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我感动的小故事350字
Ⅰ 丁秀兰自身后那些感人的故事350字的作文
丁秀兰是一位在平凡岗位上默默耕耘的医务工作者。面对非典病魔,她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只有坚定的眼神和匆忙的脚步。生前,她没有引起人们太多的关注,头上少有耀眼的光环,甚至没有多少人留心她在一线付出的种种辛劳。她只是在日常的一点一滴中,忠实地履行着救死扶伤的职责。
可当她离去后,人们却被她的事迹深深感动了,并对她寄予无尽的思念。人们发现,倒下去的是一位好同事、好医生、好党员,是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人。
发生在丁秀兰身前身后的故事说明:为人民做好事的人,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她是一位挽救过无数生命的医生。面对肆虐的非典疫情,她毫不犹豫地奔向被病魔击倒的人群,勇敢地站在抗击非典第一线的最前沿。
她是一位众多人执意挽留的患者。在她病重期间,家人和同事为她日夜祈祷,包括钟南山院士在内的10多位专家先后多次为她会诊,一位康复出院的女大学生主动为她献出血清。
然而,人们期待的奇迹没有发生。5月13日凌晨,噩耗从北京地坛医院传来:在同非典病魔顽强抗争了近一个月后,因多脏器衰竭,她永远地离开了深爱着她的人们,离开了她深爱着的工作岗位,终年49岁。
她就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急诊科党支部书记、主任医师丁秀兰。
离开这个世界时,她没说一句话,只把无尽的思念留给人们。
丁秀兰病逝的噩耗传来,北大人民医院的所有医务人员都沉浸在万分悲痛之中。院长吕厚山询问救治丁秀兰的医护人员:“丁大夫有没有留下遗言,有什么未竟的心愿?”医护人员摇头无语。听说朝思暮想的妈妈离她而去,远在国外求学的女儿申洁悲痛欲绝。她打电话问爸爸:“妈妈走时,可有什么嘱咐的话?”父亲申业桐无言以对。
丁秀兰病危时,病魔已经将她折磨得精疲力竭。离开这个世界时,她没有说一句话,只把无尽的思念留给人们。
采访北大人民医院主管医疗的副院长王吉善时,他开口就说:“说实话,我不想提丁秀兰的名字,提起来我就掉眼泪……”
听说丁秀兰去世了,刚刚从一线撤下来的医生、护士们牺牲宝贵的轮休时间,自发聚在北大人民医院门口悼念丁秀兰。望着丁秀兰办公室的窗口,他们个个哭成泪人:“丁大姐,你太累了,在天堂好好歇歇吧……”
这些天来,从早到晚,总有人来到北大人民医院的门口。人们或无语伫立,默默哀悼,或将一束束白的菊花、红的康乃馨放在门口,有的还附上一段留言寄托哀思。一位丁秀兰救治过的患者在留言中说:“丁大夫,我的救命恩人,您一路走好。”一位曾在丁秀兰指导下在医院实习过的医科大学毕业生在留言中深情写道:“雨丝中,曾朝夕相处的您含笑走来,还是那份慈爱的目光;花丛里,又飘来您白色的身影,步履仍然是那样匆忙。不忍看您的微笑,不忍看您的身影,泪水,只能用泪水向您挥别!泪水,多想用泪水把您挽留!”
为纪念丁秀兰,由共青团中央、中央党史研究室、国家档案局主办,团中央信息办、国家档案局办公室、北大人民医院和中青网共同承办的网上“丁秀兰纪念馆”于5月14日开通。短短3天时间,超过5000人次登录纪念馆留言。
在众多的留言中,老作家舒芜先生的一段留言特别引人注目。舒老说:“我于3月25日晚,因老年性肺炎到人民医院看急诊,留住医院,4月11日病愈出院回家。看急诊时,曾接触过丁秀兰大夫。现在对于她的殉职,怀着特别的敬意。这里,借用老友黄苗子先生近作一首表示我的敬意。”这首题为《白衣颂》的诗中写道:
壮哉医药师,生死置度外,挺身第一线,白衣多仙子;
矢溺唾涎污,扶持近尺咫,二十四小时,无休亦无寐;
问女何所思?天地有正气,问女何所忆?病床与轮椅;
非典渐得控,医护皆勇义,事迹太感人,观之频掩涕。
“如果她能康复,她还要到第一线去,想拦也拦不住。”
在家人、同事眼里,丁秀兰非常热爱生活。每逢节假日,只要不值班,她常约上家人、朋友到郊外度假。看到医院院子里鲜花盛开,她会情不自禁地低下头,去细品生命的芬芳,那细致的动作充满欣喜和怜爱。住院期间,当病情一度好转,她便打电话让丈夫送件毛衣过来:“记住,拿件颜色鲜艳一点的。”弥留之际,她下意识地伸出已经浮肿的手,使出全部力气抓住身旁的医护人员,那样子流露出对生的强烈渴望、对生活的深深眷恋。
女人味儿、人情味儿十足的丁秀兰,当时是怀着怎样的心情走向抗击非典第一线的呢?她有没有怕过?
丁秀兰的爱人说:“离家去医院时,她像每次加班一样,平静地告诉我:‘医院有病人,我得赶过去。’”
陪伴丁秀兰走完最后一段生命旅程的北大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长徐国英说:“她有过担心,但她绝不害怕,更不会退缩。对她来说,救死扶伤的职业意识已经深入骨髓。”
“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选择做医务工作者,就是选择了奉献。”这是丁秀兰常说的两句话,也是她33年从医生涯的真实写照。在平时工作中,她一丝不苟,尽职尽责。面对病人,丁秀兰总是那样和蔼可亲。无论多忙,她都要坚持亲自为科室收治的每一位病人查体、安排就诊。遇到经济有困难的病人,她总是想方设法给予帮助,有时甚至掏出自己的钱。
在此次抗击非典的战斗中,急诊科无疑是医院的第一道防线,而作为急诊科副主任、急诊科党支部书记的丁秀兰更是站在第一道防线的最前沿。她明明知道,多接触一次病人,就多一次被感染的危险,但她还是像平时一样,毫不犹豫地来到病人面前,奔波于患者的床前,为他们问诊、查体,匆忙的脚步声似乎告诉人们,她根本没有时间考虑个人的安危。她就这样日夜不停地忙碌着,用她已过中年的身躯抵御着疲倦。
终于有一天,当丁秀兰开完院里的一个防治非典的会议回来时,对护士长说了句:“我感觉有些冷”,接着就病倒了。不惑的年纪,加上长时间的劳累,使她的病情发展很快,持续的高热和浑身酸痛乏力折磨得她寝食难安。
躺在病床上的丁秀兰仍然没有忘记医生的职责。看到诊疗专家前来查房,她强忍病痛和他们探讨病历,并详细地将自己的患病感受、病情发展情况记录下来。她说:“这些都是难得的资料,出院以后我还要好好研究。”
丁秀兰的爱人说:“我敢断定,如果她能康复,她还要到第一线去,想拦也拦不住。”
“她心里时刻想着别人,惟独没有她自己。”
在北大人民医院急诊科采访,一提起丁秀兰,所有人的眼圈都红红的。科主任朱继红说,在急诊科,丁秀兰是一位受人爱戴的老大姐。她心里时刻想着别人,惟独没有她自己。为减轻其他人的负担,每天晨曦初露,她就赶到医院;夜幕降临,她的身影仍留在医院。许多个节假日,她主动要求连续值三班。大家劝她休息,她只说一句:“能帮一点就帮一点。”
每当遇到难处,科里的年轻人都愿意向丁秀兰倾诉,而她又偏偏是出了名的“菩萨心肠”,总是牺牲休息时间,耐心地与他们交流沟通。急诊科的进修医生多,一些医生的家在外地,丁秀兰更是时常关心他们的生活。今年大年三十,她把不能回家的医生请到了自己的家中,为他们包饺子,做年夜饭,使大家度过了一个快乐的除夕。
作为党支部书记,丁秀兰关心科里每一个人的成长和进步。她常对科里的年轻党员说:“你是共产党员,应该带头做好工作。”为普及急救常识,丁秀兰组织支部人员,利用休息时间到海淀区为社区服务站的医护人员搞培训。她常说:“我只是尽我的能力做好我应该做的事。”身教重于言教,在她的带领下,急诊科支部连年被评为先进党支部。
躺在病床上,丁秀兰心里想着的还是别人。看到年轻病友心情烦躁,她举着输液瓶挨到他们的床前,用长者特有的关怀安慰他们,指导他们如何正确使用呼吸机。有一次,她打电话让爱人给她包些饺子送过来,当饺子送来后,她却不吃,而是让护士用一次性消毒碗把饺子分成几份,送给同病区的几个病重的年轻人吃。她总是批评护士们进她房间巡视的次数太多,每次护士进来时,她总是不停地撵她们:“快出去吧,别传染你们!”为了减轻护士的辛苦,她竟夜间不睡觉,自己盯着输液,任凭护士们怎么劝她,她总是固执地说:“你们不能太劳累,不然抵抗力会下降,我反正晚上也睡不着,无所谓的。”
4月22日,因病情加重,丁秀兰被转到地坛医院,她对送行的同事们一再说:“离我远点,不要传染你们。”在地坛医院的日日夜夜,丁秀兰心里想的还是患病的战友和坚守在一线的同事。在说话已经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她让医护人员转告其他有病的同事:“用呼吸机时,要多抹石蜡油……”
丁秀兰虽然走了,可她的英名和事迹却在广为传扬。在网上纪念馆,一位网友用这样的诗句赞美丁秀兰:
群芳谱中一秀兰,
忠骨柔情藏青山。
化作春泥无憾意,
清香长留天地间。
求采纳为满意回答。
Ⅱ 古代经典感人故事350字
卖身葬父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涌泉跃鲤
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Ⅲ 感人的小故事350字
在一个村子里,有着这样一个故事……
村子里有一条河,那里没有桥。但有内一位摆渡的哑容巴老人,那位老人很敬业,有时只为多送一位客人,半夜都起床摆渡。乡亲很少和他交谈,所以不把他记在心里。
直到有一天,哑巴老人生病了。代替他的人摆渡很不好,人们才想起那为老人。一天一位将军来到那里,给人们讲了一个故事:
从前他的老班长在这炸了一座桥,杀鬼子。自己也受了伤,他知道自己不能打仗就向党申请在那摆了一辈子渡……现在他死了,但他用摆渡的钱,攒了修一座桥的钱。
那班长就是哑巴老人,顿时乡亲们都呆了,太阳和微风似乎都在诉说同一个故事:
一位红军年青时炸了一座桥,他又摆了一辈子渡,死后又留下一座桥……
Ⅳ 《我家最感人的故事》作文350字
家,是每个人值得依靠的地方,在我幼小的时候,妈妈常轻轻地唱着“爸爸是船,妈妈是帆,载着雯雯,组成幸福家庭”的歌曲,哄着我进入甜蜜的梦乡,每当回忆起在幼小时妈妈唱这支歌时,我不禁油然而生一种对家的眷恋之情。
说起我的家,快乐的事情时有发生。麻雀虽小五脏具全,可不,我家就是这样的。虽然我家只有三口人,但是大小官员也分得头头是道。爸爸是联合国主席,我和妈妈任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代表,大家共同讨论家庭的大小事情。轮流当家庭的值日生,我最高兴的是轮到我做值日那天,我能行使大人们的权利,掌握一家当天的开支,去买好多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呢。尽管和平是我家的主流,但偶尔也会发生局部战争。。记得有一次妈妈下班回家拿了一大袋东西,刚到家就拖起地板。只因妈妈是个急性子人做起事来就很利索。如果她看见你在那磨磨蹭蹭的他准会踢给你一脚。不一会爸爸回来了,他一到家里就摆起联合国主席的架子,叫妈妈给他煮好吃的东西,这下妈妈开始造反了,和爸爸斗起嘴来,爸爸不服,搬出“男主外、女主内”的论调和妈妈吵开了,但是妈妈也不示弱,摆出“印尼、马来西亚东都是女人当总统,把国家的男男女女、内内外外都治理得服服帖帖”的事例来反驳爸爸的歪论,正当他们争得面红耳赤、难解难分时,我出面扑火,进行调停,才使双方收兵停战。
我家虽然不大,但是这个家始终充满了幸福充满了快乐。在家中,爸爸只是一名公务员、妈妈是一名普通的工人。但他们非常关心我的学习和生活。爸爸经常辅导和检查我的功课,去年在我临近期考时,爸爸因公事到南宁出差,但他还是来电话鼓励我要认真复习,不要对考试有太大的压力,要自信自己能考好;老妈是我家的大功臣,天天忙得不可开交。弄得自己一点空闲的时间都没有但她对我的学习绝对是关心的。每天,不论再忙,都会抽出时间检查我的功课。因为她文化水平不高,当我在学习上碰到什么难题,向她请教时,她准会教训你几句:“上课不听讲,只知道问。自己想!如果有错误,她还会同室操戈,心狠手辣地把我揍得五体投地。为这事,我老爸拿她也没办法!在生活中,我的爸爸、妈妈可以说对我关怀得周到细致,但他们关怀的方法却不一样,妈妈尽量宠我,满足我的饮食爱好和服装打扮需求,经常给零钱用,而爸爸却恰恰相反,偏让我吃我不喜欢吃的蔬菜等素食,常板起面孔教训我吃零食,还经常对我说起他以前求学时过的艰苦生活,常要我观看以前革命故事片,帮我借阅一些过去的革命故事书。很少给我零用钱,给我的印象是很吝惜,但他也有大方的时候,记得今年的七月份,爸爸让妈妈少买肉吃,可爸爸是很爱吃肉的,当我问妈妈是什么原因时,妈妈才告诉我说爸爸为了帮我买一台我向往的“好记星”,才节约钱的。听到这个消息时,我不禁热泪盈眶。
每当周末的时候,院子里的人常看见我们一家在做打羽毛球、玩扑克等游戏,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小城的人们常看见我们在河堤边一起散步。还有何种事情比我家这种天论之乐更快乐、幸福呢?在我的想象中,我想说的是只有我这幸福小家,才能为我遮风避雨,伴着我幸福成长。我永远爱我的家,我将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争取用智慧把我的家建设得更加美丽、可爱,用勤劳的双手为我那幸福之家锦上添花
Ⅳ 四年级作文儿孩子成长中感人的故事350字儿。
若是我犯了错误,父亲定不宽恕,必是厉声呵斥。那声音之大,足以让整个院子里的人都能听到。所以,我做任何事都极其小心谨慎,对父亲也变得疏远了。
但是随着我渐渐的长大,父亲却变得温和起来。
现在的父亲,笑得多了,性格也温和多了,待人格外和蔼。父亲多数时都会对我微笑,我成了他的“宝贝闺女”,就算是我犯错了,他也不再严厉地指责我,反而令我感动的是,他会让我明白我的错误,让我无力反驳。
那个阴云密布的下午,我犯了错误,父亲变得沉默。沉寂了一会儿后,他把我叫进了书房,以为会吃“竹笋炒肉”的我不禁冒出了冷汗,紧张的哆嗦。父亲见了,拍了拍我的肩,我不禁诧异:父亲拍在我肩头的手那么柔软,难道他不想惩罚我这个“罪犯”吗?这是要干什么呢?
他招了招手,想让我坐近一些,我却惊慌起来:灾难降临难道就这么快?我挪了挪身子,靠近了一些,但还是有一条“警戒线”阻拦在我与父亲之间。父亲见了,也没有多说什么,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说:“我就开门见山吧。”我埋头不语,“对于你的错误,我不会给予太多的责怪,你也不用这么害怕。”“真的?”我抬起头,仔细端详父亲。“你知道错在哪里吗?”“知道,我去同学家玩回来晚了。”我小声的说。“你去同学家玩,爸爸不反对。但是你没有告诉父母
Ⅵ 感人的故事(350字)
岁早逝的医师李晓红:“新的治疗方法在我身上试用”
中国青年报
谁也没有想到,她走得如此之快。4月16日,28岁的武警北京总队医院二科主治医师李晓红带着未竟的事业,永远倒在了抗击非典的战场上。
3月25日,李晓红所在医院收治了一名从急诊转来的患者。对病人集体会诊前,科主任告诫身体不舒服的李晓红不要参加会诊了。
可会诊前,大伙还是在人群中发现了一身防护的李晓红。“我看过这方面的资料,比你们有思想准备,让我来吧!”她从同事手中夺过听诊器和血压表,开始为这名患者查口腔、听肺音、量血压。一阵忙活,她已大汗淋漓。大家劝她休息,她说:“我同这名患者有了接触史,你们上去会又多一份危险。”
李晓红哪里知道,此刻,病毒正绕过层层防护服,向她和她的战友们侵袭过来。
接下来是病例分析。已经答应休息的李晓红突然又出现在大家面前,“这是我从网上下载的有关非典的资料和国家推荐的临床诊断标准,看看对大家有没有启发。”早就关注非典疫情的她提出对这名患者进行消毒隔离,并建议“营养支持、预防感染、激素早期介入”的治疗方案,得到全科同志一致认同。
李晓红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她每天对病人查体、修改医嘱、制定治疗方案,与病人“零距离”接触。3月30日,李晓红突感不适,“没有想到来得这么快”。
为了不让救治的病人惦记自己,影响养病,被隔离治疗的李晓红让战友封锁了消息她还反复告诫接管了自己病人的两名医生:“××患者肺部感染很重,要提前使用抗菌素;××心功能不全,要随时探视……”
这个时候,李晓红的耗氧量要比正常人高出20%,肺功能本来就差,加上连续高热、饮食不佳,4月6日,李晓红病情加重,已不能用语言和医生交流其他病人的治疗方案了,她用笔艰难地写道:我是一名医生,有什么新的治疗方法,可以在我身上试用,我不怕,你们不要靠近我,一定要搞好防护。
4月16日下午3时30分,李晓红因呼吸衰竭抢救无效,永远闭上了眼睛。
我想:她们能用生命换来千百个病人,令我感动。
Ⅶ 身边感人的故事作文350字
“叮铃铃—来—”下课了。我们源像一只只活泼可爱的小鸟一样,从教室里飞了出去。
操场上人山人海,有的小朋友在跳长绳,有的小朋友在踢毽子,有的小朋友在打篮球……
我刚想走过去玩爬天梯。突然,一个小朋友飞快地向我冲来。我还没反应过来,那个小朋友就像一颗炮弹一样重重地撞到了我。我一个趔趄,“啪”地一声倒在了地上。顿时,感到左胳膊一阵剧烈的疼痛。我痛得龇牙咧嘴,不争气的眼泪喷涌而出。
正在这时,王绪飏、董梦缘、李戎戍……我们一(3)班的好几个小朋友看到我摔倒了,立马着急地跑过来,把我扶起来。这时,我发现左胳膊掉了一层皮,伤口渗出了很多血。我又痛又怕,于是嚎啕大哭起来。只听见耳边传来同学们关切的声音:“没事吧?痛不痛啊?”在同学们的簇拥下,我向学校医务室走去。王绪飏安慰我说:“没事的,忍一忍就过去了。”我的心里暖洋洋的,顿时觉得胳膊上的伤口不怎么疼了。
生活在一(3)班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中,我觉得真幸福啊!
Ⅷ 一个小动物感人故事的作文350字
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很讨人喜欢.它四肢灵活,行动敏捷.玲珑 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对闪闪发光的小眼睛.身上灰褐色的毛,光滑得好象搽过油.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总是向上翘着,显得格外漂亮.
松鼠喜欢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十分机灵.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树干,它们就躲在数枝底下,或连蹦带跳地逃到别的树上去.晴朗的夏夜,松鼠在树上高兴的跳着叫着,互相追逐嬉戏.它们好像怕强烈的日光,白天常常躲在窝里歇凉;只在树枝被风刮得乱摇晃的时候,它们才到地面上来.但是从来不接近人的住宅.
松鼠喜欢住在高大的老树上,常常把窝搭在树叉中间.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来一些小数枝,交错着放在一起,再找一些干苔藓铺在上面,然后把苔藓压紧,踏平.窝搭好了,还在上面加一个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这样就不怕风吹雨打了.她们带着儿女住在里边,又暖和又安全.
松鼠常吃的食物是松子,榛子和橡栗,有时候也吃鸟蛋.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常常直着身子做在树枝上,用前爪捧着往嘴里送.秋天,松鼠就储藏过冬的食物,把它塞到老树的缝隙里,塞得满满的.冬天,它们有时候也用爪子扒开厚厚的积雪寻找雪底下的食物.
松鼠的肉可以吃,尾巴上的毛可以制画笔,皮可以做衣服.
Ⅸ 《童年》其中的一个小故事350字
阿廖沙(即童年高尔基)三岁丧父,母亲带着他回到外公外婆家。阿廖沙母亲的到来引起了大舅米哈伊尔与小舅雅科夫的争斗,他们怕母亲来讨要嫁妆,闹着分家,一家人打成一团。阿廖沙已感受到外公家弥漫着的相互仇恨的气氛。大舅捉弄老裁缝格里戈里,让侄子把烧得滚烫的顶针放在格里戈里手边,不料却被外公无意中戴上,外公把孙子抽了一顿。阿廖沙因为把桌布放到染桶里也被外公狠狠打了一顿,打得他失去了知觉,结果大病了一场。外祖父不仅经常打孩子们,还经常痛打外祖母,为一点点小事,外公就会大发雷霆,动手打人。阿廖沙就在这样的家庭中饱受虐待。后来,阿廖沙结识了小伙子茨冈,茨冈善良、乐观、富于同情心,他教会了阿廖沙如何面对生活的艰难,他俩成了最好的朋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每次阿廖沙挨打时,他总把胳膊伸出去帮他挡着。可是,好景不常有,可怜的小茨冈竟被两个凶狠的舅舅给害死了。两个舅舅为了分得外公的家产,联合起来到外公外婆家闹事,外婆的胳膊被舅舅打断,阿廖沙无比仇恨舅舅……
外公破产了,阿廖沙与外婆相依为命,通过三年级考试后他不再上学,开始自己养活自己。他结识了许多伙伴,他们互相帮助,一起捡破烂,扯木材。后来,母亲去世了,外公说阿廖沙不是奖章,不能老挂在他的脖子上。于是,阿廖沙便走向人间,外出谋生去了……
Ⅹ 最感人的故事,作文350字
感人的故事
一艘远洋轮上坐着一位父亲和一个小女孩。他们已经坐了回好几天船了,他们去千答里迢迢的美国去看望孩子的妈妈。
早上,父亲和往常一样正在为旁边看书的女儿削苹果。
突然,一个巨浪打过来,父亲手上的水果刀准确无误地刺入自己的心脏上。父亲没有倒下,而是忍着巨痛用手把刀拔了出来,并擦干刀上的斑斑血迹,继续为女儿削着苹果。
到妈妈那里还有三天,父亲每天都若无其事的像以前一样为女儿唱歌,为女儿梳头,陪女儿看日出。
只是,他的神情有些疲惫,动作有些迟缓。还有一天就快见妈妈了,父亲深情的对女儿说:“孩子,明天,我们就可以看到你亲爱的妈妈了,替我告诉她,我很爱她。”女儿疑惑不解,为什么爸爸不自己对妈妈说呢?
第二天,见到妈妈了!女儿奔向妈妈。可是,身后却突然响起一阵惊叫声。女儿回过头,父亲倒在了血泊中。
事后,医学家们怎么也无法解释尖刀刺进了心脏,父亲还能活三天。一位医学家若有所思然而又斩钉截铁地说:“我知道为什么,因为那是父爱。”
父爱是伟大的,它往往能创造医学上无法解释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