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童话故事 » 关于父母救孩子的故事

关于父母救孩子的故事

发布时间: 2021-02-07 05:36:53

㈠ 汶川地震中父母为救子女而牺牲了的!父母为孩子撑起一个空间的事迹

故事详情: 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回透过那一堆废墟的的间隙可答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 象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的变形了,看上去有些诡异。救援人员从废墟的空隙伸手进去确认了她已经死亡,又在冲着废墟喊了几声,用撬棍在在砖头上敲了几下,里面没有任何 回应。当人群走到下一个建筑物的时候,救援队长忽然往回跑,边跑变喊“快过来”。他又来到她的尸体前,费力的把手伸进女人的身子底下摸索,他摸了几下高声的喊“有人,有个 孩子 ,还活着”。
经过一番努力,人们小心的把挡着她的废墟清理开,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3、4个月大,因为母亲身体庇护着,他毫发未伤,抱出 来的时候,他还安静的睡着,他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很温暖。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准备做些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的看了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 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却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

㈡ 父母救孩子的感人故事

这位知友,"父母救孩子的感人故事",请看下文:
人们大都认为,孝感地名来源于董永卖身葬父、孝心感动天地的故事,其实也不尽然,因为旧时孝感县内有名的孝子非常多。孝感最早建县于454年,初名孝昌,924年更名为孝感。《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述:“南朝宋析置孝昌县,以孝子董黯立名,后唐避讳改曰孝感。”董黯,东汉名孝子,祖籍浙江,汉和帝委官不做,后迁居原孝感县北吉阳(现广水市南有吉阳山)。另外,传说孟宗的故乡也在孝感市北青山乡(现孝昌县周巷镇有哭竹巷),孟宗,古廿四孝之一,三国时吴国江夏人,其母病重,想喝笋汤,但时值隆冬,何处寻笋?孟宗便荷锄上山搜寻无果,大哭,感动了上苍,于是竹笋就有了这就是民间盛传的“孟宗哭竹冬笋发”的故事,虽是故事,但孟宗(?-271年)却确有其人,孟宗曾任三国时东吴的司空,为避吴主孙皓(字元宗)的字讳,更名为孟仁。 孝感最出名的孝子当然要数董永了,这主要得助于严凤英主演的电影《天仙配》,不但使黄梅戏获得了新生,也使董永扬了名。董永,古廿四孝之一,东汉山东人氏,随父避难于原孝感城南董家畈,老爸去世,他没钱安葬,便卖身于城北傅家冲傅员外家当长工,换资葬父,感动了玉皇大帝的幺姑娘,于是下凡与他成亲。而今,傅家冲已成为孝感市的市中心,现辟有董永公园,建董永父子墓以及传说中的故事景点于园内。凡来孝感观光的人,均愿移步前去看。 1993年5月,原孝感地区改为孝感市,而县级的孝感市则被一分为二,南郊为孝南区,北部则在花园镇建县,并恢复了原孝昌县的名称。

㈢ 父母为救孩子失去生命的故事 ,急!!!!

有很多啊,比如最近的四川大地震,一位母亲就下自己襁褓中孩子,留下一条短信,说:孩子如果你能活下去,记的母亲爱你!你可以上网络去搜这件事,我用手机回答的不方便搜。

㈣ 关于父母关爱子女的名人故事

这是老汉曾经在网络知道对网友的回答,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一,一位母亲独自带着儿子生活,一次隔壁发生爆炸,儿子耳朵聋了,这个热爱音乐和小提琴的孩子从此一蹶不振。妈妈坚持让他学琴,总在樱桃树下听他拉琴,录下来,然后走很远的路去请老师指教,回来再指导因聋哑没有音乐老师愿意收的儿子。后来,母亲花了许多钱给儿子买了助听器,并送他去做康复训练,儿子能说能听了,回来拉琴给妈妈听,却发现母亲没有什么反应,这才知道原来母亲一早听力也衰退了,为了陪他练手语,母亲不再开口说话,于是聋哑了。。。

二,为了革命事业,父母四处奔波,毛岸英兄弟从小就过着“吃百家饭、走万里路”的生活。
毛岸英是毛泽东的长子,为杨开慧所生,曾用名杨永福。1922年10月生于长沙,1950年10月牺牲于朝鲜前线。
1922年10月,毛泽东和杨开慧住在湖南长沙小吴门外的清水塘。当时,杨开慧怀有身孕,已经足月,却迟迟不见分娩。毛泽东正忙于领导长沙泥木工人举行声势浩大的罢工运动,每天回家很晚。有一天,他见杨开慧愁眉苦脸,就建议她别成天坐在屋里,出去到岳麓山一带转转,或许可以生得快一些。第二天,杨开慧按照毛泽东的建议,出去走一走,果然,第三天即10月24日,孩子生了下来。毛泽东抱着这个又白又胖的头生子,高兴极了。正巧,那天是泥木工人大罢工胜利结束的日子,真是双喜临门。“就叫他岸英吧!”毛泽东给孩子起了个响亮的名字。
岸英从小就随父母四处奔波,1924年到上海,1925年回韶山,1926年去广州。之后,又赴长沙,奔武汉,直到大革命失败,毛泽东开完“八七”紧急会议,才秘密把妻子杨开慧、保姆陈玉英(人称孙嫂)和岸英三兄弟送到岳父家———板仓杨宅。毛泽东曾十分感慨地说:“为了革命事业,这些孩子从小就吃百家饭,走万里路啊!”为了组织秋收起义,毛泽东又远离亲人了。此后,整整三年,毛岸英在妈妈的身边读书、成长。

㈤ 关于父母关爱子女的感人故事

我读到一个“熟悉”的故事,却让我一个下午都难以平静下来工作:

“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透过那一堆废墟的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象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的变形了,看上去有些诡异。救援人员从废墟的空隙伸手进去确认了她已经死亡,又在冲着废墟喊了几声,用撬棍在在砖头上敲了几下,里面没有任何回应。当人群走到下一个建筑物的时候,救援队长忽然往回跑,边跑变喊“快过来”。他又来到她的尸体前,费力的把手伸进女人的身子底下摸索,他摸了几下高声的喊“有人,有个孩子 ,还活着”。

经过一番努力,人们小心的把挡着她的废墟清理开,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3、4个月大,因为母亲身体庇护着,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的睡着,他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很温暖。

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准备做些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的看了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却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

不需抄

㈥ 动物世界中父母救孩子的故事

墙角,什么东西白得发亮!

我不由自主低头看去,竟从墙洞里钻出一只成年白猫!专

白猫仰着头,眨着一双滴属溜溜大眼打量我,喵~很细很小的轻唤声,眸子里满是希冀哀求。

风起了,瘦弱的小身子缩在墙边,一身白毛在风里乱飞。

“可怜,你饿了吧。”我蹲下来,掏出临走前美女姐姐塞给我的热烧卖,剥开层层包裹递到它面前,“快吃吧。”知道向人类乞求,多半是被人遗弃的猫。

白猫小心翼翼地嗅了嗅,没吃一口,反而转头向后喵呜喵呜的呼唤起来。

“怎么不吃?”我正诧异,就见墙洞里变戏法似的钻出一只幼年小猫,再一只、又一只,三只小花猫挨个钻了出来,全部挤到烧卖前埋头大吃。

而最早出现的那只成年白猫,则是站在一旁,守护般的静静等待。

我的心一震,这就是母亲吧

㈦ 关于父母疼爱子女的小故事

催人泪下的真实故事--19床是爱滋妈妈(转载)

19床病人住进产房的时候,妇产科特别召开了一次全体会议。原来这是医院配合医科大学传染病系的一个研究项目:爱滋病母亲分娩无感染婴儿。

爱滋病人入住进产房的消息顿时让妇产科炸了锅。开会时当着院长没人吭声,等会一结束,全体护士齐声抗议:「万一感染了谁负责?」,连一些医生都嘟嘟囔囔:「要是污染了手术器械、床铺,造成其它病人的感染怎么办?」嚷归嚷,最后病人还是住进了产科病房,编号都是院长亲自来挑的,特护病房,19床。说是图个吉利。护士长分派值班表,给这床分派人的时候,谁也不愿意去。最后,刚从卫校毕业三个月的我,战战兢兢走进了19床的病房。

戴口罩帽子穿长袖不说,我还特意挑了一双最厚的乳胶手套。19床靠在床背上,腆着临产的肚子,微笑着看着我进来。我以为得这种病的女人,多少要有点与众不同的,一打量,发现她很普通,头发短短的,宽松的裙子,平底黑襻扣布鞋,脸颊上布满蝴蝶斑,一个标准的临产孕妇。

「你好。」她彬彬有礼。我心跳如雷,僵硬的笑了笑。第一天护理就要抽血,而血液是爱滋病传播途径之一,想想都叫我头皮发麻。大概是太紧张了,一阵下去没扎进静脉,反而把血管刺穿了。我看到她眉毛都跳动起来。我手忙脚乱地拿玻璃管吸血,又找棉球,小心翼翼地不让血迹沾染到自己身体的任何一部分。清理完毕,看看她的脸色,居然风平浪静。

「谢谢你。」声音温和而恬静,标准的国语显示出她良好的知识修养。

回到办公室,我忍不住说:「哎,这个19床,怎么看也不象得那种病的人呀?」正在值班的李大夫抬头反问我:「那你认为得这种病的人应该是什么样的?」一句话把我噎住了。李大夫把19床的病历递给我:「看看吧。」

翻开病历一看,19床运气是真不好,本来是一所大学的老师,年轻有为,30岁就升了副教授,前途一片光明,在去外地出差的路上遇到车祸,紧急输血时感染了hiv病毒。谁都没想到这次输血会被爱滋病毒点中,直到她怀孕做围产期保健检查时才发现被感染。从被感染那一刻起,她的生命以被改写。可怜那个未出世的孩子,据说母亲感染爱滋病后生产的婴儿,感染爱滋病的几率高达20%--40%,而且生产中的并发症和可能的感染对于免疫系统被破坏的母亲来说,常常是致命的。现在她一边待产,一边起诉了那家医院和当地的血站。估计能得到赔偿,可是有什么用呢?

</DIV></DIV><DIV class=post><DIV class=username id=u1>作者:siroman 8/22/2005 7:31:55 PM)</DIV><DIV class=posttext id=p1>

19床的丈夫来的时候,妇产科又是一阵小小的轰动。一个爱滋病人的丈夫会是什么样子呢?我怀着好奇心,装着查房,走进去。19床坐在床上,把腿搁在对面坐在椅子上的丈夫的身上,慢慢地梳头发,从头顶到发角,安然悠然;丈夫帮妻子轻轻揉着因怀孕而肿胀的双脚。对妻子的怜爱从他的双手不可遏制地溢了出来。阳光从窗户溜进来,斑斑点点地定格在丈夫的手和妻子的脚上。这时,他们更象一对幸福的准父母。

「你觉得孩子会像谁多点?」我整理着床铺,听着这一对夫妻细语呢喃,心里不断泛酸,原本是一个多么幸福的家庭啊。「我!”妻子娇憨地撒娇。」「皮肤不能像你吧?」丈夫呵呵地笑:「看你的小脸都成花斑豹了……」在眼泪出来之前,我出来病房。

19床每天必须服用多种药物,控制hiv病毒的数量,几乎每天都要抽血、输液。两条白皙丰满的手臂,从手背到胳膊,针眼密布。我手生,加上害怕,常常一针扎不进,她却没发过一次脾气,只是很安静地看着我笑。护理一个多星期,我渐渐喜欢上她。虽然“武装设施”还是必备的,但是给她扎针我非常认真,给药时也要重复几遍,知道她明白为止。有时候,我还会为她买几只新鲜的向日葵,插在花瓶里放在她的床前。

她的胎位一切正常,胎儿稍许过大,头围接近了生产极限10公分。不过为了避免生产过程中的感染,医生早就商定了剖宫分娩,连手术计画都拟好了,就等着产期的到来了。虽然离预产期还有一个多星期,但是31岁初产,又身患爱滋,所以病房上下都高度戒备,随时准备进入待发状态。

19床很镇静,每天看书听音乐,还给未来的孩子写信,画一些素描,枕头下已攒了厚厚一叠。我问她为何坚持要这个孩子,她的生育年龄偏大,又带病在身。

她并不在意我唐突,笑了笑道:「孩子已经来了呀。我不能剥夺他的生命。」我犹豫了一下,还是说了出来:「万一被感染了怎么办?」她抚摸着向日葵,半晌方道:「如果不试一试,孩子一点存活的机会都没了。」我的心情颇为沉重,病房里出现死一般的寂静。正要离开,她轻声唤住我:「我想拜托你一件事,万一生产时出了什么事,我先生一定会说保大人,可是我的情况你也知道,所以无论如何,孩子是第一位的。」我眼泪不可抑制地流了出来,这就是妈妈。

要来的躲不过。那天夜里我值班,19床的手术已经安排就绪,是第二天上午,可是凌晨的时候,办公室的紧急信号灯忽然闪烁起来,发出刺耳的警铃,我猛地坐起来,一看牌号,「19床!」我一边招呼值班医生,一边飞速地奔向19床的病房。

惨白的日光灯下,19床的面色也是惨白惨白的。打开被子一看,羊水已经破了,更要命的是,羊水是红色的。也就是说,子宫内膜非正常脱落,子宫内出血了。

19床第一次脸上出现了慌乱的神色。出血就意味着孩子遭受感染的可能成倍增加。原本胎盘可以屏蔽过滤爱滋病毒,但是生产中的出血以及分泌物通常使得婴儿也被感染hiv她疼的额头上全是汗水,仍咬牙强忍住配合术前准备工作。夜间担架一时没来,她二话不说下了床迈开步子就走。我搀扶着她,看着混着血污的羊水沿着她孕妇裙下肿胀的双腿流下来。她不管不顾,反而越走越快,仿佛她走快一秒,孩子得生合不被感染的可能就增多一分

</DIV></DIV><DIV class=post><DIV class=username id=u1>作者:siroman 8/22/2005 7:32:12 PM)</DIV><DIV class=posttext id=p1>

当她躺在手术台上时,羊水已呈污浊色。这意味着胎儿处于危险的缺氧状态。麻醉师给她实行了硬膜麻醉,我开始拿探针测试她的清醒程度。

真要命,三分钟过去了,她依然清醒地睁着眼睛,说:「很疼。」麻醉师汗如雨下,这种对麻醉要没有反应的体质他还是头一次碰到,但是胎儿的状况已经绝对不允许再加大麻醉剂量了。

她死死握住我的手,眼睛哀求地望着医生们,声音轻微而坚决,:「救我孩子!快救我孩子!别管我!」一分钟后,19床手和脚腕被固定在产床上,麻醉师也预备好了针剂,主刀的李医生闭了闭眼睛,好似不忍心下手。这是我做护士以来,第一次在这个号称“妇产科王牌”的医生脸上,看到这样近乎绝望的神情。

手术刀迅速地在19床的对麻醉不起反应的肚皮上划切下去,皮肤裂开,脂肪层、肌肉、黏膜、子宫……19床握住我的手骤然间收紧了,咬着毛巾的口腔里发出含混不清、低哑却绝对撕心裂肺的吼叫声,身体在产床上剧烈地颤抖着、痉挛地颤抖着……她的脸因疼痛而变形,我不忍目睹,眼泪成串地往下掉。那是一种怎样的疼痛!那是怎样的一种母爱!

终于,胎儿终于被取出来,那张小脸已经青紫。脐带绕着了颈部,因为缺氧,他的脸已经青紫。几分钟,她大汗淋漓的身体开始松弛,而这时,在李医生有节奏的拍动下,婴儿吐出了口中的污物,终于发出了第一声微弱但清晰的啼哭。即将昏睡过去的母亲似乎听到了这声音,努力地睁开眼睛朝孩子瞥了一眼,眼皮就沉甸甸地合上了。我为她解开固定的带子,才发现她的手腕和脚腕处都已经磨出了血。而我的手,也像骨头断裂了一样,剧烈地疼痛着。我怎么也没想到,那一眼是19床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看到自己的孩子。

那双恬静爱笑的眼睛合上之后,就再也没有睁开。三天后,她就因为手术并发败血症,抗生素治疗无效,深度感染,永远离开了人间。

所庆幸的是,那孩子hiv 原体测试为阴性。我们的医疗个案多了一个成功例子,听说市里的报社和电视台都要来采访这个爱滋母亲成功分娩的健康婴儿。我在清扫了那间病房时,在她的枕头底下,发现了她留给孩子的信。有字,还有图。最上面一页画着一个大大的太阳,太阳下一双小小的手。她给孩子写到:「宝宝,生命就是太阳,今天落下去,明天还会升起来。只是每天的太阳都会不同。」下面署着一个漂亮娟秀的名字:「婉婷」。

我第一次后悔,我这些日子来一直叫她19床。孩子出院的时候,我把信交给那个父亲,他的眼睛红肿的厉害。孩子也在哇哇的大哭,好似也知道妈妈走了。我把那张画着美丽太阳的图画在他眼前晃动着,他立即不哭了,兴奋地伸出手挥舞着,要抓住这封信。

㈧ 灾难时母亲保护孩子故事。

【母亲为救儿子独自挪开百斤预制板】

儿子上厕所被砸,埋在预制板内,母亲冒着余震救儿子。眼见三楼的床掉下去,儿子求母亲快走,别管他,母亲使出全部力气,独自将上百斤的预制板挪开,救出儿子。母亲事后说,她也不知道怎么那么有力量儿子上厕所被砸,埋在预制板内,母亲冒着余震救儿子。眼见三楼的床掉下去,儿子求母亲快走,别管他,母亲使出全部力气,独自将上百斤的预制板挪开,救出儿子。母亲事后说,她也不知道怎么那么有力量。
【汶川地震:妈妈用血肉之躯为孩子筑起生命屏障】

救援人员在搜救时,发现一具遗体,她诡异的死亡姿势引起救援人员的注意,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人们在她身子底下发现了一个3、4个月大婴儿,他竟毫发未伤,随行医生在孩子被子发现一部手机,手机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母爱在这里是悲天恸地的,她用血肉之躯扛下了钢筋水泥,用生命撑下了孩子生存的空间。用最后一丝气力向孩子传达着爱。
一位朋友去了北川,去那里做了一名志愿护士。她也是刚刚做母亲不久,他们去救援的地点是北川幼儿园和北川中学。去的第一天,看到整个幼儿园约四百条生命,仅少数人获救,她的心也在哭泣。特别是看到一个从妈妈怀里救出来的小女孩,估计两岁多,本来看起来应该乖巧机灵的,被地震震得已经表情木然,医务人员赶到的时候她只是睁着一双大眼睛,除了能正常的呼吸以外,没有任何表情,连哭都不会了。朋友说,小女孩是从她妈妈怀里救出来的,她的妈妈为了保护她,弯曲着整个身体,把小女孩贴在胸前,直到救援人员搬开砖砾时她仍保持这种姿势,至死都保护好自己的女儿。至16日凌晨,他们一行在北川中学仅救出两名具有生命体征的学生。在昨晚的直播新闻里,又看到一位约三岁的小女孩因为受伤的疼痛,忍不住大喊“妈妈、妈妈”,而我们的医生阿姨却只能搂着她说:“乖,别哭!睡一觉妈妈就回来了。”
此次灾难,让我感受最多最深刻的便是孩子。因为地震来的时候,大部分孩子都在教室上课,所以,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未来,还没来得及去实现他们心灵憧憬的时候就去了天堂。也许,是刚做母亲,一种母爱的天性使然,让我不由自主的去关注这些孩子们,除了捐钱捐物之外,还希望能为他们做点什么。也许,灾难过后,他们除了需要社会的援助和关心,我相信每一个失去亲人特别是失去父母的孩子更需要的是家庭的温暖!我们是一个工薪家庭,和家人商量在此次灾难过后,我们希望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领养一个在灾难中失去双亲及亲人的孤儿,让他(她)能感受到家的温馨,让他(她)幼小而又倍受创伤的心灵能慢慢愈合,让他(她)能从这次灾难的阴影中走出来,远离那个可怕的恶梦!而且一定要让他(她)懂得感恩:回报不畏生命危险救他(她)出来的人民子弟兵!

㈨ 关于父母爱孩子的故事(梗概)

故事一
我会时常用又大又暖的毯子裹着她,带她到家庭院里,并让她坐在我的大腿上,我们一起赏月亮和星星,这对我俩来说是最美的时刻。
故事二
我给我的每个孩子都保存了一本他们四~九岁的日记。我让他们知道,我是多么地爱他们。没有这些记录,他们的一些重要瞬间,美妙时刻将很容易遗忘,也靠着这日记,他们成长中的趣事、思想、乃至“恶作剧”都能如实地记录下来。 故事三
记得在我还是小孩的时候,我的父亲常双握住我的手、目光凝视着我,然后紧握我的手三次,好像对我说:“我爱你。”现在,我也用同样的方式,试着握住我女儿的手,女儿会用双手回握,我非常激动。
故事四
我是一个工作的妇女,每天不得不很早地离开家,我的小宝贝们很少能对我说“再见”。不能让他们知道我有多么地爱他们,每天早上离家前,我悄悄地进入他们的房间,给他们每人脸上一个深深的吻,到孩子们起床时,会从镜子里看见妈妈留下的鲜色的吻,让他们知道妈妈吻过他们。
故事五
每逢周末,我会把准备好的午餐放在一个野餐篮里,带着我的四个孩子举行一次美妙的活动,那一整天,就我和孩子散步、放风筝、玩球。我的小宝贝知道,这是一周中最特殊的时间。
故事六
我们有两个女儿,一个3岁、一个5岁。我们爱和他们一起消磨时间,晚餐后,我们一起散步、一起玩游戏,但是最重要的是仔细听女儿的说话,听她们的倾诉,比我们看书、看电视还要重要多。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