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童话故事 » 爱国的人民英雄故事

爱国的人民英雄故事

发布时间: 2021-01-26 11:25:27

Ⅰ 爱国英雄人物的故事

1841年10月10日(清道光21年8月26日),英国侵略军功陷浙江镇海。在硝烟弥漫、战火纷飞中,一个与敌浴血奋战的英雄投水自尽,与世长辞。他就是蒙古族爱国英雄裕谦。

裕谦生于1773年(乾隆五十八年),原名裕泰,字鲁山,号舒亭,姓博尔济吉特氏,察哈尔蒙古镶黄旗(今锡盟镶黄旗)人。

在鸦片战争中,裕谦任两江总督、钦差大臣,与坚决抗英的汉族英雄林则徐志同道合,共同抗击英国侵略军,成为反对异族侵略的主战派代表人物。1840年8月,英国侵略者出动二十九艘战舰,横截海面,以三万余人,兵分三路,向我定海进犯。裕谦虽设防严密,积极还击,与敌血战六昼夜,终因清廷腐败,后援失继,遂使定海再度失陷。这时,裕谦五内如焚,一面誓守镇海,一面向清廷建议,速调江宁、寿春、徐州等地驻军支援镇海。狡猾的英国侵略军,由浃港登陆,绕出山后,致使裕谦军腹背受敌,当此危难之时,裕谦亲自冒险,登城督战。岂料招宝山火药自焚,英军纷纷上城,裕谦见大势已去,抱与城俱亡之决心,视死如归,于城破之日投水尽节。

裕谦在保卫祖国海疆的战斗中,功绩显著。他不愧是具有崇高民族气节的蒙古族英雄,虽然他已死去一个半世纪了,但他的英雄名字和伟大的功绩将永垂史册。

Ⅱ 关于爱国英雄的故事

原爱国故事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 屈原是楚怀王时的大臣, 「博闻强志, 明於治乱, 娴於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 以出号令; 出则接遇宾客, 应对诸候, 王甚任之」. 因为他受到楚怀王的重用, 引起上官大夫及及令尹子兰的嫉妒, 就在楚怀王及继位的顷襄王之前毁谤屈原. 楚王汏而逐渐疏远屈原, 连带的也不采纳他的谏言, 最后甚至将屈原放逐. 屈原满怀悲愤, 落拓江湖, 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后, 怀石投汨罗江自尽. 屈原死后数十年, 楚国终因谗臣误国而为秦所灭. 但是屈原这位忠而见疑的悲剧英雄还活在楚国姓的心中. 下面这个故事可以用来说明楚人爱戴屈原的心情.
雄黄酒:
据说屈原投江后, 楚国的百姓哀痛异常, 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起船只, 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身. 有位渔夫还拿出事先准备的粽子, 鸡蛋等食物, 扑通的往江里面丢, 说是让鱼假吃了, 就不会去咬屈大夫尸身. 一老医师则拿了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 说是要药晕了蛟龙, 使它不能伤害屈大夫. 过不了多久, 水面上浮起了一条昏晕的蛟龙, 龙须上还沾著一片屈大夫的衣襟. 人们就把这恶龙拉上岸, 抽了筋, 脖子上, 然后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睕, 脖子上, 又用雄黄酒抹七窍, 使那些毒蛇害虫都不敢来伤害这些小孩子. 据说屈原投江的那天是五月五日. 从此以后, 每年到了五月五日, 人们都要划龙舟, 吃粽子, 喝雄黄酒来纪念屈原. 有些地区, 则在端什节插菖蒲或艾草於门上, 这固然是因为蒲艾有禳毒的功用. 不过, 关於这项艾习俗的起源, 民间则有一种说法.
插菖蒲, 艾草
唐朝僖宗年间, 黄巢领兵造反, 所到之处, 杀人百万, 血流成河. 老百姓只要一听见黄巢来了, 就急急忙忙的逃难. 这一年五月, 黄巢的军队攻进河南, 兵临邓州城下, 黄巢骑马到城外勘察地形, 只见一波波的老弱妇孺涌出城外, 他看见一个妇人背著包袱, 一手拉著一个年纪小的男孩, 另一只手却抱著年纪较大的男孩. 黄巢感到很奇怪, 就下马问道: 「大嫂, 你急急忙忙的要到哪里去」那妇人回答: 「听说黄巢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大坏蛋, 不日就要攻进邓州. 城里的男人都被徵调去守城, 我们这些老老小小, 不如早些逃命」. 黄巢又指著小孩问她: 「你为什麼手牵小的, 却怀抱大的呢」那妇人就说: 「怀里抱的, 是大伯家唯一的活口.手 里牵的才是我亲生的儿子. 万一情况危急时, 我宁可丢掉自己的儿子, 也得为大伯家留下一支根苗」. 黄巢听了, 深受感动, 就对那妇人说: 「大嫂, 好快快回去, 用菖蒲和艾草插在门口, 这样黄巢的军队就不会伤害你了. 」妇人听了, 将信将疑, 不过她还是回到城里, 把这个消息传了出去. 第二天正是五月端阳, 黄巢的军队攻进城里, 只见家家户户门上都挂弓菖蒲艾草. 为了遵守对那位妇人的承诺, 黄巢只得无可奈何的领兵离去, 全城因而得以幸免於难. 为了纪念这件事, 此后每到端午节, 大家就会在门上插菖蒲, 艾草, 这项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添加评论

Ⅲ 中国爱国英雄的故事

………………………………………………………………………………MY GoD
爱国英雄戚继光

在中国福建的于山,有一座戚公祠,常有游客前来瞻仰爱国英雄戚继光的雕像,缅怀他抗击倭寇的业绩。

戚继光是明朝著名的爱国将领,他出身在将门,受父亲教育影响,从小喜爱军事,并立志做一个正直的文武全才的军人。当时,中国的沿海常常受到倭寇的 侵扰, 戚继光十分痛恨倭寇的暴行,十六岁时,他曾经写下一首诗:“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意思是说,做官并不是他的愿望,他的愿望是祖国海疆的平静。17岁那年,他继承父亲的职务,开始了金戈铁马的军事生涯。戚继光一上任,摆在他面前的严峻问题就是倭寇为患。

倭寇是指日本内战中的一些残兵败将,以及部分浪人和商人,从十四世纪元代末年到明代初年,他们经常驾驶海盗船只,在中国沿海一带打家劫舍,杀人放火。到了十五世纪下半叶,倭寇越来越猖狂,他们与中国沿海一带的土豪奸商相勾结,有的甚至深入内地,攻陷州县,倭寇成了中国东南沿海的一大祸害。

1555年,由于戚继光在山东抗倭寇有方,朝廷把他派往浙江,任定海参将,这里是倭寇活动的中心地区,戚继光组织了一支由农民、矿工组成的军队。他还根据中国南方沼泽多,倭寇又惯于用重箭、长枪作战的特点,创造了一种“鸳鸯阵”,这是和敌人进行短距离肉搏的战斗组合。在战斗中,戚继光的军队先以火器、弓箭作掩护,敌人进入百步之内发火器,进入六十步内发弓箭,敌人再进,便用“鸳鸯阵”冲杀。

这支四千多人的新军,经过戚继光的严格训练,精通战法,军纪严明,战斗中屡战屡胜,深受人民的爱戴,人民称这支军队为“戚家军”。

1561年,倭寇数千人,驾一百多支战船,大举侵犯浙江台州地区,戚家军闻讯,神速迎敌,在台州一带九战全捷,全歼敌人。从此倭寇闻风丧胆。因为戚继光的英勇善战,军功卓著,很快得到升迁,转战到福建。

在戚继光和其他将领的共同努力下,抗倭寇战争节节胜利,浙江、福建等沿海地区日趋安定,经济也逐渐繁荣起来。戚继光在抗倭寇战争中建立了卓越的历史功绩,赢得了当时以至后世人民的称颂。

林则徐虎门销烟表现了中华民族抵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

Ⅳ 民族英雄的爱国故事

民族英雄--刘志丹。

刘志丹,1903年10月出生于陕西省保安县(今志丹县)金汤镇。1922年考入榆林中学。1924年冬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春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年冬受党指派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1926年秋从黄埔军校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刘志丹担任中共陕西省委秘密交通工作。1928年4月,参与领导渭华起义,任西北工农革命军军事委员会主席。同年秋,任中共陕北特委军事委员会书记,在陕甘边从事兵运工作。

1931年10月,刘志丹与谢子长等组建西北反帝同盟军,任副总指挥。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边游击队,刘志丹任总指挥,开辟以照金、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

1935年9月,刘志丹任红15军团副军团长兼参谋长,参与指挥劳山战役。他经常教育部队顾全大局,绝对服从中共中央的领导和调遣。在他的影响下,陕北红军与中央红军团结一致,共同对敌。周恩来说:“刘志丹同志对党忠贞不贰,很谦虚,最守纪律,他是一个真正具有共产主义品质的党员。”

1936年3月,刘志丹率红28军参加东征战役,挺进晋西北,迭克敌军。4月14日在中阳县三交镇战斗中亲临前线侦察敌情,不幸左胸中弹,壮烈牺牲,年仅33岁。

1943年,党中央和陕甘宁边区人民在志丹县为刘志丹举行隆重的公葬典礼,毛泽东再次为他题词:“群众领袖、民族英雄”。周恩来题词:“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人民的英雄,要数刘志丹”。

(4)爱国的人民英雄故事扩展阅读:

历史贡献:

提出三色论

“红色”,就是发动组织工农群众,建立党所独立领导和指挥的人民军队。刘志丹认为,人民军队是进行革命战争的骨干,必须走毛泽东开创的井冈山道路,才能使陕甘地区的革命斗争有光明的发展前途。

“白色”,就是派共产党人到白军中开展兵运工作。这是刘志丹发展革命武装的大胆尝试。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英雄本色。

“灰色”,就是派人争取、教育和改造绿林武装,为创建人民军队准备群众基础和武装力量。

Ⅳ 爱国的人民英雄有哪些人

1、爱国将领柏文蔚

柏文蔚,出生于清朝光绪二年,自幼胸怀大志,刻苦读书、勤于农耕。后参加科举考试一路顺畅,但其志不在升官发财,毅然参加推翻清政府的革命斗争中。潜入日本统治的朝鲜(韩国),巧妙地购得朝鲜官方地图,有力地维护了中国东北的领土主权。

追随孙中山加入同盟会,积极参加辛亥革命。踊跃参加二次革命,讨伐袁世凯。积极呼吁联共抗日,反对蒋介石独裁统治。晚年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打压,任国民党中央委员虚职,壮志不得酬,1947年逝世于上海,享年七十二岁。

他的一生与著名爱国将领寿州英雄方振武有着诸多相似之处,是胸怀民族救亡的一生,是勇于抗争的一生。幸运的是,他免于国民党反动派的杀害,得以善终。遗憾的是,他没能见到新中国的曙光。至今,家乡人民依然缅怀这位伟大的寿州英雄人物。

2、杨裕民:抗日爱国知识分子的典范

冬日的河北省迁安市杨团堡村空气清冷,阳光温和照耀着宁静的乡村。这里曾走出了一位不平凡的人物——既是留美归国博士、中国著名造纸专家,也是大学教授、私立平民女子学校创办者,还是投笔从戎的抗日爱国志士——他,就是杨裕民。

1937年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后,杨裕民加入华北人民抗日自卫会任委员,参加抗日活动。杨裕民任冀东抗日联军第1路军政治部主任,参与组织发动工作。6月,八路军由平西出发到达冀东丰润、玉田后,他率部协同作战。7、8月间,与日军作战50余次,毙敌甚众,收复玉田等15座县城。

1939年6月,杨裕民从冀西来到太行山黎城八路军总部,他提出“必须搞工业,以保证军需”的建议得到了朱德的支持,受命在八路军总部负责军工工作。7月21日,因长期劳顿,重病积疴,医治无效病故,时年50岁。

3、爱国英雄岳飞

岳飞是中国南宋爱国军事家,汉族英雄。侍母至孝,家贫力学。他的母亲在他背上刺“精忠报国”四字。岳飞以此为一生处世准则,果断承担起救国救民的重任。他组建战无不胜的岳家军,大破金兀术,声势日隆,军威益壮。

然而昏庸的皇帝在小人的谗言中对岳飞起了疑心,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其逮捕,一代忠将竟成为“帝国的敌人”。在《满江红》的歌声中,岳飞及儿子岳云被害于风波亭。岳飞虽被奸佞小人所害,但他的大智大勇与坚定的爱国报国之心,永远激励着我们的爱国热情。

4、爱国英雄冼夫人

作为被周恩来总理盛赞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的岭南女政治家,冼夫人一生历经梁、陈、隋三代,终生致力于维护朝廷在岭南的统治, 促进民族团结,功绩彪炳。

冼夫人是岭南少数民族首领,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具备称雄割据的条件。但她在全国处于混乱分裂之时,不搞割裂分治,而始终拥护封建朝廷和维护祖国的统一。成为支持南朝梁、陈两代和隋与唐初稳定珠江流域政治局面的主要支柱的冼夫人,为当地政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5、白求恩

全名诺尔曼·白求恩(Norman Bethune,1890年3月3日—1939年11月12日),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主义战士,著名胸外科医师。1890年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1935年加入加拿大共产党,1938年来到中国参与抗日革命,1939年因病逝世。

他在中国工作的一年半时间里为中国抗日革命呕心沥血,毛泽东称其为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