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情侣感人的故事
『壹』 地震中感人小故事
“总有一天我要大哭一场!”
——记失去15位亲人却没时间伤心的北川民政局长
汶川大地震带来的巨大灾难,造成重大人员财产损失。但是,眼前的这位高大汉子,谈到自己痛失儿子等15位亲人时,却没有落下一滴眼泪。他到底是无情、麻木还是坚强?劫后余生的北川县民政局局长王洪发的回答很简单:“救灾,让所有活下来的人没有时间伤心。”
大地震10多分钟后,他开始救人。一切突如其来。大地震发生时,王洪发正走在从县政府去民政局的路上。这时,地面轻晃了两下。他很快就走不动了,大地突然疯狂摇晃,巨响隆隆,他瞬间被摔在了地上。天地一片黑暗,周围烟尘弥漫,他趴在地上足足有两三分钟,不知是死是活。
在他附近,还有十几个被震倒在地的人,大家互相搀扶着站起来。每个人都是灰头土脸,彼此只看得到眼睛眨动。环顾四周,许多建筑瞬间变成了一堆堆废墟,北川县中心医院大楼全部垮塌,地税局大楼被平推20米远后倾覆,路口也被巨石砸断。
地震时正在开会的经大忠县长这时也从废墟里爬出来,灰头土脸地开始布置救援工作。王洪发被分工负责医疗救援。“接到任务,距地震发生大概也就10分钟吧。”王洪发说,“这时我的脑子好像才重新转起来,知道该马上去医院。”可是,县中心医院已经不存在了。他的任务变成了从废墟里救人。到处都在喊“救命”。王洪发机械性地奔跑着,见人就救,用手从废墟里刨出10条生命。
大约16时,王洪发听说北川小学垮了,压了很多学生,赶紧往那边跑。路过电力公司宿舍楼时,他突然心里一阵悲怆:糟!16岁的儿子不就因病休学住在这里么。可摆在他眼前的,是被夷为平地的一片废墟。
“那时候,顾不上是不是自己的娃,离谁近就救谁。”王洪发说。在北川小学,王洪发又救出了两个孩子。余震、大雨、黑暗……民政局长成了“主心骨”12日17时左右,北川县政府开始安排受灾群众向平坦开阔地带转移,大部分群众被疏散到北川中学一带,小部分群众被疏散到县政府大院。
此前,王洪发曾越过像山一样的废墟,寻找民政局。然而,民政局大楼已葬身于滚石之下,大楼上的土石厚度高达10多米。事后他知道,局里的3个副局长全部遇难。
震后第一夜伴着凄风冷雨降临了。因为王洪发是民政局长,一些重灾户找到他,问:“能不能找点吃的和被子?”王洪发发愁了。房倒屋塌,黑灯瞎火,余震不断,怎么办?他操起大嗓门开始喊:“没倒房的,能不能给遭灾大的拿点棉衣棉被?”
一些居民开始响应,冒险回家中拿出棉衣棉被和食品。一时间,寒夜中多了一丝温暖。再有什么事儿,大家就四处喊“王局长”。这样一直忙到13日凌晨三四点,王洪发终于找个空闲,一屁股坐在泥水里。他只穿了一件浅蓝色的T恤衫,全身冷得颤抖。他想起了儿子,想起了埋葬儿子的那堆废墟。他感到一阵心痛,那可是他唯一的儿子!“我想伤心,能给我时间吗?”大地震后的5天间,王洪发总共只睡了7个小时。记者每次见他,他的眼圈都是红的。“我不‘先进’,县上的每个干部都一样。”王洪发说。
在救灾现场寻找王洪发,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记者通过各种努力终于找到他,百般劝说,他才勉强同意接受采访。记者连续两天采访王洪发,从来没有一次完整的过程。他总是说着说着,又忙别的事去了。
王洪发真的很忙,事情很杂,现在要调度今天和明天的粮食供给,并且每天要统计救灾物资物品和食品发放情况,并及时上报缺少什么。对捐赠单位的衔接工作,也由他牵头负责。他说:“晚上没事的时候,我总会想起局里的那些老哥,他们要是还活着,怎么也能替我顶一顶啊。”
噩耗相继传来。至5月17日,王洪发在地震中已失去儿子、二姐、侄儿、岳父等15位亲人。“你失去了这么多亲人,现在伤心吗?”记者冒昧地问了一句。
“我想伤心,你能给我时间吗?总有一天我要大哭一场!”王洪发回答。
『贰』 地震中感人的小故事
当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的,透过那一堆废墟的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象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的变形了,看上去有些诡异。救援人员从废墟的空隙伸手进去确认了她已经死亡,又在冲着废墟喊了几声,用撬棍在在砖头上敲了几下,里面没有任何回应。
当人群走到下一个建筑物的时候,救援队长忽然往回跑,边跑变喊“快过来”。他又来到她的尸体前,费力的把手伸进女人的身子底下摸索,他摸了几下高声的喊“有人,有个孩子 ,还活着”。 经过一番努力,人们小心的把挡着她的废墟清理开,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3、4个月大,因为母亲身体庇护着,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的睡着,他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很温暖。
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准备做些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的看了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却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
大灾难面前,母爱,孕育了一个个看似不可能的奇迹。
『叁』 关于地震中的感人故事
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透过那一堆废墟的的回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答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象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的变形了,看上去有些诡异。救援人员从废墟的空隙伸手进去确认了她已经死亡,又在冲着废墟喊了几声,用撬棍在在砖头上敲了几下,里面没有任何回应。当人群走到下一个建筑物的时候,救援队长忽然往回跑,边跑变喊“快过来”。他又来到她的尸体前,费力的把手伸进女人的身子底下摸索,他摸了几下高声的喊“有人,有个孩子 ,还活着”。
经过一番努力,人们小心的把挡着她的废墟清理开,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3、4个月大,因为母亲身体庇护着,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的睡着,他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很温暖。
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准备做些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的看了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却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
『肆』 地震中感人的故事
两个素不相识女孩用“生死对话”战“死神”
“她还活着吗?她在哪,我想见她。”昨日6时许,当官兵们花费无数心血刨掉了压在她身上的一片片钢筋水泥残垣将她救出时,初二二班的女生蒋德佳首先念念不忘初三一班的女生廖丽。
当医生给她输上药水后,蒋德佳哽咽着不停地问老师,“廖丽呢?”蒋德佳说:“事发时,我只觉一阵地动山摇,想往楼上跑,结果没跑几步,整个楼都垮了。”她在听见同学们的一阵阵惊慌的尖叫声后就昏过去了。醒来时,白天已变成黑夜,浑身痛得要命,她想起身,但却被一块块破碎的水泥板压住,难以动弹。在饥寒交迫中,一身伤的她好几次想入睡,但上方有一个女孩子的声音传了过来,“再疼也要忍住,千万不要睡,你一睡万一醒不来怎么办?”被碎石压在上面无法动弹的女孩告诉她,自己名叫廖丽,是初三年级学生,她和她虽不相识,但听到她的呻吟声后,担心她在疲倦中不小心睡着丢命,就鼓励她要坚强地活下去。为赢得生机,原本不相识的二人在废墟里不停地相互鼓劲,最终为官兵叔叔救助赢得时间。廖丽先被救出,接着她也被救。蒋德佳说:“我们经过生与死考验结下的情谊,将一生无法忘却。”
废墟里她还在读书
她的坚强让老师哭泣
“清清,那个美丽好学的女孩,你们看见没有?”在救助现场,蓥华镇中学初一一班班主任陈全红一直关心着一个名叫邓清清的女孩子:在她心中,这个贫困家庭里的小女孩,常在回家路上打着手电筒看书。
当邓清清被武警官兵救出来时,让陈全红与官兵们感动的是,这个坚强的女孩被救出时,还在废墟里面打着手电筒看书。她说,“下面一片漆黑,我怕。我又冷又饿,只能靠看书缓解心中的害怕!”她的诚实让听者无不流泪,陈全红一下子搂住邓清清泪流满面:“好孩子,只要你能活着出来,就比什么都好。”
家人丧生不见最后一面
校长坚守救助一线
“一个、两个、三个……”在施救现场,一个削瘦憔悴的中年男子坚守在最前沿,每当有学生被施救人员从废墟里抬出时,不管生死他都要上去仔细地看上一眼,念着他们的名字。他,就是学校的老校长康玉龙。
“看着他们这样,我真是……”说着说着康校长像个孩子似地哭了起来。
老师们透露,在这次地震中,校长的岳父因房屋垮塌丧生。听到这一消息时,康校长正忙着在学校参与救助学生,他当时只是呆了一下,擦了一下眼泪,说“知道了”,然后又继续全身心地投入救助学生,不肯离开。他告诉记者,“只要还有一个学生没有救出来,我就不会撤离现场!”
这是一场特殊的救助,这是一个危险重重的救助!但让人感动的是,在蓥华镇中学的垮塌教学楼废墟里,前来抢险的300多名官兵经过一天一夜的拼死相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 李晓波
三名志愿者二十小时里分喝一瓶水
新华社成都讯 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新华社记者第一时间赶到距离汶川不到百公里的四川省绵竹市,尽管这里已成为一片废墟,雨下个不停,灾区通信、水、电、气全部中断,但各个受灾现场人们积极自救、互救的行动却温暖人心。各个单位齐心协力互相支援,目前职工已经成功救出100人左右。
阴雨中,朱天强等三名来自德阳的志愿者身着短袖瑟缩在伞下。从12日晚7时到昨天下午4时,他们三个小伙子仅分食了一瓶水和二十块小饼干,但20小时里,他们一刻不停地在帮助医院救助伤病员。朱天强说,对于灾区的伤者,时间即生命。其他志愿者和他们一样忙碌于垮塌学校废墟上,塌陷煤矿的事故现场,志愿者的数量无从统计,仅和朱天强同来的伙伴就有54名。
在援救现场,感动时时涌现。昨天下午3时许,一名正在攀爬倒塌楼房的女子,引起救援人员注意。由于楼房废墟随时可能再次垮塌,救援人员试图喊话阻止。这名女子含泪说,她听到埋在废墟中的弟弟在呼救,她不能抛下弟弟不管。救援人员毫不犹豫地拉起她并走在她前面说:“你踩着我的脚印走,最安全。”东方汽轮机厂中学的垮塌事故现场,
『伍』 汶川地震中感人爱情故事
1、教师谭千秋用生命完成了最后的使命——为了四个学生,他张开了双臂
“昨天晚上就听说有个老师救了4个娃儿,我哪知道就是你……”张关蓉扑到丈夫的遗体上放声恸哭。她的丈夫、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师谭千秋用自己的双臂保住了4名学生的生命。
“我侄女是高二一班的学生,要不是有他们老师在上面护着,这4个娃儿一个也活不了!”被救女生刘红丽的舅舅对记者说。
“那个老师呢?”
“唉……他可是个大好人,大英雄噢!”说着,刘红丽舅舅的眼圈红了。他说,那是一位男老师,快50岁了。
“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4个学生,4个学生都活了!”一位救援人员描述着当时的场景。
当张关蓉拉起谭千秋的手臂时,丈夫僵硬的手指再次触痛了她脆弱的神经:“昨天抬过来的时候还是软软的,咋就变得这么硬啊!”张关蓉恸哭失声……
这双曾传播无数知识的手臂,在地震中从死神手中夺回了四个年轻的生命,手臂上的伤痕记下了这一切。
2、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
一片一片的废墟,到处是哭喊的声音,救援队发了疯一样的救人,然而往往救不了,跟着去的摄影只了拍一张照片,就扔下相机去帮忙,因为那情景让你不可能站着看着。学校的主教学楼坍塌了大半,当时正在上课,几乎有100多个孩子被压在了下面。全是小学生。一些似乎是消防队员的战士在废墟中已经抢出了十几个孩子和三十多具尸体,看着那些小小的,带着红领巾却再也无法睁开眼睛的孩子,她说她突然觉得自己说话的勇气都没有了。然而就在抢救到最关键的时候,突然教学楼的废墟因为余震和机吊操作发生了移动,随时有可能发生再次坍塌,再进入废墟救援十分的危险,几乎等于送死,当时的消防指挥下了死命令,让钻入废墟的人马上撤出来,要等到坍塌稳定后再进入,然而此时,几个刚才废墟出来的战士大叫又发现了孩子。几个战士听见了就不管了,转头又要往里钻,这时坍塌就发生了,一块巨大的混凝土块眼看就在往下陷,那几个往里转的战士马上给其他的战士死死拖住,两帮人在上面拉扯,最后废墟上的战士们被人拖到了安全地带,一个刚从废墟中带出了一个孩子的战士就跪了下来大哭,对拖着他的人说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
看到这个情形所有人都哭了,然而所有人都无计可施,只眼睁睁的看着废墟第二次坍塌。后来,那几个小孩子还是给挖出来了,但是却只有一个还活着,看着那些个年轻的战士抱着那个幸存的小女孩在雨中大叫着跑向救援所在的帐篷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已经泣不成声。
3、用自己的身体为娃娃撑起生命的天空
救助人员发现时,她已经死了,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这是世上最伟大的死亡姿势:她双膝跪地,身子前倾,双手着地支撑身体,成匍匐姿势,身体被压的变形,成为人与大自然抗争的雕像。后来,救援人员在她的身子底下发现,有个孩子还活着。人们小心奕奕地清理开她身上的废墟,从她的身下抱出被小被子裹着的孩子,约三、四个月大,娃娃完好如初,还在安静的睡着。医生准备给娃娃做身体检查,发现被子里有一部手机,屏幕上有一条妈妈留给娃娃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手机在人们中间传递着,每个在场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
4、年轻的母亲临终喂奶
5月13日下午,都江堰河边一处坍塌的民宅,数十救援人员奋力挖掘,寻找幸存者。突然,一个令人震惊的场景出现在人们眼前:一名年轻的妈妈双手怀抱着一个三、四个月大的婴儿蜷缩在废墟中,她低着头,上衣向上掀起,已经失去了呼吸,怀里的女婴依然惬意地含着母亲的乳头,正在不停地吮吸,红扑扑的小脸与母亲粘满灰尘的双乳亲密地贴在一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人们小心地将女婴抱起,离开母亲的乳头时,娃娃立刻大哭起来。看到女婴的反应,在场者无不掩面悲恸。“我无法想象,一个死去的妈妈还在为自己的孩子喂奶,从母亲抱孩子的姿势可以看出,她是很刻意地在保护自己的孩子,或许就是在临死前,她把乳头放进了女儿的嘴里。”救援医生龚晋掩面而泣。
5、感人!男子摩托载亡妻送太平间保尊严
近日,英国《每日电讯报》刊登了一组图片,记录下中国抗震救灾过程中的一个个感人瞬间。在一张图片上,一个在地震中痛失妻子的男子饱含深情,不忍将亡妻弃之野外,将其身体与自己绑在一起,用摩托车载着她前往当地的太平间。在极大悲痛的折磨中,他努力要给妻子些许死后的尊严。英国媒体称,这是大毁灭后存在的人性象征。无数网友为这个男子的举动感动落泪。有网友对他的一往情深感佩至深而赋诗,“娶妻入门背进门,同命相怜送君尘。欲哭无泪心流血,单车无助送归程。”
6、父亲把女儿尸体从废墟背出
5月15日映秀镇,一位父亲徒步将遇难的孩子背出。这个男子告诉我们,他叫程林祥,家在离映秀镇大约25公里的水磨镇上。他背上的人,是他的大儿子程磊,在映秀镇漩口中学读高一。地震后,程林祥赶到学校,扒开废墟,找到了程磊的尸体。于是,他决定把儿子背回去,让他在家里最后过一夜。
紧跟程林祥的,是他的妻子刘志珍。她不知从什么地方捡来两根树干,用力地拿石头砸掉树干上的枝杈,然后往上缠布条,制造出一个简陋的担架。在整个过程中,她始终一言不发,只是有时候略显暴躁地骂自己的丈夫:“说什么说!快过来帮忙!” 担架整理好后,夫妻俩把程磊的遗体放了上去。可担架太沉,他们抬不上肩膀,我们赶紧上去帮忙。
“谢谢你。”她看了看我,轻声说道。原本生硬的眼神,突然间闪现出一丝柔软。在那一刻,我的心像被什么东西狠狠揪了一下。
7、孩子,我要怎样才能保护你
5月13日,四川绵竹市汉旺镇一位母亲在倒塌的废墟中,安慰仍被埋在里面的儿子,等待救援。(新华社记者李晓果摄)
8、在父母身下与死神抗争40多小时 3岁女孩终获救
5月14日,9时40分左右,北川县城,被压在垮塌的房屋下的三岁小女孩宋欣宜,在已经逝去的父母身体翼护下与死神抗争了四十余个小时后终于获救。在墙体倒塌的一刹那,母亲用身体抗着一面墙,拼命将女儿护在身下。宋欣宜的头还露在外面,眨着漂亮的大眼睛望着周围的一切。大连消防官兵发现了这个小幸存者,一个多小时后将其救出。
9、11岁哥哥背着3岁妹妹逃生
5月16日,当11岁的张吉万背着3岁的妹妹出现在记者镜头前时,这个小哥哥已经背着妹妹走了10多个钟头。
5月16日下午5点,在北川县城核心现场,有一股从背后深山逃出的人流。他们的眼神充满对亲人的依恋,生怕再次分开。11岁的张吉万背着3岁半的妹妹张韩,非常吃力地走着。同行的爷爷、奶奶已经老了,父母在外打工,小吉万就勇敢地担负起小男子汉的责任。早上5点出发,已经走了12个小时了。小吉万说,他很爱妹妹。
10、地震灾区悲痛父亲跪寻女儿
5月17日中午12时30分左右,北川中学高二八班17岁的学生熊文碧父亲特地从浙江温州赶回,找到女儿上课的教室后,跪寻女儿身影。
11、人民教师严蓉:女教师在救下13个学生后殉职 1岁半女儿却成孤儿
小雯欣哭着“救—妈妈!救—爸爸!”
“救—妈妈!救—爸爸!”小女孩雯欣张大嘴巴不停地号哭,双手死死抓住抱她的邻居的肩膀。泪水,鼻涕,全部流了出来。
她只有一岁半,说话还不清晰。地震之后,四天里,她再也没有听到过爸爸妈妈的声音,哪怕一个字。
没有人告诉她,妈妈(映秀小学老师严蓉)在救下了13个学生后,再也不会回来;而爸爸,依然音讯全无。
12、高一学生晏鹏 不顾危险舍生救同窗
---同窗情是每个人都会珍惜的感情,晏鹏的英勇行为,会让每个人更加珍惜这份感情!5月14日,武警消防战士将晏鹏抬出。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晏鹏本来已经被甩出了教室,但他又返回教室,想救出困在里面的同学。然而,在他进入教室后,楼房继续垮塌,17岁的晏鹏也被埋在了废墟中。
13、旅店老板刘光强 苦守一夜唤醒被埋旅客
风吹,雨淋,13号的都江堰城沉浸在一片悲痛中。离地震发生时间已过去20多小时,旅馆老板刘光强苦守在垮塌的楼房前,一次又一次呼唤被埋旅客的姓名,竟然找到了旅客,在相互的安慰声中他们等到了救援……这样的奇迹,我们相信,仍会继续!
14、初中女孩清清 废墟中打手电筒读书
清清是汶川蓥华镇中学一名美丽好学的初一女孩,在这次汶川地震中,她被埋在了教学楼的废墟下,幸运的是她被救了出来,令人感动的是这个女孩被救出时,还在废墟里面打着手电筒看书。她说:“下面一片漆黑,我怕。我又冷又饿,只能靠看书缓解心中的害怕!”她的诚实如同她的坚强一样,让听者无不动容。
15、抉择,为救儿子切断老伴尸体
是营救废墟下的儿子?还是要把压在儿子身体上老伴的尸体切断?一个是骨肉,一个是风雨同舟40年至爱之人。面对这样的抉择,68岁的老人王感强不知道该怎么办。最后,他作出了此生最艰难的选择:切断老伴的身体,把儿子救出来。最后,儿子虽然被抢救了出来,但没能挺到最后。儿子被救出来时,身上已经爬满了妈妈身体上的蛆。
地震后,老王天天找自己的亲人,直到两天后,他才找到了气息尚存的儿子。于是,他赶紧找来消防队员营救。在前天的营救中,消防队员面临难题:地形非常复杂,抢救难度很高,但消防官兵们还是坚持着。当营救步步为营的时候,却碰到了一个棘手的难题,老王已经死去的老伴卡住了儿子的身体,如果要救儿子,就必须切断老伴的身体。面对这样的选择,营救人员无法作出决定。老王老泪纵横,很短时间他就决定:“抢救活人要紧!”那位切尸体的医生安慰老王:“对不起,我们实在……”
儿子救出来了,老伴也成两半了,可最后,儿子还是死了,老伴的尸体也烂在废墟里没能抬出来。救援人员说这些事时,映秀镇边上的岷江水“哗啦啦”流个不停,像在替老王哭泣,也在替映秀哭泣,那一瞬间,一直自认坚强的记者忍不住把头转向一边……
18、李老师用身体抵住变形门框(学生日记)
北川中学初二4班全体幸存者
这一次地震,让所有的人都措手不及;也是这次地震,让我们班上的所有幸存者永远记住了一位伟大的老师——李佳萍老师。
当地震发生时,我们正在教室上李老师的政治课,伴随着轰隆隆的声音,教室剧烈摇晃,同学们都吓得不知道该怎么办,李老师大吼了一声:“快跑!”同时飞快地为我们打开门,拉着推着我们赶快往外逃。当时整栋楼房已经摇摇欲坠,给我的感觉是房子就要跨(垮)了。为了能让更多的同学逃出去,李老师用自己的身体抵挡住已经摇变形的门框,可一个人的血肉只(之)躯怎么能够承受得住五层楼的重量,李老师被跨(垮)塌下来的楼房压在了下面,房屋倒塌的那一刻,李老师还拼尽全力将一个学生推了出来,学生们安全出来了,而李老师,我们伟大的老师却倒在了跨(垮)塌的房屋下,献出了她宝贵的生命,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我要代表我们班所有的幸存同学,向老师表示最深切的感谢和怀念。谢谢亲爱的老师!李老师一路走好!
19、北川1名女子砸腿喝血亲手锯腿被困3天后获救
一个结婚多年仍不敢一个人睡觉的“胆小”女人,为何有亲手锯掉右腿的勇气逃生?是想见到儿子成才的母爱,支持着她!
龚天秀说):我们家在农业银行宿舍楼三楼。当时我午休刚起来,还穿着睡衣,正准备换衣服上班去。突然房子摇晃了一下,我还没有反应过来,房子又剧烈晃动。老公大喊“地震”,然后抓起一件睡衣一边包我的头,一边把我推向卫生间方向。我们准备向卫生间跑。但是还没有进去,楼就塌了。楼塌的时候,他一直用胳膊护着我。我们掉到了楼下。当时什么都看不到,全是灰尘。我们掉在一个夹缝里面。我右腿被一块楼板砸住了,神志还很清醒。老公一直死死地把我护在胳膊下。我说,你松一点。他说,我可能不行了,估计要死了。我说,我们现在安全了,你怎么说这样的话。我一摸他的背,全是血。他的头肯定被砸了。
他要我坚强点。我们还有一个娃,去年刚大学毕业。他要我把娃看严一些。要娃走正道。一足不慎,就全毁了。我说,我晓得。我们俩对娃一直管得很严。我会要求更严格一些。
我一直大声地喊他。开始他还答应,大概半小时后他就没有声音了。我就一直紧紧地抱住他。
第二天我看到一点亮光,就开始喊。使劲地喊。我的同事刘华清也被压在我上面的废墟里。她伤得不重。她不要我喊,要我保存体力。
当时想死了算了。但是一想到老公给我说的话,我就要活下去。我一直抱着他身子。我右腿已经不流血了,估计里面形成了血栓。后来我就摸了一块砖头,使劲砸右小腿,小腿被砸烂了,开始流血,然后我就把这只腿顶在老公的背上,血从他的背上流下来,我用嘴接着喝。当时被困在里面,我只能这样才能喝到血。
喝了一些血,有力气了,我接着喊。第二天我能听到外面有人说话的声音,一有动静我就喊。喊一会喊不出来了,我就砸腿,然后喝一些血,接着喊。但是外面听不到。外面一点点声音我就能听到。我听到外面有人说,这里又垮了,那边又死了几个人。就是没有人知道下面还埋了人。后来麻木过去了,腿开始痛。要不是为了娃,我宁愿不出来,死在里面,也不愿砸自己的腿,太痛苦了。我是一秒钟、一秒钟地熬。
第二天估计快天黑了。我喊了一天,突然听到我们行长江山的声音。我当时一下子来劲了,拼命地大喊。我说,江山,我在这儿,我是龚天秀,快给我搞点水来。
第三天消防队来了。后来我知道,是陕西消防总队渭南中队的人,来了十几个人。他们在上面也不敢动。水泥板抬不走。先把一些小的墙渣搬走后,露出了盆子大一个洞。一个武警战士把头伸过来,我看到他了,还能碰到他的手。
是啊,后来他们找来锯子,把上面压的木头锯掉。但是我被压住了腿,出不来。我告诉这个战士,我把腿砸烂了,还剩下一些皮肉连着的。我让他去找把锯子,我把腿锯掉。
我是为了娃,我只要能出去,只要有一双眼睛能看到娃,我还有思维能管着娃就行了。把娃儿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是我们俩一辈子的希望。
把皮肉锯断了,筋还连着。我又问他们要剪刀。后来他们递给我一把剪刀。前前后后弄了半个小时,终于把右小腿弄掉了。爬过一段距离后,战士就把我拉出来了。
我非常感激大家来救我。非常感谢来自全国的救援人员。我还想对正在遭难的乡亲们说,一定要坚强,一定要勇敢,只要勇敢,能出来,一切都会好的。
【旁白】
龚天秀不知道,第三天他的儿子王涛已经从成都赶回北川,一直守在废墟附近。担心会影响龚天秀的情绪,王涛一直没出声。王涛说,当时消防官兵让他去找工具。他以为母亲是要把压住的衣服剪掉。直到母亲被抬出来,他才知道怎么回事。王涛还说,他小的时候,有人持火药枪抢银行,母亲没有退却,而向后门冲去呼救,歹徒开枪击中她。幸运的是,母亲未受重伤,坚持冲出呼救,最终歹徒被人们抓住。
20、初三学生马健双手刨4小时废墟救出女同学
地震前,向孝廉是漩口中学初三5班的学生,现在躺在病床上不能动弹。她说,地震发生时自己在3楼的教室上课。“当时化学课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突然整个教室晃动起来。老师慌忙喊我们跑,我们就争相往门外涌。”在走廊上时,她感觉天旋地转,站立不稳。跑到一楼时,就有楼顶的水泥倒下来,噗的一下压在她身上。“我心想完了,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向孝廉第一次醒来,迷糊着没有知觉,但能从缝隙里看到外面的亮光,之后又没有了知觉。第二次醒来时,天已经黑了。“我那时非常想念爸爸妈妈,我想,我得看他们一眼再死。想到这里,又什么都不知道了。”
向孝廉是被同班同学马健喊醒的。“他在外面喊,孝廉,你在哪里?我就醒了。他一再说,你要坚持,你要坚持……”向孝廉身上压着厚厚的泥土和水泥块,马健就用双手在外面刨。“我哭着告诉他,马健,你别走,如果你要走,就等我死了再走吧。马健说,我不会走,你是我们班上年纪最小的,也是生命力最旺盛的,这点困难难不倒你。”
后来向孝廉又慢慢昏过去,马健就在外面喊:“坚持!坚持!”向孝廉再次醒来,发现脚和手都被压得严严实实,就对马健说:“你使劲拖,别怕把我的手和脚拖断,只要头不断就行。”
大约4个小时后,马健终于把她刨了出来。这时,马健的双手血肉模糊。“他抱着我,我们痛哭起来。紧接着他就背着我向学校大门口走去。刚走到门口,先前我被压住的地方旁边一堵墙壁突然倒塌。如果晚几分钟,我还会连累马健,我们两个都出不来了。”
21、女子被困216小时获救吃蚯蚓野草维系生命
21日下午2点半左右,生命奇迹再次上演。在一名逃出工人带领下,一架海事救援直升机来到巴蜀电力金河电站引水遂洞工地,救出14名被困在此的受伤工人。其中,38岁的女伤员崔昌会独自被困在临时工棚附近。由于没有食物和水,为了不连累两名没受伤的工友,她“逼”走了他们。此后,她靠一个梨子、蚯蚓、野草和尿液维持生存。
22、两只小狗陪伴被埋老人撑196小时
20日17时许,经过救援队员1个小时左右的营救,被两块大石卡住195小时的60岁老太王友琼被救出,昨日,老太太苏醒并可以进食。据悉,两只小狗在整个救援行动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地震时,王友琼从庙里没跑几步,就被泥石流冲到牡丹坪,后来又被山上震落下来的石头砸中,卡在巨石中无法动弹。后来庙里一名老住持告诉解放军,牡丹坪可能有人被埋,直到前晚被救出来时,王友琼被卡在石中195个小时。据救援官兵说,在他们救王友琼时,现场有两只狗,一直在远处看。王友琼获救后称,这两只小狗在她被埋的数天里一直守护着她。据了解,其中一只小狗一直在舔王友琼干裂的嘴唇,另一只牧羊犬则舔去她脸上的血迹。在老人被困的几天内,这两只小狗一直守在旁边,不时舔舔老人的手和脸,时不时还叫几声,正是因为它们的叫声引起了住持的注意。
对于这个细节,王友琼的儿子曾令华表示,母亲从未养狗,也未带狗进山,他也不知道狗是从何而来。
23、北川县长地震时高呼:党员留下学生先走
5月12日下午,北川县青年创业大会在县委礼堂召开,500多人将会场挤得满满当当。2时28分,地下传来一阵强烈的震动,伴随着玻璃石块的大量下落,与会者突然意识到:“发生地震了”!震感越来越强,危险越来越大,求生的本能让台下的所有人纷纷离开座位,朝门外飞奔而去。而会议室只有2扇小门,无法满足数百人同时撤离,稍有不慎,就会发生踩踏危险。
经大忠猛地站了起来,大声吼道:“党员干部留下,让学生先走!”8分钟后,他才带着其他干部跑出濒临倒塌的会议室,投入到紧急的抢险救援中。此时,飞沙走石,县城一片狼藉,四处都能听见呼救声。经大忠立即带领幸存者挨家挨户地搜寻被埋群众。
24、12岁女孩地震时拽断自己胳膊为同学让路
天津市支援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队员医大二院骨科医生景成伟、李立军说,医大二院护士王莉、杨丽娜看护的病区中,有位名叫白乐潇的12岁女孩。地震发生时,她的胳膊被教室的门卡住,为了让后面的同学跑出教室,她忍住疼痛自己把胳膊拽断了。同学得救了,她却从此失去了一条手臂。
25、男子地震中骨折忍痛7天把治疗机会让与别人
地震发生时,整个房子都在晃动,他恐慌万分,便从6楼往下跳。等送到绵阳骨科医院后,被诊断为双脚骨折。当时,刘先生看到该医院伤员严重饱和,而且很多伤员受伤情况很严重,药物也紧缺。“有的胳膊、腿骨折了,有的脸部受伤,有的面临着生命的危险,而好多志愿者和医护人员从全国各地赶来,无私地帮助这些病人,我很感动,希望自己能节省药品和床位,让更多的、更严重的伤者先接受治疗。”他和妻子商量后,便忍着剧痛买了帐篷离开了医院。在临时的家中,他每天每夜都要忍着巨大的痛苦,有时候脚疼得直冒冷汗,但是他一直忍着,只为了那些比自己更需要治疗的伤员。直到地震过了7天后,他妻子得知该医院的好多伤员要去重庆接受治疗,有了床位和药品,他才去当地医院接受治疗,后来因为病情延误,他要做手术治疗。便和其他伤员来到了西京医院接受治疗。
26、女职员救灾中过度劳累殉职
5月20日,连续抗灾180多个小时的绵阳市小浮桥派出所民警唐勇军接到家中电话,谁知竟是一个噩耗:他的妻子——绵阳市社会福利院工作人员齐羽累倒在抗灾工作岗位上,抛下他和年仅6岁的女儿,永远地走了。这位34岁的硬汉半晌沉默不语,随后再也难忍伤悲,泪如泉涌。夫妻两人同在抗震一线,他怎么也接受不了爱妻离去的残酷事实。
地震发生后,唐勇军受命到南河体育中心安置点维持秩序,并负责辖区的治安巡逻。齐羽所在的福利院在地震中遭到了一定破坏。为了180多名孤寡老人和儿童,长期患有心脏疾病的她立即赶到了福利院,和同事一起组织自救,安置好孤寡老人的临时住所,同时积极接收安置来自北川的受灾群众。来不及回家的齐羽给父母打电话,让老人照顾一下6岁的女儿。同在一座城市的夫妻俩,每天只能通过电话报平安。20日那天,太过劳累的齐羽突然晕倒在工作岗位,同事立即将她送往医院抢救。可她仍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闻知妻子去世的噩耗,连续执勤180多小时的唐勇军再也无法强忍眼泪。在处理完爱妻的后事后,唐勇军婉拒了领导让他休息的建议,主动提出再回到抗震救灾一线去帮忙,“我妻子倒在抗震一线,未完成的工作,就由我来继续完成吧。”
27、曲山小学英雄小刘畅救出全班同学命
当时刘畅所在的2年纪3班有40多个人,没有老师在教室。刘畅回忆到当时感觉到教室在动,什么都没想,一下子起身往外跑。在他的带领下,全班同学都开始往外跑,大多数同学因此在这次巨大灾难中逃生。事后刘畅的父亲刘文波回忆,曲山小学大约有12个班,每个班40多人,总共有500多人。全校在这次地震中总共逃生40多人,而刘畅的班级在他的带领下成功逃生30多人。
28、许广平孙侄女地震时勇救学生被埋牺牲
“5·12”地震发生那一刻,她离出口最近,只要冲出去10米,她就能活下来;可是……地震发生时,很多学生因为慌乱,都搞不清方向了……意识到是地震后,正在办公室的她奋力将身边两名正来跟她拿资料的学生推出门外,一边大喊“地震了,快跑!”一边拽着两人往楼梯口飞奔。到了楼梯口,她再次把两人往教学楼门外推,并嘱咐:“你们快跑。”之后,她便转身回到二楼楼梯口,一直站在那指挥其他师生疏散。“因为事发时教学楼内还有几百名学生正在上课,其中大部分学生都在二楼的教室里。”十几秒后,操场上安全撤离的学生们目睹了那心碎震撼的一幕:教学楼剧烈摇晃,在许念华和最后10多名师生还没来得及冲出来的时候,“轰”的一声巨响,整幢建筑物像积木一样塌落成一片。最后10人没能逃出来,其中有一个,就是她。被深埋废墟的那一刻,她的生命永远定格在——39岁。
她叫“许念华”,绵竹东汽技工学校汉旺校区的一名老师。她的另一个身份则是,她是许广平的孙侄女。如今,许念华的丈夫仍在绵竹东汽厂“坚守岗位”,即将参加中考的儿子则随外公许锡念及外婆,来到广州“投亲靠友”。昨日,年近七旬的许锡念在接受采访时,表现得非常坚强。虽然痛失爱女的他在讲述那段回忆时,曾一度克制不住,捂着胸口放声大哭,但很快,老人家便收敛起自己的伤感,坚定地说,当老师的就该把生留给学生,把死留给自己。“许念华应该这样做!如果不把学生生命放第一位,她就不配当老师!”
29、铁军救灾部队行军达体能极限提前12小时抵震中
5月13日凌晨4时10分,红军团向汶川震区开进。1200公里的行程,红军团仅用了24小时。14日凌晨4时,全团官兵到达都江堰市紫坪铺水库,由此徒步向汶川重灾区映秀镇进发。负重三四十公斤重的背囊和物资,行走在塌方不断的山路上,地图上30公里的距离,落到脚下却超过了60公里。官兵们开始和自己的体力及意志展开较量。9小时后的14日13时,红军团官兵顺利到达震中映秀镇——这比预先方案提前了12个小时!立即投入到救灾行动当中。当天15时30分,成功救出第一名幸存者。
从映秀镇通往草坡的近50公里道路,被群众称为“死亡之谷”。16日9时,在团长黄长清的带领下,向“死亡之谷”挺进。行至7公里处,突然遭遇山体大滑坡。正在行进中的红一连官兵赶紧隐蔽到一块大石头下。霎时,大大小小的石头从他们头顶呼啸飞过。关键时刻,黄长清接过“党员突击队”的队旗,站在了塌方的路上,组织战士们单人快速通过。
岷江上一条长200米的铁索桥,是通往银杏乡的必经之路。过桥时,上下各一根铁索,手里攥一根,脚下踩一根,不带负重通过已是摇摇晃晃,如果落下江去则绝无生还的可能。当“铁军来了!”的大旗飘扬在灾区的废墟上时,现场群众激动得泪流满面。
『陆』 地震中的感人故事
1、父母身体守护,女童劫后余生
5月13日,在北川县城一处严重损毁的屋角处,救援官兵发现了一个三岁的小女孩,她被两个不幸遇难的大人护在身下,扑闪的大眼睛里充满生的渴望。两个大人就是她的父母,人们见此情景无不肃然起敬,他(她)们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用自己的身体为孩子搭建了生存的空间。
这幢房屋的断墙残垣死死地压在两个大人身上,而小女孩的腿脚又在大人身下,丝毫不能移动。救援官兵心急如焚,却苦于没有合适的工具,无法将孩子救出,直至14日9时40分左右,随着人们的欢呼,一名救援队员终于从危墙下面抱出了小女孩。这时距离大地震已经过去了40多个小时,顽强的小女孩在父母的保护下熬过了雨夜和余震,战胜了死神!
救出的小女孩梳着两条小辫子,除了右额上一块已经结痂的伤疤外,脸上只有一些灰尘,清秀的面容惹人喜爱。但小女孩的右腿因长期受压迫,已经严重坏疽。小女孩的思维清晰,她告诉人们她已经三岁了,叫宋欣宜。
2、生命的乳汁,如此甘甜辛酸
5月13日下午,都江堰河边一处坍塌的民宅边,数十位救援人员在奋力挖掘,寻找存活的伤者。突然,一幕令人震惊的场景出现在众人眼前:年轻的妈妈双手紧抱着一个三、四个月大的婴儿,蜷缩在废墟中,她低着头,上衣向上掀起,已经停止了呼吸,怀里的女婴依然惬意地含着母亲的乳头,吮吸着,红扑扑的小脸与母亲沾满灰尘的双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救援人员小心地将女婴抱起,然而一离开母亲的乳头,她就立刻哭闹起来。看到女婴的反应,在场者无不掩面。母亲哺育孩子,历来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却从来没有哪个母亲的乳汁如此甘甜;孩子依恋母亲,往往让人由衷感激生命的美好,却从来没有哪个母亲的乳汁如此辛酸。一个死去的妈妈还在为自己的孩子喂奶,从母亲抱孩子的姿势可以看出,她是很刻意地在保护自己的孩子,或许就是在临死前,她把乳头放进了女儿的嘴里。”大爱之前,大恸难抑。
母亲已然罹难,连名字也未及留下;女儿安然生还,将爱代代相传。
3、一声宝贝我爱你,阴阳难隔慈母心
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透过那一堆废墟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像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得变形了。
当人群走到下一个建筑物时,救援队长忽然往回跑去,来到她的尸体前,费力地把手伸进女人的身子底下摸索,他高声喊道:“有人,有个孩子,还活着。”经过一番努力,人们小心地把压在她身上的废墟清理开,从她的身体下面抱出了一个三、四月大的娃娃,孩子包裹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因为母亲身体的庇护,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地睡着。
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准备做检查时,却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手机屏幕上有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却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被这阴阳难隔的慈母深情感动得潸然泪下。
4、没有了家人,我们爱其他人吧
蒋敏的舅舅哭着打来电话诉说,蒋敏的爷爷、奶奶、母亲、女儿全部遇难……除了舅舅,蒋敏在北川的全家10口人已经确认死亡……
丈夫对她说:“蒋敏,我们已经够幸运了,很多家庭没有一个幸存者。孩子没有了,我们爱其他的人吧,我们尽可能为他们多做些事情。”
蒋敏说,自己孩子已经没有了,她惟一能做的,就是实实在在地帮助这些灾民:“我的舅舅现在也和他们一样,住在这样的帐篷里面。如果我的母亲我的女儿还活着,肯定也正被很多人这样帮助着、关爱着,这么多家庭和我一样不幸,我感同身受。灾难面前,所有的人都是一家人。”蒋敏的同事张燕告诉记者,每次有小孩子来到救护站,蒋敏总是特别细心呵护,帮他们穿衣、盖被子、逗孩子们笑,“每当这时,我心里就特别的心酸。”本故事主人翁,就是我们在电视镜头里看到的晕倒在工作岗位上的彭州市公安局民警蒋敏。
5、我必须活下去,因为有很多我爱的人在等我
他坚持了79个小时,却没能坚持最后的10分钟。陈坚,一个26岁的青年,妻子怀孕,他却在废墟下压了三天三夜。被救援人员发现的时候,他还活着,并说,“我必须要活下去,因为还有很多我爱的人在等我”。救援人员用了整整6个小时,才把他救出来。可是,当花了一个多小时,将他抬下艰险山路的时候,陈坚终因体力不支,停止了呼吸,在场很多救护的人喊他,“你这个傻子,你都挺了三天三夜了,这会儿你还挺不住吗?你的老婆还在等着你,你的娃儿还没生出来呐。”但他最终都没能再睁开双眼。因为有爱,陈坚努力活着,因为妻子怀孕,陈坚努力坚持着,英雄的陈坚是所有人崇拜的汉子。
6、老婆,我们到死也不分开
一个普通的男子,本想替妻子挡住地震时飞来的巨石,独自赴难,最后却成就了很多情侣相爱时的这句誓词。这是在汶川绵池镇一个灾后处理现场,一名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工作人员含泪讲述了不久前清理一处灾难现场的情形:在一块大石下,一名中年男子呈弓趴姿势保护着身下的一中年女子,而女子则紧紧地抱住男子,两人的尸体已无法分开,只好一起入殓。如果有来生,也许他们还会是一对夫妻,因为爱所以爱,彼此不分开。据说这是一对名字很普通,长相也很普通的夫妻。男的叫朱能,女的叫兰六妹。
7、我的娃是娃,灾民的娃也是娃
蒋晓娟,四川江油县公安局巡警大队一名普通的民警,她把才6个月大、同样需要母乳喂养的孩子交给了父母照料,自己却义务为许多急需哺乳的地震灾区孤儿喂奶。
救灾棚,人头攒动。看到饿得哇哇大哭的婴儿,刚做妈妈不久的女民警解开警服扣子,当众坐下,给襁褓中的孩子哺起乳来——近几天,这个感人的故事,在江油市城区各灾民安置点流传。两天时间里,她的乳汁,喂养了3个嗷嗷待哺的灾民婴儿和5个被解救的婴儿。
蒋晓娟一见到记者,立即不好意思起来:“奶几个娃没得啥子好讲的。”记者想多了解些情况,她不想多说:“天下的女人心肠都是软的,天下的妈妈都是爱孩子的。我的娃是娃,灾民的娃也是娃,他们都是妈的娃。”
8、用生命作支撑,舍身救学生
13日22时12分,救援人员扒出了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导主任谭千秋的遗体。只见他双臂张开趴在一张课桌上,死死地护着桌下的4个孩子。孩子们得以生还,而谭老师却永远地走了……
“要不是有谭老师在上面护着,这4个娃儿一个也活不了。”被救女生刘红丽的舅舅流着泪说。“在我们学校的老师里谭老师是最心疼学生的一个,走在校园里的时候,远远看见地上有一块小石头他都要走过去捡走,生怕学生们不小心摔伤。”夏开秀老师说。刘红丽的舅舅仰天长叹:“谭老师,大好人啊!”
9、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
当汶川县映秀镇的群众徒手搬开垮塌的镇小学教学楼的一角时,人们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一名男子跪仆在废墟上,双臂紧紧搂着两个孩子,两个孩子还活着,而他已经气绝身亡!由于紧抱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救援人员不得不含泪将之锯掉才把孩子救出。他就是该校29岁的老师张米亚。“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多才多艺、最爱唱歌的张米亚老师用生命诠释了这句歌词,用血肉之躯为他的学生插上了生命的翅膀。
10、爱人心急,死时仍作飞翔姿势。
5月14日10时,震后第三天,当解放军官兵掀开因地震完全坍塌的绵阳市平武县南坝小学的一根钢筋水泥横梁时,眼前的一幕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一位死去多时的女老师趴在瓦砾里,头朝着大门的方向,双手紧紧地各拉着一个年幼的孩子,胸前还护着三个幼小的生命,象一只承重的鸟儿欲振翅飞翔。她就是这所小学代课老师杜正香,不过孩子们平时喜欢摇着她的手,喊她“杜婆婆”,其实杜老师今年才48岁。
“看得出,她是想把这些孩子们带出即将倒塌的教学楼,她用自己的肩背为孩子们挡住了坠落的横梁。”参与搜救的解放军战士说,杜老师以生命守护的五个孩子最终没能生还,这可能是她唯一的遗憾。
『柒』 大地震中的感人故事
汶川大地震是一场摄人魂魄的灾难,人在自然灾害面前是渺小的,但生命的坚强和人性的大爱却是光彩夺目的。在这国难家难突然降临之时,国人们演绎了一个个惊天地泣鬼神的感人故事,一幕幕催人泪下的人间大爱,让我们深受感动。他们为自己的儿女、爱人、学生和受灾群众,无私奉献自己的爱心、血肉之躯,甚至宝贵的生命,这种伟大的母爱、父爱、亲情和博爱,显示了人性的光芒,值得我们热情讴歌和大力颂扬。
1、父母身体守护,女童劫后余生
5月13日,在北川县城一处严重损毁的屋角处,救援官兵发现了一个三岁的小女孩,她被两个不幸遇难的大人护在身下,扑闪的大眼睛里充满生的渴望。两个大人就是她的父母,人们见此情景无不肃然起敬,他(她)们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用自己的身体为孩子搭建了生存的空间。
这幢房屋的断墙残垣死死地压在两个大人身上,而小女孩的腿脚又在大人身下,丝毫不能移动。救援官兵心急如焚,却苦于没有合适的工具,无法将孩子救出,直至14日9时40分左右,随着人们的欢呼,一名救援队员终于从危墙下面抱出了小女孩。这时距离大地震已经过去了40多个小时,顽强的小女孩在父母的保护下熬过了雨夜和余震,战胜了死神!
救出的小女孩梳着两条小辫子,除了右额上一块已经结痂的伤疤外,脸上只有一些灰尘,清秀的面容惹人喜爱。但小女孩的右腿因长期受压迫,已经严重坏疽。小女孩的思维清晰,她告诉人们她已经三岁了,叫宋欣宜。
2、生命的乳汁,如此甘甜辛酸
5月13日下午,都江堰河边一处坍塌的民宅边,数十位救援人员在奋力挖掘,寻找存活的伤者。突然,一幕令人震惊的场景出现在众人眼前:年轻的妈妈双手紧抱着一个三、四个月大的婴儿,蜷缩在废墟中,她低着头,上衣向上掀起,已经停止了呼吸,怀里的女婴依然惬意地含着母亲的乳头,吮吸着,红扑扑的小脸与母亲沾满灰尘的双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救援人员小心地将女婴抱起,然而一离开母亲的乳头,她就立刻哭闹起来。看到女婴的反应,在场者无不掩面。母亲哺育孩子,历来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却从来没有哪个母亲的乳汁如此甘甜;孩子依恋母亲,往往让人由衷感激生命的美好,却从来没有哪个母亲的乳汁如此辛酸。一个死去的妈妈还在为自己的孩子喂奶,从母亲抱孩子的姿势可以看出,她是很刻意地在保护自己的孩子,或许就是在临死前,她把乳头放进了女儿的嘴里。”大爱之前,大恸难抑。
母亲已然罹难,连名字也未及留下;女儿安然生还,将爱代代相传。
3、一声宝贝我爱你,阴阳难隔慈母心
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透过那一堆废墟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像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得变形了。
当人群走到下一个建筑物时,救援队长忽然往回跑去,来到她的尸体前,费力地把手伸进女人的身子底下摸索,他高声喊道:“有人,有个孩子,还活着。” 经过一番努力,人们小心地把压在她身上的废墟清理开,从她的身体下面抱出了一个三、四月大的娃娃,孩子包裹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因为母亲身体的庇护,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地睡着。
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准备做检查时,却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手机屏幕上有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却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被这阴阳难隔的慈母深情感动得潸然泪下。
4、没有了家人,我们爱其他人吧
蒋敏的舅舅哭着打来电话诉说,蒋敏的爷爷、奶奶、母亲、女儿全部遇难……除了舅舅,蒋敏在北川的全家10口人已经确认死亡……
丈夫对她说:“蒋敏,我们已经够幸运了,很多家庭没有一个幸存者。孩子没有了,我们爱其他的人吧,我们尽可能为他们多做些事情。”
蒋敏说,自己孩子已经没有了,她惟一能做的,就是实实在在地帮助这些灾民:“我的舅舅现在也和他们一样,住在这样的帐篷里面。如果我的母亲我的女儿还活着,肯定也正被很多人这样帮助着、关爱着,这么多家庭和我一样不幸,我感同身受。灾难面前,所有的人都是一家人。”蒋敏的同事张燕告诉记者,每次有小孩子来到救护站,蒋敏总是特别细心呵护,帮他们穿衣、盖被子、逗孩子们笑,“每当这时,我心里就特别的心酸。”本故事主人翁,就是我们在电视镜头里看到的晕倒在工作岗位上的彭州市公安局民警蒋敏。
5、我必须活下去,因为有很多我爱的人在等我
他坚持了79个小时,却没能坚持最后的10分钟。陈坚,一个26岁的青年,妻子怀孕,他却在废墟下压了三天三夜。被救援人员发现的时候,他还活着,并说,“我必须要活下去,因为还有很多我爱的人在等我”。救援人员用了整整6个小时,才把他救出来。可是,当花了一个多小时,将他抬下艰险山路的时候,陈坚终因体力不支,停止了呼吸,在场很多救护的人喊他,“你这个傻子,你都挺了三天三夜了,这会儿你还挺不住吗?你的老婆还在等着你,你的娃儿还没生出来呐。”但他最终都没能再睁开双眼。因为有爱,陈坚努力活着,因为妻子怀孕,陈坚努力坚持着,英雄的陈坚是所有人崇拜的汉子。
6、老婆,我们到死也不分开
一个普通的男子,本想替妻子挡住地震时飞来的巨石,独自赴难,最后却成就了很多情侣相爱时的这句誓词。这是在汶川绵池镇一个灾后处理现场,一名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工作人员含泪讲述了不久前清理一处灾难现场的情形:在一块大石下,一名中年男子呈弓趴姿势保护着身下的一中年女子,而女子则紧紧地抱住男子,两人的尸体已无法分开,只好一起入殓。如果有来生,也许他们还会是一对夫妻,因为爱所以爱,彼此不分开。据说这是一对名字很普通,长相也很普通的夫妻。男的叫朱能,女的叫兰六妹。
7、我的娃是娃,灾民的娃也是娃
蒋晓娟,四川江油县公安局巡警大队一名普通的民警,她把才6个月大、同样需要母乳喂养的孩子交给了父母照料,自己却义务为许多急需哺乳的地震灾区孤儿喂奶。
救灾棚,人头攒动。看到饿得哇哇大哭的婴儿,刚做妈妈不久的女民警解开警服扣子,当众坐下,给襁褓中的孩子哺起乳来——近几天,这个感人的故事,在江油市城区各灾民安置点流传。两天时间里,她的乳汁,喂养了3个嗷嗷待哺的灾民婴儿和5个被解救的婴儿。
蒋晓娟一见到记者,立即不好意思起来:“奶几个娃没得啥子好讲的。”记者想多了解些情况,她不想多说:“天下的女人心肠都是软的,天下的妈妈都是爱孩子的。我的娃是娃,灾民的娃也是娃,他们都是妈的娃。”
8、用生命作支撑,舍身救学生
13日22时12分,救援人员扒出了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导主任谭千秋的遗体。只见他双臂张开趴在一张课桌上,死死地护着桌下的4个孩子。孩子们得以生还,而谭老师却永远地走了……
“要不是有谭老师在上面护着,这4个娃儿一个也活不了。”被救女生刘红丽的舅舅流着泪说。“在我们学校的老师里谭老师是最心疼学生的一个,走在校园里的时候,远远看见地上有一块小石头他都要走过去捡走,生怕学生们不小心摔伤。”夏开秀老师说。刘红丽的舅舅仰天长叹:“谭老师,大好人啊!”
9、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
当汶川县映秀镇的群众徒手搬开垮塌的镇小学教学楼的一角时,人们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一名男子跪仆在废墟上,双臂紧紧搂着两个孩子,两个孩子还活着,而他已经气绝身亡!由于紧抱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救援人员不得不含泪将之锯掉才把孩子救出。他就是该校29岁的老师张米亚。“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多才多艺、最爱唱歌的张米亚老师用生命诠释了这句歌词,用血肉之躯为他的学生插上了生命的翅膀。
10、爱人心急,死时仍作飞翔姿势。
5月14日10时,震后第三天,当解放军官兵掀开因地震完全坍塌的绵阳市平武县南坝小学的一根钢筋水泥横梁时,眼前的一幕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一位死去多时的女老师趴在瓦砾里,头朝着大门的方向,双手紧紧地各拉着一个年幼的孩子,胸前还护着三个幼小的生命,象一只承重的鸟儿欲振翅飞翔。她就是这所小学代课老师杜正香,不过孩子们平时喜欢摇着她的手,喊她“杜婆婆”,其实杜老师今年才48岁。
“看得出,她是想把这些孩子们带出即将倒塌的教学楼,她用自己的肩背为孩子们挡住了坠落的横梁。”参与搜救的解放军战士说,杜老师以生命守护的五个孩子最终没能生还,这可能是她唯一的遗憾。
孩子 爸爸默默关注你去远航
孩子
大地震解开你远航的缆绳
没有风帆你也与伙伴们慢慢起航
风萧萧中你迎着黑夜的降临
径直向前摸索远处的星光
爸爸默默关注你去远航
盼望你在他乡异土自在安详
孩子
你不再偎依妈妈的臂弯
远征的凝重布满娇矫的脸庞
过早地诀别人间的理想
小心翼翼与伙伴跼行黄泉路上
爸爸默默关注你去远航
盼望你来世回到妈妈身旁
孩子
生与死分界在山崩地裂的一霎
胡爷爷温爷爷情寄抢险前方
子弟兵昼夜救助苦难的人们
民众集聚相互扶助的巨大力量
爸爸默默关注你去远航
盼望你不忘祖国的五星红旗飘扬
孩子
你没有自私地远航他乡
喷洒出鲜血导引科学的目光
柔弱的身躯架起研究抗震的桥梁
轮回生命去置换未来的幸福安康
爸爸默默关注你去远航
盼望你呼唤生命工程给人类希望
孩子
你招唤来救护生命的白衣天使
人们为你手拉手围成铁壁铜墙
这是抗争灾难的成城众志
高喊“加油”把哀悼化成奋发的力量
爸爸默默关注你去远航
盼望你带上人间的鸟语花香
孩子
汶川的洗礼组建了大地震文化
你的血肉化成追求美好生活的篇章
人们坚强了活着就好的信念
肝肠寸断的妈妈停止了悲伤
爸爸默默关注你去远航
盼望你来生再骑在我的肩上
孩子
人们把哀思藏进了心房
余震中简易的教室读书声朗朗
叔叔阿姨抹干了眼眶上的泪珠
信心满怀耕耘家园牧歌悠扬
爸爸默默关注你去远航
盼望你战胜磨难不会彷徨
孩子
世界到处充满着友爱
不分种族同声祈祷你和伙伴安详
祝福你如同烈火中涅磐的凤凰
永生在悠悠天国的白云之上
爸爸默默关注你去远航
盼望你化成天使在生命之河飞翔
孩子
放心地去与伙伴们远行
不要在漆黑的路上迷惘
带着笑颜好好把握手中的舵盘
相互搀扶走进天国的殿堂
爸爸默默地关注你去远航
盼望你永远记得爹和娘的目光
《走好,我的孩子》
(爸爸) 孩子
大地震解开你远航的缆绳
没有风帆你也与伙伴们慢慢起航
风萧萧中你迎着黑夜的降临
径直向前摸索远处的星光
爸爸默默关注你去远航
盼望你在他乡异土自在安详
(爸爸) 孩子
你不再偎依妈妈的臂弯
远征的凝重布满娇矫的脸庞
过早地诀别人间的理想
小心翼翼与伙伴跼行黄泉路上
爸爸默默关注你去远航
盼望你来世回到妈妈身旁
(妈妈) 孩子
快
快抓紧妈妈的手
去天堂的路
太黑了
妈妈怕你
碰了头
快
抓紧妈妈的手
让妈妈陪你走
(孩子) 妈妈
我怕
天堂的路
太黑
我看不见你的手
自从倒塌的墙
把阳光夺走
我再也看不见
你柔情的眸
(妈妈) 孩子
你走吧
前面的路
再也没有忧愁
没有读不完的课本
再也没有爸爸的拳头
你要记住
我和爸爸的模样
来生还要一起走
(孩子) 妈妈
别担忧
天堂的路有些挤
有很多同学和朋友
我们说
不哭不哭
哪一个人的妈妈都是我们的妈妈
哪一个孩子都是妈妈的孩子
没有我的日子
你把爱给活着的孩子吧
(孩子) 妈妈
你别哭
泪光照亮不了
我们的路
让我们自己
慢慢的走
妈妈
我会记住你和爸爸的模样
记住我们的约定
来生还要一起走
(爸爸) 孩子
生与死分界在山崩地裂的一霎
(妈妈) 胡爷爷温爷爷情寄抢险前方
子弟兵昼夜救助苦难的人们
民众集聚相互扶助的巨大力量
(爸爸) 爸爸默默关注你去远航
盼望你不忘祖国的五星红旗飘扬
(妈妈) 孩子
你没有自私地远航他乡
喷洒出鲜血导引科学的目光
柔弱的身躯架起研究抗震的桥梁
轮回生命去置换未来的幸福安康
(爸爸) 爸爸默默关注你去远航
盼望你呼唤生命工程给人类希望
(爸爸) 孩子
你招唤来救护生命的白衣天使
(妈妈) 人们为你手拉手围成铁壁铜墙
这是抗争灾难的成城众志
高喊“加油”把哀悼化成奋发的力量
(爸爸) 爸爸默默关注你去远航
盼望你带上人间的鸟语花香
(爸爸) 孩子
汶川的洗礼组建了大地震文化
(妈妈) 你的血肉化成追求美好生活的篇章
人们坚强了活着就好的信念
肝肠寸断的妈妈停止了悲伤
(爸爸) 爸爸默默关注你去远航
盼望你来生再骑在我的肩上
(妈妈) 孩子
人们把哀思藏进了心房
余震中简易的教室读书声朗朗
叔叔阿姨抹干了眼眶上的泪珠
信心满怀耕耘家园牧歌悠扬
(爸爸) 爸爸默默关注你去远航
盼望你战胜磨难不会彷徨
(妈妈) 孩子
世界到处充满着友爱
不分种族同声祈祷你和伙伴安详
祝福你如同烈火中涅磐的凤凰
永生在悠悠天国的白云之上
(爸爸) 爸爸默默关注你去远航
盼望你化成天使在生命之河飞翔
(爸妈) 孩子
放心地去与伙伴们远行
不要在漆黑的路上迷惘
带着笑颜好好把握手中的舵盘
相互搀扶走进天国的殿堂
(爸爸) 爸爸默默地关注你去远航
(爸妈) 盼望你永远记得爹和娘的目光
(孩子) 妈妈
别担忧
天堂的路有些挤
有很多同学和朋友
我们说
不哭不哭
哪一个人的妈妈都是我们的妈妈
哪一个孩子都是妈妈的孩子
没有我的日子
你把爱给活着的孩子吧
(爸爸) 孩子
爸爸默默地关注你去远航
(爸妈) 盼望你永远记得爹和娘的目光
(孩子) 妈妈
我会记住你和爸爸的模样
记住我们的约定
来生还要一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