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童话故事 » 出师表故事600字

出师表故事600字

发布时间: 2021-01-29 03:38:22

1. 初中作文《出师表》读后感600字

读罢《出师表》,掩卷深思,一位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仿佛就站在面前。
《出师表》是诸葛亮分析时局,把握战机向蜀后主刘禅提出的出师攻魏的意见书。作者在表中反复劝戒刘禅要继承先主遗志,励精图治,严明法纪,以完成兴复汉室、统一中原的大业,表现了他伟大的抱负和忠于蜀汉的决心。
诸葛亮知道,奖罚应该一致,否则人心不服。他写道:“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对于蜀国的人才,这位蜀相也很有了解:“侍中侍郎郭攸之……悉以咨之……有所广益”进行了广泛的推荐。这突出表现了他一心为国毫无私心的磊落胸怀。“亲贤臣、远小人……”诸葛亮已经洞察了这一点,力谏君王不要亲近小人,因为亲近小人会给国家带来祸患。联系实际,亲近小人而疏远君子者,仍大有人在。有些单位的领导人喜爱听身边心术不正的下属讲恭维的话,拍他的马屁;面对逆耳忠言,却置之不理,甚至会找莫须有的“罪名”,把讲正气的同志“调离”。我实在想不出他们面对古人“亲贤疏佞”劝戒的心理状态,也许这些所谓的“领导”根本就没有读过《出师表》吧!
诸葛亮率兵出战,甘愿立下军令状,“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多么豪爽耿直。如今又有多少人,口口声声说什么一定要把“效益搞上去,否则……”“一定要以厂为家”。可是厂子倒闭了,他却拍拍屁股一走了之。更有甚者用送礼行贿的手段,异地为官,另谋高就,继续挥霍、攫取。这比起蜀相诸葛亮,怎不汗颜?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诸葛亮的高风亮节,至今令人怀念,让人敬仰。我读《出师表》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唯心中装着国家和人民的人,历史才不会忘记他。

2. 我需要《岳阳楼记》和《出师表》的读后感,要原创,一篇600字左右,千万不要用百度上已有的哦

岳阳楼记本应是以记岳阳楼为主要内容的,这不仅是由文章的体裁所决定的,也是范仲淹写作这篇文章的初衷。宋 庆历三年,范仲淹在庆历新政失败后,被贬到河南 邓州,他的朋友滕子京也因受到诬告而被贬到了湖南。在湖南的任上,滕子京颇有政绩,正所谓「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第二年,在他的主持下,「增其旧制」,重修了岳阳楼。为了记述这一盛事,滕子京便请他的好友范仲淹为重修后的岳阳楼写一篇岳阳楼记。显而易见,滕子京是想让大手笔范仲淹用他的生花妙笔,记下重修后的岳阳楼空前壮观的规模形制,以显示自己的政绩。可结果,范仲淹受友人嘱托写下的这篇名为岳阳楼记的散文,对重修后的岳阳楼只以「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寥寥数语敷衍之,而且连登临岳阳楼所观之景也以「前人之述备矣」而一笔带过。作为散文大师和滕子京好友的范仲淹,竟不顾友人所嘱,也不顾这类记物体散文的体裁特点,不仅对岳阳楼的盛景不加记述,反而将其写成了一篇类似登楼赋的借物咏怀言志的抒情散文,并且还能使友人满意,并使历来的研读者对其文题不符的矛盾之处一无所察,原因何在,奥秘何在呢? 简而言之,范仲淹不记岳阳楼,是因为他当时正在邓州的任所,没有见过重修后的岳阳楼,而且不仅当时未见,就是此前此后,他都没有到过岳阳楼,更不用说见过洞庭湖了。他对岳阳楼和洞庭湖的了解,就是滕子京让人送来的洞庭晚秋图和前代名家有关洞庭湖和岳阳楼的诗文。就凭这些间接的材料,他怎么可能将重修后的岳阳楼盛景如实地记述下来呢?他怎么可能将洞庭湖的景观如实地描写刻划出来呢?凭空杜撰,或者装作到过洞庭湖,照搬现成的材料,拼凑出一篇来,这对于一般人来说,作为一般的应酬之作,似还将就。但岳阳楼毕竟是名胜古迹,滕子京毕竟是他的好友,他范仲淹毕竟是一代文章大师,为人之道,为文之道,都是不可以这样做的。所以他在文章中,对岳阳楼和洞庭湖没有正面加以详细地描述,就是理所当然的了。可是好友的一片盛情美意,这么远地托人来请他作记,他又不能拒绝,于是,就有了这篇题为岳阳楼记,却并不记岳阳楼而直抒胸臆的文题不符的散文名作了。

3. 用自己的话编写《出师表》的内容故事600字以上。

先帝创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如今天下分为三国,我们蜀汉国立困弊,这真是危急存亡的时刻啊。然而侍卫臣僚在内勤劳不懈,忠心的将士在外舍身忘死,这是因为他们追念先帝的特殊恩遇。想在您的身上进行报答。您应该广泛听取臣下的意见,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的美德。激发志士的勇气,不应当妄自菲薄。援引不恰当的譬喻,以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
宫禁中的侍卫、各府署的臣僚都是一个整体,赏罚褒贬,不应有所不同。如有作恶违法的人,或行为忠善的人,都应该交给主管官吏评定对他们的惩奖,以显示陛下处理国事的公正严明。不应该有所偏爱,使宫内宫外执法不同。
侍中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都是善良诚实、心志忠贞纯洁的人,因此先帝选拔他们留给陛下。我认为宫中之事,无论大小,都去咨询他们,然后施行,必能弥补缺失,集思广益。
将军向宠,心性品德善良平和,又通晓军事。过去经过试用,先帝称赞他很有才能,因此众人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认为禁军营中的事都去咨问于他,必能使军队和睦,不同才能的人各得其所。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所以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时,每次与臣谈论这事,未尝不叹息而痛恨桓帝、灵帝时期的腐败。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善良、守节不逾的大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复兴,就会指日可待了。
我原本一个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田。只想在乱世里苟全性命,不求在诸侯间扬名显身。先帝不因为我卑微鄙陋,而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中来拜访我。向我询问天下大事,由此使我感动奋发,而同意为先帝奔走效力。后来遭遇失败,我在军事失利之际接受任命。形势危急之时奉命出使,从这以来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所以临终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日夜忧虑叹息。惟恐托付的事不能完成,有损于先帝的英明。因此五月渡泸南征,深入不毛之地。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甲已经充足,我应当勉励统率三军,北定中原,以便竭尽我拙劣的能力。扫除奸邪、兴复汉室、返还旧都。这是我用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至于处置日常之事,决定取舍损益,毫无保留地贡献忠言,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的责任。
希望陛下把讨伐汉贼、兴复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去完成;若不能完成,就治我的罪,以告于先帝的英灵。如果不能进献增进圣德的忠言,那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的怠慢。已表明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当谋求自强,征询臣下的意见,考察并采纳正确的言论,深思先帝的遗诏。臣蒙受大恩,不甚感激。
现在即将远离,一边写表,一边流泪,真不知该说些什么。

4. 由出师表改作文600字

臣本学生,躬读于大学,苟全性命于考试,不求闻达于教授,三年改其道回。臣生性淡漠,无意功答名,昼夜苦读,心如止水。遁入空(文)学院计已有年,修成正果之日当在不远,熟料一时定力不坚,因空见色,由色生情,走火入魔,重堕凡尘。虽云臣六根未净,陛下实为臣造孽之因。年前臣于某一担心(dancing)会中,始初识陛下,一见而惊为天人,再见而拜倒石榴裙下。承蒙陛下下重用,不次擢升为护花大臣,由是感激,遂许陛下下以驰骋。爱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陛下下之明,故展开快攻,深入敌对后,杀退情敌半打。今天下初定,兵甲已足,昔日情敌,已灰飞因灭,然臣仍未能高枕天忧也盖臣之于陛下,固未尝有二心;陛下之于臣,态度殊为游移。况陛下朝中,臣子何止数十,宠臣亦有三人,故臣犹战战兢兢,毕恭毕敬,唯恐一朝失宠也。

5. 求一篇《出师表》的读书笔记,要有摘录,体会,再联想到自己。字数600字左右

网上曾读到胡觉照先生写给教育部教材司的建议信,认为《出师表》作为范文被选入初中课本,对没有完全辨别能力的初中生来讲,容易形成“愚忠”思想,不利于形成科学的军事观,甚至不利于形成“止战息兵”的观念,应将《出师表》撤出中学语文课本。在下不敢苟同。近日反复读了几遍有所悟感记下。

其一,三国时期,诸葛亮的《出师表》和华歆的《止战疏》也就是战争时期的一种军事上的战与和攻与守的建议或者说是国策的意见而已。把诸葛亮的《出师表》与“愚忠”相联系,实在是超脱历史背景的无稽之谈。封建王朝,哪一朝哪一代能少了“愚忠”的文臣武将?而所谓的愚忠思想,往往则是一种民族气节与精神的体现。

其二,中学课本选入《出师表》是作为“范文”,也就是一篇精美的古文属“古文观止”类,学生学的是语文,而不是政治与军事。影响学生思想的是学校的德智体全面教育,而绝不是某一篇古文的渗透。中学不是军事院校,何谈要“形成科学的军事观”?

其三,《出师表》通观八个字:叙事抒情,寓意警言。一代名相,忠肝赤胆跃然纸上。宣战与止战之争,则退其后。学生学的是语言文采,战争是历史的轨迹。统言之,教师授课分三步,释文、解意、论其品。况《出师表》历受后人高度赞扬,刘勰将其与《荐祢衡表》并论,陆游诗“出师》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早已深入民心而感人至深。难道芸芸学子,学的不是千古史上旷世英才的壮怀激烈精神吗?更何况琅琅上口的《出师表》,它的文采要比它的思想内容精美而使教师做范文让学生去熏陶去领略,怎不是学习中国文化精粹之必经之途么?

前出师表748字,概其意:痛先帝创业半途死,劝小皇帝亲贤臣远小人,自谦卑鄙感恩三顾,受命危难21年了。为尽忠讨“贼”请命出师,征前临表感慨热泪盈眶。

后出师表763字,概其意:受命托孤后寝不安食,唯思北征而进言,引先贤论安计述战事议图敌,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省沂水县)人,曾居隆中。诸葛亮是三国时蜀汉丞相,历史上有名政治家、军事家。陈寿说他“少有逸群之才,英霜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汉末避乱荆州,躬耕隐居。常以管仲、乐毅自比。三顾出辅刘备,联吴抗曹,赤壁创辉绩。占荆州,取益州,建蜀汉。刘备称帝任丞相。刘备死,受托辅刘禅。志在恢复汉室,统一中国,先后六次北伐中原,建安十二年(234)死于军中,终年五十四岁。生前著有《诸葛亮集》。诸葛亮确是历史上一个很值得尊敬的人。相比古往今来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几乎可以说独占鳌头称完人。(其实金无赤足人无完人对他一样,否则就不该“失街亭”)。

刘备死后,他辅佐一个“阿斗”,大权在握从无野心,尽忠尽力,耗尽心血,以至英年早逝。古往今来,论精忠良相能出其左右,只看见一个周恩来,余则寥无星几。

纵观《出师表》全文以议论为主而辅之以叙事,议论叙事中都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注曰:“汉晋春秋曰:“……亮闻孙权破曹休,魏兵东下,关中虚弱,十一月,上言曰……於是有散关之役”,此表亮集所无,出张俨默记。案三国志注引汉晋春秋所载亮表,即世人传诵之后出师表也。此表既为亮集所无,复不见於亮传,其真伪遂为学者聚讼之点。呵呵,看来这只能让学者们去研究了。

所谓《出师表》即是出兵打仗前,主帅给君主上的奏章,或表明报国之心,或呈现攻城掠地之策。历来以表传后者颇少,惟有诸葛亮的《出师表》彪炳千古,奥妙何在?“忠有《出师表》,孝有《陈情表》”一语道破。

表文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对朝廷内政提出的建议。文章总结了“亲贤臣,远小人”才能使蜀汉兴盛的历史经验,表示作者“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表现了诸葛亮忧心国事、鞠躬尽瘁的忠忱。表文寓情于议,寓情于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仅主张明确,析理透辟,而且殷切期望之情溢于言表。现在的学校教学中,教师着重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体会表文以情动人、情挚辞切的特点。通过质疑问难、相互辩驳两个环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诸葛亮的“忠”及诸葛亮的时代意义。通过课堂教学,逐步提高学生的诵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的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所以我认为,《出师表》进入学校课程,这是国粹之传承。

从教学的知识目标说,可以了解与丰富文言词汇,了解这个奏表的特点与诸葛亮的治国主张,深切感受诸葛亮的对国家的忠诚,使现代的芸芸学子懂得如何增强使命感与责任感,做社会的有用人才不无益处。又况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范文融情于议论、述事,以情动人的行文思路。

诸葛亮终究是一个悲剧式的英雄。史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理解为,应顺天意遂民心也。国家的统一是民心,无利于人民的政府迟早要分裂。诸葛亮的悲剧不是“愚忠”,而是不能顺任天意。违背“休养生息可以强兵,穷兵黩武可以亡国”的道理,无休止的征战,又辅助一个愚蠢无能、听信谗言的昏君与畸形政权,焉有不败之结局。

写到这里猛然想起杜甫的两首诗,其一:广德二年春,他归成都时所写《登楼》一首:“花尽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咏》”

虽然这是老杜由北极朝廷想到蜀后主,由西山的寇盗想到诸葛亮的能靖边患,借刘禅比李豫,借诸葛亮以自喻,叹空怀壮志,恨不逢时。却更为那锦官门外的先主庙宇,西配殿是武候祠,东配殿是后主祠而感到愤愤不平,这太辱没了诸葛亮的光辉形象!

其二《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知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徘徊在祠堂的庭庑间,遐想诸葛亮的一生事业,不由发出深沉的长长的一声叹息后老泪纵横了。

诸葛亮毕竟是千古栋梁之材,人间智慧之星。他的《出师表》如带泪的星光将永在天空闪烁。杜甫的婉惜之声穿越时空,流淌到今天,还能引出多少泪飞倾盆雨吗?

6. 我看诸葛亮 作文 600字

夏夜的一个晚上,天空上繁星点点,宁静异常。我捧着《三国演义》,神往的回味着它的故事。突然,天空上一道闪光,我透过窗户望去,正见上方出现一片耀眼的白光。那白光越来越强烈,也越来越大,几乎要侵食了整个天空,我惊呆了。接着,我的视线开始模糊起来,好像自已进入了那白光……
怎么回事?像是穿越了一个时空,我穿过万丈光芒,终于迎来了又一片黑夜。我惊觉自己到了另一处陌生的环境之中,周围都是些我不认识的,好像是古代的房屋。

而我又发现自己是在一个房间里面,窗户和门都是木制的。奇怪,这是什么地方呢?我顺着房间里幽暗的灯光走去。啊,我看到了一个人,穿着古代的衣装,头戴纶巾,素衣皂绦。正在案桌上写字。桌面上点着一盏油灯,并放着一把羽扇。我再往前仔细一瞧,见他书写着“出师表”三个大字,然后又是“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好熟悉的一篇文章啊,这不是诸葛亮的《出师表》吗?我怎么会在此看到它呢?太不可思议了。莫非是刚才的那白光真的使我穿越了时空来到了三国时代,这怎么可能呢?但眼前的一切叫我不得不信。

我决定去向他问个清楚。我走进他,他突然见了我,大吃了一惊:“你是什么人?”我向他说:“请问你是不是诸葛孔明先生?”他说:“是的,你是谁,为何在此?”我感到惊喜万分,说:“我是来自你的未来时代里的人,不知什么原因我到了你们这个时代里了。”他不敢相信地看着我说:“这怎么可能?”我又说:“别说你不相信了,我自己也不相信我会从未来回到过去,但现在这是一件事实啊。”我问他:“先生你是在写出师表吧?”诸葛亮应了一声。我又对他说:“我读过你的这篇《出师表》,它已是名留千古的文章了。”我又向他背了整篇的《出师表》,他惊呼一字不差,终于相信我的话了。

我问他:“先生,你为什么要出师伐魏啊?”他郑重地说:“亮受先帝托孤之重,必以此生讨贼兴复汉室,此是我的一大夙愿,如此方能报先帝对我的知遇之恩。”我说:“难道你不知魏国的强大?你们之间的实力差距?你觉得有把握完成你的夙愿吗?”诸葛亮悲壮地回答我说:“亮就是以卵击石,也不惜孤注一试,誓死方休!”看到他那么坚定地回答,我不忍将他出师的结果告诉他,只是默默地注视着他,他的眼角闪着泪光,我也是。

突然眼前又是一晃,我又发现自己身在一处账蓬内,我又看到了诸葛先生。只是此时的他披发仗剑。在他的身旁点着许多盏灯,其中有一盏最为明亮。我知道这里是五丈原了。诸葛先生正在这里禳星,祈求上天为他延长寿命。我没顾及我怎么又会到了这里,就是好奇地看着先生。忽然有一个人迅速地闯了进来说:“魏兵已至矣。”经他这么一惊,那盏最明亮的灯被扑灭了。孔明弃剑叹曰:“死生由命,不可得而禳也!”我知道那个鲁莽的人就是魏延,孔明并没有责怪于他,只命他出去了,然后对天长叹。我上前去对他说:“先生,如果上天真的再给你一纪十二年寿命,你觉得你能实现你的夙愿吗?”先生已是垂垂欲倒。他又叹了一声,对我说:“其实我很明白,别说是十二年了,就是再给我一百年,我也是实现不了的。时势至此,并非我一人之力所能扭转的,我这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啊!所以我没有怪魏延。只是先帝的遗愿未了,我有何颜面归隐隆中?我只能以一生的忠诚来面对先帝,才能无愧于心。”

听了先生的话,我已是泪流满面,无言以对。我知道这条路是他的决择,一生的决择,他一路走来,无怨无悔……

我突然觉得自己一身冷汗,睁眼一看,原来刚刚我是做了一场梦,居然梦见了诸葛亮,我感到自己眼角有泪水,我知道那是我为诸葛亮流的。久久后,我的心里仍不能平复下来,仍在怀念着先生。望着窗外的星星,是那么的明亮耀眼。历史的天空,你给我们留下太多感人的故事了。我好像看到了诸葛亮在天上弹着琴,唱着:

明月清风入怀抱,猿鹤听我再抚琴……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