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童话故事 » 善罢甘休故事

善罢甘休故事

发布时间: 2021-01-25 07:49:34

㈠ 三十六计中的借刀杀人小故事50字以下

这个智谋故事见于《三国志演义》第五十八回“马孟起兴兵雪恨 曹阿瞒割须弃袍”。当曹操得知周瑜病逝的消息后,就准备再次兴兵进犯江东。

但是,他又担心西凉州的镇东将军马腾,会乘机袭取空虚的许都。为此,曹操特派使者西去凉州,以朝廷的名义给马腾加以征南将军的头衔,命令他随军讨伐孙权。于是,马腾带领次子马休、马铁及5000西凉兵卒应召来到许昌城下。不久,西凉兵被曹操消灭,马腾父子三人也惨遭杀害。

(1)善罢甘休故事扩展阅读:

三十六计中胜战计的第三计借刀杀人,这个词第一次出现,是在明代戏剧《三祝记》中,这是谁要借刀杀谁呢?所谓的借刀杀人,是指在对付敌人的时候,不用自己的手,利用第三者的力量去攻击敌人,保存自己的实力。

另一方面可以巧妙的利用敌人之间的矛盾,致使其自相残杀,以达到战胜对方的目的。此计使用率最高,因为多是封建官僚之间尔虞我诈,相互利用的一种政治权术。

春秋时期,郑桓公想要灭掉刽国,于是郑桓公在国内举行了一次大型的祭祀活动,并公开宣布刽国的那些精兵良将,已经和自己约好,准备里应外合夺取刽国。

然后还煞有介事地把伪造的盟书埋在祭坛下面,故意让刽国间谍偷走,刽国国王拿到盟书后,以为群臣要叛变,立即把名单上的人都抓了起来,郑桓公随后向刽国国王发出威胁,声称如若不释放这些人,他一定不会善罢甘休。

这下将信将疑的刽国国王,彻底相信了郑桓公的阴谋,然后下令把他们全部处死,郑桓公得到消息之后,马上就攻打了过来,一举灭掉刽国,刽国国王这时候才知道,自己中计了,但为时已晚。吕布英勇过人,闻名于世,最后还是被曹操给活捉了。

吕布这个时候是有意投降曹操的,但曹操本性多疑。对吕布的诚意有所怀疑。正在这个时候,刘备说了一句话,这句话导致曹操下令处置了吕布。

㈡ 求鸦片战争的一些小故事

老汉擒拿敌军官
第一次鸦片战争到1842年8月结束了。清朝政府和英国签订了一个条约,叫《南京条约》,把香港割让给了英国,还接受了许多屈辱的条件。这是我国近代历史上同外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但是,英国侵略者并不从此善罢甘休。他们还想从中国搜刮更多的油水。在1856年,它又和法国联合起来,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这年5月,英法侵略军打到了天津近郊。他们见老百姓就打,见好东西就抢。天津人民奋起反抗,勇敢机智的斗争故事多着哩!有一天,一个英国军官大摇大摆地闯进一家民宅,向房主要吃要喝。那家房主是位六十岁上下的老人,两眼有神,身板挺结实。他见这军官只有一个人,就不慌不忙地走出屋来,手里端着一个托盘,微笑着向那个军官招手。那军官以为房主人给他拿来了什么好吃的,就三步两步地跑了过去。他掀起托盘上的盖布一看,顿时吓傻了眼。原来,盘里既没有吃的,也没有喝的,只有一根很粗的麻绳。那军官见势不妙,急忙伸手掏枪。房主手疾眼快,一脚把他踢倒在地,干脆利索地把他牢牢捆住,绑在院里一棵大树上。邻居们听说了这件事,都过来看热闹。大家愤怒地说:“这鬼子官作恶多端,还留着他干什么?”。“对!扒掉衣服,宰了他!”那军官一听,吓得直打哆嗦,苦苦哀告着,求房主饶命。房主坐在小板凳上,安闲地吸着烟,根本不理他。邻居们越聚越多,围住那个军官,又啐又骂。那个军官吓得“伊哩哇啦”直叫,眼泪流得满脸都是。过了一会儿,房主抽完一袋烟,不慌不忙地磕掉烟灰,这才问那个军官:“往后你还敢来抢东西吗?”。“不敢,不敢。”那个军官用生硬的中国话回答。房主看那军官作了保证,这才给他解了绳子,朝他的屁股上踢了一脚说:“快滚吧!”那军官跌跌撞撞地溜走了,走出老远,还听见后面传过来一阵阵嘲笑的声音。

㈢ 《三国演义》曹操把父亲的结拜兄弟杀死了的故事。

曹操行刺董卓未成功,逃回老家,准备招募乡勇讨伐。途中被县令陈宫抓获,陈宫有感曹操刺杀奸臣董卓的勇气,连夜和曹操一起逃跑,途中经过曹操父亲结拜兄弟吕伯奢家,就去投宿,吕伯奢收留了他们,并且吩咐家人好好招待,自己出门买酒准备设宴款待。结果,曹操和陈宫在客厅闲坐的时候,听到了磨刀的声音,十分惊疑,于是寻着声音,提了剑来到后院,曹操正怀疑吕伯奢外出未归是不是去告官,眼下这磨刀声更是令人怀疑,曹操正寻思,突然院内有人说:把刀磨好了,就绑起来杀掉!曹操和陈宫一听,认为大事不好,进了圈套,于是先下手为强,一起提剑杀了进去,把院子里的四五口人全杀了,结果发现,人家是要磨刀杀猪设宴,陈宫后悔万分,痛恨自己误杀好人,而曹操当时也是很痛心的。在误杀了吕伯奢的家人后,曹操和陈宫连忙跑路,陆上遇到打酒归来的吕伯奢,吕伯奢还好心挽留,曹操推托不想连累,结果走到半路,曹操突然调转马头,赶上吕伯奢,又把他杀了!陈宫见状,十分气愤,质问曹操,认为误杀吕伯奢一家已是铸成大错,何以又要故意下此毒手,曹操解释:要是吕伯奢知道家人被他们误杀,一定不会善罢甘休,自己一定会被告发行踪的,接着,曹操说出了那句著名的话:“宁我负天下人,也不要天下人负我”,陈宫算是彻底看透曹操,至此与曹操分道扬镳,至死都与曹操为敌。

㈣ 求 简述 三国演义 爱惜人才的故事

1、曹操和袁绍作战的时候,袁绍找了一个文人,叫做陈琳,起草一篇檄文,因为古代作战他讲究师出有名,有了名目以后的军队才叫做正义之师,袁绍就请陈琳写一篇檄文。

陈琳是个笔杆子,下笔千言,洋洋洒洒,痛骂曹操,从哪骂起呢,从曹操的祖宗骂起,这实在说起来是在中国文化当中一种很不好的东西,一骂人就骂到人家父母亲,一骂人就骂到人家祖宗八代,动不动就是怎么你祖宗八代,这是不好的一个传统,陈琳也是这样。

那么后来袁绍打败了,陈琳做了俘虏,下面人把陈琳抓到曹操跟前,曹操说:陈琳啊,两军交战,都要发表这样的声讨书,这个很正常,不过呢,你骂骂我就算了嘛,你骂我父母干什么,我父母又没得罪你,不好吧!陈琳说,对不起啊,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曹操说,好好好,算了算了,你也是个人才,还做你的笔杆子吧。陈琳以后就成了曹操的笔杆子。

2、曹操二十岁就做了孝廉,可谓仕途得意。《曹瞒传》曰:太祖初入尉廨,缮治四门。造五色棒,县门左右个十余枚,有犯禁者,不避豪强,皆棒杀之。后数月,灵帝爱幸小黄门蹇硕叔父夜行,既杀之。

京师敛迹,莫敢犯者。这样一来,就触动了宦官集团的利益,若换作其他人,一定不得好死,可碍于他父亲是太尉,后台强硬,权贵们也无可奈何,但他们也决不会善罢甘休,为拔掉曹操这颗眼中钉,他们便以曹操治理有方为由,保荐曹操做了顿丘令。

在当时那种黑暗的社会中,曹操一心想做个好官,严明执法,却处处受到排挤,阻力重重,举步为艰,后来曹操做过议郎,因看到宦官专权把弄朝政,就几次大胆直谏,却始终未能为灵帝所纳。

曹操为此倍感失望,于是不再献言,之后,曹操又做了几任官,他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为官原则,在他的管辖范围内,无论是谁犯法,他都全依法惩办,毫不手软。

曹操初涉政坛便能刚正不阿,执法严明,他试图以法律来整顿吏治,改变当时已腐朽不堪的官场风气,从而挽救岌岌可危的东汉政权。

但他的做法触及许多权贵的切身利益,加上统治者慑于他们的势力,因此曹操的政治主张注定要落空。

公元189年,汉灵帝驾崩,太子刘辩继位,大将军何进为了诛杀宦官而引董卓入朝,董卓废少帝,立献帝,京城大乱,曹操借献刀之名欲刺杀董卓失败,逃归故里,招兵买马,开始他戎马征战的军事生涯。

3、《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讲到刘备兵败,投奔袁绍,兄弟分离,关公被曹兵困于一座土山之上,走投无路。

而曹操对关公的神武仰慕已久,在讨伐董卓时见关公温酒斩华雄,便知关公乃不可多得的将才,一心想收为己用,苦于没机会,现在关公败在自己手上,正是天赐良机。

于是他让张辽去劝降关公,结果关公答应了,不过附加了三个条件,这也许是史无前例的投降方式吧,哪有败兵之将还有条件投降的。

而其中最让人无法忍受的是第三条:“但知刘皇叔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这样一来,曹操不是养虎为患再放虎归山吗?

曹操本可以一刀砍了关公,以绝后患,但他他舍不得,他深知关公是个罕见奇才,杀了未免可惜,于是他答应了关羽提出的三个条件。

回到许昌,曹操为了收买关公的心,便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地邀请关公,金钱美女更不在话下,而关公却分毫不动,最后曹操连那匹日行千里的赤兔马都慷慨相赠。

4、为了选拔人才,曹操在公元210年春下了一道《求贤令》,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之计,打破了依据门第高低人用官吏的标准。

在令中,曹操总结历史经验,认为自古以来的开国皇帝和中兴之君,没有一个不是得到贤才和他共同治理好天下的。

有鉴于此,曹操立足现实,指出现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贤最迫切的时刻,希望大臣们帮他把那些出身贫寒而被埋没的人才挖掘出来,后来,在公元214年和217年,曹操又下了两道《求贤令》,反复强调他的用人制度。

5、荆州靠近中原,情况比较安定,北方士大夫到这里避难的很多,刘表是一个徒有虚名而缺乏实际才干的人,他既不能利用曹操同袁氏交兵的机会袭取许都,又不能收用荆州土着及侨居的许多人才。

所以当刘备来到荆州后,“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刘备本人深切认识到自己所以屡遭挫败,主要是由于没有优秀的参谋人员,所以对访求人才,十分注意。

当时襄阳有一个名士司马徽,擅长识别人才,人称“水镜”。备找他访问天下大计。司马徽自称“儒生俗士,不识时务”。

而在备面前夸奖号称“卧龙”和“凤雏”的两个年轻俊杰,备问是谁?他说就是诸葛亮和庞统,另外,已经归附刘备的徐庶也向备称述诸葛亮好比是潜伏在人世间的龙。

两人不约而同的介绍,自然引起了刘备的深切关注,他立即对徐庶说:“君与俱来”。徐庶说:“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徐庶自从跟随刘备以后,极为备所器重,他这样称赞诸葛亮的才能和风格,怎能不引起刘备对诸葛亮的倾慕和向往呢!于是刘备郑重而谦逊地前往隆中求见诸葛亮,第一次没有见到,第二次又落了空,到第三次才获得了亮的接见。

㈤ 甘罗的故事

很高兴为你解决问题!
甘罗(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楚国下蔡(今安徽颍上)人,从小聪明过人,是著名的少年政治家。他祖父甘茂,是秦国一位著名的人物,曾担任秦国的左丞相。“相门出才子”,甘茂受到别人的排挤,被迫逃离秦国,不久就死于魏国。甘罗小小年纪,就投奔到秦国丞相吕不韦的门下,做他的才客。 当时秦国企图联燕攻赵,打算派大臣张唐出使燕国,张唐却借故推辞。吕不韦无计可施,甘罗自告奋勇,愿去劝说张唐赴任。吕不韦开始不大相信他,甘罗理直气壮地说:“从前项橐7岁就做了孔子的老师,我现在已经12岁了,你就不能让我试一试吗?”吕不韦只好答应了他的要求。 甘罗驱车去见张唐,说:“当年武安君白起就因为不服从应侯范雎的命令去攻打赵国,被应侯撵出咸阳,死在杜邮。现在文信侯的权力比应侯大得多,你违抗他的命令,看来你的死期不远了!”一席话吓得张唐乖乖答应出使燕国。 甘罗又征得吕不韦的同意,按照秦国扩大河间郡的意图到赵国去进行游说,他针对赵王担心秦燕联盟对赵国不利的心理状态,大加攻心,说:“秦燕联盟,无非是想占赵国的河间之地,您如果把河间5城割让给秦国,我可以回去劝秦王取消张唐的使命,断绝和燕国的联盟。到那时你们攻打燕国,秦国决不干涉,赵国所得又岂止5城!”赵王大喜,忙把河间5城的地图、户籍交给甘罗。甘罗满载而归,秦国不费一兵一卒而得河间之地,秦王就封12岁的甘罗为上卿,并把当年封给甘茂的土地赏给他。由于当时丞相和上卿的官阶差不多,民间因此演绎出甘罗12岁为丞相的说法。

----------------
甘罗故事

一、 甘罗智斗私塾老师

甘罗出生没多久,他妈妈就含恨自杀了。自杀的原因很简单:甘罗的父亲去世三年后他才出生。甘罗在妈妈的肚子里呆了三年,造就了他过人的聪明,于是他成了地方豪绅的眼中钉。

在地方豪绅的授意下,私塾老师在甘罗上学的第一天就开始整治他。看到甘罗个最小,第一天放学时,老师宣布:“明天放学的时候,只有能把门口的钟敲响的人就可以回家,其他留到最后。”

放学回来,甘罗把老师所说的告诉爷爷,爷爷束手无策:只好劝甘罗暂时不去学校。

爷爷束手无策,但甘罗自有办法:“爷爷,你给我准备一条细绳和一只橘子。明天我肯定是第一个回来。”

第二天放学时间到了,门口就传来“当”的一声。老师忙问谁敲钟了。众人答:“甘罗。”

甘罗用绳子穿住橘子,拿橘子往钟上一扔,就轻易把老师的难题给解决了。甘罗第一个离开学校,这是老师最不愿意看到的。

甘罗上学没多长时间,他的聪明超乎老师的想像。所以狠心要整治甘罗,让他成为一般的孩子或者比一般的孩子还要笨。

该交统筹粮了,老师对甘罗说:“我这不缺粮也不缺钱,就缺一样东西。这东西能吃,但吃完它还能和原来一样多。你要是找不到这东西,就不能来学校了。”

老师说完,甘罗满口答应。

回到家了,甘罗把老师要交粮的事和爷爷说,爷爷一筹莫展。爷爷这把年纪了,见过有无赖的,但没见过这么无赖。

“爷爷。你帮我找田螺来,并把田螺帮我炒好了,我自有办法。”甘罗胸有成竹的对爷爷说。

第二天,甘罗用篮子提着炒好的田螺,来到老师的面前,把篮子递给老师。

“老师,你要的东西挺容易找的,我给你带来了。”

老师一看,竟然是田螺,拿起戒尺要打甘罗。甘罗不怕,很安定的说:“老师,我帮你找到了你想要的东西,你不该打我。你把田螺的肉吃了,它的壳还在,也没有见到减少呢。”

治不了甘罗,倒反被甘罗奚落,老师气得够呛。地方豪绅知道这事后也气得整个人都变了形。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被地方豪绅数落后,老师再出恶招。

“甘罗,给老师弄条稻草灰绳子,弄不到你就不能读书了。”

这恶招,就算是老师自己,也不知道如何拆招。老师无理,爷爷无奈,但甘罗还是接招拆招。

上学时间到了,甘罗来到学校,老师见到甘罗,冷冷一笑,“甘罗,你什么又来了呢?”

“老师,我给你送绳子来了。”甘罗说着从背后拿出一个小小的竹篮。老师把竹篮盖打开,里面真的有一条小小的稻草灰绳子。用手一碰,绳子短了。绳子一断,甘罗理由充足:绳子给你,你自己弄断,只好自己接起来。

老师虽然再次败北,但没有因此善罢甘休。恶招不行出险招。“甘罗,叫你爷爷给老师做一只大鼓,而且只能用一张牛皮。”

孩子天真,不知道这险招有多险恶,依然从容答应。

“这鼓要十二人才能抬得起,要十三个人敲才能敲响。十天时间,做不来就叫你爷爷来把你领回去。”

甘罗接受任务后,依然把任务告诉了爷爷。爷爷知道这是险招,谁都没有回天之术,也再三劝甘罗不要上学了。甘罗说:“爷爷。这几天你经常去河对岸那边玩,什么都不用想。”

爷爷听从孙子的安排,天天都划着船到对岸去消气。

十天时间眼看就要完了,老师追问甘罗大鼓的进展。

甘罗说:“我爷爷太忙了,还没做呢?。”

老师终于可以整治甘罗了,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但还是很关心的问甘罗:“你爷爷不做大鼓,忙什么?”

“我家的牛从河这边伸脖子到河对岸吃了人家一百二十亩的禾苗,我爷爷去给人家说赔粮的事呢。”

老师听了甘罗这么说,气歪了脖子,“真有你的,甘罗,你的牛皮吹大了啊,哪里有那么大的牛呢,从河这边伸脖子到河那边,还吃了一百二十亩的禾苗。”

老师这么一说,甘罗高兴了:“有啊,我家的牛就这么大,不然就没有那么大的牛皮为做你大鼓呢。”

二、 甘罗智斗豪绅

经过了多次交锋,老师都败给甘罗,自觉没有脸面,卷起铺盖走人了。村里没人上课,豪绅迁怒于甘罗。

甘罗自觉事情闹大了,肯定遭豪绅毒手。所以告诉爷爷:如果他死了,不要急着把他埋了。在他房间的窗台上放本书。用竹筒装几只竹蜂,和书放在一起。

甘罗的预感是正确的。老师受够了侮辱,离开了私塾,豪绅趁机清除这个眼中钉。豪绅不像老师那样拐弯抹角,而是直来直去。

“甘罗,你造孽太多了,所以你必须重新做人。”

见到甘罗,豪绅直接说出这样的话。

甘罗很懂事,这就是要他死。豪绅说了,如果甘罗能听他的话,把那些药喝下去,就可以减轻他的罪孽。但如果甘罗不把那药喝下去,甘罗的爷爷就因为他的罪孽深重而死。

豪绅看着甘罗把药喝下去,等到毒药发作时才离开。甘罗死了,爷爷虽然伤心,但他不哭。因为甘罗生前还交代爷爷,他死了以后,要是爷爷不哭,害死他的人也会和他一样,喝着毒药而死。

甘罗的这些话萦绕在爷爷的耳旁,爷爷忍受痛苦,按照甘罗生前所说的那样布置了他的房间。

豪绅离开之后,就开始宣扬,“甘罗气走了老师,自觉罪孽深重,所以服毒自杀了。”

听说甘罗服毒自杀,好奇的人们过来看个究竟。从外面看,看不出甘罗自杀的痕迹,因为爷爷还像往常一样忙着。甘罗的房间门紧闭着,从里面传来了嗡嗡的声音,再加上风吹翻书页的声音,人们总以为甘罗在自己的房间读书。由此,人们判定甘罗没死,依然认真的读书。

甘罗没死的消息传到了豪绅的耳朵里,豪绅不相信,可说的人多了,他也在怀疑,怀疑那些药是假的。

为证实那些药的真假,豪绅叫家奴抓来一只大公鸡,把药给公鸡灌了下去。灌完药把手一放,公鸡拍着翅膀跑着穿进草丛里去了。风吹过来,大公鸡的尾毛随风飘摇。

豪绅很惊讶,再叫家奴把药给家里的狼狗吃。吃了药后,狼狗跑进了水沟洞里去,尾巴露在洞外自由的摆动。

看不到公鸡和狼狗死。豪绅相信人们传说的是真的,拿过那些毒药来尝。这一尝,尝出了结果。豪绅口吐白沫,两眼一瞪,两腿蹬了几下,断气了。

正如甘罗所料,豪绅喝下毒药死了。

三、 甘罗复活

豪绅死了。这是人们亲眼见到了。一天之间,村子里死了两人。

豪绅死了,甘罗也该出殡了。出殡时,有不少人来为甘罗送行。送行的人们看到了一个怪的现象:抬着甘罗尸体的两人竟然是瘸子,而给甘罗的魂引路的竟然是一个瞎子。

人们好奇,但甘罗的爷爷也不知道为什么,只是告诉人们这是甘罗生前要求的。爷爷还说,一个人都可以死了,他的这些不过分的要求,没有理由不能满足他的。爷爷还告诉人们,甘罗已经指定了他的葬身之地。

甘罗指定的葬身之地比较远,得爬山淌河。三个残疾人照爷爷交代的线路走。过完河就爬山。山上杂草藤蔓多,瞎子遵照甘罗生前所说:在前面砍藤开路。在砍一根拦住他们去路的藤蔓事,一滴飞进了瞎子的眼睛。瞎子感觉眼睛闪过一丝亮光。

这藤蔓可能是水分比较充足,再砍它的时候,又一滴水飞进了瞎子的眼睛,此时瞎子竟然能模糊的看见前面草树之类的东西了。

瞎子惊醒,藤蔓上的水让他看到了光明,再从藤蔓上拿点水在自己的眼眼睛里涂,没想到竟然能恢复光明了。

瞎子高兴得跳了起来,用动作告诉两个瘸子刚刚发生事。瘸子半信半疑,用藤蔓上的水了涂在自己的腿上,没想到,他们的腿竟然好了。

三个残疾人一下全部健全了,好不高兴呢。感谢甘罗之余,三人合计之后,何不试着给甘罗也涂上一点那些神水,或许这也能把甘罗给救活了呢。

三人动作起来,用那些水涂抹在甘罗的脖子上。这一涂,甘罗的尸体软了下来,再涂,甘罗开始呼吸。三个健全了的残疾人高兴,继续在甘罗的脖子上涂抹着藤蔓上的水,没多久,甘罗睁开眼睛看着他们了。

就这样,在豪绅死去不到半天,甘罗又复活了。
参考资料:
http://ke..com/subview/43549/13238154.htm
求采纳~

㈥ 怎么写故事梗概

第一步:读。通过对原文的精读,尽可能地和文本、作者“对话”,了解原文内容,明确内作者的写作意图。如果一两容遍读不明确就多读几遍,不到胸有成竹绝不“善罢甘休”。
第二步:抽。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抽取出原文各段的段落大意。需要强调的是对一些描写具体或是富含情感的关键段落要注意适当保留原句;对一些简短的、不影响文章表达的次要段落则大胆地取舍。
第三步:连。将抽取出来的各段大意连接起来。
第四步:理。将连接好的语句梳理通顺:删去重复的文字,做好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衔接,使它成为一段通顺的话。
相信你通过以上四步就能写成一篇梗概,不过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梗概也不例外。成文后多读多改,梗概才能更精彩。

㈦ 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

林则徐复派人在虎门海滩的高处制,挖了两个长宽各五十丈的大池,池壁有涵洞与大海相通。6月3日,林则徐率领广东大小官员,前来监督销毁收缴的鸦片。一箱箱鸦片被投入浸满海水的大池中,再倒上海盐和生石灰,顿时池水沸腾,浓烟滚滚,鸦片化作了灰烬。成千上万围观的群众,发出了春雷般的欢呼声。一批焚毁,冲刷干净,又投入一批。就这样,虎门销烟整整持续了二十三天。

(7)善罢甘休故事扩展阅读:

虎门销烟从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鸦片在中国的泛滥,在民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其次,这次禁烟运动大大增加了中国广大民众对鸦片危害性的认识,使很多人看清了英国向中国贩卖鸦片的本质,唤醒了中国人们的爱国意识。 经过这次事件,禁烟英雄林则徐被中国人尊为民族英雄。

其清廉、刚正不阿的品质也甚为后人传颂。但是,“虎门销烟”并没有有效地解救中国于水火之中,反而加速了英国对中国的侵略。原因在于,禁烟运动直接损害了英国资产阶级的利益,英国政府很快决定对中国发动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

“虎门销烟”也成为了外国列强发动鸦片战争的导火索。从这个角度看,“虎门销烟”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脚步,从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

㈧ 官府岂能善罢甘休,又来捉拿枣核这一次故事会怎样发展呢

枣核如此戏弄了县官,官府岂能善罢甘休。看,衙役们来了!然而,这次枣核并没有反抗,反而和颜悦色,一声不吭,乖乖滴跟着他们去了官府。村民们惊讶万分,可枣核却偷偷地对村民们眨眨眼,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

到了官府大堂,十来个衙役正在搬运几袋刚刚收上来的大米。枣核二话不说,纵身一跃,跳进了最大的米袋里,一下子扎进米堆。这下可把衙役们忙得团团转:二三十人齐刷刷冲向那个米袋,你挤我碰,你争我抢,都想拿头功。这许多只手同时飞快地翻来覆去地找,米袋都抓破了,可一直不见枣核的半点儿踪影。

突然,一个声音从另一个米袋里传了出来:“我——在——这——”县官火冒三丈,气得鼻子都歪了,他深吸一口气,大叫道:“饭桶!全是饭桶!”衙役们郑准备转移阵地,却被县官拦住了。“把米都倒出来!看他往哪里藏!”衙役们使出九牛二虎之力,踢翻所有米袋,趴在地上仔细搜查。县官洋洋自得:“哼!这回定能逮住你了!”

可没想到,两个时辰过去了,还是一无所获。衙役们的筋都快累断了。机灵的枣核呢?“呼——呼——”正在米袋里睡大觉呢!原来,他一直抓着米袋内部不放,没被衙役们倒出来。舒舒服服睡了一觉,这才爬出来,在米堆上左蹦右跳。

县官气得龇牙咧嘴,暴跳如雷。衙役们拿起板子就冲向枣核。结果,他们在米地上滑到了:有的四脚朝天,爬都爬不起来;有的趴在地上,满口大米;有的撞在 一起,滚成一团;有的被人压在下面,喘不过气……个个鼻青脸肿,哭天抢地,狼狈不堪。这回,枣核又一次大摇大摆地走了。

衙役们只顾着养伤,再也不敢去找枣核算账了。因此,村民们也过上了一段平静的日子。

㈨ 故事梗概怎么写

一篇比较长的文章,要想让读者在短时间里对它有所了解,就必须写好文章的梗概。虽说梗概只有短短几百字,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要想写好一则梗概还是要讲究技巧的。今天就给你说说写好梗概的“四步走”。

第一步:读。通过对原文的精读,尽可能地和文本、作者“对话”,了解原文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如果一两遍读不明确就多读几遍,不到胸有成竹绝不“善罢甘休”。
第二步:抽。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抽取出原文各段的段落大意。需要强调的是对一些描写具体或是富含情感的关键段落要注意适当保留原句;对一些简短的、不影响文章表达的次要段落则大胆地取舍。
第三步:连。将抽取出来的各段大意连接起来。
第四步:理。将连接好的语句梳理通顺:删去重复的文字,做好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衔接,使它成为一段通顺的话。

相信你通过以上四步就能写成一篇梗概,不过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梗概也不例外。成文后多读多改,梗概才能更精彩

㈩ 敝帚自珍的故事,成语故事

夷——夷为平抄地、匪夷所思、化险为夷、出夷入险、履险如夷颇——无偏无颇、无平不颇褪——褪后趋前帚——敝帚自珍、敝帚千金、敝帚自享削——削足适履、削发披缁、针头削铁、削职为民、削铁如泥罢——善罢甘休、休兵罢战、收锣罢鼓、早朝晏罢、罢黜百家魁——罪魁祸首、魁垒挤摧、魁垒之士、文章魁首贞——坚贞不屈、三贞九烈、坚贞不渝、忠贞不渝、玉洁松贞篷——借篷使风、扯篷拉纤、见风转篷、趁势落篷、趁风转篷 愿对你有所帮助!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