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童话故事 » 关于优秀家风小故事200字

关于优秀家风小故事200字

发布时间: 2021-02-10 19:49:25

㈠ 身边的优秀家风小故事

“ 寒门家风好,少年早成才”,我们的家是一个普通的家庭,有欢乐也有争吵,但更多
地还是快乐。构成这种和谐氛围的主要因素是我们自定的那些不成文的“家风家训”,虽然
父母水平不高,能够教给孩子的知识有限,但是他们会教给我做人的原则和生活的态度,在
这种健康的、和谐的生活准则下,我会健康、自信地茁壮成长。

父母在家也给我定了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让我每天要坚持写观察日记。那时我才上 三
年级,刚开始的确很困难。有时候我也会跟家长抱怨:“妈妈,我实在写不出来啊,我能看
到很多东西,但是回到家动笔的时候我会发现,能记在脑子里的只有几句话。”那是,父母
都是很坚定地说“那不是还有几句话么,你就把这几句话写出来,数量我可以不要求,但是
质量必须要有保障,你记不住、不会写就是因为你看的书太少,所以你要都多看书,才能够
积累好句子”在父母要求下,我把写日记的好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现在我也不用担心写不
出好作文了。
“处世为人理应与人为善”这是父母给我定的第二条“家规”,在我懂事开始,父母就
教育我要尊重长辈,做人要诚实,不干坏事,不说脏话。在与小朋友的交往中要友善,不要
因为小事就斤斤计较,伤了和气。做一个宽容、有涵养的女孩。到现在我都从未骂过人。
在家里,家长有意识地创立自己的好家风、延续自己的好家风,使整个家庭与子女受益。
那作为新一代的我们,要努力将前辈的优良家风传承下来,让它成为一种潜在的、无形的力
量,引领我们健康成长。

㈡ 我说我们的家风家训故事征文200字

中国是文明礼仪之邦,家家都有家风与家训,有的是出自名人名言,有的是摘抄《论语》,有的是来自谚语。我家也不例外。
家和万事兴;勤俭节约;与邻居友好互助。这些语句始终铭记在我的心间,还有那一个一个的小故事……
50年代末,60年代初,那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我的外婆20几岁。那个年代,并不是丰衣足食,也不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而是整天空空的肚子。粮食根本不够,那时候吃饭的样子,就是狼吞虎咽。经历了那个年代,外婆就告诉小小的我:“我们那个时候是多么困难啊!所以你们要节约粮食,勤俭持家啊!一粒米,一滴水,都不能浪费,万一哪一天闹粮荒,就派得上用场!”从此以后,“勤俭持家”就成为了我们的家风。
“家和万事兴”是我家的家训。妈妈说,如果一家人和和美美,那还有什么比这更幸福了呢?一次,我和妈妈对一道题起了争执,妈妈认为对,我认为错,双方的意见都不相同。妈妈说:“我知道的肯定比你多,我是对的。”我说:“我现在正在学,肯定有更加深的了解,我才是对的。”双方一直争执不下,眼看就要吵起来。这时候,德高望重的外婆发话了:“记住,家和万事兴!”我和妈妈对视一眼,最后,我们都耐心地给对方解释了自己的理由,再没有争吵。家和万事兴,说的可真对呀!
我真希望我家的家风家训能世代相传,有朝一日,实现幸福的四大目标!

㈢ 我的家风家训小故事,家风家训60字以内,背景故事200字左右

1位粉丝
家风家训:每个家有不同的家训家风。良好的家训家风,能使人积极向上,走上成功;不良的
家训家风,会使人误入歧途,坠入深渊。诚实守信是我家的家训,它一直伴着我成长。
背景故事:三年级时,我认识了一个名叫小方的人。他的爸爸妈妈从不管他,他就经常长时间
游戏,不爱学习。有一天放学,他让我去他家玩游戏,我禁不起诱惑,就和他去了,一直玩到天黑了才回家。一到家,妈妈就劈头盖脸地问我:“你去哪儿了?这么晚才到家?”妈妈凶得像只
豹子,脸色很是难看。我吞吞吐吐地说:“我在学校写作业,写完才回来。”妈妈听了气不打一处来喊道:“胡说!我去过你的班级,早就没人了,你还在写作业?你到底去哪啦?别以为我不知道!快说!”爸爸见着情况不妙忙过来把我拉到房间,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儿子,我们不是常对你说嘛,做人要诚实,你怎么能撒谎呢?你是学生,主要的任务是学习。‘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呀?”听了爸爸这番话,我使劲地点了点头向爸爸说了放学后去同学家玩游戏的过程,向妈妈承认了错误并保证以后不再撒谎准时回家。几个月后的一次数学考试,考卷发下来了,我一看成绩是98分,心里挺高兴,可仔细一查,发现填空题有两空错了,老师没有发现。这样一来,我的真实成绩只有
94分。上课时,我进行着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到底是去找老师改过来?还是不去呢?令
我左右为难。这时,我的耳边似乎又响起了爸爸曾对我说的那句话“做人要诚实”
。最终,我还是鼓起勇气,找老师改了分数。老师表扬了我,我很开心,因为我做到了诚实。
爸爸的那番话令至今我还记忆犹新,它时刻提醒着我做人要诚实。做人诚实就是我
的家训家风,它一直伴着我成长。
推荐于 2017-05-09
查看全部5个回答

㈣ 优秀家风小故事

家风家训小故事
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中国人的心中。每个家,都有家训、家规、家风,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对后代的策鞭,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
每一个家庭都有淳朴的家风,每一个家长都会以自己体悟出来的处世之道教育自己的孩子。家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空间,在孩子身上处处会烙有家风的印记,可以说,家风就是文化和道德的言传身教,是智慧和处事方略的潜移默化。
记得小时候,每到节日,特别是春节,年三十,一家人在一起看春节晚会,吃年夜饭,我父亲就开始给我们讲他小时候的事:他爸爸(她的爷爷)是一个大家庭20多人,吃饭的时候,我爷爷先给我太爷盛饭,太爷动筷了,他们才敢吃饭,我太爷就把好吃的给我爸吃一口,这就体现了我们“尊老爱幼、孝敬长辈”的家风。每到节日,农闲时节,村里的有些人就聚在一起赌博,父亲就告诫我禁止参与赌博,赌博能造成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不准吸烟:烟有百害,无一利,酒少喝怡情,喝多伤身,我就养成了不吸烟不赌博,少饮酒的习惯。母亲每天都讲: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吃饭时不能说不吃或不想吃什么什么菜,不剩饭,不浪费;尊老爱幼,不能顶撞父母,从小养成懂礼貌的好孩子; 不说谎话、不爱占小便宜,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父母身传言教的教导我们,“和为贵、孝为先、勤为宝、俭为德”“知

㈤ 请给我一篇200字200字的家风故事作文

提到家风,可能大家都想问家风是什么?一天,我问爸爸:“什么是家风!”爸内爸和颜悦容色地说:“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和风尚。”说到这,大家又想问,你家的家风是什么呢?告诉你们,我家的家风是:勤俭节约、诚实守信。
在我的脑海里,记得有一天,早饭吃到最后时,爸爸忽然看见我碗里还有米粒没吃完,把我叫回来要求我把碗里的米粒吃得一干二净。从这之后,我知道了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勤俭节约,哪怕是一粒米,都不能浪费。
另外,爸爸妈妈还常常告诉我:无论是和同学交往,还是做任何事情,都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用的好孩子。

㈥ 优秀家风小故事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㈦ 家风故事作文家风故事作文200字数

今天妈妈要我来完成一篇日记,可是自我就是不知道写什么好,妈妈提示我说,现在都在关注“家风”这个问题呀。哦,我明白了。
在我还不懂事的时候,一直抱怨妈妈对我太严厉,心里总是有些难受。现在我长大了懂事了,觉得妈妈这样做并没有错啊,比如妈妈告诉我做人的规矩道理,要尊老爱幼,互相帮助,懂得谦让,不过份计较个人得失,在同学面前物资方面不能有攀比行为,生活习惯非常重要。
还说生活习惯于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些话我听得最多了,要我在生活方面做一个勤俭朴素的人。
“家风”确实很重要,要以做个好心人的准则牢记在心,做一个对社会有所用的人,我还真得感谢我的爸爸妈妈耐心地教育了我这些优良的美德,让我在成长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优秀,我一定会努力加油!

参考参考吧,采纳

㈧ 我与家训家风的故事200字

新年里,我认识了一个新词——“家风”。
最近,我在电视节目里看到了一个有趣的话题:家风是什么?让我也想认识自己家的家风是什么?
看到新闻上被采访的叔叔阿姨们说:“家风是一个家的全貌,家风是在自己家好家风的基础上去认识别人家中的优良美德。”通过观看这个节目,让我知道了什么是家风,也认识了不少优良的家风。家风就是做善事,不求回报;家风就是为人老实,不干坏事;家风就是小小举动创美德;家风就是常做好事,无怨无悔;家风就是心中有家,心中有国。
现在,我与大家聊聊我自己家的好家风:“做事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要用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去面对眼前的重重困难;待人有礼貌。”
首先,在勤勤恳恳方面,我的外公是一个好例子。我的外公是一个农民,他不管刮风下雨都要去田地里种菜收割,他勤勤恳恳从不叫苦叫累。接着,在待人有礼貌方面,我跟爷爷学。爷爷是做生意人,每次与同事打电话时总会叫上几声“你好”,新年里爷爷打电话时总会送几句新年祝福语。还有,在阳光心态方面,爸爸是我的榜样。虽然,爸爸工作繁忙,但是不管工作再忙,爸爸也不会愁眉苦脸,总会积极面对。
家风就是一个家族的面貌,我要好好牢记长辈告诉我的好家风。

㈨ 关于家风的小故事有哪些

关于家风的小故事有:

一、司马光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官至宰相。司马光虽官高权重,但严于教子,很注重培养子女自律自立意识。他写了了篇传诵至今的《训俭示康》。他在总结了历史上许多达官显贵之子,因受祖上荫庇不能自强自立而颓废没落的教训。

告诫其子:"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以立名,侈以自败"。由于教子有方,司马光之子,个个谦恭有礼,不仗父势,不恃家富,人生有成。以致世人有"途之人见容止,虽不识皆知司马氏子也"。

二、吉鸿昌

1920年,25岁的吉鸿昌,当时任营长,父亲吉筠亭病重。他对前来探视的吉鸿昌说:"当官要清白谦正,多为天下穷人着想,做官就不许发财。否则,我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安眠。"吉鸿昌含泪答应。

吉鸿昌父亲病逝后,他把"做官不许发财"六字写在瓷碗上,要陶瓷厂仿照成批烧制,把瓷碗分发给所有官兵。在分发瓷碗大会上说:“我吉鸿昌虽为长官,但决不欺压民众,掠取民财,我要牢记父亲教诲,做官不为发财,为天下穷人办好事,请诸位兄弟监督。”

吉鸿昌言行一致,一生清白谦正,处处为民众。当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他反对蒋介石的投降政策,奋起抗日。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牺牲时年仅39岁。

三、钱基博

钱基博对儿子管教极严,钱钟书十六岁时,还痛打一顿。1926年秋至次年夏天,钱基博北上清华任教,寒假没回无锡。此时的钱钟书正读中学,没有温习课本,而是一头扎进了小说的世界。等父亲回来考问功课,钱钟书过不了关,于是挨了打。

1929年,钱钟书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后,钱基博还时常写信给他。一封信中说:“做一仁人君子,比做一名士尤切要。”随后一封信则表示:“现在外间物论,谓汝文章胜我,学问过我,我固心喜;然不如人称汝笃实过我,力行过我,我尤心慰。”

希望钱钟书能“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我望汝为诸葛公、陶渊明;不喜汝为胡适之、徐志摩”。钱基博对当时的新文化运动保持距离,埋首国学,他这样告诫钱钟书,不过出于一个儒者的文化立场。

四、朱德

学习,是影响朱德一辈子的事情。为“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支撑门户’”,朱家节衣缩食送朱德走上了学习的道路,从而改变了他的命运。学习,也是朱德一辈子最为关注的事情。他常用“革命到老,学习到老,改造到老”鞭策自己,并且强调“不学习就会落后,就不能跟社会一道前进”。

他循循善诱地教育子女努力学习。新中国成立前后,女儿朱敏还在苏联学习,每次回国朱德总要问她是不是学习了毛主席著作。由于朱敏从小生活在国外,中文水平较差,朱德就戴上老花镜,让朱敏坐在他身边,教她一字一句地读。

他一边读,一边讲解,每讲完一段就问她懂了没有。如发现她哪些地方还未理解,就一遍又一遍地重新讲解,直到她真正弄懂为止。朱敏结婚时,朱德送给她的礼物也是刚刚出版的《毛泽东选集》。

五、曾国藩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有争议的人物,对他的评价估且不论,但他的家庭教育却有令人瞩目的成就。他以“勤”字为人生第一要义。自己身体力行,教育子女也养成勤劳作风。要求“诸男在家勤洒扫”“诸女学洗衣,学煮茶烧菜”。

还为曾家妇女规定了“日课”四项:“食事”,每天早饭后做各种小菜;“衣事”,已午刻纺花或绩麻;“细工”,傍晚即晚饭后做男女布鞋或缝制衣服。曾国藩作为封侯拜相之人,对“日课”还要定期检查,亲自抓落实。俗话说:“人贵勤”,可见,曾家的“崇勤”家风着实可赞。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