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童话故事 » 古时候关于八礼的故事

古时候关于八礼的故事

发布时间: 2021-02-05 05:16:53

❶ 八礼四仪相关的故事,诗歌,歌舞

中华是古国,文明五千年。 炎黄是先祖,一脉代代传。 勤俭是传统,诚版善爱同源。 伟大中国梦,赖权我美少年。 仪表之礼 衣着得体不浮华,发型清爽面容佳。 人人看我心情好,我看人人似赏花。 餐饮之礼 用餐礼让长为先,小嘴不刁谷疏甜。 常思粒粒皆辛苦,不遗点滴桌椅间。 言谈之礼 增广贤文书常读,与人相处懂恭谦。 您好谢谢嘴边挂,人人夸我好少年。 待人之礼 待人以礼重真诚,友善和谐诺千金。 不与歪风行同道,端端正正做好人。 行走之礼 朱保平 出行第一是安全,交通法规记心间。 红绿灯下生命贵,争做守法好少年。 观赏之礼 朱保平 参观欣赏须知礼,得意之时不忘形。 举止文明懂礼让,人人夸我小嘉宾。 游览之礼 朱保平 出游览胜亲自然,文明举止记心间。 争做游侠徐霞客,最爱祖国好河山。 仪式之礼 朱保平 升旗仪式禁喧哗,庄严肃穆仰视她。 五星闪耀传重任,长大报效大中华。

❷ 八礼四仪微故事200字就行

我与八礼四仪微抄故事之游览袭之礼 “五一”小长假阳光明媚,天气渐渐暖和起了 ,真是外出旅游的好时节。我们一家人高高兴兴的准备去谷里的大唐金看薰衣草,感觉一下法国普罗旺斯的乡村气息。 一路上我们呼吸着新鲜地带着泥土气息的空气,欣赏着路边五颜六色的花花草草。一切是那么的和谐,但也看到了不和谐的现象,在路上有两辆私家车的车主为了争抢道路而大打出手,一会儿后面就排起了“长龙”,真是大煞风景啊!“宁等三分,不抢一秒”这个连我们小学生都知道的道理,怎么我们的叔叔.阿姨就不能去遵守交通规则呢?就为了自己的方便,不肯去等那一秒钟,不但破坏了社会的和谐以及景区的风景,还要麻烦警察叔叔来维持秩序,这种害人又害己事为什么还要去做?如果我们每个人管好自己,遵守交通规则,那我们就会生活在一个和谐的.美好的环境里。我期待着有一天法国普罗旺斯的公民来我们大唐金看薰衣草。

❸ 关于八礼四仪的事例,好的加悬赏

孔融让梨

孔融(153—208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据史书记载,孔融幼时不但非常聪明,而且还是一个注重兄弟之礼、互助友爱的典型。

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千里送鹅毛

“千里送鹅毛”的故事发生在唐朝。当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为表示对唐王朝的拥戴,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

路过沔阳河时,好心的缅伯高把天鹅从笼子里放出来,想给它洗个澡。不料,天鹅展翅飞向高空。缅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几根鹅毛。缅伯高急得顿足捶胸,号啕大哭。随从们劝他说:“已经飞走了,哭也没有用,还是想想补救的方法吧。”缅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

到了长安,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并献上礼物。唐太宗见是一个精致的绸缎小包,便令人打开,一看是几根鹅毛和一首小诗。诗曰:“天鹅贡唐朝,山高路途遥。沔阳河失宝,倒地哭号啕。上复圣天子,可饶缅伯高。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唐太宗莫名其妙,缅伯高随即讲出事情原委。唐太宗连声说:“难能可贵!难能可贵!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这个故事体现着送礼之人诚信的可贵美德。今天,人们用“千里送鹅毛”比喻送出的礼物单薄,但情意却异常浓厚。

程门立雪

“程门立雪”这个故事出自《宋史·杨时传》:“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程门立雪”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杨时、游酢二人,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十岁,而且已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到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

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啊!他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

这个故事,就叫“程门立雪”,在宋代读书人中流传很广。后来人们常用“程门立雪”的成语表示求学者尊敬师长和求学心诚意坚。

心平气和的刘铭传

清廷派驻台湾的总督刘铭传,是建设台湾的大功臣,台湾的第一条铁路便是他督促修的。刘铭传的被任用,有一则发人深省的小故事:当李鸿章将刘铭传推荐给曾国藩时,还一起推荐了另外两个书生。曾国藩为了测验他们三人中谁的品格最好,便故意约他们在某个时间到曾府去面谈。可是到了约定的时刻,曾国藩却故意不出面,让他们在客厅中等候,暗中却仔细观察他们的态度。只见其他两位都显得很不耐烦似的,不停地抱怨;只有刘铭传一个人安安静静、心平气和地欣赏墙上的字画。后来曾国藩考问他们客厅中的字画,只有刘铭传一人答得出来。结果刘铭传被推荐为台湾总督。

按语:没有耐性的人,必定缺乏坚毅持久、克服万难的精神,自然成就不了甚么伟大的事业。我们希望将来能有所作为,首先便须磨炼自己的耐心和毅力。

❹ 关于八礼四仪的故事 2000多字

是谦和礼让的故事。

❺ 八礼四仪微故事

“八礼”为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仪式之礼。 “四仪”主要是在学生7岁、10岁、14岁、18岁时,学校要为其组织入学仪式、成长仪式、青春仪式、成人仪式,以此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强化文明礼仪素养。
一、孝敬父母的故事 事例一 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八礼”主要包括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仪式之礼,从生活细节入手,让未成年人易懂易学易做。 仪表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面容整洁、衣着得体、发型自然、仪态大方。 餐饮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
贵贱、尊卑、长幼、亲疏有别,要求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符合他们在家族内的身份和社会、政治地位,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行为规范,这就是礼。 关于“八拜”,在宋朝邵伯温的《邵氏闻见录》中记载着这样一个典故:文彦博听说国子监博士出身的李稷待人...
程门立雪 宋代有个叫杨时 的人,是理学家程颐的学生,他40多岁时到洛阳去拜见程颐,当他与另一位同学来到程颐家的时候,天下起了大雪,程颐正在睡午觉,他们就站在门外静静地等候,直到程颐醒来,这时雪已经下了一尺多深,这就是流传至今的"程门...
文明礼仪故事 1. 诚信知礼--燕昭王求贤 打从孟尝君被撤了相位以后,齐闵王又和楚、魏两国灭了宋国,更加骄横起来。他一心想兼并列国,自己来当天子。这一来,列国诸侯对他都不满意;特别是齐国北面的燕国,受到齐国的欺负,更想找机会报仇。 燕...
西游记:大闹天宫,大闹黑风山,三打白骨精,大战红孩儿,智取芭蕉扇,真假猴王,狮驼岭遇险,大战金角银角水浒传:智取生辰纲,火并王伦,风雪山神庙,三大祝家庄,大闹东京,武松打虎,醉打蒋门神,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三国演义:桃园三结义,三英...
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手,请你先过去吧1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
孔融让梨 孔融(153—208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据史书记载,孔融幼时不但非常聪明,而且还是一个注重兄弟之礼、互助友爱的典型。 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
《孔融让梨》日父亲买了些梨子特地拣了大梨子给孔融孔融摇摇头却另拣了小梨子说疲乏:我年纪小应该吃小梨梨给哥哥吧父亲听十分惊喜

❻ 八礼四仪的由来是什么

我们的祖国是文明礼仪之邦,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江苏省文明委制定下发了《关于在全省开展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意见》和《江苏省未成年人基本文明礼仪规范》,强调要突出抓好未成年人的“八礼四仪”。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杨志纯介绍说:“'八礼’主要包括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仪式之礼。我们注重从生活细节入手,让未成年人易懂易学易做。”
"八礼"指"仪表之礼"、"仪式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餐饮之礼"。
"四仪"指入学仪式(7岁)、成长仪式(10岁)、青春仪式(14岁)、成人仪式(18岁),以此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强化文明礼仪素养。
八礼
仪表之礼:面容整洁、衣着得体、发型自然、仪态大方。
餐饮之礼:讲究卫生、爱惜粮食、节俭用餐、食相文雅。
言谈之礼:用语文明、心平气和、耐心倾听、诚恳友善。
待人之礼: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宽容礼让、诚信待人。
行走之礼:遵守交规、礼让三先、扶老助弱、主动让座。
观赏之礼:遵守秩序、爱护环境、专心欣赏、礼貌喝彩。
游览之礼:善待景观、爱护文物、尊重民俗、恪守公德。
仪式之礼:按规行礼、心存敬畏、严肃庄重、尊重礼俗。
四仪
7岁:入学仪式,让刚入学的小学生感受学习乐趣、接触校园生活、感知礼仪规范。
10岁:成长仪式,让小学三到四年级的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分享,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
14岁:青春仪式,要让中学生学会交往沟通,控制情绪、包容他人,迈好青春第一步。
18岁:成人仪式,让年满18周岁的学生懂得成人之责,做守法公民,担社会责任,不断完善自我,立志成才报国。

❼ 童话故事八礼四仪300字字

八礼四仪,“八礼”为仪表礼、餐饮礼、言谈礼、待人礼、行走礼、观版赏礼、游览礼、仪式礼。可以权说,现在我们身边处处都有礼仪.

吃饭的时候不说话,站立的时候不要驮着背,坐着的事候不翘凳子......这些都是身边的礼仪。

下午十五分钟,老师都让我们读《常礼举要》,大家都受益匪浅。

当读到“九、立不一足跛,坐勿展脚如箕。”我们班“邋遢鬼”张鹏志不好意思地笑了,立刻坐笔直。哈哈!

要知道,张鹏志很喜欢翘凳子。很坏的毛病,哎,谁说了都没用!一翘起来,前面,后面的同学都得遭殃!桌子椅子都在抖,没法写作业。说了多少次,他都无动于衷。

这次,他却没有翘凳子,端端正正的坐在位子上,千百年来头一回啊!大家都很奇怪,怎么张鹏志就“洗心革面”了呢?

哈哈,都是《常礼举要》的功劳啊!

我们以后要更加注意身边的礼仪呢!

❽ 关于“八礼”的微故事250与左右

前不久,我在新闻上看见一个令人难过的消息。讲的是许多游客在佛像上刻专上XX到此一游的。
这虽属然看上去就像孙悟空一样酷炫,但是这样做会违反礼仪,而且孙悟空写完后还不是被如来在五指山压了五百年啊。
可见,如何正确的在景区游玩时非常重要的。在观赏景物时,不能因为一己之利就在景物上乱刻乱画。所以观赏可以,但还是要注意自己的观赏方式。
还有许多的中国人居然也在国外的景区内乱刻乱画,这真是丢脸丢到国外去了,这么做不仅会让外国人给我们刻上没素质的人,所以现在许多外国景区会刻意用中文来提醒中国人,这是何等的讽刺。
所以我们需要认真的学习应该如何在景区游“玩”才是有素质的。

❾ 八礼四仪 微故事 跪求 高分悬赏

“八礼”为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仪式之礼。 “四仪”主要是在学生7岁、10岁、14岁、18岁时,学校要为其组织入学仪式、成长仪式、青春仪式、成人仪式,以此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强化文明礼仪素养。
一、孝敬父母的故事 事例一 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八礼”主要包括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仪式之礼,从生活细节入手,让未成年人易懂易学易做。 仪表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人面容整洁、衣着得体、发型自然、仪态大方。 餐饮之礼,教育引导未成年...
贵贱、尊卑、长幼、亲疏有别,要求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符合他们在家族内的身份和社会、政治地位,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行为规范,这就是礼。 关于“八拜”,在宋朝邵伯温的《邵氏闻见录》中记载着这样一个典故:文彦博听说国子监博士出身的李稷待人...
程门立雪 宋代有个叫杨时的人,是理学家程颐的学生,他40多岁时到洛阳去拜见程颐,当他与另一位同学来到程颐家的时候,天下起了大雪,程颐正在睡午觉,他们就站在门外静静地等候,直到程颐醒来,这时雪已经下了一尺多深,这就是流传至今的"程门...
文明礼仪故事 1. 诚信知礼--燕昭王求贤 打从孟尝君被撤了相位以后,齐闵王又和楚、魏两国灭了宋国,更加骄横起来。他一心想兼并列国,自己来当天子。这一来,列国诸侯对他都不满意;特别是齐国北面的燕国,受到齐国的欺负,更想找机会报仇。 燕...
西游记:大闹天宫,大闹黑风山,三打白骨精,大战红孩儿,智取芭蕉扇,真假猴王,狮驼岭遇险,大战金角银角水浒传:智取生辰纲,火并王伦,风雪山神庙,三大祝家庄,大闹东京,武松打虎,醉打蒋门神,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三国演义:桃园三结义,三英...
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手,请你先过去吧1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然后自己紧靠着...
孔融让梨 孔融(153—208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据史书记载,孔融幼时不但非常聪明,而且还是一个注重兄弟之礼、互助友爱的典型。 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
《孔融让梨》日父亲买了些梨子特地拣了大梨子给孔融孔融摇摇头却另拣了小梨子说疲乏:我年纪小应该吃小梨梨给哥哥吧父亲听十分惊喜

❿ 八礼四仪 在我身边发生的故事

大家一定都知道“八礼四仪”吧!“八礼”指的是: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仪式之礼。“四仪”指的是:入学仪式,成长仪式,青春仪式,成人仪式。我们中国是礼仪之邦,文明知礼、品德高尚是中华文明的悠久传承。在当今这个时代,我们青少年儿童如何才能具备良好的品德呢?那就需要学习“八礼四仪”了!
八礼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基本的行为规范,通过我们的一言一行表现出来.四仪则见证了我们成长的足迹。让我们一起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学习“八礼四仪”吧!
现在我来给同学们来讲一个发生在我身上的故事吧!有一个星期六的下午,爸爸带我到新街口的大众书局去买书。那天地铁上人很多,我和爸爸都没有座位。车到莫愁湖站时,靠近地铁门口的一位叔叔下车了,我赶紧过去坐到了座位上,看到还有很多人还没有座位,我心里感觉很美。可是正当我高兴地哼着歌曲,庆祝自己抢到了个好座位时,我看到了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婆婆手中提着一个大大的口袋进了车箱,她一边擦汗一边四处张望看有没有空座位,可是令人失望的是她没有找到空座位,只好坐在了她的那个大口袋上不停地擦着脸上的汗水。我看到周围的叔叔阿姨有的只是喵了一眼老婆婆,就又无动于衷地玩起了手中的手机。有的人有些犹豫是否应该让座位给老婆婆,但最终他们也没有起身让座。看着疲惫的老婆婆,我觉得她都那么大岁数了也没有人给她让个座位,她太可怜了!所以我个我的座位让给了老婆婆。老婆婆非常高兴,她不停地夸我是个懂礼貌的好孩子!我心里高兴极了,感觉自己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我想这件小小事情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能做到的事情,也是我们用自己的行动来学习“八礼四仪”的一个实际行动吧!
同学们,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我们一定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美德!如果我们连这些基本礼仪都做不到,将来等我们长大了怎么能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德呢?有怎么能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呢?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