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童话故事 » 成语故事龙

成语故事龙

发布时间: 2021-01-28 17:56:07

❶ 十个关于龙的成语故事

1、【画龙点睛】:

传说中国古代有一个叫张僧繇的画家,他在一个寺院的墙上画了四条龙,这四条龙都没画上眼睛。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给龙画上眼睛呢,他说,画上眼睛,龙就会飞去。听的人不相信,偏要让他画上。张僧繇没有办法,只好用毛笔在龙头上点上了眼睛。谁知道,刚点完两条龙的眼睛天上就电闪雷鸣,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墙壁也震破了,那两条龙腾空而起,飞到天上去了,墙上就只剩下没点眼睛的两条龙了。

“画龙点睛”赞美了画家画龙的技艺。“画龙点睛”现在已成为一句成语。比喻说话和作文时加上一两句关键的话,使内容更加精辟有力。

2、叶公好龙:

古代的春秋时期,陈国有个叶公,他非常喜爱龙,他家里的梁、柱、门、窗和日用摆设上都雕刻着龙,连衣服被子上也绣着龙,屋里的墙壁上也画着龙,叶公的家简直成了龙的世界。天上的真龙知道了,很感动,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这条真龙的龙头从窗口伸进来,尾巴拖到客堂里。谁知叶公一见到真龙,吓坏了,呼叫着逃走了。

原来,叶公爱的不是真龙,而是似龙非龙的假龙。“叶公好龙”现在也是一句成语,比喻表面爱好某种事物,而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

3、屠龙之技:

从前,有个人一心想学到一种出奇的本领。他听说支离益会宰龙,心想:这可是世上罕见的本领。于是他就去拜支离益做老师。

他学呀学,学了整整三年,把家产都折腾光了,才把宰龙的本领学到手。可是本领学到手又有什么用呢?天下根本没有龙,他那绝妙的本领到哪儿去施展呢?
“屠龙之技”比喻毫无实际用途的本领。

4、龙阳泣鱼:

《战国策·魏策四》:“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龙阳君得十馀鱼而涕下。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对曰:‘臣无敢不安也。’王曰:‘然则何为出涕?’曰:‘臣为王之所得鱼也。’王曰:‘何谓也?’对曰:‘臣之始得鱼也,臣甚喜,后得又益大,今臣直欲弃臣前之所得矣。

今以臣凶恶,而得为王拂枕席。今臣爵至人君,走人於庭,辟人於途。四海之内,美人亦甚多矣,闻臣之得幸於王也,必褰裳而趋王。臣亦犹曩臣之前所得之鱼也,臣亦将弃矣,臣安能无涕出乎?’”后遂以“龙阳泣鱼”为失宠之典。

5、龙去鼎湖:

6、人中之龙:

7、乘龙快婿:

8、笔走龙蛇:

9、龙生九子:

❷ 龙生九子成语故事

龙生九子
[拼音]
lóng shēng jiǔ zǐ
[释义]
古代传说,龙生有九子,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回比喻同胞答兄弟品质、爱好各不相同。
[出处]
明·徐应秋《玉芝堂谈荟·龙生九子》:“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
[例句]
“龙生九子,各有所好。”兄弟之间也可以有很大的差异。

❸ 人中之龙成语故事

【拼音】rén zhōng zhī lóng
【典故】吾而今而后知先生人中之龙也。《晋书·宋纤传》
【释义】人中豪杰。比喻出类拔萃的人。

【用法】作宾语;指人中豪杰

【近义词】人中龙虎

【同韵词】冰炭不相容、镂冰雕琼、酒酽春浓、言有尽而意无穷、宁为鸡尸,无为牛从、水火不相容、随类相从、理所不容、无地可容、变化不穷、......
【成语故事】晋代人宋纤厌恶官场生活,立志不参与政事,过着隐居生活。当地太守马岌仰慕他的人品,特地去请他出来做官。宋纤猜到马岌的来意,立即关门拒见。马岌认为宋纤能不为高官厚禄所动,洁身自好,清贫自守,感慨地称他是人中之龙。
【成语示列】叔宝乃人中之龙,龙到处自然有水,他怎么得一寒至此。清·禇人获《隋唐演义》第九回

【成语造句】
◎ 当今文史方面的杰出人才,在老一辈中要推陈寅恪先生,在年轻一辈中要推钱钟书,他们都是人中之龙,其余如你我,不过尔尔'。"

❹ 有关龙的成语故事

龙生九子
在明代,龙还被人们附会出了一个繁盛的家庭,龙的九子是:饕餮,性喜水,被雕成桥柱上的兽形;嘲风,喜欢冒险,因而人铸其像,置于殿角;睚眦,平生好杀,喜血腥之气,其形为刀柄上所刻之兽形;敝屣,力大,其背亦负以重物,即令刻在门的铺首上;鸱吻,平生好吞,即殿脊的兽头之形;蒲牢,平生好鸣,它的头像被用做大钟的钟纽;狻猊,喜欢蹲坐,佛像座下的狮子是其造型;囚牛,喜性音乐,故常立在琴头。

❺ 关于龙的成语故事

金龙献瑞、龙凤呈祥、龙飞凤舞、龙腾虎跃、生龙活虎、车水马龙、龙马精神、双龙戏珠、藏龙卧虎、龙潭虎穴、
来龙去脉、龙肝凤胆、叶公好龙

❻ 十个关于龙的成语故事

画龙点睛的故事
在梁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画家叫张僧繇。回一天,梁武帝要张僧繇在寺庙的墙上画四答条金龙。张僧繇用三天的时间就画好了,并且画得非常像真龙。大家听说后,都去观看,发出阵阵赞叹声。可是,当人们走近一看,却发现每条龙都没有眼睛。张僧繇解释说:“如果我给龙加上眼睛,它们就会飞走的!”大家都不信,坚持要他加上眼睛。张僧繇没有办法,只好给两条龙加上了眼睛。奇怪的现象出现了:两条龙腾地一声飞上了天!

画龙点睛的寓意:画龙点睛是说,只要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就能解决问题。

❼ 与龙有关的成语故事

龙飞凤舞、
画龙点睛、
龙潭虎穴、
笔走龙蛇、
鱼龙混杂、
老态龙钟、
降龙伏虎、
叶公好龙、
望子成龙、
大水冲了龙王庙、
鲤鱼跳龙门、
强龙不压地头蛇、
龙马精神、
龙凤呈祥、
卧虎藏龙、
攀龙附凤、
人中之龙、
神龙见首不见尾、
生龙活虎、
群龙无首、
龙争虎斗、
车水马龙、
来龙去脉、
鳌愤龙愁、
人中龙虎、
成龙配套、
龙行虎变、
龙骧蠖屈

❽ 关于龙的成语故事的主要内容

1.画龙点睛:传说中国古代有一个叫张僧繇的画家,他在一个寺院的墙上画了四条龙,这四条龙都没画上眼睛.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给龙画上眼睛呢,他说,画上眼睛,龙就会飞去.听的人不相信,偏要让他画上.张僧繇没有办法,只好用毛笔在龙头上点上了眼睛.谁知道,刚点完两条龙的眼睛天上就电闪雷鸣,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墙壁也震破了,那两条龙腾空而起,飞到天上去了,墙上就只剩下没点眼睛的两条龙了. “画龙点睛”赞美了画家画龙的技艺.“画龙点睛”现在已成为一句成语.比喻说话和作文时加上一两句关键的话,使内容更加精辟有力. 2. 叶公好龙古代的春秋时期,陈国有个叶公,他非常喜爱龙,他家里的梁、柱、门、窗和日用摆设上都雕刻着龙,连衣服被子上也绣着龙,屋里的墙壁上也画着龙,叶公的家简直成了龙的世界.天上的真龙知道了,很感动,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这条真龙的龙头从窗口伸进来,尾巴拖到客堂里.谁知叶公一见到真龙,吓坏了,呼叫着逃走了. 原来,叶公爱的不是真龙,而是似龙非龙的假龙.“叶公好龙”现在也是一句成语,比喻表面爱好某种事物,而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 3.屠龙之技从前,有个人一心想学到一种出奇的本领.他听说支离益会宰龙,心想:这可是世上罕见的本领.于是他就去拜支离益做老师.他学呀学,学了整整三年,把家产都折腾光了,才把宰龙的本领学到手.可是本领学到手又有什么用呢?天下根本没有龙,他那绝妙的本领到哪儿去施展呢? “屠龙之技”比喻毫无实际用途的本领. 4.龙阳泣鱼《战国策·魏策四》:“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龙阳君得十馀鱼而涕下.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对曰:‘臣无敢不安也.’王曰:‘然则何为出涕?’曰:‘臣为王之所得鱼也.’王曰:‘何谓也?’对曰:‘臣之始得鱼也,臣甚喜,后得又益大,今臣直欲弃臣前之所得矣.今以臣凶恶,而得为王拂枕席.今臣爵至人君,走人於庭,辟人於途.四海之内,美人亦甚多矣,闻臣之得幸於王也,必褰裳而趋王.臣亦犹曩臣之前所得之鱼也,臣亦将弃矣,臣安能无涕出乎?’”后遂以“龙阳泣鱼”为失宠之典. 5. 龙去鼎湖典出《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涘,龙涘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涘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后因以“龙去鼎湖”谓帝王去世. 6.车水马龙东汉名将马援的小女儿马氏,由于父母早亡,年纪很小时就操办家中的事情,把家务料理得井然有序,亲朋们都称赞她是个能干的人. 十三岁那年,马氏被选进宫内.她先是侍候汉光武帝的皇后,很 受宠爱.光武帝去世后,太子刘庄即位,就是汉明帝,马氏被封为贵 人.由于她一直没有生育,便收养了贾氏的一个儿子,取名为刘旭. 公元60年,由于皇太后对她非常宠爱,她被立为明帝的皇后. 马氏当了皇后,生活还是非常俭朴.她常穿粗布衣服,裙子也不 镶边.一些嫔妃朝见她时,还以为她穿了特别好的料子制成的衣服. 走到近前,才知道是极普通的衣料,从此对她更尊敬了. 马皇后知书识理,时常认真地阅读《春秋》、《楚辞》等著作.有一 次,明帝故意把大臣的奏章给她看,并问她应如何处理,她看后当场 提出中肯的意见.但她并不因此而干预朝政,此后再也不主动去谈 论朝廷的事. 明帝死后,刘旭即位,这就是汉章帝.马皇后被尊为皇太后.不久,章帝根据一些大臣的建议,打算对皇太后的弟兄封爵.马太后遵照已去世的光武帝有关后把家族不得封侯的规定,明确地反对这样 做,因此这件事没有办. 第二年夏天,发生了大旱灾.一些大臣又一上奏说,今年所以大 旱,是因为去年不封外戚的缘故.他们再次要求分封马氏舅父.马太后还是不同意,并且为此专门发了诏书,诏书上说:“凡是提出要对外戚封爵的人,都是想献媚于我,都是要从中取得好处.天大旱跟封爵有什么关系?要记住前朝的教训,宠贵外戚会招来倾覆的大祸.先帝不让外戚担任重要的职务,防备的就是这个.今后,怎能再让马氏走者路呢?” 诏书接着说:“马家的舅父,个个都很富贵.我身为太后,还是食不求甘,穿着简朴.左右宫妃也尽量俭朴.我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下边做个样子,让外亲见了好反省自己.可是,他们不反躬自责,反而笑话我太俭省.前几天我路过娘家住地濯龙园的门前,见从外面到舅舅家拜候、请安的,车子像流水那样不停地驶去,马匹往来不绝,好像一条游龙,招摇得很.他们家的佣人,穿得整整齐齐,衣服绿色,领和袖雪 白;看看我们的车上,比他们差远了.我当时竭力控制自己,没有责备他们.他们只知道自己享乐,根本不为国家忧愁,我怎么能同意给他们加官进爵呢?” 7.掷杖成龙 传说东汉费长房见一老翁挂着一把壶卖药,然后就跳进壶里去.第二天,费去拜访他,和他一起入壶,但见房屋华丽,酒菜也很好.费于是向老翁学道,后来骑着老翁所给的竹杖回家,投杖于葛陂,变成一条龙. 传说东汉费长房见一老翁挂着一把壶卖药,然后就跳进壶里去.第二天,费去拜访他,和他一起入壶,但见房屋华丽,酒菜也很好.费于是向老翁学道,后来骑着老翁所给的竹杖回家,投杖于葛陂,变成一条龙. 8.祖龙之虐解释 原是佛教故事,指用法力制服龙虎.后比喻有极大的能力,能够战胜很强的对手或克服很大的困难. 出处 南朝梁·慧皎《梁高僧传》卷十:“能以秘咒咒下神龙.”唐·道宣《续高僧传·习禅一·僧稠》:“闻两虎交斗,咆响振岩,乃以锡杖中解,各散而去.” 南朝梁·慧皎《梁高僧传》卷十:“能以秘咒咒下神龙.”唐·道宣《续高僧传·习禅一·僧稠》:“闻两虎交斗,咆响振岩,乃以锡杖中解,各散而去.” 9.鲤鱼跳龙门解释 古代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变化成龙.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也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 出处 《埤雅·释鱼》:“俗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 《埤雅·释鱼》:“俗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 10.云龙高卧解释 元龙:三国时陈登,字元龙.原指陈登自卧大床,让客人睡下床.后比喻对客人怠慢无礼. 出处 《三国志·魏书·陈登传》:“元龙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 《三国志·魏书·陈登传》:“元龙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

❾ 带龙的成语故事有什么

画龙点睛
传说中国古代有一个叫张僧繇的画家,他在一个寺院的墙上画了四条龙,这四条龙都没画上眼睛。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给龙画上眼睛呢,他说,画上眼睛,龙就会飞去。听的人不相信,偏要让他画上。张僧繇没有办法,只好用毛笔在龙头上点上了眼睛。谁知道,刚点完两条龙的眼睛天上就电闪雷鸣,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墙壁也震破了,那两条龙腾空而起,飞到天上去了,墙上就只剩下没点眼睛的两条龙了。
“画龙点睛”赞美了画家画龙的技艺。“画龙点睛”现在已成为一句成语。比喻说话和作文时加上一两句关键的话,使内容更加精辟有力。

❿ 有龙的成语故事

画龙点睛 [huà lóng diǎn jīng]
基本释义
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褒义
出 处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武帝崇饰佛寺;多命僧繇画之…又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睛者见在。”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他就这等山珍海味的小题大作起来;还可以说画龙点睛。”
例 句
1. 老舍《戏曲语言》:“写别的文章,可以从容不迫地叙述,可适当的地方拿出一二警句,振动全段,~。”
近反义词
近义词
一语道破 锦上添花 点石成金 点睛之笔 破壁飞去
反义词
点金成铁 一语道破 画蛇添足 弄巧成拙
典 故
张僧繇是南朝著名的画师。有一次,皇帝命令他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龙。不一会儿,两条栩栩如生的龙就出现在墙壁上了。这时皇帝发现这两条龙都没有眼睛,就问张僧繇这是为什么。张僧繇回答说:“画上眼睛的话, 它们就会飞走的。”大家不信,皇帝一定要他画上眼睛,张僧繇只好给其中的一条龙点上了眼睛。霎时间,电闪雷鸣,那条龙真的飞走了。 南北朝时期的梁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画家名叫张僧繇,他的绘画技术很 高超。当时的皇帝梁武帝信奉佛教,修建的很多寺庙,都让他去作画。 传说,有一年,梁武帝要张僧繇为金陵的安乐寺作画,在寺庙的墙壁上 画四条金龙。他答应下来,仅用三天时间就画好了。这些龙画得栩栩如生,惟 妙惟肖,简直就像真龙一样活灵活现。 张僧繇画好后,吸引很多人前去观看,都称赞画得好,太逼真了。可是, 当人们走近一点看,就会发现美中不足得是四条龙全都没有眼睛。大家纷纷请求他,把龙得眼睛点上。张僧繇解释说:“给龙点上眼珠并不难,但是点上了眼 珠这些龙会破壁飞走的。” 大家听后谁都不相信,认为他这样解释很荒唐,墙上的龙怎么会飞走呢? 日子长了,很多人都以为他是在说谎。 张僧繇被逼得没有办法,只好答应给龙“点睛”,但是他为了要让庙中留下两条白龙,只肯为另外两条白龙点睛。这一天,在寺庙墙壁 前有很多人围观,张僧繇当着众人的面,提起画笔,轻轻地给两条龙点上眼睛。 奇怪的事情果然发生了,他刚点过第二条龙眼睛,刹那间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四起,雷鸣电闪,在雷电之中,人们看见被“点睛”的两条龙震破墙壁凌空而起,张牙舞爪地腾云驾雾飞向天空。 过了一会,云散天晴,人们被吓得目瞪口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再看看墙上,只剩下了没有被点上眼睛的两条龙,而另外两条被“点睛”的龙不知去向了。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传说引申出“画龙点睛”这句成语,比喻说话或文章,在主要处用上关键性的、精辟的一两句话,点明要旨,使内容就更加生动有力了。但是在知识改革开放的信息时代,我们可以认为这就是一种创新,因为张僧给龙点了眼睛就发生了一个质的飞跃。 成语“画龙点睛”比喻说话或做事关键部位处理得好,使整体效果更加传神。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