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童话故事 » 关于尊重的有趣故事

关于尊重的有趣故事

发布时间: 2021-02-11 14:44:44

① 关于尊重他人的短小故事

老张是郊外一所小学校的老师。在这学校里,几乎全是年轻女教师,谁也不乐意干冲厕所这臭烘烘的活。老张说:“我来吧,反正我从小有鼻窦炎,嗅觉不大好。”
这一冲就是十几年。
老张并没有因此多得到一点什么,谁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人人都觉得,老张鼻子不好,理该干这臭活。
一个寒冬的凌晨,照例早起的老张一脚踹开两个女教师的寝室门,把穿着睡衣、昏迷不醒的两人用棉被一裹,一次一个抱出门……
事后医生说,只要晚二十分钟,两个年轻的生命就会永远地结束。
校长大惑不解:老张这鼻子能闻到液化气?
老张一笑,不语。
以后,人们经常看到老张在躬身冲洗厕所……

② 关于尊重他人的故事

1.五月的一天,雷锋冒雨去沈阳,他为了赶早车,早晨5点多就起来,带了几个干馒头就披上雨衣上路了。路上,雷锋看见一位妇女背着一个小孩,手还牵着一个小女孩,正艰难地向车站走去。雷锋想都没想,脱下身上的雨衣就披在大嫂身上,又抱起小女孩陪她们一起来到车站。上车后,雷锋见小女孩冷得直发抖,又把自己的贴身衬衣脱下来给她穿上。雷锋估计她们早饭没吃,就把自己带的馒头给她们吃。火车到了沈阳,天还在下雨,雷锋便把她们送到家里。那位妇女感激地说:“同志,我可怎么感谢你呀!”雷锋说:“不要感谢我,应该感谢党和毛主席啊!

③ 关于尊重别人的名人故事

鲁迅先生在教育孩子方面,认为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尊重和理解孩子,“如果不先行专理解,一味蛮做属,更大碍于孩子发达。”

曾经有一次,先生在家中宴客,儿子海婴同席。在吃鱼圆时,客人均说新鲜可口。唯海婴说:“妈妈,鱼圆是酸的!”以为孩子胡说乱闹的妈妈便责备了几句,孩子老大不高兴。鲁迅听后,便把海婴咬过的那只鱼圆尝了尝,果然不怎么新鲜,便颇有感慨地说:“孩子说不新鲜,我们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看来我们也得尊重孩子的说的话啊!”

有这样一个故事:某纽约商人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出于怜悯,他塞给拿人一元钱,不一会,他返回来,从卖笔那儿取出几支铅笔,并抱歉地解释自己忘取笔了,末了说:"你跟我都是商人,你有东西要卖。"几个月后,再次相遇,那卖笔人已成为推销商,并感谢纽约商,"你重新给了我自尊,告诉了我,我是个商人。"

尊重生命、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的生命,是生命 进程中的伴随物,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条件。 ————弗洛姆.
对别人的意见要表示尊重。 千万别说:“你错了。”——卡耐基

④ 尊重他人的故事

1、程门立雪
游恭,五代时人,学问广博,文章很好。游酢是宋代的学者,典故“程门立雪”讲的就是他尊敬老师的故事。

2、孔子尊师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老子,其犹龙邪!”

3鲁迅先生在教育孩子方面,认为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尊重和理解孩子,“如果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更大碍于孩子发达。”

曾经有一次,先生在家中宴客,儿子海婴同席。在吃鱼圆时,客人均说新鲜可口。唯海婴说:“妈妈,鱼圆是酸的!”以为孩子胡说乱闹的妈妈便责备了几句,孩子老大不高兴。鲁迅听后,便把海婴咬过的那只鱼圆尝了尝,果然不怎么新鲜,便颇有感慨地说:“孩子说不新鲜,我们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看来我们也得尊重孩子的说的话啊!”

有这样一个故事:某纽约商人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出于怜悯,他塞给拿人一元钱,不一会,他返回来,从卖笔那儿取出几支铅笔,并抱歉地解释自己忘取笔了,末了说:"你跟我都是商人,你有东西要卖。"几个月后,再次相遇,那卖笔人已成为推销商,并感谢纽约商,"你重新给了我自尊,告诉了我,我是个商人。"

尊重生命、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的生命,是生命 进程中的伴随物,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条件。 ————弗洛姆.
对别人的意见要表示尊重。 千万别说:“你错了。”——卡耐基

⑤ 关于尊重的寓言故事

找个懂得尊重你的好情人

问一个没有什么谈恋爱经验的女人,她的理想伴侣要有什么条件,你会发现她们可以开出各式各样的条件,比如:温柔、体贴、有责任感、爱我、孝顺、有钱、有男子气概,或没有不良嗜好、可以养家活口、学历好、身高,有的还希望要有很好的职业:医生、律师,也有人喜欢军人……

谈过恋爱或是踏入婚姻的人就会知道,这些条件再好,一对佳偶还是可以在年久失
修后变成一对怨偶;当时爱得死去活来,过不了几年,可能恨得水深火热。温柔体贴可能只是一时的假象。

有责任感的人可能要求你更有责任感,他总会觉得他所负的责任比你的责任沉重而且重要得多。爱你的人,可能用错误的方式爱你,你就好像一块密无孔隙的石头,永远吸收不了他的爱。有些人的爱像台风过后的流水,在滋润你的同时也会带来砂,及砂石的淤积,爱就被嫉妒所占据。

你因为他太孝顺而决定托付终身,在不久的将来,你离开他的理由,和你爱他的理由往往相同,因为他太孝顺了,势必觉得你受到轻视,你只有黯然离开,把他送还他的妈妈。有钱归有钱,你可能用不到,不然,就是卷入了一个大家族。我认识一个女人,她本来有美貌有才华,经济上也自给自足,只因为恋爱失败,为赌一口气相亲嫁给了一个富家子,没想到,没捞到什么享受,反而换来一身劳役。家有家规,她每一天从早忙到晚上十二点,全年三百六十五天无休,年薪还是看公公高兴才有。直到她离开了这个家,她才发现,自己的投资报酬率算错了。最委屈的是,她发现自己从未爱过那个没什么出息的纨绔子弟,还为他生儿育女。

有男子气概的人,可能生性暴躁,或者凶残。当初他迷人的地方,将来变成一种致命的吸引力。

没有不良嗜好,听起来是个基本条件,但是如果除了没有不良嗜好之外,他就没什么好说的,你极可能会发现他是一个无趣的人,跟他一起过日子,好像永远在喝一碗没有加任何调味料的粥,连个配饭的小菜也没有。

如果你挑的是职业,挑医生、挑律师、挑有为的商人,难免会有一种“悔教夫婿觅封候”的感慨。他会忙得没有时间陪你,爱情品质常不如你的想象。

当然,以上都是往坏处想,你也可以往好处想,他如果没有时间陪你,你可能获得较多的自由。但在还没认识他之前,你本来就有不受约束的自由,婚姻或爱情,并不只是用来争取自由的。

一个好情人的基本品性,我们都忽略了。幸福的首要条件,到底是什么?我认为,一个好情人的基本品性,是尊重。

一个女人,学会找一个尊重她的男人,那么不管在何时何地,他懂得考虑你的权益,就会以你的幸福为前提,他才能给你所要的安全感。他才不会假爱情和婚姻之名,行剥削和迫害之实。会尊重,才懂得信任。

很多男人害怕女权主义者,可能在他们的脑海里,女权主义者等于母老虎。我们现在不要谈什么主义,也不要谈任何无趣的意识型态问题,白话一点来说,他必须是一个不会重男轻女的人,才不会把你视为工具。他必须是一个把你和他自己放在同一个天平的人,他应该认为,你不比他重要,但也不比他不重要,懂得尊重你的人生目标,以及生活乐趣,你快乐,他就会开心;他开心,不能造成你不快乐。

有些女人以为大男人主义者可以提供一个安全的羽翼,可以保护你,其实会保护女人的男人,不该以大男人主义来混淆称呼;大男人主义是指一个会重男轻女的男人。如果他重男轻女,一定会在热恋时期过后,回复本性,做任何决定都忘记把你考虑进去。一个懂得尊重别人的人,至少是一个脑袋清楚的人,这个时代讲究沟通,要做良性沟通,必得要找个脑袋清楚的人,才可能把问题解决。

幸福的基本条件,其实很简单,是尊重。同样的,一个男人要让自己的爱情开出灿烂的桃花结出甜美的果实,他也一样要找到一个懂得尊重别人,尊重自己的女人。没有了尊重,一切的理想条件,都只是壁画、雕饰、泥土、砖块、水管,如果缺乏支撑屋顶的梁木,爱情便脆弱得不堪一击,更别提遮风蔽雨。若你真的想要试验他对你的爱,老实说,问他爱不爱你,不如问他有关生男生女的问题,你比较能够了解他是不是你的理想对象,你在不在他眼里,他会不会尊重你。

如果你自己就有观念上的问题,那么反省一下吧,他为什么要把你看得比他要紧?你为什么值得他看重?连你自己都没有办法对自己平等啊。

一个好情人的基本品性,是尊重!
编辑:木瓜
复制

⑥ 关于尊重的故事

鲁迅先生在教育孩子方面,认为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尊重和理解孩子,“如果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更大碍于孩子发达。”

曾经有一次,先生在家中宴客,儿子海婴同席。在吃鱼圆时,客人均说新鲜可口。唯海婴说:“妈妈,鱼圆是酸的!”以为孩子胡说乱闹的妈妈便责备了几句,孩子老大不高兴。鲁迅听后,便把海婴咬过的那只鱼圆尝了尝,果然不怎么新鲜,便颇有感慨地说:“孩子说不新鲜,我们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看来我们也得尊重孩子的说的话啊!”

有这样一个故事:某纽约商人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出于怜悯,他塞给拿人一元钱,不一会,他返回来,从卖笔那儿取出几支铅笔,并抱歉地解释自己忘取笔了,末了说:"你跟我都是商人,你有东西要卖。"几个月后,再次相遇,那卖笔人已成为推销商,并感谢纽约商,"你重新给了我自尊,告诉了我,我是个商人。"

尊重生命、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的生命,是生命 进程中的伴随物,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条件。 ————弗洛姆.
对别人的意见要表示尊重。 千万别说:“你错了。”——卡耐基

人们大概都熟悉张良拾履的故事。故事中的张良讲的就是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臣张良。
传说张良闲暇时在桥上散步,有一位老年人,身穿粗布短衣,走到张良呆的地方,把鞋子扔到桥下,对张良说:“小子,下去拾鞋。”张良猛然一惊,真想揍他,一见如此大的年纪,就给他拾了鞋。老人要张良替他穿上,张良既已为他拾鞋了,也就跪下来为他穿鞋。穿好后,老人笑着走了。走了1里远,又返回对张良说:“你这个孩子很可以培养,过5天,天一亮你来等我。”过了5天,张良来时,老人已先到,批评他说:“和老人约会,怎么能迟到?过5天,你再来等我。”第二次,张良又迟到了。第三次,他半夜就去了。老人很高兴,送给张良一部书,并且告诉他说:“读了这部书,就可做帝王的老师了。后10年你会发迹。13年后,你会在济北遇到我,谷城山下有块黄石就是我。”天亮后,张良一看,原来是一本兵书,叫《太公兵法》。张良得到这本书后.认真阅读,终于学到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本领,据传说,13年后,张良跟随高祖路过济北,果真在谷城山下看见一块黄石,张良取回它,并把它当做珍宝供奉、张良死后,就和这块黄石合葬在一起。
不知道这些够不够,希望能帮到你

⑦ 关于尊重的名人故事

鲁迅先生在教育孩子方面,认为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尊重和理解孩子,“如果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更大碍于孩子发达。”

曾经有一次,先生在家中宴客,儿子海婴同席。在吃鱼圆时,客人均说新鲜可口。唯海婴说:“妈妈,鱼圆是酸的!”以为孩子胡说乱闹的妈妈便责备了几句,孩子老大不高兴。鲁迅听后,便把海婴咬过的那只鱼圆尝了尝,果然不怎么新鲜,便颇有感慨地说:“孩子说不新鲜,我们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看来我们也得尊重孩子的说的话啊!”

有这样一个故事:某纽约商人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出于怜悯,他塞给拿人一元钱,不一会,他返回来,从卖笔那儿取出几支铅笔,并抱歉地解释自己忘取笔了,末了说:"你跟我都是商人,你有东西要卖。"几个月后,再次相遇,那卖笔人已成为推销商,并感谢纽约商,"你重新给了我自尊,告诉了我,我是个商人。"

尊重生命、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的生命,是生命 进程中的伴随物,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条件。 ————弗洛姆.
对别人的意见要表示尊重。 千万别说:“你错了。”——卡耐基
张良拾鞋

人们大概都熟悉张良拾履的故事。故事中的张良讲的就是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臣张良。
传说张良闲暇时在桥上散步,有一位老年人,身穿粗布短衣,走到张良呆的地方,把鞋子扔到桥下,对张良说:“小子,下去拾鞋。”张良猛然一惊,真想揍他,一见如此大的年纪,就给他拾了鞋。老人要张良替他穿上,张良既已为他拾鞋了,也就跪下来为他穿鞋。穿好后,老人笑着走了。走了1里远,又返回对张良说:“你这个孩子很可以培养,过5天,天一亮你来等我。”过了5天,张良来时,老人已先到,批评他说:“和老人约会,怎么能迟到?过5天,你再来等我。”第二次,张良又迟到了。第三次,他半夜就去了。老人很高兴,送给张良一部书,并且告诉他说:“读了这部书,就可做帝王的老师了。后10年你会发迹。13年后,你会在济北遇到我,谷城山下有块黄石就是我。”天亮后,张良一看,原来是一本兵书,叫《太公兵法》。张良得到这本书后.认真阅读,终于学到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本领,据传说,13年后,张良跟随高祖路过济北,果真在谷城山下看见一块黄石,张良取回它,并把它当做珍宝供奉、张良死后,就和这块黄石合葬在一起。

⑧ 关于尊重:5个小故事 尊重他人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品格

关于尊重:5个小故事 尊重他人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品格

尊重他人是一种高尚的美德,是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为明星运动员呐喊与喝彩是尊重,给普通运动员以鼓励和掌声同样是尊重。在生活中,对各级领导的崇敬是尊重,对同事对下级对普通的平民百姓

尊重他人是一种高尚的美德,是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为明星运动员呐喊与喝彩是尊重,给普通运动员以鼓励和掌声同样是尊重。在生活中,对各级领导的崇敬是尊重,对同事对下级对普通的平民百姓以诚相待、友好合作,倾听他们的声音,同样是尊重。当他人功成名就时给以赞扬而不是贬低是尊重,对情趣相投的人真诚相待是尊重,对性格不合的人心存宽容同样也是尊重……。尊重他人是一个人的政治思想修养好的表现,是一种文明的社交方式,是顺利开展工作、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的基石。对上级、同事、下级、平民百姓尊重,有利于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一致性,有利于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有利于团结合作,提高工作效率。对家人的尊重,有利于和睦相处,形成融洽的家庭氛围,对朋友的尊重,有利于广交益友,促使友谊长存。总之,尊重他人,生活就会多一份和谐,多一份快乐。
每个人都需要获得尊重,每个人也都需要尊重他人。尊重不是流于嘴上的唯唯诺诺抑或无端夸赞,更不是溜须拍马的曲意迎合。真正的尊重是发自内心的把对方当回事,是一种不由自主的高贵人格的自然流露。
01.
一位朋友与一位台商老总谈业务,午餐时在酒店点了菜品,该老总指着雅座中的酒水说“请随意饮用,我们不劝酒。”朋友知道很多南方商人商务会餐时绝不饮酒,也客随主便,草草用饭。
席间酒店服务生端来一道特色菜,那位老总礼貌地说“谢谢,我们不需要菜了。”服务生解释说这道菜是酒店免费赠送的,那老总依然微笑回答说“免费的我们也不需要,因为吃不了,浪费。”饭毕,老总将吃剩下的菜打了包,驱车载着朋友出了酒店。
一路上,那位老总将车子开得很慢,四下里打量着什么。朋友正纳闷时,老总停下车子,拿了打包的食物,下车走到一位乞丐跟前,双手将那包食物递给乞丐。朋友看到那位老总双手递食物给乞丐的一刹那,差一点就热泪奔流。
02.
一次,叶淑穗和朋友一起拜访周作人。他们走到后院最后一排房子的第一间,轻轻地敲了几下门,门开了。开门的是一位戴着眼镜、中等身材、长圆脸、留着一字胡、身穿背心的老人。他们推断这位老人可能就是周作人,便说明了来意。可那位老人一听要找周作人,就赶紧说“周作人住在后面”。于是,叶淑穗和友人就往后面走,再敲门,出来的人回答说周作人就住在前面这排房子的第一间。他们只得转回身再敲那个门,来开门的还是刚才那位老人,说他自己就是周作人,不同的是,他穿上了整齐的上衣。
03.
夏衍临终前,感到十分难受。秘书说“我去叫大夫。”正在他开门欲出时,夏衍突然睁开眼睛,艰难地说“不是叫,是请。”随后昏迷过去,再也没有醒来。
04.
顾颉刚有口吃,再加上浓重的苏州口音,说话时很多人都不易听懂。一年,顾颉刚因病从北大休学回家,同寝室的室友不远千里坐火车送他回苏州。室友们忧心顾颉刚的病,因而情绪并不高。在车厢里,大家显得十分沉闷,都端坐在那儿闭目养神。顾颉刚为了打破沉闷,率先找人说话。
顾颉刚把目光投向了邻座一个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年轻人身上,主动和对方打招呼“你好,你也……是……是去苏州的吗?”年轻人转过脸看着顾颉刚,却没有说话,只是微笑着点点头。
“出去……求学的?”顾颉刚继续找话。年轻人仍是微笑着点点头。一时间,两个人的谈话因为一个人的不配合而陷入了僵局。“你什么……时候……到终点站呢?”顾颉刚不甘心受此冷遇,继续追问着。年轻人依旧沉默不语。
而这时,坐在顾颉刚不远处的一位室友看不过去了,生气地责问道“你这个人怎么回事?没听见他正和你说话吗?”年轻人没有理他,只是一个劲儿地微笑着,顾颉刚伸手示意室友不要为难对方。室友见状,便不再理这个只会点头微笑的木疙瘩,而是转过身和顾颉刚聊起来。
当他们快到上海站准备下车的时候,顾颉刚突然发现那个年轻人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走了,只留下果盘下压着的一张字条,那是年轻人走时留下的“兄弟,我叫冯友兰。很抱歉我刚才的所作所为。我也是一个口吃病患者,而且是越急越说不出话来。我之所以没有和你搭话,是因为我不想让你误解,以为我在嘲笑你。”
冯友兰的尊重就在于“不说话”。
而路易十六的王后上绞刑架的时候,不经意间踩到了刽子手的脚,她下意识地说了一声“对不起”。这是一种极其高贵的尊重,让每个人都肃然起敬。
05.
67岁的玛格丽塔·温贝里是瑞典一名退休的临床医学家,住在首都斯德哥尔摩附近的松德比贝里。一天早上,温贝里收到邮局送来的一张请柬,邀请她参加政府举办的一场以环境为主题的晚宴。
温贝里有些疑惑,自己只是一名医务工作者,跟环境保护几乎没有什么关联,为什么会被邀请呢?温贝里将请柬仔仔细细看了好几遍,确认上面写的就是自己的名字后,放下心来“看上去没什么不对的,我想我应该去。”于是,温贝里满心欢喜地挑选了一套只有出席重大活动时才穿的套装,高高兴兴地赴宴去了。
赶到现场,温贝里不由得吃了一惊参加晚宴的竟然都是政府高级官员。其中就有环境大臣莱娜·埃克,他们曾经在其他活动中见过面。看到温贝里后,埃克先是一愣,然后马上向她报以最真挚的笑容“欢迎你,温贝里太太。”接着热情地将温贝里带到相应的座位上。温贝里和政府要员们一起进餐,并聆听了他们对环境问题的看法和建议。
宴会结束后,按惯例要拍照留念,埃克邀请温贝里坐在第一排。就这样,温贝里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晚上。
几天后,温贝里浏览报纸时,看到了自己参加晚宴的合影和一则新闻报道“政府宴请送错请柬,平民赴约受到款待。”
原来,环境大臣埃克本来邀请的是前任农业大臣玛格丽塔·温贝里,由于工作人员的失误,把请柬错送到和农业大臣同名同姓的平民温贝里手中。对此,埃克表示“不管她是谁,只要来参加宴会,就应该受到尊重和礼遇。”
看到这里,温贝里不由得心头一热,敬重之情油然而生埃克明知她是一个“冒牌货”,非但没有当场揭穿,反而给予了她大臣一样规格的礼遇,这样不动声色的尊重足以令她欣慰一生。
尊重的最高境界不是体现在轰轰烈烈的大事之中。有时候,越是微不足道的生活细节,越是不经意的自然流露,越发见得尊重的可贵。

⑨ 关于尊重的小故事

1.在美国,一个颇有名望的富同在路边散步时,遇到一个衣衫褴褛、形同瘦骨的摆地摊卖旧书的年轻人在寒风中啃着发霉的面包。有着同样苦难经历的富商顿生一股怜悯之情,便不假思索地将8美元塞到年轻人的手中,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开了。没走多远,富商忽然觉得这样做不妥,于是连忙返回来,从地摊上捡了两本旧书,并抱歉地解释说自己忘了取书,希望年轻人要介意。最后,富商郑重其事地告诉年轻人说:“其实,您和我一样也是商人。” 两年之后,富商应邀参加一个商贾云集的慈善募捐会议时,一位西装革履的年轻书商迎了上来,紧握着他的手不无感激地说:“先生,您可能早忘记我了,但我永远也不会忘记你。我一直认为我这一生只有摆摊乞讨的命运,直到你亲口对我说,我和你一样都是商人,这才使我树立了自尊和自信,从而创造了今天的业绩……”

富商万万也没有想到,两年前一句普通的话竟能使一个自卑的人树立了自尊心,一个穷困潦倒的人找回了自信心,一个自以为一无是处的人看到了自己的优势和价值,终于通过自强不息的努力获得了成功。

不难想象,这位富商当初即使给年轻人很多钱,没有那一句尊重鼓励的话,年轻人也断不会出现人生的剧变。这就是尊重的力量啊。

2.有一位富翁,非常节俭,因为他知道金钱来之不易,所以从来不穿豪华的衣服,不用奢侈的东西。有一天他跟往常一样,穿着一身普通的衣服出去。在经过一家灯具店时,看到里面吊的一盏大水晶灯,非常喜欢,就进入问正在给另一个穿着豪华的女人做介绍的销售员:这盏水晶吊灯多少钱?销售员看他穿着普通,认定他买不起,没有理他,继续殷勤的给那个女人介绍。富翁又问了一遍,销售员仍然不理他。富翁生气了!举起手中的拐杖,打碎了水晶灯,继续问道:现在我可以知道它的价钱了吧?

3.在美国,流传着这样一个真实故事。一天下午,一位穿得很时髦的中年女人带着一个小男孩走进美国著名企业“亚联集团”总部大厦楼下的花园,他们坐在一张长椅上,女人不停地在跟男孩说着什么,一脸生气的样子。不远处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在打扫垃圾。小男孩终于不能忍受女人的大声责骂,他伤心地哭起来。女人从随身挎包里揪出一团白花花的卫生纸,为男孩擦干眼泪,随手把纸丢在地上。老人瞅了中年女人一眼,她也满不在乎地看了老人一眼,老人什么话也没有说,走过来捡起那团纸扔进一旁的垃圾桶内。女人不停地责骂,男孩一直都没停止哭泣,过了一会儿,女人又把擦眼泪的纸扔在地上。老人再次走过来把那团纸捡走,然后回到原处继续工作。老人刚刚弯下腰准备清扫时,女人又丢下了第三团卫生纸……就这样,女人最后扔了六七团纸,老人也不厌其烦地捡了六七次。女人突然指着老人对小男孩说:“你都看见了吧!如果你现在不好好上学,将来就会跟他一样没出息,做这些既卑贱又肮脏的工作。” 老人依旧没有动怒,他平静地对中年女人说:“夫人,这个花园是亚联集团的私家花园,按规定只有集团员工才能进来。”女人理直气壮地说道:“那是当然,我是‘亚联集团’所属一家公司的部门经理,就在这座大厦里上班!”边说边拿出一张名片丢在老人的身上。老人从地上捡起名片,扔进了垃圾桶。并且从口袋里掏出手机拨了一个电话。女人十分生气,正要理论时,发现有一名男子匆匆走过来,恭恭敬敬地站在老人面前。老人对男子说:“我现在提议免去这位女士在‘亚联集团’的职务!”“是,我立刻按您的指示去办!”那人连声应道。老人说完后径直朝小男孩走去,温和地对他说:“人不光要懂得好好学习,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尊重每一个人。”说完后,就朝大厦走去。中年女人由生气变成了惊呆,他认识这个男子,他是亚联集团所有分公司的总监。“你……你怎么会对一个清洁工毕恭毕敬呢?”她惊奇地问道。男子用同情的眼光对女人说道:“他不是什么清洁工,而是亚联集团的总裁。”中年女人一下子瘫坐在长椅上。

4.女王敲门

一次,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与丈夫吵了架,丈夫独自回到卧室,闭门不出。女王回卧室时,只好敲门。 丈夫在里边问:“谁?”

维多利亚傲然回答:“女王。”

没想到里边既不开门,又无声息。她只好再次敲门。

里边又问:“谁?”

“维多利亚。”女王回答。

里边还是没有动静。女王只得再次敲门。

里边再问:“谁?”

女王学乖了,柔声回答:“你的妻子。”

这一次,门开了。

5.程门立雪

宋熙宁九年,河南人程颢和弟弟程颐在熙宁、元丰年间讲授孔子和孟子的学术精要(即理学),河南洛阳这些地方的学者都去拜他们为师,杨时被调去做官他都没有去,在颍昌以拜师礼节拜程颢为师,师生相处得很好。杨时回家的时候,程颢目送他说:“我的学说将向南方传播了。”又过了四年程颢去世了,杨时听说以后,在卧室设了程颢的灵位哭祭,又用书信讣告同学的人。程颢死以后,又到洛阳拜见程颐,这时杨时大概四十岁了。一天拜见程颐,程颐正闭着眼睛坐着,杨时与同学游酢(音zuò)就侍立在门外没有离开,程颐已经睡醒的时候,那时门外的雪已经一尺多深了。德行和威望一日比一日高,四方之人事不远千里与之相交游,其号为龟山先生。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