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的故事300
『壹』 伯牙绝弦的故事300字
从前,有一个人,名字叫伯牙,他的琴特别的好,他热爱弹琴,就是因专为他懂琴属,爱琴,才找到了一个知音,名字叫钟子期。
伯牙在弹着琴,心里在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善哉。这山真高啊!像是泰山!”伯牙又弹,心里在想着流水,钟子期便说:“善哉,这水真广大啊!像是江河!”
虽然他们是知音,但是他们却不能在一起,因为伯牙是宫廷里的人,而钟子期却是砍柴的柴夫,他们不得不离开。
伯牙日日都在想念着钟子期,然而钟子期也都知道这一切。
终于有一天,伯牙忍不住去找他了,可是,得到的消息却是钟子期去世了,伯牙这一世再也没有了知音,便把琴给摔掉了,并且下定决心:终身再也不弹琴了!
我的话: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定要珍惜友谊。
『贰』 关于伯牙绝弦的故事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琴声。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
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宽广的长江,黄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宛如一望无际的长江黄河在我面前流动!” 无论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会清楚地道出他的心声。
钟子期去世后,伯牙就此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于是,他坚决地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挑断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以便绝了自己对钟子期的思念。
(2)伯牙绝弦的故事300扩展阅读:
历代史书资料关于俞伯牙的记载颇多,最早见于春秋战国时期郑国人列御寇所著的《列子·汤问》篇。列御寇在这篇文章中,不仅提到了俞伯牙的简介,还提到了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
除此之外,荀子在《劝学篇》中,也提到了俞伯牙,书中写到“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科”。由此可见,俞伯牙的琴艺非常高超。话说,俞伯牙自幼聪慧灵敏,并且有着极高的音乐天赋。
值得一提的是,俞伯牙的老师是当时名气颇大的琴师成连。和俞伯牙相比,史书对钟子期的简介少之又少。只知钟子期和俞伯牙一样,是楚国人。
以今天的地名来说,钟子期是湖北汉阳人。相传,钟子期是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一位樵夫。俞伯牙与钟子期能遇见,得益于俞伯牙出使楚国一事。
明代冯梦龙的《警世通言》开卷第一篇是《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在这篇小说中伯牙成了乐官俞伯牙,钟子期却成了汉阳的樵夫。
上古的一小段百来字的典故此时完全变成了人物、地点、情节样样俱全的话本小说。《高山流水》和伯牙钟子期这一段千古佳话,之所以能在两千多年里广为流传。
概因其包含了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文化精神在这段佳话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明代朱权的《神奇秘谱》对此做了精当的诠释:“《高山》、《流水》二曲,本只 一曲。初志在 乎高山,言仁者乐 山之意。后志在乎 流水,言智者 乐水之意。”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高山流水》蕴涵天地之浩远、山水之灵韵,诚可谓中国古乐主题表现的最高境界。然而,伯牙的《高山流水》琴曲并没有流传于世。
后人无从领略伯牙所弹之曲的绝妙之处。所以,后人虽不断传颂《高山流水》的故事,完全是“心向往之”,对音乐并无切身体会。
因而这个佳话得以流传的最直接的原因是伯牙与钟子期之间那种相知相交的知音之情。当知音已杳,伯牙毅然断弦绝音。
人物介绍:
钟子期,名徽,字子期。春秋楚国(今湖北汉阳)人。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冲担、拿板斧的樵夫。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汉阳知县华某并立碑,“文化大革命”中被毁。
1980年修复。墓为圆形,封土高1.5米,底径8米,环以石垣。碑高1.5米,宽0.7米,上刻“楚隐贤钟子期之墓”。1987年在墓前修建知音亭。
钢筋混凝土结构,方形,四柱,歇山式顶,底周除正面外皆置栏杆。墓与亭坐北朝南,背山面湖。山上青松葱茏,山下芳草碧翠,湖面绿波粼粼,湖畔流水潺潺,凤鸣水声,宛若琴音。
『叁』 伯牙绝弦课文解释,怎样成为一个故事。(300字以上)。O(∩_∩)O谢谢!!!1
伯牙和子期的故事
在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位著名的音乐家,他的名字叫俞伯牙。俞伯牙从小非常聪明,天赋极高,又很喜欢音乐,他拜当时很有名气的琴师成连为老师。
学习了三年,俞伯牙琴艺大长,成了当地有名气的琴师。但是俞伯牙常常感到苦恼, 因为在艺术上还达不到更高的境界。 俞伯牙的老师连成知道了他的心思后,便对他说,我已经把自己的全部技艺都教给了你,而且你学习得很好。至于音乐的感受力、悟性方面,我自己也没学好。我的老师方子春是一代宗师,他琴艺高超,对音乐有独特的感受力。他现住在东海的一个岛上,我带你去拜见他,跟他继续深造,你看好吗?俞伯牙闻听大喜,连声说好!
他们准备了充足的食品,乘船往东海进发。一天,船行至东海的蓬莱山,成连对伯牙说:“你先在蓬莱山稍侯,我去接老师,马上就回来。”说完,连成划船离开了。 过了许多天,连成没回来,伯牙很伤心。他抬头望大海,大海波涛汹涌,回首望岛内,山林一片寂静,只有鸟儿在啼鸣,像在唱忧伤的歌。 伯牙不禁触景生情,由感而发,仰天长叹,即兴弹了一首曲子。曲中充满了忧伤之情。从这时起,俞伯牙的琴艺大长。 其实,成连老师是让俞伯牙独自在大自然中寻求一种感受。
俞伯牙身处孤岛,整日与海为伴,与树林飞鸟为伍,感情很自然地发生了变化,陶冶了心灵,真正体会到了艺术的本质,才能创作出真正的传世之作。 后来,俞伯牙成了一代杰出的琴师,但真心能听懂他的曲子的人却不多。
有一次,俞伯牙乘船沿江旅游。船行到一座高山旁时,突然下起了大雨,船停在山 边避雨。伯牙耳听淅沥的雨声,眼望雨打江面的生动景象,琴兴大发。伯牙正弹到兴头上,突然感到琴弦上有异样的颤抖,这是琴师的心灵感应,说明附近有人在听琴。伯牙走出船外,果然看见岸上树林边坐着一个叫钟子期的打柴人。
伯牙把子期请到船上,两人互通了姓名,伯牙说:“我为你弹一首曲子听好吗?”子期立即表示洗耳恭听。伯牙即兴弹了一曲《高山》,子期赞叹道:“多么巍峨的 高山啊!”伯牙又弹了一曲《流水》子期称赞到“多么浩荡的江水啊!”伯牙又 佩服又激动,对子期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你才懂得我的心声,你真是我的知音啊!”于是两个人结拜为生死之交。
伯牙与子期约定,待周游完毕要前往他家去 拜访他。 一日,伯牙如约前来子期家拜访他,但是子期已经不幸因病去世了。伯牙闻 听悲痛欲绝,奔到子期墓前为他弹奏了一首充满怀念和悲伤的曲子,然后站立起来,将自己珍贵的琴砸碎于子期的墓前。从此,伯牙与琴绝缘,再也没有弹过琴 。
『肆』 《伯牙绝弦》的故事。
知人知面 知己知彼 又知心 古人说 这就是所谓知音
相知相惜 相亲相爱 也相忆 朋友你 会不会常把我想起
何年何月 何日何时 再相聚 何时能 把酒言欢畅回忆
很多很多 很深很深 的回忆 很多歌 我只想要为你唱起
春秋时期 远近知名伯牙琴艺 沉鱼也出水 马儿仰秣聆听
聆听 寂寞 的声音 举世知名 不如 一个知音
直到子期 闻琴解开伯牙心境 高山流水 风景似有灵悉
高山青 流水静 如镜 无言却胜过有言的天地
听 宫商角征羽 那歌词未写上的是 弦外的延长音
斟一杯酒 一抱拳 一句关心 在千年之后 再延续 不变的旋律
当 春雪融夏景 秋风为我捎封信
冬 冬锣隆冬墙 冬 冬锣隆隆冬墙墙 又是思念的四季
知人知面 知己知彼 又知心 古人说 这就是所谓知音
相知相惜 相亲相爱 也相忆 朋友你 会不会常把我想起
何年何月 何日何时 再相聚 何时能 把酒言欢畅回忆
很多很多 很深很深 的回忆 很多歌 我只想要为你唱起
某年某月 某天伯牙再访子期 风景依旧绿 子期却已归西
触景 触琴 即伤情 伯牙绝弦 只因再无知音
千年过去 当我再度拨弄琴韵 更多冷箭 更多冷言冷语
请你听 请轻轻 倾听 唱给我永远不离弃的知音
听 宫商角征羽 那歌词未写上的是 喔 喔喔
斟一杯酒 一抱拳 一句关心 在千年之后 再延续 不变的旋律
当 春雪融夏景 秋风为我捎封信
冬 冬锣隆冬墙 冬 冬锣隆隆冬墙墙 又是思念的四季
知人知面 知己知彼 又知心 古人说 这就是所谓知音
相知相惜 相亲相爱 也相忆 朋友你 会不会常把我想起
何年何月 何日何时 再相聚 何时能 把酒言欢畅回忆
很多很多 很深很深 的回忆 很多歌 我只想要为你唱起
『伍』 伯牙绝弦编写小故事。400字
古代有位弹抄琴爱好者,名叫俞伯牙,他袭受人爱戴,被人尊称为“琴仙”。
有一天,伯牙带着琴满怀高兴地走出家门。他来到一个无人的地方,湖水柔波荡漾,风姑娘拂过树梢,柳树纸条随着风儿在摆动,隐隐约约传来鸟儿动听的歌唱声,也许是伯牙的琴声太迷人了,把远在千里外的大雁都纷纷招来了。
不知是哪阵风,把热爱琴的钟子期也带到了这儿,悠扬的琴声延伸到湖对岸,把钟子期深深陶醉了。
伯牙弹琴时,心里踊跃想到了巍峨的高山,钟子期似乎明白他的心意,夸奖他说:“弹得如痴如醉,太好了,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面前!”伯牙心里又回到了流水,钟子期十分痴迷,击节称快:“妙妙妙,妙极了!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从我心中流过!”
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的道出他的心意,子期死后,伯牙在这五彩缤纷的世上再也没有知音了,是的,有何物能和知音相提并论呢?伯牙悲痛万分,他摔破琴,扯断琴弦,终身不再抚琴了。
是啊,真正能理解自己的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才称知音。人生苦短,知音难求。希望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知音!
『陆』 伯牙绝弦的小故事
有一次,俞伯牙乘船沿江旅游。船行到一座高山旁时,突然下起了大雨,船停在山专 边避雨。伯牙属耳听淅沥的雨声,眼望雨打江面的生动景象,琴兴大发。伯牙正弹到兴头上,突然感到琴弦上有异样的颤抖,这是琴师的心灵感应,说明附近有人在听琴。伯牙走出船外,果然看见岸上树林边坐着一个叫钟子期的打柴人。
伯牙把子期请到船上,两人互通了姓名,伯牙说:“我为你弹一首曲子听好吗?”子期立即表示洗耳恭听。伯牙即兴弹了一曲《高山》,子期赞叹道:“多么巍峨的 高山啊!”伯牙又弹了一曲《流水》子期称赞到“多么浩荡的江水啊!”伯牙又 佩服又激动,对子期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你才懂得我的心声,你真是我的知音啊!”于是两个人结拜为生死之交。
伯牙与子期约定,待周游完毕要前往他家去 拜访他。 一日,伯牙如约前来子期家拜访他,但是子期已经不幸因病去世了。伯牙闻 听悲痛欲绝,奔到子期墓前为他弹奏了一首充满怀念和悲伤的曲子,然后站立起来,将自己珍贵的琴砸碎于子期的墓前。从此,伯牙与琴绝缘,再也没有弹过琴。
『柒』 改写 伯牙绝弦 300字
俞伯牙复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制于倾听。俞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眼前!”俞伯
初山微画雕《人生难得一知音》
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说:“好啊!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在我耳边流淌!”
俞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他心里想的。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停留在岩石下;心里伤感,于是取过琴而弹了起来。起先是类似于连绵大雨声音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声音。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能寻根究源它的情趣。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好啊,好啊!你能听出我的心意,想象出的景象就像我心中的景象。我到哪里让我的琴声逃过你的耳朵呢?”
『捌』 伯牙绝弦的故事
原文: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译文: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琴声。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宽广的长江,黄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宛如一望无际的长江黄河在我面前流动!”
无论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会清楚地道出他的心声。钟子期去世后,伯牙就此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于是,他坚决地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挑断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以便绝了自己对钟子期的思念。
(8)伯牙绝弦的故事300扩展阅读:
春秋时期,有一个人名叫伯牙,随成连先生学古琴。他掌握了各种演奏技巧,但是老师感到他演奏时,常常是理解不深,单纯地把音符奏出来而已,少了点神韵,不能引起欣赏者的共鸣。老师想把他培养成一位真正的艺术家。
过了十天,成连先生还没回来。伯牙在岛上等得心焦,每天调琴之余,举目四眺。他面对浩瀚的大海,倾听澎湃的涛声。远望山林,郁郁葱葱,深远莫测,不时传来群鸟啁啾飞扑的声响。这些各有妙趣、音响奇特不一的景象,使他不觉心旷神怡,浮想翩翩,感到自己的情趣高尚了许多。
伯牙产生了创作激情,要把自己的感受谱成音乐,于是他架起琴,把满腔激情倾注到琴弦上,一气呵成,谱写了一曲《高山流水》。
没多久,成连先生摇船而返,听了他感情真切的演奏,高兴地说:“现在你已经是天下最出色的琴师了,你回去吧!”伯牙恍然大悟,原来这涛声鸟语就是最好的老师。此后,伯牙不断积累生活和艺术体会,终于成了天下操琴的高手。
『玖』 伯牙绝弦故事400字
——高山流水觅知音
清晨,琴楼里传出一阵令人陶醉的琴声,演奏完毕,紧接着又是一阵掌声与喝彩声。“好!弹得太好了,伯牙兄的琴技果然名不虚传呢!”一位穿着打扮潇洒的人拍手称赞。
“唉!”伯牙只是叹了一口气,摇了摇头,接着弹奏下一首曲子。“为什么就没有一个人能听懂我的琴声,明白我的心思呢?伯牙心里想着,弹出的曲子自然是忧郁寂寞的。
“给这些不懂音乐的人弹琴还不如给山中的鸟儿,高山,野兽,树木花草弹琴呢。”念头一出,他便把琴收了起来,向山上走去。在一棵百年老松树下,有一块儿宽敞的地方,伯牙盘腿坐下,摆出爱琴。阳光透过树缝斑斑驳驳地照射在琴上,鸟儿应声歌唱。背后是高大而雄伟的山峰。伯牙略加思索,手指轻轻拨动着琴弦。
一个正在山腰卖力砍柴的山野樵夫听到这悠扬的琴声,放下了手中的砍刀,被琴声牵引到松树下。他看伯牙弹得入神,不愿打扰他,便在松树后面说道:“啊!弹得太好了,好像雄伟的高山映入了我的眼帘。”突然,伯牙曲风一转,轻轻好似泉水,那人有说:“啊!弹得妙极了,好像一股清泉沁入我的心扉。”伯牙的手指在琴弦上飞舞,欢快又多姿的曲风传入那人耳里:“啊!好像依依的柳树在风中舞蹈,真是阿娜多姿呀!”伯牙虽闭着眼睛,但是却越弹越激动,“啊!仿佛潇潇的春雨滋润着大地!
那人正沉浸在令人如痴如醉的琴声中,忽然琴声听了,伯牙站起身走到那人面前。“请问,您是?”“在下钟子期,在山中砍柴,听见您的琴声,便过来了,多有冒犯。”伯牙携钟子期走到琴旁,然后仰天大笑:“哈哈哈……我伯牙终于在有生之年找到了一个真正懂琴的知音!”钟子期也庆幸遇到了一位能用琴声抒发自己心中喜怒哀乐的乐师。
“子期,今年的八月十五日,我们一起赏月弹琴,就在此地。”伯牙与子期约好,“好,不见不散。”说罢,钟子期就下山去了。
七月的一天,刚刚下过一场大雨,钟子期像往常一样上山砍柴。在他每天都要经过的悬崖时,由于路滑,他失足掉下山谷。临死前,钟子期对他父亲说:“父亲,八月十五日晚上,山顶老松树下,一定要去呀……”说完,他永远地睡了过去。
八月十五日晚上,博雅如约来到山顶的松树下,左等右等,眼看月亮都圆了,却迟迟不见钟子期来,“莫非他忘记了?”伯牙喃喃自语,“不会,再等等吧。”他刚准备弹奏,却听到了脚步声,“子期!子期!”他以为是钟子期来了,可出现在他眼前的却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你是?”“我市钟子期的父亲。”“那子期他……”“他…他死了。”老人含着泪把事情讲了一遍,而伯牙已是泪流满面了。
第二天,伯牙与老人来到子期的墓前,伯牙什么都没说,只是为钟子期弹奏了一首《高山流水》,那曲子里却分明透露着伯牙的心情,悲伤、遗憾,他心如刀绞、生不如死,竟抽出刀子割断了琴弦,把琴摔成了两半。“你这是何苦呀!?”老人问伯牙,伯牙说:“既然子期已死,世上再没有我的知音,我再弹琴也就没什么意思了。”
从此,伯牙隐姓埋名,隐居在深山老林里,终生不再弹琴了
『拾』 伯牙绝弦300字的故意
古代有位弹琴爱好者,名叫俞伯牙,他受人爱戴,被人尊称为“琴仙”。有一天,伯牙带着琴满怀高兴地走出家门。他来到一个无人的地方,湖水柔波荡漾,风姑娘拂过树梢,柳树纸条随着风儿在摆动,隐隐约约传来鸟儿动听的歌唱声,也许是伯牙的琴声太迷人了,把远在千里外的大雁都纷纷招来了。
不知是哪阵风,把热爱琴的钟子期也带到了这儿,悠扬的琴声延伸到湖对岸,把钟子期深深陶醉了。
伯牙弹琴时,心里突然想到了巍峨的高山,钟子期似乎明白他的心意,夸奖道:“弹得如痴如醉,太好了,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面前!”伯牙心里又想到了流水,钟子期十分迷恋,不假思索道:“好好好,好极了!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从我心中流过!”
无论伯牙心里想些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的说出他的心意,这世间难求知音啊,伯牙终于找到了他的知音——那就是钟子期。子期应故死后,伯牙认为在这五彩缤纷的世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虽然伯牙和子期只是一面之缘,但是知音难寻啊!好不不容易才找到一个真正了解自己的知音,偏偏他却应故而去世了,伯牙能不伤心吗?是的,有何物能和知音相提并论呢?伯牙悲痛万分,他摔破琴,扯断琴弦,终身不再弹琴了。
是啊,真正能 理解自己的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才能称得上知音。人生苦短,知音难求。每个人都希望能找到自己的知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