,常记起父母在炎炎烈日下躬耕于田间地头的场景。一年四季,风吹雨打,他们从未间断,也从不抱怨——再苦,他们也不说;再累,他们也不提,他们唯一的愿望就是有朝一日我们兄妹俩都能够走出这片洒下他们无数汗水的土地,不再像他们这样“没用”——一年到头辛苦地忙碌中,却一向过着拮据的日子。我明白父母的艰辛,无论走到哪里,发展成什么样貌,我都会把父母的期望装在心中,扛在肩上,坚持用行动一步一步去实现。

去年的金秋时节,我很幸运能够来到这所校园。时间如白驹过隙,一年的时光转瞬即逝,在那里我不仅仅实现了真正的大学梦,又确立起新的目标。在这儿,有热心的领导老师,有国家给予贫困学生的资助政策。我有幸获得国家助学金,还要感谢国家、感谢领导、感谢老师和同学。有了助学金的相伴,我为父母减轻了不小的负担,我前行的道路更加宽广,我的心灵不再寂寞与无助。当然,我不会因为获得助学金而沾沾自喜,不会因为获得助学金而使自己放纵、堕落,那种行为、做法对国家助学金的亵渎,是对国家政策的不尊。助学金,它应能更大地激发我前进的动力。因为我是国家、是千万人抚养成大的学生,接过助学金,不单单是一笔资助,更是一种职责——为国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生活、学习、做人……我谨记“明义、锐思、弘毅、致远”校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把自己锻造成对社会有用的人。

唐朝著名文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道:“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诚然,我不能改变自己的出身,但我能够透过自身的不懈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人生就像登山一样,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停滞不前,生命永久是一潭死水。山路虽然曲折蜿蜒,但毕竟向着顶峰延伸。只要拥有坚强的意志力,贫穷并不能打倒我们。

Ⅳ STAR法成就故事

大一的时候,我没有拿到奖学金,看到有的同学拿到奖学金后的兴奋,我心里暗暗下回定决心要在大二拿到奖学答金。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付出了许多。上课时认真听讲,做好课堂笔记,课下认真做好老师布置的作业,有不懂的问题及时向老师和同学请教,考前做好复习。经过一年的努力,获得了染整专业知识,并且在大二成功获得了奖学金。

这个故事中,认真是自我管理技能,请教、获得是可迁移技能,染整知识是专业技能。

(5)助学金的感人故事扩展阅读:

由于STAR法则被广泛应用于面试问题的回答,尽管我们还在写简历阶段,但是,写简历时能把面试的问题就想好,会使自己更加主动和自信,做到简历,面试关联性,逻辑性强,不至于在一个月后去面试,却把简历里的东西都忘掉了(更何况有些朋友会稍微夸大简历内容)。

不管是什么,合理熟练运用此法则,可以轻松的对面试官描述事物的逻辑方式,表现出自己分析阐述问题的清晰性、条理性和逻辑性。

Ⅵ 关于助学金的青春励志作文素材

国家助学金伴我成长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每个人的出生环境是不可改变的,但每个人的生活却是要靠自己的奋斗来打造的。家庭环境不是我们能够选择的,但却是我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双手可以改变的。为了能早日的改变困窘的现状,国家设立了助学金,为我们学业能够顺利完成提供了保障。

每个人生来都不是平等的,但是国家却一直在为我们能够在一个尽量公平的环境里竞争而努力着。国家助学金是专门为了贫困家庭的学子而设立的助学金,饱含着国家的情意和关怀。当我们刚刚解决了学费,生活费短缺又不合时宜地出现在了我们贫寒学子的面前,生活费的短缺是我们所无奈但又是必须解决的,虽然这是任谁都不愿面对的尴尬问题,但生活却不容回避。

08年,中考落榜,没能考上理想的高中,整日在家无所事事。除了上学,还真不知该怎么办。在这时,我的中学班主任张老师找到我说让我上中专,我也觉得很不错,但是高昂的学费却让我犹豫不决。妈妈应该不会同意的,老师说,对于农村学生上中专,国家会发放助学金,以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听了老师的一番话,我最终下定决心,说服了爸爸妈妈,来到了将改变我一生的中职学校——阜阳工商贸易学校。

在来学校上学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连同学费已经花了家里近3000元钱,由于父母工作不理想,家里已快拿不出我下下月的生活费了,考虑着让不让我继续上学时,国家助学金及时的发了下来,让我乃至上千名的中职生得以继续留在这光明宽敞又舒适的教室,在发放助学金卡的大会上,我的心无比激动,可以继续上学是多么令人激动的事呀!我想,不只是我,估计所有受到国家助学金的学生都应该是这样的心情吧。在今年这么多事的时间里,党和国家依然没有忘记我们,时时刻刻想着我们,助学金时时刻刻陪伴着我们,我们应该为这样的一个国家而感到荣幸和自豪。

在助学金陪伴的时间里,让我们努力学习、奋力向上吧!要对得起国家,对得起人民,对得起一直陪伴着我们的助学金。助学金为了贫寒学子的生活无忧提供了保证,助学金是实实在在的,变成了贫寒学子们最需要的棉衣、午餐,但这却不仅仅只是一件御寒的棉衣、一餐营养的午餐,更是国家对贫寒学子的惦念和关怀。因为有了别人的惦念,他们心里有了依靠,因为有了关怀,他们才更加坚强。

在2009年这个金融危机的时刻,国家助学金能够又一次发放在我们的手中,此时此刻我非常的激动,对于我们这些贫困的农村人而言,可以说是雪中送炭,给予我们心中慰藉。同时也解决了我们生活中的困难,能更好的使我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实践技术。

生活是残酷的,生活是不平等的,走向美好理想的的道路是布满荆棘的,但是,那些贫寒学子们已经不再惧怕,不再寒冷——国家助学金为贫寒学子在黑暗中的拼搏点燃了明灯,让飘满飞雪的冬天不再寒冷,让营养的午餐前不再驻足徘徊,让迈往明天的脚步更加的矫健。

Ⅶ 2012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事迹(不少于100字)

阿里木 烤羊肉串的慈善家
阿里木,男,40岁,新疆维吾尔人。
阿里木1989年在新疆石河子参军入伍。退伍后,在当地供销社工作,1997年供销社破产后,阿里木离开新疆走南闯北,2002年来到贵州省毕节市,以烤羊肉串为生。他在毕节看见很多穷孩子上不起学。阿里木深知缺乏教育给人生带来的晦暗。从2006年起,阿里木决定用烤羊肉串挣来的钱在毕节学院设立“阿里木奖学金”,专门资助贫困学生。8年来,阿里木卖出30多万串羊肉串攒下的10多万元,全部捐献出来资助了上百名贫困学生。很多网友被他的故事所感动,亲切地称他为:烤羊肉串的“慈善家”。

陈起贤 倾其所有捐资助学的爱心教师
陈起贤,男87岁,海南海口大坡中学的退休教师。
陈起贤每月养老金有近2000元,但他给自己定下的生活费标准仅每月50元,通常两根胡萝卜熬粥就是一天的伙食。而他家中最值钱的还是学校给的一台老式电视机。老人对自己这样苛刻,可在2001年时,他拿出了全部积蓄10万元给大坡中学建图书馆,图片馆建成后缺少书籍,陈起贤又捐出2000元购买图书。得知学校要重建校门,他又拿出3000元。2004年开始,他又每年拿出5000多元积蓄,以父亲和自己的名义设立“业贤奖学金”,为学生发放奖学金。随后他相继又拿出20万元,捐给大坡教育发展促进会,帮助贫困学子完成学业。陈起贤说,他百年后愿意捐献出眼角膜,甚至愿意捐献出自己的全部身体,为社会做贡献。

Ⅷ 急求一篇关于学生获得国家助学金的经历和感悟,一千字左右即可

国家助学金伴我成长(校级三等奖)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每个人的出生环境是不可改变的,但每个人的生活却是要靠自己的奋斗来打造的.家庭环境不是我们能够选择的,但却是我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双手可以改变的.为了能早日的改变困窘的现状,国家设立了助学金,为我们学业能够顺利完成提供了保障.
每个人生来都不是平等的,但是国家却一直在为我们能够在一个尽量公平的环境里竞争而努力着.国家助学金是专门为了贫困家庭的学子而设立的助学金,饱含着国家的情意和关怀.当我们刚刚解决了学费,生活费短缺又不合时宜地出现在了我们贫寒学子的面前,生活费的短缺是我们所无奈但又是必须解决的,虽然这是任谁都不愿面对的尴尬问题,但生活却不容回避.
08年,中考落榜,没能考上理想的高中,整日在家无所事事.除了上学,还真不知该怎么办.在这时,我的中学班主任张老师找到我说让我上中专,我也觉得很不错,但是高昂的学费却让我犹豫不决.妈妈应该不会同意的,老师说,对于农村学生上中专,国家会发放助学金,以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听了老师的一番话,我最终下定决心,说服了爸爸妈妈,来到了将改变我一生的中职学校——阜阳工商贸易学校.
在来学校上学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连同学费已经花了家里近3000元钱,由于父母工作不理想,家里已快拿不出我下下月的生活费了,考虑着让不让我继续上学时,国家助学金及时的发了下来,让我乃至上千名的中职生得以继续留在这光明宽敞又舒适的教室,在发放助学金卡的大会上,我的心无比激动,可以继续上学是多么令人激动的事呀!我想,不只是我,估计所有受到国家助学金的学生都应该是这样的心情吧.在今年这么多事的时间里,党和国家依然没有忘记我们,时时刻刻想着我们,助学金时时刻刻陪伴着我们,我们应该为这样的一个国家而感到荣幸和自豪.
在助学金陪伴的时间里,让我们努力学习、奋力向上吧!要对得起国家,对得起人民,对得起一直陪伴着我们的助学金.助学金为了贫寒学子的生活无忧提供了保证,助学金是实实在在的,变成了贫寒学子们最需要的棉衣、午餐,但这却不仅仅只是一件御寒的棉衣、一餐营养的午餐,更是国家对贫寒学子的惦念和关怀.因为有了别人的惦念,他们心里有了依靠,因为有了关怀,他们才更加坚强.
在2009年这个金融危机的时刻,国家助学金能够又一次发放在我们的手中,此时此刻我非常的激动,对于我们这些贫困的农村人而言,可以说是雪中送炭,给予我们心中慰藉.同时也解决了我们生活中的困难,能更好的使我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实践技术.
生活是残酷的,生活是不平等的,走向美好理想的的道路是布满荆棘的,但是,那些贫寒学子们已经不再惧怕,不再寒冷——国家助学金为贫寒学子在黑暗中的拼搏点燃了明灯,让飘满飞雪的冬天不再寒冷,让营养的午餐前不再驻足徘徊,让迈往明天的脚步更加的矫健

Ⅸ 优秀团员的故事

对团的理解及认识,自己如何做的。在生活工作中发挥团员的优秀带头作用。积极参加团支部组织的各项活动,积极投身到志愿者行列中。

该同志始终牢记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党联系青年的纽带和桥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组织,时刻以团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忘团员的职责,严格遵守团员的守则,牢记团员是党的后备军,应该继承党的先进性在思想上始终一致。因此该同志再学习、工作中积极向身边的党员同志学习,并以高涨的热情投身到组织学习当中。
“日常工作罗列一部分”。
在业余时间里,该同志认真学习、积极参加团委组织的各项活动,全面提高自己的能力,展现青年人的积极向上。在加入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后,他热心投入青年志愿服务,在公益志愿活动中播撒活力与爱心。
"今后的打算"。
冯艾是复旦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学研究生,4年内两赴宁夏西吉县白崖乡中学和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战河乡战河中学从事志愿服务。

她克服种种困难,将自己融入到当地居民和学生中;还利用业余时间进村入户,对当地的风土人情、文化教育等进行调查,完成了数万字的调查报告;先后获得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奖、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等光荣称号。

王安顺对冯艾的先进事迹给予充分肯定。他说,冯艾的感人事迹表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高尚追求,充分展现了上海青年志愿者志存高远的高尚情操和无私奉献的志愿者精神,冯艾是上海青年志愿者的优秀代表。他要求,各级党团组织要大力宣传冯艾的先进事迹,为更多的上海青年成长成才搭建舞台;全市团员青年要以冯艾和以冯艾为代表的一大批青年志愿者为榜样,把自己的理想追求与党和国家的号召、人民的需要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到实践中去,到群众中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洪流中成就理想、实现人生价值、书写无悔的青春。王安顺日前还就冯艾的先进事迹作出批示,要大力宣传冯艾的先进事迹,号召青年向冯艾同志学习,树立和弘扬雷锋精神。

报告会上,冯艾用生动的语言为大家讲述了她在西部支教的感人故事,复旦大学团委书记夏科家介绍了复旦大学西部支教工作的有关情况,即将赴宁夏开展志愿服务工作的高天表达了要接好接力棒服务西部的决心。

会上,上海市教育党委和团市委分别发出通知,号召广大团员青年向冯艾学习,在上海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弘扬城市精神的过程中做出新的贡献。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仲伟参加了会见。

我叫刘洪娟,是计算机系2000级的学生,我来自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父母都是勤劳善良的农民,但由于很多原因都没有念过书,这注定了我们贫穷的家境和落后的生活方式。父母从小就教育我和弟弟好好学习,虽然我当时不是很明白这四个字的含义,但它却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根深蒂固,直到今天这四个字以及它所承载的父母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期望一直都是我学习和工作的动力,也必将是我一生的动力。在这种动力的推动下,小学毕业我以全乡第一的成绩升入初中,后又以优异的成绩升入黑龙江省的一所省级重点高中,由于我的学习成绩优异,工作表现突出,在即将高考之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00年7月我顺利通过了高考,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东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系。
有人说“一个结果总意味着另一个新的开始”,所以当我接到沉甸甸的入学通知书的时候,我知道我要踏上一个新的开始了。我深知在高手如云的大学中要想继续保持高中时代的那种优越感是不容易的,但是一向很要强的我从踏进校门的那一刻起就为自己定下了这四年的奋斗目标:学习上一定要强,工作上决不示弱,其它各方面均衡发展。现在我已经大四了,我可以当之无愧地说我达到了我的目标,连续三年荣获校长奖学金、校优秀学生称号,连续两年荣获社会工作奖学金、02年荣获华为奖学金、美德风范奖学金、社会实践先进奖学金、校专业学习十佳称号、长春市文明大学生称号,03年荣获教师技能奖学金、系优秀共产党员称号,02年和03年校团委五四评优中分别荣获五四红旗团员和五四红旗团干部称号。有句谚语“世界上最短的距离是手到嘴,最长的距离是从嘴到手”,今天我就把我如何走完这世界上最长的距离的经验与大家分享:总体来讲,就是在我的目标的指引下以认真的态度、持之以恒的精神,珍惜时间、刻苦勤奋的结果。
我是学计算机专业的,我为自己在学习上定的目标是:专业基础要好,动手能力要强,外语学习不能落下。
当代社会是知识爆炸的社会,竞争无处不在,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没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是不行的。学好专业课是我的第一要务。
大一第一学期我们只开了《计算机基础》这一门专业基础课,有的同学说:“计算机系就学这些呀?做网页、编程才是我们计算机系应该学习的东西”。由于有这些想法,这些同学就不听老师讲课,自己去学习一些使用性的工具软件,但我认为基础知识是很重要的,“没学会走就想跑”是绝对不行的,因此我从大一开始就一直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从基础学起,这样无论在软件还是硬件上我的基础知识都是很扎实的,以至于可以游刃有余地学习高年级的专业课。
我总是很认真地对待学习,认真解决学习中的每一个问题。每一节课我都提前做好预习,并在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如果你翻我学过的每一本课本,都会发现里面有许多这样的标记,课上我尽量记住老师讲的每一句话,并将我认为有价值的内容做好记录,课后再阅读一遍教材,仔细斟酌每一个知识点,最后将教材和课堂笔记结合起来再做一个课后笔记,我的这个笔记一直都是我们班级同学的模板,每个都会被复印多次,同学们都称我的笔记像打印稿。我的原则是当天讲的内容当天消化,决不欠“债”,实在没有时间也不能拖到下周。我还特别注重知识的融会贯通,每学到一个新知识点,我都想一下与之相关的旧知识,以便系统地理解所学知识。当我学到C语言的基本语法是,我就拿出PASCAL语言的笔记,“温故而知新”,对照一下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对比中学习这两种语言,不仅对PASCAL语言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对学习C语言有很大的帮助,这样不但对每门课程有了系统的了解,同时对计算机知识这个大系统的理解也更深刻了。
在平时的学习中遇到一些问题是不可避免的,每当到遇到问题时,我就把它记在一个笔记本上,关于课上的问题我就抓紧下课的时间问老师,一次不懂,我就问第二次,还不懂就问第三次,直到弄懂为止。几乎所有教过我的老师都被我这样问过。有一些概念性的问题我就去图书馆或上网查,查到的就一一记在专门的笔记本上,假期有时间的时候就从前到后翻一翻。其余的一些问题我有时就请教其他的同学,以求在交流与讨论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学习贵在坚持,持之以恒,一时的心血来潮是不行的。我的成绩的取得在很大程度上是靠我这种韧劲。入学三年来,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也无论是假期还是双休日,我都坚持着三年如一日地学习。2001年元旦那天我仍像平时一样背起了书包来到教室,教室里空无一人,当时我们的教室还在城环院地下,再加上当时已近寒冬,教室冷得就像冰窖似的,但我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退缩,我毅然坐在了冰冷的凳子上,打开了书本。没过多长时间我就觉得浑身都冻透了,手和脚都冻得冰凉,真想能像其他同学一样能在温暖的寝室里欢度节日,但想到父母为我忙碌奔波的身影,想到父母对我的期望,想到我要为自己定下的目标而努力,我告诉自己这点苦算什么,“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把大衣的拉锁往上拉了拉,继续学习了。
计算机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光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是一个农村的孩子,从小学到高中,我从未摸过计算机,连怎样开机和关机都不知道,更别说懂得计算机语言了。为了提高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只要一有上机时间我就去机房上机,经过从练习打字和Windows基本操作到使用Office软件,我渐渐从对电脑一无所知转变为喜欢上了电脑,我意识到作为计算机系的学生没有电脑是不行的,于是我就用做家教和平时省吃俭用省下的钱和同寝同学合买了一台电脑,从那以后只要一有时间我就打开电脑,反复练习老师课上讲过的内容,并在其中寻求创新和发展,经过我的努力,我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赶上了其他的同学。
动手能力来源于实践,并最终应用与实践。大一时我参加了分团委组织的为下岗职工进行计算机知识培训的活动,为他们介绍计算机基础知识,并帮助他们使用WORD制作个人简历,提高再就业的机会,通过这次活动我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个人也在活动中锻炼了社会实践能力。今年9月22日-24日我又参加了2003年全国数学建模比赛,在比赛中,我针对同队数学系同学建出的模型编出了相应的程序,得到了比较理想的结果,又在他们的模型和假设基础上做出了最后的论文。虽然比赛结果还未知,但我相信我们一定会取得理想的成绩的。
我的英语基础不是特别好,但我相信“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我为自己制定了一个严格的四六级复习计划:每天做4篇阅读理解,听1小时听力,背50个单词。但计划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了,专业课不能落下,工作也不能忽视,有时真的是没有时间每天按计划复习,只能挤时间,我就在别人睡午觉时听听力,怕打扰同寝人休息,我就到走廊里去听,两节课之间的休息时间,我不是和同学聊天,而是拿者单词本到人少的地方背单词,晚自习结束后回到寝室,我还要再做一篇阅读理解,以完成我的复习计划。有时觉得这样真的很累,但想到我要完成我的复习计划,我安慰自己这叫充实不是累,我学习的尽头更足了,时间长了我反而觉得学习带给了我无限的快乐,一会不学习就觉得像缺了点什么似的。这样通过抓紧一切可以抓紧的时间,我基本上每天都完成了学习计划,在四六级考试复习期间,我一共做了将近70套模拟考试题,背完了所有1-6级要求掌握的单词。具体复习时,我也有一套自己的方法:做模拟题时,我总是按照试题的顺序在一定时间内把试题做完,然后对照答案给自己打出一个分数,接着逐个题分析答案的解析,做对的题看一下我的思路与答案是否一样,做错的题就分析做错的原因,并把错题与错因整理在一个本上,在整个复习过程中,只这种记录本我就记了3本。背单词时,我总是先从头到尾看一遍所有50个单词,然后再从头逐个背诵,这时我总是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写,我很重视其中的写,因为我相信“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句话。我的付出得到了回报,我达到了我的目标,一次性通过了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
我的成绩是用我的时间和我的付出换来的,一年级和二年级我的学年总成绩都是年级第一,其中所有专业课的成绩都是优秀,三年级我也获得第三名的好成绩。现在我以三年专业课排名第一的成绩获得我系推荐免试研究生的资格,寝室的同学都说我不用学习了,但我仍保持以前的那种学习的劲头,因为我觉得知识的学习是没有劲头的,只有学习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将来才能当一名伟大的人民教师。
学习固然重要,但学习决不是大学生活的全部,做一些学生工作对个人能力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在保证不耽误学习的下,入学以来先后担任2000级年级长,分团委秘书长,分团委副书记,一直兼任2000级党小组组长和班级通讯员职务。有人说学习和工作不可兼得,而我却做到了学习和工作双丰收,我处理学习和工作之间关系的方法是,学习的时候只想着学习,工作的时候就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但冲突的情况总会出现,有时几项工作和学习课程会一起向我冲来,有时真的压得我喘不过气来,但我坚持下来了,而且在其中得到了许多的锻炼。
开学后不久,辅导员老师把年级长这个重任交给了我,但我没有把它当作压力,我相信只要我以认真的态度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一切为同学着想,我就一定会把工作做好的。年级长的工作十分繁重,班级的大小事情都要负责,于是我和另一位年级长每周都组织召开班级干部例会,商讨班级大小问题。班级同学申请助学贷款,我就连着几天帮同学们准备、整理和上交材料,直到合格为止。了解到班级男生和女生之间沟通太少的情况,我和其它班级干部组织男生和女生寝室成立联谊寝,并安排男生和女生坐同桌,过了一段时间后同学们之间的关系融洽多了,班级的凝聚力也增强了。就这样,为了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和生活,我不知在辅导员老师和同学之间跑了多少次,经常午饭吃不好,午觉睡不成,有时熄灯后还要到走廊里研究工作计划,但只要是为了同学,再苦再忙我也觉得值得。
二年级时我被推选为分团委秘书长,协助副书记工作。看到老师和同学们这样信任我,我下定决心一定在原有工作经验基础上做好此项工作,使分团委的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校团委召开工作会议,我总是很认真地记好笔记。每次各院系交流经验,我都认真借鉴其它院系的工作思路。有时为了设计好一个活动,我要组织分团委成员连续开几次会,大家一起商讨活动方案,最后做出工作计划。在工作中,我对自己要求很严格,对和我一起工作的其他同学要求也很严格。系里其他学生干部和我一起工作时从不敢懈怠,恰恰是因为这样,不少学生干部在我的严格要求下成长得很快。
三年级我又升任分团委副书记,同时担任系学生党支部组织委员。上学期非典形势严峻的那段时期,我带领全系学生干部抓好防治非典的工作,每天按时查寝,深入了解同学们的健康状况、去留情况和寝室卫生情况,使全系同学健康、安全、顺利地通过了这段困难时期。
有人说担任学生干部会耽误学习,我却不这样认为,做学生工作会占用一些学习时间,但我通过抓紧一切可以抓紧的时间把在工作上花费的时间补回来,反而学的更有劲头,更能促进学习。去年我系分团委举办了东北师范大学首届课件制作大赛,大赛分为师大附中优秀教师报告会、大赛报名和决赛三个阶段,为了筹备活动,我上校团委跑了无数次,我和工作组的成员几乎是天天开会,商讨每一阶段的具体细节,只其活动方案和评分标准我就项项推敲、字字斟酌,先后修改了6遍才通过。而那学期我的专业课是最多的,也是最难的,我要保证在不耽误上课的基础上筹备好活动,有时马不停蹄地奔波了一天浑身酸痛,根本没有精神看书,我就在自习室的桌子上趴一会,再起来看书,即使开完会或做完工作是晚上9点,我也要再看半小时书才回寝室。我的付出得到了回报,那一学期不但分团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个人的学习也一点没有落下:校团委五四评优活动中我系分团委荣获“优秀团委”称号,并且五项单项奖中我系有四项获奖;我的学习成绩仍然保持年级第一。过去的三年我都是在这样的学习和工作相互矛盾,又相互促进中度过的,想到这是在磨练自己的意志,想到我是在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不后悔昨天的付出,我更期待着明天的奉献。
我所取得的这些成绩与同学们的支持是分不开的,所以当同学们有困难时我会尽我的全力帮助他们,同学们有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也总是想到先来找我。
期末考试对每个同学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期末这段时间我又是最忙的,既要做工作总结,又要进行紧张的期末复习,但为班级同学进行期末辅导对我来说是每学期期末的“必修课”。在为其他同学解决问题时,我自己也同时在学习,有时他们会提出一些我没有考虑过的问题,对我的知识体系有很大的补充。二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前,班委提出让我给同学们系统地讲一下操作系统中关于进程通信这部分内容,经过查找资料、与同学研究等充分的准备,我最后给同学们讲了将近两个小时,同学们感觉效果很好,可我的嗓子却喊哑了,但我一句怨言也没有,因为为同学服务是我最大的快乐。
学校和系里组织的各项奉献活动我都积极参加,尽力献出我的一点微薄之力以帮助他人。在2002年献血活动中当我抢着冲向前去做完检查后,医生却说我的血管太细不能献血,我当时气极了,但想到为献血的同学做后勤服务同样是在做贡献,我就马上组织不献血的同学组成服务队照顾献血的同学,为他们买补品,每天买饭。在为献血同学捐款中,我在自身经济条件不是很好的情况下,毅然捐款100元,看到献血同学尽快恢复了健康,我感到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
虽然我平时的学习和工作很忙,但我还是积极主动地参加学校和系里组织的各项活动,并在活动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为了我系能在运动会上取得更好的成绩,我主动要求参加了1500米长跑项目,为集体的荣誉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为了锻炼自己的教师技能,我参加了系里组织的教师技能大赛并获得了较好的成绩。
我平时生活俭朴,从不乱花钱,从不和别人攀比吃穿,这不仅仅是因为我家的经济条件不允许,更重要的是我觉得生活俭朴是我们每个大学生应具有的美德。为了减轻一些父母的负担,我在繁忙的学习和工作之余还坚持做家教,上一学年我还在系里申请了一个勤工助学岗位,它对我平时的生活费也有了很大补充。
三年级上学期我们年级有四个国家奖学金名额,奖金约为一万元左右,如果我报名,以我的成绩和家庭条件肯定能行,但想到班级有好几个家庭比我困难、成绩又不错的同学,我没有报名,把这个机会让给了别人。
大学中同学之间的友谊是很珍贵的,我和同学们交往的原则是真诚,以一百分的热情对待每一位同学。三年来我得到的是同学们的赞扬和肯定,男同学都叫我“娟姐”,女同学都亲切地叫我“娟子”。在去年学校组织的“我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征文活动中,年级大多数同学写的是我,我们寝室崔蕊同学的《我的寝友》还在校报上发表了,我个人也在此次征文活动中获得优秀奖。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成绩属于过去,未来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是树木就要搏击风雨,是雄鹰就要展翅飞翔,带着那么多的关怀和期望,我会以更加向上的姿态迎接生命中一次又一次的磨练和考验,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天道酬勤”我相信属于我的明天终会是阳光灿烂。

Ⅹ 学子风范 关于奖学金,,助学金的发放,然后受助学生的典型实际,励志和成长故事

这么多的字别人怎么写呀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