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象棋的故事100字
Ⅰ 关于中国象棋的名人故事作文
以前抄,我总是以为下象棋袭不过是动动棋子罢了,可是现在象棋成了我的宝贝。
一天晚上,姥爷教我玩象棋。姥爷说:“下象棋是一种很有意思很锻炼人的智力的游戏,这里马走日象走田……”听着听着我就不耐烦了,心想这还不简单。接下来,姥爷就向我发起挑战,要我和他下一盘。我欣然应战,但没想到姥爷没费力气不一会就把我杀败了。从此不服输的我开始了练习象棋的生涯。在跟爷爷虚心的学习过程中,我棋艺有了突飞猛进地进步,我也喜欢上了象棋。
一天,我鼓起勇气,向姥爷挑战。姥爷见我来进攻,忙前来迎战,可我没想到的是,我不出十招就把姥爷的大帅抓着了。我心里想这是我的师傅吗?或许是姥爷在让着我吧?以前几分钟灭了我的姥爷怎么到这种地步了?看来我的棋艺进不了。
我现在很喜欢象棋,应该说下象棋是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乐趣了,我爱下象棋。
Ⅱ 有关下棋的简短故事
中国古代围棋故事——谢安下棋定军心
距今1600多年的晋朝时代,爆发了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淝水之战。东晋以八万人马,打败了号称百万人马的前秦八十万大军。
公元383年的冬天,寒风呼啸,大地呜咽,东晋京城一片惊慌。前秦的首领符坚凭借自己统一北方后的广袤天地,前秦的力量空前强大,北方各少数民族也臣服于他,此时的符坚是雄兵百万,战将千员。于是发兵百万攻打东晋,要扫平江南。东晋的皇帝晋孝武帝司马曜,急招宰相谢安进宫商讨御敌大计。谢安从容启奏道:符坚倾国出师后方空虚,战线过长,兵力分散,军需粮草接应困难,内部又分离不团结。臣早将淮北流散之民迁往淮南,坚壁清野断其供给。另其势难立足。晋孝武帝大喜,令其统领八万人马抗击秦军。
谢安在大军压境之际一如既往,照样下棋,弹琴,饮酒,作诗,闭口不谈大战之事。领军大将谢玄是他的侄儿,看到叔叔如此,不禁心中焦急万分,急到谢安的帐中询问叔叔的破敌计划。谢安只是随便说了句“到时再说吧”,就什么都不说了。谢玄回去后坐立不安,又不敢再三追问,可又放不下心,就和大都督谢石(谢安的弟弟),辅国将军谢琰(谢安的儿子)一同去看望谢安。
三人进得府来,谢安就知三人是为大战之事而来。然而谢安却闭口不谈御敌之事。谢安从从容容,好象没事一样。他吩咐家人和姬妾,一同去东山别墅游山玩水。山林间,小溪旁摆下了棋盘,谢安与兄弟和子侄轮流下棋,开始了车轮大战。谢玄暗自着急,但又不敢问。谢石是谢安的弟弟,他知道自己只能空挂一个大都督的名,有谢玄在,也就什么都不问了。谢安不慌不忙,行棋如行云流水,下得潇洒自如,得心应手。而谢石、谢琰和谢玄这些人,一个个心事重重,心不在焉心神不安,心里掂记着战事,棋下的前后矛盾,不是昏招败招,就是漏招臭棋。一个个就都败下阵去。直到日落西山谢安才尽兴而归。
三人深受谢安的感染,知道谢安定是胸有成竹了,所以回去后,各司其职,各练其兵,兵民们一看,也是人不慌,国不乱。军民上下,严阵以待。
在前秦兵马攻打下寿阳城后,令五万人马住守洛涧。秦军主将符融得到晋兵缺粮的消息后,马上请符坚火速出兵,以免晋军退走。符坚得到消息马上把大军留在河南项城,自领轻骑八千,星夜驰往寿阳。大都督谢石和先锋都督谢玄得知秦军人马未齐后,谢玄马上命五千精兵攻打洛涧。领兵的将刘牢之奋勇当先大破敌军,毙敌一万五千人,大获全胜。洛涧大捷,谢石命全军水路齐进,八万精兵声势浩大。秦军大败人心恐慌,寿阳城上符坚惊慌失措,看哪儿都是晋军,看着八公山上的草木,都象是晋兵。问为什么有这么多晋军?这就是成语“草木皆兵”的由来。随后在淝水两军的大决战中,晋军彻底打败了秦军,获得了淝水之战的决定胜利。
消息传到晋朝,谢安正在和宾客下棋,家人送上谢石谢玄的手书,他略瞟了一眼,心里已知里面要说之事,就随手把它放在旁边,好象没这回事一样,继续下棋。客人问信里说些什么,谢安若无其事地答道:子侄之辈已经破敌了。等棋下完了送走客人之后,谢安高兴地手舞足蹈,转身过门时,一脚踢在门坎上,把木屐的齿都碰断了!
Ⅲ 中国象棋的起源100字
中国象棋是起源于中国的一种棋戏,产生的年代不详。象棋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春秋战国时代文化名著的《楚辞. 招魂》中就有:“蔽象棋,有六博兮。”的词句。说明在当时已经有了“象棋”这个名词,当然那时的象棋不是现在的象棋,王逸注《楚辞》云“博,著也,行六棋,故曰六博。”。司马迁在《史记》中也提到了六博。据《史记.第六十九卷.苏秦列传》中记载:当时齐地的居民安居乐业“斗鸡走狗,六博蹋鞠”。可见象棋在当时已经开始在民间广泛流行。那时的棋,大概是一方为六子,叫“六博”。另据《说苑》记载:雍门子周以琴见孟尝君,曾说“足下......燕则斗象棋而舞郑女。”。可见当时,在达官权贵和士大夫中,已经很流行下棋了。
棋盘里的河界,又名“楚河汉界”。这个名称,可能是受到楚汉相争,韩信作象棋的传说的影响。传说无从考证,多半是后人附加的。南北朝时期,北周武帝,曾制《象经》,文学家庾信 曾赋《象棋经赋》及《进象棋经赋》。说明当时象棋已经在社会各界产生了普遍的影响。遗憾 的是这些作品大多失传了。而《续藏经》记载:“划神农以日月星辰为象,唐相牛僧孺用车、马、将、士、卒加炮,代之为棋矣。”根据这个记载,在唐朝之前的象棋没有炮,这恰好和中 国古代军事技术的发展相吻合。加炮之后象棋,才和现代的象棋相近,或者说初步成为现代象
棋的雏形。
进入明、清两代,象棋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名手辈出,佳作如云,涌现出一大批如周廷梅 王再越、吴梅圣等出类拔萃的象棋国手大家。棋理棋势的研究更加深化,促进了象棋文化的发展。是古代象棋史上的黄金时期。建国以后,老一代象棋艺术家杨官磷、新一代象棋国手胡荣华、柳大华、吕钦、后起新秀许银川以及赵庆阁等一大批象棋工作者,总结发扬了前人的文化遗产,勇于创新,锐意进取,使象棋文化的更加绚丽多彩,真正成为了中华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Ⅳ 关于象棋的故事两百字
爱下棋的国王
有一个爱下象棋的国王,他常和大臣、象棋高手对弈。国王大权在握,荣辱生杀都出在他嘴里,和他下棋可要特别小心。如果出手太厉害,把国王杀得一败涂地,他下不了台,就要恼羞成怒。但如果让棋太多,使国王赢得太容易,他又会觉得你在愚弄他,会大发雷霆。几年来,每次下棋国王都是赢家,大家都恭维他为天下独一无二的象棋高手。国王自己也觉得棋艺非凡,打遍天下无敌手。
一日,国王装扮成教书先生模样,走出宫门,微服私访。他来到京城一家酒店,见一群人挤在一起看什么,就挤上去看个究竟。原来,大家都在看一个十来岁的小姑娘正和一个青年人下象棋。那小姑娘机敏过人,下棋出奇快,一会儿就把青年人杀得一败涂地。国王来了棋兴,坐下来要和小姑娘对弈。小姑娘把手中的梨放在桌上,看了一眼对面的老头,说:“如果我输了,我就把这只梨给你,你输了给我什么呀?”
国王掏出一只精致的小袋子放在桌上,笑着说:“如果我输了,我就把这小袋子里的东西全给你。”
小姑娘一边玩着怀中的花猫,一边和国王下棋。不多一会儿,国王就损兵折将,很快就成了小姑娘的手下败将。国王不服输,又和小姑娘下了一盘,结果是同样惨败。国王这才心服口服,对小姑娘说:“你的棋艺十分了得,真是高手,佩服佩服!”
小姑娘笑着说:“我算什么高手呀,我的父亲才是下棋高手呢。他曾被选入宫中和国王对弈呢!只是他输给了国王。”
国王说:“你父亲既然是真正的高手,为什么会输给国王呢?”
小姑娘哈哈大笑道:“你这也不懂。父亲说,为了让国王高兴,他是故意输给国王的。”
国王恍然大悟。他把小袋子给了小姑娘,回头就走。小姑娘打开袋子一看,全是白花花的银子,赶忙追上去,说:“谁要你的东西呀,刚才打赌是闹着玩的啊!”
国王回到宫中,闭门反思,他想:下棋是这样,别的事难道不也一样?
Ⅳ 关于名人象棋的故事300字
去网络一下“许银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