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十的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望子成龙的意思是什么
解答
望子成龙_成语解释
【拼音】:wàng
zǐ
chéng
lóng
【释义】: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在学业和事业上有成就。
2. 老师让我们写十个成语典故,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有人可以帮帮我吗
江郎才尽
源于《南史·江淹传》。江淹是南北朝时期的才子,幼年家境清贫,读起书来非常用功,诗文都做得非常好。由于他早期生活在社会的下层,能够接触到社会的真实生活,所以写出来的文章能够深刻地抒发忧谗畏讥和郁郁不乐的情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许多贫困知识分子共同的动荡不安的生活,道出了许多知识分子郁郁不得志的思想感情,所以他的作品能引起许多失意者的共鸣,从而成为当时负有盛名的作家,人们称之为“江郎”。
后来,他的文才大不如前。他之所以才尽,是因为附南齐高帝萧道成等人,做了大官,成为南齐的“帮闲文人”,从此过着富贵荣华的生活。由于他的地位和思想感情发生了变化,所以文思渐衰,写出的诗文当然平淡无味。后来,人们用“江郎才尽”来比喻才思减退。
3. 简短的成语故事20字
1、自相矛盾
有个人卖矛和盾。他说盾最坚固,又说矛最锐利。有个人问他用矛来戳盾会怎样?他答不出来,古人称其为自相矛盾。
2、乐不思蜀
刘备 建立蜀国。后儿子刘禅继位,。刘禅昏庸无能,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部署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他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国。
3、卧薪尝胆
话说吴国与越国打仗,吴王夫差战败,其后他每天睡在干柴上,天天吃苦胆,最终以弱胜强,打败了越王勾践,这就是有名的卧薪尝胆
4、望梅止渴
曹操在征讨张绣时军队饥渴难耐,这时曹操登上高山观望声称前边有梅林,度过军队哗变的危机,后人称这次事件为望梅止渴
5、
闻鸡起舞
晋代的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工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
6、一言九鼎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你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吕。”
7、舌战群儒
东汉末年,刘表去世,刘琮投降曹操,形势对刘备与孙权极为不利。刘备派诸葛亮随鲁肃一起前往东吴去说服孙权联合抗曹。诸葛亮在孙权的殿前先后把张昭,虞翻、步陟、陆绩的投降主义驳得体无完肤,孙权终于同意联刘抗曹
4. 10个成语故事简要概括加上成语意思
1、松柏之志 :谓坚贞不移的志节。
宗世林是东汉末年南阳人,他和曹操是同一时代的人,但他非常瞧不起曹操的为人,不愿和他交往。后来曹操官至司空,总揽了朝政大权,对他说:“现在我们可以交往了吧?” 他拒绝说:“松柏之志犹存。”
2、风起云飞 (fēng qǐ yún fēi ) 意思是:“风起云飞”喻天下大乱,有时也指触景伤情。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 经过连年的征战,刘邦后来居上,战胜了项羽,赢得了天下。可是没几天,淮南王英布造反,军势极盛,刘邦不得不亲自出征。在得胜回朝途中,刘邦顺路回了趟故乡沛县,和昔日的朋友、邻里叙旧畅饮了十几天。一次在热闹的酒席上,想起天下的安危,刘邦伤感的唱道: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3、以貌取人 :根据外貌来判别一个的的品质才能。
孔子有许多弟子。其中有一个叫宰予,能说会道, 利口善辩。他开始给孔子的印象很好,但后来渐渐发现,他既不孝敬父母,也没有仁德,而且十分懒惰,白天睡大觉。孔子说他“朽木不可雕”。后来宰予参与作乱,被杀死。
孔子另有一个弟子叫澹台灭明(字子羽),长得体态不雅,相貌丑陋,孔子开始认为他资质低下,不会成才。但他从师学习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处事光明正大,从来不去巴结公卿大夫。后来,追随他的学生有三百人,他的声誉传遍四方。
孔子听说了,感慨地说:“我凭言语判断人的品质,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凭相貌判断人的品质,对子羽的判断又错了。”
4、夜郎自大 (yè láng zì dà) :比喻人无知而又狂妄自大。
夜郎是汉朝时西南地区的小国家(今贵州省桐梓县),它国土小,它只有汉朝一个县大,人口也少,没有什么物产。 有一次,汉朝使者来到夜郎。因为道路不通,夜郎国国王不知道汉朝的广大,问使者:“汉朝和我的国家哪个大?”
5、守株待兔 (shǒu zhū dài tù) :比喻不想努力,而希望通过侥幸获得成功。
宋国有个农夫,一天,在地里干活时,看见一只兔子飞奔过来,撞在树桩上,折断脖子死了。从此他每天到地里也不干活,只是守着那棵树桩,等着兔子撞过来。结果,什么也没等到,反而被人们耻笑。
6、食言而肥 (shí yán ér féi) :食言:失信。指不守信用,只图自己占便宜。
春秋时代,鲁国有个大臣叫孟武伯,他最大的毛病是说话不算数。有一天鲁哀公举行宴会招待群臣,孟武伯参加了。在宴席上,孟武伯不喜欢另一位大臣郑重,便故意问他:“郑先生怎么越来越胖了?”哀公听见了,说:“一个人常常吃掉自己的诺言,当然会胖起来呀!”
晋朝有个人叫殷羡。曾经做过豫章郡的太守,当他卸任离开豫章回京城时,很多人托他带信,他都答应了。当他走到长江边时,便把这些信全部扔到水里,说:“都请到水里去吧!要沉要浮随你们自由,我殷羡不当太守了,可也不能给人家当信使啊!”
7、无为而治 (wú wéi ér zhì) :无为:无所作为;治:治理。自己无所作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原指舜当政的时候,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后泛指以德化民。
由于舜品德高尚,尧派他来管理天下。
当时中原到处是洪水,以前尧派鲧去治理洪水,9年后失败了,舜就派鲧的儿子禹去治水。禹果然不负众望,13年后平息了洪水。舜和尧一样,对老百姓很宽厚,多采用象征性的惩罚,犯了该割掉鼻子罪的人,让穿上赫色衣服来代替;应该砍头的人只许穿没有领子的布衣。为了让老百姓懂得乐舞,舜派夔到各地去传播音乐。有人担心夔一个人不能担当重任,舜说:“音乐之本,贵在能和。像夔这样精通音律的人,一个就足够了。” 夔果然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孔子赞叹道:“无为而治,说的正是舜啊!他自己需要做的,只要安安静静坐着而已。”
8、双管齐下 (shuāng guǎn qí xià) :比喻做一件事两个方面同时进行或两种方法同时使用。
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名叫张燥,他擅长画山水、松石,特别是画松树尤其叫人称绝。 张燥作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地方,他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笔,可以同时在纸上作画。一管笔画苍翠的松枝,另一管笔画枯干虬枝,画出的松树惟妙惟肖,谁看了他的画都感到惊奇,人们都说他是神笔。 张燥还有两个画画的绝招:一是用无笔头的秃笔绘画;二是用手指画画,他拿一块白绢,用手指蘸上颜料,左抹右涂,一会儿就作成一幅山水树木的作品。
9、栩栩如生 (xǔ xǔ rú shēng) :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作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他自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
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振奋,封他为阳陵君,采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
10、防微杜渐 (fáng wēi dù jiàn) :比喻在坏事情坏思想萌芽的时候就加以制止,不让它发展。
汉和帝即位后,窦太后专权,窦宪兄弟把持了国家的军政大权,朝政混乱不堪。窦氏家族仗势横行乡里,鱼肉百姓,人们敢怒不敢言。
有一年发生日食。司马丁鸿上书汉和帝说:“太阳是君王的象征,月亮是代表臣子的。日食现象象征君王的权力被臣子侵夺,陛下千万要小心。在历史上,日蚀出现过三十六次,国君被臣子杀死的有三十二人,都是因为臣子的权力太大了!”“日蚀的出现,是上天在警告我们,我们应该引起重视啊。穿透岩石的水,开始时都是涓涓细流,参天的大树,也是由刚发芽的小树长成的。人们常常忽略了微小的事情,而造成祸患。如果陛下能亲自处理朝政,从小地方着手,在祸患刚露头的时候防止它,这样国家就能够长治久安了。”
5. 成语故事大全内容10字道理5字
(一)铁杵磨针
【典故】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释读】
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的孩子们,如果在学业上能认真、努力、有恒心,成绩好一定是没有问题的。
(二)闻鸡起舞
【典故】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释读】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三)亡羊补牢
【典故】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 “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兴,生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
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 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释读】
这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败无疑。
“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进,陷入失败的境地。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呢!
(四)盲人摸象
【典故】
据古代印度佛经中讲,古时印度有一个小国,国王名叫镜面王。他信奉释迦牟尼的佛教,每天都拜佛诵经,十分虔诚。可是,国内当时流行着很多神教巫道,多数臣民被它们的说教所迷惑,人心混乱,是非不明,很不利于国家的治理。镜面王很想让其臣民们都归依佛教,于是就想出了一个主意:用盲人摸象的现身说法教育诱导他们。镜面王吩咐侍臣说:“你找一些完全失明的盲人到王城来。”使者很快就凑集了一群盲人,带领他们来到王宫。
使者走进宫殿向镜面王禀报说:“大王,您吩咐找的盲人现已带到殿
6. 关于汉字的成语故事谁有
成语资料
【成语】一字之师
【注音】yī zì zhī shī
【解释】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用法】作宾语;指改正一个字的老师
【结构】偏正式
【相近词】一字师
【押韵词】一望而知、高山仰之、蒲柳之姿、面如凝脂、游人如织、单相思、足茧手胝、装聋作痴、公尔忘私、休戚共之[1]
编辑本段
成语出处
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宋·计有功《唐诗纪事》[2]
一字之师原文
郑谷在袁州,齐己因携所为诗往谒焉。有《早梅》诗曰:“前村深雪里,昨夜开数枝。”谷曰:
“‘数枝’非早也,不若‘一枝’。则佳齐己矍然不觉兼三衣叩地膜拜。自是士林以谷为齐己‘一字之师’。”
编辑本段
成语故事
其一
唐朝有个和尚,法号叫作齐己。齐己和尚很喜欢写诗,写的也很好,可算是所谓诗僧。他有个好友郑谷,也是当时的诗人。因为他们都写诗,自然能谈得来。
有一次,齐己写了一首诗,叫《早梅》,其中有这么两句:"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过了几天,郑谷来串门。齐己和尚对他说:"我写了一首诗,你给我看看怎么样?"郑谷看了半天,说:"写得好,意境很好,情致也很高。但有一点,你写的是早梅,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早梅就是早开的梅花,一般不会数枝开,数枝就是开了一片啦,我觉得应该把数枝改成一枝。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这就显得这梅花是早开的梅花。"
齐己和尚一听,恭恭敬敬地向郑谷拜了一拜,说:"改得好!你真是我的一字之师啊。"因为郑谷只提出一个字的修改意见,但却堪称老师,所以叫一字之师。
其二
南宋时著名诗人杨万里,有一回在屋里写字,其中写到了晋人干宝,也就是《搜神记》的作者。杨万里不知不觉把"干"写成了"于",变成了"于宝"。当时正好有一名小吏站在杨万里身边,便提醒说:"老爷,好像应该是干宝。"杨万里很惊奇他没读过什么书,怎么能看出差错,便问:"是吗?你怎么知道?"小吏便翻开韵书,也就是字典,指着说:"您看,这里讲晋朝有个叫干宝的。"杨万里很欣赏他这种好学精神,称赞他道:"好。这一次,你是我的一字之师啊。"
其三
唐摭言》记载有这样一个故事:大居守李相读《春秋》时,念错了一个字,在旁边侍候的一个小吏皱了皱眉头。李相见了,便问他因何皱眉。小吏含蓄地说:“我的老师教我读此书时,念错了一个字。今天听您一念,我才明白应该怎样读了。”李相听后忙说:“不对,我没有受过老师的指点,如果错了,一定是我而不是你。”说完,就把书递给小吏向他请教,小吏这才详细地说明了原委。李相十分感谢小吏的指教,称他为“一字师”。聪明的小吏因说话方式的巧妙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其四
1935年,著名书画家王一亭先生受虞山某氏之托抄写百花诗。在写到其中一首藤花诗时,误将“茸”字写成了“葺”字。当时有一位客居常熟逍遥游公园的新华艺专毕业生,时才25岁的金尘僧见到了王先生的笔迹后,毅然提笔写下了一首名为《戏呈白龙山人王一亭文》的诗寄给了这位艺坛老前辈。诗是这样写的:“丹黄甲乙究瑕疵,自昔曾闻一字师;那许紫茸成紫葺,先生想未橪吟髭。”指出王老先生在抄诗时未经思索细辨就信手写了这个错字。事隔不久,一首名为《七律·奉酬尘僧先生》的答谢诗送到了金尘僧的案头。诗云:“多君只字摘瘢疣,极目天涯未易求。自省衰年多事偾,频经尘劫念生浮。摇毫愧向碑三宿,得句疏悭酒一瓯。半偈有缘共佳话,阑干倚遍海云瘘。”海云瘘,正是王一亭先生书屋之名,这首诗就是年逾古稀的王先生写来的,诗中表示了他对这位一字之师的真挚酬谢。其勤奋好学,勇于改过的谦谦君子之心,跃然纸上。
7. 十个字以上的成语故事视频和意思
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意思是既把犯人的皮肉一块块割下来,到死为止。形容不怕死,再难再大的事也敢去干。清.曹雪芹(红楼梦68回):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忧虑,在后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形容关心人民疾苦,以天下为己任。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是进亦忧,退以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8. 十个四字成语和意思
向壁虚构 (xiàng bì xū gòu)
解释:向壁:对着墙壁。即对着墙壁,凭空造出来的。比喻不根据事实而凭空捏造。
出处:汉·许慎《说文解字·序》:“世人大共非訾,以为好奇者也,故诡更正文,乡壁虚造不可知之书,变乱常行,以耀于世。”
示例:乡壁虚造,顺非而泽,持之似有故,言之若成理。 ★严复《救亡决论》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向壁虚造 (xiàng bì xū zào)
解释:向壁:对着墙壁;虚造:虚构。。即对着墙壁,凭空造出来的。比喻无事实根据,凭空捏造。
出处:汉·许慎《说文解字·序》:“乡壁虚造不可知之书,变乱常行,以耀于世。”
示例:~,顺非而泽,持之似有故,言之若成理。 ★严复《救亡决论》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向风靡然 (xiàng fēng mǐ rán)
解释:向风:闻风仰慕;靡然:倒伏的样子。形容人倾心向往。
出处:《汉书·儒林传》:“黜黄老、刑名、延文学儒者以百数,而公孙弘以治《春秋》为丞相封侯,天下学士,靡然乡风。”
示例:于是怀文之士,莫不~。 ★唐·卢照邻《乐府杂诗序》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向风慕义 (xiàng fēng mù yì)
解释:指向往其教化,仰慕其礼义。或指向往其风度,仰慕其义行。
出处:明·张居正《番夷求贡疏》:“因而连合西僧,向风慕义,交臂请贡,献琛来王。”
示例:参加的有社友,也有~来的非社友,共有一百有九人之多。 ★郑逸梅《南社丛谈·南社后期活动》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向火乞儿 (xiàng huǒ qǐ ér)
解释:向火:烤火;乞儿:乞丐。近火取暖的乞丐。比喻趋炎附势的人。
出处: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向火乞儿》:“今时之朝彦皆是向火乞儿,一旦火尽灰冷,暖气何在?”
示例:纷纷~多,独有君如择乳鹅。 ★宋·显万《送炭与湘山西堂惠然师》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向明而治 (xiàng míng ér zhì)
解释:向明:天将要亮了;治:治理。形容勤于政事。
出处:《周易·说卦》:“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
示例:且人君恭己南面,~,紫微黄屋,至尊至重。 ★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卷十六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向平愿了 (xiàng píng yuàn liǎo)
解释:向平:即东汉时向长,字子平;了:了结。向平的心愿已了。指儿女都已婚嫁。
出处:《后汉书·向长传》:“建武中,男女嫁既毕,敕断家事勿相关,当如我死也。于是遂肆意与同好北海禽庆俱游五岳名山,竟不知所终。”
示例: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向平之原 (xiàng píng zhī yuán)
解释:称子女婚嫁事为“向平之愿”,子女婚嫁事毕为“向平愿了”。
出处:
示例: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向平之愿 (xiàng píng zhī yuàn)
解释:向平:即东汉时向长,字子平。向平的心愿。指子女婚嫁之事。
出处:明·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6卷:“这般一走,便可与杜郎相会,遂了向平之愿了。”
示例:如今儿子已经长大,拟于秋间为之完姻,以了‘~’。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6回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向若而叹 (xiàng ruò ér tàn)
解释:比喻向高明者折服,而自叹不如。
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秋水》:“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示例:未有不望崖而返、~者也。 ★清·钱谦益《汲古阁毛氏新刻十七史序》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向上一路 (xiàng shàng yī lù)
解释:佛教禅宗指不可思议的彻悟境界。
出处:《碧岩录》第二卷:“向上一路,千圣不传。学者劳形,如猿捉影。”
示例:清·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外编》:“要之,更有~在。”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向声背实 (xiàng shēng bèi shí)
解释:声:声名,这里指虚名;背:违背。指向往声名,背离实际。
出处: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常人贵远贱亲,向声背实;又患暗于自见,谓己为贤。”
示例:此并~,舍真从伪。 ★唐·刘知己《史通·杂说中》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向天而唾 (xiàng tiān ér tuò)
解释:仰头向着天吐唾沫,唾沫还是落在自己的脸上。比喻本来想损害别人,结果受害的还是自己。
出处:
示例:~的行为极为不雅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向炎乞儿 (xiàng yán qǐ ér)
解释:近火取暖的乞丐。比喻趋炎附势之徒。
出处:
示例:他的这种行为让我想起了~。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向阳花木 (xiàng yáng huā mù)
解释:向阳的花木光照条件比较好,春天早早发育。比喻因占有方便的条件而获得利益或照顾。
出处:宋·苏麟《断句》:“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
示例: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向隅独泣 (xiàng yú dú qì)
解释:向:对着;隅:墙角;泣:小声地哭。一个人面对墙脚哭泣。形容没有人理睬,非常孤立,只能绝望地哭泣。
出处:汉·刘向《说苑·贵德》:“今有满堂饭酒者,有一人独索然向隅而泣,则一堂之人皆不乐矣。”
示例:每逢时移节换,家远身孤,吊影自伤,~。 ★唐·杜牧《上吏部高尚书书状》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向隅而泣 (xiàng yú ér qì)
解释:向:对着;隅:墙角;泣:小声地哭。一个人面对墙脚哭泣。形容没有人理睬,非常孤立,只能绝望地哭泣。
出处:汉·刘向《说苑·贵德》:“今有满堂饭酒者,有一人独索然向隅而泣,则一堂之人皆不乐矣。”
示例:一人~,满堂为之不乐,教授既尔,吾曹何心乐饮哉?(宋·洪迈《夷坚丁志·王从事妻》)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向隅之感 (xiàng yú zhī gǎn)
解释:向:对着;隅:墙角。一个人面对墙脚哭泣的感觉。形容没有人理睬,非常孤立的情形。
出处:汉·刘向《说苑·贵德》:“今有满堂饭酒者,有一人独索然向隅而泣,则一堂之人皆不乐矣。”
示例:若是座中只三五个人,这也可以是一个愉快的场面,虽然不免有人抱~。 ★朱自清《撩天儿》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向隅之泣 (xiàng yú zhī qì)
解释:向:对着;隅:墙角;泣:小声地哭。一个人面对墙脚哭泣。形容没有人理睬,非常孤立。
出处:汉·刘向《说苑·贵德》:“今有满堂饭酒者,有一人独索然向隅而泣,则一堂之人皆不乐矣。”
示例:不劳有力之呼,无复~。 ★宋·陈亮《谢留丞相启》
更多相关内容(同义词、反义词、歇后语、典故、成语故事、英文、日文等......)
9. 是什么字什么的成语故事
成语:所谓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语。
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有些成语从字面上不难理解,比如:“小题大做”、“后来居上”等。有些成语你必须知道它的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得其意思,如“朝三暮四”、“杯弓蛇影”等。
综上所述,“成语故事”,就是通过简单的语言,或者说简洁的词语,来表述一个富有哲理、含有一定道理的故事。
就是讲一个成语的出处,这个成语是怎么来的.
比如亡羊补牢吧,成语故事就会讲以前有个人的羊跑了(大概是,记不大清),然后他发现是栅栏的问题,就把栅栏补了起来,这就是亡羊补牢.通常也还会介绍一下这个成语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