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爱迪生的名言故事
1. 关于爱迪生故事的名言警句
真诚的爱情,并不等于娓娓动听的甜言蜜语,慷慨陈词的海誓山盟,如胶似漆回的接吻拥抱。爱情是一种高尚答、美丽、纯真的感情,应当以忠实诚恳取代虚伪欺诈,以互尊互敬取代利己自私,以道德文明取代轻率行动。 —— 黄少平
2. 爱迪生的名言和故事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的名言 :
失败者的一大弱点在于放弃,成功的必然之路就是不断的重来一次。——托马斯·爱迪生
天才那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
※ 想象力引发构想,而知识实现构想。 读书对于智慧,也像体操对于身体一样。 遇到困难时,我决不灰心……成功的三个 条件是勤勉、努力和尝试。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
※ 要成功,首先必须立定目标,然后集中精神向目标迈进。 我一天也不能放弃工作,因为我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令我感到很愉快。
※ 几乎所有的人都在他们的构想达到极限时, 会丧失继续创作的毅力,其实这才是真正的开始。 不下决心培养思考的人,便失去了生活中的最大乐趣。
※ 自己能力所及的事能完全做到的话, 其结果将会令人感到非常惊讶。 做了许多的实验,只要有一个实验成功就好了。 伟大的人物明显的标志,就是他坚强的意志。
※ 不管你做什么,要么就做出辉煌的成就,要么就辉煌地失败。 必须敢干,才有进展。我们的电灯系统并不是空想,也不是莽撞。
※ 败也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后, 我才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不断地寻找自然的秘密,并利用它来造福人类;且一 切都当朝光明的一面迈进。
※ 好动与不满足是进步的第一必需品。 我们常常不能看透的事,终久可以做到。
※ 任何困难都有解决的办法。我极端重视由斗争得来的经验,一个人要先经过困难,然后 踏进顺境才会觉得受用、舒服。
※ 我既然在寻找世界上需要的东西,我就一直地寻找下去,并且试着创造它。我只希望把 一件事做到成功,很少想到怎样从中获得金钱。
※ 不懈奋斗人们在临终之际,若能把狂热的精神留给子孙,那就留下了无价之宝。人生 太短暂了,事情是这样的多,能不兼程而进吗?
※ 成功是:上天赐给百分之二的灵感,再加上自己百分之九十八的汗水。如果一个人的事 业,不能充分地为他说话,他最好是缄默。大半的人说得太多了,如果只有那些确有点东西 去说的人才说话,则说话必减少而力增加。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的故事:
爱迪生8岁上学,但仅仅读了
三个月的书,就被老师斥为“低能儿”而撵出校门。从此以后,他的母亲是他的“家庭教
师”。由于母亲的良好的教育方法,使得他对读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不仅博览群书,
而且一目十行,过目成诵”。8 岁时,他读了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剧作家莎士比亚、
狄更斯的著作和许多重要的历史书籍,到9 岁时,他能迅速读懂难度较大的书,如帕克的
《自然与实验哲学》。10岁时酷爱化学。11岁那年,他实验了他的第一份电报。为了赚钱购
买化学药品和设备,他开始了工作。12岁的时候,他获得列车上售报的工作,辗转于休伦港
和密歇根州的底特律之间。他一边卖报,一边兼做水果、蔬菜生意,只要有空他就到图书馆
看书。他买了一架旧印刷机,开始出版自己的周刊——《先驱报》,第一期周刊就是在列车
上印刷的。他用所挣得的钱在行李车上建立了一个化学实验室。不幸有一次化学药品着火,
他连同他的设备全被扔出车外。另外有一次,当爱迪生正力图登上一列货运列车时,一个列
车员抓住他的两只耳朵助他上车。这一行动导致了爱迪生成为终身聋子。
1862年8月,爱迪生以大无畏的英雄气魄救出了一个在火车轨道上即将遇难的男孩。孩
子的父亲对此感恩戴德,但由于无钱可以酬报,愿意教他电报技术。从此,爱迪生便和这个
神秘的电的新世界发生了关系,踏上了科学的征途。
1863年,爱迪生担任大干线铁路斯特拉福特枢纽站电信报务员。从1864年至1867
年,在中西部各地担任报务员,过着类似流浪的生活。足迹所至,包括斯特拉福特、艾德里
安、韦恩堡、印第安那波利斯、辛辛那提、那什维尔、田纳西、孟斐斯、路易斯维尔、休伦
等地。
1868年,爱迪生以报务员的身份来到了波士顿。同年,他获得了第一项发明专利权。
这是一台自动记录投票数的装置。爱迪生认为这台装置会加快国会的工作,它会受到欢迎
的。然而,一位国会议员告诉他说,他们无意加快议程,有的时候慢慢地投票是出于政治上
的需要。从此以后,爱迪生决定,再也不搞人们不需要的任何发明。
1869年6月初,他来到纽约寻找工作。当他在一家经纪人办公室等候召见时,一台电
报机坏了。爱迪生是那里唯一的一个能修好电报机的人,于是他谋得了一个比他预期的更好
的工作。10月他与波普一起成立一个“波普——爱迪生公司”,专门经营电气工程的科学
仪器。在这里,他发明了“爱迪生普用印刷机”。他把这台印刷机献给华尔街一家大公司的
经理,本想索价5000美元,但又缺乏勇气说出口来。于是他让经理给个价钱,而经理给了
4万美元。
爱迪生用这笔钱在新泽西州纽瓦克市的沃德街建了一座工厂,专门制造各种电气机械。
他通宵达旦地工作。他培养出许多能干的助手,同时,也巧遇了勤快的玛丽,他未来的第一
个新娘。在纽瓦克,他做出了诸如蜡纸、油印机等的发明,从1872至1875年,爱迪生先后
发明了二重、四重电报机,还协助别人搞成了世界上第一架英文打字机。
1876年春天,爱迪生又一次迁居,这次他迁到了新泽西州的“门罗公园”。他在这里
建造了第一所“发明工厂”,它“标志着集体研究的开端”。1877年,爱迪生改进了早期
由贝尔发明的电话,并使之投入了实际使用。他还发明了他心爱的一个项目——留声机。电
话和电报“是扩展人类感官功能的一次革命”;留声机是改变人们生活的三大发明之一,
“从发明的想象力来看,这是他极为重大的发明成就”。到这个时候,人们都称他为“门罗
公园的魔术师”。
爱迪生在发明留声机的同时,经历无数次失败后终于对电灯的研究取得了突破,1879
年10月22日,爱迪生点燃了第一盏真正有广泛实用价值的电灯。为了延长灯丝的寿命,他
又重新试验,大约试用了6000多种纤维材料,才找到了新的发光体——日本竹丝,可持续
1000多小时,达到了耐用的目的。从某一方面来说,这一发明是爱迪生一生中达到的登峰
造极的成就。接着,他又创造一种供电系统,使远处的灯具能从中心发电站配电,这是一项
重大的工艺成就。
他在纯科学上第一个发现出现于1883年。试验电灯时,他观察到他称之为爱迪生效应
的现象:在点亮的灯泡内有电荷从热灯丝经过空间到达冷板。爱迪生在1884年申请了这项
发现的专利,但并未进一步研究。而旁的科学家利用爱迪生效应发展了电子工业,尤其是无
线电和电视。
爱迪生又企图为眼睛做出留声机为耳朵做出的事,电影摄影机即产生于此。使用一条乔
治伊斯曼新发明的赛璐珞胶片,他拍下一系列照片,将它们迅速地、连续地放映到幕布上,
产生出运动的幻觉。他第一次在实验室里试验电影是在1889年,1891年申请了专利。1903
年,他的公司摄制了第一部故事片“列车抢劫”。爱迪生为电影业的组建和标准化做了大量
工作。
1887年爱迪生把他的实验室迁往西奥兰治以后,为了他的多种发明制成产品和推销,
他创办了许多商业性公司;这些公司后来合并为爱迪生通用电气公司,后又称为通用电气公
司。此后,他的兴趣又转到荧光学、矿石捣碎机、铁的磁离法、蓄电池和铁路信号装置上。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研制出鱼雷机械装置、喷火器和水底潜望镜。
1929年10月21日,在电灯发明50周年的时候,人们为爱迪生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会,
德国的爱因斯坦和法国的居里夫人等著名科学家纷纷向他祝贺。不幸的是,就在这次庆祝大
会上,当爱迪生致答辞的时候,由于过分激动,他突然昏厥过去。从此,他的身体每况愈
下。1931年10月18日,这位为人类作过伟大贡献的科学家因病逝世,终年84岁。
爱迪生的文化程度极低,对人类的贡献却这么巨大,这里的“秘诀”是什么呢?他除了
有一颗好奇的心,一种亲自试验的本能,就是他具有超乎常人的艰苦工作的无穷精力和果敢
精神。当有人称爱迪生是个“天才”时,他却解释说:“天才就是百分之二的灵感加上百分
之九十八的汗水。”他在“发明工厂”,把许多不同专业的人组织起来,里面有科学家、工
程师、技术人员、工人共100多人,爱迪生的许多重大发明就是靠这个集体的力量才获得成
功的。他的成就主要归功于他的勤奋和创造性才能以及集体的力量,此外,他的妻子也曾起
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望楼主好人可以采纳
3. 爱迪生的名言与故事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的名言
:
失败者的一大弱点在于放弃,成功的必然之路就是不断的重来一次。——托马斯·爱迪生
天才那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
※
想象力引发构想,而知识实现构想。
读书对于智慧,也像体操对于身体一样。
遇到困难时,我决不灰心……成功的三个
条件是勤勉、努力和尝试。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
※
要成功,首先必须立定目标,然后集中精神向目标迈进。
我一天也不能放弃工作,因为我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令我感到很愉快。
※
几乎所有的人都在他们的构想达到极限时,
会丧失继续创作的毅力,其实这才是真正的开始。
不下决心培养思考的人,便失去了生活中的最大乐趣。
※
自己能力所及的事能完全做到的话,
其结果将会令人感到非常惊讶。
做了许多的实验,只要有一个实验成功就好了。
伟大的人物明显的标志,就是他坚强的意志。
※
不管你做什么,要么就做出辉煌的成就,要么就辉煌地失败。
必须敢干,才有进展。我们的电灯系统并不是空想,也不是莽撞。
※
败也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后,
我才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不断地寻找自然的秘密,并利用它来造福人类;且一
切都当朝光明的一面迈进。
※
好动与不满足是进步的第一必需品。
我们常常不能看透的事,终久可以做到。
※
任何困难都有解决的办法。我极端重视由斗争得来的经验,一个人要先经过困难,然后
踏进顺境才会觉得受用、舒服。
※
我既然在寻找世界上需要的东西,我就一直地寻找下去,并且试着创造它。我只希望把
一件事做到成功,很少想到怎样从中获得金钱。
※
不懈奋斗人们在临终之际,若能把狂热的精神留给子孙,那就留下了无价之宝。人生
太短暂了,事情是这样的多,能不兼程而进吗?
※
成功是:上天赐给百分之二的灵感,再加上自己百分之九十八的汗水。如果一个人的事
业,不能充分地为他说话,他最好是缄默。大半的人说得太多了,如果只有那些确有点东西
去说的人才说话,则说话必减少而力增加。
4. 关于爱迪生的名言
败者的一大弱点在于放弃,成功的必然之路就是不断的重来一次。——托马斯·爱迪生
天才那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
※ 想象力引发构想,而知识实现构想。 读书对于智慧,也像体操对于身体一样。 遇到困难时,我决不灰心……成功的三个 条件是勤勉、努力和尝试。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
※ 要成功,首先必须立定目标,然后集中精神向目标迈进。 我一天也不能放弃工作,因为我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令我感到很愉快。
※ 几乎所有的人都在他们的构想达到极限时, 会丧失继续创作的毅力,其实这才是真正的开始。 不下决心培养思考的人,便失去了生活中的最大乐趣。
※ 自己能力所及的事能完全做到的话, 其结果将会令人感到非常惊讶。 做了许多的实验,只要有一个实验成功就好了。 伟大的人物明显的标志,就是他坚强的意志。
※ 不管你做什么,要么就做出辉煌的成就,要么就辉煌地失败。 必须敢干,才有进展。我们的电灯系统并不是空想,也不是莽撞。
※ 败也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后, 我才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不断地寻找自然的秘密,并利用它来造福人类;且一 切都当朝光明的一面迈进。
※ 好动与不满足是进步的第一必需品。 我们常常不能看透的事,终久可以做到。
※ 任何困难都有解决的办法。我极端重视由斗争得来的经验,一个人要先经过困难,然后 踏进顺境才会觉得受用、舒服。
※ 我既然在寻找世界上需要的东西,我就一直地寻找下去,并且试着创造它。我只希望把 一件事做到成功,很少想到怎样从中获得金钱。
※ 不懈奋斗人们在临终之际,若能把狂热的精神留给子孙,那就留下了无价之宝。人生 太短暂了,事情是这样的多,能不兼程而进吗?
※ 成功是:上天赐给百分之二的灵感,再加上自己百分之九十八的汗水。如果一个人的事 业,不能充分地为他说话,他最好是缄默。大半的人说得太多了,如果只有那些确有点东西 去说的人才说话,则说话必减少而力增加。
5. 爱迪生的生平、发明、名言警句、小故事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Thomas Alva Edison,1847年2月11日—1931年10月18日),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米兰镇,逝回世于美国新泽西州西奥兰治。发明答家、企业家。
爱迪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利用大量生产原则和电气工程研究的实验室来进行从事发明专利而对世界产生重大深远影响的人。他发明的留声机、电影摄影机、电灯对世界有极大影响。他一生的发明共有两千多项,拥有专利一千多项。 爱迪生被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9名。
6. 爱迪生的故事及名言作文
大家知道爱迪生吗?copy别看他是大科学家在物理学上有重大的发现,在某些小事上他还是糊涂蛋呢!
有一次,爱迪生因为要研究一个重要的难题,所以很早起来。爱迪生的爸爸怕爱迪生累坏了,于是吩咐管家给爱迪生用开水煮个鸡蛋,而爱迪生有不希望有人在他做试验的时候打扰他,于是让管家把开水和鸡蛋放在桌上。待会儿会自己煮的,管家对爱迪生说:“我在桌上放了一块怀表,记住,鸡蛋用开水煮5分钟就可以吃了!”说完,便走了。 可是管家不放心走到半路上,又回来了。他一看,大吃一惊,爱迪生手里拿着鸡蛋。水中煮着怀表。
爱迪生就是凭这寝食难安的精神一次次攀上了科学的高峰。
7. 和爱因斯坦、爱迪生有关的名言和故事
1.爱因斯坦
故事一:儿子和爸爸
有一天,爱德华问他爸爸爱因斯坦。
“爸爸,你为什么这么出名啊?”
爱因斯坦哈哈笑了,他拿过孩子正在玩的大皮球,意味深长地说:
“你看,有一只瞎眼的甲虫在这个球上爬行,他不知道自己所走的路是弯曲的,幸运的是爸爸知道。”
故事二:特别的书签
爱因斯坦有一次用一张1500美元的支票做书签,竟把这本书遗失了。另一个故事是他在一家餐馆忘记带眼镜,他请侍者念一念菜单,结果侍者满含委屈地说:“先生,我可不是没有受过教育的。”
读完爱因斯坦传,才知道所谓的伟人都不是一开始就很伟大。他们之所以成为伟人,是因为他们专注于一件事,哪怕有再多的困难也阻止不了他们对科学的探究。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是: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的追究问题罢了。看名人的爱因斯坦是如此谦虚,我们普通人还有什么值得骄傲呢?
2.“魔力”之所在
一八七七年秋天的一个早晨,爱迪生从美国一个叫梅罗国的地方,来到纽约一家杂志编辑部办公室。他小心翼翼地捧着一个
奇形怪状的小东西。这小东西上面有一根长长的金属杠,一端有一个大点的轮子,另一端有个小把手。爱迪生把摇手摇转,然后
把一小张锡纸裹上圆筒,再装上一根小针,对着圆筒唱了一句婴儿催眠歌。动作完毕,机器又重新转动起来,它竟一字不漏地把
催眠歌重新唱了出来。形容当时在场的人的第一个感想,仅仅说惊异是不够的了。人们大乐不支,所有编辑部的人都互相大声传
告,说爱迪生带来了一架会说话的怪物。在短时间内,市内各家报馆的新闻记者象潮水般地涌来,都争着要看一看这个在世界上
最新奇的机器,一时把报馆挤得水泄不通。这一发明一经传出,激起当时社会急速而巨大的狂热达数月之久。铁路特开专车去参
观。许多人开始不相信这个发明,疑心他是先在里面藏个什么会说话的东西骗人的。有个教堂的主教用最高速度对着收音盘背诵
圣经中的一串专门名词,当这些名词一字不漏地从机器中重复发出来时,他们才相信这东西没有半点虚假。
这就是世界上第一架留声机问世时的情景。人们在赞叹之余,都称发明者爱迪生是个“妖魔”。其实,“妖魔”这个雅号远
不是从留声机这一件发明才有的,而是伴随他的整个一生的。因为他的发明创造实在太多了。电灯、电话、电影、电报机、发电
机、蓄电池、打字机、磁铁矿分离机、压力表等等,都是他的发明。据不完全统计,自从他发明第一台自动数票机的一八六九年
至一九一0年,他一共领得一千三百二十八种发明专利权,约计在此时期,每十一天他就有一个发明。正因为这样,他被人们称
为“妖魔”是理所当然的了。
可是,这个“妖魔”人物的真正魔力究竟出自哪里呢?他自己这样说:“一分灵感,九十九分血汗。”顽强的毅力、惊人的
勤奋,正是他真正的“魔力”所在。
发端于少年
汤姆斯·爱迪生,生于一八四七年美国的渥海渥州。他只念过三个月的小学。学校老师说他“愚呆”,亲友们也都这样称呼
他。而他的母亲并不相信这一点,亲自做他的教师,引导他去读一些书。不到十二岁,他就读完了不少难读的书,他的父亲还引
导他攻读过牛顿原理。家庭的教育和影响,使他从小就养成了勤奋的精神和惊人的毅力。
爱迪生很喜欢科学。他很小就在自己家的地窖里,储存了几百个各种试验用的瓶子,建起了一个小实验室。他把平时省吃俭
用的钱,全部花在购买化学用品和化学仪器上。但光靠这个钱是不能满足试验需要的、于是,他就到火车上当卖报童。他每天清
晨登车,晚上九时后回家,搞完试验常常到深夜才能休息。后来,他发现火车上行李车厢中有一间吸烟室未用,他就把家中地窖
里的试验品搬到这上来,坚持做化学试验。在这里,他还学会使用陈设在这儿的一台印字机,并能用电报号码记录当地新闻,办
了一份报纸。这份报纸大受欢迎,销路可观,此时他才十二岁。有一天,火车摇晃,行李滑下来,把他试验用的一支磷杆摔到地
下,车厢立即着火。火被赶到现场的人扑灭了,可是车长却打聋了他的耳朵,造成终身残废。车长还把他的“四轮实验室”和“
旅行印刷房”里的东西统统踢到车下。
困难和挫折没有影响爱迪生搞科学实验的决心,他又在家中建起了试验室。遭电打、烧毁衣服,在试验中是常有的事。有一
次,他的脸部被硝酸烧得不成模样了。既使这样他也从不灰心。爱迪生最早所作的努力,大大有助于他以后的发明创造。但是,
和其他伟大的发明家一样,爱迪生所走过的道路是不平坦的。他当过夜班电报生。在书摊和图书馆消磨很多精力。但由于几次失
业,最后不得不到纽约投奔朋友。
爱迪生不辞千辛万苦来到了纽约。这个时候,他口袋里连一个小钱也没有。他饿急了,只好向人讨了点茶水喝,这是他到纽
约后的第一顿饭。在这里,他好久才找到朋友,但他的朋友也处在失业之中。饥因交加的爱迪生,容仪拙陋,衣着褴褛,被人看
不起。后来,他被允许夜宿在一家电池室里。刚好室内设置一台发布市价的通信机器,在他到来的第三天早上,这部机器出了故
障,由于他留心钻研,很快帮助人家修好了这台机器,而被留下来,这才找到了工作。从这以后,他奋发努力,与人合作改革,
市价通信机而崭露头角。不久,他开设了一个生产这种通信机的小工厂,逐步走上了科学研究的道路。
步履坚实
电灯在今天已不足为奇了。但在一八八0年以前,电灯还仅有它的雏型,这就是当时最流行的弧光灯。这种灯是在电瓶两极
的头上接两根木炭,通电后把这两极一碰,然后再把它分开、两极之间立刻发生火焰。由于两炭极是水平的,中间有热空气上升
,两极间的火焰就向上微微弯曲好象弓形或弧形,所以被称为弧光灯。这种灯有不少缺点:要不断更换炭条;声响大;灯光效用
小而又易伤目力。污浊空气;还有个大弊病就是一个回电流只能点一盏弧光灯。当时的一些著名科学家包括弧光灯的发明者都非
常赞赏这种灯。但是,爱迪生却在一八七七年开始了改革弧光灯的试验,提出了要搞分电流(就是一个口电流点许多灯),变弧
光灯为白光灯。这项试验要达到满意的程度。必须找到一种能燃烧到白热的物质做灯丝,这种灯丝要经住热度在二千度一千小时
以上的燃烧。同时用法要简单,能经受日常使用的击碰,价格要低廉,还要使一个灯的明和灭不影响另外任何一个灯的明和灭,
保持每个灯的相对独立性。这在当时是极大胆的设想,需要下极大的功夫去探索,去试验。一些科学家都笑他是傻子,讽刺他“
梦想,吹牛”,还有几个学者用数学证明他这项研究是不可能成功的。但是爱迪生却始终充满信心进行试验。为了选择这种做灯
丝用的物质,爱迪生先是用炭化物质做试验,失败后又以金属铂与铱高熔点合金做灯丝试验,还做过上质矿石和矿苗共一千六百
种不同的试验,结果都失败了。但这时他和他的助手们已取得了很大进展,已知道白热灯丝必须密封在一个高度真空玻璃球内(
即灯泡),而不易溶掉的道理。这样,他的试验又回到炭质灯丝上来了。他昼夜不息地用全副精力在炭化上下功夫,仅植物类的
炭化试验就达六千多种。他的试验笔记簿多达二百多本,共计四万余页,先后经过三年的时间。他每天工作十八、九个小时。每
天清早三、四点的时候,他才头枕两、三本书,躺在实验用的桌子下面睡觉。有时他一天在凳子上睡三、四次,每次只半小时。
一觉醒来,又精力充沛地工作。
到了一八八0年的上半年,爱迪生的白热灯试验仍无结果。有一天,他把试验室里的一把芭蕉扇边上缚着一条竹丝撕成细丝
,经炭化后做成一根灯丝,结果这一次比以前做的种种试验都优异,这便是爱迪生最早发明的白热电灯——竹丝电灯。这种竹丝
电灯继续了好多年。直到一九0八年发明用钨做灯丝后才代替它。爱迪生在这以后开始研制的碱性蓄电池,困难很大,他的钻研
精神,更是十分惊人。这种蓄电池是用来供给原动力的。他和一个精选的助手苦心孤诣地研究了近十年的时间,经历了许许多多
的艰辛与失败,一会儿他以为走到目的地了,但一会儿又知道错了。但爱迪生从来没有动摇过,而再重新开始。大约经过五万次
的试验,写成试验笔记一百五十多本,方才达到目的。
没有秘诀
爱迪生醉心于科学研究,对自己的私事却是绝不注意的。可以这样说,他在七十三岁。以前未曾好好睡过觉;既使到了晚年
,他每天的工作时间仍不少于十六到十八小时。他一搞起试验来,就忘记了休息,偶尔实在疲乏坚持不了时,才稍事休息一会儿
,因此, 他也非常喜欢和他有同样精力的人当他的助手。这一天,有个自称无眠的人到他那里请求工作。爱迪生很感兴趣,认
为这个人是他最理想的助手。于是便和这位“无眠者”一块工作。可是,在连续工作六十个小时后,这位无眠者再也支持不住了
,倒头便睡,连机器发生故障,发出巨大的轰鸣声响也未惊醒他。而爱迪生仍在不倦地工作着。在当时,爱迪生不倦工作的精神
是远近驰名的,许多人非常羡慕他。
有一天,爱迪生接待了一位来访者,这位来访者一定要这个“妖魔人物”介绍一下不倦工作的“秘诀”。爱迪生觉得好笑,
因为他不倦工作本来是没有什么秘诀的,便顺口说了一句笑话,告诉那位来访者说:“每天早上吃一只兔子或许能行。”那人信
以为真,起身告辞,回去后果然照此办理。可是,六个星期以后,这个人已经累得大病一场,起不来床了。他不讲究修饰,常穿
着破旧的被化学药物染污了的衣服,他这种习惯到老年时尤甚。平常人都以为他是伙夫,报纸也常刊载讽刺他的文章。这恰好证
明他把全部心血和精力都倾注在科学研究上了。一八七二年他在研究自动电报机时,由于试验入迷,思想高度集中,有一次他需
要到外边办一件急事。可是当人家询问他的名字时,他竟好一阵想不起来。爱迪生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步履坚实,用心维艰,
的确花费了巨大的体力与心力。
在他七十七岁生辰的时候,有人问他的人生哲学是什么?他回答说;“做工!揭破自然的秘密,并使它为人类眼务。”这是
他从事科学研究的真正动力,不过,这并不是“秘诀”。
永不满足
我们知道,爱迪生一生共有一千多件发明创造,有些发明创造已经得到惊人的成功。他本人也是享有盛名的。但是,他从不
沉醉于自己的发明,他无时无刻不在向科学的新领域攀登,同时也无时无刻不在对自己的发明创造持否定态度,而不停顿地加以
改进。他自己说:“我是永不会满足的。”无休止的钻研,不停顿的改进,这正是爱迪生又一个突出特点。他发明的蓄电池成功
后,他便办了一个蓄电池工厂并大批生产,销路一直很好。可是过了一个时期,他发现电池有毛病,一时又找不到原因,他就决
心要改进电池。但是,改进需要时间,需要精力,同时工厂也要停业,这不仅可能降低他发明电池的威信,经济上也将蒙受很大
损失。然而他决然命令工厂即刻闭门停业。有许多使用他的电池比较满意的人要求继续增加定货,他却一概不受;有人在经济上
给他施加压力,他也毫不畏惧。结果,经他用心改进的电池获得比预料还好的成功,很快畅销各地。他的这种精神,同当时“金
玉其外,败絮其中”,掩饰劣货的商贾,形成鲜明的对照。不能不博得人们的尊敬与赞扬。
在他的发明创造中,能够引起当时社会震惊的,莫过于留声机了。这也是他的得意发明物。他是耳聋的人,能发明这样一个
发声的机器已是令人惊骇了。但是,爱迪生在发明它之初,就一改再改。十年过后,他又从架子上的尘埃中把留声机取下来,决
然要改进它。他实实在在地连续工作了五天五夜之久,才获得了成功。还有这样的数字完全可以证明他的钻研精神的:他仅在留
声机上的发明专利权就超过一百件。当我们看到今天的留声机的时候,不要忘记这上头渗透着爱迪生无数辛勤劳动的血汗。如果
没有一种无休止的钻研精神是绝难做到的。
这里,我们不妨追溯一下他小时候的两个故事。在他幼年时期,有一回他看到母鸡孵卵生出小鸡,很觉奇妙,但并不满足。
事后,他也悄悄攒些鸡蛋放在仓库里,自己伏在上面,亲自试一试能否生出小鸡来,弄得全家人好一阵子找不到他。七岁上学后
,他强烈的求知欲和钻研问题的习惯就更加明显了。他对他所接触的东西,总是无休止地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并要求老师解
答清楚。对此,老师很觉头痛。有一回上算术课时,老师教同学们说二加二等于四,爱迪生一定要让老师讲明白,二加二为什么
等于四。尽管老师给他作了一般的解释,但并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于是,老师就说他“愚笨”。爱迪生不满足自己已经学得的知
识,而时时刻刻用自己天真幼稚的心灵探索着大自然的秘密。然而,他的老师未能理解他。可是几十年后,爱迪生却成为享有盛
名的发明家了。
自然,发明家爱迪生如果不是无休止的钻研,不停顿的改进,那么他的许多发明创造便不会日趋更科学,更完善。他发明的
留声机是这样,白热电灯也是这样,蓄电池、有声电影等等,都是这样。正如他在白热电灯实验成功后所说:“没有一个发明是
十全十美的,白热电灯到今日何尝是例外。有光而无热,这才是理想的光,而现在离这个境界还远呢!”爱迪生虚怀若谷,永远
进取的精神,是值得赞扬的。
8. 关于爱迪生的名言学无止境的小故事
篇一:爱迪生的小故事
电报、电话、电灯,这些东西在科技发达的今天看来是多么的普通和司空见惯,谁也不会因此而惊奇。可是你知道这些东西对于当时的人们是多么的至关重要和欣喜若狂吗?人类因此而记住了它们的发明者——爱迪生。
被人们称为“发明大王”的爱迪生,是美国著名的科学家和发明家。他的一生,仅是在专利局登记过的发明就有1328种。一个只读过三个月书人,怎么会有这么多发明创造呢?我想,如果你听说过“爱迪生孵小鸡”的故事,就一定会明白,他的成功源于强烈的好奇心。
1847年,爱迪生降生在美国俄亥俄州米兰市的一个商人家庭里。很小的时候,爱迪生就显露出了极强的好奇心,只要看到不明白的事情,他就抓住大人的衣角儿问个不停,非要问出个子丑寅卯来。
爱迪生小时候的故事-设友公社文章阅读
一天,他指着正在孵蛋的母鸡问妈妈:“母鸡把蛋坐在屁股底下干嘛呀?”妈妈说:“哦,那是在孵小鸡呢!”下午,爱迪生突然不见了,家里人急得四处寻找,终于在鸡窝里找到了他。原来,他正蹲在鸡窝里,屁股下放了好多鸡蛋孵小鸡呢!父母看了以后,哭笑不得,只好把他拉出来,又是给他洗脸,又是给他洗衣服。还有一次,他看见鸟儿在天空中自由飞翔,就想:既然鸟能飞,人为什么不能飞呢?于是,他找来一种药粉给小伙伴吃,为了让小伙伴飞上天空去。结果,小伙伴差点儿丧命,爱迪生也被父亲狠揍了一顿。
好不容易,爱迪生长到了8岁,父母把他送进了一所乡村小学读书,以为从此以后他能安安份份上学了。谁知,他仍然爱追根问底,经常把教师问得目瞪口呆,窘迫不堪。有一回上算术课,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了“2+2=4”,爱迪生马上站起来问:“老师,2加2为什么等于4呢?”这个问题把老师问住了,他认为爱迪生是个捣蛋鬼,专门和老师闹别扭,于是,在上了三个月的课以后,爱迪生就被老师赶回家了。
爱迪生的母亲是位伟大的母亲。她没有因为独生子被撵回来而责怪他,相反,他决定自己把孩子教育好。当她发现爱迪生好奇心重、对物理、化学特别感兴趣时,就给他买了有关物理、化学实验的书。爱迪生照着书本,独自做起实验来。可以说,这就是爱迪生搞科学发明的启蒙教育。
长大了的爱迪生,学会了无线电收发报技术。他在斯特拉得福铁路分局找到了一个夜班报务员工作。按规定,夜班报务员不管有事无事,到晚上九点后,每小时必须向车务主任发送一次讯号。爱迪生为了晚间休息好,白天能钻研发明创造,就设计了一个电报机自动按时拍发讯号。这就是电报机的雏形。
没过多久,他又对电报机进行了改进,经过多次试验,一架新式的发报机试制成功了。爱迪生望着自己发明的机器,欣慰地笑了。
应该说,爱迪生的每一项发明都是和他的好奇心紧紧相联的。在他发明了电报之后,又开始搞电话实验。他发现传话器里的膜板能够随着说话声音引起相应震动,就仔细观察,并且在笔记本上做了详细记录。由此,一个“会说话的机器”做成了。人们听到这个消息,都纷纷前来观看,并称他为“最伟大的发明家”。所以,好奇心是一个人取得成功、展示智慧的先决条件。
篇二:爱迪生的小故事
爱迪生小时候就热爱科学,凡事都爱寻根追底,都要动手试一试。有一次,他看到母鸡在孵蛋,就好奇地问妈妈:“母鸡为什么卧在蛋上不动呢?是不是生病了?妈妈告诉他,这是在孵小鸡,过一些日子,蛋壳里就会钻出鸡宝宝来。“
听了妈妈的话,爱迪生感到新奇极了,他想,母鸡卧在鸡蛋上就能孵出小鸡来,鸡蛋是怎样变成小鸡的呢?人卧在上边行不行?他决定试一试。爱迪生从家里拿来几个鸡蛋,在邻居家找了个僻静的地方,他先搭好一个窝,在下边铺上柔软的茅草,再把鸡蛋摆好,然后就蹲坐在上边,他要亲眼看一看鸡蛋是怎样孵成小鸡的。
天快黑下来了,还不见爱迪生回家,家里的人都非常着急,于是到处去找他。找来找去,才在邻居的后院找到了爱迪生。只见他坐在一个草窝上一动也不动,身上、头上沾有不少草叶。家里人见了,又生气又好笑,问他:
“你在这儿干什么呢?”
“我在这儿孵蛋啊!小鸡快要孵出来了。”
“孵什么蛋,快点出来!”爸爸大声喝道。
“母鸡能孵蛋,我要看看怎样孵出小鸡来。”
“不行,不行!快回家!”爸爸又喝斥道。
妈妈却没有责怪和取笑他,因为她知道这孩子的性格,微笑着说:“人的体温没有鸡的体温高,你这样孵是孵不出来的。”爱迪生虽然没有孵出鸡来,但是通过这次孵蛋活动增长了知识。
还有一次,爱迪生看到鸟儿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心想,鸟能飞,人为什么不能飞?能不能给人加上翅膀?他忽然又想到,气球没翅膀也能飞上天,那么在人的身体里充上气行不行?于是全找来一种能产生气体的药粉,让一个小伙伴喝了下去,看看他能不能像气球一样飞起来。可是过了一会儿,小伙伴肚子疼了起来,大声哭喊,差点儿送了命。为了这件事,爸爸狠狠揍了他一顿,还说不准他以后搞什么实验了。可是爱迪生还是不服气,说:”我不做实验,怎么会知道人能不能飞起来呢?
篇三:爱迪生的小故事
爱迪生出身低微,生活贫困,他只上过3个月的小学,老师因为总被他古怪的问题问得张口结舌,竟然当他母亲的面说他是个傻瓜,将来不会有什么出息。母亲一气之下让他退学,由母亲亲自教育。这时,爱迪生的天资得以充分地展露。在母亲指导下,他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并在家中自己建了一个小实验室。为筹措实验室的必要开支,他只得外出打工,当报童、办报纸。最后用积攒的钱在火车的行李车厢建了个小实验室,继续作化学实验研究。后来,化学药品起火,几乎把这个车厢烧掉。暴怒的行李员把爱迪生的实验设备都扔下车去,还打了他几记耳光,据说爱迪生因此终生耳聋。
1862年8月,爱迪生以大无畏的英雄气魄救出了一个在火车轨道上即将遇难的男孩。孩子的父亲对此感恩戴德,但由于无钱可以酬报,愿意教他电报技术。从此,爱迪生便和这个神秘的电的新世界发生了关系,踏上了科学的征途。
1863年,爱迪生担任大干线铁路斯特拉福特枢纽站电信报务员。1868年,爱迪生以报务员的身份来到了波士顿。同年,他获得了第一项发明专利权。这是一台自动记录投票数的装置。爱迪生认为这台装置会加快国会的工作,它会受到欢迎的。然而,一位国会议员告诉他说,他们无意加快议程,有的时候慢慢地投票是出于政治上的需要。从此以后,爱迪生决定,再也不搞人们不需要的任何发明。
1869年6月初,他来到纽约寻找工作。当他在一家经纪人办公室等候召见时,一台电报机坏了。爱迪生是那里惟一的一个能修好电报机的人,于是他谋得了一个比他预期的更好的工作。10月他与波普一起成立一个“波普———爱迪生公司”,专门经营电气工程的科学仪器。在这里,他发明了“爱迪生普用印刷机”。他把这台印刷机献给华尔街一家大公司的经理,本想索价5000美元,但又缺乏勇气说出口来。于是他让经理给个价钱,经理给了4万美元。
爱迪生用这笔钱在新泽西州纽瓦克市的沃德街建了一座工厂,专门制造各种电气机械。他通宵达旦地工作。他培养出许多能干的助手,同时,也巧遇了勤快的玛丽,他未来的第一个新娘。在纽瓦克,他发明了蜡纸、油印机等。从1872至1875年,爱迪生先后发明了二重、四重电报机,还协助别人制造了世界上第一架英文打字机。
1876年春天,爱迪生又一次迁居,这次他迁到了新泽西州的“门罗公园”。他在这里建造了第一所“发明工厂”,标志着集体研究的开端。1877年,爱迪生改进了早期由贝尔发明的电话,并使之得到了应用。他最心爱的一项发明是留声机。电话和电报是扩展人类感官功能的一次革命;留声机是改变人们生活的三大发明之一。从发明的想象力来看,这是他极为重大的发明成就。到这个时候,人们称他为“门罗公园的魔术师”。
爱迪生在发明留声机的同时,经历无数次失败后终于对电灯的研究取得了突破,1879年10月22日,爱迪生点燃了第一盏真正有广泛实用价值的电灯。为了延长灯丝的寿命,他又重新试验,大约试用了6000多种纤维材料,才找到了新的发光体———日本竹丝,可持续1000多小时,达到了耐用的目的。从某一方面来说,这一发明是爱迪生一生发明的项峰。接着,他又创造一种供电系统,使远处的灯具能从中心发电站配电,这是一项重大的工艺成就。
他在纯科学上第一个发现出现于1883年。试验电灯时,他观察到他称之为爱迪生效应的现象:在点亮的灯泡内有电荷从热灯丝经过空间到达冷板。爱迪生在1884年申请了这项发现专利,但并未进一步研究。而一旁的科学家利用爱迪生效应发展了电子工业,尤其是无线电和电视。
爱迪生又企图为眼睛做出点事,电影摄影机随即产生。使用一条乔治伊斯曼新发明的赛璐珞胶片,他拍下一系列照片,将它们迅速地、连续地放映到幕布上,产生出运动的幻觉。他第一次在实验室里放映电影是在1889年,1891年申请了专利。1903年,他的公司摄制了第一部故事片“列车抢劫”。爱迪生为电影业的组建和标准化做了大量工作。
1887年爱迪生把他的实验室迁往西奥兰治以后,为了他的多种发明制成产品和推销,他创办了许多商业性公司;这些公司后来合并为爱迪生通用电气公司,后又称为通用电气公司。此后,他的兴趣又转到荧光学、矿石捣碎机、铁的磁离法、蓄电池和铁路信号装置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研制出鱼雷机械装置、喷火器和水底潜望镜。
爱迪生一生以罕见的热情及惊人的精力,完成了2000多项发明,其中申请专利登记的达1328项。人们颂扬他:“他虽不发明历史,却为历史锦上添花。”1931年10月18日清晨3时24分,爱迪生带着宽慰的微笑,闭目辞世,享年84岁。临终时他坦然地说:“我为人类的幸福,已经尽力了;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了。”
举行葬礼的那天,全美国熄灭电灯一分钟,以示哀悼。这是人们表达对爱迪生无限怀念之情的最隆重的方式,也是人们献给这位伟大发明家的一曲无言的赞歌。
篇四:爱迪生的小故事
爱迪生(1847-1931),举世闻名的美国电学家和发明家,他除了在留声机、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等方面的发明和贡献以外,在矿业、建筑业、化工等领域也有不少著名的创造和真知灼见。爱迪生一生共有约两千项创造发明,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爱迪生1847年生于美国中西部的俄亥俄州的米兰小市镇。父亲是荷兰人的后裔,母亲曾当过小学教师,是苏格兰人的后裔。
爱迪生从小就特别爱问"为什么",喜欢对一个问题追根究底问个明白。有一次老师讲一位数的加法,同学们都认真听讲,爱迪生突然举手问老师:"二加二为什么等于四?"老师被问得张口结舌,一时难以回答他的问题。父亲也常常被他问得无言以对,只好拍拍儿子的脑袋瓜说:"去,问你妈去!"只有妈妈能够回答他那些奇怪的问题。
有一天,妈妈正在厨房忙着,爱迪生好像有了个惊人发现似的跑来,睁大眼睛问:"妈妈,咱们家的那只母鸡真奇怪,它把鸡蛋放在屁股底下坐着,为什么?"妈妈呵呵笑了,她放下手里的活,认真地对爱迪生说:"鸡妈妈那是在孵小宝贝呢!她把那些蛋暖热后,就会有小鸡从里面爬出来。你看咱家那些毛茸茸的小鸡,它们都是被鸡妈妈这样暖出来的。"小爱迪生听了,觉得真神奇。他认真想了一会儿,抬头问道:"难道把蛋放在屁股底下暖和暖和小鸡就能出来?""对啊,就是这么回事!"妈妈微笑着点头。等到饭做好了,妈妈忽然发现小爱迪生不见了,哪儿都找不到,妈妈急了,大声喊儿子的名字。这时,听到从库房里传来他的答应声。妈妈觉得很奇怪,过去一看,原来爱迪生在那儿做了个"窝",里面放了好多鸡蛋,他正一本正经地蹲在上面。妈妈更奇怪了,问道:"你在干什么啊?"爱迪生说:"妈妈,你不知道吗?我在孵小鸡啊!"
在学校,爱问问题的爱迪生经常让老师很恼火,因此老师有时候训他,甚至打他。爱迪生心里不高兴,成绩总是没有提高。老师把爱迪生的妈妈找来,当面数落她的儿子:"他脑子太笨了,成绩差得一塌糊涂,总是爱问一些不着边际的问题。我们真教不好你这样的儿子。"爱迪生的妈妈听了,觉得是老师不理解儿子,问题多是因为孩子爱思考,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她相信儿子的智力没有问题,而且比别人的孩子还要聪明很多。于是,她毅然对老师说:"既然这样,我就把我儿子带回家吧,我自己来教他。(www.52article.com)"老师听得愣住了,他实在不能理解这个"奇怪"的孩子,还有他的"奇怪"的母亲。
篇五:爱迪生的小故事
爱迪生喜欢了解他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但是对于上学就另当别论了。爱迪生8岁那年上学,当时他家刚搬迁到另一个大湖旁的休伦港不久。整天困在教室里,他感到太没意思了。
像当时的大多数教师一样,这所学校的老师也信奉棍棒教育。爱迪生非常害怕藤条,尽管如此,他仍然学不进老师教的那一大堆知识。而他好问的习惯更使得老师生气。
爱迪生成了班上最差的学生,一连3个月都是如此。后来他听见老师议论他,说他有毛病,说他“addled”。爱迪生知道这是什么意思:addled蛋就是坏的、变质的蛋。一怒之下,他冲出了教室,再也不愿回去。
在家里,他的母亲南茜站在他一边。有一段时间爱迪生时断时续地去过一些别的学校。但大部分时间里是母亲亲自教他。或者不如说,她任由他去自学。在她的鼓励下,他如饥似渴地读书:莎士比亚、历史、《圣经》。在他9岁那年,有一天,她给了他一本科学方面的书,这是他第一次看这种书。书名叫《自然哲学的学校》,它让读者们在家里做一些简单的实验。从那时候起,艾尔的生活就起了变化。
他如痴似醉地将这本书读完,做了里面所有的实验,然后他做起了自己的实验。他买来化学制品,四处搜寻电线之类的边角料,在卧室里建起了一个实验室。他做的实验之一是将两只大猫的尾巴搁在电线上,将它们的毛相互摩擦,试图产生静电。唯一的结果是他被两只猫抓得鲜血淋淋!
他的另一项早期实验是让一个朋友服用大剂量的起泡粉,希望这种粉在人体内产生的气会像充满气的气球一样将他送上天。
有一次,到了吃饭的时候,仍不见爱迪生回来,父母亲很焦急,四下寻找,直到傍晚才在场院边的草棚里发现了他。父亲见他一动不动地趴在放了好些鸡蛋的草堆里,就非常奇怪地问:“你这是干什么?”小爱迪生不慌不忙地回答:“我在孵小鸡呀!”原来,他看到母鸡会孵小鸡,觉得很奇怪,总想自己也试一试。当时,父亲又好气又好笑地将他拉起来,告诉他,人是孵不出小鸡来的。在回家的路上,他还迷惑不解地问,“为什么母鸡能孵小鸡,我就不能呢?”
由于爱迪生对许多事情感兴趣,他经常碰到危险。一次,他到储麦子的房子里,不小心一头栽到麦囤里,麦子埋住了脑袋,动也不能动了。他差一点死去,幸亏被人及时发现,抓住爱迪生的脚把他拉了出来。还有一次,他掉进水里,结果像落汤鸡一样被人拉了上来。他自己也受惊不小。他4岁那年,想看看篱笆上野蜂窝里有什么奥秘,就用一根树枝去捅,脸被野蜂蜇得红肿,几乎连眼睛都睁不开了。
爱迪生经常到塞缪尔温切斯特(Sam Winchester )的碾坊去玩。一天,他到温切斯特的碾坊,看见温切斯特正在用一个气球做一种飞行装置试验,这个试验使爱迪生入了迷。他想,要是人的肚子里充满了气,一定会升上天,那该多美啊!几天以后,他把几个化学制品放在一起,叫他父亲的一个佣工迈克尔奥茨(Michael Oates )吃化学制品后飞行。奥茨吃了爱迪生配制的化学制品后几乎昏厥过去。爱迪生似乎认为奥茨飞不起来是奥茨的失败,不是他爱迪生的失败。
这次事件不仅使爱迪生的父母感到头痛,同时也震惊了附近孩子的父母,他们纷纷警告自己的小孩说:“不要和爱迪生玩!”
小孩子们听了父母的告诫,都不敢再和爱迪生在一起,即使爱迪生邀请他们,他们也只是以畏惧的眼光看着他,一步也不敢接近,有时几个比较大胆的小孩,甚至会唱着歌来侮辱爱迪生,他们唱着:爱迪生、爱迪生,奇怪的小孩;爱迪生、爱迪生,他是个呆子;我们再也不和爱迪生玩了。
由于做这些事情,爱迪生遭到父亲的鞭打。他的父亲认为,只有鞭打爱迪生,他才不会再惹麻烦。他的母亲也认为,如果一个孩子做错了事,你不鞭打他,他将不会成为一个好人。她不希望这种事情再发生在爱迪生身上。虽然爱迪生受了鞭打,但不能阻止他对一切事情发生兴趣。
他6岁就下地劳动。爱观察,爱想问题,爱追根求源是他向新奇的大千世界求知的钥匙。村子中间十字路口长着大榆树、红枫树,他就去观察那些树是怎么生长的;沿街店铺有好多漂亮的招牌,他也要去把它们认真地抄写下来,甚至画下来。
9. 关于爱迪生的名言学无止境的小故事有哪些
关于爱迪生的名言“学无止境”的小故事:
故事一:
这是美国东部一所规模很大的大学毕业考试的最后一天。在一座教学楼前的阶梯上,有一群机械系大四学生挤在一起,正在讨论几分钟后就要开始的考试。他们的脸上显示出很有信心,这是最后一场考试,接着就是毕业典礼和找工作了。
有几个人说他们已经找到工作了。其他的人则在讨论他们想得到的工作。怀着对四年大学教育的肯定,他们觉得心理上早有准备,能征服外面的世界。
即将进行的考试他们知道只是轻易的事情。教授说他们可带需要的教科书、参考书和笔记,只是考试时他们不能彼此交头接耳。
他们喜气洋洋地鱼贯走进教室。教授把考卷发下去,学生都眉开眼笑,因为学生们注意到只有五个论述题。
三个小时过去了,教授开始收集考卷。学生似乎不再有信心,他们脸上有可怕的表情。没有一个说话,教授手里拿着考卷,面对着全班学生。教授端详着面前学生们担忧的脸,问道:“有几个人把五个问题全答完了?”
没有人举手。
“有几个答完了四个?”
仍旧没有人举手。
“三个?两个”
学生在座位上不安起来。
“那么一个呢?一定有人做完了一个吧?”
全班学生仍保持沉默。
教授放下手中的考卷说:“这正是我预期的。我只是要加深你们的印象,即使你们已完成四年工程教育,但仍旧有许多有关工程的问题你们不知道。这些你们不能回答的问题,在日常操作中是非常普遍的。”
于是教授带着微笑说下去:“这个科目你们都会及格,但要记住,虽然你们是大学毕业生,你们的学习才刚开始。”
故事二:
苏东坡从小就喜欢读书,他天资聪明、过目不忘,每看完一篇文章,便能一字不漏地背出来。经过几年苦读,他已是饱学之士。一天,他乘着酒兴,挥笔写了一副对联,命家人贴在大门口。上面写到:“读遍天下书,识尽人间字。”
过了几天,苏东坡正在家看书,忽听仆人通报门外有人求见。他出来一看,是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老太太指着门上的对联,问他:“你真已读遍天下书,识尽人间字了吗?”
苏东坡一听,心里很不高兴,傲慢地说:“难道我能骗人吗?
老太太从口袋里摸出一本书,递上前说:“我这里有本书,请帮我看看,上面写的是什么?”
苏东坡接过书,从头翻到尾,又从尾翻到头,书上的字竟一个也不认得。他不禁羞愧万分,觉得自己说的大话太丢脸,伸手想把门上的对联撕掉。
老太太忙上前阻止:“慢!我可以把这副对联改一下。”于是在每句前面各添两个字,改成:“发愤读遍天下书,立志识尽人间字,”并谆谆告诫:“年轻人,学无止境啊!”
故事三:
明道年间,有一个小孩名叫方仲永。五岁时就显现出了写诗作画的天赋,他的乡邻们纷纷用钱财向他求诗。他的父亲唯利是图,从此带着他连连去拜访同县的人,因而荒废了学业。在他二十三岁的时候,他已经不会写诗.作画了,在后就跟常人没有什么区别了。
方仲永的故事就告诉我们:学无止境,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满足开始,否则将一事无成。
10. 搜集关干爱迪生的故事发明,名言警句。
爱迪生发明电灯做了一千五百多次实验都没有找到适合做电灯灯丝的材料版,有人嘲笑他说:权“爱迪生先生,你已经失败了一千五百多次了。”爱迪生回答说:“不,我没有失败,我的成就是发现一千五百多种材料不适合做电灯的灯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