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童话故事 » 该怎么写月饼的故事

该怎么写月饼的故事

发布时间: 2021-02-02 21:18:37

❶ 月饼的故事的全文

过去,张老汉家有一门祖传的手艺——做月饼。他从大年初一就开始做月饼。大伙说,吃了正月十五的元宵闹完了灯,再做也不急啊。也许正月十五雪打灯,八月十五就云遮月了。
穷人家买不起那么多的月饼,你不就剩下了。张老汉一边用木糙砸着面,一边说:“月饼也不会坏。今年吃不了,明年再吃呗。今年卖不完,明年再卖呗。要是遇着荒年,一块酥皮能抵五斤好粮食呢!”酥皮是一种最软活的月饼,吃的时候会纷纷落下雪花一般的碎屑。大伙就说:“嗬!那么值钱啊?倘是自来红呢,要值一挂马车了吧?”张老汉是个老实人,竟听不出口气里的揶揄,认真地说:“值不了那许多。也就抵十来斤面吧。”
自来红也是一种月饼的名字,馅子里有冰糖和红丝,比酥皮要贵点硬点,要是馅子里装的是冰糖和青丝,就叫自来白了。
张老汉做月饼的时候,不喜别人看。养家糊口的手艺,要是人人都会了,谁还买他的月饼啊。但他也不特意防范,一来是破屋寒舍的,四处漏风,想防也防不住。二来是他天性随和,拉不下脸来数落别人。邻居们都自觉,一个孤老汉,赊了面和油做点月饼卖养活自己,不容易。
等到张老汉的月饼摞到齐了房檩,就立秋了。张老汉就不做月饼了,改卖月饼了。他把因了时间过长而有些皱缩的月饼,装到小推车的篓子里,用绳刹紧,再苫上一块青白布,就去赶集。今天这集,明天那集,有时要走很远的路。早起晚归的,很辛苦。要是提早些日子卖行不行呢?不行。因为张老汉的月饼不是什么高级货色,是给穷人预备的。
穷人钱少,没到日子跟前,他们不买月饼。没有月饼也照样过节!他们胸有成竹地对孩子们说。其实是怕买早了,孩子们都给吃光了。
八月十四,是张老汉一年最忙的日子。
但凡能揭开锅的人家,都最少买下一块月饼,预备过团圆节。
今年的生意没有往年好,因为受了灾。晚上回家的时候,略有些扁的月亮撒着青光,小推车里叮当响,还有些月饼没卖完。张老汉一边走一边想,明天还得早出来。
突然从斜刺里跳出一个蒙面匪,拎一条笔直的棍子,迎面劈下,嘴坐含糊地喊道:“留下买路钱!”嗾嗾的风声直奔张老汉的天灵盖。
张老汉年轻时也会一点拳脚,危急之下,功夫就复活了。唰地侧身闪开,先避开棍锋,躲了致命的一击。
那匪徒也不很有经验,用力过猛就踉跄了,把一个后背露给了张老汉。
张老汉起手从车篓里摸出防身的家伙,啪地掷了过去。那物件在月光下银光闪闪,自转着飞舞,有金星四处闪烁,直取匪徒首级。
那恶人也不是善碴,听得脑后有风,蹦身一摆,跳到一旁。张老汉丢出的暗器就没能击中要害,只把匪人的眉棱处削掉一角,顿时鲜血封了他的眼。劫匪立时没了战斗力,就势趴在地上叫“爷爷”。说:“爷爷,您饶了我。实在也不想害您的性命。早就知您的月饼好吃,从来没吃过。今天只是想尝尝月饼。”
张老汉扶正了车篓说:“那你今天就算尝到了。”劫匪连连叩头说:“想不到爷爷这样心慈。早该将枣木棍换成桑木的,就是万一伤了爷爷,也不妨事的。”
张老汉不愿与他多说,就顺手摸出一块自来红,说。”回家吃去吧。再不要做这等伤天害理的事了。”
匪徒谢了,捂着额头摸索走去。走了几步,又回转身来,说:“爷爷只给了小的自来红,还没给酥皮呢。”张老汉叹了口气说:“酥皮你已经吃过了。”匪徒说:“爷爷一定是记错了。”张老汉说:“哪里会记错!刚才打你,用的就是酥皮。要是换了自来红,你早就没命了。”
后来
</strong>温奶奶在副食店称了二斤月饼。售货员用脆黄的纸,将月饼包成了两包,用纸绳细细地捆了十字花,又打了一个麻花劲儿,递到温奶奶手里。
小小的店,有人一次买二斤点心,是大主顾了。温奶奶拎了月饼包,出了店。见远处沥青面公路上有人,就稍侧身,半背着脸,把纸包撕开了一个口子。一块月饼褐黄色如齿轮一样的边儿,就露了出来。温奶奶看看还不满意,那口子随着人走动的步幅一张一合,有的时候裂口就对到了一处,里面有甚就看不大清楚了。她用两个指头捅进包里撑了一下,口子就大了,月饼能露出半个脸。
温奶奶老了老了,牙口还挺好,最爱吃月饼,咬不动就蒸透了再吃。一块月饼能让嘴里甜半拉多月,哪样点心有这般经吃?温奶奶小脚,拎两大包月饼,一包还是破的,黄纸飘飘,扭呀扭的就格外引人注目。
“唷!温奶奶!买月饼了?离月饼节可还早着呢。”公路边的甲男眼尖,觑见纸包里褐黄色的齿轮说。
“我吃月饼可不论时辰。想吃就吃。”温奶奶得意地说。心想你小子可没说到点上。
“你这个人,真是糊涂。别人是一年吃一回月饼,奶奶是天天过八月十五!”乙女说。
温奶奶赞许地看了这小媳妇一眼,心里说,人俊心也灵,这还差不多。但又稍存遗憾,还没说到根本上。
就在温奶奶心里埋怨大伙怎么都这么笨的时候,丙男茅塞顿开,大声说:“温奶奶,您那在外工作的儿,又给您汇钱了是不是啊!”
这就对喽!温奶奶老鹏似的展开青筋毕露的手,托着月饼包说:“可不是!要我我哪能买月饼!大伙尝尝吧!”她把囫囵的纸包往旁人手里塞,别人哪里消受得起,就推让。
一辆载重汽车开过来,老远就夹带呼呼的风声。人们赶紧闪开,久在路边住,什么车什么劲道大伙都有数,这车,就算踩了刹车,不滑个几十米停不下来。温奶奶也忙着躲,扎撒着的手一时收不回来。
被她撕了口的那个纸包,就象溃了堤,月饼横着就甩了出去。别的几个还好,眼见得划着弧线散在近旁。唯有最先挤出破口的那个月饼,早早地落了地,恰是立着的,那个月饼又做得格外周正,咯噔噔象哪吒的风火轮,在公路上笔直地滚起来。
载重卡车风驰电掣地开过来,扑起团团烟尘。月饼在车前迫不及待地逃着,可一个轱辘哪里跑得过十个轱辘?大轮子与小轮子的距离越来越窄了,就要追上了,大伙瞪大了眼,不错眼珠地看……
待那个庞然大物驶过,公路上早不见了那个月饼。大家就替温奶奶可惜。温奶奶自己也可惜,心想还不如刚才硬塞到那个漂亮的小媳妇手里,好歹落个人情。
家穷的丙男腼腆地说:“温奶奶,压碎的月饼您就不要了吧?我家孩子多,就把碎渣子扫回去,让孩子们也尝尝月饼。”
温奶奶慷慨地说:“都归你啦!”
嘴慢的人就恨自己怎么没说在前头,只有袖了手,跟了丙男去看月饼。心想碎成粉末才好呢,大家都吃不上。人们走到近前,见乌青的柏油路平平坦坦,没有想象中砂石样的碎碴。心想载重车就是厉害,单是车轮卷起的风,就把恁大一块月饼吹得连沫都不剩一星。
别人就心满意足地走了。
丙男不死心,心想怎么也得雁过留声,就是策划周全的谋杀案也得留个指纹什么的吧?他在公路上走了走去,突然发现某块地方比别处低,好象有人在路面上锲了个螺丝钉,拧得太紧了些,局部反倒凹陷了。他蹲下身,半跪着腿,用双手胡橹开浮面上的尘土,一个碗口大的路疤出现了。他索性趴下,用手指沿着周边清了轮廓,又撅着屁股鼓足腮帮用力去吹土飘起来,又落下。
一个黄灿灿亮闪闪的月饼,完整地露出脸。它镶在沥青中间,好象一枚金色的勋章。
丙男赶紧用土把月饼盖上,若无其事地回家。晚上才来把月饼挖回去,掘月饼时时候颇费了力气,工具也不称手。先是用锨,月饼和柏油路根本就无动于衷。后来还是他老婆,想起家里还藏着几根江米条,说是等孩子哭得实在不行的时候,好填他嘴里哄着玩。孩子虽有几次哭得象要断气,最后还是挺过来了,江米条就节省下。现在找出来当撬杠,真是极好用的,一下就把月饼憋出来。全家当时就分吃了,先吃的月饼,后吃的江米条,味道真好。
现在
</strong>核物理专家范若怯一瘸一拐地往卫生科走,见到的人无不关切地问:“范老,您怎么啦?”
范老就不好意思地说:“唉唉,叫东西把脚给砸了。”说着,脸就有些红。
别人就说:“看您走得挺费劲,要不要我用自行车送您一程?”
范老吓得连连摆手说:“不用不用!我已经耽误了工作,哪能再耗费别人的时间?”
大家都知道,他们这一代知识分子,总把得病当做自己的缺点。你要再关心他,他就更觉负疚。
看看卫生科已不远,范老勉强行走时也不显太痛苦,就随他去了。
“哟,范老!哪里不舒服啊?”卫生科的医生问。
范老不认识医生,但医生认识范老。赫赫有名的专家,谁人不识?范老想不通这其中的关节,就很感动。感动的结果就是格外认真地回答医生的问话,说:“右脚,被一个圆形的坚硬物体从1.2米的高度自由落下时,击中了大趾。”
医生虽说是大学本科毕业,但许多年不接触物理概念了,一听就傻了眼。她不想暴露自己的弱项,就转了一个弯子说:“您的右脚大拇哥砸了,是吗?”
范老说:“是的。”
“那东西挺大挺硬?”
“直径大约9个厘米,重量大约120克。硬度就不大好说了,因为没有测量。”
医生在心里苦笑了一下,好在她经常给知识分子看病,见怪不怪了。接着问:“是铁的了?”
“不是。”专家很肯定地否定。
医生就在心里把自己嘲笑,铁是不会那么轻的呀。好在专家的涵养很好,绝不会因外行人说了外行活而看不起你。医生为了挽回面子,就很快地说:“那就一定是石头了?”
专家温和地说:“也不是。”两猜而不中,医生有些晦气。中国医界有句古话:“望而知之谓之神”,意思说顶尖的医生,不用病家开口,看一眼就能把病因病史说出来。到了张嘴问病家,已是下品了。更不用说自己连问了两次,都没有对,不好再猜第三回。心想,看看伤口再说吧。范老穿着千层底的布鞋,纯棉的线袜。看范老嘴角隐隐透出的痛苦神色,医生想是伤得不轻,以为会看到血迹或者干脆鞋袜和肉皮粘成一团。但是,没有。黑鞋和白袜都清清爽爽,连红点都没有一个。医生的手就不由得重了一些,加紧把袜子剥下,一只苍老的脚露了出来。
范老象个女人似的害起羞来。
女大夫倒不在乎,搬着范老的大脚趾说:“就是它吗?”
范老倒吸了一口冷气说:“就是就是。痛死我了。”范老虽说痛得刻骨铭心,但为了照顾女医生的面子,就竭力隐忍着,因此脸上还有些微的笑意。
医生没有领会这一番好意,以为专家说是痛,其实并不是很痛,只不过是危言耸听,想让医生手轻一些。就口头上答应着,手的动作还是很粗糙。局部无破裂,无青紫,无淤血。只有轻微的肿胀。小毛病,不要紧的。医生在自己的心里下了诊断,想知识分子耐受痛苦的程度就是比普通老百姓差。就象跳高运动员,有的跳得比较高,有的就很低。她在诊断簿上写了专家的名字,然后开了处方。拿出一瓶松节油和一卷脱脂棉,说:“您回家后,用棉花蘸了这油,在伤处抹一抹,慢慢就会好的。”
专家就很认真地用脑子记了这药的用法,谢了医生,回家去了。临出门的时候,他郑重地问:“我什么时候来复诊呢?”
医生看着他,不吭声。
范老以为医生没有听到他的话,就又重复了一遍。
其实是医生觉得这样一点小伤,还用得着再看吗?但想到范老是德高望重的专家,不好拒绝,正在犹豫话怎样说才好。“那您就一个星期以后再来看看吧。”医生微笑着说。她心想,一个星期之后,范老早就把这事忘了。
一个星期之后,卫生科刚开门,专家就挤进了门。一般只有重病的人,才这样象抢购紧俏商品似的迫不及待。女医生就想,知识分子真是认真啊。当时要是跟他说一个月以后再来复诊就好了。倒不是自己怕麻烦,是给日理万机的专家添了麻烦。“您好。”女医生笑容可掬地说。
专家不认为这是一句问候后,实实在在地回答:“我不好。。”
“哪儿不好?”女医生吃了一惊,她看出范老消瘦了,眉宇间因痛苦长出了新的皱纹。
“脚。”
“脚又怎么了?”
“脚不是又怎么了,还是原来的那个伤,它没有好。”范老很精确地描述。
“喔,是吗?让我们再来看看。”医生说着,又象上次那样观察伤处,只是这一次要简单得多了,范老没有穿袜子。“唷!脚趾怎么肿得这么厉害?”女医生惊叫起来。当医生是不应该这样大惊小怪的。但她很尊敬专家,这尊敬就化成声带的振动了。不过范老的脚趾伤得也确定不轻,肿得像小水萝卜。“您是不是用这个伤脚做剧烈运动了?比如踢足球什么的?”女医生埋怨。
“没有。它一直不间歇地痛,我上不了班,研究停下来不说,连书也看不成。哪里能踢足球?那是我上大学时的爱好,已经有30多年没碰过球了。”范老回忆。
女医生本来还想问您是不是跳舞了?听了这话,自然就不问了。“但是您为什么不早来看呢?”她不解地问。
范老比她更加了解,说:“不是你让我一个星期之后再来复查的吗?”
女医生就再说不出什么了。她抽出一张调光透视单,开始逐项填写,当写到透视理由一栏时,她问:“到底是什么把您的脚砸伤了呢?”
“月饼。”专家平静地说。
“什么?”女医生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就是一块普通的月饼啊。我上次不是向你描述过它了吗?它从高低柜上砸下来,恰巧掉在我的大脚趾上。就是这样。我上次还把那块月饼带来了,但是您没有提出要看,我就又带回家了。今天太匆忙,忘记带了,很对不起。”范老彬彬有礼地说。
女医生半张着嘴,频频摇头。意思不知是不相信月饼可以肇事,还是说没把那块月饼带来算不了什么。过了一会儿,调光透视结果出来了。报告早上写着“右脚大趾第二趾关节骨折”。女医生就按骨折的常规给专家做了处理,然后给他开了20天的休息。
专家叹息:“我是研究火箭上天的,这要误多少工作。”
女医生说:“这还少开了呢。伤筋动骨100天。”

❷ 简单写月饼的来历100字,不要小故事

来历:

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梦梁录》中,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回到后来人们逐渐把答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月饼寓意团圆,也应该是明朝开始有文字记载的。如果综合明朝有关月饼与中秋节民俗的资料来看,应该能够看出月饼取意团圆的历史轨迹:中秋节祭月后,全家人都围坐一起分吃月饼月果(祭月供品)。

(2)该怎么写月饼的故事扩展阅读

禁忌与服用:

月饼油多、糖多、以鸭蛋黄为馅的月饼胆固醇高,总体讲是高热量食品,糖尿病患者、肥胖者不宜多吃。

月饼的选购:

在选择中秋月饼的时候,望、闻是必不要少的,高品质的月饼,形态应是表面和侧面圆边略微外凸,纹印清晰,无漏馅现象。从颜色上看,好的月饼表面呈有光泽的金黄色,侧面部分饼皮呈乳黄色,饼皮表面没有气泡,底部周围没有焦圈。

❸ 月饼的故事50字

中秋节吃月饼和送月饼的习俗并非自古有之。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慢慢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其起源有几种不同的说法。说法之一,月饼源于秦汉时长江流域一带的粘米饼子,时称糍粑,隋唐时成形,盛于宋代。也有史料记载,月饼最早出现是在南宋,不过当时的月饼与中秋节没有必然的联系,只是作为蒸食品在饮食市场上出现而已。真正意义上的中秋月饼是在明代出现。当时,北京城里有一种用果馅做的月饼,自此人们在八月十五中秋节开始自己制作月饼,自家食用或是馈赠亲朋,以表达团圆和祝贺之意。那时的月饼大小形状各异,名称也很特别。譬如,山西省介休县一带制作的月饼名堂多而有趣,如有专供男人食用的月牙月饼,有只限于女子享用的葫芦月饼,还有特别为少年准备的“孙悟空”、“兔儿爷”之类的月饼等等,名目繁多。关于月饼的制作技术,在明代已达到很高的水平,当时一些月饼的饼面上出现了设计精良、构图美妙、花纹灵细的装饰图案,充分体现了我们伟大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还一种说法是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当时有人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月饼发展到今日,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异。其中京式、苏式、广式、潮式等月饼广为我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食。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在节日之夜,人们还爱吃些西瓜、水果等团圆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满、甜蜜、平安。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在节日之夜,人们还爱吃些西瓜、水果等团圆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满、甜蜜、平安。

❹ 有关月饼的小故事 50字左右

中秋吃月饼,和端午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一样,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古往今来,人们把月饼当作吉祥、团圆的象征。每逢中秋,皓月当空,阖家团聚,品饼赏月,谈天说地,尽享天伦之乐。

月饼,又称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

月饼,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 “太师饼”,此乃我国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

唐代,民间已有从事生产的饼师,京城长安也开始出现糕饼铺。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太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太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心潮澎湃,随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

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

宋代的文学家周密,在记叙南宋都城临安见闻的《武林旧事》中首次提到“月饼”之名称。

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饼才在民间逐渐流传。当时心灵手巧的饼师,把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使月饼成为更受人民青睐的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

❺ 月饼怎么来的,月饼历史故事

古代月饼被作为祭品于中秋节所食。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于唐朝出现。北宋之时,该种饼被称为“宫饼”,在宫廷内流行,但也流传到民间,当时俗称“小饼”和“月团”。后来演变成圆形,寓意团圆美好。 月饼通常是指人们在中秋节这个特定节日里吃的饼,通常为圆形。 从历史记载来看,首次将饼与中秋的月亮联系起来,是八月十五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而归,唐高祖接过吐鲁番商人献上的胡饼,笑指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北宋之时,该种饼被称为“宫饼”,在宫廷内流行,但也流传到民间,当时俗称“小饼”和“月团”。后来演变成圆形,寓意团圆美好。另据《洛中见闻》记载,唐僖宗在中秋节当日命令御膳房用红绫将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但那时还没有被称之为月饼。 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梦梁录》中,那时的月饼是菱花形的,和菊花饼、梅花饼等同时存在,并且是“四时皆有,任便索唤,不误主顾”。可见这时的月饼,还不只是在中秋节吃。至于月饼这个名词的来历,已无从考证。但是北宋著名文人苏东坡留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诗句,或许这是月饼这个名称的来源以及月饼做法的根据。 明代起有大量关于月饼的记载,这时的月饼已是圆形,而且只在中秋节吃,是明代起民间盛行的中秋节祭月时的主要供品。《帝京景物略》曰:“八月十五祭月,其祭果饼必圆。”“家设月光位于月所出方,向月而拜,则焚月光纸,撤所供,散之家人必遍。月饼月果,戚属馈相报,饼有径二尺者。” 广为流传的有关朱元璋用月饼在八月十五来传递起义消息的故事,与史实不符,因为朱元璋没有领导过起义而只是加入了郭子兴的队伍,还取了郭的义女为妻,后者就是马皇后。如果用月饼传递起义消息的传说为真,那也极可能是张士诚所为。但这个传说从另一方面证明了元朝就有了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 月饼寓意团圆,也应该是明朝开始的。如果我们综合明朝有关月饼与中秋节民俗的资料来看,应该能够看出月饼取意团圆的历史轨迹:中秋节祭月后,全家人都围坐一起分吃月饼月果(祭月供品)。因为月圆饼也圆,又是合家分吃,所以逐渐形成了月饼代表家人团圆的寓意。源于网络分享。。。

❻ 关于月饼的简短故事

汉朝,皇帝派了一个叫张骞的使节出使西域,他带回了芝麻和胡桃,于是就内有了用胡桃仁做馅的圆形饼容,叫做“胡饼”。唐朝的时候,据说,有一年中秋的夜晚,当月亮升起的时候,唐太宗和杨贵妃在皎洁的月光下一起赏月吃胡饼。吃着吃着,唐太宗突然说:“这胡饼的名字怎麽这麽难听呀?”在一旁的杨贵妃为了讨皇上欢心,望了望天上的明月,随口回答说:“那就把它叫作月饼吧!”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来。

❼ 一个月饼的故事作文400

学校给我们发下了一本《我们的节日》的新书,回家的路上我迫不及待地翻了起来。其中一篇讲到“中秋节”,看着、看着,一幕往事涌上我的心头。
那是去年,一天我放学回家,看到桌上有几盒月饼。我想是不是中秋节要来了?我正想打开吃,这时妈妈进来了。妈妈说,一家人一起看月亮吃月饼,才叫团圆。等爸爸回来,我们在晚上一起吃。
爸爸干活很晚才回家。吃完饭,月亮已挂在东山上。妈妈在院子的石桌上放好了茶和月饼,一家人准备边吃月饼边赏月,欢度中秋节。
这时,爸爸问我说:“懂懂,你知道中秋节的来历吗?知道为什么在中秋节吃月饼吗?”
“我不知道。我只晓得月饼好吃”。
“长大了你就会知道中秋节的含义”爸爸一边对我说,一边转过头对妈妈说,“带上月饼,我们走”。
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干吗去?”爸爸笑而不答。
走了10多分钟,我们来到了一座老房子前。哦,原来爸爸是要带我们到爷爷家去。
一进爷爷家门,见一屋子人。大伯、叔叔、姑姑他们都在,桌子上放满了各种包装的月饼,好一个欢乐、和睦的大家庭。我们团坐在桌前,边吃月饼、水果边聊天,享受着美好的亲情与欢乐。聊着、聊着,爷爷对我们说,这么多的月饼他吃不掉,要我们带回去。
大家都说,这是我们作小辈的一片心意,不能带回去。一定要爷爷放着吃。
爷爷见大家执意不带走月饼,就对我们说:“那好,你们的心意我领了,至于月饼嘛——走,我们上敬老院去。”
呆了一会,当大家明白了老人的心理后,异口同声地说:“好”。
路上,见一轮圆月当空,明晃晃地照着大地,它多像一个黄澄澄的大月饼……
现在,读了《我们的节日》这一书后,才知道这么多节日的意义,特别是中秋之夜,地球上的华人,在家的和家团聚,共庆花好月圆;离乡远游的,一边吃月饼,一边“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而那些孤寡老人更盼望社会的亲情与友情。爷爷带我们送去的不单单是几盒月饼,送去的是——团圆、美满、友情和亲情。
中华民族有这么多的传统节日,愿大家继续发挥中华传统节日的精华,和家长一起,把爱心从家庭扩大到邻里、学校、社区乃至全社会,实现全社会的和谐与美好。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