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吃饭故事
A. 八仙的故事
在我国民间,几乎人人都熟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故事。这八位神仙究竟是凭空杜撰出来的神话人物,还是历史上某些人物的模拟化呢?应当说,一切神灵都是人造的,所谓“八仙”自然也不例外。大部分是以历史人物为依据而产生的,不过说法有异。
大家都知道,民间传说中的八仙分别是:铁拐李、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据有人研究,汉、六朝时已有“八仙”一词,原是指汉晋以来神仙家们所幻想的一组仙人,直至唐代,“八仙”都只是一个空泛的名词。而上述八仙中的具体人物,到明代中叶吴元泰的《东游记》和汤显祖的《邯郸梦》问世后,才被正式确定下来。
铁拐李
先说铁拐李,铁拐李在民间传说中为八仙之首,有的书中称其姓李,名洪水,隋朝峡人,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则说他姓李,名玄;赵翼的《陔余丛考》中又说他姓刘。有说他是唐玄宗开元、代宗大历之间人,学道于终南山,一次元神出壳,没曾想尸体为虎所食,只得投身于一个跛乞丐。《历代神仙通鉴》称,其原本一俊伟丈夫,善道术,会使导出元神法术,修练于砀山岩穴中,有次应师父老子之约,行“元神出壳”法术,赴千里之外华山,数日后回归,发现其尸体被其徒误焚,突见附近一饿殍,灵机一动说“即此可矣。”即从饿殍脑门而入,神魂归壳后则成一蓬头卷须、黑脸巨眼,并且还跛了一只右脚的丑陋汉子。看来他是一位民间口耳相传,诸事附会而成的道家仙人。
钟离权
八仙中名气仅次于铁拐李的是钟离权。他在八仙中地位较高,特别是由于道教徒的吹捧,名声更大。元时,金真道奉为“正阳祖师”。有关其人物原型,约出现在五代、宋初之际。《宣和年谱》、《夷坚志》、《宋史》等书都有他事迹的记载,只是后来讹为汉钟离,才附会为汉代人。《历代神仙通鉴》、《续文献通考》等书称,钟离权,复姓钟离,字寂道,号云房子,又号正阳子。东汉咸阳人,其父钟离章为东汉大将,其兄钟离简为中郎将,后也得道成仙。而唐代确实有位叫钟离权的人,《全唐诗》录有他的三首绝句,并附有小传云:“咸阳人,遇老人授仙诀,又遇华阳真人,上仙王玄甫,传道入崆峒山,自号云房先生,后仙去。”他留世的诗题为《题长安酒肆避三绝句》,其中有“坐卧常携酒一壶,不教双眼识皇都”、“得道真仙不易逢,几时归去愿相从”等句,还颇有一些“仙味”,当是一位好道之人。
张果老
张果老是八仙中年迈的仙翁,名“张果”,因在八仙中年事最高,人们尊称其为“张果老”,历史上实有张果其人,新、旧《唐书》有传,武则天时,隐居中条山,时人皆称其有长生秘术,他自称年龄有数百岁,武则天曾派使者前去召见,张果老佯死不赴。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恒州刺史韦济将其奇闻上奏皇上,玄宗召之,张果又再次装死,气绝很久才苏醒,使者不敢进逼。玄宗闻知,再次派徐峤去邀请。张果只得进京。据说唐玄宗对其传闻有疑,曾叫善算夭寿善恶的邢和璞给张算命,邢却懵然不知张的甲子,又有道师“夜光”善视鬼,玄宗令他看张果,他却问:“张果在哪?”居然对面而看不见。从史传所记来看,张果不过是一位有些心虚的老朽江湖术士,要不何以数次装死以避征召呢?充其量不过会些幻术而已。所以有关他的仙话,全都是道教凭借民间传闻,夸大其词,为了宣传需要而编造的。《太平广记》还记张果老自称是尧帝时人,唐玄宗问术士“叶法善”张的来历,叶法善说:“臣不敢说,一说立死。”后言道:“张果是混沌初分时一白蝙蝠精。”言毕跌地而亡,后经玄宗求情,张果才救活他。
吕洞宾
八仙中流传故事最多的当数吕洞宾,在道教中,全真道奉其为“纯阳祖师”,又称“吕祖”。历来大多数研究者均认为,吕洞宾姓吕名岩,唐末人。《金唐诗》、《词综》中都收有他的诗作。宋代罗大经的《鹤林玉露》、洪迈的《夷坚志》及《集仙传》等书对其均有记载。有说他是京兆人(今陕西、西安一带),唐咸通中及第,曾当过两任县令。有说他是九江人,原为唐宗室,姓李,因避武后之祸,易姓为吕。他始名绍光,二十余年科场不第,遂罢举而纵游天下,后被钟离权点化成道。他是八仙中人情味最浓的一个,潇洒、风趣,为民除暴安良,斩妖除怪,还好酒好色,世间流传有《吕洞宾三戏白牡丹》的传说,他的传说既多且杂,但从中也可看出原是唐代一位慕道的士人,后被人们神化成仙。
何仙姑
何仙姑是八仙中惟一的女性,有关其身世说法不一。一说她是唐朝人。宋初《太平广记》引《广异记》称有“何二娘”者,是位以织鞋为业的农妇,后因嫌家居太闷,游于罗浮山,在山寺中住下,经常采集山果供众寺僧充斋。一次,远在四百里外的循州山寺僧来罗浮山寺,称某日曾有仙女去彼山采摘杨梅果子,经查实那天正好是二娘采果的日子,再加之大家又不知二娘从何处采来这众多山果,便认为二娘即为循州山寺采果之仙女,从此二娘远近闻名,她也借此不再寄居山寺了。《续通考》说何仙姑为唐武则天时广东增城县人,出身时头顶出现六道毫光,天生一副“仙科”,十三岁时在山中遇一道士,吃了道士一只仙桃,从此不饥不渴,身轻如飞,并可预见人生祸福。后来她应召进京,途中离去。一说她是宋朝人。宋代的一些文人笔记多称她为北宋永州(零陵)人,有称她幼遇异人,得食仙桃成仙。有称她放牧于郊野,遇异人送仙枣,食后而成仙,宋人笔记中还记载了何仙姑一些为人占卜休咎,预测祸福的事迹,一时士大夫及好奇者争先前往彼处占卜,可见她不过是一位精于占卜的民间女巫。
蓝采和
八仙中有位玩世不恭,似狂非狂的行乞道仙,名叫蓝采和。南唐沈汾《续仙传》、宋初《太平广记》、陆游《南唐书》等书均载有他的事迹。是唐末至五代时人。其行为怪僻,贪杯喜唱,平时穿一身破蓝衫,一只脚穿只靴子,另一只则光着脚丫子。更不近常情的是,夏天他穿棉衣,冬天却躺卧雪中而全身冒热气(《续仙传》)。平时他手持三尺有余的大拍板,一边打着竹板,一边踏歌而行,沿街行乞,他唱的歌很多,大都是触景而生,不仅令世人觉得高深莫测,而且颇具仙意。其一云:“踏歌蓝采和,世界能几何?红颜一春树,流年一掷梭,古人混混去不返,今人纷纷来更多。朝骑鸾凤到碧波,暮见桑田生白波。长景明晖在空际,金银宫阙高嵯峨。”他行为癫狂,有人施钱给他,他大都送给贫苦人,蓝采和居无定处,四海为家。这个仙人的人物原型本是一江湖流浪汉,仅由于他的行为癫狂,又好周济穷人,因此深得人们喜爱而被神化成仙。
韩湘子
普遍的说法,韩湘子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侄子(有说侄孙),《唐书.宰相世系表》、《酉阳杂俎》、《太平广记》、《仙传拾遗》等书都有关于他的介绍。一称是韩愈侄孙,历史上韩愈确有一个叫韩湘的侄孙曾官大理丞。韩愈曾有《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诗:“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他成仙的传说,最早见于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书中称韩愈有一年少远房子侄,为人轻狂不羁,不喜读书,韩愈曾责怪他,他却能在七日之内使壮丹花按其叔的要求改变颜色,并且每朵上边还有“云横秦岭家何在……”的诗句,韩愈惊奇万分。还有说韩湘子是韩愈外甥,其事迹和《酉阳杂俎》所言大同小异,韩湘子其人物原型为韩愈的族侄,五代时即被仙化。
曹国舅
排名八仙之末的曹国舅,出现的时间最晚,流传的仙话也较少。其身世,说法大同小异,都和宋仁宗的曹皇后有关。
《宋史》有传,曹佾,字公伯,曹彬之孙,曹皇后的弟弟。他性情和易,通晓音律,喜爱作诗,封济阳郡王,身历数朝而一帆风顺,年七十二而寿终。《神仙通鉴》云:曹国舅天性纯善,不喜富贵,却慕恋于仙道,其弟则骄纵不法,恃势妄为,曹国舅对其恶行深以为耻,遂入山修炼,遇钟离权、吕洞宾而收他为徒,很快曹国舅修成仙道。《东游记》中所述曹国舅与上略同。
“八仙过海”的民间故事
除上述以外,民间中关于八仙也有一些口碑传说,其中有则悲惨的“八仙过海”故事。
北宋建隆年间,沙门岛(今庙岛)是朝廷囚禁犯人的地方,从建隆三年开始,凡军人犯了法,都发配沙门岛。这样年复一年,岛上犯人越来越多。但朝廷每年只拨给全岛三百人的口粮,所以粮食越来越不够吃。后来,沙门岛看守头目李庆便想了个狠毒办法:当犯人超过三百时,便将其中一些捆住手脚,扔进海里淹死,使岛上犯人总是保持在三百人内,如此被杀的,两年内就达七百余人,为了活命,犯人们经常跳海凫水逃命,但绝大部分都被激浪吞没,一次,有五十多名囚犯得到即将被杀的消息,便趁着天晴月朗,避开看守,抱着葫芦、木头跳入海中,往蓬莱山方向游去。从沙门岛到蓬莱约三十里之遥,途中多数犯人体力不支淹死水中,只剩下八名身怀武功、体格健壮的善游者,借着水流游到了岸边,在蓬莱城北丹崖山下的狮子洞内躲了起来。第二天,渔民发现了他们,当闻知八人从沙门岛游水越海而来,无不惊奇万分,把他们称作“神人”,此事便在民间传开了,并且越传越神,他们被传称为“八仙”,演变成今天的“八仙过海”的故事。
B. 八仙故事有哪些
八仙故事
八仙传说,在我国民间流传久远,影响深广。最早可上溯到唐宋时期,诗词、杂记中就有八仙之说。《太平广记》中也有八仙人物的记载。但其中所涉及的人物,并非我们今天所传的八位仙人。至明代吴元泰所撰《八仙出处东游记传》才认定:汉钟离、铁拐李、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八位仙人,一直相传至今。
既然是八位仙人,他们的身世本来是无从查考,也无深究的意义。然而,神话在不断的创造、流传、丰富过程中,见于文献典籍却言之凿凿,把他们从天国拉到人世,或修行,或超度,人亦可以成仙。神话传说是口头文学,在人们口头流传过程中,经过众多民间艺人自觉不自觉地进行加工、丰富,创造了八仙的形象。尽管仙界的最高权威在八仙面前还显示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尊严,但八位仙人实际上并不甘愿受玉皇大帝的管束,也不听从道家鼻祖太上老君的调遣。他们天马行空,独来独往,成为神仙群体中的一个小小的流派—逍遥快乐的散仙。
人们在现实中遭受压迫,或者不能实现的愿望,就把它寄托在幻想世界里,借助想象力支配自然,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以实现自己的目的。八仙的传说故事中,就寄予着人们的思想,意志和愿望。八仙同情劳动人民,给予关注或暗中帮助,惩恶扬善,抑富济贫。人们的口头文学创造了八仙,八仙自然受到人们的喜爱。特别是八仙过海的传说深入人心,八位仙人各有各的卓著才干,各有一手应变的绝招,成为智慧的化身,给人们以极大的启迪和鼓舞。他们的故事数百年来结晶为一句民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人们心中留下了可资借鉴的榜样和永久的魅力。
八仙故事流传到今天已不再是简单的民间传说,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现象。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常见以八仙命名的八仙祠、八仙桌、八仙宴、八仙秧歌等等,目之所及的花瓶、香炉、钱币、铜镜、门楹、文房上的八仙图案比比皆是,表现手法更是千变万化,还有明八仙、暗八仙之分,人们对八仙的喜爱与敬仰可窥一斑。
先贤有联语:九天阊阖开宫阙,八仙过海在蓬莱。
蓬莱因八仙而神秘,八仙因蓬莱而传奇。
吕洞宾
吕洞宾名岩,号纯阳,晚唐关西河中府承乐县人。他屡试不第,整日为自己怀才不遇而苦恼,后隐居终南山修道。一日与汉钟离巧遇,钟想捉弄他一下,便让他煮上一锅小米饭,然后施道术将他‘点’入梦境。他梦中中了举人,享尽了荣华富贵。可是梦醒之时,他煮的小米饭还未熟。这就是有名的“黄粱美梦”之说。钟离权以此法彻底破除了吕洞宾功名利禄的欲望。吕不禁感慨万端,便拜钟离权为师,以求脱尘之道。钟怕他俗念难灭,又对他进行了十次考验,他次次过关,钟这才将他超度升仙。元代时他被封为“纯阳演政警化孚佑帝君”,统称吕祖,为全真道北五祖之一。在民间传说中,他是一位集“剑仙”、“酒仙”、“色仙”、“诗仙”于一身的放浪形骸的神仙。
铁拐李
铁拐李又称李铁拐,其名甚多,有李凝阳、李洪水、李孔目、李玄、李岳、李元中等。生于何时,众说纷纭。传说他于华山寻到与自己同姓的道教鼻祖李耳,受其点化而成仙。太上老君李耳带其游历诸仙山,临行前嘱其徒弟杨子守住他的肉身,约定七日不返方可焚化。岂料守到六日,杨子家人告急,其母病危,遂焚化李玄肉身而去。待李玄随老子游历归来,已不见自己的尸身,却遇一饿殍之尸倒卧山中,情急之下,只好将自己的游魂附于饿殍之尸,因此而变成蓬首垢面袒腹跛足的乞丐模样,世人也因此唤他作“铁拐李”。关于铁拐李换身另有一说,说他学道于终南山,在一次元魂出窍时,躯体被老虎吃掉,元魂只好钻进刚死的乞丐体中,于是变成后来的样子。情节有别,结局一样。
汉钟离
汉钟离姓钟离,名权。据称是汉代钟离子,因此民间有称之为“汉钟离”,仿佛他姓汉,名钟离。道教宣传,意欲达到“贵为将相,不如修道成仙”的效果,变为他演绎出“将门虎子”的身世,说他的父亲是东汉的大将钟离章,在他出世之时,就伴随着一股仙气,只见异光数丈如烈火,如同一个仙人下凡。他说了一句:“身游紫府,名书玉京”,一语惊人。“紫府”与“玉京”是玉皇大帝的宫殿,仿佛他真是神仙下凡一般。因出身将门,被视为虎子。后来果然在朝中成为一员武将。适逢匈奴扰边,他奉命领兵征战,却大败而归。此时人们才认识到,将门未必出虎子。他无颜于世,便进入深山,恰遇一位东华道人,传授真秘诀,将他度化成了神仙。
蓝采和
蓝采和原名许坚,唐朝人,因他唱歌时多以“踏踏歌,蓝采和”,人们便称他为蓝采和。传说他是赤脚大仙降生,身虽为人,却不昧本性,放荡不羁,玩游一世。终年只穿一蓝衫,一脚着靴,一脚赤足。每于街上讨钱,常执大拍板边歌边行。他的歌谣随口而出,看来似狂非狂,却有神仙意韵,令人莫测。他周游天下,偶与铁拐李相遇,便于之论道。后遇吕洞宾,言说奉玉帝之命来超度他成仙,他便随吕洞宾飘飘乎乎飞入天庭。蓝采和的踏踏歌词,最为著名的一首是:踏歌蓝采和,世界能几何?红颜一春树,流年一掷梭。古人混混去不返,今人纷纷多来更。朝骑鸾凤到碧落,目见桑田变白波。常景明辉在空际,金银宫阙高嵯峨。歌辞极多,率皆仙意,人莫之测。南唐沈汾《续神仙传》等典籍均有记载。
韩湘子
韩湘子本名韩湘,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的侄孙。八仙中的韩湘子并非此人而是韩愈的族侄。但后人把这位族侄的故事附会在族孙身上,并尊之为“韩湘子”。传说韩湘子生有仙骨,素性不凡,厌烦华丽,喜欢恬淡,佳人美女,全不动心,美酒佳肴,不能溺其志。他所热心的是道家的修炼之法,黄白之术。韩愈屡次劝他读书求进取,他却总是回答:“我所学的与你所学的绝不相同。”韩愈恼怒,狠狠的训斥了他。一天,湘子外出访师,恰好遇见吕洞宾和钟离权,便弃家随二人学道去了。后来到了一处地方,见仙桃红熟,他便爬上树去欲摘仙桃,结果桃枝断折,他坠于地上,身死而尸解,于是便成了神仙。韩湘子给人的印象最深的是他未卜先知的本领,他所预测之事,尔后皆都应验。
张果老
张国老原名张果,因其长寿,数百岁,所以世称张果老。传说他是宇宙混沌时期的白蝙蝠,因受天地之气,得日月之精,历岁久远,化而为人。后隐于恒州中条山,接受铁拐李等仙人的论道说法,往来汾晋之间,长生不老。许多年逾古稀的老人回忆,童年时见他,他就自称有好几百岁了。唐玄宗有一女儿叫玉真公主,喜欢修道,唐玄宗便想将她嫁与张果,以求双修成仙。张果敲着渔鼓筒板唱道:“娶妇得公主,平地升公府,人以可喜,我以可畏。”唱完大笑不止。然后掏出纸驴,吹起成形,到骑而行。他这种玩世不恭的态度家喻户晓,至今尚有两句歇后语:张果老倒骑毛驴—往后瞧;骑驴看唱本---走着瞧。后人给张果老送的一首诗很有意趣:举世多少人,无如这老汉,不是倒骑驴,万事回头看。
曹国舅
曹国舅原名曹佾,广东人,宋仁宗的大国舅。他虽出身贵族,却天资聪颖,纯洁善良,不贪富贵,酷慕清虚。宋仁宗的第二国舅是个花花公子,恃势作恶,巧取豪夺。一次,二国舅路遇一秀才携妻进京赶考,见那人妻子姿色迷人,便将他夫妻骗至家中,先将秀才投入井中害死,后玩弄了他的妻子。之后,秀才之妻诉案包公,包公将二国舅铡死。曹国舅深以其弟作恶为耻,觉得无颜面对世人,遂出家进山修道。在山中他遇到钟离权和吕洞宾,二人问他:“听说你在修炼,所修的是什么呢?”他答:“修道。”“道在哪里呢?”他以手指天。二位又问:“天在何处?”他用手指向心窝。二位神仙笑着说:“心就是天,天就是道,你亲眼见到道的本来面目啦!”于是教他以还真秘术,引他入了仙班。
何仙姑
何仙姑原名何秀姑,广州增城县人,是八仙中唯一的女仙。生下来时紫云绕室,头顶有六根长毫。唐武则天朝,家住云母溪。十四五岁时,梦中得神人指示:“食云母粉,当轻身不死。”从此每天吃云母粉,果然身轻。其母以女大当嫁之由,为她择配,她却死活不允。一天,她在溪边巧遇铁拐李和蓝采和,二人授她以仙诀,从此她常往来于山谷中,行走如飞。朝去而慕归。母亲问她行踪,她只说去了名山仙境与仙人论道。渐渐长大之后,言论异乎寻常。武则天听说她的奇闻,便遣使召她进京,将到京师,忽然不见,四下寻找,踪影全无。到景龙年间,由铁拐李引导,大白天里升仙而去。天宝九年,有人在麻姑坛见她站在五色云中。大历年间,又有人见她在广州小石楼。
3楼
【八仙过海】
相传,一次,八仙在蓬莱阁上聚会饮酒,酒至酣时,铁拐李提议乘兴到海上一游。众仙齐声附合,并言定各凭道法渡海,不得乘舟。
汉锺离率先把大芭蕉扇往海里一扔,坦胸露腹仰躺在扇子上,向远处漂去。何仙姑将荷花往水中一抛,顿时红光万道,何仙姑伫立荷花之上,随波漂游。随后,吕洞宾、张果老、曹国舅、铁拐李、韩湘子、蓝采和也纷纷将各自宝物抛人水中,借助宝物大显神通,傲游东侮。
八仙的举动惊动了龙宫,东海龙王率虾兵蟹将出海观望,言语间与八仙发生冲突,引起争斗,东海龙王乘八仙不备,将蓝采和擒入龙宫。八仙大怒,各展神通,上前撕杀,腰斩两个龙子,虾兵蟹将抵挡不往,纷纷败下海去,隐伏水底。八仙则在海上往来叫战。东海龙王请来南海、北海、西海龙王,合力翻动五湖四海水,掀起狂涛巨浪,杀奔众仙而来。危急时刻,曹国舅的玉板大显神通,只见他怀抱玉板头前开路,狂涛巨浪向两边退避,众仙紧随在后,安然无恙。四海龙王见状,急忙调动四海兵将,准备决一死战,正在这时,恰好南海观音菩萨经过,喝住双方,并出面调停,直至东海龙王释放蓝采和,双方罢战。
八位仙人拜别观音菩萨,各持宝物,兴波逐浪遨游而去。 这就是「八仙过海」的故事。
八仙在中国民间的众多神仙中,锋头最劲、影响最大的神仙,有关他们的传说也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尤其是明朝吴元泰的《八仙出处东游记》所述的八仙过海的故事更是脍炙人口。八仙的传说始於唐代,其时已有「八仙图」、「八仙传」等,然八仙姓氏至宋代尤有变更,至《东游记》始定为李铁拐、汉锺离、张国老、何仙姑、吕洞宾、蓝采何、韩湘子、曹国舅八人。其故事传说大多可以在唐、宋书籍种觅得踪迹,少数见於明代记载。唐代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琏、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八位皆善饮酒 赋诗,称为酒中八仙鶤。
C. 八仙具体的故事都有几个
先说第一位来铁拐李!他自是元朝末期人!真名叫李月,后改为李玄!是一名修道之人!
第二个是汉钟离!他和铁拐李是同一时期的人!其实汉钟离真名叫钟离全,是一位桥夫!
第三个是张果老!张果老是唐太宗年间的人!~他的真正的名字叫张果!是一名隐士,爱游山玩水!
第四个是吕洞宾!他的真名字叫吕彦.吕洞宾是八仙中人情味最浓的一个!他好酒好色!在明朝时期吴元泰著的<东游记>中就有”吕洞宾三戏白牡丹”之说!
第五个是何仙姑!何仙姑在民间是一名靠织布!卖草鞋为生的女子!她的名字叫何汝仙
第六个是韩湘子!据说他是大诗人韩愈的侄子!也有的书上说他是韩愈的侄孙子至今说法不一!
第七个是蓝采合!他是民间一名靠卖唱为生的乞讨之人!不过人长的眉清目秀!很受大家喜欢!他的名字我不是太清楚
最后一个是曹国舅!他是唐朝太宗年间皇上的至亲爱妾银妃的哥哥!他并不叫曹国舅因为他是皇上的大舅子所以就有人叫曹国舅一说了!他的真名字叫曹文.当年和妹妹一起回洛阳探亲!正好赶上皇上出巡相中了曹文的妹妹!便把他妹妹纳入宫去做了妃子,所以有的世人就称他为国舅了!
D. 八仙传说的民间“八仙过海”故事
北宋建隆年间,沙门岛(今庙岛)是朝廷囚禁犯人的地方,从建隆三年开始,版凡军人犯了法,都发配沙门岛权。这样年复一年,岛上犯人越来越多。但朝廷每年只拨给全岛三百人的口粮,所以粮食越来越不够吃。后来,沙门岛看守头目李庆便想了个狠毒办法:当犯人超过三百时,便将其中一些捆住手脚,扔进海里淹死,使岛上犯人总是保持在三百人内,如此被杀的,两年内就达七百余人,为了活命,犯人们经常跳海凫水逃命,但绝大部分都被激浪吞没,一次,有五十多名囚犯得到即将被杀的消息,便趁着天晴月朗,避开看守,抱着葫芦、木头跳入海中,往蓬莱山方向游去。从沙门岛到蓬莱约三十里之遥,途中多数犯人体力不支淹死水中,只剩下八名身怀武功、体格健壮的善游者,借着水流游到了岸边,在蓬莱城北丹崖山下的狮子洞内躲了起来。第二天,渔民发现了他们,当闻知八人从沙门岛游水越海而来,无不惊奇万分,把他们称作“神人”,此事便在民间传开了,并且越传越神,他们被传称为“八仙”,演变成今天的“八仙过海”的故事。
E. 八仙的小故事
一次,八仙在蓬莱阁上聚会饮酒,酒至酣时,铁拐李提议乘兴到海上一游。众仙齐声附合,并言定各凭道法渡海,不得乘舟。
汉钟离率先把大芭蕉扇往海里一扔,坦胸露腹仰躺在扇子上,向远处漂去。何仙姑将荷花往水中一抛,顿时红光万道,仙姑伫立荷花之上,随波漂游。随后,吕洞宾、张果老、曹国舅、铁拐李、韩湘子、蓝采和也纷纷将各自宝物抛入水中,借助宝物大显神通,游向东海。
八仙的举动惊动了龙宫,东海龙王率虾兵蟹将出海观望,言语间与八仙发生冲突,引起争斗。东海龙王乘八仙不备,将蓝采和擒入龙宫。八仙大怒,各展神通,上前撕杀,腰斩两个龙子。虾兵蟹将抵挡不住,纷纷败下海去,隐伏水底。八仙则在海上往来叫战。 东海龙王请来南海、北海、西海龙王,合力翻动五湖四海水,掀起狂涛巨浪,杀奔众仙而来。危急时刻,曹国舅的玉板大显神通,只见他怀抱玉板头前开路,狂涛巨浪向两边退避。众仙紧随在后,安然无恙。四海龙王见状,急忙调动四海兵将,准备决一死战。正在这时,恰好南海观音菩萨经过,喝住双方,并出面调停,直至东海龙王释放蓝采和,双方罢战。
八位仙人拜别观音菩萨,各持宝物,兴波逐浪遨游而去。
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比赛。
F. 八仙饭店八位主事都是谁
不知道八位主持是谁?这是你说的,我叫王毅。张三。刘道后。七道湾。八家户。九龙潭。你看这么多人都出来了,何止18个?大家都围着他吃饭呢。
G. 八仙过海的故事要非常简短
相传白云仙长有一回于蓬莱仙岛牡丹盛开时,邀请八仙及五圣共襄盛举,回程时铁拐版李(或吕权洞宾)建议不搭船而各自想办法,就是后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或“八仙过海、各凭本事”的起源。 此时铁拐李抛下自己另一项法器铁拐(或说葫芦),汉钟离扔了芭蕉扇,张国老放下坐骑“纸驴”,其他神仙也各掷法器下水,横渡东海。由于八仙的举动惊动龙宫,东海龙王率领虾兵蟹将前往理论,不料发生冲突,蓝采和被带回龙宫(亦说法器被抢)。之后八仙大开杀戒,怒斩龙子,而东海龙王则与北海、南海及西海龙王合作,一时之间惊涛骇浪。此时曹国舅拿出玉板开路,将巨浪逼往两旁,顺利渡海。最后由南海观音菩萨(或说如来佛)出面调停,要求东海龙王释放蓝采和之后,双方才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