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摘抄关于读书故事
Ⅰ 14篇读书笔记(300字的摘抄200字的赏析)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摘抄
《爱的教育》这本书是一部流传世界各地的著作,它是以一个小孩的日记方式来写的,虽然每篇的篇幅不长,但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爱",一个多么闪亮,多么令人钟爱的字眼.人们追求爱,也希望能拥有爱,爱能使人与人之间变得更加美好.我们要完全的拥有它,就必须去充实它,让我们携手,共创出人世间最美好的爱.这本书里也正是想表达这一点.
在这本书里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卖炭者与绅士》还有《义快的行为》这两节,第一节写了一个父亲对他儿子诺琵斯的爱,诺琵斯骂培谛的父亲是个"叫花子",诺琵斯的父亲知道后,非要诺琵斯向培谛和他父亲道歉,虽然培谛的父亲一再拒绝,可诺琵斯的父亲还是坚持要让诺琵斯道歉,从这里可以知道,诺琵斯的父亲是一个多么正直的人啊,他用他的爱来熏陶他的儿子,让他的儿子也变成一个关心别人,不取笑他人的人.第二节写的是一个墨盒砸到老师的事件,原因是克洛西被人凌辱,最后忍受不了了,就拿起墨盒向那些人扔去,没想到扔到了刚从门外进来的老师,最后卡隆要帮他顶罪,但老师知道不是他,让肇事者站起来,并没给他处罚,听他讲完事实后把那些人抓了起来,但卡隆跟老师说了些话,老师就不处罚他们了.这里就表现了卡隆他关心他人的一种高尚的精神,并且得饶人过且饶人,这是难得的一种为人处事.
读到这里,我想在这个以经济利益为主的社会上,使同学之间自私自利,以我为主,嫉妒打击,怕得罪人,恶意竞争等不良作风日益生成,那种关爱他人的精神已经渐渐淡漠,在社会加强精神建设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在学校家庭上学习这关爱他人,让自己以身作则,用自己的爱心来熏陶别人,让爱在人们心中永驻.
Ⅱ 读书笔记摘抄 200字
首先我来回答你的问题,是为了解决你的问题。
解决问题的话,如果说我帮你写完这几个200字的文章,不难。但是我想下一次,你还会这么做。写读后感这些主观性强的东西应该自己动手哦。这是锻炼自己能力的一个过程。
提问者应该是个初中生吧。我想。写这200字应该并不困难。下面我提供一些方法:
1,你提到的名著三国,水浒,红楼梦等等,都是好书。如果你读过的话,那就很好说了,再浏览一遍,挑选一些自己喜欢的或者印象比较深刻的片段出来,加以摘抄,并谈一谈自己的感想。可以谈怎么好,怎么精彩,用词怎么样,或者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等等。
2,如果没有读过的话,只能说比较遗憾,希望你趁假期还比较有时间,把它们拿来读一读。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方法也很好说,无论三国水浒,都是人们平时耳熟能详的故事,大伙儿平时也经常提到或者引用其中的故事。比如,桃园结义,为了共同的理想和志向,三个素不相识的人聚到了一起,干出了一番大事业;赤壁之战,周瑜在诸葛亮,鲁肃,庞统等人帮助下,以苦肉计,让黄盖黄公覆诈降曹操,以智取胜,火烧赤壁;三气周瑜,据三国演义所写,周郎虽人才出众,妙计频出,但是气量不足,被诸葛孔明活活气死;白帝城托孤,关羽、张飞相继被人害死之后,刘备盛怒之下,发兵70万讨伐东吴,被陆逊所败,火烧连营七百里,损兵折将,并在白帝城将年幼之子刘禅托付给了诸葛亮;还有马谡失街亭,定军斩夏侯,七擒孟获,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草船借箭,宁教我负天下人等等很多典故。这些都是三国里的故事,我想你都或多或少听说过,稍微展开来写一下,仅仅三国典故就逾十个200字了。更不必说水浒,红楼梦。什么智取生辰纲,武松打虎,林冲雪夜上梁山等等;金陵十二钗,刘姥姥游大观园,黛玉葬花等等。
3,上面这个方法我觉得应该够你写了。另外还是提倡先读书。
如果还有问题,或者其他方面的学习中的问题可以发邮件到我的邮箱,[email protected]很乐意为祖国下一代成长做贡献。
Ⅲ 关于读书的摘抄 200字
《红楼梦》读书笔记之一
第四回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贾雨村一听这案子,就知道头尾。正要办案,看到有人使眼色,便觉疑怪,先退堂再说。这里可看出他办事开始老练了。雨村再次为官,遇到“贫贱之交”竟如雷震一惊,当故人把他教乖之后,就过河断桥,这点倒是无师自通,难道是与生俱来的官本性?
为官须有“护官符”,官官相护,才“作得长远”,连门子都知道,看来此风已是历史悠久!雨村刚看完护官符,“王老爷来拜”,便是王家派人来说情了,虽只“顿饭功夫”,但连说带送(钱)时间已经足够,官场交易,点到即止,虚礼则不必。“王老爷”来得正是时候,接下来门子所说的话,雨村(及读者)才肯相信,单听一面之辞,雨村不一定信,作者笔墨不多,重点放在门子对案情的分析。
门子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对贾雨村和盘托出,想以此讨好上司,以示尽忠尽责,博取新来上司的好感,图日后办事能行个方便,甚至还以为雨村还是旧日的书生,教雨村“应相时而动”,一味地替雨村出点子,殊不知雨村说到“蒙皇上隆恩……实不能忍”时已经言不由衷了!门子教了他具体操作办法,他还装着“不妥,不妥”嘿!
门子把聪明都显尽了,还不知大难临头,低估了雨村,却不知雨村上次被免职,吃了一堑,这次再复出,心理上已经完成了从“书生官员”到“一般官员”的过渡。门子既知道英莲之父是雨村大恩人,又不秉公办事,替英莲作主,还知道雨村此次复出补升此任,是贾府之力,这些底细都捏在你门子手里,贾雨村哪里还容得下你?可见,不管是多好的朋友,往日的交情有多深,只要有一方地位变了,人就会变,类似的情况,发生在夫妻之间也屡见不鲜。
作者用一回的篇幅详细写雨村胡乱办案,便把雨村之流的为人、作官写明白了。
薛蟠出场了。
--------------------------------------------------------------------------------
摘:
李纨虽青春丧偶,居家处膏梁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
槁木死灰——这里喻情性欲望已归寂灭。《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郭象注:“槁木死灰,取其寂寞无情耳。”
《红楼梦》读书笔记之二
第九回 恋风流情友入家塾 起嫌疑顽童闹学堂
宝玉起床时,袭人早已把上学用的书笔衣物都安排停当,并坐着发闷了,宝玉只不过是上学,她嘱咐的话象是母亲对儿子,王夫人反倒没说什么嘱咐的话,这丫头真是既勤快又尽心。
众多姐妹,单与黛玉辞别,还唠叨半日,引得黛玉提醒怎么不辞宝姐姐,宝玉笑而不答,这下,黛玉心里该高兴一阵子了。
宝玉与秦钟“二人更加亲厚”,同窗便因此起疑?男孩子也“生得妩媚风流”?还起了女孩子的外号,怎么这么写?一部《红楼梦》,什么事都有!这男孩子们在学堂内吵架,我可看不明白。贾瑞当老师不好好管学生,“反助纣为虐讨好儿”,难怪学堂里学风不正。
“宁府人多口杂,那些不得志的奴仆们,专能造言诽谤主人”,问题来了,大至国家,小至小家,都有这种现象。有不如意,必口出怨言,所谓人不平则呜。如果品性差些,遭遇不平,自然造言诽谤。
贾蔷“外相既美,内性又聪明”,竟玩起了借刀杀人之计,好象后来巧姐是被他设计卖的,这里先埋下伏笔,写一写他的奸巧了。
“茗烟无故就要欺压人”,真是狗仗人势,所幸宝玉不似薛蟠等人。还是贾兰冷静,他叔叔的下人起哄打架,叔叔也被人点了名,飞砚又打到了自家座位,还能按捺性子“不与咱们相干”。宝玉人多势众,李贵等几个大仆人喝住了众人,场面安定下来,宝玉此时说出来的话也一套套呢。秦钟一句“有金荣,我是不在这里念书的”,分明是要逼宝玉撵了金荣,这帮孩子,一个两个都是非等闲之辈,秦钟也不是什么好人,能借个地方读书,不好好珍惜,胡闹什么。
闹学堂一事,最后还是李贵主持平息,来之前贾政的一番警告起作用了。
摘:
一龙生九种,种种各别
宝玉天生成惯能作小服低,赔身下气,情性体贴,话语绵缠
将不利于孺子之心——(周公辅成王)
《红楼梦》读书笔记之三
第十三回 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秦氏说凤姐是“脂粉队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过”,正是这意思。
秦氏叮嘱凤姐趁早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便是有了罪,这祭祀产业连官也不入。败落下来,子孙回家读书务农,也有个退步……”,这便是万全之策了。秦氏托梦说的非常喜事,应是元春省亲一事吧?
宝玉听说秦氏死讯,“奔出一口血”,他也知道这是“血不归经”?他还会推荐凤姐帮料理丧事呢,看来此时的宝玉,长大些了。
贾珍听了宝玉的推荐才想起请凤姐,过到这边,又说“想了几日,除了大妹妹再无人了”,一个两个都是会说话的。凤姐领了任务,即刻理出宁府的头绪来,工作能力确实强。
摘:
否极泰来,荣辱自古周而复始,岂人力能可保常,但如今能于荣时筹画下将来衰时的世业,亦可谓常保永全了。
《红楼梦》读书笔记之四
第十六回 贾元春才选凤藻宫 秦鲸卿夭逝黄泉路
平儿精明,有人送钱来,机警地避开了贾琏的视线,真是强将手下无弱兵。
贾琏的奶妈也知道办事的窍门,有事找凤姐才办得妥:“从此我们奶奶作主,我就没的愁了”
凤姐的事瞒着贾琏,贾琏的事她却参和参和,贾蓉贾蔷原是好兄弟,兄弟二人又与凤姐要好,凤姐自然是要帮说几句话撑腰。既帮说了话,便可以做顺水人情,推荐两个工仔,立即就解决了贾琏奶妈刚才所求的事。蓉、蔷两兄弟想借机打点贾琏夫妇,贾琏夫妇都在小字辈面前摆出一幅廉洁奉公的样子。可见,不要贪小便宜,要贪就贪大的,同时还要因人而异,不能见好就伸手。
向秦钟索命的鬼神也写得活灵活现,宝玉运旺时盛,连鬼都怕。秦钟遗言宝玉:“……以后还该立志功名,以荣耀显达为是”。好好的一对朋友,转瞬阴阳相隔。好朋友的临终遗嘱,都不能让宝玉提起认真读书,考取功名的劲头!
《红楼梦》读书笔记之五
第二十二回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谜贾政悲谶语
为替宝钗过生日一事,王熙凤考了贾琏半天,原来就一句话:“我若私自添了东西,你又怪我不告诉明白你了”。
湘云打破原计划,在贾家多住两日,便遣人将针线活取来,真是勤快。有针线活在手,若是闲坐着,心里是很可惜。
贾母笑凤姐:“我也算会说的,怎么说不过之猴儿?”,深有同感。
贾母问宝钗过生日时喜欢什么酒戏,宝钗依贾母往日素喜者说了出来,这方面黛玉就做不到,她总是自己怎么想,就怎么说,不太考虑别人的感受。黛玉来了几年,贾母从没为她做过生日,现宝钗刚来不久,就替宝钗专设生日酒,黛玉心中有了不自在,所以一天都不开心,加上凤姐又拿戏子来取笑,心情遭透了。宝玉后又进来,真是撞在枪口上。
宝玉有心事,也喜欢东写西写(写博客?)。
通过大家猜谜语,显得迎春、贾环二人笨些。元春省亲之后,元宵节的灯谜开始有“悲戚之状”了。看到这里,心也有些闷闷的。
《红楼梦》读书笔记之六
第二十五回 魇魔法姊弟逢五鬼 红楼梦通灵遇双真
宝玉的脸被烫了,马道婆又趁机发了一笔财。她骗了贾母,又来骗赵姨娘,正是黑白两道都吃。愚昧的人们,还送钱给她,指望她帮消灾,“济困扶危”,她的到来,就是灾!
所以黛玉不懂人情事故,别人巴结凤姐还来不及,现在凤姐主动送茶叶给你了,你谢的话也不回一句,凤姐出口问起,还直言:“可是倒忘了”!要是紧接着说尝着好也还罢了,又要凤姐问“你尝了可还好不好”,宝玉终于急的抢着回话,以为黛玉不喜欢茶叶,就说味不好,宝钗既顺宝玉之意,又不想得罪凤姐,说的两开话,黛玉偏要说“我吃着好”。
众人都因凤姐、宝玉“中邪”乱成一团,薛蟠的心思怎么这样?真是混世的十足呆子。
凤姐、宝玉终于转醒了,黛玉由衷的松了一口气,牵念之情不加掩饰,宝钗你笑什么?讨厌!
摘:
天不拘兮地不羁 心头无喜亦无悲
却因锻炼通灵后 便向人间觅是非
《红楼梦》读书笔记之七
第二十七回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写贾芸与小红相恋,原来是为了刻划宝钗的“金蝉脱壳”!一个细节,足见宝钗口蜜腹剑的本性,堪称经典之笔。
小红行事说话利落,难怪贾芸一见就爱。向领导汇报工作说话就得爽快些!
黛玉先是与宝玉发生口角,没来得及消停,又听说贾政唤宝玉,担心了半天,晚上找宝玉吃了闭门羹,次日与宝玉刚见面,宝玉又忙着与探春拉家常,黛玉满肚委曲,终于化作《葬花词》。先逢绝境,后出绝唱。
《红楼梦》读书笔记之八
第三十回 宝钗借扇机带双敲 龄官划蔷痴及局外
宝玉黛玉伴嘴闹了几日,老太太要凤姐说合,凤姐对这两个“冤家”也很了解,最好的交差就是将二人带到老太太跟前,于是“拉了黛玉就走”,黛玉必须要拉,宝玉自然会“在后面跟着”。
宝钗是何等老谋深算,宝玉、黛玉说话想讨便宜,哪里是宝钗的对手。“凤姐虽不通达,但只见他三人形景,便知其意”,说什么只是形式,观颜察色,知微见著才是功夫,这是王熙凤的强项。宝玉在宝钗处讨了没趣,黛玉非但不体谅,最后还要再打趣,硬是把个宝玉逼到墙角。黛玉这样的说话习惯不好。
书中虽然没有正面写过王夫人如何教育宝玉,但从她断然处理丫头金钏一事可见一斑。
宝玉是书的主角,以他所到之处的视角把故事引伸,写他看龄官划蔷,是为了刻划他的“痴”性吧?写宝玉看“划蔷”痴的被雨淋了,原来是为了踢袭人一脚。袭人忍痛还要为宝玉开脱,真是“宽以待人”!
《红楼梦》读书笔记之九
第三十八回 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
递茶斟酒是苦差事,凤姐上上下下张罗,劳苦功高,实是能说会干的当家把手。
偏巧湘云与黛玉的号同名!“宝玉不待湘云动手,便代将‘湘’字抹了,改了一个‘霞’字”!
以菊花作诗,原是黛玉所长吧,她的《葬花词》就是一绝。对花对月,是宝玉、黛玉的老本行。
摘:
凤姐:“可知老祖宗从小儿的福寿就不小,神差鬼使碰出那个窝儿来,好盛福寿的,寿星老儿头上原是一个窝儿,因为万福万寿盛满了,所以倒凸高出些来了。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来转荒唐。
《红楼梦》读书笔记之十
四十九回 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
王熙凤对刑岫烟的观察、安排心思不错。王熙凤的说话、识人、处事都很有水平,只是太贪财。
宝玉虽与黛玉厚密,说话也绕些弯子,欲问黛玉几时与宝钗和好,先借用《西厢》。
早说过凤姐胆大狂野,是一个贪玩的家伙,开始因有事不来诗社,知道有烧烤了,再忙也抽空玩。
摘:
(宝玉对黛玉)每天好好的,你必是自寻烦恼,哭一会子,才算完了这一天的事。
是真名士自风流
以上是我挑出来一些不错的,下面还有更多,自己挑吧,真正合适当作作业的读书笔记
Ⅳ 名人读书的故事400字的摘抄
陈毅元帅自幼好学,酷爱读书。他看起书来,有时废寝忘食,达到入神内 入迷的程度。
有一次,陈毅容到一位亲戚家去过仲秋节。进门后,他意外地发现了一本自己渴求日久的好书,于是便不顾几十里跋涉的疲劳,一头扎进一间空屋子里,兴致勃勃地读起来,一边读还一边用毛笔作笔记。亲戚几次催他吃饭,他都舍不得放下。后来,亲戚只好把蒸好的糍粑和糖给他端到了书桌上。糍粑本该蘸着糖吃,谁知陈毅的注意力全集中到书上去了,竟然把糍粑伸到砚台里蘸上墨汁往嘴里送。过了一会儿,亲戚给他端面条来,见他满嘴都是墨,大吃一惊,不由自主地“啊”了一声。这下子,把外屋的人全引进来了,大家一看陈毅那滑稽的样子,都忍不住捧腹大笑起来。陈毅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之后,诙谐地说:“喝点墨水没关系,我正觉得肚子里墨水太少哩!”
Ⅳ 200字摘抄和100字的阅读感悟
认真写
Ⅵ 小学生读书摘抄(不少于200字)
《朝花夕拾》
好词
千山一碧 万山丛中 千姿百态 山石壮胆 山清水秀 山高树茂 谷下有谷 青海青山 奇山秀水 清逸秀丽 寸草不生 耸立云霄 云雾缠绕 奇峰耸立 巍然屹立 山势雄伟 群山簇立 千山万岭 天真烂漫 无忧无虑 自由自在 牙牙学语 抱头鼠窜 逃之夭夭 穷追猛打 乱作一团 鸡飞狗跳 鸡犬不宁 屏声息气 尖声尖气 指手画脚 油腔滑调 东跑西颠 爱不释手 忍俊不禁 愣头愣脑 玩耍嬉戏 装聋作哑 装腔作势 装模装样 若无其事 舞刀弄棍 瓮中捉鳖 胸有成竹 青年守寡 孤孀 罕逢 黄胖而矮 低声絮说 极其郑重 烦琐之至 惶急 大抵 莫名其妙
好句
1、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象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2、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我先是住在监狱旁边一个客店里的,初冬已经颇冷,蚊子却还多,后来用被盖了全身,用衣服包了头脸,只留两个鼻孔出气。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无从插嘴,居然睡安稳了。饭食也不坏。但一位先生却以为这客店也包办囚人的饭食,我住在那里不相宜,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说。我虽然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然而好意难却,也只得别寻相宜的住处了。于是搬到别一家,离监狱也很远,可惜每天总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
3、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
4、结末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
5、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6、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扁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7、“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8、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Ⅶ 读书笔记,阅读摘抄,要有书名,作者,主要内容(100字),好词好句摘抄,读后感(200字) 快!急
★《童年》读书笔记
主要内容: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在人间》《我的大学》)。通过一个渐渐长大的孩子阿廖沙的生活,以孩子的眼光来观察和了解他周围的世界,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倔强、富有同情心和不断追求的青少年形象和他在成长期所遇到的种种问题和所经受的各种心理考验。
好词摘录:
忽如其来、兴趣盎然、善良忠厚、专横跋扈,
暴躁乖戾、贪婪自私、沉默寡言、惟妙惟肖
好句摘录:
1、伏尔加河蓝色的水面上,桔红色的轮船在逆流而上,而一张张金色的叶片则缓缓顺流漂下。
2、我非常害怕外祖父,总觉得他的绿眼珠无时无刻不在盯着我看。
3、那曲子激昂中含着忧伤,仿佛是从高山奔流而下的河水,激荡在房间中。
4、那一张张仰起的面孔让我想起没洗的脏盘子。
5、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容的愉快光芒。
6、当你眺望这些的时候,一句话也不愿意说,愉快的惆怅充满了胸怀。
好段摘录:
“在她没来以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带领到光明的地方,用一根不断的线把我周围的一切连结起来,织成五光十色的花边,她马上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成为最知心的人,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在与外祖母接触的这一小段时间里,阿廖沙就下此断言,可见她的人格魅力之高。
“一种浓厚的,色彩斑驳的,离奇得难以形容的生活,以惊人的速度开始奔流了。”——那是令人窒息的、充满可怕景象,普通俄罗斯人的生活。阿廖沙的童年生活也真正拉开了帷幕。
“阳光的辐射在紫藤色的天空中扩大着,天空渐渐变蓝了。云雀飞到目力达不到的高空,在婉转地歌唱,一切鲜花和音响,像露水珠儿似的往胸里渗透,使人感到宁静的喜悦,引起人们一种想快点起床做点事情,和周围一切生物友爱地生活的愿望。”——苦难的生活并没有息灭高尔基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希望。
我的感悟:
高尔基用他充满苦难的童年向我们诠释着一个真理:只要不对任何不堪的现实失去信心,光明总会来临。在人生中总会有一些事令你感到痛苦甚至绝望,但眼前的黑暗总会过去,黎明的曙光总会到来。只要能保持不灭的信心,光明必会到来。这就是我读《童年》的一点收获吧。
Ⅷ 读书摘抄及心得200字一定要摘抄,摘抄和心得分开
阿正传》的惊人的艺术魅力主要来自阿Q这一鲜明的艺术形象以及丰富的性格内涵。在作品中,作者集中笔墨描写的是这一鲜明艺术形象的核心——精神胜利法。在阿Q身上,其精神胜利法是以妄自尊大、麻木健忘、自轻自贱、自我解嘲等种种形式表现出来的。阿Q连自己的姓氏籍贯都说不清,可他常吹嘘道:“我们先前——比你阔多啦”,当他被人打败,肉体引发疼痛时,他便用精神的快慰来平衡肉体的伤痛:“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象样”,于是,便心满意足了。当别人命令他说这是人打畜生时,他立即承认自己是比畜生还不如的虫豸。这样,他又胜利了,因为他是第一个自轻自贱的人,而状元也是“第一个”。阿Q还有一种优胜的办法就是麻木健忘。他挨了假洋鬼子的打,这大约要算是生平第二件屈辱,可是“拍拍的响了之后,于他倒似乎完结了一件事,反而觉得轻松些”。走到酒店门口,“早已有些高兴了”。这种精神胜利法,并非阿Q所独有,鲁迅在谈到《阿Q正传》的创作意图时,多次说过,他是要“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灵魂”,是要“暴露国民的弱点的”。这种弱点正是长期的封建统治、帝国主义列强侵略所造成的精神创伤的综合体现。鲁迅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描写弱肉强食社会中阿Q这个被压迫者的精神胜利法,目的在于唤醒国民正视现实,进行实际的斗争。《阿Q正传》不仅通过阿Q的精神胜利法暴露了国民的弱点,而且通过阿Q的悲剧结局,深刻揭示了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按理说,阿Q这样一个社会最底层的被剥削与被压迫者,最易产生反抗和革命的思想,有着最强烈的革命要求。可他却对革命一无所知,将革命理解为:“我要什么就是什么,我喜欢谁就是谁”。作品最后通过阿Q还在为画押不圆而懊恼,来不及喊一声“救命”就稀里糊涂地被砍头示众的悲剧结局;通过秀才、假洋鬼子、举人老爷“咸与维新”等情节内容,巧妙真实地揭示了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革命党人没有唤醒和发动农民参加革命,最后封建势力篡夺了胜利果实。阿Q就是在这一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被绑上刑场,走向悲剧结局的。阿Q形象也正是因为这一深刻的时代和历史的内涵而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阿Q正传》除了具有鲁迅小说突出人物性格特征的艺术特点外,作者还运用了悲喜剧相融合的表现手法,从而使作品在读者含泪的笑声中产生奇特的艺术魅力。
《简·爱》的作者是19世纪中叶英国著名的女小说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作品。在《简·爱》这部小说中,作者以真实自然的笔触,诗一般的激情,塑造了一个自尊、自爱、正直、善良,敢于反抗,敢于维护自己独立人格与尊严的新颖的女性形象。作品中的简·爱不仅其貌不扬,而且出身低微,举目无亲。也就是说,19世纪资产阶级社会衡量妇女社会地位的两大标准:财富与美貌,她一样也不具备。然而,她却以百倍的勇气,大胆地追求着属于自己的幸福和权力。童年时期的简·爱面对表兄的专横、舅妈的歧视,她毫不畏惧地还击和抵抗,在桑菲尔德的庄园,面对傲慢的主人,简·爱不卑不亢,没有丝毫的媚态,她甚至公开地对罗切斯特表白:“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在上帝面前,我们是平等的”。正是这种自尊,赢得了庄园主。婚礼上,当得知罗切斯特是一个有妇之夫时,她便清楚地意识到,如果继续留在桑菲尔德,等待她的将是当情妇的命运。因此,她毅然离开了罗切斯特,走向了茫茫原野。简·爱的出走,是她对世俗观念的挑战,也是一个平民女子在争取自己人格独立与尊严道路上艰难的跋涉。简·爱身上所体现的这种为争取人格独立与尊严的反抗精神,包含着极为深刻的社会内容,可以说,它是作者强烈要求改变当时英国妇女倍受歧视的社会地位的一种呐喊。在简·爱身上,除了这种强烈的自尊、自爱的思想意识外,她还是一个真挚、朴实,充满人性美的女性。在爱情方面,她追求的是不附加任何外在条件和利害得失的真正平等、互相尊重基础上的婚姻。她鄙弃充满铜臭的金钱婚姻,也决不做贵族家庭的附庸。
纵观全书,虽然对社会习俗的挑战与反抗是,简·爱性格的主导方面,但是,在她身上也存在着受宗教等束缚的一面,也正是这种性格的矛盾性与复杂性构成了简·爱这个真实、丰满的艺术形象化。
《围城》是钱钟书从1944年到1946年用两年时间完成的一部长篇小说。
《围城》首先是一部内容意蕴十分深刻的小说。作品通过方鸿渐的留学回国,寻找工作,爱情追求,家庭矛盾等一系列生活遭遇,表达了作者对婚姻、爱情乃至整个人生的看法:“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结局。”,“法国也有这么一句话。不过,不说是鸟笼,说是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纵观整个作品,作者不仅将“围城”表现在恋爱、婚姻、家庭方面,而且通过30~40年代一部分留学生及高层知识分子在情场及名利场的角逐,向我们揭示整个社会就是一座大“围城”。
钱钟书在《<围城>初版序言》中说,“在这本书里,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主人公方鸿渐就是作者所精心刻画的“一类人物”的代表。方鸿渐出身于封建气氛甚浓的家庭,后又由挂名岳父出巨款资助他出国留学。这样的出身、经历、教养形成了他不更世事、随波逐流的性格,这种性格最终使他成为一个软弱、怯懦、无用的人。无论在爱情,还是在事业上,他虽不乏人生的追求,但总缺乏直面人生的勇气。在大学中,他就先后转了3个系。出国后,4年中换了3个地方,随便听几门课,心得全无,最后自欺欺人地买了一张博士文凭。在爱情的道路上,对待自己所爱的和不爱的人,他照样缺乏勇气和果断,最后在种种矛盾中束手无策。方鸿渐的这种性格正是当时一类知识分子共性的体现,他们的希望在于冲破自身局限和昏暗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围城”。
除方鸿渐外,作品还入木三分地刻画了李梅亭、汪处厚、苏文纨、高松年、韩学愈、褚慎明等一类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的知识分子的形象;钱钟书说,“写这类人,我没忘记他们是人类,只是人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是他们,导致了人类的种种喜剧和悲剧。也是他们组成了这个社会的“围城”。
《围城》历来被认为是继《儒林外史》以后的又一部讽刺艺术的珍品。作品中的一些人物不是受过欧风美雨冲洗过的洋博士,就是高等学府里混过几年的新儒生。可就是他们不仅祟洋媚外,而且庸俗无聊。作者运用生动的生活细节和幽默诙谐的语言对他们冷嘲热讽,读者往往在笑声中掩卷深思
上面这些可以算是心得,摘抄的话你就找一段比较能体现人物性格或主旨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