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目标和小目标的故事
① 谁有“目标细分(含义:把大目标分成几个小目标来完成)”做事法的故事还有“单点爆破(含义:集中全部
目标细分:著名作家老舍规定自己每天必须写多少字,完不成绝不收笔。年轻时他每天写3000至4000字,一个暑假可以写一部长篇文学作品。64岁时写《在红旗下》,精雕细琢,每天仅写1000字。写完了今天的1000字,又要写明天的1000字,正是通过自己春蚕般吐丝不止,他才织就人生的壮丽画卷,在新文学上竖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美国有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个名叫布菲耶的40岁的牧羊人,每天都在荒山上种1000粒橡皮种子。10年后,那些橡树郁郁葱葱,面积达60平方公里,他仍耕种不辍。40年后,即1947年布菲耶89岁去世时,他栽种的橡树已成了一片漫漫无际的森林。这位伟人以一己之力完成了一件神话一样的伟业。而他成功的秘诀就是每天完成一个小目标。一般的人虚度光阴,毫无建树,就是恨不能一天建一座大厦,而不屑每天砌一堵墙。家长在教育孩子问题上要学会等待,只要孩子每天都在进步,总会有收获的,总之,不能操之过急。
1984年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山田本一获得世界冠军,有很多人为此质疑。两年后的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他再次获得世界冠军。马拉松赛是体力和耐力的运动,只有身体素质好又有耐力的人才有望夺冠。山田本一又是怎样获得成功的呢?在赛后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说:“每次比赛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路线仔细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二个标志是银行;第三个标志是红房子…这样一直通到比赛的终点。”40多公里的路程就这样被他分解成了几个小目标跑完了,这样在跑的过程中他就能保持最佳状态,从而达到最后的胜利。
② 关于目标的小故事50字左右,急···
第一个故事:爱丽丝的故事
“请你告诉我,我该走哪条路?”
“那 要看你想去哪里?”猫说。
“去哪儿无所谓。”爱丽丝说。
“那么走哪条路也就无所谓了。”猫说。
——摘自刘易斯·卡罗尔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点评:这个故事讲的是人要有明确的目标,当一个人没有明确的目标的时候,自己不知道该怎么做,别人也无法帮到你!天助先要自助,当自己没有清晰的目标方向的时候,别人说的再好也是别人的观点,不能转化自己的有效行动。
第二个故事:游泳的故事
1952年7月4日清 晨,加利福尼亚海岸下起了浓雾。在海岸以西 21 英里的卡塔林纳岛上,一个43岁的女人准备从太平洋游向加州海岸。她叫费罗伦丝·查德威克。
那 天早晨,雾很大,海水冻得她身体发麻,她几乎看不到护送他的船。时间一个小时一个小时的过去,千千万万人在电视上看着。有几次,鲨鱼靠近她了,被人开枪吓跑了。
15小时之后,她又 累,又冻得发麻。她知道自己不能再游了,就叫人拉她上船。她的母亲和教练在另一条船上。他们都告诉她海岸很近了,叫她不要放弃。但她朝加州海岸望去,除了浓雾什么也没看不到……
人们拉她上船的地点,离加州海岸只有半英里!后来她说,令她半途而废的不是疲劳,也不是寒冷,而是因为她在浓雾中看不到目标。查德威克小姐一生中就只有这一次没有坚持到底。
点评:这个故事讲的是目标要看的见,够得着,才能成为一个有效的目标,才会形成动力,帮助人们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
管理者在和下属制定目标的时候,经常会犯一个错误,就是认为目标定 的越高越好,认为目标定的高了,即便员工只完成了80%也能超出自己的预期。实际上,这种思想是有问题的,持有这种思想的管理者过分依赖目标,认为只要目标制定了,员工就会去达成。
实 际上,制定目标是一回事,完成目标又是另外一回事,制定目标是明确做什么,完成目标是明确如何做。与其用一个高目标给员工压力,不如制定一个合适的目标,并帮助员工制定行动计划,共同探讨障碍,并排除,帮助员工形成动力。
另外,目标不是唯一的激励手段,目标只有与激励机制相匹配,才会形成更有效的动力机制。所以,除了关注目标之外,管理者还要关注配套的激励措施。
最后,合适的目标是员工可以跳一跳能够得着的目标,当员工经过努力之后可以达成目标,目标才会对员工有吸引力,否则,员工宁可不做,也不愿意费了很大力气而没有完成!
第三个故事: 石匠的故事
有个人经过一个建筑工地,问那里的石匠们在干什么?三 个石匠有三个不同的回答:
第一个 石匠回答:“我在做养家糊口的事,混口饭吃。”
第二个石匠回答:“我在做整个国家最出色的石匠工作。”
第 三个石匠回答:“我正在建造一座大教堂。”
点评:三个石匠的回答给出了三种不同的目标,第一个石匠说自己做石匠是为了养家糊口,这是短期目标导向的人,只考虑自己的生理需求,没有大的抱负;第二个石匠说自己做石匠是为了成为全国最出色的匠人,这是职能思维导向的人,做工作时只考虑本职工作,只考虑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很少考虑组织的要求;而第三个石匠的回答说出了目标的真谛,这是经营思维导向的人,这些人思考目标的时候会把自己的工作和组织的目标关联,从组织价值的角度看待自己的发展,这样的员工才会获得更大的发展。
德鲁克说,第三个石匠才是一个管理者,因为他用自己的工作影响着组织的绩效,它在做石匠工作的时候看到了自己的工作与建设大楼的关系,这种人的想法难能可贵!
中 松义郎的目标一致理论讲的就是这一点,当一个人的目标与组织的目标越一致,这个人潜能发挥就越大,就越有发展!
③ 关于追求理想目标的小故事,50字左右
有一个人,晚上正在他的小屋里睡觉,突然房间里充满了光,神向他显现。
主跟他说,要交给他一个任务。主带他到屋门口的一块大岩石前,让他要用尽全力去推那块大岩石。
于是,日复一日,他遵命而行。从日出到日落。
每一天,他就用肩膀顶着那粗糙的大岩石,用尽全力地推啊推。
就这样,过了好多年。
每天晚上,他满带疲乏,全身酸痛地回到他的小屋里,觉得又是徒劳无获的一天。
因为他表现出有些气馁,那恶者(撒旦)决定在他软弱的心思里播下怀疑的种子:“你已经推这块岩石很久了,可它还是纹丝不动啊。”
这样,那恶者(撒旦)让他感到这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他是一个失败者。这些的想法使得他更加感觉气馁和沮丧。
撒旦又进一步建议:“何必在这件事上全力以赴呢?反正已经在花时间做的,只需要做做样子,小力一点去推就足够了。”
这疲乏的人计划就照此而行,但还是决定先向神祷告,把他的疑问带到主面前弄清楚。
“主啊,”他说:“我已经在你的事工上劳力很长时间了,我全力以赴来做你所要求我做的事。但是,尽管如此,那个岩石还是纹丝不动,什么地方错了?为什么我会这样失败呢?”
主满怀同情的回答说:“当我要求你来服侍我,你答应了。
我告诉你,你的任务是尽你的全力去推那岩石,你照此而行了。
我从来没有说过我期望你会推动那块岩石的....你的任务只是推。
现在你来到我面前,尽了全力却感到一无所获。但事实上真是这样吗?
看看你自己吧,你的双臂健壮而有力,你的背晒成古铜色,何等强壮;你的手因为长期的推压而起了老茧,你的大腿已经变得非常结实。
因着这一切,你已经成熟许多,你的能力已经远超当初的你。
的确,你没有能移动那岩石。但是我对你的呼召是要你顺服,去推岩石,借此磨练你的信心,信靠我的智慧,你都已经做到了。
现在,轮到我来移动这块岩石了。”
很多时候,我们听到神的话,总是尝试用我们自己的聪明去解释神要的是什么,其实,神所需要的只是简单的信而顺服,要我们尽全力去磨练那能“移山”的信心。但是,要知道,把山移动,还是神的工作。
当一切都不对劲的时候,我们只要推(push)
当工作使我们信心下沉的时候,只要推(push)
当人并没有按照你所期望的做出反应的时候,只要推(push)
当你入不敷出的时候,只要推(push)
④ 关于目标的小故事
马拉松运动员的故事
山田本一是日本著名的马拉松运动员。他曾在1984年和1987年的国际马拉松比赛中,两次夺得世界冠军。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山田本一总是回答:“凭智慧战胜对手!”
大家都知道,马拉松比赛主要是运动员体力和耐力的较量,爆发力、速度和技巧都还在其次。因此对山田本一的回答,许多人觉得他是在故弄玄虚。
10年之后,这个谜底被揭开了。山田本一在自传中这样写到:“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路线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标志是银行;第二标志是一个古怪的大树;第三标志是一座高楼……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结束。
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 多公里的赛程,被我分解成几个小目标,跑起来就轻松多了。开始我把我的目标定在终点线的旗帜上,结果当我跑到十几公里的时候就疲惫不堪了,因为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吓到了。”
⑤ 关于树立明确目标的小故事
1.青年楷模张海迪
5岁时因病高位截瘫。致残后在病床上艰苦自学,翻译和创作版了多部作品,获多项荣誉权称号。1983年,中共中央发出向张海迪学习的通知。
2.中国“保尔”吴运铎
战争年代负伤致残,一本《把一切献给党》影响了几代人。
3.名科普作家高士其
1928年在医学试验中因病毒侵入身体致残。后毕生致力于科普创作,为我国科学事业作出突出贡献。
4.草原英雄小姐妹
1964年玉荣与姐姐龙梅为保护集体的羊群被冻伤,双小腿截肢。致残后刻苦学习,大学毕业后从事青少年和残疾人工作。
5.盲人化学家侯永庚
中科院研究员1980年因糖尿病双目失明,失明后仍顽强从事物质晶体结构研究,创造了著名的“侯氏程序”。
拓展资料
自立是汉语词语,汉语拼音为zì lì,指的是自我独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靠别人自我完成一件事等,也指有自己的主见,主意,不需依赖他人。自立也意为能自持自守,不为外力所动。
⑥ 分段实现大目标的故事让我们懂得了什么
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夺得了世界冠军。当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时,他说了这么一句话:凭智慧战胜对手。
当时许多人都认为这个偶然跑到前面的矮个子选手是在故弄玄虚。马拉松比赛是体力和耐力的运动,只要身体素质好又有耐性就有望夺冠,爆发力和速度都还在其次,说用智慧取胜确实有点勉强。
两年后,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米兰举行,山田本一代表日本参加比赛。这一次,他又获得了世界冠军。记者又请他谈谈经验。
山田本一性情木讷,不善言谈,回答的仍是上次那句话:用智慧战胜对手。这回记者在报纸上没再挖苦他,但对他所谓的智慧还是迷惑不解。
10年后,这个谜终于被解开了,他在他的自传中是这么说的: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起初,我并不懂这样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标定在40多公里外终点线上的那面旗帜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在现实中,我们做事之所以会半途而废,这其中的原因,往往不是因为难度较大,而是觉得成功离我们较远,确切地说,我们不是因为失败而放弃,而是因为倦怠丽失败。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稍微具有一点山田本一的智慧,一生中也许会少许多懊悔和惋惜。
有些看似遥不可及的目标,其实只是若干小目标的累加。只要我们坚持把小目标一个个做好,大目标自然也就实现了。
⑦ 有关于阶段性目标的名人事例 简单说就是慢慢实现小目标来完成大目标的事例
阿诺德·施瓦辛格
他的理想就是一步步实现的,他想竞选州长,首先要有财力版支持,所以权要找个有钱的老婆,所以要健美出名。
--健美--拍戏--出名--结婚--选州长。都是在掌握中的,据说是这样的。可以看看他的传记考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