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的故事读后感500字
❶ 钱学森爱国的故事读后感
《钱学森爱国的故事》读后感:
要在自己的领域内做到足够优秀:
1947年,刚刚36岁的中国科学家钱学森,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聘为终身教授。这是一个很高的荣誉,它预示着钱学森的优厚待遇和远大前程。美国为什么如此器重钱学森呢?因为他是美国研究航空科学最高专家冯·卡门的优秀学生,是美国最早研究火箭组织——加州理工学院火箭研究小组的5个成员之一。由他和冯·卡门的“卡门—钱公式”至今仍在航空技术研究中广泛使用。
要将专业知识与爱国情怀牢牢结合在一起:
当钱学森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后,顿时沉浸在极大的喜悦之中。他在美国生活了10多年,金钱、地位、声誉都有了。可他想:我是中国人,我的根在中国。我可以放弃在美国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我应该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坚定自己的理想,即使道路艰难险阻,也不应放弃:
钱学森准备返回中国的决定,引起了美国有关方面的恐慌。钱学森的回国计划受到了阻挠。没收了他的书籍和笔记本。还被逮捕,关押在一个海岛的拘留所里,受到无何止的折磨。在加州理工学校中,坚持正义和学生的强烈抗议下,美国特务机关被迫释放了他,得到了中国政府的极大关怀。
即使取得了成功,也不应停止前进的脚步:
1955年8月,这场外交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美国政府被迫同意钱学森返回中国。冲破重生阻挠而回国的钱学森,一头扎在了军事科学的研究中。不断推出科研成果,为祖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导弹之父”,国务院授予他为“全国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
树立爱国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美国定居,能聘为终身教授,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可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钱学森放弃了一切,在今天,有许多人因为金钱,而失去了理想,迷失了方向。钱学森的爱国言行,无疑是鼓舞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
❷ 钱学森爱国故事读后感
[钱学森爱国故事读后感]钱学森爱国故事读后感1947年,刚刚36岁的中国科学家钱学森,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聘为终身教授,钱学森爱国故事读后感。这是一个很高的荣誉,它预示着钱学森的优厚待遇和远大前程。美国为什么如此器重钱学森呢?因为他是美国研究航空科学最高专家冯·卡门的优秀学生,是美国最早研究火箭组织——加州理工学院火箭研究小组的5个成员之一。由他和冯·卡门的“卡门—钱公式”至今仍在航空技术研究中广泛使用。
当钱学森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后,顿时沉浸在极大的喜悦之中。他在美国生活了10多年,金钱、地位、声誉都有了。可他想:我是中国人,我的根在中国。我可以放弃在美国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我应该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钱学森准备返回中国的决定,引起了美国有关方面的恐慌。钱学森的回国计划受到了阻挠。没收了他的书籍和笔记本。还被逮捕,关押在一个海岛的拘留所里,受到无何止的折磨。
在加州理工学校中,坚持正义和学生的强烈抗-议下,美国特务机关被-迫释放了他,在争取回国的日子里,钱学森更加关心祖国建设事业,经常从《华侨日报》等报刊上了解新中国的情况,5年过去了,钱学森争取回国的斗争得到世界各国主持正义的人们的支持,得到了中国政府的极大关怀。
1955年8月,这场外交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美国政府被-迫同意钱学森返回中国。冲破重生阻挠而回国的钱学森,一头扎在了军事科学的研究中。不断推出科研成果,为祖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导弹之父”,国务院授予他为“全国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在美国定居,能聘为终身教授,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可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钱学森放弃了一切,在今天,有许多人因为金钱,而失去了理想,迷失了方向,读后感《钱学森爱国故事读后感》。钱学森的爱国言行,无疑是鼓舞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
2.
1956年2月17日,钱学森经过深思熟虑,提出了关于《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就我国火箭、导弹事业的组织方案、发展计划和具体措施发表了精辟的见解。《意见书》受到党中央高度重视。不久,钱学森受命负责组建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10月8日———这正是钱学森回国一周年的日子,国防部五院宣布成立,钱学森被任命为院长。新中国的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由此开始了艰难的征程。新事业起步,千头万绪。钱学森首先给刚刚分配来的156名大学生讲授《导弹概论》,让这些从未见过导弹的技术人员了解最基本的专业知识。他拟定了空气动力学、发动机等有关专业的学习计划,并指导建立了导弹总体、空气动力学、发动机、弹体结构等研究室。
酒泉发射常钱学森和普通科技人员一样,睡帐篷、吃粗粮,组织导弹试验的测试、计算、分析、研究。在前苏联突然撤走全部专家的困难条件下,他带领着中国科学家们攻克了一道道难关,于1960年11月5日,成功进行了我国第一枚导弹飞行试验。在现场的聂荣臻高兴地说:“这是我国-军事装备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1966年10月27日,钱学森又参与组织了我国第一枚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飞行爆炸试验,即原子弹、导弹“两弹结合”试验。核弹头在预定地点上空成功实现了核爆炸,此举震惊了世界。我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又一次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作为一代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的目光总是具有前瞻性。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后不久,钱学森就组织有关专家就我国地地导弹的发展道路展开讨论,形成《我国地地导弹发展途径的意见》,提出了我国中近程、中程、中远程和洲际导弹的长远发展规划。随后,地空导弹、海防导弹,以及固体发动机、固体导弹、反导系统和运载火箭等项目,也在他组织和协调下陆续上马。1965年1月,他又向中央提出报告,建议早日制订我国人造卫星的研究计划并列入国家任务。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工程代号由此被定为“651工程”,钱学森担负“星———箭———地面系统”总的技术协调和组织实施工作。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遨游太空,向世界宣告新中国迎来了航天时代的黎明。
❸ 描写钱学森的文章《祖国,我终于回来了》的读后感 不少于500字 文章的内容简写 自己的感受是重点
一颗颗海外赤子之心,一遍遍在我们的耳畔呼唤:“祖国,我爱你!”他们也许因为种种原因,只能遥寄思念。可当海外游子回到祖国的那一刻,心中一定万分感慨!这位爱国的科学家也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钱学森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他早年留学美国,取得优异成绩,成为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专家。在美国,金钱、地位、名誉,他都有了。但一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钱学森便立即决定回国工作。他说:“我是中国人我可以放弃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我应该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1950年9月,对于这样一个优秀的人才,美国不肯轻易放弃,硬说钱学森是间谍,藏有重要机密。便使他受到无休止的迫害。半个月,钱学森就瘦了十几公斤。这件事在美国科学界引起了公愤,可美国当局依然没有放松对钱学森的监视。
就这样与美国斗争了5年,中国提出了钱学森回国的问题,美国不得不放人。钱学森含着幸福的泪花回到中国后,激动地说:“我相信我一定会回到祖国,现在我终于回来了!”
这些远在海外的人们,他们同样是中国人,同样属于这个民族;他们不贪私利,无私地回到祖国,建设祖国;他们认为:我是中国人,我怎能不为我的祖国付出贡献?我怎能不爱我的祖国!
读了这篇文章,我不禁在想:现在我们身边的人们都梦寐以求出国深造,可向钱学森这样有优厚条件的科学家又为什么在祖国最困苦的时候迫切回到祖国?我明白了,这些身在异国他乡的人们也同样有着崇高的爱国情怀,即使待遇多么优厚,钱学森还是下决心回到祖国。他们想让祖国繁荣富强,这种对祖国的怀念是不可替代的,热切的心在一直激荡着。这些人们,是希望用自己的能力去建设祖国,这是爱祖国的表现。可现在我们都盼望出国,难道希望出去留学就不爱国吗?我认为:不是,因为现在,咱们生活在美好的环境下,人们出国留学是为了学到更多更好的知识与能力,为国争光,更好的报效祖国。如果是我,也会好好学习,长大后出国留学。因为现在的人们懂得,如果想让国家更强盛,就必须与国际接轨,这样也是在帮助祖国;不过,如果国家需要我,我也会义不容辞的回到祖国。这两种想法是取决于时代而变化的,人们的爱国心依旧没有改变!
是啊,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历经坎坷的民族,我们需要这些伟大的科学家们来建设祖国,引领祖国更好的发展。这些科学家们也没有忘记祖国母亲,中国才能在这种环境下日新月异的进步着、发展着!看我们现在丰衣足食,是建设者们用心血换来的;看今天神七实现太空漫游,是一代代科学家们智慧的结晶;看奥运健儿们捧起一块块金镶玉,使中国实现奥运会、残奥委会双项金牌榜首位,这是优秀运动先驱用汗水洒下的宽阔大路!
我们为新中国的史册上涌现出多少钱学森这样优秀的爱国建设者们而骄傲,有的冒着生命危险在科学领域中奋力探索;有的在受到迫害的同时依然报效祖国,建设祖国;还有的英勇的与金钱、诱惑斗争。是他们开创了我们祖国的锦绣前程,我们作为新时代中华少年,祖国未来的希望,应该继承老一辈们的优秀质量,让祖国变得更加繁荣富强! 让我们向爱国人士们致敬,祖国在我们所有人心中!
❹ 《钱学森》读后感600字左右
读《钱学森》的读后感
在周末的时候,我利用空闲的时间把《钱学森》这本书给读完了。读完之后,我的感受颇深,让我觉得钱学森是一位伟人,他非常了不起,是一位爱国人士。
故事的内容大概是这样的:1949年10月1日的时候,新中国诞生了。当时任美国超音速实验室主任的钱学森听到这个消息时,他深深的为祖国的新生而高兴。当他正准备回国的时候,却被美帝国主义用尽各种手段阻挠。
当我读到“钱学森是中国人,我是中华人民”这句话时,我真的、真的深深地被他感动了。他这种强烈的爱国之心,实在是无人能比的。他放着高薪的美国实验室主任不做,却要回到刚刚成立的中国,当时让我感到有些不可理解。
我继续往下看,原来他是要回到自己的祖国,用自己的知识和发明来报效国家,用自己的努力和创造使中国不再落后,他要用科学不断地造福祖国和人民。从这,可以看出钱学森对自己的祖国怀有深深的眷恋之情。
在现实生活中,我觉得自己对祖国的认识和感情不够深厚,每当新中国的生日来临,我总是不太关心和在意。读了《钱学森》一书后,我发现自己做的真的是不好。我下定决心,一定要以钱学森为榜样,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要胸怀祖国,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做一个爱国爱民的好少年。
❺ 钱学森的故事读后感
------------读《钱自学森》有感
他,是举世瞩目的大科学家;他,为了回到自己深爱的祖国,历经千辛万苦;他,为我国的航空导弹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谁,为祖国呕心沥血?又是谁,永远有着一颗炽热的赤子之心?他,就是中国伟大的爱国科学家----------钱学森。
为了更好地报效祖国,钱学森早早的留学美国,师从美国著名空气动力学家冯
❻ 钱学森传读后感500字左右急急急!!!!!!在线问!!!
读《钱学森传》有感
我读了始终眷恋这祖国,热爱祖国。一心想着回国的伟大科学家—钱学森。
钱学森于1911年出生于上海,早年曾在北京师大附中和上海交通大学求学,1935年,他考取了庚子赔款公费留学先是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后,有到加利福尼亚州理工学院深造,拜读于美国航天科学创始人之一,著名物理学家冯﹒卡门。三年后获博士学位。留校任教,这期间,他在冯卡门的影响下,对火箭的技术发生了兴趣,参加了加州理会工学院古根海姆实验室的火箭研究小组,这个实验室后来成为美国火箭技术的摇篮,钱学森就是在这个摇篮里最早研究火箭的三名成员之一。
钱学森是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在卡门的指导下,钱学森写出了高速空气动力学方面的博士论文,1943年,美国军方经过慎重选择,委托钱学森同马林纳合作,用火箭发动机推进导弹这一重大军事课题。
第三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空军高度赞扬钱学森对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无法估价的贡献,是帮助美国成为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的科学家银河中一颗明亮的星
那是,年仅37的钱学森,已被世界公认为学界和应用数学界的权威以及流体力学研究的开路人之一。是卓越的空气动力学家,现代航空科学家与火箭技术的先驱,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
从1935年到1955年,钱学森在美国整整20年,20年里,他在学书上取 得了辉煌的成就。生活上拥有丰厚的待遇。然而实始终眷恋着生他养他的祖国。
1950年7月,他决定回国,他会见了主管他研究工作的美国海兵次长,这位次长大为震惊。他说;‘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
1950年8月,钱学森预购了机票。准备回国,辞去了美国洛杉矶和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这个学校‘古根海姆喷气推进研究中心。但是他接到了美国移民局的通知,不准他离开祖国。并搜查了他的全部科学书籍和笔记。污蔑他企图送机密科学文件回国。1950年9月9日,钱学森被联邦调查局非法逮捕。送到特长那岛上的一个拘留所关押15天,的折磨,使他的体重下降了30磅。
后来经冯.卡门的幕集下15万美金被保释,钱学森才出来。但是事情并没有完,美国移民局限制了他的自由,为了回国的方便,他们租住的房子都签了一年合同。五年竟搬了五次家。那时候他七岁的男孩和五岁的女孩知道在祖国有他们的祖父和外祖母想念他们。
钱学森向祖国求救,周总理想方设法的把他营救回国
1955年9月17日经过五年的努力斗争。钱学森;‘将英和他们的孩子,终于胜利的登上了回国的轮船。驶向东方。驶向他始终眷恋的祖国。
回国后,钱学森致力于发展祖国,为祖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❼ 快快快,帮帮忙 《钱学森归国》读后感500 作文要求: 1.主要内容 2.感受 3.联想现实(举例
今天,我读了《祖国,我终于回来了》这篇文章。文章主要讲述的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导弹之父钱学森。他在美国拥有金钱、地位与名誉,但是他一听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便决定放弃美国的事业回国工作。但美国当局不准钱学森回国,并将他关在小岛上,钱学森并没有屈服,他坚持斗争了五年终于回到了祖国。
文章的字里行间都浸透着钱学森的爱国情怀。给我感受最为深刻的是这一部分:“在美国,金钱、地位、名誉,他都有了。但是,一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钱学森便立即决定回国工作。”读到这里,怎不让人感动?钱学森在美国有着令人羡慕的地位、名誉、金钱等。但是他一听说自己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便立即决定放弃这里所拥有的一切回到祖国。这说明钱学森不在乎在美国拥有的一切,在乎的是自己祖国的繁荣昌盛。这之中充满了钱学森对祖国多么巨大的的爱国之情啊!
文中还讲述到:钱学森准备回国,美国人不同意,将他关在小岛上,他不屈服,坚持跟他们斗争了五年终于回到了祖国。是啊!5年,多么漫长的五年,多么残酷的五年,可是钱学森不管美国人对他怎样进行迫害,他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回到自己亲爱的祖国,多么令人钦佩!
读着读着,那首优美的《我的中国心》再次回荡在我的耳畔……
我们新中国的史册上涌现出多少像钱学森这样优秀的爱国建设者们而骄傲,有的冒着生命危险在科学领域中奋力探索;有的在受到迫害的同时依然报效祖国,建设祖国;还有的英勇的与金钱、诱惑斗争。是他们开创了我们祖国的锦绣前程,我们作为新时代中华少年,祖国未来的希望,应该继承老一辈们的那种克服困难的精神,让祖国变得更加繁荣富强!让我们向爱国人士们致敬,祖国在我们所有人心中!
❽ «钱学森人生故事»读后感
[«钱学森人生故事»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钱学森人生故事»,看完之后,我被钱学森热烈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感动,«钱学森人生故事»读后感。
钱学森从小就非常聪明,被人们称为“神童”,1936年,他去美国的加州理工大学学习航空事业,拜拥有“超音速飞行之父”称号的冯.卡门为师。钱学森在他的老师冯.卡门的指导下,完成了美国第一枚导弹研制的设计工作,读后感《«钱学森人生故事»读后感》。1947年,钱学森被评为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最年轻的教授。钱学森不仅是科坛巨星,还是科苑辛勤的园丁。钱学森对学生十分严厉,坚信“严师出高徒”。事实也证明,钱学森所教的学生有不少成为美国,中国,还有其他西方国家航空,航天领域的优异天才。1950年,钱学森准备回国服务,但是因为他掌握了很多关于火箭导弹方面的知识,遭到美国麦卡西主义者的迫害,甚至做了一个月牢,归期被拖了整整五年。美国国防部次长金布尔说:“绝不能放走钱学森!无论在哪里,他都抵得上五个师。”但在被软禁的五年里,他不仅没有退缩,而且继续研究新领域撰写了《工程控制论》,成了世界工程控制论的鼻祖。1955年,钱学森终于回到了中国,为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用了“两弹结合”,制造出了核导弹,发射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获得了“两弹一星”的功勋奖章。
钱学森聪明伶俐,反应敏捷,而且对自己很严格,负责任。钱学森对他下面研制导弹的人说:
“你们只管动手,意外发生的后果由我来负担。成功了,功劳是大家的,出了问题,则由我来承担责任。”这真正体现了他的人格伟大。钱学森一生荣誉如海,但他淡泊人生。伟大的人物无一不是谦虚的。因为只有谦虚,才能永不自满,最终成就其伟大。这些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钱学森人生故事»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❾ 钱学森观后感速度求要500字差不多就行也别字太多!
观《钱学森》有感
周四下午,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一部关于中国一代伟人的电影——《钱学森》,观后我感慨万分。
电影讲述了建国初期,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放弃在美国的优厚生活待遇,冲破美国当局层层阻挠返回祖国,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不可磨灭贡献的感人故事。
钱学森,我国当代杰出科学家,两弹一星元勋,曾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终身教授,其身价被美国称为“一个钱学森,能顶海、陆、空军队五个师”。是什么原因促使他放弃在美国的优厚待遇,毅然踏上回归祖国的道路呢?
通过看电影,我从中找到了答案。那就是钱学森胸怀祖国,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电影中讲述在钱学森决定回国的时候,加州理工大学杜布里奇校长就不解地问他:“从一个发达国家回到农耕社会,你回去能做什么呢?”钱学森微微一笑,说:“回到我的祖国,我做什么都行,如果我想,我可以回去种苹果。”
当时新中国非常缺乏人才和科学技术,钱学森回国后带领着科研人员艰苦奋斗,成功研制出东风系列导弹。1964年,中国第一枚原子弹试验成功,接着,他带领着科研人员克服了天气地理等困难,完成了两弹对接,并且在罗布泊试验成功新中国第一枚核导弹——东风二号。当钱学森面对着东风二号是陷入了沉思,他想起了他与杜布里奇校长的谈话,并很骄傲地在心中告诉杜布里奇校长:“这就是我种的‘苹果’!”正是钱学森视祖国利益高于一切,所以才能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带领着科研人员勇于拼搏,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重大成就,为中国的导弹事业奠定了基础。
电影中处处表现出钱学森那忠于祖国的强烈责任感。钱学森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一定要用我的学识改变中国人的命运!”他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成功。钱学森劝说好友友来投身研究原子弹时坚定地告诉他:“如果有一天,原子弹投到中国人的头上,我会后悔的……我曾经发誓,要用我的学识改变中国人的命运,你也说过……我一定要中国人拥有自己的原子弹和导弹,哪怕它的存在带来质疑和争论……手中没有剑,和有剑不用,不是一回事!”
在电影最后,夫人蒋英对钱学森说:“中国可以缺少一个歌唱家,但不能没有你这样的科学家,为你而牺牲,这不是遗憾,这是光荣!”
通过观看这部电影,我深深地被钱学森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感动,被他的执着、坚持所震撼!钱学森,中国有您,我们自豪;世界有您,我们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