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爱与自立的故事
① 关于溺爱的的故事
在很多孩子家庭条件都非常优越,这部分孩子对学习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他们认为家里绝对有能力安排他们的未来,所以不需要他们费心费力去学习(他们中的好多人就毕业于私立小学,那里的学生比吃比喝,比穿比戴,惟独不比学习...)
有这样一个关于溺爱的故事...
在某地有一个富甲一方的员外,老年得子,自是珍爱有加,说来也怪,这孩子一生下来就哭个不停,怎么哄也不好,就是一直哭...有一天,一个下人打碎了一个细瓷碗,他的哭声嘎然而止...过了一会儿又开始哭,抱着试试看的心理,老员外又摔了一只细瓷碗,嘿,果然有效,哭声又停止了...于是员外就让下人不停摔碗,过了一段时间,觉得细瓷碗太可惜,就摔粗瓷碗,可是没用,只有一直摔细瓷碗...
好容易,长大了,不哭了,却也成了一个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十分懒惰的混混败家子...
老员外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心想,照他这个样子发展下去,纵使有金山银山也不够他挥霍啊,就砌了一个照壁,离大门很近,并把他叫到身边说:"儿啊,等我死后,你一定要把照壁拆掉,把我从门口抬出去,还有,有朝一日你要卖房子,一定要一片瓦一片瓦揭开来卖,不可以直接卖..."说完这些,老员外就咽气了...
这个儿子自然是懒得拆照壁了,只是将他老父亲拿席子一卷从墙上就抬出去了,之后就坐吃山空,终于有一天,家里的财产都让他糟蹋了,只能卖房,他自然也懒得去揭每一片瓦,就转手了
,他的结局大家都能猜到,他最终沦为了一个乞丐...
而他的老父亲为什么要留那样的遗言呢?因为他把许多金银珠宝砌在了照壁里,而在每片瓦下都放了一个金元宝...而这个儿子由于懒惰......
所以说,纵使有金山银山,都不如有一技在手,父母纵使再有钱,如果坐吃山空,迟早会有吃完的一天,不要把父母有钱作为自己的资本,未来的日子还是要靠自己去走...
② 古代溺爱造成悲剧的故事
州吁
州吁,春秋时期卫国人,卫庄公之子、卫桓公异母弟,前719年弑兄即位,然内后在位不足一年,就被推翻容。
卫庄公娶齐庄公之女庄姜为夫人。庄姜无子,庄公又娶陈侯之女厉妫为夫人,生子孝伯早逝。随嫁的厉妫之妹戴妫也得庄公宠爱,生公子完、公子晋。戴妫早逝。庄姜收养公子完,视为亲生,立为太子。庄公另有宠妾生子州吁,生性暴戾好武,善于谈兵,深得庄公宠爱,任其所为。
桓公十六年(公元前719年),借桓公赴周吊贺之机,州吁与石厚合谋,在朝歌西门外设饯,弑杀桓公取而代之。州吁弑兄而立,又穷兵黩武,因此卫人都不拥戴他。于是州吁让石厚请教其父石碏安定君位之策。石碏早想除掉二人,于是将计就计,让二人赴陈求桓公朝觐周天子以定其位。遂与陈国联手,拘留二人,由卫使右宰诛州吁于濮,又使家宰獳羊肩杀掉自己的亲生儿子石厚,为卫国除掉两害。众大夫立桓公弟晋为君,是为宣公。
③ 关于“溺爱”的故事100字
在很多孩子家庭条件都非常优越,这部分孩子对学习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他们认为家里绝对有能力安排他们的未来,所以不需要他们费心费力去学习(他们中的好多人就毕业于私立小学,那里的学生比吃比喝,比穿比戴,惟独不比学习...) 有这样一个关于溺爱的故事...
在某地有一个富甲一方的员外,老年得子,自是珍爱有加,说来也怪,这孩子一生下来就哭个不停,怎么哄也不好,就是一直哭...有一天,一个下人打碎了一个细瓷碗,他的哭声嘎然而止...过了一会儿又开始哭,抱着试试看的心理,老员外又摔了一只细瓷碗,嘿,果然有效,哭声又停止了...于是员外就让下人不停摔碗,过了一段时间,觉得细瓷碗太可惜,就摔粗瓷碗,可是没用,只有一直摔细瓷碗... 好容易,长大了,不哭了,却也成了一个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十分懒惰的混混败家子...
老员外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心想,照他这个样子发展下去,纵使有金山银山也不够他挥霍啊,就砌了一个照壁,离大门很近,并把他叫到身边说:"儿啊,等我死后,你一定要把照壁拆掉,把我从门口抬出去,还有,有朝一日你要卖房子,一定要一片瓦一片瓦揭开来卖,不可以直接卖..."说完这些,老员外就咽气了... 这个儿子自然是懒得拆照壁了,只是将他老父亲拿席子一卷从墙上就抬出去了,之后就坐吃山空,终于有一天,家里的财产都让他糟蹋了,只能卖房,他自然也懒得去揭每一片瓦,就转手了
,他的结局大家都能猜到,他最终沦为了一个乞丐... 而他的老父亲为什么要留那样的遗言呢?因为他把许多金银珠宝砌在了照壁里,而在每片瓦下都放了一个金元宝...而这个儿子由于懒惰...... 所以说,纵使有金山银山,都不如有一技在手,父母纵使再有钱,如果坐吃山空,迟早会有吃完的一天,不要把父母有钱作为自己的资本,未来的日子还是要靠自己去走...
④ 关于溺爱的故事简短的
从前有一个国王,他的儿子自打出生,就被国王和仆人们娇惯着,没有经历过任何的苦难,从来也没有摔过跤,受过伤,就连学会走路时,也是在一大群仆人的搀扶下进行的。国王的母亲看到自己的小孙子什么都不会,心里非常着急,想着这样可不行,这可不是一个能统治国家的人。
老王后将自己的孙子悄悄带走了,没有人知道她把小王子带去了什么地方,就连国王也找不到。二十年过去了,一个英俊帅气的勇士,骑着白马闯进了王宫,国王一眼认出了自己的儿子,和王子相认,王子不但会骑射、剑术,就连文采方面也博学,而且拥有一颗善良的心。
国王这才明白母亲的用意,过分的溺爱只会害了王子,只有让他经历困难才能真正的成长,老王后用自己剩下的生命,培养出了一位称职的国王。
(4)溺爱与自立的故事扩展阅读:
溺爱孩子的历史典故:
红楼梦·薛蟠
《红楼梦》里有个薛蟠,整天游手好闲,斗鸡走马,买了英莲,打死冯渊,竟视为儿戏。薛蟠不学好,自然与他的寡母王氏娇惯、放纵有关。原来,薛蟠幼年丧父,寡母看他是孤根独种,从小对他百般溺爱、纵容,才使他后来变成败家子。当然,这样的例子很多。
《后汉书*仇览传》“孤犊触乳,骄子骂母”的故事:
有一个人因为是独子,所以受到母亲的娇惯,但他由撒娇而顶嘴,由顶嘴而骂母亲,最后竟打母亲。一天他见一只母牛的奶子鲜血淋淋,原来是被小牛犄角触伤了。
有人说:“干脆把这头小牛杀了,它竟这样对待妈妈。”也有人说:“牛是畜生,可是有的人连畜生都不如。”这个人觉得大伙是在说他,后来才改过。这个故事说明,对孩子娇惯不得,孩子的不孝往往是娇生惯养的结果。
⑤ 关于过分溺爱的事例,详细点,急需
关于过分溺爱的著名事例如下:
共叔段,春秋时期郑国人(今河南新郑人)。姬姓,名段,后因奔共,故称共叔段,郑武公次子。其母武姜因生长子时难产,厌恶长子姬寤生,多次请求郑武公立共叔段为太子,武公未同意。郑武公死后,寤生即位为郑庄公(前744)。前722年武姜请求把京(今河南荥阳东南)封给共叔段,得到允许后,共叔段得以居住在京,肆意扩展私家势力。
不久,共叔段命郑国西部和北部边境地区同时听自己指挥。郑大夫公子吕向郑庄公表示,一国之臣,不能两面听命,若庄公打算让位于共叔段,那么就去侍奉他;反之就应该除掉他,不要使百姓产生其他想法。郑庄公依然不加干涉,共叔段更加肆无忌惮,收取两属之地作为自己封邑,所控制的地域扩大到廪延。
周平王四十九年(前722)五月,共叔段整治城郭、积聚粮食、修补装备武器,充实步兵战车,准备袭击郑国都城,又联络都城中的武姜为内应,让其届时打开城门。郑庄公闻知共叔段起兵日期,便命令郑大夫公子吕率领200辆战车攻打京邑城。共叔段兵败,逃奔到鄢(今河南鄢陵县北),郑庄公又率兵追击,大胜。
此后,共叔段逃奔于共邑(今河南辉县)居住。庄公出军追杀,最后使共叔段走投无路,被逼自杀。正是由于其母武姜对幼子的骄纵,最终酿成亲兄弟互残的悲剧。
这个故事还引出一个成语:多行不义必自毙
(出自:《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5)溺爱与自立的故事扩展阅读:
如何防止溺爱
对孩子爱的表达要适可而止,不要什么时候、什么事情都围着孩子转,时间一长,孩子就会产生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凡事都必须以他为先。家长们要试着把关注的重心从孩子身上挪开,分散到其他人和事情上。
很多家庭因为工作的关系,往往会把刚出生没多久的宝宝交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来带。隔代的这种抚养,往往会造成更多的溺爱成分,一般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比起由父母从小带大的孩子要更加娇生惯养。因此在孩子会记事之前,要尽早将他们带到自己身边。
面对孩子的无理要求,家长们要硬起心肠说不。如果因为害怕孩子无休止的哭闹而一次次地妥协,孩子就会慢慢知道父母的软肋,今后再想要教育孩子就会很困难。只要在一开始就采取果断的态度,就能够避免放任孩子一直耍无赖。
孩子渐渐长大,家长们就要学着放手,让孩子独立自理。从学会自己穿衣、吃饭、洗漱,到帮助家里打扫卫生、烧菜洗碗、洗衣服,只要是他们力所能及的,就让他们去做。不要事事都包办,不然的话孩子永远也不会成长成熟,而且会很懒惰。
不要像母鸡一样护着小鸡,这样的孩子只会一味躲在家里,根本没办法独立生存。要勇于把孩子推出大人的庇护,让他们多参加学校的集体活动。
⑥ 溺爱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
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是这样说的:从前有一个杀人犯,在他即将走向刑场的时候,他向法官提出了一个要求:他想见他母亲最后一面,法官同意了他的请求。于是他的母亲被带到了儿子面前。面对悲痛欲绝的母亲,儿子向其母提出了最后的请求:妈妈,我能不能再吃您最后一口奶?欲哭无泪的老母默然地点点头。随后是一声惨叫,只见这位母亲的奶头被其儿子咬了下来。接着儿子说道:妈,你为什么从小不好好地教育我,为什么你对我如此溺爱导致我今天无法无天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你要对我的死负责!母亲鄂然地看着自己的儿子,欲辩无词。
第二个故事
今天出差回来吃晚饭时,我们聊起小孩来,同事讲了这样一件事:
有一天他们一家五口及婷婷的表妹一起出去玩,在路上婷婷的爸爸就给两个小孩一人买了一瓶饮料,因为快到吃中饭的时间了,所以婷婷的爸爸就对两件小孩说:你们的饮料要等一下吃完饭才可以喝的。两个小孩都答应了。
饮桌上,大人为两个小孩一人叫了一碗面,大家开始用午餐。婷婷的表妹很自觉,很快将面吃完,便开始唱饮料,这时的婷婷,面还只吃了一半,便说不吃了,要喝饮料,婷婷的爸爸很认真的说:刚才说好了吃完面才可以喝饮料的,你要将面吃完了才可以喝饮料。婷婷的爸爸坚持不松口,也不将饮料给她,婷婷于是就开始哭闹了,过了不一会儿,婷婷的爷爷发话了:婷婷不要哭,不就是一瓶饮料嘛,有什么了不起,爷爷给你去买。说完立马站起来到外面小店给婷婷买了一瓶同样的饮料回来给婷婷喝。于是乎婷婷的爸爸只有干看着的份了。
⑦ 关于自立的小故事
这是一个美国的故事。
不过,故事发生的时候,这个地方还不能叫美国,只能叫英国的北美殖民地。
在一个种植园主的家里,有一个不满10岁的孩子。
这一天孩子的父亲带回来一把小斧子。他把斧子放在家里,自己有别的事情出去了。
这孩子觉得那把斧子很可爱,就把它拿在手里玩起来,斧子闪着光亮,究竟快不快呢?他想试一试。
他家房子后面有一个樱桃园。在孩子的眼中,这就是一个树林。樱桃树也是树,和别的树一样。孩子看见过大人用斧子砍树,他也要学样。砍哪一棵呢?他选了一棵最细的,用力挥动斧子砍下去,想不到一下子就把那棵树砍断了。
孩子感到自己可能是闯了祸,赶快把斧子放回原处。
父亲回到家里,发现樱桃树被砍掉一棵,这一棵正是一个好品种,是他最喜爱的。
正在父亲发怒、查问是谁干的错事时,孩子走到父亲身边说:“爸爸,是我。”
父亲了解清楚情况之后,没有责罚孩子。他把孩子搂在怀里说:“我为你的诚实高兴,因为这是比100棵樱桃树还要宝贵的东西。”
这孩子名叫乔治 华盛顿。他后来成了北美起义部队的总司令。在他的领导下,打败了英国殖民者,实现了美国的独立,华盛顿被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现在美国的首都华盛顿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华盛顿的父亲希望儿子做一个诚实的人,的确很有道理
。诚实是一切有道德的人都必须具备的重要品质。
我们知道,人是社会的动物,每一个人都必须依靠社会才能生存并且发展和运用自己的才能。这就是说,每一个人都必须和社会上其他人打交道。互相都讲真话,这个交道就比较好打,就比较容易团结一致,事情就比较好办。如果大家都是你骗我,我骗你,谁也不知道哪一句话是真的,社会就会陷入混乱。所以历来社会上的公正舆论都赞扬那些讲真话的人,谴责讲假话的人。
有的人因为做了错事,怕被别人知道丢面子,或者会受处分,因此不敢讲真话。他们觉得讲老实话会吃亏。
其实,从长远看,不老实才会吃大亏呢。无论一个人怎样会花言巧语,顶多只能暂时欺骗少数人,而不可能永远欺骗下去。事情的真相总是会被别人了解的,那时候,这样的人就会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
讲真话的人,是光明磊落的人,也是勇敢的人。明明有了错误,还不敢承认,岂不是胆小鬼!敢承认错误,也就是改正错误的开始。这样的人,当然会受到别人的信任。
有的人,为了自己能得到某些好处,讲假话骗人,叫别人上当。这是损人利已的行为。这样的人,最后总是要被社会唾弃的。
⑧ 以溺爱与自立的故事
以“人应当从小学会自立”或者“论溺爱的后果”其中一篇作文,500~600字
⑨ 古人著名的溺爱的例子
共叔段,春秋时期郑国人(今河南新郑人)。姬姓,名段,后因奔共,故称共叔段,郑武公次子。
其母武姜因生长子时难产,厌恶长子姬寤生,多次请求郑武公立共叔段为太子,武公未同意。郑武公死后,寤生即位为郑庄公(前744)。前722年武姜请求把京(今河南荥阳东南)封给共叔段,得到允许后,共叔段得以居住在京,肆意扩展私家势力。不久,共叔段命郑国西部和北部边境地区同时听自己指挥。郑大夫公子吕向郑庄公表示,一国之臣,不能两面听命,若庄公打算让位于共叔段,那么就去侍奉他;反之就应该除掉他,不要使百姓产生其他想法。郑庄公依然不加干涉,共叔段更加肆无忌惮,收取两属之地作为自己封邑,所控制的地域扩大到廪延。周平王四十九年(前722)五月,共叔段整治城郭、积聚粮食、修补装备武器,充实步兵战车,准备袭击郑国都城,又联络都城中的武姜为内应,让其届时打开城门。郑庄公闻知共叔段起兵日期,便命令郑大夫公子吕率领200辆战车攻打京邑城。共叔段兵败,逃奔到鄢(今河南鄢陵县北),郑庄公又率兵追击,大胜。此后,共叔段逃奔于共邑(今河南辉县)居住。庄公出军追杀,最后使共叔段走投无路,被逼自杀。正是由于其母武姜对幼子的骄纵,最终酿成亲兄弟互残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