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童话故事 » 红楼梦的故事和感受

红楼梦的故事和感受

发布时间: 2021-02-12 16:41:56

A. 红楼梦读后感

红楼梦—褪不去的一抹灿烂
——读《红楼梦》有感

书中有诗云:“悲喜千般同幻泡,古今一梦尽荒唐。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红楼梦,再怎么繁华阑珊,终究是一纸荒唐的大梦。
梦,是一种不实际的东西。它就好似泡沫,随时都可能一碰就碎。有首小野小町的日本和歌曾说过:“ 梦里相逢人不见,若知是梦何须醒。纵然梦里常幽会, 怎比真如见一回 。” 意思就是与其相见不如在梦里相见。梦确实很美好,但同时它又很虚假,华丽也许只是它的表面。可为什么人总喜欢活在梦中呢?恐怕人的现实总是残酷的,对于那些无法实现的东西更为憧憬。而红楼梦就是名副其实的一场被包装得华丽无比的空梦。
早就听闻《红楼梦》有四大名著之一的美名,如今终于有时间将其细细品尝,实在甚是惭愧。我认觉得这本书好比一壶清茶,若你不仔细去品味它,斟酌它,是体会不到这壶茶深藏不露的甘甜。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这本书是穿插了石头的神话故事开启的,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写了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三人为主的爱情悲剧,将一个封建贵族家族从繁荣走向衰亡的过程一一叙说。
也许很多人看完了《红楼梦》都在不停为贾宝玉和林黛玉无法相爱相守的悲剧而痛心哀婉。或者讽刺感叹当时世俗封建的黑暗落没和家族之间的复杂与势力斗争。可有句话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却很欣赏作者写作的艺术手法和书本的艺术价值。
最具有神秘色彩的就是金陵十二钗。作者以如椽之笔,将这样一大批红粉丽人,一个个推倒了读者的眼前,让她们在大观园那座人生大舞台上尽兴地表演了一番,然后又一个个接连落幕,演绎着一幕幕动容的悲剧美。但是里面描写的少女,特别是那些不含杂质的少女的人性美感,让人产生一种又爱又恨的朦胧感情。楚楚动人又喜爱争风吃醋的林黛玉,才华横溢又有些心眼的薛宝钗,温柔体贴的袭人,狠毒敏锐也有儿女长情的凤姐......都一一展现在读者眼前。
这本书中的细节常让人身临其境,印象深刻。意大利艺术家米开朗基罗曾说过:“在艺术的境界里,细节就是上帝。”最令人着迷的是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细节。某次,一个丫头给宝玉带斗笠,结果戴得乱七八糟,一边的黛玉仔细帮他梳理。其中“轻轻拢住”这个词竟让心里某个柔软的地方产生到一股温柔的感觉。特别的还有十九回里,宝玉在黛玉微困的时候来到,两个人就拿着枕头对面倒下谈话。黛玉看到宝玉脸腮上有块血渍,便伸手去轻抚,心疼地用帕子擦拭。 看的时候,脑子里就真是这般光景,黛玉的柔情蜜意也都淋漓尽致。
里面的伏笔也埋得极为巧妙。第五回贾宝玉就梦到了金陵十二钗,里面书写的诗都暗示了红楼梦中女子们的命运。十三回中在秦氏在病逝之前,王熙凤梦到了秦钟对她托话,秦钟在梦里告诉凤姐贾家的祭祀,家塾应如何经营。“这一切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盛筵必蔽。”在梦中说完,秦氏就一命呜呼了。其实这里面早就暗示了贾家落没的命运。神话故事作为伏笔的一种,也成为了书中神秘的点睛之笔。开头的“假村语言”添加了神秘色彩。故事别名叫《石头记》,顾名思义就用石头与绛珠草揭示了宝玉和黛玉的身世的“木石前盟”。书中有提及宝钗曾收到一位道士的一把锁,上面刻字暗示要找一位有“玉”的人,这就是宝钗和宝玉两人的“金玉良缘”。很明显,黑暗的封建势力使得“金玉良缘”终究敌不过“木石前盟”。命中注定的悲剧早已深深埋下伏笔。
讽刺也是一大亮点。十二回中,贾瑞迷恋凤姐美色,凤姐聪明地三番四次地放他鸽子,有位道士送贾瑞一面叫“风月宝鉴”的镜子,正面映着王熙凤,反面映着一个骷髅,这也是作者的用心设计,侧面反映贾瑞的人品的丑陋龌龊。以小见大,从小的家族折射出当时18世纪这个社会早就已经矛盾重重,政治黑暗,人性衰莠,贾家只是当时社会的缩影。宝玉虽然集众多宠爱于一身,享受尽荣华富贵,但在婚姻爱情上仍是不自由的。那个时期的清王朝,表面上还维持着繁华,但那“如大厦倾覆”的趋势,却毫不掩饰从各方面暴露无遗。
作者构思精密,语言字斟句酌,每一首诗都是作者的文化精华。书里常常涉及众人论诗的故事。十八回里,贾妃的来到,使得大观园里的景观都需要众人题诗。宝玉,黛玉和宝钗,迎探惜春姐妹都来纷纷对额题诗比较,这种学术文化氛围很让人羡慕。想想古代文人雅士都通过流水传送酒杯来赋诗,叫曲水流觞。这样的文化交流是我们现代无法做到的。手机都代替了话语,连当面交流都难了,更别说交流讨论学术这样高雅的话题。
《红楼梦》既是一支绚丽的燃烧着理想的青春浪漫曲,又是充满悲凉慷慨之音的挽诗。作者在抨击清政府的腐败黑暗同时,也倾心为读者展现了各色主人公酸甜苦辣人生道路,折射表现了社会的深邃与人性美感。《红楼梦》的艺术价值就在于它能体现人生况味,与读者能有心灵沟通,让人能够打心里为那个人物感动怜惜。这种心灵的颤栗与感动,在今世仍有巨大的魅力。

ps:这是我高中时自己写的,删掉太可惜就复制上来,希望它能帮助到他人理解红楼梦ww

B. 看完红楼梦后的心得

红楼梦的心得

《红楼梦》,一部含笑的悲剧。《红楼梦》不只描写了一个封建回贵族家庭答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而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

它不单指出这一家族的必然崩溃和死亡,同时也暗示了这一家族所属的阶级和社会的必然崩溃和死亡。曹雪芹笔触下所创造和热爱的主人公是那些敢于反判那个垂死的封建贵族阶级的贰臣逆子;所同情悼惜的是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会的虚伪道德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一边是木石前盟,一边又是金玉姻缘。一边是封建社会下必须追求的功名光环,一边是心驰神往的自由之身。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为我们展现了这场无声的较量。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爱情故事浓缩了这场较量的全部硝烟,“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质本洁来还洁去”,在面对封建礼教下的种种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为代价,质本洁的追求始终不弃。

我们感叹贾、林两人爱情的悲剧的时候,看到了造成悲剧的一个重要因素:林黛玉的清高的个性,她的个性与当时的世俗格格不入,无法与社会“融合”,她的自卑情结正是她自尊的体现,也是她悲剧的开始。

C. 《红楼梦》读书感受

千年红楼,梦一回。

以前的我总是感觉《红楼梦》它就是一个故事一个听一听就罢了的故事,可是等到长大我才知道原来它讲述的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啊!

《红楼梦》里有柔弱的林黛玉、性格泼辣的王熙凤、红颜薄命的晴雯、心地善良的平儿……在我的脑海中印象最深的是王熙凤,她是大观园的主事,将大观园打理得井井有条,但是最后却因为自己的欲望,害了荣国府一家人,从此荣国府开始衰败,贾母病死、宝玉出家……最后,家破人亡。

然而这里面所有的人物我还是最喜欢那个娇柔似水的林黛玉,她那沉鱼落雁、扶风弱柳的娇弱身躯里,深藏着无穷的力量。她宁可在枝头上怀抱着清香而死,绝不会吹落于凛冽北风之中。有着这样不为人知的傲骨,还有那深深隐藏在思想深处的叛逆情怀,在那个时代的她活的是多么的无奈,又该怎样和那冷漠无情的封建制度互相融合呢?

所以她只能同那个时代格格不入,所言所语近乎皆是哀怨。

她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她好似冬日中的雪花一样晶莹剔透,她好似日光照耀下的玉石一样纯洁无瑕。可是她从小就寄人篱下,被身边的人摧残着,她其实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女子一个向往情爱的女子。她以那样迷人的身姿独立于世间,这世间却少有人能懂得她理解她。世间人多是把女子比作花,世间万种花可是世人鲜少把女子比作菊花。也是那淡泊、那傲世、那清高的菊,怎会和一介柔弱的女子联系在一起呢?在千百年之前有一个名叫陶渊明的人将那菊的花魂升华了,升华到了万花之外。千百年之后,那个不食人间烟火好似仙人的林黛玉,用她纤纤玉手摘下了菊沉睡千年的花魂。花的魂和她的魂就这样融合在了一起。因为她本来就是这样的人啊!

现在总是有人拿宝钗和黛玉比较,可是她们两人根本就没有可以比较的,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宝钗是全文中真正的强者,她从不再人前为难他人,不与人正面起冲突。她的才华绝不在黛玉之下。我很是佩服她,她说话从不造次,不该说的话绝不多说,即使是玩笑话,也是极为小心,甚至是无懈可击。她的才智也是罕有的,她不似凤姐无话不说,说话好似毫不讳忌,泼辣来形容也不足为过,心狠手辣,但她的才智绝差不了凤姐许多。

薛宝钗是一朵人间富贵花,然而林黛玉则是一朵独立于世间的菊,所以二者并不可相提并论。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藏在我哥哥书架里的《红楼梦》了,那是我童年的乐趣所在,我在那里旁边趴着看他在看书籍,小时候《红楼梦》是我的最爱,因为里面的人形形色色什么人都有,可是现在我却是不敢轻易触碰这本书,因为我长大了,我懂了,为什么林黛玉会寄人篱下,为什么薛宝钗明明知道贾宝玉喜欢的是林黛玉依旧会选择嫁给他,做他的夫人,为什么最后贾宝玉会出家,原来这里面深藏着无限的悲伤啊!

后来啊,​《红楼梦》完了,那个时代也灭亡了,最后也不过是曲终人散,各有各的归宿。

千年红楼,梦一回。

D. 红楼梦阅读感想

读完《红楼梦》让我见识了人间的美与丑、善与恶,让我懂得人们之间并不只有美好的事物,也有肮脏与丑陋的灵魂.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我读完它感触颇深.它讽刺了我国古代封建恶势力独霸一方的丑态与它最终将会走向灭亡的必然命运.
我读了《红楼梦》后就非常佩服曹雪芹,他写出这么好的作品来,能把里面的人物写得栩栩如生,说明他的写作功底十分深厚,里面的人物个个好像站在我的眼前,同我说话似的,让我跟他们共同欢笑,共同悲伤,共同成长.我要学习他的写作的方法,把写文章的基本功打扎实,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社会生活,将其攫取、裁剪,再加以创造,《红楼梦》这幅画卷就这样展现在我们眼前.一经问世就成为“中国小说文学难以征服的顶峰\”,是当之无愧的经典之作.
我看了《红楼梦》以后懂得了许多道理,我很佩服曹雪芹,他可以写出这么好的作品,把里面的人物写得那么栩栩如生,好像就站在我面前.我要向他学习,练好作文基本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二 : 若你读过《红楼梦》,又稍稍有点喜欢。那麼,在秋凉的午後,正巧没有风,请你坐在露台的躺椅里,手边放杯茶,慢慢地、慢慢地听我给你讲《红楼梦》的事情。
二十岁左右的时候,完整的读过《红楼梦》。它对我从不是晦涩难懂的,我亦从不看脂批考证之类的东西,因为曹雪芹已将整个的心,全部的热情放在这部书里,我只享受这书便罢了,别人如何理解它,与我何干?
我和曹雪芹,有知己之感。正因如此,我的谈论,只与前八十回有关。曹雪芹是性情中人,这本书最大的好处,在于对人性的展示,而高鹗的部分与人性无关,高鹗不懂《红楼梦》,所以只能从情节下手,结果给人的感觉如同“宝匣里装上了大粪”那般别扭,我是无法读下去,因为怕气死。所幸我从未看完后四十回,所以对《红楼梦》保留着美好的印象,兼真挚的感动。
曹雪芹说这本书是“一把辛酸泪”,一点不过分。他的痛苦,我想更深于此吧。
宝黛之情达到男女之爱的极至,而爱的悲剧亦使曹雪芹的忿恨达到了极至。
所有人都知道,这书里记录了曹雪芹的情殇,既然他只写了这么一部书,写得如此美丽精致,他是想为自己的爱情找个完美的归宿罢?
曹雪芹与宝玉系同一灵魂,而宝玉毕竟是一虚构形象,他的疯言疯语、乖张举指曹雪芹未必做的出,可能宝玉是曹雪芹向往之理想中的自我。正如他是理想化,正如曹雪芹想将自己隐去,宝玉成为书中最不真实,着墨最多而相对形象不甚完整的人物,他的作用只是充当作者的口舌,用来说故事的一根主线而已。而只有涉及宝黛之情的描写中,宝玉的身影才清晰明朗一些。
我疑心曹雪芹并未打算将宝黛结局的部分流传出去,也许那太接近事实(恐惹祸上身),也许他唯独不肯在这桩事情上杜撰下去,索性干脆不写了,但他在书中有N次交待了事情的真相。
此书常循一正一副、反复暗寓的方式交待情节。头四回里故事的主角到齐,第五回可谓总括,第六回才是故事真正的开始,所有人物开始生活起来。

E. 红楼梦的阅读感受

若你读过《红楼梦》,又稍稍有点喜欢。那么,在秋凉的午后,正巧没有风,请你坐在露台的躺椅里,手边放杯茶,慢慢地、慢慢地听我给你讲《红楼梦》的事情。
二十岁左右的时候,完整的读过《红楼梦》。它对我从不是晦涩难懂的,我亦从不看脂批考证之类的东西,因为曹雪芹已将整个的心,全部的热情放在这部书里,我只享受这书便罢了,别人如何理解它,与我何干?
我和曹雪芹,有知己之感。正因如此,我的谈论,只与前八十回有关。曹雪芹是性情中人,这本书最大的好处,在于对人性的展示,而高鹗的部分与人性无关,高鹗不懂《红楼梦》,所以只能从情节下手,结果给人的感觉如同“宝匣里装上了大粪”那般别扭,我是无法读下去,因为怕气死。所幸我从未看完后四十回,所以对《红楼梦》保留着美好的印象,兼真挚的感动。
曹雪芹说这本书是“一把辛酸泪”,一点不过分。他的痛苦,我想更深于此吧。
宝黛之情达到男女之爱的极至,而爱的悲剧亦使曹雪芹的忿恨达到了极至。
所有人都知道,这书里记录了曹雪芹的情殇,既然他只写了这么一部书,写得如此美丽精致,他是想为自己的爱情找个完美的归宿罢?
曹雪芹与宝玉系同一灵魂,而宝玉毕竟是一虚构形象,他的疯言疯语、乖张举指曹雪芹未必做的出,可能宝玉是曹雪芹向往之理想中的自我。正如他是理想化,正如曹雪芹想将自己隐去,宝玉成为书中最不真实,着墨最多而相对形象不甚完整的人物,他的作用只是充当作者的口舌,用来说故事的一根主线而已。而只有涉及宝黛之情的描写中,宝玉的身影才清晰明朗一些。
我疑心曹雪芹并未打算将宝黛结局的部分流传出去,也许那太接近事实(恐惹祸上身),也许他唯独不肯在这桩事情上杜撰下去,索性干脆不写了,但他在书中有N次交待了事情的真相。
此书常循一正一副、反复暗寓的方式交待情节。头四回里故事的主角到齐,第五回可谓总括,第六回才是故事真正的开始,所有人物开始生活起来。

F. 《红楼梦》感受

记得我很小很小的_候,曾随意翻过几次《红楼梦》,并没有“透读其书”,更不懂其中格高意远。稍长大一些,《西游记》里神魔鬼怪那些妙趣横生的故事让我感到一丝兴趣。不知怎么地,贾宝玉的伤春悲秋,荣国府的纸醉金迷对我来说仍然味同嚼蜡。 这一次,我的兴趣偶被激发出来,得以故地重游,我便再次打开了这段神奇的“红楼梦”。 果然,这令人神往的影视作品和书卷,漂浮在那兴盛一时的家族里,还有万万千千景象在我脑中萦绕回荡。我突然身临其境了,好像耳边就响起大观园里人们的谈笑风生,荣国府一角小园中的清雅静谧。双脚宛如踩在那几百年前光亮一新的地砖上,不知不觉,脚就开始动了。手也像摸到那刷着红漆的柱子,那打磨精美的家具,那镌刻着“敕造荣国府”五个大字的牌匾。呵!这就是荣国府的兴盛,这也是我成年累月所完全没有感受到的。我仿佛也看到宝玉身穿红衣,闲庭信步的样子,《红楼梦》中的人物从来没有这么近,这一次,就好像比肩而立,绿叶红花就在我的头顶,幽幽的青砖就在我鞋底之下,我好想拍拍贾宝玉的肩,跟他说几句话,聊聊古时候那些事儿。 可惜不能罢了!后来,时间像倒退一样,荣国府这个大家族,奢华靡醉后又重新经历了几百年前的迷茫。脑海中静静站立的那位贵族公子,如黄河口决堤一般倒塌,又排山倒海地向我涌来,把我实实着着地淹没。我像被浸在水里,这浸泡我的水,难道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之苦水? 看毕,好久才从那种境界中摆脱出来,稍稍松了一口气。转念一想,于是又经不起,心紧了起来。红楼中人,如果不落得这样下场,还可以继续载歌载舞吗? 我沉浸了半晌,才缓缓起身。 这样的经历,着实不多,但都感人肺腑。 来源:语文周报

G. 红楼梦中的几个故事情节概括和感想,急需,帮帮忙!!!

1、贾代化的次子是(赦),贾宝玉的妹妹是(探春),贾府里的蓉二奶奶是(内可卿),琏二奶容奶是(王熙凤),也就是(王夫人)家的内侄女。
2、贾代善娶了(史)家的小姐为妻,也就是后文的(贾母)。贾政的长子名叫(贾珠),老三叫(贾环)。四位小姐中,不属于荣国系府的是(四)小姐,她叫(惜春)。
3、贾元春归府省亲是在(冬季),那天是(元宵节)。
4、“厚地天高,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是(宁国府)中的一副对联。“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是(可卿)房中的一副对联。

H. 读红楼梦有什么感受

读第一次,感觉很简单,不就是个爱情故事和家族故事嘛;读第二次,有些感专慨,人生确实如梦,就象红楼属梦;读第三次,感觉自己疏忽了很多东西,越读越觉得红楼梦象个谜,于是开始读一些红学家的研究结果,看看自己到底读懂了多少。所以,到现在,红楼梦给我的感觉就象个看不透的古井,吸引我不断靠近它。

I. 红楼梦主要内容和感受

中学时代读过《红楼梦》,那时是稀里糊涂。下乡进厂时又读《红楼梦》,处处感到阶级斗争。老了再读《红楼梦》,真正解悟出名著的真旨——皇权政治!
《红楼梦》是一部皇家的谜书,只是书名就够体会半生的。“红楼”可理解为皇权统治的最高层——上层建筑!靠近迷谱的应该是北京城——皇权的四朝都会(金元明清)。根据中国的皇权史最广泛、抽象的联系,那就要推崇到她的前一个书名《金陵十二钗》。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读者错把十二钗只当做南京城里的十二个女性探讨。这就是胶柱鼓瑟、刻舟求剑的具体表现。这个书名在这里不只单单是皇家的十二个女人,而隐谶了中国历史上十二个名望显著的十二个皇帝(也有短命的),让他们同台聚演。同时也叫读者深入研讨十二个王朝的都会和陵园。所以这里的钗字应变字为“猜”。每个初建王朝的帝王,都希望自己的王朝、家族世袭永固、长久不衰。希望自己的接班人能够多在“风月宝鉴”的庇护下继续统治、继续发展。故此便引出《风月宝鉴》这第三个书名。宝鉴是南北朝之前的生活器具,照镜子洗脸的器具。古时候(晋南北朝之前)的鉴是一个盛水的器具。当水平之时,它可以照映人脸,映出垢点。随之撩水洗之。从皇权的角度分析,帝王们都想为自己的王朝永固不衰寻找经验。那自然而然便考虑到所谓的《情僧录》。何为《情僧录》?《情僧录》就是辅助皇权的统治经验——宗教治国。若想确立自己的统治地位,必须得有宗教辅助。宗教在中国最早的三大家即——道儒佛三大家。而这三大家必须得溯源到司马迁的《史记》,也就是《红楼梦》的第一个书名司马迁的《石头记》(石头记、史头记(史记))。 超出百字,谨为参考!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