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守规的小故事
㈠ 关于遵纪守法的小故事
这个战士应该表扬
有一次,刘少奇同志去散步,走到某炮兵阵地,回想进去看看。站答岗的战士不让进。随行人员上前对战士说:“少奇同志想去看看阵地。”战士认真地说:“上级有规定,要有上级指示才能看。”
随行人员很生气,少奇同志却没有生气。反而笑着说:“回去吧!”说着就往回走。一边走一边告诉随行人员:“回去告诉那个战士的领导,不要批评他,他做得很对。”后来部队领导知道了,要批评那个战士,少奇同志再次让工作人员转告部队领导:“这个战士认真执行规定制度,不但不应批评,还应该表扬。”
拓展资料
刘少奇(1898年11月24日-1969年11月12日),生于湖南省宁乡县,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刘少奇同志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了一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各个历史时期都作出了重大贡献,为党和人民建立了丰功伟绩,受到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
㈡ 守规矩的小故事
一、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蜀后主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出兵北伐曹魏。马谡主动请缨,立下军令状,表示如果不能完成任务,愿依军法治罪。然后,就带兵去占领军事要塞街亭。
但马谡刚愎自用、自作主张地将大军部署在远离水源的街亭山上。曹魏名将张郃挥兵切断水源,掐断粮道,将马谡部队围困于山上,然后纵火烧山。蜀军饥渴难忍,军心涣散,不战自乱。
马谡被司马懿夺了街亭,导致诸葛亮最有希望取胜的一次北伐完全失败。班师回朝后,诸葛亮为明军纪,将马谡问斩。
而马谡素来是诸葛亮看重的人才,在南征孟获时出了很多有用的计策,并且两人私交甚好,所以行刑时诸葛亮泪如雨下。之后诸葛亮上表要求降职处分自己,也承担了部分北伐失败的责任。
二、曾子杀猪
一天早晨,曾子的妻子梳洗完毕,换上一身干净整洁的新衣,准备去集市买一些东西。她出了家门没走多远,儿子就哭喊着从身后撵了上来,吵着闹着要跟着去。孩子不大,集市离家又远,带着他很不方便。
因此曾子的妻子对儿子说:“你回去在家等着,我买了东西一会儿就回来。你不是爱吃酱汁烧的蹄子、猪肠炖的汤吗?我回来以后杀了猪就给你做。”这话倒也灵验。她儿子一听,立即安静下来,乖乖地望着妈妈一个人远去。
曾子的妻子从集市回来时,还没跨进家门就听见院子里捉猪的声音。她进门一看,原来是曾子正准备杀猪给儿子做好吃的东西。
她急忙上前拦住丈夫,说道:“家里只养了这几头猪,都是逢年过节时才杀的。你怎么拿我哄孩子的话当真呢?”
曾子说:“在小孩面前是不能撒谎的。他们年幼无知,经常从父母那里学习知识,听取教诲。如果我们现在说一些欺骗他的话,等于是教他今后去欺骗别人。虽然做母亲的一时能哄得过孩子,但是过后他知道受了骗,就不会再相信妈妈的话。这样一来,你就很难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了。”
曾子的妻子觉得丈夫的话很有道理,于是心悦诚服地帮助曾子杀猪去毛、剔骨切肉。没过多久,曾子的妻子就为儿子做好了一顿丰盛的晚餐。
三、曹操割发代首
三国时期,曹操发兵宛城时规定:“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于是,骑马的士卒都下马,仔细地扶麦而过。
可是,曹操的马却因受惊而践踏了麦田。他很严肃地让执法的官员为自己定罪。执法官对照《 春秋》上的道理,认为不能处罚担任尊贵职务的人。
曹操认为,自己制定法令,自己却违反,怎么取信于军?即使我是全军统帅,也应受到一定处罚。他拿起剑割发,传示三军:“丞相踏麦,本当斩首号令,今割发以代。”
现在的人觉得剪头发是件很平常的事。可是,古人认为,头发是从父母那里继承的,随便割掉不仅大逆不道,而且是不孝的表现。曹操作为封建社会的政治家,能够割发代首,严于律己,实属难能可贵。
四、商鞅立法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
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
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五、法当有常
狄仁杰是唐朝有名的大臣,仕宦历经高宗、武后两朝。
他任大理丞时,一年之中断滞狱一万七千人,时称平恕。有一次,武卫大将权善才误砍昭陵柏树,狄仁杰奏罪当免职。
唐高宗勃然大怒,下令立诛权善才。狄仁杰又奏权罪不当死,高宗说:“善才陷我不孝,必须杀掉他才解我心头之恨。”左右的人听到这里,都朝狄仁杰使眼色,叫他离开殿廷,狄仁杰却不慌不忙地说:“臣闻逆龙鳞,忤人主,自古以为雄,臣遇以为不然。
居桀、纣时则难,尧、舜时则易。臣今幸逢尧、舜,不惧比干之诛。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法既无常,则百姓何所措其手足!陛下必欲变法,请从今日为始”。一番说既婉转得体,又顾全了高宗的面子,其态度才缓和下来,善才幸免一死。
㈢ 有关遵守规则的故事
1、《列宁守纪的故事》
有一次列宁去克里姆林宫理发室理发。当时,这个理发室只有两个理发师,忙不过来,很多人都坐着排队,等候理发。列宁进去后,大家连忙让座,并且请列宁先理,可是列宁却微笑着对大家说:“谢谢同志们的好意。不过这样做是要不得的,每个人都应该遵守公共秩序,按照先后次序理发。”他说完后,就随手搬了一把椅子,坐在最后一个位置上。
2、《我也要遵守制度》
那还是在延安的时候,毛主席去医院看望关向应政委。两人愉快的在病房里交谈起来。护士进来说:“同志,医生吩咐,病人要安静,不能会客。”毛主席谦和的说:“对不起,小同志。”随即辞别关向应离开了病房。
3、《无论谁都要遵守制度》
一次,周恩来去北戴河,需要看世界地图和一些书籍。工作人员给北戴河文化馆打电话,说有位领导要看世界地图和其他一些书籍。接电话的小黄回答:“我们有规定,图书不外借,要看请自己来。”周恩来便冒雨到图书馆借书。小黄一见是周总理,心里很懊悔,总理和蔼的说:“无论谁都要遵守制度。”
4、《这个战士应该表扬的》
有一次,刘少奇同志去散步,走到某炮兵阵地,想进去看看。站岗的战士不让进。随行人员上前对战士说:“少奇同志想去看看阵地。”战士认真地说:“上级有规定,要有上级指示才能看。”随行人员很生气,少奇同志却没有生气。反而笑着说:“回去吧!”说着就往回走。
一边走一边告诉随行人员:“回去告诉那个战士的领导,不要批评他,他做得很对。”后来部队领导知道了,要批评那个战士,少奇同志再次让工作人员转告部队领导:“这个战士认真执行规定制度,不但不应批评,还应该表扬。”
(3)关于守规的小故事扩展阅读
规则,是运行、运作规律所遵循的法则。一般指由群众共同制定、公认或由代表人统一制定并通过的,由群体里的所有成员一起遵守的条例和章程。
它存在三种形式:明规则、潜规则、元规则。无论何种规则只要违背善恶的道德必须严惩不贷以维护世间和谐。
明规则是有明文规定的规则,存在需要不断完善的局限性;潜规则是无明文规定的规则,约定俗成无局限性,可弥补明规则不足之处;元规则是一种以暴力竞争解决问题的规则,善恶参半,非道德之理的文明之道。
规则,是运行、运作规律所遵循的法则。规则是指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不成文规定,而更多的时候,规则是得到每个社会公民承认和遵守而存在的。
㈣ 古代关于合规的故事
1.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蜀后主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出兵北伐曹魏。马谡主动请缨,立下军令状,表示如果不能完成任务,愿依军法治罪。然后,就带兵去占领军事要塞街亭。
但马谡刚愎自用、自作主张地将大军部署在远离水源的街亭山上。曹魏名将张郃挥兵切断水源,掐断粮道,将马谡部队围困于山上,然后纵火烧山。蜀军饥渴难忍,军心涣散,不战自乱。
马谡被司马懿夺了街亭,导致诸葛亮最有希望取胜的一次北伐完全失败。班师回朝后,诸葛亮为明军纪,将马谡问斩。
而马谡素来是诸葛亮看重的人才,在南征孟获时出了很多有用的计策,并且两人私交甚好,所以行刑时诸葛亮泪如雨下。之后诸葛亮上表要求降职处分自己,也承担了部分北伐失败的责任。
2.曾子杀猪。
一个晴朗的早晨,曾子的妻子梳洗完毕,换上一身干净整洁的蓝布新衣,准备去集市买一些东西。她出了家门没走多远,儿子就哭喊着从身后撵了上来,吵着闹着要跟着去。孩子不大,集市离家又远,带着他很不方便。
因此曾子的妻子对儿子说:“你回去在家等着,我买了东西一会儿就回来。你不是爱吃酱汁烧的蹄子、猪肠炖的汤吗?我回来以后杀了猪就给你做。”这话倒也灵验。她儿子一听,立即安静下来,乖乖地望着妈妈一个人远去。
曾子的妻子从集市回来时,还没跨进家门就听见院子里捉猪的声音。她进门一看,原来是曾子正准备杀猪给儿子做好吃的东西。
她急忙上前拦住丈夫,说道:“家里只养了这几头猪,都是逢年过节时才杀的。你怎么拿我哄孩子的话当真呢?”
曾子说:“在小孩面前是不能撒谎的。他们年幼无知,经常从父母那里学习知识,听取教诲。如果我们现在说一些欺骗他的话,等于是教他今后去欺骗别人。虽然做母亲的一时能哄得过孩子,但是过后他知道受了骗,就不会再相信妈妈的话。这样一来,你就很难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了。”
曾子的妻子觉得丈夫的话很有道理,于是心悦诚服地帮助曾子杀猪去毛、剔骨切肉。没过多久,曾子的妻子就为儿子做好了一顿丰盛的晚餐。
3.曹操割发代首。
三国时期, 曹操发兵宛城时规定:“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于是,骑马的士卒都下马,仔细地扶麦而过。
可是,曹操的马却因受惊而践踏了麦田。他很严肃地让执法的官员为自己定罪。执法官对照《 春秋》上的道理,认为不能处罚担任尊贵职务的人。
曹操认为,自己制定法令,自己却违反,怎么取信于军?即使我是全军统帅,也应受到一定处罚。他拿起剑割发,传示三军:“丞相踏麦,本当斩首号令,今割发以代。”
现在的人觉得剪头发是件很平常的事。可是,古人认为,头发是从父母那里继承的,随便割掉不仅大逆不道,而且是不孝的表现。曹操作为封建社会的政治家,能够割发代首,严于律己,实属难能可贵。
4.商鞅立法。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
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
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5.法当有常。
狄仁杰是唐朝有名的大臣,仕宦历经高宗、武后两朝。他做大理丞时,清理大量疑难积案,一年中判处有罪或无罪释放的多至一万七千人,没有一个认为冤屈再要求申诉的。
有个武卫大将军叫权善才的,因为误砍了太宗昭陵上的柏树,仁杰上奏罪该免职,高宗认为太轻了,叫马上把他处死。仁杰又上奏说此人罪不当死。
高宗生气了,板着脸说:“此人斫昭陵上的树,是陷我于不孝,必须杀掉!”
旁边的人示意仁杰赶快走开,仁杰不理睬,说:“我听说违背圣意、做出背叛皇上事情的人,自古以来都要蒙受灾难。
但是我不以为是这样。如果处在桀纣时期,那就要蒙难了,但处在尧舜时期,就不会。臣等现在正处在尧舜时期,不怕还有像比干被杀那样的事情。
陛下制定法律,公之于众,无论徒刑、流放刑、死刑,都得按照罪行的大小轻重来判处,哪有所犯并非死罪,就叫判处死刑的?
刑法既无常规,教万民何所措其手足?陛下一定要变通法律,就从今天开始吧。古人说,假如偷了长陵的一把土就把那人杀了,这怎么能是一个好皇帝?
现在陛下为了昭陵的一株柏树杀掉一位将军。那千年以后,人们将把陛下看成是什么样的皇帝。这就是臣之所以不敢听陛下的命令杀权善才,以陷陛下于无道啊!”高宗的态度缓和一些了,权善才因此得以免死。
㈤ 名人遵守规则的小故事有哪些
那还是在延抄安的时候,毛主席去医院看望关向应政委。两人愉快的在病房里交谈起来。护士进来说:“同志,医生吩咐,病人要安静,不能会客。”毛主席谦和的说:“对不起,小同志。”随即辞别关向应离开了病房。
一次,周恩来去北戴河,需要看世界地图和一些书籍。工作人员给北戴河文化馆打电话,说有位领导要看世界地图和其他一些书籍。接电话的小黄回答:“我们有规定,图书不外借,要看请自己来。”周恩来便冒雨到图书馆借书。小黄一见是周总理,心里很懊悔,总理和蔼的说:“无论谁都要遵守制度。”
有一次,刘少奇同志去散步,走到某炮兵阵地,想进去看看。站岗的战士不让进。随行人员上前对战士说:“少奇同志想去看看阵地。”战士认真地说:“上级有规定,要有上级指示才能看。”随行人员很生气,少奇同志却没有生气。反而笑着说:“回去吧!”说着就往回走。一边走一边告诉随行人员:“回去告诉那个战士的领导,不要批评他,他做得很对。”后来部队领导知道了,要批评那个战士,少奇同志再次让工作人员转告部队领导:“这个战士认真执行规定制度,不但不应批评,还应该表扬.”
㈥ 守规矩的小故事
1、《我也要遵守制度》
那还是在延安的时候,毛主席去医院看望关向内应政委。两人容愉快的在病房里交谈起来。护士进来说:“同志,医生吩咐,病人要安静,不能会客。”毛主席谦和的说:“对不起,小同志。”随即辞别关向应离开了病房。
2、《无论谁都要遵守制度》
一次,周恩来去北戴河,需要看世界地图和一些书籍。工作人员给北戴河文化馆打电话,说有位领导要看世界地图和其他一些书籍。接电话的小黄回答:“我们有规定,图书不外借,要看请自己来。”周恩来便冒雨到图书馆借书。小黄一见是周总理,心里很懊悔,总理和蔼的说:“无论谁都要遵守制度。”
3、《这个战士应该表扬的》
有一次,刘少奇同志去散步,走到某炮兵阵地,想进去看看。站岗的战士不让进。随行人员上前对战士说:“少奇同志想去看看阵地。”战士认真地说:“上级有规定,要有上级指示才能看。”随行人员很生气,少奇同志却没有生气。反而笑着说:“回去吧!”说着就往回走。一边走一边告诉随行人员:“回去告诉那个战士的领导,不要批评他,他做得很对。”后来部队领导知道了,要批评那个战士,少奇同志再次让工作人员转告部队领导:“这个战士认真执行规定制度,不但不应批评,还应该表扬。”
㈦ 名人遵守规则的小故事
1:《列宁守纪的故事》
“按次序理发”
有一次列宁去克里姆林宫理发室理发。当时,这个理发室只有两个理发师,忙不过来,很多人都坐着排队,等候理发。列宁进去后,大家连忙让座,并且请列宁先理,可是列宁却微笑着对大家说:“谢谢同志们的好意。不过这样做是要不得的,每个人都应该遵守公共秩序,按照先后次序理发。”他说完后,就随手搬了一把椅子,坐在最后一个位置上。
2:《我也要遵守制度》
那还是在延安的时候,毛主席去医院看望关向应政委。两人愉快的在病房里交谈起来。护士进来说:“同志,医生吩咐,病人要安静,不能会客。”毛主席谦和的说:“对不起,小同志。”随即辞别关向应离开了病房。
3:《无论谁都要遵守制度》
一次,周恩来去北戴河,需要看世界地图和一些书籍。工作人员给北戴河文化馆打电话,说有位领导要看世界地图和其他一些书籍。接电话的小黄回答:“我们有规定,图书不外借,要看请自己来。”周恩来便冒雨到图书馆借书。小黄一见是周总理,心里很懊悔,总理和蔼的说:“无论谁都要遵守制度。”
4:《这个战士应该表扬的》
有一次,刘少奇同志去散步,走到某炮兵阵地,想进去看看。站岗的战士不让进。随行人员上前对战士说:“少奇同志想去看看阵地。”战士认真地说:“上级有规定,要有上级指示才能看。”随行人员很生气,少奇同志却没有生气。反而笑着说:“回去吧!”说着就往回走。一边走一边告诉随行人员:“回去告诉那个战士的领导,不要批评他,他做得很对。”后来部队领导知道了,要批评那个战士,少奇同志再次让工作人员转告部队领导:“这个战士认真执行规定制度,不但不应批评,还应该表扬.”
㈧ 遵守规矩的小故事三百字
《我也要遵守制度》
那还是在延安的时候,毛主席去医院看望关向应政委内。两人愉快容的在病房里交谈起来。护士进来说:“同志,医生吩咐,病人要安静,不能会客。”毛主席谦和的说:“对不起,小同志。”随即辞别关向应离开了病房。
㈨ 遵守规则的小故事
一、一位出国探亲回来的女士向我说了这么一个见闻。一次,她在挪威首都奥斯陆公交站台等车。等车的有十几个人,人们很自觉地排起了队。排在她前面的是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大概他有些口渴了,就跑到路边一个自动售货柜上买了一瓶饮料。就这短短一会儿工夫,又来了几个人排在了队伍后面。
那小男孩过来后,径直站到了队伍最后面。我看见了,就招呼他排到我前面来,因为他刚才排在我前面的。小男孩摇摇手,羞涩地笑道,不啦,我刚才脱离了队伍,如果再排在那里,这是不符合规则的。这位女士不无感慨地说道,一个小孩在他脑海里,规则意识已根深蒂固,没有任何纪律和约束,完全是一种自觉行动。这种自觉行动,就是一个人的社会责任感。
二、在季羡林的散文集《留德十年》中,看到有这样一个情节描述:二战时,盟军进入到大反攻,苏联红军完成了对德国柏林的包围,德国百姓的生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食物短缺,燃料匮乏。
由于德国冬季非常寒冷,燃料缺乏可能导致许多居民冻死。为了生存,一些居民开始进山砍伐树木,当作燃料取暖用。当时的德国行政管理名存实亡,权力处于真空状态,一切都处于无政府状态。战争结束了,人们惊讶地发现,全德国没有发生一起居民滥砍乱伐事件,他们全部忠实地执行了规定:只砍枯藤朽木。
季老由衷地感叹,循规蹈矩,一丝不苟是德国人遵守的一条规则,任何时候都不会破坏规则,这已经深入到他们的骨子里,即使处于无政府状态中,也不会改变。
三、人生,如果说是场斗争不止的战场,可能语辞重了点。但至少也好像是一场比赛,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我们都要奔跑,直至终点。
有的人意愿浓烈,争当第一,有的人不择手段,犯规撞人样样都不放过,也有人不解为何要跑。跑或不跑,都各有各的遵守规则,这场比赛没有裁判,大家各求多福,小心谨慎。
有些人跑了几十年,自然也懂了些许门道。看清楚内心所需。何为目标,何为奖品,到底是否为你所需,如不,不跑也罢。
看清楚跑道方向。不要盲目随众,跟风跑到某条跑道上,如果真选择了一条跑道,那也是你喜欢,而与众人喜好无关。跑,也讲究姿势,与做人一般。输赢当然紧要,但遵守规则同等重要。人做天看,凡事都有代价,投机取巧终有湿鞋那天。
输赢胜负自己心里有数就好,没什么好解释抱怨的。即便对手使诈,自己输了,也是功课不精,吸取教训,下次再来就是。有些人跑了几十年,仍叽叽喳喳,此等人大可不必再多观望。真正的厉害角色是那些渐渐将之当跑步运动,低调、沉着、静静地跑的人。
四、一年秋天,强台风又一次侵袭了宝岛台湾。就在这次强台风袭来的时候,娱乐圈也卷起一阵强台风。
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日子,强台风即将到来,一个红遍两岸四地的女歌星,驾驶着自己的轿车到超级市场抢购新鲜蔬果。驾驶技术本来不好的她,由于急着回家,她不小心连续违反了好几次交通规则。
首先在行经忠孝东路时,她遇到了红灯,由于刹车不及,闯了一半红灯才停下车来,她尴尬得想要违章左转,结果当场被警察发现了,于是让她倒车回去。就在这时,警察一下子认出她的身份,于是没给她开罚单,而是笑笑放她走了。
接着,狂风大作,大雨滂沱,强台风到了。她心情顿时急切起来,想要早点回到家中。在她开车驶入八德路时,由于风雨太大,她甚至没有看清路牌,怀着侥幸的心理又一次违章回转,好心的警察当场抓到了她,同样,这位交警也认出了她,并表示台风天就算了,只是要她下次注意。
当她回到家的时候,她庆幸不已,因为在这个台风肆虐的日子里,她因为急着回家而数次违反交通规则,却得到了警察的理解,居然对她网开一面。就在她庆幸自己的好运的时候,娱乐狗仔队的记者们却没有在这个风雨交加的日子里,如同警察一般放她一马。
很快,她违反交通规则的新闻成了娱乐报章的头条,有记者甚至为她罗列出历年台风袭击因违章驾车而导致的种种惨剧。为此,她不得不出面为这件事情作出解释。
当大家用锋锐的措辞“拷问”她的时候,朋友们都希望她能为自己辩解或者缄默,这样对她的明星形象比较有利。而且台风天的交通违规是非常多的,从交警的网开一面就可以看出。但令人意外的是,她并没有为自己辩解,而是很坦诚地检讨了自己的错误,更令人意外的是,这一次她反而感谢了那些明星们深恶痛绝的狗仔队员。
她用生硬的普通话这样说道:“我感谢警察们的网开一面,但是更感谢那些在台风临头的时候,还关注着我言行举止并给我指导的记者们。可以说警察们的特殊关照让我感受到了温情,但是记者们的严厉则让我真正明白了一个做人的道理。
正如他们的报章新闻所说的那样,在台风来袭的时刻,每一个人都想安全回家,但是如果因此而违反交通规则,往往会造成巨大的惨剧,反而会让更多的人不能安全回家!所以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在灾难临头的时候我们必须遵守规则!另外,我今天勇敢地承认错误,就是希望更多的人能明白这个道理!”
她的坦诚让沸腾的媒体安静下来,报纸纷纷表扬她是一个诚实的明星,认为她有两种难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