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小故事200字左右
1. 100至200字读书的故事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这就是凿壁偷光的故事。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2. 有关名人读书的故事,每个故事有200字以下,150字以上。要5个
映雪囊(náng)萤
晋朝时候,有一个人名叫孙康,非常好学。他家里很穷买不起灯油,夜晚不能读书,他就想尽办法刻苦地学习。冬天夜里,他常常不顾天寒地冻,在户外借着白雪的光亮读书。(孙康映雪苦读)
当时还有一个人,名叫车胤(yin),也和孙康一样,没有钱买灯油。夏天夜晚,他就捉了许多萤火虫,盛在纱袋里,用萤光照亮,夜以继日地学习。(车胤囊萤夜读)
负薪(xīn)挂角
汉朝时候的朱买臣,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维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没有时间读书。但是他好学不倦,常常背着柴一边走,一边看书。(朱买臣负薪读书)
隋朝有一个叫李密的人,小时候给人家放牛。每天出去都要带几本书挂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时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读书。(李密牛角挂书)
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孙敬悬梁苦读) 这就时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苏秦刺股苦学) 〔注〕:从孙敬和苏秦两个人读书的故事引申出"悬梁刺股"这句成语,用来比喻发奋读书,刻苦学习的精神。他们这种努力学习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们这种发奋学习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
凿壁借光
匡衡年轻时十分好学。他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匡衡晚上想读书的时候,常因没有亮光而发愁。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就在墙壁上悄悄地凿了一个小孔。让隔壁人家的烛光透过来。就这样,他经常学到深夜,后来成了西汉著名的学者,曾做过汉元帝的丞相。
从凿壁借光的事例可看出:外因(环境和条件)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匡衡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坚强毅力,终于一举成员。这就说明内因才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和第一位的原因,外头因只是影响事物变化的条件,它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匡衡凿壁偷光)
以荻画地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欧阳修以荻画地)
韦编三绝韦:熟牛皮。韦编: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熟牛皮条把竹简编编联起来,做“韦编”。三:多次。绝:断。反复研读,以致编联竹简的的皮绳断了多次。指读书勤奋刻苦。(孔子韦编三绝)
3. 关于读书小故事内容200字至100字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我是那阶梯上一只慢慢往上爬行的小书虫。我读的书可多了,数也数不过来。
其实,我能爱上看书,全是因为我妈妈。在我很小的时候,她说《哈利·波特》挺好玩,便推荐给我读。我当时还不认识字,她便读给我听。刚开始,我觉得一点意思也没有,听得无精打采;可渐渐地,我被故事中的情节深深吸引,津津有味地听着。时常妈妈累了,边读边打盹,差点睡着。我便把她叫醒,迫切地催她快读,并告诉她读到哪里了。就这样,妈妈给我读了一本又一本。后来,我开始识字了,妈妈也不给我读书了,我便自己看书。我又重读了《哈利·波特》,再次被书中的情节所吸引,如饥似渴地读着。
通过读书,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好书不厌百回读,只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读,每次都会有收获。
4. 名人读书的故事,100~200字左右。
1、伽利略
伽利略在比萨大学读书期间,就非常好奇,也经常提出一些问题,比如“行星为什么不沿着直线前
进?”一类的问题,有的老师嫌他问题太多了,可他从不在乎,该问还问。
有一次,伽利略得知数学家利奇来比萨游历,他就准备了许多问题去请教利奇。这一次可好了,老
师诲人不倦,学生就没完没了地问。伽利略很快就学会了关于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等方面的知识。
2、闻一多醉书
闻一多结婚那天,洞房里张灯结彩,十分热闹。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可是就在迎亲的花轿快到
家时,人们还找不到新郎。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他穿着旧袍,捧着一本书入了迷,怪不得人家
说他不能看书,一看就要“醉”。
3、匡衡读书
古时候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
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
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4、鲁迅读书
鲁迅少年时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拿到街头卖掉,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
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
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
5、范仲淹读书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他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
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就
把水浇在脸上。他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这样,他领悟到六
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5. 名人读书的故事200字要快
波兰有个叫玛妮雅的小姑娘,学习非常专心。不管周围怎么吵闹,都分散不了她的注意力。一次,玛妮雅在做功课,她姐姐和同学在她面前唱歌、跳舞、做游戏。玛妮雅就像没看见一样,在一旁专心地看书。
姐姐和同学想试探她一下。她们悄悄地在玛妮雅身后搭起几张凳子,只要玛妮雅一动,凳子就会倒下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玛妮雅读完了一本书,凳子仍然竖在那儿。
从此姐姐和同学再也不逗她了,而且像玛妮雅一样专心读书,认真学习。
玛妮雅长大以后,成为一个伟大的的科学家。她就是居里夫人。
名人读书故事雷锋的钉子精神
施工任务中,他整天驾驶汽车东奔西跑,很难抽出时间学习,雷锋就把书装在挎包里,随身带在身边,只要车一停,没有其他工作,就坐在驾驶室里看书。他在日记中写下这样一段话:"有些人说工作忙,没时间学习,我认为问题不在工作忙,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学习,会不会挤时间。要学习的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
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由此看来,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钻。
17 分享 更多
查看全部47个回答
评论
评论一句,知音难寻~
发布
还没有人评论,快来抢沙发~
宝宝知道
火爆的备孕、怀孕、育儿社区
立即下载
热点话题
读书
关于读书的名言
27个问题5,164,059人浏览
相关问题
名人读书小故事(100——200字) 159
急求150到200字的名人阅读故事 41
名人故事200字 1
关于名人的读书故事,100字以内。快! 1073
名人读书小故事(50字) 7595
名人的读书故事150字 3
名人读书而受益的故事,一百到两百字,急急急急! 52
名人读书的故事120字 56
更多相关问题
精彩推荐
小智
来自知道合伙人认证行家
螃蟹怎么吃图解
每年到了吃蟹的季节,什么太子蟹、太湖大闸蟹、阳澄湖大闸蟹、海蟹等等各种蟹开始在饭店以及个人家的餐桌上
138852人看过
马来首相为什么会有印度血统?
年过九旬、曾经拜领相位二十余年的马哈蒂尔再一次当选为马来西亚总理。这位老人最近对中国企业入马动作频频
6840人看过
朝鲜、韩国这对“亲兄弟”为什么会分家?
对于中国人来说,朝鲜和韩国是我们最熟悉的邻国。这两个位于朝鲜半岛上的国家是同出一源,同个民族的“亲兄
10965人看过
风王“山竹”来袭,你对它真的了解吗?
今年的风王“山竹”的中心已于16日17时前后在广东省江门市台山沿海登陆,“山竹”的到来不仅给华南带来
81648人看过
自如甲醛房事件频发,链家价值观成根本问题
继滴滴两起奸杀案过去不久,前两日,公众号“哟哟鹿鸣”爆料阿里P7员工因入住的自如房甲醛超标而患白血病
56009人看过
夜里总说梦话,心中的秘密会被泄露吗?
网络知道APP 立即提问
姜杰:校园暴力不仅是法律问题 更是教育问题
作者:姜杰,北京姜杰律师事务所律师 最近校园暴力事件频发,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引发对校园暴力事件思考
69400人看过
网络知道办事大厅
网络知道政务频道官方账号
身份证怎么修改姓名?
身份证信息更新需要更换新证。以下为《居民身份证》更新全过程:一、办理地点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居住
147人看过
夏天看到这种虫子,千万别拿手拍!
前段时间有媒体报道,湖南某男子做出了古代侠客染毒之后挥刀断指的豪侠行为——他手指不小心沾染了隐翅虫毒
50466人看过
土巴兔装修
土巴兔装修网
石灰石的用途及成分
石灰石不仅是玻璃生产的主要原材料,而且是建筑行业的重要材料之一。石灰石分为生石灰和
6. 关于读书的故事200字
鲁迅读书的故事
鲁迅非常讲究读书方法。他提倡博采众家,说:“书在手头回,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答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有拓宽思路,增长知识等好处。对于较难懂的必读书,他的看法是硬着头皮读下去,直到读懂钻透为止。他还提倡在“泛览”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爱的书深入研究。在研究中,他主张要独立思考,注意观察与实践相结合,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对看不懂的地方,他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到那个地方,那无论看到多久都不会懂。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也明白了”。鲁迅十分重视运用“剪报”积累材料。曾说:“无论什么事,如果陆续收集资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
7. 读书故事作文200字左右
这是一个春暖花开的傍晚,百花的芬芳在微微湿润的空气中酝酿着、扩散着,暖暖的春风轻轻地携着淡淡的书刊墨香阵阵沁人心脾,一位清秀俊朗的少年正捧着一本书坐在学校图书馆前的汉白玉长凳上津津有味地看着。他时而会心微笑,时而锁眉沉思,完全沉浸在书中世界里。他就是我——一位嗜书如命并愿与书终生相伴的朱晨。说起我的书缘,还得从我的家庭说起。我的爸爸是位语文老师,当我刚上一年级的时,他就经常给我讲故事。他每当讲到最精彩的时候就戛然而止,让我第二天接着听,就这样我爱上了听故事。我学完拼音,他讲故事的方法又改变了,每每讲到精彩处他又不讲了,让我自己看书。在他的引诱下我渐渐地喜欢上看书了。这一看就不可收拾了,家里的书很快被我看完了,我整天地缠着他要书看。为了满足我的看书需求,爸爸向他的学生“求援”,请他的学生将看过的书带来借给我看。虽然我没有“书非借不能读”的习惯,但我总是争分夺秒地看书。那时候我的作业很少,做完作业后我总能美美地看上一个小时。就这样我很快地看完了爸爸借来的书,在四年级的时候竟然将学校专门为六年级学生买的全套“青少版世界文学名著丛书”看完了。 学校的老师都知道我爱读书,也支持我读书。图书馆的老师为了方便我读书,每周五都会对我单独开放。为了满足我的读书需求,爸爸在三个书店给我办了读书借阅卡,大大方便了我寒暑假的读书生活。爸爸从三年级开始就给我订阅了《少年文艺》,每到月末我就天天翘首以盼这份杂志的到来。我究竟看了多少书我不知道,有一次爸爸在和客人交谈的时候说过我读的书大概有我的人高了。我如饥似渴的读书也给我带来了无穷的快乐:我的语文成绩一直在全年级名列前茅;经常代表学生参加演讲比赛;2006年我在《盐城晚报》发表了习作《奶奶家的小狗》、2007年我的作文《我好想说声我爱你》参加“伊利杯”盐城市“感恩教育”征文比赛获小学组二等奖、2008年我的作文《爷爷的房子情缘》参加省“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老少同赞家乡巨变”征文比赛获三等奖。虽然现在即将小学毕业,学习十分紧张,但我还坚持看书。因为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我读书、我快乐”。 这是一个春暖花开的傍晚,百花的芬芳在微微湿润的空气中酝酿着、扩散着,暖暖的春风轻轻地携着淡淡的书刊墨香阵阵沁人心脾,一位清秀俊朗的少年正捧着一本书坐在学校图书馆前的汉白玉长凳上津津有味地看着。他时而会心微笑,时而锁眉沉思,完全沉浸在书中世界里。他就是我——一位嗜书如命并愿与书终生相伴的朱晨。说起我的书缘,还得从我的家庭说起。我的爸爸是位语文老师,当我刚上一年级的时,他就经常给我讲故事。他每当讲到最精彩的时候就戛然而止,让我第二天接着听,就这样我爱上了听故事。我学完拼音,他讲故事的方法又改变了,每每讲到精彩处他又不讲了,让我自己看书。在他的引诱下我渐渐地喜欢上看书了。这一看就不可收拾了,家里的书很快被我看完了,我整天地缠着他要书看。为了满足我的看书需求,爸爸向他的学生“求援”,请他的学生将看过的书带来借给我看。虽然我没有“书非借不能读”的习惯,但我总是争分夺秒地看书。那时候我的作业很少,做完作业后我总能美美地看上一个小时。就这样我很快地看完了爸爸借来的书,在四年级的时候竟然将学校专门为六年级学生买的全套“青少版世界文学名著丛书”看完了。 学校的老师都知道我爱读书,也支持我读书。图书馆的老师为了方便我读书,每周五都会对我单独开放。为了满足我的读书需求,爸爸在三个书店给我办了读书借阅卡,大大方便了我寒暑假的读书生活。爸爸从三年级开始就给我订阅了《少年文艺》,每到月末我就天天翘首以盼这份杂志的到来。我究竟看了多少书我不知道,有一次爸爸在和客人交谈的时候说过我读的书大概有我的人高了。我如饥似渴的读书也给我带来了无穷的快乐:我的语文成绩一直在全年级名列前茅;经常代表学生参加演讲比赛;2006年我在《盐城晚报》发表了习作《奶奶家的小狗》、2007年我的作文《我好想说声我爱你》参加“伊利杯”盐城市“感恩教育”征文比赛获小学组二等奖、2008年我的作文《爷爷的房子情缘》参加省“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老少同赞家乡巨变”征文比赛获三等奖。虽然现在即将小学毕业,学习十分紧张,但我还坚持看书。因为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我读书、我快乐”。
8. 古代名人的读书故事,200字左右
1、凿壁借光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
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
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2、牛角挂书
李密用薄草做的鞍鞯骑牛,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一边走一边看书。越国公杨素正巧在路上看见,慢慢地跟在他后面,问:“哪来的书生这般勤奋?”李密认识杨素,从牛背上下来参拜。杨素问他读的是什么,他回答说:“《项羽传》。”
杨素于是和他交谈,觉得很惊奇。回家后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的见识风度,不是你们能比的。”玄感因此就倾心结交李密 。隋炀帝九年,玄感在黎阳起兵,派人入函谷关迎接李密。
3、囊萤映雪
孙康家里很贫穷,买不起灯油。一天半夜,孙康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光。他发现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
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当了一个御史大夫。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
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好问,后来终有成就,官至吏部尚书。
4、随月读书
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做江泌的人,江泌小的时候家里很穷,爸爸瘫痪、妈妈又常常生病,江泌白天要去外面工作赚钱养家,晚上还要帮妈妈做事,根本没有钱也没有时间去上学读书。 有一天晚上,家里的人全部睡着以后,江泌一个人坐在屋子里。
突然,他看到窗外的月光好亮,江泌心想:“这么亮的月光,我可以用它来看些书,就不愁没钱点灯看书了。” 可是,月亮会慢慢移动,江泌就拿着书随着月光一边移动一边看书,直到月光不见为止。
有时候,江泌白天工作太累,到了晚上还是努力提起精神看书,就这样,一天一天过去了,江泌的学问越来越好,终于变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大学问家! 后来,大家就用“随月读书”来形容一个人用功读书,不怕辛苦的精神。
5、韦编三绝
春秋时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签,称为竹“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竹简有一定的长度 和宽度,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多则几十个,少则八九个。一部书 要用许多竹简,这些竹简必须用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编连起来才 能阅读。
像《易》这样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编连起来的,因此 有相当的重量。孔丘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 的内容。不久又读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接着,他又读第三 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
在这以后,为了深入研究 这部书,又为了给弟子讲解,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 用。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地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与质了。”
9. 名人读书小故事(100——200字)
1、苏东坡“换角度”读书
东坡学识渊博,他有一种“各个击破”的读书法。他认为一本书每读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个问题就行了;一遍又一遍地读,就能到达事事精通。一本书的资料是很丰富的,而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吸收,只能集中注意力了解某一个方面。
比如想探究历代兴亡治乱的原因,那么就从这个角度去读;要探究史实典故,就换另一个角度,再读一遍。这个方法虽有些笨,但这样读过之后,各个方面都经得起考验。
2、伽利略好奇善问
伽利略是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他在力学上的贡献是建立了落体定律,发现了物体的惯性定律、摆振动等时性、抛物运动规律,确定了伽利略原理。
他在比萨大学读书期间,就十分好奇,也经常提出一些问题,比如“行星为什么不沿着直线前进?”一类的问题,有的老师嫌他问题太多了,可他从不在乎,该问还问。
有一次,伽利略得知数学家利奇来比萨游历,他就准备了许多问题去请教利奇。这一次可好了,老师诲人不倦,学生就没完没了地问。伽利略很快就学会了关于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等方面的知识,并且深入掌握阿基米德的关于杠杆、体比重等理论。
3、黄鲁直苦读
黄鲁直是宋朝进士,书法家,文学家。幼年时,他为了提高写作水平,找来古今中外的超多书籍,昼夜苦读。
有一天,他到开封相国寺去,得到一本宋子京写的《唐史》初稿,便如饥似渴地读起来,这本初稿宋子京修改了很多地方,有的字已经看不清了。稿纸的空白地方,密密麻麻地写满了蝇头小字,煞是难认,黄鲁直没有退却,以坚韧的毅力细心攻读。
对于宋子京所改动的字句,从遣词造句、拟形摹声,到修辞用字、表情达意,进行精心的学习研究,他把修改前的文字抄在一个本子上,又把修改后的文字抄在一个本子上。
前后比较,探索作者删、增的奥妙,弄清繁简的原因,找出修改的道理、用意。黄鲁直的写作水平逐日提高,成了一名出类拔萃的文学家。
4、孙敬读书故事:悬梁刺股
汉朝有个叫孙敬的人,从小勤奋好学,他每天晚上学到深夜,为了避免发困,他用绳子的一头拴柱头发,一头拴在房梁上。战国时,有个名叫苏秦的人,想干一番大事业,便刻苦读书。
每当深夜读书时,他总爱打盹。于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时候,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孙敬和苏秦的故事感动了后人,人们用“悬梁刺股”来表示刻苦学习的精神。
5、范仲淹读书故事:苦读的故事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10. 读书的传说故事200字
一天半夜,孙康从copy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光。他发现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 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当了一个 御史大夫。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好问,后来终有成就,官至吏部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