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童话故事 » 百发百中成语故事50字

百发百中成语故事50字

发布时间: 2021-01-27 06:18:25

① 百发百中是什么成语故事

解释:

每次都能命中目标,形容射箭或射击非常闪。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绝不落空。
养由基,是春秋时楚国的名将,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左传》和《史记》都载有他的一些故事。例如:来自成语大全
有一次,晋厉公攻伐郑国。楚共王出兵援郑,和晋军相遇于鄢陵(即所谓的“鄢陵之战”。鄢陵,今属河南省)。战斗中,晋将魏錡射伤了楚共王的眼睛。楚共王恨之入骨,就约养由基两枝箭,要他代为报仇。结果,养由基只用了一枝箭就把魏錡射死,而把另一支箭还给楚共王复命。
在楚共王时,还有一个善射的人,名叫潘党,能每箭射中箭靶的靶红心。养由基对他说:“这还不算本事,要能在百步之外射中杨柳叶子,才算差不多了。”潘党不服,当即选定杨柳树上的三片叶子,并标明号数,叫养由基退到百步之外,顺序射去。养由基连射三箭,果然,第一箭中一号叶心,第二箭中二号叶心,第三箭中四号叶心,非常准确。
《史记》说:“楚有养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
形容射箭技术的高明,因此叫做“百发百中”,也称“百步穿杨”。王琚的《射经》说:“其的(箭靶)始于一丈,百发百中,寸而加之(一寸一寸地增加距离),至于百步,亦百发百中,乃为术成。”
“百发百中”这句成语,今天常用来形容神枪手的射击技术,还可以用来比喻料事必中和谋事必成。

② 百发百中这个成语故事叙述了什么

中华成语大词典

百发百中
【拼音】:bǎi fā bǎi zhòng
【解释】:形容射箭或打枪准确,每次都命中目标。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出处】:《战国策·西周策》:“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
【示例】:回见子牙,叩头在地:“丞相妙计,~。”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六回
【近义词】:弹无虚发、百步穿杨、百无一失
【反义词】:无的放矢、百不一存
【歇后语】:黄忠射箭;瘌痢头上打苍蝇
【语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射击技术高明
【英文】:every shot hits the target
【日文】:百発百中(ひゃっぱつひゃくちゅう)。〈喻〉仕事など确実で,必ず実现する
【法文】:autant de coups de partis,autant de buts d'atteints
【德文】:jeder Schuβ ein Treffer
【俄文】:стрелять без прóмаха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楚国名将养由基跟随楚共王出兵援助郑国,楚共王要养由基用两枝箭射死晋国国君魏武,养由基一箭就结束。同行潘党不服,养由基三箭分别射中他们约定百步之外的三片杨树叶,让人不得不佩服

③ :成语故事《百发百中》

百发百中

bǎi fā bǎi zhòng

【解释】形容射箭或打枪准确,每次都命中目标。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出处】《战国策·西周策》:“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

【结构】联合式。

【用法】用于射击技术高明;现比喻办事有充分把握。一般作谓语、定语、补语。

【正音】发;在这里不能读作“fà”;中;不能读作“zhōnɡ”。

【辨形】中;不能写作“仲”。

【近义词】弹无虚发、百步穿杨、百无一失

【反义词】无的放矢、百不一存

【例句】

(1)他是个~的神枪手。

(2)林强是校篮球队队长;他投篮几乎是~。

④ 百发百中写一个短成语故事

百发百中
bǎifāǎizhòng
[释义] 百:形容多;发:发射;也指射箭;中:正对上;恰恰合上。①指射箭技术高明;每次都能命中目标。②比喻料事准确;算计高明或做事有充分把握;绝不落空。
[语出] 《战国策·西周策》:“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
[正音] 发;在这里不能读作“fà”;中;不能读作“zhōnɡ”。
[辨形] 中;不能写作“仲”。
[近义] 弹无虚发 百步穿杨
[反义] 无的放矢 百不一存
[用法] 用于射击技术高明;现比喻办事有充分把握。一般作谓语、定语、补语。
[结构] 联合式。
[例句]
①他是个~的神枪手。
②林强是校篮球队队长;他投篮几乎是~。

[英译] nevermissone’saim
[成语故事]
苏厉,是战国时期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有一次,他听说秦国大将白起将要带兵攻打魏国都城大梁,而大梁一旦被秦占领,附近的西周王室就有危险。于是,苏厉对周王说:“白起这几年打败过韩、赵等国,夺取了许多土地。现在他将要带兵攻打大梁,大梁一旦被白起攻下,周王室危险了!您应当想办法阻止白起出兵。”于是周王派苏厉前往秦国。苏厉对白起说:“从前,楚国有一个名叫养由基的人,是一个射箭能手,他距离柳树一百步放箭射击,每箭都射中柳叶的中心,百发百中,左右看的人都说射得很好,可是一个过路的人却说:‘这个人,可以教他该怎样射了。’

养由基听了这话,心里很不舒服,就说:‘大家都说我射得好,你竟说可以教我射了,你为什么不来替我射那柳叶呢!’

那个人说:‘我不能教你怎样伸左臂屈右臂的射箭本领;不过你有没有想过,你射柳叶百发百中,但是却不善于休息,等一会疲倦了,一箭射不中,就会前功尽弃。’”讲完这段故事,苏厉把话题拉回来说:“你已经打败了韩、赵等国,取得了许多土地,功劳很大。现在,又要派你带兵出关,经过西周王室的所在地去进攻大梁,如果这一仗不能取胜,就会前功尽弃。你不如说自己生病,不要出兵为好。”

白起听了,笑着说:“我所向披靡,百战百胜,怎么会不能取胜呢?”

于是,他没有被苏厉说动,率兵攻打魏国,果然又大获全胜,夺取了魏国的几十座城池。

⑤ 百发百中的成语故事

【成语】: 百发百中
【拼音】: bǎi fā bǎi zhòng
【解释】: 形容射箭或打枪准确,每次都版命中目标。也权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成语故事】:
这故事记载在“史记”这本书中。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对射箭很精明的人,叫做养由基。
养由基小就精通射箭,能够在一百步远的距离,命中那些只有三、四公分宽度的柳叶,同时,只要旁人指明想射中哪一片柳叶,他都能够很快的把箭射出,而且没有射不中的。因此,人人都夸赞他的箭法,有的人说“百步穿杨”,也有的人说“百发百中”,都是用来形容他射箭的绝技。它的意思是在称赞别人做事要有绝对的把握,有时分析事情,对将来的发展也一如所料。
虽然现代的人们,已经很少人再对射箭会发生兴趣,但是“百发百中”这句成语,可以用在不只是箭术一件事情上,很多事情都可以引用。
例如,喜欢玩手枪的人,他的射击技术很高明,他拔出手枪,并不需要花时间瞄准,就可以在射程的距离内准确的命中目标,这样,我们就可以说这个人的射击术“百发百中”。
又譬如说某人对事物的发展,因为观察很仔细,并且了解它的规律,推断很正确,我们这个时候,也可以说他是“百发百中”。

⑥ 百发百中是成语故事

形容射箭或打枪准确,每次都命中目标。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1、《战国策·西周策》:“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
2、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关云长义释黄汉升 孙仲谋大战张文远》:原来黄忠能开二石力之弓,百发百中。
3、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六回:回见子牙,叩头在地:“丞相妙计,百发百中。”
4、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一回:“谁知养繇基的箭,百发百中。”
5、姚雪垠《李自成》:“高夫人亲眼看见她的弹弓~,心中十分喜欢和同情她。”

⑦ 成语百发百中的小故事

成语百发百中的小故事:

苏厉,是战国时期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有一次,他听说秦国大将白起将要带兵攻打魏国都城大梁,而大梁一旦被秦占领,附近的西周王室就有危险。于是,苏厉对周王说:“白起这几年打败过韩、赵等国,夺取了许多土地。现在他将要带兵攻打大梁,大梁一旦被白起攻下,周王室危险了!您应当想办法阻止白起出兵。”于是周王派苏厉前往秦国。苏厉对白起说:“从前,楚国有一个名叫养由基的人,是一个射箭能手,他距离柳树一百步放箭射击,每箭都射中柳叶的中心,百发百中,左右看的人都说射得很好,可是一个过路的人却说:‘这个人,可以教他该怎样射了。’

养由基听了这话,心里很不舒服,就说:‘大家都说我射得好,你竟说可以教我射了,你为什么不来替我射那柳叶呢!’

那个人说:‘我不能教你怎样伸左臂屈右臂的射箭本领;不过你有没有想过,你射柳叶百发百中,但是却不善于休息,等一会疲倦了,一箭射不中,就会前功尽弃。’”讲完这段故事,苏厉把话题拉回来说:“你已经打败了韩、赵等国,取得了许多土地,功劳很大。现在,又要派你带兵出关,经过西周王室的所在地去进攻大梁,如果这一仗不能取胜,就会前功尽弃。你不如说自己生病,不要出兵为好。”

白起听了,笑着说:“我所向披靡,百战百胜,怎么会不能取胜呢?”

于是,他没有被苏厉说动,率兵攻打魏国,果然又大获全胜,夺取了魏国的几十座城池。

百发百中

bǎi fā bǎi zhòng

【解释】形容射箭或打枪准确,每次都命中目标。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出处】《战国策·西周策》:“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

【结构】联合式。

【用法】用于射击技术高明;现比喻办事有充分把握。一般作谓语、定语、补语。

【正音】发;在这里不能读作“fà”;中;不能读作“zhōnɡ”。

【辨形】中;不能写作“仲”。

【近义词】弹无虚发、百步穿杨、百无一失

【反义词】无的放矢、百不一存

【例句】

(1)他是个~的神枪手。

(2)林强是校篮球队队长;他投篮几乎是~。

【英译】nevermissone’saim

⑧ 成语故事50字30篇

成语故事字
成语故事50字(1):
画饼充饥
曹操在征讨张绣时军队饥渴难耐,这时曹操登上高山观望声称前边有梅林,渡过军队哗变的危机,后人称这次事情为画饼充饥
成语故事50字(2):
卧薪尝胆
话说吴国与越国打仗,吴王夫差战败,其后他每一天睡在干柴上,每一天吃苦胆,最终以弱胜强,打败了越王勾践,这就是有名的卧薪尝胆。[由www.anmeiwen.com整理]
成语故事50字(3):
自相矛盾
有个人卖矛和盾。他说盾最牢固,又说矛最锐利。有个人问他用矛来戳盾会如何?他答不出来,古人称其为自相矛盾。
成语故事50字(4):
刻舟求剑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也可称为途经江的人),把佩戴的剑掉进了江里。他匆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船已经走(行驶)了很远,而剑还在本来的地方。
成语故事50字(5):
成语故事50字 乘风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意思是:我必须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最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成语故事50字(6):
成语故事50字 疑邻盗斧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之后,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先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样也不像贼了。
成语故事50字(7):
成语故事50字 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之后,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但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之后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成语故事50字(8):
乐不思蜀
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创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继位,。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干的大臣死后,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王曹髦(máo)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呼,并将他迁居魏国京都许昌居住。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存心部署演出蜀地的歌舞。刘禅侍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十分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他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国。
成语故事50字(9):
成语:量力而为
故事:公元前712年,郑庄公借口许庄公不听周天子的命令,联合齐、鲁两国消灭许国,在处置问题上齐历公提议让鲁国管辖,鲁隐公则提议让郑庄公管辖。郑庄公量力而行将许国分成东西两块,东部由许庄公之弟许叔管,西边交大夫公孙获管辖。
成语故事50字(10):
成语古故事五十个字 凿壁借光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明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明,让光明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许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以为很奇怪,问他为啥这样,他说:“我但愿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成语故事50字(11):
成语古故事五十个字 舌战群儒
东汉末年,刘表过世,刘琮投降曹操,情势对刘备与孙权极为不利。刘备派诸葛亮随鲁肃一齐前去东吴去说服孙权联合抗曹。诸葛亮在孙权的殿前先后把张昭,虞翻、步陟、陆绩的投降主义驳得体无完肤,孙权最后赞同联刘抗曹
成语故事50字(12):
一言九鼎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围住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计划领导20名门客前往完成这项任务,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 平原君到了楚国立刻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无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咱们今日来请你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尽管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求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刻允许发兵援赵。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叹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吕。”
成语故事50字(13):
闻鸡起舞
晋代的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以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祥,我偏不这样想,我们干脆之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怎样?”刘琨欣然赞同。于是他们每一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中断。工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最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完成了他报效国度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足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成语故事50字(14):
成语故事50字 专心致志
从前有一个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艺十分高超。
秋有两个学生,一齐跟他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学生十分专心集中精力跟老师学习。另一个却不这样,他认为学下棋很容易,用不着认真。老师讲解的时候,他虽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着棋子可心里却想着:“要是此刻到野外射下一只鸿雁,美餐一顿该多好。”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老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
结果,虽然两个学生同是一个名师传授,但是,一个进步很快,成了棋艺高强的名手,另一个却没学到一点本事。
成语故事50字(15):
成语故事50字 一字之师
指改正文章中一个十分关键的字的老师。
该语出自宋代陶岳《五代史补》。
唐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中一个十分繁荣的时期,文学艺术也很发达,其中以诗最具有代表性。当时,不仅仅诗人多,创作的诗多,而且在艺术上、资料水平上都很高。
在当时众多的诗人中,有一个诗人叫齐已,某年冬天,他在大雪后的原野上,看到傲雪开放的梅花,诗兴大发,创作了一首《早梅》诗,咏诵在冬天里早开的梅花。诗中有两句这样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写好后,他觉得十分满意。
有一个叫郑谷的人,看到齐已写的这首诗后,认为这首诗的意味未尽。于是,他经过反复思考推敲,将这两句诗改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因为他认为既然数枝梅花都开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
郑谷的这一改动,虽然只将数字改为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却使《早梅》更贴切题意了,诗的意境也更完美了。齐已对郑谷的这一改动十分佩服,当时即称郑谷为自我的一字师。
成语故事50字(16):
成语故事50字 守株待兔
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期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从前宋国有一个农夫在地里干活,忽然从远处跑来一只兔子,它十分慌张,一不留意就撞在树桩上死了。农夫很高兴,捡起这只死兔子回家美美地饱餐一顿。他想每一天都有这样的好事就好了,于是他放下农具整天守在那颗树下,一无所获
成语故事50字(17):
成语故事50字 与虎谋皮
传说周朝有人个性喜欢穿皮衣吃精美的食品,他“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狐狸就传警报逃到深山中;“欲具少牢之珍而与羊谋其羞”,羊呼叫同伴一齐藏到茂密的森林里去了。结果他没有制成一件皮袍,没有办成羊肉祭祀宴会
成语故事50字(18):
成语故事50字 破釜沉舟
秦朝末年,秦王派大将章邯带20万大军进攻诸侯国赵国,赵王派人向楚王求援,楚王让宋义挂帅,项羽辅佐率军救援,宋义故意拖延时机,项羽杀了宋义并率军渡过漳水去援赵,他们把锅砸了,把船沉入江底,作生死决战,最后击败秦军
成语故事50字(19):
成语古故事五十个字 程门立雪
东汉时代,有一位名叫魏昭的人,当他还在童年求学的时,看到郭林宗,心想这是一位难得的好老师,便对人说:“教念经书的老师是很简单请到的,但是要请到一位能教人成为老师的人,就不简单找到了。”因此他就拜郭林宗为老师,而且派奴婢奉养老师。但是郭林宗体弱多病,有一次他要魏昭亲身煮粥给他吃。当魏昭端着煮好的粥进来的时,郭林宗便呵责他煮得不好,而魏昭就再煮一次。这样一连三次,到了第四次,当魏昭再端粥来而又没有不好的脸色时,郭林宗才笑着说:“我以前只看到你的外表,今日最后看到你的真心啦!”于是大喜,将一生所学的都全部教给了魏昭,而魏昭也终成大器。
成语故事50字(20):
成语古故事五十个字 悬梁刺骨
孙敬字文宝,十分喜爱学,早晚多不休息,等到傍晚困了的时,就用绳索把头发系在梁上。之后成为当世大儒。
成语故事50字(21):
守株待兔
宋国有个农夫种着几亩地,他的地头上有一棵大树。一天,他在地里干活,突然看见一只兔子箭平常地飞驰过来,撞在棵大树上蹬蹬腿就死了。这个农夫跑过去把兔子捡起来,高兴地说:“这真是一点劲没费,白捡了个大便宜,回去能够美美地吃上一顿了。”他拎着兔子一边回家了,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干活,只守着那棵大树,等着兔子撞过来。结果,等了一天啥也没等到。他却不甘愿,从此,每一天坐在那棵大树下等着兔子来撞死。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长得比庄稼都高了,连个兔子影也没有再见到
成语故事50字(22):
成语古故事五十个字 自相抵触
楚国有个既卖盾又卖矛的人。(他)歌颂他自我(的盾)说:“我这盾牌的牢固,没有东西能使它被刺穿。”(他)又歌颂他的矛说:“我这矛的锐利,关于任何东西没有不能被它刺穿的。”有人说:“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牌,会怎样?”这个卖东西的人不能够回应了。那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不能刺穿的矛,是不大概同时存在的。
成语故事50字(23):
成语古故事五十个字 郑人买履
郑国有个人想去买双鞋,他先比量了一下自我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于在座位上。他急忙去到集市上,忘了带那尺码。他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尺码来了。」又转回家去取。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散,他终于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我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呀?」他答复说:「我宁肯信任尺码,也不信任自我的脚!」
成语故事50字(24):
成语古故事五十个字 叶公好龙
从前有个叫叶公的人十分喜好龙。在他的家里,墙上画着龙,柱子上雕着龙,穿的 盖的上方都绣着龙。天上的真龙听说叶公喜好龙,就来到叶公家访问他,长长的尾 巴伸在堂上,把头探进窗户里观望。叶公看到天上的真龙后,吓得魂飞胆破,脸色 都变色了,匆忙躲起来。本来,叶公喜好的不是真龙,而是那些画的、绣的、刻的假龙。
成语故事50字(25):
成语故事50字 完壁归赵
战国时代,赵王无意间得到了一块宝玉和氏璧,秦昭襄王听说后十分想要据为己有,因此就派人到赵国,对赵王说秦国愿意以十五个城与赵国交换这块玉。赵王心里十分舍不得,但是因为赵国国势很弱,因此不敢得罪秦王,怕秦王一不高兴,就派兵攻打赵国。为了这件事,赵王伤透了脑筋。
大臣蔺相如明白这件事以后,就自告奋勇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他心里明白秦王虽然喜欢这块玉,事实上根本不想用十五个城来交换。到了秦国后,蔺相如就抱着和氏璧、大声对秦王说:「如果大王您不顾信用,想要抢我手上这块宝玉,我就一头撞上皇宫里的柱子,相信宝玉必须会粉碎!」秦王听了虽然很生气,但是怕他真的撞上柱子而摔坏宝,因此一点都不敢轻举妄动。之后蔺相如更趁秦王不注意的时候,派人连夜把和氏璧送回去。秦王虽然恼怒,但是因为明白自我行事不够光明正大,怕传出去成为笑柄,只好把蔺相如放了。
成语故事50字(26):
成语故事50字 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但是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但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样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光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明白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明白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成语故事50字(27):
成语故事50字 风声鹤唳
东晋时期,前秦国王苻坚企图消灭东晋,东晋宰相谢安派谢石为征讨大都督,分兵三路夹击秦军。苻坚登上寿阳城,看见晋君阵容整齐有些畏惧。晋军用计围攻苻坚的秦军,秦军大败,在溃逃的过程中听到风声或鹤叫声,都以为是追兵
成语故事50字(28):
成语故事50字 纸上谈兵
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在年轻的时候,就读过不少兵书,常常在人们面前谈论作战用兵的事情,即使父亲赵奢也难不住他。很多人认为他很有才能,但是他父亲却认为他夸夸其谈,不能承担重任。
有一次,秦国进攻赵国。赵国大将廉颇采用了修筑壁垒坚守的方法。之后,赵王听信了秦国散布的流言,以为廉颇年老懦弱,不能低档敌军,就改派赵括代替廉颇。赵括到了前线,死搬兵书上的教条,完全改变了廉颇持久抗战的计划。秦将白起听到这个消息,十分高兴,便用计先截断了赵军的运粮后路,然后把赵军团团包围。赵军粮绝,赵括企图突围,被秦军一箭射死,四十多万赵军一下子尽被歼灭。
成语故事50字(29):
成语故事50字 程门立雪
程颢、程颐兄弟俩是宋代理学大家。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我的学问,毅然放下了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虚心求教。之后程颢死,他又跑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
一日,他和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肯离去。等程颐睁开眼睛时,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两个人仍然站在那里。
成语故事50字 韦编三绝
孔子到了晚年,喜欢读《周易》。
春秋时期没有纸,字是写在一片片竹简上,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务必用熟牛皮(韦)绳子把这些竹简编联在一齐才能阅读。平时卷起来放着,看时就打开来。《周易》文字艰涩,资料隐晦,孔子就翻来覆去地读,这样读夹读去,把编联竹简的牛皮绳子磨断了许多次(韦编三绝)。
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是不满意,说:“如果我能多活几年,我就能够多理解些《周易》的文字和资料了。”
成语故事50字(30):
成语故事50字 揠苗助长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这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但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这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忙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⑨ 百发百中成语故事

成语出处
《战国策·西周策》:“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
成语故事
苏厉是战国时期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有一次,他听说秦国大将白起将要带兵攻打魏国都城大梁,而大梁一旦被秦占领,附近的西周王室就有危险。于是,苏厉对周王说:“白起这几年打败过韩、赵等国,夺取了许多土地。现在他将要带兵攻打大梁,大梁一旦被白起攻下,周王室就危险了!您应当想办法阻止白起出兵。” 于是周王派苏厉前往秦国。
苏厉对白起说:“从前,楚国有一个人名叫养由基(湖北襄阳人),是一个射箭能手,他距离柳树一百步放箭射击,每箭都射中柳叶的中心,百发百中,左右看的人都说射得很好,可是一个过路的人却说:“这个人,可以教他该怎样射了。”养由基听了这话,心里很不舒服,就说:“大家都说我射得好,你竟说可以教我射了,你为什么不来替我射那柳叶呢!”那个人说:“我不能教你伸直左臂持弓,弯曲右臂引弓持箭,不过你有没有想过,你射柳叶百发百中,但是却不善于调养气息,等一会疲倦了,一箭射不中,就会前功尽弃。”
讲完这段故事,苏厉把话题拉回来说:“你已经打败了韩、赵等国,取得了许多土地,功劳很大。现在,又要派你带兵出关,经过西周王室的所在地去进攻大梁,如果这一仗不能取胜,就会前功尽弃。你不如说自己生病,不要出兵为好。”白起听了,笑着说:“我所向披靡,百战百胜,怎么会不能取胜呢?”于是,他没有被苏厉说动,率兵攻打魏国,果然又大获全胜,夺取了魏国的几十座城池。
成语示例
◎回见子牙,叩头在地:“丞相妙计,百发百中。”(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六回)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一回:“谁知养繇基的箭,百发百中。”
◎姚雪垠《李自成》:“高夫人亲眼看见她的弹弓~,心中十分喜欢和同情她。”
◎ 有一回广西军阀陆荣廷坐船经过此地,遥望高崖上的仙人板,忽然心血来潮,拔出枪来瞄准射击,百发百中的陆荣廷竟然一枪未中,吓得他赶快跪在船头扣头。
◎ 战士开始练习打靶时,没有打中,“活”靶子表现出一副洋洋得意的神态,幽默而又诙谐地与战士逗乐;当战士苦练之后,百发百中,“活”靶子害怕了,频频向战士求饶。
◎ 有了这只表,警察对匪徒和自己之间的距离,随时都能准确地知道,发枪的时候,也就能够百发百中了。
◎林强是校篮球队队长;他投篮几乎是百发百中。
◎我参加了射箭比赛,我聚精会神地瞄准箭靶,结果百发百中。

⑩ 百发百中 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
这故事记载在“史记”这本书中。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对射箭很精明的人,叫做养由基。
养由基小就精通射箭,能够在一百步远的距离,命中那些只有三、四公分宽度的柳叶,同时,只要旁人指明想射中哪一片柳叶,他都能够很快的把箭射出,而且没有射不中的。因此,人人都夸赞他的箭法,有的人说“百步穿杨”,也有的人说“百发百中”,都是用来形容他射箭的绝技。它的意思是在称赞别人做事要有绝对的把握,有时分析事情,对将来的发展也一如所料。
虽然现代的人们,已经很少人再对射箭会发生兴趣,但是“百发百中”这句成语,可以用在不只是箭术一件事情上,很多事情都可以引用。
例如,喜欢玩手枪的人,他的射击技术很高明,他拔出手枪,并不需要花时间瞄准,就可以在射程的距离内准确的命中目标,这样,我们就可以说这个人的射击术“百发百中”。
又譬如说某人对事物的发展,因为观察很仔细,并且了解它的规律,推断很正确,我们这个时候,也可以说他是“百发百中”。
成语】: 百发百中
【拼音】: bǎi fā bǎi zhòng
【解释】: 形容射箭或打枪准确,每次都命中目标。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