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童话故事 » 山里修路的故事

山里修路的故事

发布时间: 2021-01-25 07:34:23

❶ 一则关于筑路的故事

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
新中国欣欣向荣,就算有大工程也比较容易完成,可是在腐朽的晚清,要想全部由中国人自己修建一条铁路,那难度大家想想吧.
1905年5月,京张铁路总局和工程局成立,詹天佑为会办兼总工程师,次年又升为总办兼总工程师,全面负责京张铁路的修建。这时,来自各方面如“自不量力”,“不过花几个钱罢了”“胆大妄为”的冷嘲热讽铺天盖地。詹天佑给他的老师诺索朴夫人的信中说:“如果京张工程失败的话,不但是我的不幸,中国工程师的不幸,同时也将带给中国很大损失。在我接受这一任务前后,许多外国人露骨地宣称中国工程师不能担当京张线的石方和山洞的艰巨工程,但是我坚持我的工程”。
詹天佑勘测了三条路线,第二条绕道过远未取,第三条就是今天的丰沙线。由于清廷拨款有限,时间紧迫,詹天佑决定采用第一条路线,即从丰台北上西直门、沙河、经南口、居庸关、八达岭、怀来、鸡鸣驿、宣化到张家口,全长360华里。全线的难关在关沟,这一带叠峦重嶂,悬殊峭壁,工程之难在当时为全国所没有,世界所罕见;坡度极大,南口和八达岭的高度相差180丈。詹天佑把全线分为三段:丰台到南口为第一段,南口到康庄为第二段,余为第三段。
1905年9月4日正式开工,12月12日开始铺轨。就在铺轨的第一天,一列工程车的一个车钩链子折断,造成脱轨事故。这一下成了中国人不能自修铁路的证据,各种诽谤中伤纷至沓来。但是,詹天佑没有惊慌失措,反倒冷静地想到:此路坡度极大,每节车厢之间的连接性能稍有不固,事故就难避免。为此,他使用了自动挂钩法,终于解决了这个问题。
1906年9月30日第一段工程全部通车,第二段工程同时开始。难关就在第二段,首先必须打通居庸关、五桂头、石佛寺、八达岭四条隧道,最长的是八达岭隧道,长达1,092公尺。这不仅要有精确的计算和正确的指挥,还要有新式的开山机、通风机和抽水机。前者对詹天佑都不成问题,而后者当时中国全都没有,只有靠工人的双手。困难程度可以想见,但是詹天佑带领同事硬是克服了重重困难,在1908年9月完成了第二段工程。
第三段工程的难度仅次于关沟,首先遇到的是怀来大桥,这是京张路上最长的一座桥,它由七根一百英尺长的钢梁架设而成。由于詹天佑正确地指挥,及时建成。1909年4月2日火车通到下花园。下花园到鸡鸣驿矿区岔道一段虽不长,工程极难。右临羊河,左傍石山,山上要开一条六丈深的通道,山下要垫高七华里长的河床。詹天佑即以山上开道之石来垫山下河床。为防山洪冲击路基,又用水泥砖加以保护,胜利完成了第三段工段。
对于工程上的困难,詹天佑从未放在眼里,对于人为的障碍却使詹天佑忧愤至极。清河有个叫广宅的人,是前任道员,皇室载泽的亲戚,朝野均有势力。铁路恰经其坟地,他即率众闹事,阻止工程,私下又许以重贿,要求改道。邮传部竟不敢过问。这里北面是郑王坟,南面是宦官坟,西面是那拉氏父亲桂公坟,要大改道不知要浪费多少时间和经费。詹天佑以受贿为可耻,绝不改道,竟以去留相力争。最后因五大臣出洋被炸,载泽吓得不敢与闻外事,广宅才因失去靠山而同意经其坟墙以外通过。
那拉氏为修颐和园每年不惜数千万金,独不愿为修路出钱。京张铁路经费全靠关内外铁路的赢余,而此款却被控制在英国汇丰银行手中,正当进入第二段工程时,汇丰银行故意刁难,拖付款饷,造成误工。詹天佑既不善钻营于权贵,更耻于逢迎于洋人,因而愤懑至极。
帝国主义无时不想夺取此路,工程一开始,日本人雨宫敬次郎就上书袁世凯说:中国人无力修成此路,不如聘请日本技师较为稳妥。英国人金达也来替日本说项。詹天佑以此路决不任用任何一个外国人为由断然拒绝。居庸关遂道工程开始后,三五成群的外国人,以打猎为名常来窥探,他们希望工程失败以便乘人之危。詹天佑以出色的成绩为中国人出了这口气。
京张铁路经过工人们几年奋斗,终于在1909年9月全线通车。原计划六年完成,结果只用了四年就提前完工,工程费用只及外国人估价的五分之一。

❷ 有关修建青藏铁路的故事

在青藏铁路来10万建设源大军中,活跃着一支“红色娘子军”。

她们就是由中铁十一局26名女职工组成的排轨生产队伍,被誉为“进入生命禁区的雪莲花”,这群来自“鱼米之乡”的姑娘们,笑言“睡觉半梦半醒、吃饭不觉饿饱、不知是男是女”,却创造了高原排轨日产量世界纪录,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和“全国五一巾帼奖”等多项荣誉。

夫妻交流靠短信,骄儿见面竟称姨一幕幕感人的细节,令台下听众心动不已.“参与青藏铁路建设,是一次心灵的净化,是一次灵魂的升华”。应广军以一首改编的军旅歌曲《为了谁》作为报告会的结束语:“为了谁,为了西部的腾飞,为了祖国大地美.手牵银线到拉萨,迎来雪域高原汽笛长鸣铁龙腾飞,我虽苦我虽累,为了祖国和人民,奉献青春今生无悔!”

拓展资料:

青藏铁路被列为“十五”四大标志性工程之一,名列西部大开发12项重点工程之首。中国国外媒体评价青藏铁路“是有史以来最困难的铁路工程项目”,“它将成为世界上最壮观的铁路之一”。

青藏铁路推动西藏进入铁路时代,密切了西藏与中国内地的时空联系,拉动了青藏带的经济发展,被人们称为发展路、团结路、幸福路。

参考资料:

青藏铁路网络

❸ 高原筑路兵感人故事

修建青藏铁路的资料与感人故事 修建青藏铁路的资料与感人故事2009年02月15日 星期日 02:01 P.M.人们曾说修建通往西藏的铁路是不可能的,有5000米的高山要爬、12公里的山谷要架桥、数百公里的冻土区无法支撑铁轨和火车。再说,谁又可能在稍动一下就要找氧气瓶的情况下铺铁轨?这条铁路是中国“敢为”精神的最佳例证。 铁道兵十师有位叫邓广吉的连长,为修建青藏铁路,他带病上了高原。后来,他在高原得了白血病。在家乡的医院抢救他时,他对亲人和战友留下遗嘱:“我若死去,把我的骨灰埋在青藏高原上,我生前没有把铁路修通,死后也要看到铁路修到世界屋脊上。” 原总公司党委书记孙有礼是青藏铁路建设中的一名指挥员,他的儿子孙胜很小的时候就随他一起上了高原,儿子到了8岁的时候,还不知鸭子是长腿还是不长腿。 还有许多人的孩子是在高原出生的,只吃过苹果,没见到过树木,下山时,到了西宁,见到杨树,大吵大闹要上树摘苹果。他们只知道苹果生长在树上,但他们不知道,世界上竟有许许多多的树木。 王汉东是中铁十七局的施工处长,修青藏铁路时,勇猛得如下山的猛虎,但是,就在他不知什么是苦是累的时候,他不知不觉地得了病,后来死在了太原的一间病房里。医生说:“他得的是高原病。”死前,他对局领导说:“当了铁道兵不悔,死了,让女儿也去当不穿军装的铁道兵,修路去。”他传给女儿的,不仅是创业的意识,还有江山的豁达和崇高,一种高山意识折射出的人生也当有如此的精神,渗给自己,也渗给了女儿 1974年,时为铁道兵四十七团副团长的王连清是第一批进入关角隧道的战士之一。 50年代,青藏铁路的修建第一次下马。经过14年头后,关角隧道由于风蚀水浸,隧道内积满了水。战士们打开封口,坐着林筏开始了初探。第一次初探,木伐就翻了。这似乎意味着部队在关角隧道会有一次恶战。 1975年4月5日10时40分,关角隧道出口30米长的边墙倒塌引起拱架倒塌,1600立方米的岩石落了下来,将正在施工的127名指战员捂在了隧道里。洞中的同志为了抢险突围,关键岗位全部是干部、是党员,而让群众和新兵待在一旁。 新兵问:“为什么?”党员答:“这里有死亡。” 新兵们哭了,他们哭着求那些干部和党员们:“你让我们上吧,大家都在死亡的威胁中,虎口狼牙中,你们把一点生的希望留给我们,我们心里难受……”接着是一阵哭声…… 副营长吴德安在在氧气极其稀薄的绝境中,让大家不要惊慌,少说话,组织大家自救。 终于,洞内的同志在洞外同志的营救下,从死亡的黑洞中爬了出来。他们一见太阳,全部昏倒在地,隧道口躺倒了一大片…… 这条神奇“天路”承载几多感人故事 南国早报 2006-12-25 ■ 郭燕群 本报南宁讯 (记者郭燕群)12月23日,“广西政协‘同心’讲座”在自治区党委礼堂举行第六场报告会。应自治区政协的邀请,铁道部原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孙永福作了题为《神秘的青藏铁路》专场演讲。 孙永福曾担任青藏铁路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主持青藏铁路建设工作。作为青藏铁路建设的领导者和参与者,孙永福在演讲中,除了向听众讲述青藏铁路工程建设和开通运营的全过程之外,还提到了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百人血书请战修“天路” 孙永福欣慰地说,广大建设者在青藏铁路建设中努力地说,打造着“精神高原”。 当年提出修建青藏铁路的方案时,曾经有人劝孙永福,青藏施工环境这么艰苦,就不要做了。还有人担忧,在“世界屋脊”上修“天路”会使人却步。然而令他感动的是,青藏铁路修建进行招投标时,很多建设单位表现踊跃。中铁十七局,曾经在上世纪50年代的青藏铁路西宁-格尔木段铁路建设工程中担任重任。这次,中铁十七局来投标时落选了。没有中标,职工们很失望:“我们曾为老青藏铁路洒下汗水,现在新一段铁路要修建,怎能没有我们的身影?”参加投标的局长背负众望,回到局里竟无法面对职工。后来,这位局长找到孙永福,再三请缨青藏铁路修建,并带来100多人咬破手指写的请战血书,表达要上高原、要为青藏铁路修建做贡献的决心。 风火山观测站,海拔4700多米。40多年来,三代技术人员守望着这个观测站,收集了1200多万个资料数据,为修建青藏铁路解决多年冻土问题提供了非常珍贵的资料。守望观测站的第一代人是该站的党委书记,他干了10多年后病倒了。临死前,他留言:“我死了之后请将我的骨灰埋在风火山,我要看着青藏铁路的火车通过。”后来,他儿子参加了这个工作。现在守在风火山检测站的第三代人已经干了30多年。 对付缺氧指挥长搞发明 在高原上,青藏铁路工程建设人员的日常生活、施工都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甚至稍稍不注意,都有可能丧命。但工程建设者们靠自己出谋划策,破解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当时,施工人员晚上起来解手都要走一段路。几万人在高原上工作,条件有限,多数工地基本都在荒山野外,工程人员们都住帐篷,如果不注意,就有可能造成晚上起夜解手的时候引起感冒,由感冒转为脑水肿、肺水肿。怎么办?中铁十二局的指挥长琢磨出一个解决办法——造活动厕所。晚上将活动厕所推到营地和营地的门对接起来,让大家不经过露天就可到厕所解手,白天则把厕所移走,这样一来,就避免大家感冒、着凉。 四五千米的海拔,正常人尚觉得呼吸困难,更何况还要进行打隧道这样的体力运动。怎么保障工人们顺利施工?中铁二十局的指挥长想出办法,研制出高原制氧机在现场制氧,把氧气直接送到工地上去。众人拾柴火焰高,当时,全线做了17台高原制氧机,使得沿线高海拔地区施工队伍的工作得到保障。 冻土路段正经受考验 令孙永福感到骄傲的是,截至11月,青藏铁路运送旅客95.3万人次。进藏27万人次,出藏31万人次。煤炭、石油、化肥、粮食等重点物资发送量逐步增长,有力促进了青、藏两省区经济社会发展。 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是高原铁路建设的三大世界性难题。青藏铁路已经运行了半年。今年进入第一个冬天后,曾有媒体报道,冻土路段有部分发生轻微变形,这些情况对青藏铁路正常运行有什么影响?针对人们的疑问,9月份孙永福到西藏开会时,他特地从西宁坐车进西藏,感受铁路运行效果。“据铁路沿线最近的监测结果来看,我们发现路基的变形程度很小,青藏铁路冻土路段只有很小部分发生轻微变形,路基有细微沉降。”孙永福斩钉截铁地回答,“总体上路基是稳定可靠的,并基本上达到了设计要求,目前正在经受寒冬的考验。”

❹ 修青藏铁路的感人故事有哪些

  1. 王汉东是中铁十七局的施工处长,修青藏铁路时,勇猛得如下山的猛虎,但是,就在他不知什内么是苦是累的容时候,他不知不觉地得了病,后来死在了太原的一间病房里。医生说:“他得的是高原病。”死前,他对局领导说:“当了铁道兵不悔,死了,让女儿也去当不穿军装的铁道兵,修路去。”他传给女儿的,不仅是创业的意识,还有江山的豁达和崇高,一种高山意识折射出的人生也当有如此的精神,渗给自己,也渗给了女儿。

  2. 铁道兵十师有位叫邓广吉的连长,为修建青藏铁路,他带病上了高原。后来,他在高原得了白血病。在家乡的医院抢救他时,他对亲人和战友留下遗嘱:“我若死去,把我的骨灰埋在青藏高原上,我生前没有把铁路修通,死后也要看到铁路修到世界屋脊上。”原总公司党委书记孙有礼是青藏铁路建设中的一名指挥员,他的儿子孙胜很小的时候就随他一起上了高原,儿子到了8岁的时候,还不知鸭子是长腿还是不长腿。

❺ 修路 作文

修路
今天,我和哥哥去奶奶家玩,看见门口的路被人们轧的都是坑。我起《一路鲜花》这篇课文版,权故事里的爷爷退休后,坚持把坑坑洼洼的路修好,并且在路边种了四排鲜艳夺目、香味扑鼻的鲜花,人们都在夸奖他种花修路的事。我就对哥哥说:“咱们也学故事里的爷爷一样把路修好,这样大家会更方便!”“开始干吧!”哥哥说。我们先用锹铲一些土衣在最下面,然后又从奶奶家搬来一些砖,共铺了两层砖,再从奶奶家拿来水泥,和好仔细地在上面抹平,最后又弄来些干沙子放在上面,就这样路非常平整了。这时,我们因修路累得气喘吁吁,满头大汗,把干净的白鞋弄得成了泥鞋!但是当看到有个人骑着电动车飞驰而过,这条被修过的路却完好无损时,我们开心地笑了!今天我们好开心,因为我们帮大家把路修好了!

❻ 沈万三一夜修路的故事

沈万复三本来的名字叫沈富,浙江南浔人制。自小上过私塾,读过《四书》、《五经》,长得蛮机智聪明。他父亲沈佑靠捏粉玩具为生,挑副小担头穿街走巷,平时省吃俭用,积得一些钱财,在南浔买了几间房子和几亩土地,种田兼经商。家里缺少人手,沈万三停学帮助父亲看店,打打算盘记记账,年纪青青早出道,成了一个很能理财的生意人。

❼ 我记得历史里有一个故事是关于修路的,内容是:有人提议修建一条北方的通道为了加快我军的行军速度,却被

我怎么看着这么像汉武大帝里面的台词

❽ 求一篇写山里的虎的散文 很优美 是山里的虎慢慢消失的故事

小老虎王王没出过山,有一天,他在夜里悄悄地离开了家,来到了城市。他在城市的街道上走着,看见马路旁边的商店都关了门,一个人也没有。王王想,城市一点也不好玩!他在城市的街道上继续走着,又看见马路中间开过几辆汽车,一个人也不理他。王王想,城市一点也不好玩!走呀走呀,王王来到了一个很热闹的地方。这里灯火通明,许多工人正在修马路。原来这里是翻修马路的建筑工地,小老虎王王看了很高兴。

小老虎王王在工地上看来看去。这边“得得得得”开来一个凿路机,粗粗的大锥子凿下去,一下子就掀开大块旧的路面。小老虎王王摸摸自己细细的胡子,问道:“能把你的大锥子借给我吗?”凿路机说:“现在不行,等我下班吧!”

小老虎王王还在工地上看来看去,那边“呼呼呼呼”开过来一辆挖土机,大大的嘴巴张开来,一直子就挖起大堆的土。小老虎王王摸摸自己的小嘴巴,问道:“能把你的大嘴巴借给我吗?”挖土机说:“现在不行,等我下班吧!”

小老虎王王还在工地上看来看去这边又“呜呜呜呜”开过来一辆大吊车,长长的吊杆伸出来,一下子就把铺路的东西运过来了。小老虎摸摸自己短短的尾巴,问道:“能把你的长吊杆借给我吗?”大吊车说:“现在不行,等我下班吧!”

小老虎王王还在工地上看来看去。那边又“轰轰轰轰”开过来一辆压路机,厚厚的轮子压过来,一下子就把铺发持路压平了。小老虎摸摸自己薄薄的脚板,问道:“能把你的厚轮子借给我吗?”压路机说:“现在不行,等我下班吧!”

天亮了,马路修好了。凿路机、挖土机、大吊车和压路机要下班了,他们把小老虎王王需要的东西借给了他。哇!这下小老虎王王变成了什么了?
工阿姨开着清洁车来清扫马路了。她看着这个奇怪的东西,注意到它有粗粗的大锥子,就问:“你是一台凿路机吗?”小老虎王王得意地摇着头说:“不是。”

奶的伯伯踏着三轮车来送牛奶了。他看着这个奇怪的东西,注意到它有大大的尾巴,就问:“你是一台挖土机吗?”小老虎王王得意地摇摇头说:“不是。”

员叔叔骑着自行车来送信了。他看着这个奇怪的东西,注意到它有长长的吊杆,就问:“你是一台大吊车吗?”小老虎王王得意地摇摇头说:“不是。”

叔叔驾驶着汽车来上班了。他看着这个奇怪的东西,注意到它有厚厚的轮子,就问:“你是一台压路机吗?”小老虎王王得意地摇摇头,说:“不是。”

一群小朋友手拉着手去上幼稚儿园,路过这个奇怪的东西。咦?这个东西有点像凿路机,有点像挖土机,有点像大吊车,还有点像压路机。它到底是什么呢?忽然,一个小朋友叫了起来:“他的头上有两个王字,他是一只小老虎!”大家都拍着手说:“对!对!他一定是小老虎王王!”小老虎王王高兴地笑了起来。

小朋友们请小老虎王王留在这里,因为他们想在放学后跟他玩。小老虎王王觉得很为难,他还要回到山里呢。这时候,一位工程师爷爷走了过来。他看见和小朋友在一起的小老虎王王,马上画了张图纸。工程师爷爷跟小老虎王王握手,感谢他发明了新的修马路的机器。大家都说,这可以叫小老虎王王修路机!

许多天以后,小老虎王王带着一些新的修路机回山里去了。他要修好多条新路,让那里的人们下山更方便。在城市的马路边,工程师爷爷造了一台游乐的机器,看上去真像小老虎王王修路机。小朋友每天放学后都可以跟小老虎王王玩了!

❾ 求梵高作品“修路工人”的故事典故!!!

文森特·梵高一生中共作了11幅《向日葵》,有10幅在他死后散落各地,只有一幅目前在梵高美术馆展出。(这个数据还有待商榷,因为不断有真品问世,同时不乏赝品得到证明)

堪称梵高的化身的《向日葵》仅由绚丽的黄色色系组合。梵高认为黄色代表太阳的颜色,阳光又象征爱情,因此具有特殊意义。他以《向日葵》中的各种花姿来表达自我,有时甚至将自己比拟为向日葵。梵高写给弟弟西奥的信中多次谈到《向日葵》的系列作品,其中说明有十二株和十四株向日葵的两种构图。他以12来表示基督十二门徒,他还将南方画室(友人之家)的成员定为12人,加上本人和弟弟西奥两人,一共14人。

对于梵高而言,向日葵这种花是表现他思想的最佳题材。夏季短暂,向日葵的花期更是不长,梵高亦如向向日葵般结束自己短暂的一生,称他为向日葵画家,应该是恰如其分。
梵高,作为西方艺术极具代表性的绘画大师,对于美术专业的读者来讲,不可不知。《西方绘画大师经典佳作 梵高(高清细节版)》精挑细选了多幅梵高具有代表性且广为流传的著名画作,以编年的形式,展示了其毕生的大部分著名画作,对于读者具有指导意义。可以在增加读者对艺术领域这一重要时期的了解的同时,使读者熟悉作品及其创作背后的故事,并配有高清大图以展示作品的细节,本书对于艺术专业的学生和艺术爱好者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是集收藏和学习为一体的高品质画册。 书中所展示的图片清晰度极高,具有很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性价比高。
值得一提的是,为方便读者阅读,全书采用特殊装帧工艺,可180度平铺展开。
内容提要
印象主义画派是19世纪最重要的艺术流派之一,其将光与色彩的科学观念引入到绘画中,对当时的传统绘画观念无疑是一次革新。
梵高既是印象主义画派的代表人物及创始人之一,也是对艺术界影响较大的画家之一。在仅有的短短十年的艺术生涯中,他创作了2000多幅作品。《西方绘画大师经典佳作 梵高(高清细节版)》图文并茂地叙述了梵高的生平与艺术创作经历,共收录梵高超过100幅代表性的作品。这些作品的创作贯穿了他的一生,从海牙和德伦斯时期,到纽南时期、安德卫普时期、巴黎时期、阿尔时期、圣·雷米时期,以及奥维时期,梵高最著名的作品《向日葵》、《星夜》和《自画像》等本书均有收录。
《西方绘画大师经典佳作 梵高(高清细节版)》对梵高及其作品进行了系统性的介绍,阅读本书读者可以领略梵高画作的无限魅力。书中的图片极其精美,并附有局部高清细节图,极具观赏性,对读者来说是一场难得的视觉盛宴。《西方绘画大师经典佳作 梵高(高清细节版)》适合艺术爱好者及各大院校艺术相关专业的学生阅读。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