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名人故事五百字
❶ 我心目中的爱国英雄 500字左右
上网搜,不要总抄网络。
❷ 急需一篇爱国文章!!!500字的!!名人的!
祖国在我心中演讲稿
掀开摞摞发黄的历史,在白骨累累的中国近代史上我们看到一个个举着明晃晃钢刀的刽子手,一只只满口 鲜血的吸血蝙蝠,一头啮着血淋淋心肺的豺狼,一群群叼着头颅的鹰犬和一淌淌鲜艳刺目的血!
这是民族的耻辱。让受苦受难,受辱受虐的中国人的血不再白流,是老一辈仁人志士的不懈追求,他们奇迹般地走过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经历了八年抗战,迎来新中国的建立……
历史又翻到今日。新的仇恨,新的血泪又涌现在我们眼前:1999年5月8日一对新婚不久的中国青年夫妇倒在南斯拉夫的血泊中;2001年4月一位优秀的中国飞行员为了祖国尊严血洒南海上空……
同学们,我们能无动于衷吗?我们能让鲜血再洒在中国历史的十字架上吗?我们能让闪着寒光的刺刀再刺向中国人吗?
不!决不!血、泪、仇。我们记住了,永远地记住了。让我们化作冬雨,将南斯拉夫的血场刷清。让我们化作精卫,将汹涌的大海填平……
雪耻复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这一代中国青少年责无旁贷!
然而,我们许多少年人将自已民族的新仇旧恨忘掉了,将“五四”青年匍匐喋血,在血泪中仍高喊祖国万岁的那一刻忘记,将日本刽子手在南京城中狞笑着举起钢刀的那一刻忘记了……同学们如果我们沉溺在享乐之中将学习荒毁了,将前程荒毁了,将民族兴衰抛置脑后……这是一种毁灭,一种自我毁灭。
鲁迅先生穷其一生智慧,“我以我血荐轩辕”唤醒了刀俎上的中国人,我们的前辈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以天下安危为已任,前仆后继,建立了新中国。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怎能放任自流,荒毁一生置民族大业于不顾?否则,枉为炎黄子孙!
梁启超曾高瞻远瞩地指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屹立于世界,则国屹立于世界!
自古英雄出少年。在当今世界的残酷竞争中,中国青少年能否肩负起民族振兴和洗刷国耻的任务,直接关系到中国将来的命运。
我们的老师学识渊博、温文尔雅、谦和真诚、勤奋敬业、任劳任怨。
我们青春焕发、热血沸腾。摆脱幼稚走向了成熟,不再藏到父母宽大的羽翼下避风躲雨,而是如那高傲的海燕,渴望暴风雨,敢于战斗。我们虽然无需面对国土的沦丧,无需承受战火硝烟,但是我们可能要阻挡不期而来的洪水,抗击非典,预防禽流感,我们的飞船要上天,我们的足球要获胜,我们要研究转基因,我们要征服沙尘暴,我们要保护环境、维护世界和平……毋容置疑,我们这些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重担、义不容辞、任重道远。为了祖国的繁荣、民族的兴旺,今天的我们用激情点燃希望之火,用青春汗水浇灌成功之花。勤奋学习、奋力拼搏,是我们初中生活不变的主题。“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也许会受挫,也许会失败,但是,“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远航的水手告诉我们“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问,至少我们还有梦。”
努力吧!奋斗吧!中国青少年。为我们开辟民族复兴的新蓝天……!
❸ 现代爱国故事500字以上故事不是人物介绍
我高中同学小梁算得上是个爱国青年,如果你在他面前说中国有什么不好,他就会装出一副义愤填膺的样子,“子不嫌母丑啊!”他叫道。他个子不高,脚特臭,于是大家给他起个绰号叫“臭爱国”。
有一年秋天,我们一道到福鼎车站乘车,看见一大群愚民将两个外国人围得水泄不通,愚民们一个劲呆看那对白人男女。地面一片狼籍,垃圾成堆,尿臊味扑鼻而来。那个白人男青年倒很镇定,用中文说:“我是上帝派来的,是来拯救你们的,要你们生存,不要你们灭亡。”这句话对我们是一种震撼,而我们的那位“臭爱国”同志,此时默默无语,当问他有何感想时,他还是蹦出那句话:“子不嫌母丑啊!”
后来“臭爱国”考上集美航海学校,毕业后当海员,成年颠簸于五大洲四大洋。有一次休假,有幸和他聚会,席间他谈起这些年的海外见闻。他谈及的两件事令人震惊:第一,他说中国人去嫖妓,白人妓女惊呼“too small!too small!”,就如一位中国官员指责爱刨根问底的香港记者“too simple! too naive!”一样。“妈的!”他说:“日本人的阳根不见得比中国人伟岸,凭什么说中国人的小?”众人大笑。
两杯酒下肚,他的爱国激情又开始奔放起来,煞有介事地叹了口气,说:“唉!真是弱国无外交啊!”我顿觉忍俊不禁,说:“应该是性交。”众人又大笑。他告诉我们的第二件事的确令人震惊。在国外,当有人问他哪国人时,他竟然没勇气承认自己是中国人,而谎称自己是日本人,听了大家唏嘘不已。
几年后,他花了十几万元藏到一艘外轮的一个集装箱里偷渡到美国。在美国,他为中餐馆打了两年工,然后好运来了,认识了一位有绿卡的上海女博士,并和她结婚,从此结束了黑打工的生活。
去年夏天,他和我联系,说自己的一台东芝投影机坏了,在美国找不到地方修理,于是漂洋过海寄到温州来。这位仁兄善解人意,从不要我打电话给他,因为他知道中国电信是吃人不吐骨头的家伙,所以总是他联系我。技术员调侃说,你看,我们把投影机修到美国去了,我说,美国人是在利用我们的廉价劳动力啊。
去年春节,他携妻儿回老家探亲,原计划呆一个月,可三天后就打道回美国,因为他妻子说国内环境太差,食物污染,担心他那小美国人得传染病。唉!我们的“臭爱国”,现在不要说爱国,连爱乡也不行了。有朋友问我,当初你为什么不去偷渡?我说可能是我不够爱国的缘故吧,这似乎又成了一个悖论。
不知道行吗?
❹ 作文:爱国英雄的感人故事500字:朱德
朱德,作为我国革命领袖,红军第四军军长,曾多次伪装成敌军的官兵做内应,为南昌起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朱德的故事》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中国共产党抵御国民党反动派的开始。朱德伪装成南昌市公安局局长,潜入敌军内部。他佯装请南昌市各大领导、军官吃饭,从而让大部队成功部署,使敌军城内群龙无首。他为了使他的“客人”相信他,自己不带任何武器,这是十分危险的。朱德请来的“客人”吃过饭就想走,可这时离共产党大部队预定的时间还有三、四个小时,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朱德灵机一动,以打麻将为由留住了这些危险的“客人”。他还故意输了许多钱,以赢得“客人”的兴趣。
朱德在此次特殊任务中表现的机智、勇敢,具有极大的意义。他不顾个人安危,深入虎穴,不带武器,来到平日整天武枪弄棒的敌人身边,依靠智慧赢得“南昌起义”的成功,获得抗击国民党的开门红。
朱德精彩的革命人生不仅表现在他的机智勇敢上,作为军长他还对手下官兵非常关心,自己舍不得沾一点儿荤,却亲自买鸡给一个体弱的哨兵补养身体。他从不摆长官架子,经常把自己的食物分给士兵们吃。他真不愧为一代革命名将!
❺ 爱国人士及其事迹演讲稿500字左右
如果你看过秋瑾的照片,你一定也会觉得:“怎么那么美?”而且你注意一下,她的美是超越性别的,很少有人的美可以超越性别。
其实秋瑾来自一个保守的大家庭,他的父亲做官,替女儿选了一个当官的夫婿,他们结了婚,夫妻感情也很好。有人猜测秋瑾是婚姻不幸福才会去革命,其实不然,革命者往往是受到最多的宠爱,当他感觉到要与人分享这份宠爱时,他的梦想就出现了。
其实她还有孩子,一家和乐美满。在一个女子要缠足、丈夫可以纳妾的社会里,一个丈夫为了成全妻子的好学,愿意拿出一笔钱送妻子去日本留学,相信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丈夫。
然而,秋瑾到了日本之后,视野打开了,不再是一个旧社会里封闭的女人,她认识了徐锡麟、陈天华等优秀的留学生,经常聚会喝酒、聊新的知识,并且一起加入了同盟会。在当时,同盟会是一个非法组织,加入者都抱着被杀头的准备,唯有充满梦想的人才会参加。
秋瑾到日本之后,意识到东方的女性受到极度的压抑,被当做弱者,因此她的革命不只是政治的革命,更大的一部分是她对女权革命的觉醒与伸张。秋瑾在日本学武士刀、练剑,所以会拍下那么一张照片,象征女性的解放。
一个可以容纳解放女性的男性团体,也必定是开放的。可见,徐锡麟、陈天华等人都是优秀的男性,而秋瑾的丈夫也绝不是坏人。不过,秋瑾觉察到自己与丈夫在思想上已经分道扬镳,她无法再回到那个保守的社会里,所以她为自己的生命做了勇敢的抉择——提出离婚。
秋瑾的孤独不仅在当时,甚至在今日,都鲜有人能理解。幸运的是,秋瑾还有一群可爱的朋友。这些与她把酒言欢的留学生,知道秋瑾很喜欢一把剑,便凑钱买下来送她。
当他们在小酒馆里把剑送给秋瑾时,她当场舞了一回。我不知道那张持剑穿和服的相片是否为彼时所摄,但在秋瑾的诗中记录了此事,她说:“千金不惜买宝刀”,原来那把剑所费不赀,耗尽千金,以至于一群人喝酒喝到最后付不起酒钱,于是秋瑾不惜把身上的皮大衣当了,要和朋友们喝得痛快,诗的下一句便是:“貂裘换酒也堪豪”。后来,这群留学生回到中国,潜伏在民间,伺机而动,随时准备革命。心思缜密的秋瑾,不但有激情,也有理性,可谓当时回国革命者中最成功的一个。
然而,很少有人想到,离婚以后的秋瑾要面对生命里巨大的孤独感。相信她和徐锡麟之间的感情是革命,也是爱情。所以当徐锡麟冲动起义,因为没有详密的规划而失败被逮捕,并惨遭清朝官员恩铭将胸膛剖开,活活地掏出心肝祭奠时,听闻徐锡麟死讯的秋瑾立刻起义,因此被捕。
我读秋瑾传记时,深深觉得秋瑾的死和徐锡麟有很大的关系,而徐锡麟就是当年提议买宝剑送她的人。这使我联想到,革命里有一部分的孤独感,也许是和爱情有关。在革命里纠缠的情感非常迷人,非小儿女的私情可以比拟,他们是各自以“一腔热血勤珍重”的方式,走向诗的最巅峰。
在徐锡麟死后,秋瑾的起义可以说是一种自杀的形式。
秋瑾被捕之后,受尽所有的酷刑,被逼要写下所有参与革命者的名单,她只写下一个字:“秋”,表示只有秋瑾一人。她顿了一下,接着写:“秋风秋雨愁煞人”,又是一句诗。翌日清晨,秋瑾在绍兴的街市口被处以斩刑。
她是一个在文学上、戏剧上尚且无法全面说出其影响力的女性,她也是一个传奇,历史的传奇,因为她的生命活出了惊人的自我。
❻ 我身边的爱国故事 400-500字作文
祖国在世界各民族人民的心中是及其神圣的字眼。尤其对中国这样一个有着几千年悠久文化和历史传统的
来说更是如此。中华民族是不屈不挠的民族,也是追求真理、向往和平的民族。千百年来,
带着对这片
的崇敬之情建设她,保护她,热爱她。
翻开中国历史,
良相比比皆是:秦始
一中国,
轻赋税重生产;唐明皇“
”;
灭
平战乱;成吉思汗跃马扬鞭矫勇善战;乾隆帝明查暗访
。包青天秉公办案,
,
,邓士昌甲午海战……一桩桩、一件件都是那么的清晰可辨。
中国的百姓也是世界上最富有爱国精神的民族。孔子的广施教育,屈原的《桔颂》咏叹,
的六渡东海,张赛的出使西域,司马迁
写《史记》,
发明
,
撰写《本草纲木》,
研究纺织技艺,哪一桩哪一件不渗透爱国主义的情谊?
令人叹息的是
并不富强,伤痕遍体、列强争霸、
、满目疮痰。
是一部屈辱的历史,
又是一部爱国主义悲壮史。曾记否,
的“
”残遭杀害;
的
喋血
;国民党领袖廖仲凯被
亡,马列主义传播者
英勇就义,他们是中国爱国主义的楷模,他们用热血呼唤着正义。
孙中山为解民疾出国学医,眼见中国任人宰割又从“医人”改为救国。他一生致力于“驱除较虏,恢复中华”,直到生命垂危仍不忘告戒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鲁迅弃医从文以笔代枪,
,
,他以“
千夫子,俯首甘为儒子牛”白勉自立,最后以“我以我
”树立起民族当自强的大旗。
中国共产党人的爱国主义更是无与伦比。毛泽东以
打败装备精良的百万大敌,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是他唤醒了沉睡百年的
,让全世界的目光再次注目东方的神奇。周恩来身为总理,为国为民日里万机,操碎了心,耗尽了力,直到临终还惦记着祖国的统一。邓小平改革开放发展经济,仅二十几年间就使中国巨龙再度腾飞。
将香港、澳门收回国有,
为了两岸统一人民安康,
,再次与国民党
握手言和.
再看中国己今非夕比,深圳青年的效益观念,浦东新区
,体育健儿努力拼搏,航空工业飞速崛起……祖国的儿女不仅继承了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而且正用实际行动谱写续曲.中国的爱国主义
已深深根植于亿万中国人民的心底。
❼ 爱国故事500字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母亲早亡,父亲刘景谦续娶胡文秀为妻。胡文秀将刘富兰名中的“富”字改为自己的姓氏“胡”,从此更名刘胡兰。继母积极投身于妇救会工作,并非常支持刘胡兰参加革命。
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1945年10月,刘胡兰参加了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学习了一个多月,回村后她担任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1946年5月,刘胡兰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月,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
1946年秋,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
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其处死。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她镇静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刀前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怒问一声:“我咋个死法?” 匪军喝叫“一个样”后,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刘胡兰烈士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
❽ 关于名人爱国故事500字
陆游爱国故事
陆游所处的时代,正是我国历史上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时代。在十二世纪初,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建立了金国。在陆游出生后的第二年,金国占领了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市);第三年把徽、钦二帝掳去,北宋亡国。而当钦宗之弟赵构逃到南方,在临安(今浙江杭州市)建立了政权之后,不但不发愤图强,收复失地,反而任命臭名昭著的汉奸秦桧做宰相,一意向金人屈膝求和。绍兴十二年(1142年)和议告成,赵构竞无耻到向金国皇帝自称臣子,并答应每年献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跟金人划淮水为界。从此北方的大好河山沦为金人的领土,北方的广大人民横被金人奴役,而南宋小朝廷也只是偏安一隅,在敌人的威胁压榨下苟延岁月。后来宋孝宗赵眘与金签订的“隆兴和议”及宁宗赵扩与金签订的“开禧和议”,照旧屈辱求和。这种局面,当然是一向反对民族压迫的广大汉族人民所不能容忍的。因此在这一历史时代,不知有多少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挺身而出,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而陆游则是他们在文学战线上的杰出代表。
陆游一生经历了北宋的末年和南宋的前半期。由于幼年在敌人入侵下仓皇逃难,以及家庭和亲友的爱国言论的启发教育,陆游对当时的严重民族灾难有着极其深刻的感受,因而早在青少年时期,就在心灵深处埋下了爱国复仇的种子。此后无论在朝廷和地方做官,到川、陕前线从军,直至晚年在绍兴老家闲居,这颗种子生根、发芽、挺干、开花,虽然不断遭到风雨的摧残,却也不断地成长壮大,并且终于结满丰硕的果实。清朝诗人赵翼的《瓯北诗话》中有一段话,说得十分概括,他说:
放翁十余岁时,早已习闻先正之绪言,遂如冰寒火热之不可改易;且以《春秋》大义而论,亦莫有过于是者,故终身守之不变。入蜀后在宣抚使王炎幕下,经临南郑,瞻望鄠、杜,志盛气锐,真有唾手燕、云之意,其诗之言恢复者十之五六。出蜀以后,犹十之三四。至七十以后,……是固无复有功名之志矣,然其《感中原旧事》云:“乞倾东海洗胡沙”,《老马行》云:“中原旱蝗胡运衰,王师北伐方传诏,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则此心犹耿耿不忘也。临殁犹有“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之句,则放翁之素志可见矣。
❾ 爱国故事500字
爱国的屈原
屈原是古代一位伟大的诗人,也是一位杰出的爱国者。他生在战国时期的楚国,家乡在现在湖北的秭归,离长江三峡不远。这里风景奇美,山影水声迷人动听,屈原非常热爱自己的故乡,热爱楚国。可是楚国统治者腐败无能,不图进取,使国力渐渐衰弱,百姓生活也很痛苦。屈原非常着急,来到都城劝楚王改革图强。不料他受到奸臣的陷害和攻击,一度信任他的楚
王竟把他赶出都城,流放到了远方。
屈原一片爱国心不被人理解,难过极了。有人劝他:“楚国既然不需要你,你何不到别国去,照样可以施展才能啊!”
屈原回答说:“我爱我的楚国,为它的命运担忧,为百姓的痛苦伤心。明知自己的处境很危险,可是舍不得我的故土。我希望有一天还能为它出力。”
屈原写了许多诗,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他想象着自己乘着龙驾着象,在天空中翱翔,就要飞往远方,离开楚国,忽然回头看到了可爱的家乡,立刻停住了脚步。他的仆人哭了,连马也不肯再往前走。他又回到了楚国,并下决心:“如果不能实现我的愿望,我就投江而死,用生命殉我的祖国!”
不久,屈原怀着对楚国深深的眷恋,投入了汩罗江(在现在湖南)。他对楚国的爱也就是对中国的爱,对自己所属民族的爱。所以全国人民至今还怀念他,每年端午节人们划龙舟,吃粽子,就是为了纪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