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战士的故事50字
❶ 朱德爱国的一个故事800字
1928年冬日的一天,天刚麻麻亮,朱德军长又带领部分红军战士和赤卫队员到宁冈龙市挑粮.
这天,朱军长像往日一样精神饱满,穿
着一身灰布军装,背着斗笠,扎着腰带,打着绑腿,穿着草鞋下山去.来到龙市,战士们有的用箩筐担,有的用口袋背;没有工具的战士索性脱下长裤,把裤口扎
紧,把粮食装满两条裤腿,往肩上一搭一样方便.这样,大家挑的挑、背的背,翻山越岭,穿行在井冈山的蜿蜒山径上.
那年,朱德军长已经40多岁
了.他头戴斗笠,挑着满满一担粮和年轻的战士们一道走着.大家想:朱军长晚上忙着思考作战大计,白天还要挑粮,这可会累坏他.他们商量一起到朱德军长面前
提“抗议”,劝他少挑些.朱军长似乎看穿了大家的心思说:“同志们,今天我们来比比赛,看谁最先赶到黄洋界上的大槲树那儿!”一听说比赛,战士们劲头来
了:“好啊!谁先到大槲树谁是英雄!”一个战士灵机一动说:“朱军长,比赛可以,但有个条件.”朱军长问:“什么条件?”战士说:“你年纪大,不能挑那么
多,分给我们一点.”朱军长一听,爽朗地笑起来了:“那可不行!”说着,挑起担子就走了,留下了一阵笑声.
中午时分,队伍赶到黄洋界大槲树下
休息.黄洋界海拔1300多米,地势险要雄伟,一边是高山峻岭,一边是万丈悬崖.这里云海翻涌时如一望无际的汪洋大海,故黄洋界又称“汪洋界”.休息时战
士们议论开来了,七嘴八舌地说,劝也劝不住,讲也讲不过,怎么办?最后大家叫一个机灵的小战士把朱军长的扁担“偷”来藏起来了.战士们认为这样朱军长可以
休息了.那知道朱军长砍来一根大毛竹,用柴刀做了一根又大又扎实的扁担,并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大字,从此,他的扁担再也没人“偷”了.战士们看到朱军长
大步流星走在山路上,满脸是汗,军装湿透了,扁担压得弯弯,感动不已.这时,山道上响起一阵阵歌声:
同志哥,扁担闪闪亮,朱军长带头挑粮上井冈;井冈兵强马又壮,粮食充足装满仓;消灭白狗子,分田又分粮;保卫根据地,人民得安康……
摘自网络网友,谢谢。
❷ 边防战士的爱国精神
青山不语,但是他们见证了你们的忠诚!白云缄默,但是他们目睹了你们的艰辛!皑皑的白雪,感受了你们的无畏坚守!滚滚的长江,化作了你们的满腔热血!祖国
的边陲,感谢有你!正是你们默默的付出,无私的奉献,才换来了祖国的安宁,万家的团圆!因为,祖国在你们心中!人民在你们心中!——开篇的话
D1我站在边关哨所的山顶上,凝视高高的瞭望塔,白天舔嗜残阳的血液,夜晚咀嚼月亮的泪水。摔碎的酒杯,化成遥遥无尽的干渴思念。
吐出的孤独寂寞烟圈,把边关日志串成一串平平淡淡的日子。夜晚大家在灯光下相互传阅,背诵得滚瓜熟烂的家书。各自在心里,默默翻看青春年轮碾压走过的军旅
画。
D2我要把每一滴汗水都洒在祖国的边疆,做一个无名英雄,做一个维护国家领导不可缺少的一分子。我要以实际行动来报效养育我的祖国,无论是风雨交加,还是炎日当头,我都会像钢铁巨人一般,一动不动地看守边疆。维护和平,使和平之鸽飞遍世界每一个角落!
D3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小白杨,小白杨,它长我也长;
同我一起守边防。这首人们熟悉的《小白杨》歌曲,就是诞生在小白杨哨所,今天我终于有机会到这里来参观。小白杨哨所,位于新疆塔城巴尔鲁克山西部的边防线
上,建于1962年8月,因歌曲《小白杨》而得名。当汽车行驶在美丽的草原上时,蓝蓝的天上飘着白云,不时有牛羊从身边跑过,当绕过一个山道时,就远远看
到高高的山梁上一座迷彩的哨所拔地而起,妈妈说那就是小白杨哨所,走近哨所,看到哨所约有10米高,上下共两层,一面鲜艳的国旗高高飘扬在哨所上方,英武
的解放军战士手拿钢枪在站岗。
D4我们终于远远地看到了喀喇昆仑山顶上那神圣的哨所了。排长带着十几名战士轻盈地走到我们中间,取走了我们肩上的辎重,而几乎处于昏迷状态的队员小冯,
则被人高马大的排长背起来。我们一行气喘吁吁,胸腔内的肺如同炸裂一般难受,仿佛高原的空气已经凝固,双脚像罐了铅似的沉重。但面对墨蓝的苍穹和那醒目的
国防绿,以及军歌滴落在天边雪野的雄壮与粗犷,大家的内心涌动着一股无所畏惧的潮水。
D5风,吹不动你!雨,淋不倒你!雪,下不怕你!寒,冻不服你!风霜雪雨,寒暑往来,季节的轮回,寂寞的侵蚀,在边防哨所,你们依然“风雨不动安如山”。
D6“我希望,我能在每一天,朝阳从雪峰之间升起之时,看见飞舞的国旗,听见庄严的国歌,抚摸到胸前的党徽。”我闭上眼,感受着火光透过薄薄的眼皮传来的
点点温度,耳边又仿佛听见了那首耳熟能详的歌,在狂风中,传到了每个人的耳朵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大家没有再说话,只是一遍遍的哼着调
子。多久,第一抹阳光从雪峰之间的间隙透过来,照在我脸上,那明媚,就像是希望。
D7山的起伏伸延就犹如躺在天山脚下的一位女性艺术裸体,凸凹分明,清晰,色泽平缓,让思绪很容易走神到梦幻天境。一座蘑菇式的哨楼就矗立在这种意境中,
不多,也不少,正好就一座,看上去刚好,不觉得多余也不孤单,庄严神圣威武,就如天庭的南天门。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站似一棵松的直、稳,分管一片天地的霸
势,光荣神圣职责的独傲……都可以在这儿显现和刻画的淋漓尽致。一名似天兵天将的哨兵,一个标准恒定定格的军礼,一支紧握的冰冷钢枪,在向我们注视,在注
视着这片天,这块地。
D8实在百无聊赖,就蘸着月光在沙漠上作画。大树、小鸟、兔子、山水,一起与我守望天涯。有时孤芳自赏也会惹恼狂风,倾刻间画面就被吞没得无影无踪了。历
史横亘的门槛,也随天气变化而变化。不时的在风雪之夜,触摸沧桑遗痕,浮现出汉唐将士的威武风采。我看到在马灯照耀的界碑上,写满了历代军人,用信念、忠
诚、热血、铸就的尊严。白毛风象钢刀削面,嗖嗖的刮着地皮,砂粒象机枪扫射,叭叭的敲打着玻璃,电话线象个恶女巫,哼哼呀呀念着咒语。
D9边防哨所的岗楼上,你傲然屹立的身姿,深深地镌刻在我们的心中。你离开了眷恋的故乡,告别了年迈的父母,惜别了不舍的恋人,舍弃了都市的繁华,抛却了乡村的静谧,来到了艰苦的边防哨所。艰苦的磨练,铸就了你们钢铁般的意志,辛勤的付出,写下了人生壮丽的诗篇。
D10走下哨所,就看见在一面石子墙上写着几个大字:牢记我军职责,不辱戍边使命。这是解放军叔叔的誓言。带我们参观的连长叔叔给我们讲了小白杨哨所得名
的来历:哨所以前非常艰苦,边防官兵发挥艰苦奋斗,爱国奉献的精神,积极同自然环境作斗争,把昔日的隔壁荒郊变成了美丽的家园。1983年,一个边防战士
的母亲为了儿子安心边防,忠诚守哨,特意让儿子带了10棵小白杨种在哨所旁,陪战士们共同戍边,当时前哨战士们吃水十分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用省下
的水来浇灌小白杨,在战士们的精心呵护下,10棵小白杨终于成活了一棵,日夜伴随着哨所的官兵站岗放哨。
D11三年的援疆生涯虽然有点清苦,但比起世代生活在帕米尔高原上的古兰丹姆,比起日夜守卫在红其拉甫哨所旁的军人“斑长”,我幸运多了。我的奉命援疆,
我的西行奉献虽然比不了“斑长”,但我衷心希望我的援疆接力棒能一批又一批地传递下去,就象红其拉甫哨所旁的军人“斑长”一批又一批地轮流站岗。一切只是
为了西域的美丽,一切只是为了祖国的安宁!
D12曾几何时,风吹石头跑,地上不长草,天上无飞鸟,哨所似孤岛。如今,寒流刚走,芽露枝头,春姑含情舞彩绸;绿映岗楼,白杨列队,红柳挥手,刺槐点兵
锁荒沟,草地流油。春赏杜鹃,秋尝石榴,窗外百灵放歌喉,泉水伴奏。人与自然手牵着手,边关哨所变绿洲,汗珠铺就。敢与天斗,戍边索求,哨所春色不胜收,
大漠独秀。
D13祖国的西部边陲,群山连绵,荆棘丛生。你们在人迹罕至的崇山峻岭中,攀登跋涉,披荆斩棘。你们走过了多少崎岖的山路,穿破了多少绿色的军鞋,穿过了多少茂密的丛林,多少次露宿林中,山头,燃起过多少堆温暖的篝火,经过千辛万苦,锲而不舍,你们终于找到了中国的界碑!
D14你可以想象得到,我们一行二十人在抵达海拔4000米大本营时兴奋的情景。面对寂寞的雪原和冷澈的月光,我们围坐在通红的篝火旁,任温暖的火光舔食
我们旅行的疲劳。然而第二天,队伍又少了五个人。强烈刺眼的太阳辐射和难以忍受的高原反应,使他们被迫下山返回乌鲁木齐。面对坎坷崎岖的山路,我们行进在
晶莹的雪原上,那无限的苍白和壮丽,使我们乏味的旅行增添了无尽的奇险。
D15我知道,山下老阿爸甩响牧鞭,炸开的浪花为我祈祷;老阿妈用慈祥的目光,引燃篝火为我导航。枪刺上的月亮和灯光一起在马背上驰骋,蹄声摇醒崎岖的小
路,精确丈量与母亲的距离。我知道,远去的风火狼烟,已化作悲旷苍凉的城垣。金戈铁马踏出的喊杀声,也伴随刀枪剑戟作古。但这沉甸甸的山道,仍然是我们的
生命线。只有让钢枪睁开警惕的眼睛,把太阳、月亮高高举过头顶,才能竖起祖国边关的坚固屏障。
D16无论在冰天雪地的北国边疆,还是在赤日炎炎的南方海岛,无论是在群山起伏的西部山区,还是在无人居住的东方礁石,都有你——我们的边防战士,伟大祖国的守护神,那伟岸的身影。
D17近近的看见了一面红旗在飘扬,随着车不断上升旗杆在下降,远远的又走了足有10分钟,才看到旗杆的根部哨楼的顶部。司机说:“到了,看,那就是哨所
的岗楼。”可是车并没有停,只是速度缓慢了下来。除司机之外,我们都透过车窗顺着司机指的方向抬头望去,眼前的一幕太壮观了,惊呆了我,也拉直了我们所有
人的眼睛。简直就是一副举世壮观的宏图,灰蒙蒙的天给这一切的一切作了再自然不过的背景底色,淡淡的,轻轻的,绵绵的。
D18战争年代上战场,和平年代去支边。回想二十八年前,十八岁的她怀揣着青春的梦想,穿上了绿军装,踏上了西行的列车,远离家乡亲朋,来到了甘肃平凉,
度过了1000多个难忘的日日夜夜。艰苦的军旅生涯,不仅锻炼了她强健有力的体魄,也造就了她雷厉风行、争强好胜、勇于担当的性格。
D19告别喀喇昆仑山的时刻终于来临了,官兵们列队热烈欢送。受宠的小冯面对一双双异性大手有力的握别,竟然难过的失声痛哭。排长说她是喀喇昆仑哨所设立
以来唯一出现的年轻女性。小冯的行囊里塞满了战士们赠送的各种各样冰雕的花朵,尽管无法带下山去,但这盈盈的冰清玉洁的情怀,令我们无限的自豪与感伤……
D20三九严寒,“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祖国东北的边防线上,齐膝深的雪,凛冽刺骨的寒风,漫天飞舞的雪花,怎么也挡不住巡逻战士坚定有力的步伐,皑皑的雪地上印出了你们深深地足迹。
摘自网络网友,谢谢。
❸ 10个中国爱国主义英雄事迹
1、黄继光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的二营奉命反击占领597.9高地表面阵地之敌。当攻击部队受阻、伤亡较大时,已任营通讯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主动请战,消灭敌人火力点。在战友负伤牺牲、自己所携弹药用光的情况下,黄继光毅然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枪眼,为冲锋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通路,牺牲时年仅22岁。
2、董存瑞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
董存瑞挺身而出,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毅然决然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3、马立训
马立训是八路军著名的爆破英雄。抗日战争中,他共参加40余次战斗,完成爆破突击任务20余次。他苦练杀敌本领,不断革新爆破技术,采用偷爆、飞爆、空爆、连环爆等爆破方式,炸死日伪军500余人,被誉为“爆破大王”。
1942年7月,在攻打岳家村日伪军据点战斗中,他和战友总结爆破经验,利用军毯扎成炸药包,用手榴弹引爆,炸掉据点,全歼守军。同年8月,在山东泗水县孙徐战斗中,连续炸毁日伪军4座碉堡,炸死日伪军60余人。
1944年5月,在攻打山东平邑县庞庄日军据点战斗中,他炸开第一道障碍后,利用有利地形,又主动炸开据点门楼,部队得以迅速通过突破口向纵深发展。在鲁南天井汪围歼日伪军的战斗中,部队被一座10米高的四层碉堡的密集火力压制,他奋勇冲上去,炸毁碉堡,为部队进攻扫除了障碍。
4、林则徐
1839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查禁鸦片起,至1840年10月清廷革林则徐两广总督职止,林则徐在广州主持禁烟抗英军事斗争共19个月。5月18日,实用了34天,共收缴烟土19187箱,又2119袋,总重量1188127公斤。
6月3日,历时23天的虎门销烟,在林则徐的指挥下,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决不屈服于侵略的决心。虎门销烟,是人类历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虎门销烟,展示出中华民族无以伦比的伟大形象,是抗击外来侵略的胜利。
5、杨根思
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分割围歼咸镜南道美军战斗中,时任志愿军某部连长的杨根思,奉命带1个排扼守下碣隅里外围1071.1高地东南小高岭,负责切断美军南逃退路。29日,号称“王牌”军的美军陆战第1师开始向小高岭进攻,猛烈的炮火将大部工事摧毁,他带领全排迅速抢修工事。
激战中,美军以空中和地面炮火对小高岭实施狂轰滥炸,随后发起集团冲锋。当投完手榴弹,射出最后一颗子弹,阵地上只剩他和两名伤员时,又有40多名美军爬近山顶。危急关头,他抱起仅有的一包炸药,拉燃导火索,纵身冲向敌群,与爬上阵地的美军同归于尽,英勇捐躯。
6、赵一曼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中国共产党派到东北地区领导革命斗争。1935年11月,与日伪军作战时不幸因腿部受伤被捕。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严酷的审讯。
面对凶恶的日军,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赵一曼忍着伤痛怒斥日军侵略中国以来的各种的罪行。凶残的日军见赵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马鞭狠戳其腿部伤口。身负重伤的赵一曼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坚强的意志和誓死抗日的决心,痛的几次昏了过去,仍坚定地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
7、梁士英
1948年9月,梁士英参加解放锦州作战,被派到尖刀连8连2排5班当战斗组长。10月14日上午,总攻锦州的战斗打响了。梁士英首先登城,一个人用十几颗手榴弹击退了一个连的敌人反扑。在这关键时刻,梁士英提起爆破筒,冒着密集的子弹,将拉开导火索的爆破筒塞进碉堡里,正当他转身离开时,爆破筒又被敌人推了出来。
梁士英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身躯死死地顶住了就要爆炸的爆破筒。随着“轰”的一声巨响,敌堡被炸毁,梁士英壮烈牺牲,年仅26岁。战后,师党委给梁士英追记三大功,授予“特等功臣”光荣称号。锦州市人民政府将锦州西北门改称“士英门”,将惠安街改称“士英街”,以永远纪念这位不朽的英雄,伟大的战士。
8、杨靖宇
杨靖宇21岁参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军围困,身负重伤,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
残忍的日军剖开他的遗体,当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时,这些被杨靖宇带领的抗日联军弄得焦头烂额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密林中,支撑着杨靖宇与敌人战斗的力量是对祖国的一腔热爱之情。
9、文天祥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
刑前,监斩官说:“文丞相,你现在改变主意,不但可免一死,还依然可当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还说什么鬼话!”文天祥慷概就义,给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气歌》。
10、邱少云
邱少云出生于四川铜梁,1952年10月,为打击盘踞在上甘岭的美国和南朝鲜军队,被选派参加潜伏部队,并担任了发起冲击后扫除障碍的爆破任务。12日上午,敌机向其所在的潜伏区进行低空扫射,并投掷燃烧弹。飞迸的燃烧液燃遍他全身。
为了不暴露潜伏目标,邱少云任凭烈火烧焦身体。他双手深深地插进泥土里,身体紧紧地贴着地面,直至壮烈牺牲。邱少云牺牲后,被部队党委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追记特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
❹ 有关战士爱国的文章
董存瑞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佟麟阁 1937年7月28日,北平大战开始。北京城外的南苑,佟麟阁所在的第二十九军司令部遭受40余架敌机的轮番轰炸,并有3000人的机械化部队从地面发动猛烈攻击。佟麟阁与132师师长赵登禹誓死坚守阵地,指挥二十九军拼死抗击。战斗进行得十分激烈。后奉命向大红门转移,途中再遭致日军包围,在组织部队突击时,被机枪射中腿部,头部再受重伤,流血过多,壮烈殉国。毛泽东同志曾高度评价佟麟阁等国民党抗日将领,称赞他们“给了全中国人民以崇高伟大的模范”。1937年7月31日南京国民政府发布命令,追授佟麟阁为陆军上将。
❺ 革命先烈的事迹50字10个
1.董存瑞烈士1929年10月出生于河北怀来县南山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从小就在党的培养下参加了党领导的各种抗日活动。1945年董存瑞参加了八路军,他工作用心、做战勇敢,先后立过四次大功,得过三枚奖章。1946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城的战斗中董存瑞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开导火线,与敌人同归于尽,为胜利开辟了道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董存瑞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我们要学习英雄精神,沿着英雄的道路奋勇前进。
2.刘胡兰烈士于1932年出生于山西汶水县,云周西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刘胡兰从小就受到革命教育。她最先学会的几个字是“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她用心参加抗战工作,还组织了妇女参战队,为党,为人民做了超多工作。1946年7月盘踞在汶水的阎匪军狗急跳墙,风狂反扑,袭击了云周西乡村。刘胡兰同志不幸被捕,在敌人面前,她英勇顽强,坚贞不屈。
她跨过了战友的遗体,踏着烈士的血迹从容来到轧刀前,振臂高呼,“乡亲们,敌人的末日不远了,新中国就要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万岁。”刘胡兰同志牺牲时,年仅15岁。刘胡兰同志牺牲后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毛主席为刘胡兰烈士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高度赞扬了刘胡兰同志伟大而光荣的一生,她没有死,她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3.黄继光烈士1930年出生在四川省中江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50年美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1951年20岁的黄继光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上甘岭战役中,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射口,用自己宝贵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道路,黄继光同志崇高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4.孟起安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9岁进私塾读书。1939年冬结婚后,在蒋垛处馆教书。1940年10月,参加减租减息斗争,成为蒋垛农抗领导人之一,后任五抗会主任。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蒋垛区委组织干事、组织科长。1942年春,以塾师身份到江村发动抗日救亡工作,培养了一批青年干部,建立了江村乡党支部。1943年夏,任姜南区区委书记,组织“二五”减租,开展惩奸运动。1945年8月,调任蒋垛区委书记,组织发动了对地主的清算斗争。
1946年秋主力北撤,领导群众开展游击斗争。由于关节炎发作,行动不便,组织上让他暂时离职休养。1947年2月,在邱西乡西后港,不幸被捕。关押期间,敌人软硬兼施,透过其亲友诱他自首,他宁死不屈,坚持狱中斗争。2月21日,在姜堰东场上,他被绑在电线杆上,敌人用铁丝穿过他的手心,鼻子和耳朵,敌人又把他押到南天寺广场(现姜堰中学内),一个地主举起菜刀,砍下他的耳朵,其它几个家伙一齐扑过去用刀乱戳,他昂首高呼:“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倒在血泊中。
5.刘伯承受党的委托,为配合北伐战争,他与杨阐公一齐组织了沪州、顺义起义。蒋介石叛变革命,国共合作破裂之后,刘伯承从四川东下,奉党的指示,到南昌与朱德等将一齐组织了南昌起义。起义失败之后,刘伯承等人潜往香港,1927年冬转到上海。在上海躲避期间,正遭通缉的刘伯承被染上恶习的儿子告发,几遭逮捕。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刘伯承到苏联学习,躲过了追捕。
❻ 爱国战士有哪些人
刘胡兰(1932-1947)女,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现改名为刘胡兰村)人,在艰苦的斗争中,许多优秀党员和革命战士为革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们英勇不
❼ 写关于爱国战士的文章
)张自忠,国民革命军33集团军总司令,率部多次于日军血战,曾取得过喜封口,临沂,随枣的战役的胜利.后在枣宜会战中殉国.
(2)狼牙山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大部队撤退阻击树倍与己的日军,最后弹尽粮绝,全部跳下山崖.
(3)林则徐,禁烟运动,壮我中华.
(4)李宗仁,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抗战时期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组织徐州会战,冬季攻势,枣宜会战等正面战场的重大战役,取得过台儿庄大捷.有效的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董存瑞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佟麟阁
1937年7月28日,北平大战开始。北京城外的南苑,佟麟阁所在的第二十九军司令部遭受40余架敌机的轮番轰炸,并有3000人的机械化部队从地面发动猛烈攻击。佟麟阁与132师师长赵登禹誓死坚守阵地,指挥二十九军拼死抗击。战斗进行得十分激烈。后奉命向大红门转移,途中再遭致日军包围,在组织部队突击时,被机枪射中腿部,头部再受重伤,流血过多,壮烈殉国。毛泽东同志曾高度评价佟麟阁等国民党抗日将领,称赞他们“给了全中国人民以崇高伟大的模范”。1937年7月31日南京国民政府发布命令,追授佟麟阁为陆军上将。
南宋末年,元兵南逼。宋皇从杭州败移福州。景炎帝二年(即公元一二七七年)的春天。文天祥为了抗击元兵,率师从闽西进军漳州,所闻福州失守,宋帝败逃海上,他只好西撤,翻越闽南与闽西交界的坂寮岭,退到险要的倒岭赶筑营垒,沉着应急。元兵来势凶猛,紧迫在后,文天祥的兵马渡过下畲溪的木桥,仰望天空,说了声“天助我!”立即,风起云涌,电闪雷鸣,咆哮的山洪把元兵阻隔在崎岖的对岸。
那拆掉的虽是木桥,却系交通要道。文天祥考虑到战后百姓过往的需要,特地为当地留下不少金银,以备复建之用。当他带兵马要经过倒岭下的梅子坑村,老百姓闻讯接应,纷纷主动把家里的门板桌面都搬来铺架临时便桥。文天祥万分感激,当场为此桥取名为“大义桥”,后人也有传说为“待御桥”。
❽ 抗美援朝的英雄故事
抗美援朝英雄人物——邱少云:
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部队开赴前线途中,他冒着美军飞机的扫射轰炸,从燃烧的居民房屋里救出1名朝鲜儿童。
1952年10月,邱少云所在的部队接受了一件光荣又艰巨的任务:在平康、金化之间的“391”高地上,消灭李伪匪军,将战线向南推进。
391高地位于上甘岭右翼铁源东北十余km处,山势险要,狭长孤立,南北两峰相对,全长1,200m。高地上防守着敌人一个加强连,他们在高地上修筑了大量的碉堡,布上了层层铁丝网。
夺取391高地,最大的困难是,从我军阵地到该高地有3,000m的开阔地。在这样长的开阔地上神击必然会造成突击力量过多的伤亡,影响战斗的胜利。
为了拔掉这颗毒钉,消灭391高地上的李伪军,我志愿军某部领导机关派出侦察小组,对该高地上的地形地物、敌人的火力配备等情况摸得一清二楚。
在此基础上,我军领导机关进行了充分的讨论研究,决定在发起攻击的前一天夜里,将数倍于敌人的兵力潜伏到敌人的前沿。
10月11日傍晚,全副武装的三营指战员集结在蔓山区,随着师长的一声令下,潜伏部队像离弦的箭一样,直朝着敌人的前沿阵地射去。
战士们经过了20km的行程,于22时到达了预定潜伏区。24时,部队秘密地潜伏就绪。570多名志愿军战士成线网状密布在“三九一”高地前的草丛中。九连潜伏哨已前进到了距敌碉
堡前500m处。邱少云潜伏在391高地东边距山脚只有60m的一条杂草丛的土坎边。
他们用草布满全身,以免被敌军发现,不管天气多炎热,也不管草丛中的蚊虫叮咬,也绞丝不动,生怕引起敌军的怀疑,尽管如此,后来在敌军进行实地勘察时,志愿军还是不小心被敌军发现了。
不久,山上的敌人向草丛中扔了两发指示目标的烟幕弹,浓烟刚起,敌人就乱扔燃烧弹。
立刻,潜伏地区燃起几处大火,野草噼噼啪啪地燃烧起来,火越烧越大。这时,敌机又扔下了-排燃烧弹,有一颗落在离邱少云2m远的地方,四散飞迸着汽油燃烧液,溅在邱少云的腿上。
转眼间,他腿上插的伪装烧着了,火苗腾腾地往上冒,很快地变成了一团烈火把他包了起来。
邱少云的身后是一条水沟,他只要后退几步,在泥水里打几个滚,身上的火就灭了。可是,只要他一动,敌人就会发觉。
这时候,靠近邱少云的小李、小张和老王紧张起来。他们三人望着全身被烧着的邱少云,心里十分难受。烈火烧在邱少云的身上,就像烧在他们的心里。他们真想扑过去,帮助战友把火扑灭呀。但是,他们克制住了极度的痛苦,没有那样做。
因为敌人正从望远镜里观察着这片燃烧的土地,只要有丝毫的动静,敌人就会发现。这样,不仅救不了邱少云,潜伏计划也要落空,更多的战士的生命就要受到威胁。他们以邱少云为榜样,严守着潜伏纪律,等待着贡献时刻的到来。
这时候,烈火从腿上已经烧到了邱少云的头上。他忍受着烈火烧身的难以想象的痛苦,立即把手中的爆破筒递给了身旁的小李。
10分钟过去了,邱少云还是一动不动地伏在那里,两手深深地插进泥土里,像一块优质的金钢-样任火冶炼,像一块千斤巨石紧贴地面,严格地遵守着革命纪律,直到牺牲的最后一秒钟,他没有发出一丝响动。
❾ 为什么要说闻一多先生是一位爱国民主战士
1945年12月1日,昆明发生国民党当局镇压学生爱国运动的一二一惨案,闻一多亲自为死难内烈士书写挽词:容“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出殡时,他拄着手杖走在游行队伍前列,并撰写了《一二一运动始末记》,揭露惨案真相,号召“未死的战士们,踏着四烈士的血迹”继续战斗,闻一多先生是一位爱国民主战士。
拓展资料
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
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留美预备学校。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七子之歌》。[1]1928年1月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 1932年闻一多离开青岛,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中文系教授。
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闻一多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