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童话故事 » 画饼充饥故事50字

画饼充饥故事50字

发布时间: 2021-02-12 23:29:49

❶ 画饼充饥的相关故事

话说,乾隆皇帝早朝已罢,群臣纷纷散去,乾隆独把刘庸留下,对他说:“今日无事,我想和刘爱卿到正阳门以观街景。”君臣说罢,换了朝服,轻装简从,登上了正阳门。时值初秋,天高云淡,鸽铃阵阵,不远处人流熙熙攘攘。乾隆一笑,计上心来:“刘爱卿,听说你读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你看看下边的人,来来去去,你能数得过来有多少人吗?”刘庸稍加思索后答道:“依臣看,城下来去人虽多,只用二字便可概括。”乾隆捻须问道:“哪二字?”刘庸答:“名利。”乾隆听罢,抚掌笑道:“爱卿可比齐之宴婴也!”
这个故事虽然是传说,但它却说明了:人的生存不是为了名就是为了利,因此刘庸把熙熙攘攘的人群归纳为只有名、利二人,他的这种见解乾隆皇帝是接受的,然而在历史上也有淡泊名利的人物,那可能就是陶渊明了。东晋时代的陶渊明虽然诗文具佳,但是官做的并不大,仅是个蓬泽县的小县令。一日,他正在读书,有人通知他:上级到蓬泽县视察,请他去迎候。陶渊明久闻这位上司为官不正,不愿曲意奉承,可又不能不去。于是,他穿着便服去迎候。县衙的人提醒他:“迎候上差须穿朝服。”陶渊明闻之,勃然变色,嘴里嘟嘟囔囔地说:“哪有那么多的繁文缛节?为了这五斗米的官俸,还得伺候为官不正的人,我不干了!”于是,弃官回乡,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哉安闲的生活。过了一段时间,他忽然悟到:如果我没有做官的经历,意味着我没有了生活的来源,家无斗室可居,外无富有之亲眷,而自己手无缚鸡之力,肩无挑担之能,饭从何来?衣从何来?穷困潦倒,还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情逸致吗?
有知识的人,尤其是诗人都富于幻想,现实中的生活:战乱、民不聊生,教育了陶渊明,明白了他原来的想法和现实生活相去甚远,为了补救、为了给善良的人们带来一些希望,他创作了那篇脍炙人口的《桃花源记》:阡陌交通、鸡犬之声相闻、百姓安居乐业的世外桃源。这篇文章之所以千百年来,长诵不衰,不只是他的文辞华美,而是还因为作者的想象力正是普通人梦境当中追求的生活。当然,这种乌托邦式的想象和‘画饼充饥’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只能起到精神医疗的作用。
呜呼:
“世人羞言名和利,画饼如何能充饥?
清高也要有限度,甘为民众做嫁衣。”
成语相关:“筑巢引凤”

❷ 画饼充饥小故事50字

原文:诸葛诞、邓飏等驰名誉,有四聪八达之诮,帝疾之。时举中书郎,诏曰;“得其人与否,在卢生尔。选举莫取有名,如画地做饼,不可啖也。”毓对曰:“名不足以致异人,而可以得常士。常士畏教慕善,然后有名,非所当疾也。愚臣既不足以识异人,又主者正以循名案常为职,但当有以验其后。故古者敷奏以言,明试以功。今考绩之法废,而以毁誉相近退,故真伪混杂,虚实相蒙。”帝纳其言,即诏作考课法。——选自《三国志·魏志》“画饼充饥”和另一句成语“望梅止渴”,不但含义相仿,而且在字面上也对仗工整。更有一点巧合:“望梅止渴”的故事出自曹操,“画饼充饥”这句话却出于曹操的孙子曹睿。 曹睿是三国时代魏国的第二代君王。他有个最亲信的大臣,名叫卢毓(yu)。《后汉书·卢毓传》记载,有一次曹睿想找一个适当的人当“中书郎”,便请卢毓推荐,并且告诉他,千万别推荐徒有虚名的人:“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1](选拔人才不要单凭他有名声,名声好比画在地上的饼,没法吃的!)”从曹睿的这句话,后来就产生了“画饼充饥”这句成语。唐朝李商隐在他的《咏怀诗》中,引用过“画饼”一语,说:“官衔同画饼,面貌乏凝脂。”宋朝苏轼的《二王书跋》也引用过这句话:“画地为饼未必似,要令痴儿出馋水。”《传灯录》也有此语:“画饼不可充饥。”“画饼充饥”和“望梅止渴”,都是虚而无实,用空想来安慰自己的意思。

❸ 画饼充饥典故,50字之内

三国时期,卢毓推举了阮武和孙邕二人。魏文帝选择孙邕担任了侍版中。魏明帝对卢毓权说:”国家能不能得到有才能的人,关键就在你了。选拔人才,不要只看那些有名声的,名气不过像在地上画的饼一样,是不能吃的。“

卢毓回答说:“靠名声不可能得到真正有才能的人,只能发现一般的人才。我以为好的办法是对他们进行考核,看他们是否真有才学。现在废除了考试法,全靠名誉提升或降职,所以真伪难辨,虚实混淆。”魏明帝采纳了卢毓的意见,下令制定考试法,用推荐和考试相结合的办法录用人才,受到了人们的称赞。

(3)画饼充饥故事50字扩展阅读

相关成语

画饼充饥[ huà bǐng chōng jī ]

【解释】:画个饼来解除饥饿。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出自】:西晋 陈寿《三国志·魏志·卢毓传》:“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

【译文】:不要只看那些有名声的,名气不过像在地上画的饼一样,是不能吃的。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画饼充饥

❹ 画饼充饥的寓言故事缩减版不多于50个字

“画饼充饥”画个饼来解除饥饿。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特别是用来欺骗别人。

❺ 画饼充饥的成语故事

画饼充饥的成语故事:
三国时期,有一个人叫卢毓,在魏国做官,由于他为魏文帝曹丕出了许多好主意,因此,受到朝廷器重,升为侍中、中书郎.有一次,魏文帝对卢毓说:"国家能不能得到有才能的人,关键就在你了.选拔人才,不要取那些有名声的,名气不过是在地上画一个饼,不能吃的." 卢毓回答说:"靠名声是不可能衡量才能的人,但是,可以发现一般的人才.由于修养高,行为好,而有名的,是不应该厌恶他们.我以为主要的是对他们进行考核,看他们是否真有才学.现在废除了考试法,全靠名誉提升或降职,所以真伪难辩,虚实混淆."

❻ 画饼充饥成语故事

三国时期,抄魏国有一个名叫卢毓袭(yù)的人,他是前朝东汉名臣卢植的小儿子。卢毓为人忠厚,学识渊博,魏文帝把他提拔为侍中。在职三年,卢毓对魏明帝曹睿提出过很多好的建议,魏明帝最初不太高兴,但是后来见他忠心耿耿、踏踏实实,就提拔他做了吏部尚书。接着,魏明帝要卢毓推荐一个与他自己差不多的人接替侍中的职务,卢毓推荐了郑冲。魏明帝说:郑冲这个人你不推荐我也知道,你重新推举一个我不知道的人吧。卢毓推举了阮(ruǎn)武和孙邕(yōnɡ)二人。后来,魏文帝选择孙邕担任了侍中。
有一次,魏明帝对卢毓说:国家能不能得到有才能的人,关键就在你了。选拔人才,不要只看那些有名声的,名气不过像在地上画的饼一样,是不能吃的。卢毓回答说:靠名声不可能得到真正有才能的人,只能发现一般的人才。我以为好的办法是对他们进行考核,看他们是否真有才学。现在废除了考试法,全靠名誉提升或降职,所以真伪难辨,虚实混淆。魏明帝采纳了卢毓的意见,下令制定考试法,用推荐和考试相结合的办法录用人才,受到了人们的称赞。[3]
相关故事

❼ 画饼充饥的主要内容简短

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名叫卢毓(yù)的人,他是前朝东汉名臣卢植的小儿子。卢毓为人忠厚,学识渊博,魏文帝把他提拔为侍中。在职三年,卢毓对魏明帝曹睿提出过很多好的建议,魏明帝最初不太高兴,但是后来见他忠心耿耿、踏踏实实,就提拔他做了吏部尚书。

接着,魏明帝要卢毓推荐一个与他自己差不多的人接替侍中的职务,卢毓推荐了郑冲。魏明帝说:郑冲这个人你不推荐我也知道,你重新推举一个我不知道的人吧。卢毓推举了阮(ruǎn)武和孙邕(yōnɡ)二人。后来,魏文帝选择孙邕担任了侍中。

有一次,魏明帝对卢毓说:国家能不能得到有才能的人,关键就在你了。选拔人才,不要只看那些有名声的,名气不过像在地上画的饼一样,是不能吃的。卢毓回答说:靠名声不可能得到真正有才能的人,只能发现一般的人才。

我以为好的办法是对他们进行考核,看他们是否真有才学。现在废除了考试法,全靠名誉提升或降职,所以真伪难辨,虚实混淆。魏明帝采纳了卢毓的意见,下令制定考试法,用推荐和考试相结合的办法录用人才,受到了人们的称赞。

(7)画饼充饥故事50字扩展阅读:

“画饼充饥”和另一句成语“望梅止渴”,不但含义相仿,而且在字面上也对仗工整。更有一点巧合:“望梅止渴”的故事出自曹操,“画饼充饥”这句话却出于曹操的孙子曹睿。曹睿是三国时代魏国的第二代君王。他有个最亲信的大臣,名叫卢毓(yu)。

《后汉书·卢毓传》记载,有一次曹睿想找一个适当的人当“中书郎”,便请卢毓推荐,并且告诉他,千万别推荐徒有虚名的人:“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选拔人才不要单凭他有名声,名声好比画在地上的饼,没法吃的!)”

从曹睿的这句话,后来就产生了“画饼充饥”这句成语。“画饼充饥”和“望梅止渴”,都是虚而无实,用空想来安慰自己的意思。

❽ 简述画饼充饥的故事

画饼充饥
三国时期魏国的大臣卢毓,是东汉名臣卢植的小儿子。他10岁就父母双亡,两位兄长又先后死去,成了孤儿。卢毓为人忠厚,好学不倦。成年后,在兵荒马乱中,既发奋读书,以致学识超群,又辛勤地养活寡嫂和侄儿,因此他的道德和学问窦受到人们称赞。
后来卢毓当了官,为官清正,受到朝廷看重,被升为侍中,侍从皇帝左右,经常出入宫廷。任职三年,又做出不少成绩。魏明帝曹叡很信任他,升他为中书郎,掌管机要、政令等事宜。后来又提升他为吏部尚书,管全国官吏的任免、升降、调动等事务。
那时,选拔官吏实行的是“察举制”,即由地方上向朝廷选送品行优良的人(称为孝廉)担任官吏。地方上送的,往往是有名的人物,至于这些人的德行家境如何,是大不考虑的。不少选送上来的人只重清谈,不许实际,互相吹捧,德行并不好。
卢毓反对这样的人出来当官。他在选拔和推荐人才时,总是先考虑德行,然后再考虑才能。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这样,他说:“朝廷要人的才能,是为了用来做好事的,所以大才能应该做出大好事,小才能应该做出小好事。如果某个人有才能而做不出好事,那么他的才能不应该是朝廷所需要的了。”
卢毓被提升为吏部尚书后,他原来担任的中书郎一职出缺,需要有人补上。为此魏明帝对卢毓说:“这次朝廷选中书郎能否选到合适的人,关键就靠你了。挑选人才,千万不要选那些只有名气而没有实际才干的人,名气就像在地上画的饼,不能当饭充饥的。”
卢毓回答说:“要选拔特别优秀的人才,当然不能单看名气。但是,名气毕竟反映一定的情况。根据一个人的名气,来选拔一般的人才,还是可以的。如果因为修养高、德行好而有名的,就不应该嫌弃他们。为此,陛下也不要一听见有名气就讨厌。我以为主要是要对他们进行考核,看他们是否有真实才学。全靠名气来决定升降,必然会真伪难辨。”
魏明帝听了卢毓的意见,下令制定考核法。

❾ 《画饼充饥》成语故事60字

三国时期,抄魏国有袭一个名叫卢毓(yù)的人,他是前朝东汉名臣卢植的小儿子。卢毓为人忠厚,学识渊博,魏文帝把他提拔为侍中。在职三年,卢毓对魏明帝曹睿提出过很多好的建议,魏明帝最初不太高兴,但是后来见他忠心耿耿、踏踏实实,就提拔他做了吏部尚书。接着,魏明帝要卢毓推荐一个与他自己差不多的人接替侍中的职务,卢毓推荐了郑冲。魏明帝说:郑冲这个人你不推荐我也知道,你重新推举一个我不知道的人吧。卢毓推举了阮(ruǎn)武和孙邕(yōnɡ)二人。后来,魏文帝选择孙邕担任了侍中。
有一次,魏明帝对卢毓说:国家能不能得到有才能的人,关键就在你了。选拔人才,不要只看那些有名声的,名气不过像在地上画的饼一样,是不能吃的。卢毓回答说:靠名声不可能得到真正有才能的人,只能发现一般的人才。我以为好的办法是对他们进行考核,看他们是否真有才学。现在废除了考试法,全靠名誉提升或降职,所以真伪难辨,虚实混淆。魏明帝采纳了卢毓的意见,下令制定考试法,用推荐和考试相结合的办法录用人才,受到了人们的称赞。[3]

热点内容
幼师专业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42:13 浏览:24
音乐小毛驴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0:57 浏览:196
昂立中学生教育闸北 发布:2021-03-16 21:40:47 浏览:568
建筑业一建报考条件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66
2017年教师资格注册结果 发布:2021-03-16 21:39:49 浏览:642
中国教师资格证查分 发布:2021-03-16 21:39:41 浏览:133
踵什么成语有哪些 发布:2021-03-16 21:38:20 浏览:962
东营幼师专业学校 发布:2021-03-16 21:35:26 浏览:467
机械电子研究生课程 发布:2021-03-16 21:33:36 浏览: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训中心怎么样 发布:2021-03-16 21:33:28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