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童话故事 » 被老师批评的名人故事

被老师批评的名人故事

发布时间: 2021-01-27 14:36:41

A. 关于老师的名人事迹!!

3月31日中午12时10分,金坛市城南小学低年级学生排队出校门前往金沙影剧院观看革命传统教育影片,带队教师二(1)班班主任殷雪梅在确认东西两面没有车辆经过的情况下,领着学生沿斑马线过南环二路。此时,突然由西向东疾驰过来一辆白色桑塔纳轿车,同时带护学生的杨旧生老师连忙示意停车,并大喊:“有车,快闪开!”伸手将身边的学生推回到校门口,可小车以保持100码的速度飞驰而过,已挨近路南边的殷雪梅老师听到喊声后迅捷反应过来,回身张开双臂,将正行走在路中央的六七名学生一起扑推到路边,学生们的生命保住了,殷雪梅老师却被小车带抛出25米,飞落在一片血泊中……送医院抢救至今,殷雪梅一直昏迷不醒,生命垂危。 殷雪梅老师从教30年,先后在涑渎中心小学、城东中心小学、华城中心小学、虹桥小学、城南小学任教,平时工作认真负责,像慈母般爱护学生,深受学生、家长爱戴。1991年被评为金坛市优秀教育工作者,1994年度被金坛市委、市政府授予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并在教师节表彰会上代表优秀教师上主席台发言。忠诚事业 爱生如子 无论是在最初的村办小学任代课教师,还是到现在的局办学校成德高望重的老教师,殷雪梅老师都视教育工作为神圣事业,她长期从事低中年级教育教学,体贴入微,对学生做好关键的启蒙教育,期间倾注了她无数心血,也体味到无尽欢乐。 每年秋学期接受新一届学生,其中总有几名先天或生病导致的智力低下的孩子,其他班主任老师不太愿意接受,但只要校领导跟殷雪梅老师一说,她都愉快地接纳这些特殊的孩子。 1999年秋学期开学第一天,一名叫陆俊的弱智学生看到殷老师向她走过去,竟跑到路边捡起一块砖头高举着要砸过去,幸亏到校检查开学工作的教育局工作人员及时上前抢夺下砖头。就是对这样的孩子,殷雪梅老师平时予以他更多的关注,本来有很多生活坏习惯的陆俊,经过殷雪梅老师几个月的“调教”,完全像变了个人似的。 前年五一长假前夕,周盼同学突然持续发热,到医院检查后确诊为白血病,其父母自以为是在校课外活动中受伤而致,失去理智抱怨学校和老师,殷雪梅老师理解家长心情,不计较他们的态度,校内校外奔波,为之筹款几万元治疗,周盼转院至苏州儿童医院后,殷雪梅老师又多次搭车前去探望、慰问,后来,周盼父母明白病因真相后,专门到校向殷雪梅老师道歉并致谢。 班上刘臻贤因缺钙走路不稳,前年冬天,另一个同学把他挤跌进水桶里,衣服湿透。殷雪梅老师得知情况后,把他抱到传达室,放进被窝里,用取暖器对着烘烤,她又解开自己的衣服,把刘臻贤的小脚放到胸前取暖。淡泊名利 无私奉献 殷雪梅老师凭着满腔热忱踏实工作,以她的崇高师德赢得同事和学生及家长的信任。有很多家长都要向殷老师表示点什么,但她都婉言谢绝了。 殷雪梅老师儿子外出上大学后,她在校吃完午饭不休息,把班上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叫到办公室补差,使得他们在短时间内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学生吴振兴非常调皮,喜欢多动,殷雪梅老师每天都要为他洗几次脸,家长总觉得过意不去,多次委托也在学校做教师的亲戚约殷雪梅老师赴宴,以表谢意,可殷雪梅老师总是说:“看到孩子有了进步,我比什么都高兴,还吃什么饭呢?”做饮料生意的家长托亲戚给殷雪梅老师家里送了些饮料,殷雪梅老师见推脱不了这位人物信息来源于 名人网 原文链接: http://www.mr699.cn/story/my_biz.asp?id=6042

B. 关于批评的名人故事(不要古文,通俗易懂,很突出的。)

司马光警枕励志。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回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答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万斯同闭门苦读。清朝初期的著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C. 关于虚心对待批评的名人有哪些,有什么具体的故事

一、武则天虚心接受批评的故事

一代女皇武则天不但治国有方,不仅对忠于她的文武百官厚爱宽容,而且对于反对她的人也能容忍。

据史料记载,被誉为“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极力追随徐敬业反对武则天;他写的《讨武曌檄》,罗列了武则天二十大罪状,把武曌骂了个狗血喷头。武则天不仅没有发怒,甚至对骆宾王的文才大加赞赏。

二、廉颇虚心接受批评的故事

蔺相如因为渑池会盟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表示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他和廉将军。

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廉颇知道后,觉得很惭愧,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3)被老师批评的名人故事扩展阅读

人物评价:

毛泽东:“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钮先钟:“唐太宗在我国历史中是一位非常伟大的人物,其文治武功,固不待言,尤其是有超人的天才,而且又能好学好问,真可以说是天纵之圣。从《问对》书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这一位天才皇帝的智慧和风度。在战略思想中,他的地位远超过拿破仑。”

成本俊:“汉与唐为吾国民族历史上最光荣灿烂之时期。太宗乘天下鼎沸,叱咤风云,荡平群寇,修齐庶政,然后南征北讨,收服四裔,威令所行,东综日本海,北逾西伯利亚,西被底格里斯河,南极印度及海洋洲,国势之盛,且超汉代而上之。太宗诚自古未有之民族英雄也!”

D. 国外名人因为小时候很笨被老师赞美而成功的例子

举例爱因斯坦、苏格特和霍金的故事:

1、爱因斯坦小时候,并不是很聪明,四、五岁时说话还不是很利索,上小学时成绩也不是很突出,而老师并没有放弃他,而是给予真诚的鼓励,当他有一点进步的时候,老师总是不吝赞美,而后才有了更大的进步,成为了伟大的科学家。

2、霍金小时候也不是很成功,学习成绩很一般,幸好有了他的父亲,不但给予了他鼓励,赞美他的那怕是一丁点的闪光,还担任他的数学和物理老师,才有了霍金对科学的探索。

3、俄国大文豪苏格特,身染小儿麻痹症,加上成绩不太好,让他有些自卑,常常缺课,言行不礼貌。但是有一位老师知道他对读书充满兴趣,进而给予了很多鼓励,这也成了他人生的转折点,成为了享誉世界的大文豪。


(4)被老师批评的名人故事扩展阅读

举例其他小时候很笨的国外名人:

1、冯特。

青少年时期的冯特,看上去不会有半点出息,不爱学习没有才气,甚至可以说有些傻气。许多年里,冯特惟一的好朋友是一个弱智男孩,在学校里,他常常走神,神情恍惚。

冯特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他父亲来学校看见他心不在焉的样子竟当着同学的面煽了他几耳光。。然而任何惩罚都没用,这年他仍没有课程及格。

又晃荡了几年,期间父亲过世,家中生活来源突然断流,他才意识到身边的现实,接着他变化惊人。这年秋天他去了海德堡大学重新学习医学,3年时间内完成了学业,并在1855年医学全国会考中获得第一名的成绩。接着拿到硕士学位,成为心理学教授并一生从事心理学研究。

2、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尔斯泰大贵族出身,2岁丧母,9岁丧父,16岁上大学,大学三年级自动退学回家进行改革。在青年时期不好好读书,考试不及格,被降了班。他赌博、借债、鬼混。

后来他醒悟了,对自己表示十分不满。他认为,自己的放荡行为等于禽兽。他把错误的原因找了出来,共计有8点:缺乏毅力;有少年轻浮作风;脾气太躁;模仿性太强;自己欺骗自己;不谦逊;生活太放纵;缺乏反省。

从此,托尔斯泰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不断反思自己的过程中,他成为了一代文豪。

E. 有哪些接受批评的名人事例

1、唐太宗

贞观七年(633),魏征代王为侍中。同年底,中牟县丞皇甫德参向太宗上书说:”修建洛阳宫,劳弊百姓;收取地租,数量太多;妇女喜梳高髻,宫中所化。“太宗接书大怒,对宰相们说:“德参想让国家不役一人,不收地租,富人无发,才符合他的心意。”

想治皇甫德参诽谤之罪。魏征谏道:“自古上书不偏激,不能触动人主之心。所谓狂夫之言,圣人择善而从。请陛下想想这个道理。”

最后还强调说:“陛下最近不爱听直言,虽勉强包涵,已不像从前那样豁达自然。”唐太宗觉得魏征说得入情入理,便转怒为喜,不但没有对皇甫德参治罪,还把他提升为监察御史。

2、齐威王

春秋时代,齐威王颁布命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这道命令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大小官员及老百姓凡能当面批评威王不是的,可以得头奖。

如果写信奉劝威王的,可以得中奖;就是在公众场所议论威王后来又传到威王耳朵里的,也可以得小一点的奖。结果齐国大治,国力日盛。

3、武则天

一代女皇武则天不但治国有方,不仅对忠于她的文武百官厚爱宽容,而且对于反对她的人也能容忍。据史料记载,被誉为“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极力追随徐敬业反对武则天,是 “谋逆造反”的骨干,他写的《讨武曌檄》,罗列了武则天二十大罪状,把武曌骂了个狗血喷头。

武则天不仅没有发怒,甚至对骆宾王的文才大加赞赏。她还责怪宰相:“此人有如此之才,而使其流落不遇,乃宰相之过也。”

4、廉颇

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与渑池会盟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

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5、子产

郑国人到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执政者施政措施的好坏。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废除了,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废除掉?那些人利用一天工作劳动之余在乡校彼此交游,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坏。

他们喜欢的,我们就推行;他们讨厌的,我们就改正。这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过尽力做善事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靠摆威风来防止怨恨。难道不能很快地制止?

但是(这防怨)就像防止河水溃决一样:河水大决口造成的损害,伤害的人必然很多,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开个小口导流,不如我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当作治病的良药。”然明说:“我从现在起才知道您确实可以成大事。小人确实没有才能。

如果真的这样做, 恐怕郑国真的就有了依靠,岂止是有利于我们这些臣子!”孔子听到了这番话后说:“照这些话看来,人们说子产不行仁政,我是不相信的。”

F. 求关于名人成功之时得意了遭到批评后明白了谦虚努力的故事

阿道夫·冯·贝耶尔(Adolf Von Baeyer,1835—1917年)德国有机化学家,1835年10月31日生于柏林。由于合成靛蓝,对有机染料和芳香族化合物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获得1905年诺贝尔化学奖。贝耶尔在大学读书时,有机化学家贾拉古教授的名字传遍了德国。不过,那时这位教授还很年轻。一些科学界耆宿总是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挑剔他。有一天,贝耶尔和父亲在一起闲谈,提起了贾拉古教授。贝耶尔说:“贾拉古只比我大6岁……”言外之意是这个人并没有什么了不起。
父亲听了很不满意,他对贝耶尔说:“大六岁怎么样,难道就不值得你学习吗?我读地质学时,老师的年龄比我小30岁的都有,我一样恭恭敬敬地称他们为老师,认认真真地听他们讲课。你要记住,年龄和学问不一定成正比。不管是谁,只要有知识,就应该虚心向他学习。”

贝耶尔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他先在柏林大学学习了两年物理和数学。因在陆军中服兵役一年,学业间断。1858年先后师从本生和凯库勒学习化学。本生和凯库勒都是德国当时著名的化学家,本生发明了发射光谱仪,并发现了铷、铯两种新金属;而凯库勒则在睡梦中悟出了苯环的结构。在两位名师的指导下,贝耶尔的学业有了很大的进展。23岁那年,他获得了柏林大学博士学位。此后贝耶尔完成了多项使化学界轰动的研究工作。37岁时,他出任斯特拉斯堡大学教授,声誉享于欧洲,慕名求教者不绝于途。当时在斯特拉斯堡出了一名该校建校307年中最年轻的博士埃米尔·费雪,他认为贝尔无论在学问上还是在品德上均可为人师,于是他谢绝了不少大学聘任他为教授的聘书,甘心跟随贝耶尔作一名助教。在贝耶尔的精心指导下,通过几年的学习和研究工作,费雪在有机化学方面的研究水平渐渐地超过了老师贝耶尔。这一点贝耶尔是最清楚不过的了。经过认真思考,贝耶尔觉得,学生超过老师,说明师生都尽了力,应该给费雪找一个更有利发展的地方。1882年夏日的一天,耶尔把费雪请到了自己的办公室。贝耶尔说:“费雪,这几你在我这里干得不错,在有机化学方面的研究已经超过我了。在我这里干不会有更多的收获,还是换一个地方吧。”费雪从来没有想过要离开老师,他有点着急了:“不,我不想离开您,老师。没有您,我不会有今天的成绩。……”贝耶尔没有让费雪说下去,“就这样定了吧,我推荐你去下厄南津大学任教,换一个环境会使你增长才干。”贝耶尔没有看错,费雪的确才能出众,1902年他荣获了诺贝尔化学奖。三年之后,贝耶尔也获得了1905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贝耶尔就是这样一个谦虚、诚恳的人。除了费雪之外,贝耶尔还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其中一些人也获得了诺贝尔奖,如他的学生维兰德(1927年诺贝尔化学奖)。

G. 名人与老师的小故事

李世民教子尊师传佳话

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少有的明君,开回创了“贞观之治”唐朝答盛世。李世民懂得国家要兴望发达,长治久安,搞好子女教育非常重要,认为教诫太子诸王是“当今日之急”。因此,他给几个儿子选择老师都是德高望重,学问渊博的人。而且,一再告诫子女一定要尊重老师。
一次,太子的老师李纲因患脚疾,不能行走。怎么办呢?在封建社会里面,后宫森严,除了皇帝和他的后妃、子女可以坐轿后,其它官员不要说坐轿,就是出入也是诚惶诚恐的。唐太宗知道后竟特许李纲坐轿进宫讲学,并诏令皇太子亲自迎老师。
后来,唐太宗又叫礼部尚书王圭当他第四个儿子魏王的老师。有一天,他听到有人反映魏王对老师不尊敬。唐太宗十分生气,他当着王圭的面批评儿子说:“以后你每次见到王圭,如同见到我一样,应当尊敬,不得有半点放松。”从此,魏王见到老师王圭,总是好好恭迎,听课也认真了。
由于唐太宗家教很严,他的几个儿子对老师都很尊敬,从不失礼。唐太宗教子尊师也被后人传为佳话。

H. 名人被老师惩戒的事例

名人被老师惩戒的事例如下:

惩罚故事: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家有一条规定:如果子女犯错,必须受到应有的惩罚。至于具体采取什么方式,由子女自己提出来,经过母亲同意后,就可以施行了。有一日,阳光明媚,马克·吐温夫妇决定带孩子们一起到附近农庄去旅行,这可是孩子们期盼很久的事情。

可是大女儿苏茜却在临行前欺负了妹妹克拉。克拉哭闹不止,苏茜也很快意识到自己太鲁莽,居然动了手。于是,她主动向母亲承认错误并请求原谅。然而按照家规,苏茜必须受到惩罚。苏茜犹豫了许久,终于坚定地对母亲说:“今天我留在家里,不坐马车一起去旅行了。

”马克·吐温很不忍心,不由说道:“你可以换一种方式。”没想到,苏茜果断地说:“我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样的话,能让我永远记住自己的这次过失!”



惩罚故事:

罗斯福的大儿子詹姆斯6岁时的一天,姨妈带着两个表兄弟来家里做客,詹姆斯顿时兴奋异常。几个小孩见面后,就大嚷大叫地玩开了。他们在房间里跑来跑去,十分开心。突然,詹姆斯一不小心撞在了桌上,将一个可爱的飞机模型车碰到了地上,“啪”的一声摔坏了。

大人们急忙过来,问是谁碰的。两个表兄弟齐声说:“不是我。”詹姆斯迟疑片刻,也跟着说:“不是我!”罗斯福很快猜到了真相,但是并没有揭穿儿子。就连姨妈一家走了之后,他也没有流露出生气的样子,而是有意疏远儿子,还不时通过妻子暗示儿子撒谎的人连父母都不信任。

面对父亲的“沉默”,詹姆斯非常不安。第二天早上,他终于向父亲认错,并乞求父亲原谅。罗斯福笑着说:“亲爱的孩子,我就等着这一刻呢!知道自己错了,勇敢地去面对它,以后才不会再犯。爸爸怎么会不原谅你呢?爸爸和以前一样爱你!”

惩罚故事:

著名儿童教育家孙云晓的女儿上小学的时候,爱睡懒觉。早上,三番五次地催她起床,她总要多赖在被窝里一阵。真要是晚了,就说“都怪你们,让我迟到了”。后来,孙云晓给女儿买了一个闹钟,告诉她:“从明天开始,该几点起来,你自己上闹钟。

闹钟响了不起来,你就是睡到中午12点也不叫你。”头几天不行,闹钟一响,女儿手一抬,就关掉了,结果照样睡过头。父母也不说话,她自己也没话好说。几次下来,她就开始想办法,放两个闹钟,再把闹钟放在手够不到的地方。不出一个星期,她再也没有迟到。

又有一次女儿去夏令营。孙云晓问:东西都准备好了吗?女儿说:都好了您就别管了。孙云晓检查了一遍发现衣服没带够手电没带,就提示说:那边的气候,你知道吗?衣服够不够?晚上活动的东西都准备了吗?女儿不耐烦地说:没问题了,您就别啰嗦了!孙云晓便不再言语。

一个星期后女儿回来了。孙云晓问:玩得开不开心?开心。有没有什么麻烦?哎呀冻死了没想到山里那么冷。还有呢?晚上活动没有手电很不方便,又没地方去买。那以后怎么办呢?以后得像爸爸一样,出远门之前列单子!

惩罚故事:

著名学者、作家周国平的女儿啾啾上二年级时,一次数学小测验得了88分,很郁闷。有一道题目,啾啾答对了,老师却判了她错。啾啾心里很不高兴,又不愿意和老师说。周国平就说:“你答对了,老师判了错,说明你是懂的。只要你是懂的,少两分有什么关系?”

到了高年级,啾啾对分数比较看重了。她考试失利的时候,情绪会因此低落,还担心父母责罚自己。在这种情况下,周国平就从两个方面开导她。一方面,帮助她分析出错的原因,无非是粗心和不懂,是前者,以后细心就是了,是后者,正好把相关知识弄懂。

另一方面,安慰女儿,她没有上任何课外班,花的力气最小,取得这个成绩很不错了。有一回,啾啾怯怯地问:“这次我没有进前三名,您怎么惩罚我啊?”周国平笑呵呵地说:“我罚你这星期多看一本童话书。”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