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童话故事 » 广州市的故事

广州市的故事

发布时间: 2021-02-11 18:42:12

㈠ 广州历史名人故事

孙中山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缔造者。广东香山(今中山)翠亨村人。1905年8月,在日本组成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出任总理。大力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11年12月29日在上海被选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布中华民国成立。同年3月让权给袁世凯。1919年支持“五四”爱国学生运动,并将1914年成立的中华革命党改为中国国民党。1921年出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1923年2月在广州重建大元帅府,发表《国民党改组宣言》。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新的党纲党章,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同年5月创办黄埔军校。9月成立广东大学。10月平定商团叛乱。著作辑为《孙中山全集》。
丁日昌:历任江西万安县令、苏松太兵备道、两淮盐运使、江苏巡抚、福建巡抚、会办南洋海防节制水师兼总理各国事务大臣等。积极参与办洋务,主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支持创办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等;对台湾的开发作出积极贡献。
居巢:清代晚期书画家。字梅生,号梅巢。他将所居称为“今夕庵”。 他是番禹(今广州)人,当时广州为接触西方文化最多的城市,他的绘画也受到些影响。他所绘山水、花卉多秀雅,草虫则活灵活现,书法师承恽寿平,工诗词。居巢年青时善游览名迹,饱览桂林山川,结交著名画家,对其艺术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他善作花鸟,重视自然真情实景。提出“不能形似哪能神似”。景慕恽寿平,作品多为工笔,其用笔简洁,敷色清淡,具有疏朗淡雅,潇洒飘逸的格调,构图方面也不落常套,时出新意。他是以工笔中兼写意,以形写神的手法,发展了工笔花鸟画法。
康有为:又名祖诒,中国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广东佛山市南海丹灶苏村人,人称康南海或南海先生。他信奉孔子的儒家学说,并致力于将儒家学说改造为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国教,曾担任孔教会会长。主要著作有《康子篇》、《新学伪经考》(陈千秋、梁启超协助编纂 )、《春秋董氏学》、《孔子改制考》、《日本变政考》、《大同书》、《欧洲十一国游记》等。康有为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祖父康赞修是道光年间的举人,父亲康达初做过江西补用知县。康有为自幼学习儒家思想,1879年开始接触西方文化。1882年,康有为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没有考取。南归时途经上海,购买了大量西方书籍,吸取了西方传来的进化论和政治观点,初步形成了维新变法的思想体系。

㈡ 有关广州的历史故事

广州北京路 几许沧桑事

广州北京路的名字,与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南京路、武汉的汉正街一样,是最繁华商业区的代名词,来广州的商旅没有不到北京路去过的。这条我们熟得不能再熟悉的北京路,却藏有几许沧桑的故事。

“双门底”故事

在清代,北京路的街名唤作“双门底”,至今许多老人也还称这个旧名。以今天的西湖路(当时叫西湖街)为界,以北是双门底上街,以南是下街,下街延伸至今天永汉电影院的位置,有城门楼一座,名为“大南门”,这是广州的内城楼之一,城墙就是今天的大南路与文明路一线了。“双门底”的起源是因着今天西湖路与北京路交界处,原有高楼一座,名“拱北楼”,楼有双门拱,故街名“双门底”。楼上设有一座元代铜漏壶,是广州城镇城之宝之一,据清人笔记所说“百年不爽”,也就是百年都不差分秒。拱北楼拆除马路后,铜壶转存于广州市立博物馆,后来拨调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双门底在清代是商业重地,故流传有“双门底卖猫———装假”的歇后语。一直在双门底经营至今的“活化石”,是陈李济药厂。该厂前身陈李济杏和堂创始于明代万历年间,铺面就在今天的“银座”一带,近五百年而尚存,也算是北京路历史的最老见证了。

“永汉路”典故

民国年间北京路那时叫“汉民路”,为的是纪念缔造民国的元勋、番禺人胡汉民,后来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又改名“永汉路”,为什么叫“永汉”呢,知道的人就不多了。原来当时主政广东的是杨永泰,他想把自己的名字留在广州的路名上以垂久远,但当时的规矩是只有已故的历史人物才可享受此殊荣。杨永泰动了脑筋,就将“汉民路”改作“永汉路”,又将相近的万福路一段取名“泰康路”,这样就把“永泰”两字嵌入了两条路名之中,这也是北京路历史上鲜为人知的掌故。

高弟街·“许地”

北京路南段,近年也兴旺了不少,尤其是高第街一带,更是粉饰一新,车水马龙。

高第街最出名的,首推许氏家族,连街名也叫“许地”,这个由潮汕西迁来的巨族百余年间人材迭出,甚至近有小说家专门著有《千秋家国梦》来诉说许家的兴起。许家的后人曾带我在许地转了几次,指点着残存的建筑告诉我当年这里是某某的居所,看着弯弯的月亮门、百余年的蚝壳窗、墙头上依稀的灰批单龙,真令我浮想连翩。最后老先生指着家门口一株种在破缸里的苏铁说,他祖母年轻时,这树就已种了几十年,现在树龄差不多百余年了。看着这干瘦的树头露着恹恹的生气,仿佛就是许地旧物的典型呢。

高第街上的铺子,广州人最熟悉的是绸缎铺“九同章”和具店“三多轩”,三多轩今已迁到广州路,老铺旧地还住着当年店主黄家的后人。摸着那螺旋的木梯扶手,你可以看到那八卦形天窗上筛下的阳光幽幽照在贴金的檐花上,还真有些繁华的余韵!百多岁的老画人黄金海在这住了七十多年,我见到他时,已不太能清晰说话,可精神还很健,今年初才辞世,享年104岁。如果他能细述北京路的百年沧桑,那该多精彩!老人家的女儿指着旧铺的外墙说,那儿原来有“三多轩笺扇庄”的水泥字,是民国元老谭延

㈢ 广州都有哪些传说故事

1、何仙姑本名何秀姑,是增城县小楼区新桂乡人,唐武则天某年夏历三月初七出生。其父何泰以做豆腐为业。秀姑自小聪明伶俐,十四岁时幸遇云游到此的吕洞宾。吕给她吃了一些云母片,从此能知人间祸福,并常去罗浮山里访仙。

后父母为她找了个姓冯的婆家,秀姑不肯嫁人,于中宗景龙某年八月初八自投家门前的水井。投井时只穿着一只鞋,还有一只鞋留在井台上。此后,她从福建莆田的江河里漂出来,原来那井与河是相通的,在当时传为奇案,遂有秀姑已经"登仙"的传说。

据传仙姑还在代宗大历年间(766-779)现形于故乡小楼,有人看见她在西园寺一棵荔枝树下乘凉,把绿绸腰带挂在树上。如今此地称"挂绿园",而这棵荔枝所结的果实均有一条绿色彩带,即增城著名的"挂绿荔枝"。

2、在广州流花湖公园的中心位置、湖水之中有一个小岛,岛上草木葱茏,繁花吐艳;曲径蜿蜒,鸟鸣清脆。环岛湖水如镜,泛绿映红,景色甚佳。入口处砌一门洞,上题“浮丘”二字。

“浮丘”本是石名。远古时流经今广州城的珠江是很宽阔的,在距今二千二百多年前的秦汉时代,水面仍宽达2000米,即约为现在的10倍。

江中有三座大礁石,分布于东西中三处,浮出水面。东为海印,中名海珠,西即浮丘。乃古代著名的“羊城三石”,古人视为广州城“地之胏也”(屈大均《广东新语》),即喻之为大地之骨。

浮丘石的位置在今中山七路东段,东距西门口约250米,其北端入将军里,南端至李家园(早几年此巷两侧民居已拆去,建起了高楼),自宋代建三城起,至民国时拆城墙建马路,浮丘石都是在广州城西城墙(今人民路大约自市一医院门口南至太平桥一段即为西城墙遗址所在)之外。

因此石如浮于水面的小丘,古人乃按其状而取名。现在浮丘石故址距珠江江岸2公里多,唐代时,浮丘石却为船舶停靠之地,直到北宋中期犹四面环水。

以后随着人口激增,填江作田,更加长期的水道冲积,到南宋后期,沧海已变桑田,浮丘石与周围陆地连成一片了,并已建起了民居。这座江中大礁石是由白垩纪红色砾岩和粉砂岩构成的,本来没有什么特别,但它却孕育出了一个源远流长的神话传说。

话说古时浮丘山下住着一老一少,长者年过花甲,双目失明,人称浮丘公;少者二十来岁,也一眼已废,人称浮丘叔。两人时时互相搀扶,共用一只眼睛,到浮丘山上砍柴割草,卖薪度日。不管严冬酷暑,每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邻居们见这一老一少生活艰辛,便不时施赠些麦豆、粟米给他们。浮丘公和浮丘叔对此深怀感激,但年长日久,收得多了,不觉感到过意不去。

一天,邻居二叔婆又送来麦豆,浮丘公怎样都不肯收受了,但二叔婆还是坚持要送给他。两人正在你推我让,一直没作声的浮丘叔突然叫起来:“我还有一只眼睛,我们也可以开荒种地!二叔婆,多谢你!你的麦豆我们收下,用来作种子!多谢你了!”

转眼到了第二年开春,浮丘公和浮丘叔互相搀扶着,到浮丘山下找地开荒。那时能种植的地都被人们开光了,两人找来找去,只找到东头的一丁点地方,拨开表土一看,原来下面是红色的岩石,种不了东西的。

但两人并不气馁,就在那里挥锄垦荒。浮丘公在前面掘,浮丘叔在后边种。别人一天下3斤种,他们一斤种要下三天。刚好那年又遇上天旱,谷雨都过了还未见一滴雨水。两个盲人,就靠一只眼睛,摸着爬着抬水淋地,日落回家时便顺便挑回一担柴草,用来换点盐米度日。

日子一天天过去,到收成时候了。别人种的麦豆,结荚不多,开的是紫蓝色的小花;他俩种的,却结满一串串的豆荚,开的是黄澄澄的金花。

更奇的是,别人收的是普通的麦豆,他俩收的竟是金灿灿的金豆,连那些豆杆都变成了红白相间的珊瑚玉树。据说这是勤奋的浮丘公和浮丘叔得到了仙人的帮助,随后连他们自己也变成仙人了!

为了报答邻人们长期的施赠,他俩悄悄地把这些金豆子撒回到每家每户的门口,撒满了一街。那就是过去旧广州“撒金巷”的来历,后人出于忌讳,改叫“积金巷”。他们肩上挑的柴草,都成了珊瑚玉树。明朝大画家李子长的那枝神笔,据说就是他们送的一条柴草变的。

此地后来还流传有这样一首童谣:“浮丘公,浮丘叔,两人同一目。撒豆成金人不知,肩上珊瑚担一束。”现在中山七路东段,以前叫石岗街,地下全是红色砂岩,据说就是浮丘公和浮丘叔种麦豆的地方。

流花湖公园的“浮丘岛”建于1982年,名称就取自上文所讲的浮丘石掌故。此岛四面环水,湖岸绿树环绕,远望犹有古浮丘岛之模样,予人一段远古的追忆,延续一种思古之幽情。

3、相传在秦朝的时候,在白云山脚有个小村庄,住着一个青年人叫郑安期。他的父亲早已去世,只有一个年老的母亲,母子相依过活。郑安期幼年曾跟随父亲行医,学得一点医药知识,便在村前开了一间小店,摆卖生草药,兼替村人治病。

他家里虽然贫困,但富有同情心,穷苦的人来看病,不但不收诊金,连药费也减免,因此深得当地村民的爱戴。有一年,白云山一带发生一种流行病。得病的人首先怕冷,接着发高烧,同时全身酸痛,流鼻涕,咳嗽不止。

如果救治不及时,就抽筋昏迷,直至死亡。郑安期翻尽医书,试用各种药物,都没有见效,眼见一个个乡亲痛苦呻吟,悲惨死去,他心如刀割,焦躁万分。

一天深夜,郑安期为乡亲们看病回家,母亲见他神色憔悴,满面愁容,便问他近日治病的情况。郑安期唉声叹气,便把流行病越来越严重的情况告诉她。母亲听了,也连声叹息。她想了一阵,然后说:“早年听你父亲说过,医治这种流行病,最好用九节菖蒲,但这种药不容易找呀!”

郑安期经母亲这一说,好像在黑暗中忽然见到一丝光明,连忙问道:“那九节菖蒲的形状是怎样的,它生长在什么地方呢?”

母亲说:“听说它叶瓣如兰,茎分九节,身似匙柄,有股清逸的幽香,偏偏生长在高山大岭的悬崖峭壁上面。这种药物真难找呀,你父亲找了一辈子也没有找到,你也不必妄想了!”

郑安期是一个性格倔强的人,他心里想:“不!就算走遍天涯海角,我也一定要找到九节菖蒲,好把乡亲的病治好!”第二天,郑安期安排好母亲的生活,便背起竹筐,拿着锄头,出门去了。

去哪里找呢?他想,白云山最近,应先到白云山寻找。白云山古木参天,白云环绕,流水淙淙,百鸟喧鸣,对于这一切,郑安期都无心观赏,他一心想着的,是把九节菖蒲找到手。他不停地在山上寻找,专向那些从未到过的悬崖峭壁爬去。

尖锐的岩石割损了他的脚,锋利的荆棘划破了他的手,他丝毫感觉不到痛苦。他由白云山的西边走到东边,已经找了将近一天了,连九节菖蒲的影子也没有看到。

夕阳西下,暮色沉沉,郑安期感到失望了。他在崖边的一块大石上坐下来,到这时候他才感到汗水湿透衣服,肚子饿得咕咕叫,全身疲倦无力。就在这时候,忽然微风吹过,送来阵阵香气。这种香气比兰花清新,比玫瑰馥郁,使他精神一振。他立即站起来,沿着香味寻找。

终于发现悬崖下二、三丈的地方,长着一棵像兰花似的植物。他往花的茎上一数,不多不少,正好是九个节,这正是九节菖蒲!刹时,郑安期高兴得跳了起来。郑安期立即过去,试着伸手去摘,但它生得很低,无法扳着。

他想寻路下去,但悬崖峭壁,无路可通。看着这宝物在眼皮下面而采摘不到,他急得直跺脚。这时,他忽然发现一块岩石下,有一藤蔓植物伏地而生。

便灵机一动,当即把它采集起来,扭成一股绳子那样,一头捆住岩石,一头垂落悬崖,然后自己攀着藤蔓,坠下悬崖,爬近九节菖蒲,小心翼翼地把它采摘下来。

他用嘴把菖蒲咬着,用双手攀着藤蔓,想爬上崖顶。忽闻“辟拍”一声,藤蔓突然折断,郑安期跌下悬崖。正在危急的时刻,崖下升起一朵白云,顷刻间变成一只仙鹤,把郑安期稳稳托着,然后背着他飘然而去,传说他羽化成仙了。

后来,村民们沿着郑安期的足迹来到这里,找到了九节菖蒲,用它扑灭了流行病。为了纪念郑安期,人们就把他坠崖的地方称为郑仙崖,把那条小溪涧,称为蒲涧,并在那里建了一座寺庙,称为蒲涧寺,供人们拜祭。

4、周夷王八年,广州海天茫茫,遍地荒芜,曾一度出现连年灾荒,田野荒芜,农业失收,民不聊生。一天,南海的天空上忽然仙乐缭绕,柔美悠扬。随后便又出现了五朵彩色祥云,上有五位仙人,身穿五色彩衣,分别骑着五色仙羊。每只羊都口衔着“一茎六出”的优良稻穗,降临楚庭。

仙人把稻穗赠给了广州人,并祝愿此处五谷丰登,永无饥荒。祝罢仙人骑彩云腾空飞逝。而五只仙羊因依恋人间,便化为石头留了下来,并一直保佑着广州风调雨顺。从此,广州便成了岭南最富庶的地方。这就是广州有“五羊城”、“羊城”、“穗城”名称的由来。

5、在广州海珠区漱珠岗上,有一块椭形的大石,斜卧向着朝斗台,它上面刻有“金石循环”4个大字。

相传在汉代,钟离大将军与敌交战,因寡不敌众,被敌兵追杀误入深山。他在茫茫林海里左冲右突,始终找不到出路。他孤零零地牵着战马在山道上走着、走着,不觉天已黑了。

这时东华帝君正云游到此,见钟离迷路,即按下云头,来到钟离身边,有意感化他。钟离正穷途末路,感叹世事多变,于是,跟着东华帝君入深山修道。天长日久,钟离修炼得道成仙,因自己生于汉代,就取名为汉钟离。

有一天,汉钟离云游到河北邯郸,遇到了上京考试的吕洞宾,两人一见如故,就在客栈里促膝谈心。汉钟离见他生得眉清目秀,有道骨仙风的气质,又有满肚子学问,于是,有意感化他。只见汉钟离略施法术,吕洞宾便渐觉疲劳,打起瞌睡来了。汉钟离便拿了一个枕头,扶吕洞宾落枕安睡。

吕洞宾刚躺下,就发起梦来。他梦见自己科场考试名列前榜,朝廷为他封官,报卒敲锣打鼓报喜,众人纷纷前来祝贺,好不荣华富贵。

可是好景不长,不久就因祸而被抄家革职。吕洞宾吓得一身冷汗,惊醒过来。他思前想后,感慨万分,尤其觉得功名利禄不过是过眼云烟的身外物,不必刻意追求。于是,他放弃了上京考试的念头,跟随汉钟离修道去了。

他们一路南行,也不知走了多少时日,来到广州珠江南岸的大松岗上(现在人们叫它漱珠岗),见这一带山青水秀,松石奇特,境界幽旷,就择此地歇息。一天,汉钟离想试一试吕洞宾对功名富贵、酒色淫邪等是否还有贪恋之心。

于是,便在岗顶选了一块大石对吕洞宾说:“我教你点石成金吧,只要你学我作法,就能将这大石化成金。”吕洞宾想了想,问道:“点石成金后,日后还会变回石头吗?”汉钟离答道:“金石循环,过了500年以后,此成金之石仍可复回原石的。”

吕洞宾一听,连忙摇头,着急的说:“我不学这法术了,此金石500年后再变回石头,岂不是害了500年后的人吗?不要点了,不要点了!”汉钟离见吕洞宾真的着急起来,心中不觉暗喜,当即取消施金术,此石也就未曾被点成金。

吕洞宾不为功名富贵所动,善良正直,正是汉钟离所希望的。于是,汉钟离即收他为徒弟。故事流传下来,后人在漱珠岗上的那块大石刻上“金石循环”四个大字以作纪念。纯阳观建成后,成为广州一大胜迹,观中有一联曰:点石成金,虑及将来仍变石;学仙由圣,就知此念是真仙。

㈣ 广州的历史故事有哪些

三元里抗英斗争、西来初地由来、六二三路与沙基惨案……

㈤ 广州的名人或民间传说小故事

1、菠萝庙

据说与南海神庙门口的两棵菠萝树有关。 传说很久以前,菠萝国使者达奚司空随一外国商船来到扶胥江口,上岸拜祭,并在庙前栽下两棵菠萝树,但他贪恋此处美景,误了回船时间,孤零零地留在当地,久立庙前,化为石人,乡民同情他,把他供奉在庙里,故南海神庙也被称为“菠萝庙”。

2、五羊雕像

传说在二千多年前周夷王时,广州这地方,海天茫茫,遍地荒芜,人们辛劳终日难得温饱。一天,天空仙乐缭绕,有五位仙人身穿五彩衣,骑着口含六束谷穗的五只羊飞临广州,把谷穗留给广州人,并祝愿这里年年五谷丰登永无饥荒,然后驾云腾空而去,羊化为石。

从此,广州成了富饶的地方,这动人的传说世代相传,广州也因此得名“羊城”、“穗城”。

3、何仙姑

何仙姑是汉族民间传说中八仙之一,她苦修积善才修练成仙,是世传八仙中唯一的女性。原型为一个容貌非凡的女性,经常手持荷花。

她的身世有多种说法,其中在流传比较多的故事中,广东增城说何泰之女到野外游玩,遇见了云游的铁拐李、吕洞宾和张果老,三位神仙给她吃了仙桃、仙枣和云母片,从此她再也不觉饥饿,并能预卜未来,知人祸福。

4、沙琪玛

相传从前有个做了几十年点心的老伯,某天在蛋散中得到启发,创作出一款新的点心,老伯一拿出去卖便大受欢迎。有一天老伯又担着这种点心出去卖,由于以前的马路崎岖不平又窄小难走,老伯担着两筐美食,便走在路中央。

此时有个人骑着快马飞奔而来,老伯躲闪不及,两筐点心都被撞飞了,血本无归。骑马的人扬尘而去,老伯只能吃哑巴亏。后来老伯的点心越做越有名气,某天食客问起这老伯又香又甜又脆的点心叫啥名字,老伯灵光一闪,答了“杀骑马”。后来人们便将“杀骑马”雅化成沙琪玛。

5、华林寺高僧——铁肚笑和尚

清末,西关华林寺有一个铁肚笑和尚,人称广源禅师,据说是从罗浮山下来的一个武僧。大约在宣统二年初的某一天,笑和尚与十二三个皈依弟子在堂中吃茶论佛,讲授禅机。其中一个弟子忽然讲到少林禅派,说少林寺传达摩遗风,禅拳医一体。

广源和尚点头称善,然后拍拍自己的肚腩,呵呵一笑说:“禅在此也!”一个弟子好奇地问道:“师父,你肚腩这么大,好似弥勒佛,如果被人打一槌,顶得住么?”广源和尚笑着说:“若不能顶,洒家还能在这里说禅么。”这一说,众人更加好奇,立刻有人提出试一下。广源禅师点头答应。

开始,弟子们随意击打他的肚子,尚不敢出力,每拳打去,都听见“嘭”一声,有如手击气囊。广源禅师便叫众人使劲打。说完离座走到堂中,一开四平马,任人捶击。众人于是你一拳、我一拳,猛打一气,累得精疲力竭,笑和尚却若无其事。

此后,有不少武师都因无法击倒他,而先后拜到华林寺门下。

㈥ 讲述广州故事的作文

我们美丽的“羊城”
小朋友,你们知道“羊城”吗?你们清楚“羊城”的来历吗?
广州被世人称作羊城,城里有座五仙桥。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广州的黎民百姓个个敬神,人心向善。一到年底,家家送灶神上天,香烟缭绕,直上灵霄殿,玉帝顿觉心旷神怡,忙问灶君:“是下界何处臣民,如此诚心?”灶君便道:“是广州城的老百姓。”玉帝大喜,忙叫五谷仙下凡去广州送五谷,保佑那里的黎民年年丰衣足食,免遭饥荒。
五谷仙接旨,赶忙找天马下凡,谁知正值孙悟空招安上了天庭,封了个“弼马温”,新官上任,不知赶到哪里放牧去了。五谷仙无奈,匆忙中只找来五只羊,将就着骑它们下凡去了。
五个神仙骑着五只羊,五只羊口里分别叨着稻、黍、稷、麦、豆五谷,脚踏祥云,飘飘然、悠悠然直奔广州城而来。刚到五仙桥上空,稻仙忽然见到一只小白马,稻仙说:“我们找了半天都找不到马,你们看,有一只跑到这儿玩耍来了。”众仙便降下祥云,寻找白马,那只小白马见势不妙,连忙伏下,摇身一变,变了个小山岭。众仙找不着,便在这里歇下来。
忽然,稻仙骑的羊叫了起来,稻仙知道羊儿肚子饿,便跨下羊背,替羊儿拿着口里那串稻穗,让它吃草去了。众仙见稻仙放羊,也一齐放羊儿吃起草来。闲着无事,稻仙又说:“用羊儿做坐骑好是好,只是易饱易饿,一饿就要吃草。你们说有什么牲口要比羊儿好呢?”麦仙说:“马儿就好。”稻仙说:“不说马,要说别的。”豆仙说:“麒麟最好。”麦仙一听说麒麟,忙掏出一把扇子,迎风一招,马上来了一只麒麟,对着大家摇头摆尾。麦仙笑嘻嘻地对稻仙说:“这是最好的坐骑,请上。”稻仙心中有些疑惑:那么顺当地变出一只麒麟,是不是想戏弄我?豆仙看他迟疑不决的样子,以为是嫌地上脏,连忙掏出一方手帕,变了一块地毯,说:“仙兄,地毯都有了,试试这新坐骑吧。”稻仙正在犹豫,那只麒麟却等得不耐烦,一溜烟跑上山去了。众仙见稻仙放跑了麒麟,都一齐嚷着要罚。稻仙说:“我认罚。小仙的童儿养了几只鸡,就请大家吃鸡吧。”于是念动咒语,不一会就拿来一只鸡,杀了,嫌鸡颈没肉,顺手扔一边去了。于是稷仙去打水,黍仙去拾柴,麦仙去找锅,豆仙看火。不一会儿,鸡熟了,五位仙人兴致勃勃地吃了起来。
玩了半天,羊儿也吃饱了,稻仙这才想起送五谷去广州城之事,忙说:“诸位仙兄,玉帝还等着我们去复旨呢,我们还是先送五谷去吧。”于是五位仙人让羊儿叼上五谷,骑上羊背,驾着祥云,又朝广州去了。
后来,人们在五仙逗留过的地方修了一座小桥,这儿便叫五仙桥。五仙桥前面有座马仔岭,传说那就是孙悟空的天马变的。马仔岭前有个地方叫下马铺毯,那就是豆仙变的地毯儿。再往北走有个麒麟岗,岗顶上那只石麒麟就是当年稻仙放上山的,附近那条鸡颈坑,就是当年稻仙扔下的鸡颈变成的了。
五位神仙来到广州,将五谷往地上一抛,立时田野上长出一片青绿的稻菽。五仙立于山头,殷殷祝愿广州百姓从此安居乐业,年年五谷丰登,永无饥荒。说完,化作一道祥云而去。五只羊儿随即变成石羊。自此,广州又称“羊城”,简称“穗”。
讲完这个故事,希望有助于大家对“羊城”进一步的了解,我爱广州,我爱羊城。

㈦ 发生在广州的历史故事有哪些

1911年1月,黄兴、赵声、胡汉民在香港成立起义领导机关——“统筹部”,并在当时的香港屯门青山农场策划起义,又派人到广州附近各地,联络新军、防营、会党、民军,以备响应;同时在广州设立38处秘密机关,刺探敌情,转运军火,为起义作准备。
4月8日,统筹部召集会议,会议议定起义时间为4月13日(宣统三年三月十五日),计划十路大军攻打广州:第一路由赵声率领江苏军攻打水师行台;第二路由黄兴带领南洋、福建同志攻督署(两广总督张鸣岐驻所);第三路由陈炯明领东江健儿堵截满界;第四路由朱执信领顺德队伍守截旗界;第五路由徐维扬领北江队伍进攻督练公所;第六路由黄侠毅领东莞队员打巡警道;第七路由莫纪彭领军策应徐维扬、黄侠毅两队;第八路由姚雨平率领陆军响应;第九路由洪承点派队分途攻守;第十路由刘古善领队分途攻守[1]。
因同盟会会员南洋华侨温生才4月8日同天单独行动,枪杀广州将军孚琦,以及吴镜运炸药被捕,原定起义被迫改期。
4月23日,起义组织者在两广总督署附近的越华街小东营五号设立起义总指挥部,赵声任总指挥(留守香港),黄兴任副总指挥。将原定十路进军计划改为四路:黄兴率一路攻总督衙门;姚雨平率军攻小北门;陈炯明带队攻巡警教练所;胡毅生带队守南大门。
4月27日(宣统三年三月廿九)下午5时30分,黄兴率200名敢死队员分四路攻打两广总督衙门、小北门、巡
黄花岗起义纪念碑
警教练所和守南大门。黄兴首先发难,连发三弹,率队攻入总督衙门,决心生擒两广总督张鸣歧。不料张越墙逃遁。由于清朝部队人数众多,起义队伍得不到接应,各路队伍虽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彻夜相攻,但都先后失败。黄兴侥幸脱险。由于实际起义以黄兴率部为主,黄兴为实际起义领导人。赵声、胡汉民廿九日率200选锋队员出发,三十日凌晨抵达广州城外,但是大势已去,遂返回。
事后,同盟会会员潘达微多方设法收殓烈士遗骸72具,合葬于城东黄花岗,后改名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1932年,查得此次死难烈士陈文友等姓名共86人。由于习惯,人们仍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