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干高尚的故事名人
1. 关于名人的高尚情操的故事
高尚的境界
在很久以前,有一位非常富有的商人,在他年事已高时,便决定把家产分给三个儿子,但在分财产之前,他要三个儿子去游历天下做生意。临行前,他告诉孩子们:“你们一年后要回到这里,告诉我你们在这一年内,所做过的最高尚的事。我的财产不想分割,集中起来才能让下一代更富有;只有一年后,能做到最高尚事情的那个孩子,才能得到我的所有财产!”
一年之后,三个儿子陆续回到家里。老大先说:“我在游历期间,曾遇到一个陌生人,他十分信任我,将一袋金币交给我保管。后来他不幸过世,我就将金币原封不动的交还给了他的家人。”他的父亲评价说:“孩子,你做得很好!但是诚实是你应有的品德,称不上是高尚的事情。”二儿子接着说:“我旅行到一个贫穷的村落,见到一个小孩不幸落水掉到河里,我立即跳下马,奋不顾身的把那个孩子救了上来。”他的父亲称赞说:“孩子,你真了不起!但是救人是你应尽的责任,这件事也称不上是高尚的事。”三儿子迟疑了一下说:“我有一个仇人,他千方百计的陷害我,有好几次我差点死在他的手中。在我旅行途中,有一个夜晚,我独自骑马走在悬崖边,发现我的仇人正睡在崖边的一棵树下,我只要轻轻一脚,就能把他踢下悬崖;但我没这么做,我叫醒他,让他继续赶路。这实在算不上什么大事……”他的父亲却正色回答:“我的孩子,能帮助自己的仇人,是高尚而神圣的事,你办到了。来,我所有的产业将都是你的。”
是啊,专行善事虽然也可称为好人,但还算不上是世间最高尚的事。以德报怨而不以恶制恶,以善心感化仇人,这才是世间最高尚的事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 无欲则刚
2. 古代高尚品德名人的故事!!一两个就可以了
1、柳下惠坐怀不乱:相传在一个寒冷的夜晚,柳下惠宿于郭门,有一个没有住处的妇子来投宿,柳下惠恐她冻死,叫她坐在怀里,解开外衣把她 裹紧,同坐了一夜,并没发生非礼行为。於是柳下惠就被誉为“坐怀不乱”的正人君子。
2、许仲平义不苟取:许衡字仲平,河内人。他曾经在天气非常炎热的时候路过河阳(今河南孟西县),当时非常口渴,人们都争着摘梨吃,只有许衡一个人端正地坐在树下,神情平静。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摘梨吃),他说:“不是自己的东西而去取,是不可以的。”那人说:“现在世道这么乱,这梨没有主人了。”许衡:“梨没有主人,难道我的心也,没有主人吗?”
3、少年包拯学断案: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
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4、郭汲不失信于孩子:郭汲,东汉人,官至大司空、太中大夫,为官清廉信义为先,一心为百姓谋福祉。他做并州太守时,勤政爱民,常常微服私访,解决民生疾苦,整顿吏治,平了许多冤假错案,有功于民,因此百姓一直感念他的恩义,敬仰他的为人。郭汲每经过一县一乡,老老少少都夹道欢迎。
一次,郭汲至各地州县巡查吏治情况,带着几名随从骑马赶往西河郡美稷县。还没有进城,就看到有几百儿童,各自骑着竹马,在道旁拜迎。郭汲问道:“孩子们为什么自己远来?”孩子们回答说:“听说使君来到,非常高兴,所以前来欢迎。”郭汲闻言赶忙下马,辞让致谢,在众小孩的簇拥之下进了县城。
郭汲在美稷县衙,详细阅读了近年所积案卷,有错判疑案的就马上调出重新审理,又查访农民情,慰问贫苦,所致之处,百姓欢欣,多有馈赠礼物者,然则一律不取。
事办完了,又要到下一个县考察。刚到城门口,没想到众孩童骑着竹马又来相送,一直送到了城郊外,问他:“使君哪一天返回再经过,到时还要来迎送。”郭汲叫别驾从事计算日程,告诉了他们。
郭汲巡视在下一个县非常顺利,比原定日期早一天回来。他为了不失信于孩子们,于是在野外亭中露宿了一夜,等到第二天才入城……
郭汲以太守之尊,与骑竹马的小孩子在道边野外说的话,都不肯失信,更何况于重大的事情呢!回来早了一天,宁可夜宿山野小亭也要信守自己说出的归期,因此而能够成就伟大的功业。光武帝称赞他的德行说“信之至矣”。后以“郭汲待期”为重守约信之典实。(《后汉书》)
5、陈平忍辱苦读书: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
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3. 有没有关于名人生活清贫,品德高尚的故事啊
居里夫人教子品德
居里夫人培养子女节俭朴实,轻财的品德.她对女儿的爱,表现为版一种有权节制的爱,一种有理智额定爱,她对女儿生活上严加管束,要求她们''俭以养志'',她教育女儿说:''贫困固然不方便,但过富也比一定是好事.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谋求生活.''
4. 关于高贵人品的名人故事
廖沫沙的“顶好歌文化大革命”中被流放的廖沫沙,依然关心着国家大事。在“四害”专横属行,国家“史无前例”遭殃的年代,报刊上刊登的确是各种歌功颂德的赞歌,写文章的有各类鼓手,有冒牌的“工农兵”,当然也有一些怀着朴素感情上当受骗的人。明明是一场恒古未有的大浩劫、大灾难,报纸上却天天喊“好”“好”“就是好!”对于这种粉饰现实的现象,廖沫沙十分气愤,他把报纸上各种“好”的译音收集在一起,共有17种之多,然后把他们密密麻麻的誊写在一张香烟包装纸背面,冠以≤顶好歌≥。这17种译音基本保持原样,只有一个做了改动,就是英语的“very good”。下面就是这首顶好歌:拿哈伊提雅克西(维吾尔)伊贺塞纳(蒙古)亚古都(藏)恩特拉娜(鄂伦春)古牙古牙(藏)瓦吉瓦(蠡)费力鼓捣(英)火来热(俄)苏米里(阿乐巴尼亚)布拉夫(意大利)果一丝(阿尔及利亚)德拉拉母洛基(尼泊尔)布拉布拉(罗马尼亚)互派(伊朗)沙瓦莎娃(坦桑尼亚)阿嘎一(国名漏抄)拉贝斯(突尼斯)17种语言的大合唱,多么雄伟、多么壮观!但这是发自内心的衷曲吗?!只要看:“very good”的译音就可心领神会,这一切不过是“费力鼓捣”出来的假象罢了!
5. 品德高尚的人的事例有哪些
1、海伦凯勒
幼时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七岁时,安妮沙利文担任她的家庭教师,从此成了她的良师益友,相处达50年。在沙利文帮助之下,进入大学学习,以优异成绩毕业。在大学期间,写了《我生命的故事》,讲述她如何战胜病残,给成千上万的残疾人和正常人带来鼓舞。
这本书被译成50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以后又写了许多文字和几部自传性小说,表明黑暗与寂静并不存在。后来凯勒成了卓越的社会改革家,到美国各地,到欧洲、亚洲发表演说,为盲人、聋哑人筹集资金。二战期间,又访问多所医院,慰问失明士兵,她的精神受人们崇敬。
2、吴运铎
1917年生,祖籍湖北武汉,生于江西萍乡。早年曾在安源煤矿当矿工。全国抗战爆发后,吴运铎不远千里,奔向皖南云岭,1938年参加新四军,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主持设计研制成功枪榴筒,参与设计制造37毫米平射炮以及定时、踏火等各种地雷,为提高部队火力做出了贡献。
在生产与研制武器弹药中多次负伤,失去了左眼,左手、右腿致残,经过20余次手术,身上还留有几十处弹片没有取出,仍以顽强毅力战胜伤残,坚持战斗在生产第一线。他说:“只要我活着一天,我一定为党为人民工作一天。”
3、华盛顿
华盛顿出生于一个拥有五千英亩土地的大地主家庭,但在他11岁时,年仅49岁的父亲去世了,这给他留下终生不能忘怀的悲痛,他暗暗发誓,要开辟自己的道路。在他20岁时,年仅34岁的哥哥去世了,把照顾妻子儿女和打理公司担子都交给了年仅20岁的华盛顿,他凭着不屈不挠的刚毅精神,撑起一个崩溃的家庭。
在独立战争的岁月里,他率领的军队简直就是乌合之众,但他经过八年苦斗,迎来了胜利。被推举为第一任大总统后,他以自己的坦率真诚,深获人心;以他的知人善用,赢得优秀政治家的辅助,以他的超强判断力和高超的统御力,化解了各种分歧,成就了一个暂新的美国!
4、丘吉尔与弗莱明
20世纪初,英国出了两个杰出的人物一个是英首相温斯顿﹒丘吉尔,二战中极大地推进了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其超凡的智慧和人品受到人们普遍的崇敬。一个是英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他发明了青霉素,被列为二战时期三大发明之一,为人类的健康带来福音。
有趣的是,这两个人小时候都面临厄运。丘吉尔小时候不幸掉入粪池,幸亏有一农夫闻声赶来,跳入粪池将其救起,农夫就是弗莱明的父亲。而弗莱明家境穷苦,无法上学。丘吉尔的父亲为了报答农夫对他儿子的救命之恩,作为英国议员的他把弗莱明带去上学,一直读到医学院毕业。
没有弗莱明父亲的奋不顾身,世界就少了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国家领袖;没有丘吉尔父亲的感恩之举,人类就少了一位卓越的医学家和发明家。
5、撒切尔夫人
她出生在英国一座小城,父亲是杂货商,母亲做过裁缝。在父亲的影响下,她萌发了对政治的热情。
进入中学后,她成了校辩论俱乐部成员,其口才和胆量令同龄姑娘望尘莫及。后来,为了有机会从政,她跳级报考牛津大学,因没有拉丁语及格证而被阻止。可她并没有放弃,从没学过这门语言的她,在几个月的时间里,以死记硬背的方式,学完了别人需要5年来完成的课程,终于拿到打开牛津大门的钥匙。
在牛津大学里,她学业非常突出,而且积极投身于各种社会政治活动。由于她的献身精神,出色的工作和非凡的组织才能与雄辩口才,她成为牛津历史上第一位女保守党协会主席。至此,她才20岁出头。有了这一身份的她抓住一切机会,出席各种社交、演讲场合,名声大振,为她后来的从政打下坚实的基矗。
(5)关干高尚的故事名人扩展阅读:
吴运铎(1917年1月17日—1991年5月2日),男,祖籍湖北省武汉市,出生于江西省萍乡市安源煤矿。1938年参加新四军,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中南兵工局副局长、机械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五机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等职。
吴运铎是新四军兵工事业的创建者和新中国兵器工业的开拓者,新中国第一代工人作家,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吴运铎撰写的自传《把一切献给党》,鼓舞了一代代青年人。
前苏联人民在莫斯科高尔基大街14号建立了“中国保尔纪念馆”。1991年,吴运铎被命名为全国自强模范 。2009年,吴运铎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6. 请你搜集有关高尚的历史故事名人轶事等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1
、岳母刺字
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败退,国家
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岳飞
岳母刺字投军抗辽。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
1126
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临行前,姚太夫人把岳飞叫到跟前,
说:
"
现在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
"
"
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
"
姚太夫人听了儿子的回答,十分满意,
"
精忠报国
"
正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
她决定把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铭记在心。
岳飞解开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请母亲下针。
姚太夫人问:
"
孩子,针刺是很痛的,你怕吗?
"
岳飞说:
"
母亲,小小钢针算不了什么,如果连针都怕,怎么去前线打仗!
"
姚太夫人先在岳飞背上写了字,
然后用绣花针刺了起来。
刺完之后,
岳母又
涂上醋墨。从此,
"
精忠报国
"
四个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
母亲
的鼓舞激励着岳飞。
岳飞投军后,
很快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
这时宋都开封被金
军围困,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前去救援,多次打败金军,受到宗泽的赏识,称赞他
"
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
",
后来成为著名的抗金英雄
,
受历代人民所敬仰。
2
、凿壁偷光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
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
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同乡有个大户
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
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
“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
通读一遍。
”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3
、海瑞惩恶
海瑞是明代著名清官,
他在淳安任县令时,
当时奸相严嵩正得势,
气焰非常
嚣张。
海瑞的顶头上司是闽浙总督胡宗宪,
此人是严嵩的得意门生,
他倚仗着有
大靠山,不可一世。
胡宗宪有个无恶不作的儿子,倚仗父势,到处非作胡为。一天,胡宗宪的儿
子带着一帮浪荡公子窜到淳安闲逛,
并派人叫海瑞安排食宿。
胡公子的恶名海瑞
早有所闻。他想了一下,关照专管接待的驿站官员说:
“他们不是奉公而来,照
规矩可以不接待。不过他们既然来了,就让他们住下,一日三顿便餐即可。若他
们胡作非为,及时报我。
”
胡公子一伙在淳安住了一天,便传来消息,说这帮人抢掠东西,调戏妇女,
闹得城里鸡犬不宁。海瑞脸上不动声色,心中却生了一计。
undefined
晚上,胡公子等人吃饭时,桌上只摆了三菜一汤,而且无酒。胡公子便破口
大骂。
驿站公差辩解了几句,
胡公子不由分说便命随从将他捆绑起来,
吊打一顿。
海瑞大怒,
命衙役将胡公子一帮人捆到公堂受审。
胡公子一见海瑞,
不肯下
跪,高叫:
“我是胡总督的儿子,要让我父知晓,轻则革职,重则性命难保!
”
海瑞哈哈大笑说:
“总督大人我是知道的,他可是朝中严太师多次夸奖过的
廉洁奉公之人。
”
“知道就好,赶快松绑,给我赔罪!
”胡公子趾高气扬地说。
海瑞忽地沉下脸道:
“胡大人是大清官,你是他公子,怎会如此胡作非为?
你哪一点像胡大人家的人!
你是谁家的恶少,
竟敢冒充胡大人的公子,
败坏胡大
人的名声?”说罢让衙役重打胡公子
40
大板。
胡公子的一个家奴忙跪下说:
“大人息怒,我们出游有老爷的亲笔信,可不
是冒充的。
”海瑞狠拍了一下惊堂木:
“大胆小贼,竟敢伪造胡大人信件,再打
40
大板。
”胡公子一伙人,吓得魂不附体,连连磕头求饶。
海瑞立即给总督府写了公文,说有一起冒充胡大人亲属的案件,要求严办,
接着派人押着犯人连夜赶往总督府。
人押走,
县吏们很为海瑞担心,
因为他们都
知道,胡公子确实是总督的儿子,海瑞说:
“正因为是真的,我才说他是假的,
不以真当假,岂可打他
40
大板?”众人恍然大悟。
胡宗宪看了海瑞呈上的公文,
又看看被打得遍身麟伤的心爱的儿子,
真是哑
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4
、华佗治贪
三国时期,
杨修和杨宕叔侄二人共事曹操。
杨修为相府主簿,
杨宕为军需官。
杨修聪明博学,但恃才放旷,屡犯曹操之忌。被曹操借惑乱军心之罪处死。杨宕
惧怕曹操因叔罪嫁祸于已,
便想趁着近期押运军粮饷银之便,
设法捞他一把,
然
后谢官还乡。他惧怕曹操之威,又贪财心切,剧烈心理冲突引发了一种怪病:既
不发烧,也不头痛,只是胸口胀闷,坐卧不安,请了不少医生诊治,不见好转。
请神医华佗来诊,
经过望、
闻、
问、
切,
华佗开了两个药方,
嘱其依次服用。
杨宕先看第一个药方,上面写着:
“二乌、过路黄、香附子、连翘、王不留行、
法夏、毕拔、朱砂。
”熟知古文章法的杨宕,将这八味药名的头一个宇连、读:
“二过香
(
相
)
连,王法毕朱
(
必诛
)
。
”他大惊失色,额头上冷汗直冒。遂打消了大
捞一把的邪念。
接着,他又拿起第二个药方,一看顿时大叫一声,口吐鲜血,往后便倒。原
来,神医开的第二剂药方是:
“常山、乳香、官桂、木香、益母萆,附子。
”把六
味药名的头一个字连起来,其谐音便是:
“常
(
赏
)
乳
(
汝
)
官
(
棺
)
木益
(
一
)
附
(
副
)
。
”
杨宕大惊,吓晕过去。家人见状,吓得慌了手脚,大哭不止。
过了好一会儿,杨宕被家人哭声惊醒,睁开眼睛,倒觉得心清身爽,胸部再
也没有胀闷的感觉,病竟痊愈了。
华佗在一旁对杨宕说道:
“你之所以胸部胀闷,是因为肚内瘀血积结,乃贪 婪气郁积聚之故;现在气随汗出,吐尽瘀血,消积化痰,恶病已祛。只是身子虚
弱,还需调理。我再给你开一剂药方,你服后便会健康如初。
”华佗随即给他开
了一个滋补方。杨宕去了贪婪的心病,又补了病后的虚弱,很快便恢复了健康。
5
、孙康映雪读书
晋朝人孙康自幼聪敏好学,
但是家中很贫穷,
根本没有上学读书的机会。
于
是,他开始利用夜晚时间读书,可是夜间读书时,必须点油灯,往往读一个晚上
的书,就要用去一灯油,以孙康当时的家庭条件根本负担不起,一到天黑,便没
有办法读书。特别是到了冬天,长夜漫漫,他有时辗转很久,难以入睡。实在没
有办法,只好白天多看书,晚上便躺在床上默诵。有一年冬天,天气格外寒冷,
三天两头下一场大雪。
冬夜,
孙康盖着薄被正蜷缩在床上,
面对着北风呼啸的窗
口又在背书。
背着背着,
突然发现窗口越来越亮,
他甚至怀疑是到了快要出太阳
的时候了,等他披着衣出门一看,原来是下了大雪,是白雪把窗口映亮了。孙康
心想:既然白雪能映亮窗口,那么一定也可以用积雪照着读书吧。想到这里,他
便捧起书跑到门外,
一个人蹲在雪地里,
借着积雪映出的微弱亮光来读。
手脚冻
僵了,就起身跑一跑,搓搓手脚。从此孙康不再为没有灯油而发愁。整个冬天,
他夜以继日地读书,不怕寒冷,也不感到疲倦,常常一直读到鸡叫。即使是北风
呼号,
滴水成冰,
他也从来没中断过。
功夫不负有心人,
孙康最终摆脱贫困家境,
成为一位很有名望的学者。
6
、华佗学医
有一年,疾病流行,华佗亲眼看见许多人被病痛折磨得呻吟着,挣扎着。为
了解除病人的痛苦,华佗立志学医。他风餐露宿,历尽艰辛,来到西山,拜精通
医术的老人为师。
华佗拜了师,师傅说:
“这里有许多病人,你就专心侍候他们吧!
”华佗一面
耐心地侍候病人,
一面留心观察每个病人病情的变化和用药情况。
因此,
在三年
里头,他懂得了不少的病源、病理和用药方法。
三年过去以后,师傅要他读些医书、药典。从此,华佗不分昼夜,如饥似渴
地攻读起医书来。
暑去寒来,又是三年。一天,华佗正在读书.忽然有人跑来说:
“师傅病了,
你快去看看!
”华佗连忙跑去,只见师傅两眼紧闭,手脚僵硬。他摸摸师傅的额
头,又按按师傅的脉搏.然后笑着说:
“师傅无大病,自会好的。
”人们都责怪华
佗不懂医道。就在这时,师傅突然坐起来哈哈大笑说:
“华佗说得对!我是故意
装病,试试你们的本领的。
”众人听了,个个惭愧,不得不佩服华佗的本领。
有志者事竟成。
华佗终于学得一手好医术,
辞别了师傅,
下山给人治病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