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曼德拉的励志故事及感悟
⑴ 关于曼德拉的故事 短短短
曼德来拉曾在监狱里度过自27年的铁窗岁月,他以钢铁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勇气战胜了种族主义的迫害.他在狱中时,有一个白人狱警曾迫害过曼德拉,有一次他嘲笑曼德拉,曼德拉对他说:除了你身上的制服让我尊重以外,你就没什么值得我尊重的了.那个狱警听了哑口无言......后来这个狱警改变了对曼德拉的歧视和迫害与曼德拉成为朋友,这个狱警在退休时真诚地向曼德拉道歉,对他过去的行为表示忏悔.曼德拉原谅了他.直到曼德拉做了总统他们还保持往来.
⑵ 曼德拉读后感800字:我为什么而活着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曼德拉的一生是平凡而伟大的,曼德拉有着人性的喜怒哀乐,会彷徨,会孤独,但最难能可贵都是他对自由的渴望和信念的支持,是他在监狱中可以忍辱27年。27年的时间不但没有磨灭曼德拉的志向,反而是他的意志更加坚韧,思想更加成熟,苦难净化心灵,悲剧使人崇高。毫无疑问,曼德拉属于这一类人。
曼德拉曾经说过:“当我走出囚室,迈向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没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无法想到这样的文字没有宽容、仁爱之心的人,说不出这么美丽的语言。曼德拉,这么一个拥有着传奇色彩的总统,这么一个慈祥的老者,在社会黑暗的年代里,成为所有黑人的精神领袖,引领黑人为自由而战,是一颗在黑夜中闪耀着希望的星辰。
读曼德拉,了解曼德拉的人生,敬佩曼德拉的品质,感悟自我人生,我为什么而活着,为此我感到深深的迷茫,回忆自我的经历,没有曼德拉儿时的艰辛与苦难,没有曼德拉人生的辉煌,高堂依在,长辈仍存,无生存之艰难,无财务之困扰,可以说是十分安逸,如同长在温室里的花朵。看小说是我最大的人生乐趣,常常为了多看一点而烟雾吃饭的时间引来外婆的不满。爷爷曾告诫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整天看小说会吸光你的精力,你更应该把劲头花在学习上。事实也正是如此,整天看小说的确很耗精力,为此,我曾多次借小说,但每次都失败了,想要找到小说与生活的平衡点,依旧很难把握。仔细想想,我的人生还不算真正开始,那曼德拉不也是到大学之后才励志为改变黑人现状而奋斗吗!
借用曼德拉的名言,我若无法将小说与烦恼抛到身后,让自己静一静,就无法真正看清前进的方向。
⑶ 曼德拉的事迹
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 Nelson Rolihlahla Mandela )1918年7月18日出生于南非特兰斯凯一个大酋长家庭,先后获南非大学文学士和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律师资格,当过律师。曾任非国大青年联盟全国书记、主席。非国大执委、德兰士瓦省主席、全国副主席。他成功地组织并领导了“蔑视不公正法令运动”,赢得了全体黑人的尊敬。于1994年至1999年间任南非总统。曼德拉曾在牢中服刑了27年,在其40年的政治生涯中获得了超过一百项奖项,其中最显著的便是1993年的诺贝尔和平奖。南非首位黑人总统(任期:1994年-1999年),被尊称为南非国父。
⑷ 读了《曼德拉的故事》你想对自己说什么
有一段时间没有看到过这个名字了。上一次看到他的故事是在20130616期《世界周刊》中,没想到再次看到他的名字就是如此令人心痛的消息。
前总统纳尔逊 曼德拉5日在南非因病逝世,享年95岁。
还好,是“因病逝世”,还好他“享年95岁”。这算是给全世界敬重这位伟人的人们一点儿心灵安慰,毕竟,对一个走在一条满是血腥的革命之路上的人来说,能有这样结局已经令人欣慰了。
我想,很多年轻人今天一定该纳闷了——为什么今天那么多关于曼德拉的新闻?这个人是谁?他的逝世为什么可以占尽各大新闻的头版头条?
是的,用互联网关注最新电视剧、最新更新的《爸爸去哪儿》的确比关注一个异国前总统的一生有趣得多——这就是大多数年轻人认知现状。
在我的印象里曼德拉这个名字我并没有在初高中历史教材里看到过,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因此在2012年冬我在大型纪录片《金砖之国:非洲篇》里看到这位伟人的事迹时,我感到很惊讶。我的历史素养告诉我,曼德拉一生所奋斗的目标以及为这个目标付出的一切是足够让他的事迹编进历史教科书供全国的青少年学习的。
那为什么没有?我不得而知。
还好,虽然在学校课堂里我错过了他,但是强大的互联网让我认识了远在南非的他,相见恨晚总比一生擦肩要来得好。
《金砖之国:非洲篇》是我和曼德拉的初识。那时候,我只是个热爱纪录片的大专生。了解他的事迹之后,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我一定要记住这个伟人的名字,虽然记不住他的全名,但是记住曼德拉就足够分量了,因为他已经是一种精神,而不简简单单是三个字。
1948年,由布尔人当政的南非国民党取得了大选的胜利,由于这个党派支持种族隔离政策,曼德拉开始积极地投身政治,他在1952年的非国大反抗运动和1955年的人民议会中起到了领导作用,这些运动的基础就是自由宪章。
“解除种族隔离,实现民族和解”这是曼德拉一生的奋斗目标。明确、清晰、伟大。为了进行这场“肤色战争”他投身政治,艰克万难。这不禁让我们想起了为了维护了美利坚联邦及其领土上不分人种、人人生而平等的权利而颁布《解放黑奴宣言》的第16任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
“人人生而平等”,这就是最伟大的奋斗目标。
1962年8月,在美国中情局的帮助之下,曼德拉被南非种族隔离政权逮捕入狱,当时政府以“煽动”罪和“非法越境”罪判处曼德拉5年监禁,自此,曼德拉开始了他长达27年的“监狱生涯”。
这是曼德拉为了革命而付出的最大代价。27年的光辉岁月葬送在牢狱里。
伟人之所以是伟人,不仅是因为他们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努力奋斗,还因为他们在奋斗之路上的坚持不懈。哪怕环境再恶劣;哪怕敌人再强大;哪怕自己被禁锢了自由,付出了常人不法忍受的牺牲。
正因为如此,曼德拉成为了一种为实现和平共处而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
南非在实行种族隔离后期那段时间内,受到了国际社会的严厉制裁,这一切最终导致南非于1990年解除隔离,实现民族和解。1990年2月10日,南非总统德克勒克宣布无条件释放曼德拉,1990年2月11日,在监狱中度过了27年的曼德拉终于重获自由。
如今想来,其实在20130616期的《世界周刊》里,央视就已经告诉我们,曼德拉病重了,并说由于27年的牢狱曼德拉早已是病痛缠身。那一期的《世界周刊》,央视回忆了曼德拉的一身,我则复习了一遍曼德拉精神。之后,我记住了央视给这位伟人的称号——“仁者”曼德拉,并我心头默默祈祷他会战胜病魔。
而今天,他走了。
不知道为什么,看到他离世的消息,我就想,可能街上随便抓10个人来问都没有一个之前听过曼德拉的,更别说了解他所付出的一生。
这样一想,我就来气。
别说大家没条件了解他,家里有电脑的都在干什么?
我再想想,可能很多挂着大学本科学历,顶着学士以上学历的都不一定知道他,我就更来气。
现在的学生都在关心些什么?淘宝、韩剧、芒果台?有几个有心关心那些为人类社会发展正做着贡献的人们?
想到这儿,我几乎万念俱灰。
可是这却不能全怪他们,因为他们身处正是一个麻木精神的娱乐时代。手机、平板、计算机,火锅、桑拿、KTV……物质享受条件在如今已经发展到了巅峰,而且还有更多的商家在利润的驱动下费尽心思为你创造娱乐。
我们的眼球被所有能让我们获得快感的事情所吸引。
这个时候引导公众作出正确价值判断就尤为重要。而如今,引导公众思想的手段是什么?无非是教育和媒体。
教育方面,我认为教育环境较好的初高中还是有起到一定效果的,大学教育在下就实在不敢恭维了。
学校教育的影响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应该是社会媒体。社会媒体引导着每个泡制在当下社会的个体。而作为最普及的社会媒体——电视,它在做些什么?
它在告诉你,今天哪位明星会来我们电视台玩游戏;
它在告诉你,你可以在舞台上这样相亲;
它在告诉你,我们这档节目是谁冠的名……
我并不是职责所有电视频道,我也不是说电视频道不允许娱乐。我只是说,一个电视频道不能纯娱乐或者低级娱乐,一个半数时间都在娱乐你的媒体,早晚要娱乐至死。要么它死,要么你死!
如果非要我看低级娱乐的节目,我觉得我还是宁愿去看低俗娱乐。那样获得的快感更直接,而且不会污染大脑。
如果一个人经过了大学教育还能长期沉浸——偶尔放松可以理解——低级娱乐节目中,我觉得你经历过失败的大学教育后真的很失败!
抵制低级娱乐已经该是一场战争了,这场战争的目的是为了拯救精神糜烂、认知低级。是时候让电视、网络多亮一些有精神性、思想性的节目了!
我不是伟人,所以不能像曼德拉那样坚定了一个理想目标就为之而坚持不懈地付出、奋斗,甚至如今我还找不到几个一起“抵制低级娱乐”的战友。
这个拯救精神糜烂、认知低级的组织离它成立还很远。
即使它有幸在未来的某一天真的成立了,我也不一定会投身战斗,因为我的身后有我的社会角色,我有我必须要背负的东西。如果要我为这个目标而付出太多的话,我可能也会退缩,也会逃跑,因为我没有足够的勇气能战胜敌人。
思想诚可贵,认知价更高。我会这样觉得并不是因为我有多崇高,我只是不想再看到祖国的学生见到韩国“哦吧”,或者《小时代》里的帅哥时就浑身兴奋地喊“偶都K”。我觉得这样会让在场的知识青年很崩溃。
最后,我用我总结的尼尔.波兹曼著作《娱乐至死》的中心思想作为结尾:
就像印刷术曾经控制政治、宗教、商业、教育、法律和其他重要社会事务的运行方式一样,现在电视决定着一切(如今是网络决定一切了。)
在法庭、教室、手术室、会议室和教堂里,甚至在飞机上,我们不再彼此交谈,我们彼此娱乐。我们不交流思想,而是交流图像。我们争论问题不是靠观点取胜,而靠的是中看的外表、名人效应和电视广告。电视传递出来的信息不仅仅是“世界是个大舞台”,而且是“你必须要xxx这样做才能跟上时代”。
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的成为娱乐的附庸。——《娱乐至死》尼尔.波兹曼(美)著。
⑸ 曼德拉成功的故事告诉我们的哲学道理
曼德拉的传奇人生古人言:“宰相肚里能撑船”,作为一位当代伟人,曼德拉博大宽专广的胸怀属备受世人敬仰。2000年,南非全国警察总署发生了这样一件严重的种族歧视事件:在总部大楼的一间公室里,当工作人员开启电脑时,电脑屏幕上的曼德拉头像竟逐渐变成了“大猩猩”,全国警察总监和公安部长闻之勃然大怒,南非人民也因之义愤填膺。消息传到曼德拉的耳朵里,他反而非常平静,对这件事并不“过分在意”,“我的尊严并不会因此而受到损害”,并表示警察总署出现了这类问题,看来需要整肃纪律了。几天后,在参加南非地方选举投票时,当投票站的工作人员例行公事地看着曼德拉身份证上的照片与其本人对照时,曼德拉慈祥地一笑:“你看我像大猩猩吗?”逗得在场的人笑得合不拢嘴。不久,在南非东部农村地区一所新建学校的竣工典礼上,曼德拉无不幽默地对孩子们说:“看到你们有这样的好学校,连大猩猩都十分高兴。”话音刚落,数百名孩子笑得前仰后合,曼德拉也会心地笑了。巧用别人对自己的恶作剧,反用幽默活跃气氛,在这里,幽默成为曼德拉博大胸怀的自然写照,书写着一个坦荡而豁达的胸襟,体现着一种包容万事万物的海量。
⑹ 有关于曼德拉的小故事,50字
古人言:“宰相肚里能撑船”,作为一位当代伟人,曼德拉博大宽广的胸怀备版受世人敬仰。权2000年,南非全国警察总署发生了这样一件严重的种族歧视事件:在总部大楼的一间办公室里,当工作人员开启电脑时,电脑屏幕上的曼德拉头像竟逐渐变成了“大猩猩”,全国警察总监和公安部长闻之勃然大怒,南非人民也因之义愤填膺。消息传到曼德拉的耳朵里,他反而非常平静,对这件事并不“过分在意”,“我的尊严并不会因此而受到损害”,并表示警察总署出现了这类问题,看来需要整肃纪律了。几天后,在参加南非地方选举投票时,当投票站的工作人员例行公事地看着曼德拉身份证上的照片与其本人对照时,曼德拉慈祥地一笑:“你看我像大猩猩吗?”逗得在场的人笑得合不拢嘴。不久,在南非东部农村地区一所新建学校的竣工典礼上,曼德拉无不幽默地对孩子们说:“看到你们有这样的好学校,连大猩猩都十分高兴。”话音刚落,数百名孩子笑得前仰后合,曼德拉也会心地笑了。巧用别人对自己的恶作剧,反用幽默活跃气氛,在这里,幽默成为曼德拉博大胸怀的自然写照,书写着一个坦荡而豁达的胸襟,体现着一种包容万事万物的海量。
⑺ 曼德拉传读后感
你好!
读《勇者曼德拉自传》有感
由于曾孙女泽娜尼在南非世界杯开幕前因车祸身亡,曼德拉取消出席世界杯开幕式的行程。南非世界杯开幕前夕出现这一变故,着实让人感到遗憾——命运竟有如此吊诡地安排——一个伟大的传奇式的耄耋老人最应该和他的人民共同欢庆的时刻,却不得不面对痛失亲人的苦楚与悲伤。
尽管没有现身开幕式,他的国人没有在疯狂喜庆的同时忘记他。伴随着一首名为《希望》的歌曲,现场大屏幕出现了他的头像,全场观众起立向南非“国父”致敬,堪称开幕式上最让人感动的画面。
从1944年,曼德拉参加“非洲人国民大会”和1961年创建非洲人国民大会的军事组织“民族长矛军”,从而结束非洲人国民大会无法对南非独裁政府开展武装斗争的历史时起,此后的92年时间里,他从来都不是一个会被命运和伤害打倒的战士,而这样的意志力支撑着他一直走到今天,“他依然能坚强地战胜一切伤痛。”
曼德拉一直坚强地和命运作斗争,直到本届世界杯闭幕,他毅然选择和他的人民在一起。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曾表示:“曼德拉先生能出席闭幕式,是南非的荣耀,非洲的荣耀。曼德拉先生配得上这样的荣耀,因为正是他的努力,使世界杯来到南非。”曼德拉头戴黑色棉帽,身穿黑色大衣,在车上频频向现场观众致意。尽管只有短短3分钟,脸上布满皱纹和老人癍的曼德拉显得老态龙钟,这一次的露面,几乎可能成为其在世界大舞台上的收场之作,他仍然精神矍铄,丝毫没有失却一个斗士和勇者的风骨!
这本自传厚达600页,厚重的书页连同作者本人的功绩以及92岁的高龄一样足够令人敬畏。尽管他的盛名已被无数普通人所熟知,然而,再没有什么能比这样一个伟人亲手撰写的自传回顾他的一生来得真实和立体。
这本自传的创作与出版历程本身就跟曼德拉本人一样充满传奇色彩。1975年,关押在罗本岛狱中的曼德拉开始撰写这本回忆录。由于政治犯受到严格的监视,因此,他只能在秘密状态下进行写作,书稿几经辗转周折,直到1994年曼德拉就任南非总统之后,才经过认真整理正式出版。该书一面世立即引起了轰动,很快成为全世界最畅销的书,并且重印了27次之多。
作为曼德拉唯一的一部自传回忆录,老人那充满斗志不屈不挠的传奇人生得以最详尽又富深情地叙述。“全球总统”之誉意味着其人格魅力和精神品质具有了广泛普世的教育意义,这也足够解释这本自传何以如此引人和振奋人心。
牢狱生活是令人窒息的,曼德拉费了大量笔墨记录了在环境恶劣的罗本岛监狱里度过的27年的监禁岁月。在那样恶劣的环境里,失去人身自由,一待就是近一万个日日夜夜,一般平常人早已崩溃并且放弃,而曼德拉却把不放弃不屈服的精神发挥到了极致,坚忍不拔的故事比起普通励志书中那些空洞的口号要来得具体真实。“一个人蹲过监狱后,他对生活中的小事情就会很感兴趣:愿意什么时候散步就去散散步,走进商店买份报纸,或讲话或保持沉默。其实,都是些自己说了算的简单行动。”尽管普通人穷尽一生都无法经历如曼德拉那样颠沛如戏的人生,然而逼仄的现实也会压迫得他们喘不过气来。如果人们能像曼德拉那样,始终拥有一颗勇者之心,就可以为了内心的自由而奋争不息。因此,这本自传自然能激励读者在困境中坚定理想和信念,具有了永恒的典范之意。
当然,曼德拉亦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平凡人。温妮,这位坚强地伴随在他身边与他一同为自由奋斗的妻子,同样通过坚持赢得世界赞誉的女强人,最终却很无奈很遗憾地离开了他。每一个伟大男人身边出现的女性,甚至比这个男人更堪回味。温妮的出现,顿时中和了曼德拉那钢铁一般冰冷坚硬的人生。在这本自传中,曼德拉充满深情地追忆这个优秀女人,不无遗憾地回顾这段婚姻生活,显示出了他不轻易为人所知的儿女情长的那一面。
作为潘基文口中的“全球公民典范”,曼德拉的人生堪称经典传奇——他像马丁路德·金一样充满斗志,又与圣雄甘地一样充满悲悯,颠沛流离的人生故事让七零八落的全世界都瞬时变得温暖。
他有一句名言:“我已经发现了一个秘密,那就是,在登上一座大山之后,你会发现还有更多的山要去攀登。”这本传记中的每一页和每一段故事都交织着伟大的历史和理想,它们恐怕带给我们最伟大的教导,尤其是对年轻人,或许就在于:当我们困顿在“小我”的空间里活得越来越自我,失去方向和信仰,生命和心胸变得狭隘、偏执,营营碌碌,胸无大志,我们似乎应该像曼德拉那样,恪守自由和责任,不轻易屈服于所谓命运的安排。保持一颗强大的勇者之心,将决定我们是否可以坚守意志、释放灵魂!
希望对你有帮助!(*^__^*)
⑻ 有关曼德拉的事
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 Nelson Rolihlahla Mandela )1918年7月18日出生于南非特兰斯凯一个部落酋长家庭。年进入黑尔堡学院,后又就读于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1952年至1956年在约翰内斯堡当开业律师。
曼德拉自幼性格刚强,崇敬民族英雄。他是家中长子而被指定为酋长继承人。但他表示:“决不愿以酋长身份统治一个受压迫的部族”,而要“以一个战士的名义投身于民族解放事业”。他毅然走上了追求民族解放的道路。曼德拉1944年参加主张非暴力斗争的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简称非国大)。1948年当选为非国大“青年联盟”的全国书记,1950年任非国大“青年联盟”全国主席。1952年先后任非国大执委、德兰士瓦省主席、全国副主席。同年年底,他成功地组织并领导了“蔑视不公正法令运动”,赢得了全体黑人的尊敬。为此,南非当局曾两次发出不准他参加公众集会的禁令。1961年,他领导罢工运动,抗议和抵制白人种族主义者成立的“南非共和国”;此后转入地下武装斗争,被任命为非国大领导的军事组织“民族之矛”的总司令。他曾秘密赴国外访问,并出席在亚的斯亚贝巴召开的泛非自由运动大会,呼吁对南非实行经济制裁。
1961年6月曼德拉创建非国大军事组织“民族之矛”,任总司令。1962年8月,曼德拉被捕入狱,当时他年仅43岁,南非政府以“煽动”罪和“非法越境”罪判处他5年监禁。1964年6月,他又被指控犯有“企图以暴力推翻政府”,改判为无期徒刑。在狱中长达27个春秋,他备受迫害和折磨,但始终未改变反对种族主义、建立一个平等、自由的新南非的坚强信念。
1983年和1985年,曼德拉曾先后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西蒙·博利瓦国际奖”和第三世界社会经济研究基金会颁发的“第三世界奖”。
1990年2月11日,南非当局在国内外舆论压力下,被迫宣布无条件释放曼德拉。同年3月,他被非国大全国执委任命为副主席、代行主席职务,1991年7月当选为主席。1994年4月,非国大在南非首次不分种族的大选中获胜。同年5月,曼德拉成为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1997年12月,曼德拉辞去非国大主席一职,并表示不再参加1999年6月的总统竞选。1999年6月正式去职。
主要著作有:《走向自由之路不会平坦》、《斗争就是生活》、《争取世界自由宣言》、自传《自由路漫漫》。
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曼德拉“乌弗埃-博瓦尼争取和平奖”。1993年10月,诺贝尔和平委员会授予他诺贝尔和平奖,以表彰他为废除南非种族歧视政策所作出的贡献。同年他还与当时的南非总统德克勒克一起被授予美国费城自由勋章。1998年9月曼德拉访美,获美国“国会金奖”,成为第一个获得美国这一最高奖项的非洲人。2000年8月被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授予“卡马”勋章,以表彰他在领导南非人民争取自由的长期斗争中,在实现新旧南非的和平过渡阶段,以及担任南共体主席期间做出的杰出贡献。
1992年曼德拉与温妮分居,1996年3月19日,法院判定曼德拉与温妮离婚。现任妻子格拉萨·马谢尔(Graca Machel) 是莫桑比克前总统萨莫拉的遗孀,1998年7月18日与曼德拉结婚。 2005年4月曼德拉夫妇获得由世界各地数百万儿童选举产生的“全球之友奖”。
1992年10月首次访华,5日被北京大学授予名誉法学博士学位。1999年5月,曼德拉总统应邀访华,他是首位访华的南非国家元首。
⑼ 有关于体现曼德拉品质的小故事嘛比如体现曼德拉的胸怀、仁爱、坚强的一些事例
宽容和感恩是以修养为基础的,宽容和感恩能形成一个人高尚的品格。请看下面的故事:
南非的民族斗士曼德拉,因为领导反对白人种族隔离政策而入狱,白人统治者把他关在荒凉的大西洋小岛罗本岛上27年。
罗本岛位于离开普敦西北方向7英里的桌湾。岛上布满岩石,到处都是海豹和蛇及其他动物。曼德拉被关在总集中营一个“锌皮房”里,他每天早晨排队到采石场,然后被解开脚镣,下到一个很大的石灰石田地,用尖镐和铁锹挖掘石灰石。有时从冰冷的海水里捞取海带。因为曼德拉是要犯,专门看押他的看守就有三人。当1991年曼德拉出狱当选总统以后,他在总统就职典礼上的举动震惊了世界。
总统就职仪式开始了,曼德拉起身致辞欢迎他的来宾。在介绍了来自世界各国的政要后,他说令他最高兴的是当初看守他的3名前狱方人员也能到场。他邀请他们站起身,以便他能介绍给大家。曼德拉博大的胸襟和宽宏的精神,让南非那些残酷虐待了他27年的白人汗颜,也让所有到场的人肃然起敬。看着年迈的曼德拉缓缓站起身来,恭敬地向3个曾关押他的看守致敬,在场的所有来宾以至整个世界,都静下来了。
曼德拉后来向朋友们解释说,自己年轻时性子很急,脾气暴躁,正是在狱中学会了控制情绪才活了下来。他的牢狱岁月给了他时间与激励,使他学会了如何处理自己遭遇苦难的痛苦。他说,感恩与宽容经常是源自痛苦与磨难的,必须以极大的毅力来训练。曼德拉说起获释出狱当天的心情:“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
看看我们的周边,人们之所以总是觉得烦恼缠身、充满痛苦,总是怨天尤人,多半是因为我们缺少像曼德拉那样的宽容和感恩吧。
启示:宽容和感恩的力量无可替代。
古人言:“宰相肚里能撑船”,作为一位当代伟人,曼德拉博大宽广的胸怀备受世人敬仰。2000年,南非全国警察总署发生了这样一件严重的种族歧视事件:在总部大楼的一间办公室里,当工作人员开启电脑时,电脑屏幕上的曼德拉头像竟逐渐变成了“大猩猩”,全国警察总监和公安部长闻之勃然大怒,南非人民也因之义愤填膺。消息传到曼德拉的耳朵里,他反而非常平静,对这件事并不“过分在意”,“我的尊严并不会因此而受到损害”,并表示警察总署出现了这类问题,看来需要整肃纪律了。几天后,在参加南非地方选举投票时,当投票站的工作人员例行公事地看着曼德拉身份证上的照片与其本人对照时,曼德拉慈祥地一笑:“你看我像大猩猩吗?”逗得在场的人笑得合不拢嘴。不久,在南非东部农村地区一所新建学校的竣工典礼上,曼德拉无不幽默地对孩子们说:“看到你们有这样的好学校,连大猩猩都十分高兴。”话音刚落,数百名孩子笑得前仰后合,曼德拉也会心地笑了。巧用别人对自己的恶作剧,反用幽默活跃气氛,在这里,幽默成为曼德拉博大胸怀的自然写照,书写着一个坦荡而豁达的胸襟,体现着一种包容万事万物的海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