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童话故事 » 关于秋思的小故事

关于秋思的小故事

发布时间: 2021-02-09 12:24:18

⑴ 《秋思》的小故事

不知道你要的是哪个秋思?
张籍 《秋思》原文: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做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我在洛阳城里已住了三、四年,白发苍苍,我的家人不知怎样?是否还活在世上?让我忐忑不安。
夜晚,我来到窗前,一轮皎洁的月亮洒下悠悠清淡的光。不禁想起了故乡的亲人,真是“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便不由自主流下了眼泪。这眼泪是思乡的泪。这时,突然树上的叶子飘落了下来,秋风又把叶子卷了起来。哎……
我来到书房,想写封信给家人,可是不知从何说起,要说的话太多了……过了好长时间,终于把信写好了,便不知不觉地睡着了。
清晨一大早,我把信件封好,再用细绸子捆好。急匆匆的身影骑着马奔到驿站门口,“哦!原来你是专门为人捎信的。”他说:“是。”我便把信慎重递给他,他要走的时候,我再次把信拿起来看看有没有什么忘写的,再次把信封好拿给要走的人。我嘱咐捎信人要路上小心,一定要把这封信送给我的家人。让他们知道我还在这里,要过两、三年才能回去。
望着远去的他,滚烫的热泪迷蒙了我的双眼……

改写《秋思》故事

树叶黄了,被瑟瑟的秋风无情地吹走。客居洛阳城里的诗人张籍目睹这凄凉的情景,禁不住想起自己的家乡。
他想给家人写一封信。正要落笔时,心里却涌起千愁万绪。远离故土的自己,有多少想说的话,有多少想写的事啊!长期独自生活的他有多少话想倾诉,借这次机会把想说的都写出来吧!诗人想了又想,终于落笔行书,尽情地讲述着自己与家人离别后的事情和自己的心里话。
信终于写好了,可诗人的心情还久久不能平静。他小心翼翼地将信封好,叮嘱送信人一定要将信完好无缺地送到家人手里。可在送信人即将出发之际,诗人又拆开信封,仔细地看了好几遍,生怕漏了一言半语。
送信人终于上路了,张籍一直目送他,直到他消失在天际。后来,张籍就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名诗——《秋思》。

⑵ 关于古诗古诗《秋思》的小故事

秋 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译诗:
一年一度的秋风,
又吹到了洛阳城中,
催我写一封家书,
将万重心意与亲人沟通。
捎信人即将出发,
我又拆开了缄上的信封,
赶快再添上几句,
说不尽的心事,
无奈太匆匆。

鉴赏:
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叙事成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情事往往成为绝句的习见题材 ,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张籍这首《 秋思 》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异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羁旅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第一句说客居洛阳,又见秋风。平平叙事,不事渲染 ,却有含蕴 。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而仿佛不可见。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带来无边春色一样,秋风所包含的肃杀之气,也可使木叶黄落 ,百卉凋零 ,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态。它无形可见,却处处可见。羁留异乡的游子,见到这一派凄凉摇落之景,不可避免地要勾起羁泊异乡的孤孑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这平淡而富于含蕴的见字,所给予读者的暗示和联想,是异常丰富的。

第二句紧承见秋风,正面写思字。晋代张翰 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 :‘ 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晋书·张翰传》)。张籍祖籍吴郡 ,此时客居洛阳,情况与当年的张翰相仿佛,当他见秋风而起乡思的时候,也许曾经联想到张翰的这段故事。但由于种种没有明言的原因,竟不能效张翰的命驾而归,只好修一封家书来寄托思家怀乡的感情。这就使本来已经很深切强烈的乡思中又平添了欲归不得的惆怅 ,思绪变得愈加复杂多端了。欲作家书意万重,这欲字颇可玩味。它所表达的正是诗人铺纸伸笔之际的意念和情态:心中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本来显得比较抽象的意万重,由于有了这欲作家书而迟迟无法下笔的神情意态描写,反而变得鲜明可触、易于想象了。
三、四两句 ,撇开写信的具体过程和具体内容,只剪取家书即将发出时的一个细节——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诗人既因意万重而感到无从下笔,又因托行人之便捎信而无暇细加考虑 ,深厚丰富的情意和难以表达的矛盾 ,加以时间匆匆,竟使这封包含着千言万语的信近乎书被催成墨未浓(李商隐《无题四首》)了。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将要上路的时候,却又突然想起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 ,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 。复恐二字 ,刻画心理入微 。这 临发又开封 的细节,与其说是为了添写几句匆匆未说尽的内容,不如说是为了验证一下自己的疑惑和担心。而这种毫无定准的恐,竟然促使诗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开封的决定,正显出他对这封意万重的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当然,并非生活中所有行人临发又开封的现象都具有典型性 ,都值得写讲诗里 。只有当它和特定的背景、特定的心理状态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方才显出它的典型意义。这首诗,在见秋风、意万重,而又 复恐匆匆说不尽 的情况下来写临发又开封的细节,本身就包含着对生活素材的提炼和典型化 ,而不是对生活的简单摹写 。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题张司业诗》),此评深得张籍优秀作品创作要旨和甘苦三昧。这首极本色、极平淡,象生活本身一样自然的诗,其实印证了王安石精到的评论。

⑶ 关于秋思的小故事非常急

唐朝有个诗人叫张籍的,
曾在洛阳做过官,
在这段时期发生过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

籍因此也留下了今天我们学到的《秋思》这首诗。

一个秋风瑟瑟的傍晚,
张籍从办公的府衙回来,
快到门口时,
看见自己的住所门口围了
一大群人,并在那里指指点点,小声议论着。张籍很奇怪,就赶紧上去让随从把众人赶开,
一望之下不由大吃一惊,
原来自己的门口有一个老婆婆躺在那里,
衣衫褴褛,面色苍白,一
阵秋风吹过,冻得她浑身直打颤,看上去已经虚弱得不行了。

张籍见了忙让随从把老婆婆抬进了自己的客房,
并让家人准备了姜汤、
稀粥等让老婆婆
喝下,等了大概一柱香的时间,她才慢慢有了精神,张籍就问道:
“老人家怎么沦落到这个
地步啊?”老婆婆知道张籍肯定是个好人,就说道:
“大老爷,我
……
”说着抽泣着讲了自
己的经历。

原来这个老婆婆的儿子在外面做工,
但前不久同乡有人带信来,
说是自己的儿子被石头
给砸坏了,
老婆婆一听就急了,
甚至连衣服都来不及带就向儿子做工的地方赶去,
结果没想
到等到了洛阳,
天气一下子冷了下来,钱也用完了,如果不是这次遇到张籍的帮助,自己就
要死在洛阳了。

张籍听了以后不由被这平凡又伟大的母爱所感动,
就送了老婆婆一些银两,
让她能顺利
的找到自己的儿子。
同时心里也是感慨万千,
联想到自己也是不远千里在外为官,
自己的老
母亲肯定也是十分牵挂自己的,于是就想给家里写一封书信,好让家人安心。

但直到提起笔,
才觉得自己要说的事太多太多了,
竟然不知道从何说起。
直到天快亮了,
这封信才算是写好,
可就在捎信的人临走前,
突然想起还有几件事没写,
又拆了信封补写了
上去,如此反复了二三回,才算是完成了这封信。

事后张籍为了记念这个故事,作了一首《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⑷ 秋思的小故事

诗人张籍离开家乡,风尘仆仆的来到了洛阳城。 光阴似箭,转眼间秋姑娘就降临人间,树叶枯黄,都纷纷落了下来。冷风阵阵,让人们感到无比凄凉、悲哀,张籍禁不住涌起思想之情。

他怀念故乡,怀念那些乡亲父老、亲朋好友。他看着一片片落下的树叶,像一封封信,带表自己的思念,飘向自己的家乡,泪落了。突然,一个想法在他脑中闪过,咦,我可以写一封家书啊!

说干就干,他立马回家,拿起笔写了起来。一个时辰,两个时辰……一封家书写完了,他又喜又悲,喜的是可以向老母亲问候了;悲的是自己不能亲自问候老母亲。

第二天,他找来送信的王二,对他说:“王公子麻烦你帮我把这封信送给我的老母亲。”王二说:“张公子可请放心,我定会帮你送到。”

正当王二离开张家时,张籍突然间想起来有些话还没有写完,他立马叫住王二,“王公子,等等”他把信改了改又依依不舍地交给了王二。 于是就有了秋思这个古诗。

出自:《秋思》是唐代诗人张籍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原文:

秋思

唐代: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译文:

洛阳城里刮起了秋风,心中思绪翻涌想写封家书问候平安。

又担心时间匆忙有什么没有写到之处,在送信之人即将出发前再次打开信封检查。

(4)关于秋思的小故事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张籍原籍吴郡,他在创作这首诗时正客居洛阳城。当时是秋季,秋风勾起了诗人独在异乡的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于是创作了这首诗。

赏析:

这是乡愁诗。通过叙述写信前后的心情,表达乡愁之深。第一句交代“作家书”的原因(“见秋风”),以下三句是描写作书前、作书后的心理活动。

作书前是“意万重”,作书后是“复恐说不尽”。“临发开封”这个细节把“复恐说不尽”的心态表现得栩栩如生,意形相融。写的是人人意中常有之事,却非人人所能道出。

作客他乡,见秋风而思故里,托便人捎信。临走时怕遗漏了什么,又连忙打开看了几遍。事本子平,而一经入诗,特别是一经张籍这样的高手入诗,便臻妙境。

这在诗坛上并不是常有的。 当然以家书为题材的作品,在唐诗中也不乏佳作。像岑参的《逢入京使》:“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写作者戎马倥偬,路遇使者,托传口信以慰家人。杜甫的《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作者身陷安禄山占领下的长安,不知战乱中的家人是否安吉。

切盼来书以慰远情。他们都用独特的技巧表达了思家的心情。这首诗与众不同的是寄深沉于浅淡,寓曲折于平缓,乍看起来,寥寥数语,细细吟味,却有无穷意味。

作者介绍:

张籍(约766年 — 约830年),字文昌,唐代诗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汉族,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

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为韩门大弟子,其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代表作有《秋思》、《节妇吟》、《野老歌》等。

⑸ 秋思小故事

改写《秋思》故事

树叶黄了,被瑟瑟的秋风无情地吹走。客居洛阳城里的诗回人张籍目答睹这凄凉的情景,禁不住想起自己的家乡。
他想给家人写一封信。正要落笔时,心里却涌起千愁万绪。远离故土的自己,有多少想说的话,有多少想写的事啊!长期独自生活的他有多少话想倾诉,借这次机会把想说的都写出来吧!诗人想了又想,终于落笔行书,尽情地讲述着自己与家人离别后的事情和自己的心里话。
信终于写好了,可诗人的心情还久久不能平静。他小心翼翼地将信封好,叮嘱送信人一定要将信完好无缺地送到家人手里。可在送信人即将出发之际,诗人又拆开信封,仔细地看了好几遍,生怕漏了一言半语。
送信人终于上路了,张籍一直目送他,直到他消失在天际。后来,张籍就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名诗——《秋思》。

⑹ 秋思编一个小故事

树叶黄了,被瑟瑟的秋风无情地吹走。客居洛阳城里的诗人张籍目睹这凄凉的情景,禁不住想内起自己的容家乡。
他想给家人写一封信。正要落笔时,心里却涌起千愁万绪。远离故土的自己,有多少想说的话,有多少想写的事啊!长期独自生活的他有多少话想倾诉,借这次机会把想说的都写出来吧!诗人想了又想,终于落笔行书,尽情地讲述着自己与家人离别后的事情和自己的心里话。
信终于写好了,可诗人的心情还久久不能平静。他小心翼翼地将信封好,叮嘱送信人一定要将信完好无缺地送到家人手里。可在送信人即将出发之际,诗人又拆开信封,仔细地看了好几遍,生怕漏了一言半语。
送信人终于上路了,张籍一直目送他,直到他消失在天际。后来,张籍就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名诗——《秋思》。

⑺ 谁有《秋思》的小故事

根据《秋思》改编的故事
秋风瑟瑟,秋意浓浓。放眼望去,大地一片枯黄。花谢了,草枯了,大雁南飞了,老槐树那茂盛的绿叶,也化作片片蝴蝶,飘飘悠悠地往下落。是呀,又到了落叶归根、阖家团聚的时间了,可是……诗人心头泛起一阵酸楚,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我那魂牵梦萦的故乡啊?故乡的亲人啊,你们一切都可安好?诗人面对故乡的方向站立着,凝神望着蓝天,好久,好久……
一声长长的叹息之后,诗人转身回了书房,他铺开纸,提起笔,准备给家人写一封信。可是面对着洁白的信纸,诗人的心里有千言万语涌上心头,父母可安康,兄弟们生活可顺利,孩子们是否乖巧,甚至临出门时自己栽种的那一丛菊花,是否长得茁壮……端坐在书桌前,诗人手中的毛笔,似乎有千斤重,久久不见它落下。唉,想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该从何说起。
费了好大功夫,信终于写完了。诗人把信反复读了几遍,确定自己想说的事儿已经都写在上面了。他把信工工整整地叠好,装进信封里,封了口。然后,像捧着什么宝贝似的,双手高举着送到等在门口的信使手中,双眼恳切地注视着他:“大哥,这是我给家里报平安的信,麻烦你一定要亲手交给我的父亲大人。”信使接过信,塞进斜挎在胸前的包袱里,安慰他:“放心,我一定会把信送到的。”说完,一手执缰,一手拍马,准备上马赶路。就在信使跨上马鞍的一刹那,诗人突然急促地大叫起来:“大哥等等,大哥等等,小弟还有话说。”信使停下即将抬起的右腿,疑惑地看着诗人,问:“还有什么事情吗?”诗人不好意思地说:“我只是突然想起一件事来,不知是否也写进信里,大哥缓行一步,容我再仔细看看。”信使只好从包袱中再次取出那封信,递还给诗人。诗人急忙打开已经封住的家书,从头至尾又读了一遍,确信自己想说的话已经都在上头了,才再一次封了信,满怀歉意地递上:“大哥,对不起,耽误你的行程了。”信使同情地看着诗人,一边接信,一边摇头:“别介意,我能理解您的心情。那么,我要走了,后会有期!”说完,跨上马,拽紧缰绳,绝尘而去,只留下诗人在大门口,望着信使远去的身影,一直到看不见……

⑻ 关于秋思的小故事 120字左右 急急急啊

改写《秋思》抄故事

树叶黄了,被瑟瑟的秋风无情地吹走。客居洛阳城里的诗人张籍目睹这凄凉的情景,禁不住想起自己的家乡。
他想给家人写一封信。正要落笔时,心里却涌起千愁万绪。远离故土的自己,有多少想说的话,有多少想写的事啊!长期独自生活的他有多少话想倾诉,借这次机会把想说的都写出来吧!诗人想了又想,终于落笔行书,尽情地讲述着自己与家人离别后的事情和自己的心里话。
信终于写好了,可诗人的心情还久久不能平静。他小心翼翼地将信封好,叮嘱送信人一定要将信完好无缺地送到家人手里。可在送信人即将出发之际,诗人又拆开信封,仔细地看了好几遍,生怕漏了一言半语。
送信人终于上路了,张籍一直目送他,直到他消失在天际。后来,张籍就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名诗——《秋思》。

⑼ 关于秋思的小故事

诗歌行不行~我贴出来了哦~

请听着,

倘若你倘若你对我的爱意逐渐版消失,我也权将缓缓终止我的爱。

若你突然将我遗忘,就别再来找我,因为我也将早已忘记你。

但是,如果哪一天,哪一刻,觉得你我命运相依。

若果每一天都有一朵花,爬上你的双唇前来寻我。

那么,亲爱的,我心中的爱会再次燃起,我的心忘不了,我的爱因你的爱而饱满。

只要你一息尚存,它就会在你的怀里,并且被我紧紧抱着。

为什么每只爬行的昆虫都有自己的方向?

鱼儿游来游去的时候它感到快乐还是忧伤呢?

世界上果真有一生只歌唱一次的荆棘鸟吗?

蜗牛没有壳,它能变成蚯蚓吗?

两个相爱的人死后,灵魂可以相互寻找吗?

当贫穷让我们颜面无光的时候,生命因何而光彩照人呢?

我在这里爱你,而地平线徒然的隐藏着你。

为什么当我悲伤,却感觉你远离的时候,全部的爱会突如其来的来临呢?

爱情太短,而遗忘太长。

当华美的叶片落尽,生命的脉络才历历可见。轻轻地剥落表皮,看得见脉络却也看得见伤痕。

是不是我们的爱情也要到双髯青丝,时光逝去时,才能像北方冬天的树干般,清晰,勇敢,坚强。

⑽ 关于秋思的小故事(300字左右)

秋思
诗人张籍离开家乡,风尘仆仆的来到了洛阳城。
光阴似箭,转眼间秋姑娘就降临人间,树叶枯黄,都纷纷落了下来。冷风阵阵,让人们感到无比凄凉、悲哀,张籍禁不住涌起思想之情,他怀念故乡,怀念那些乡亲父老、亲朋好友。
张籍想探望家人,想留在故乡,可是没有任何办法,他只能通过写家信祝福亲人:祝父母“寿比南山,福如东海”,可惜对乡亲家人说的事情太多太多,万一这次是他与亲戚最后一次联系?如果这次的信没有将自己想表达的意思说清楚?那怎么办?此时此刻,张籍的内心是多么复杂,多么矛盾。
每当捎信的人刚要启程的时刻,他还要将信封拆开,唯恐写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让父母为自己担忧,也担心会不会少写。有时候甚至不能发现错误他也迟迟不肯将信送走。虽然每次这样时,捎信人炯炯有神的目光都会显得黯然失色,但是他也了解张籍诗人顷刻的心情。
张籍就这样反反复复地用锐利的目光扫视这封信,从而引出了“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这句描写矛盾、复杂心理的诗句。

共计356个字。如想写得好选第二篇。

题目: 秋风秋雨秋煞人

诗人张籍离开家乡,风尘仆仆的来到了洛阳城。
光阴似箭,转眼间中秋节都即将来临,树叶枯黄,都纷纷落了下来。洛阳城内,冷风阵阵,让人们感到这世间无比凄凉,张籍禁不住涌起思想之情,他怀念故土,怀念那些乡亲父老……
张籍想想亲自登门拜访亲朋好友们,顺便回到故乡去探望父母。可惜因为遇见一位正要回需要当官,没有办法。沮丧之季,恰巧遇见一位正要回到家乡的同乡,决心写一封家信委托同乡务必要把信转送到父母手中,以表孝心。信中有着甜蜜祝福语:祝父母“寿比南山,福如东海”,只怪对乡亲家人说的事情太多太多,万一这次是他与亲戚最后一次联系?如果这次的信没有将自己想表达的意思说清楚?那怎么办?此时此刻,张籍的内心是多么复杂,多么矛盾。
每当捎信的人刚要启程的时刻,他还要将信封拆开,唯恐写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让父母为自己担忧,也担心会不会少写。有时候甚至不能发现错误他也迟迟不肯将信送走。虽然每次这样时,捎信人炯炯有神的目光都会显得黯然失色,但是他也了解张籍诗人顷刻的心情。
张籍就这样反反复复地用锐利的目光扫视这封信,他那紧锁的眉头正好照应了他没有思绪的心情,此时他是多么想回乡啊!
张籍望着蓝天多么想高歌呐喊,倾诉着自己的心愿……

共计:461字。如想写少写第一篇。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