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故事的散文800字
『壹』 将《牡丹亭·游园》改写成800~1000字的散文故事
回首这一路踌躇走来,我们历经了太多太多的悲喜离合,从来没想过,那么令人艳羡的情感,也会走到挥别的一天。有些时候,你的无赖,你的洒脱,你匪夷所思的话语,都让我猝不及防,而这些,却是你留给我仅存的回忆。
我知道,纵使时光再度倒流,我们的结局,也会像现在这般仓促的完结吧。因为,就像你说的,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更何况,两个毫不相干的人呢。也许,我能做的,就是在相遇的时候好好的珍惜,在离去的时候,轻轻的道别,然后,彼此挥挥手,一个转身,即是永隔。
早已记不清,我们相识了有多久,感觉就像深交了百年,又感觉,只是匆匆一瞥。或许,人生就是如此吧!从相识到相知,从相爱到分离,似乎只是一场久违的幽梦,梦醒,人散,楼亦空。
红尘中,也许只有过客,才是彼此最终的归宿。这场俗世的轮回,我路过你,你路过我,来来去去,走走停停,故事的结尾,我们什么也没留下,什么也没带走,犹如不曾有来过这世间。幻境人生,活着,或许只是一个血肉模糊的过程,上苍让我们相互伤害,只为了能够记住彼此,即便永不相见,也好过、从未碰头。
本以为,今生不会再这么奋不顾身的去爱上一个人,当你傻乎乎的出现,却无形中让我弄丢了自己。转眼,五年了吧,再也没有那般会心的笑过,不知为什么,有你的世界里,我的天堂,仿佛又回到了最初的模样。
每天每天的和你撒娇,和你贫嘴,听你损我,听你骂我,似乎,这一切在不知不觉中,已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知道吗?只有在这样的氛围里,我才能感觉到你的在乎,只有在你无赖圣尊的话语里,我才能感觉到满满的幸福。
可能,所有的美好,都是短暂的吧,终于,这一天还是到来了。我知道,从一开始爱上你的那刻起,我就预知了结局,虽然我无力去改变,但唯一能做的,就是让它晚点到来。只是,这一幕来的太过突然,我还没来得及准备,你慢慢的疏远,慢慢的冷落,已然让我迷失了原有的矜持。
『贰』 将《牡丹亭·游园》改写成800~1000字的散文故事
正在这时,列车停了,岳阳站到了。旁边座位上的一个人起身,对我说:“我到站了,你坐我的位置吧!”我欣喜若狂,千恩万谢坐下来才知道坐着是件幸福的事,我往里面挤了挤,腾出十来公分的距离,示意他坐下来,他说不累,自己到长沙就下车了,“怎么不累!快坐!”我都奇怪自己的语气怎么像下命令,他愣了一下,大约是怕我生气,就挨着我坐下来。
『叁』 写一篇儿童故事或儿童散文 要富有儿童趣味 一定是要自己写的 800字
在漫漫抄红尘中,在平凡袭的生活里,别离是每个人都必须要去面对的一件事情。人各有性,每个人都会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去演绎最后的结局!
面对别离,有人习惯相拥着别离,在不舍中,泪眼迷离;有人习惯站在分别的路口,深情目送,哪怕远去的背影,消失不见;而我,总是习惯,用一个悠然的转身,与将离之人作告别。因为我觉得,那样的姿态,是留给对方最好的礼物!
偌大的世界,60多亿之人口,两个陌生人相遇的概率是0.00487,相爱概率是0.000049,这个概率很鲜明的告诉我们,在这茫茫之中,相遇实属缘分,相知亦是不易,送别更是难能可贵。
两个陌生人相遇,或许成为朋友,或许成为同事,或许成为知己,或许成为恋人,也或许仅只是擦肩而过。老天爷安排许多人,他们用自己特有的妆容,在我们生命里的一场场盛宴里,盛装出席。让我们学会了理解,懂得了宽容,知道了感恩,明白了是非之后,他们又决然而然的华丽转身,重回到自己的轨道里去。
『肆』 我的成长故事小标题记叙散文800字
浩浩长空,皎皎圆月。宇宙的美丽与神奇赋予了人们丰富的浪漫与想象,月亮从来都不是回什么单纯答的虚幻的神话与传说,它寄予了人类对神秘天空的遥想与期盼。张若虚的一首《春江花月夜》可以说是“孤篇盖全唐”。它集中概括了世人对月的理解和寄托。“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诗人仿佛置身与清明澄澈的纯净世界,精骛八极,心游万仞,但又时时刻刻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妙。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伍』 有故事的散文500字
念人一篇故事性较强的伤感散文《今夜细雨绵绵》,情节很令人难忘。文笔简洁优美,值得一读。有空点击看看。
『陆』 把 烽火戏诸侯 的故事 改编成一个800字左右的散文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好像每个孩子小时候都会看着荧屏问爸妈:他是好人坏人。当周的烽火缭绕起时,我便如是问道。忘记了大人们是如何答复了,只是我从此知了一句话叫“烽火戏诸侯”,知了那个被 谥为周幽王的男人为了女色失了家国。
那是小孩子的认知标准,一心以为世界是黑白分明的,没有灰色地带,所以坏人就是纯粹的坏人,而周幽王便被我固执地打上了坏人的标签。
直到可以忘掉那个王的称号,直到知道有一个男人叫做姬宫湦。
妾无所好。
妾平生不会笑。
这是褒姒给自己的忧郁全部的解释。
姬宫湦不是个好的君王,他沉湎酒色不理朝政,他变本加厉地剥削使百姓苦不堪言,他用人不善惹得内外怨愤……但他是王,他有他的倨傲和不可一世。唯独面对褒姒,他放下了 一切。千金买笑、烽火戏诸侯,统统被当做反面素材流传于世,因为他是王,这顶冠冕的强光严实地遮挡了他对心爱的女子的温情。
不知道是不是每个人都会遇到这么一个人,即使在相遇前是一只孔雀睥睨万物,也会在那个人面前把自己当作一只麻雀心甘情愿地沦陷;即使相遇前是无所畏惧的骑士,也会在那 个人面前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反正姬宫湦沉沦在了一个不会笑的女子所给的缺陷的爱情中了。他放下了所有的骄傲,骊山上笙歌曼舞,可何般的盛宴依旧换不来褒姒一笑,只是这 个女子愈是独树一帜,姬宫湦愈想征服。
他为她燃了烽火。
烟火直冲霄汉,引来千军万马,一路烟尘滚滚。诸侯乱作一团。
褒姒嫣然。
后来烽火变成了战火,国亡,再没有一个笑靥绝世的褒姒,亦再没有一个为心爱的人倾国的姬宫湦。
他们的故事在后人的口水中漂流至今,他是王,历史不许他浪漫。
其实我倒挺喜欢褒姒,即便有人说她的冷漠是种病态,即便有人说她是红颜祸水,只是觉得,一个可以在君王面前依旧如故的女子,活得真实率性。就像高山上的苍雪,孤傲笃 绝,她的性情便是那道不容侵犯的雪线,将自己与尘世分明隔开。不想笑,就是不去强颜,管你裂帛管你丝竹,就是没有心意松开紧锁的眉黛就是学不会魅惑学不会迎合。当诸侯乱作一团,感到可笑,就随心展欢颜,管你军马管你国家,就是不改真性情。
很欢喜,那个活的真实的女子,遇到了一个肯为她倾尽天下的男人。
都说周幽王荒唐,不给真心留一点余地。为何不可以说,他只是太爱了,于是忘记了原则,于是付出了太大的代价。忽然想起了李商隐的那句诗: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如卢家有莫愁。倘若他不是王,她不是妃,那他们的故事定不会如此闻名了,但一场不闻名的爱,或许可以长远许多。
不知道有没有三生石有没有轮回之类,我只是自以为是地挥舞着手指,以我的方式给他们一个我喜欢的结局。来世,他只是姬宫湦,她只是褒姒,做寻常人,守护一场寻常的爱。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不要江山,也不要分别。
本篇文章来源于卓芒文学网|http://www.zhuomang.com 原文链接:http://www.zhuomang.com/xiaoshuo/jianghu/8313.html
『柒』 泊秦淮改写成散文800字
如烟的水气雾气笼罩在繁华如昼的秦淮河上,如银的月光静静地映照着江边喧闹的沙岸.在宁静的夜里,我的小船停泊在岸边,不留神靠在了离酒家很近的地方.酒家夜市繁荣,弦歌处处,我躺在小船里,听着隐隐传来轻快的歌声、乐声和众多的嘻笑声,不禁无限感慨.不知亡国之恨的歌女唱着《玉树后庭花》.她们只知清讴娱客,岂知前朝亡国之鉴?而衰世之年,不以国事为怀,反以这种亡国之音寻欢作乐,怎能不使人有历史重演的隐忧呢?
千年前,你把命运的舟泊在秦淮河边,让最美的年华沉醉在梦与醒之间.
千年后,小女子我站在历史的彼岸,透过迷蒙的云雾,回望着秦淮的故事.
秦淮河风情万种的记忆像花苞一点一点在我的心头绽开.
夜夜笙箫的小楼上有歌声隐隐,透过那扇宿命更替的木窗,我看到了你冰清玉洁的眼波中缀满忧伤.
生在乱世的你身委芳尘,日子好像没了归期,只好把心思向夜色诉说,然后交给花儿去记忆.
人们多是从“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中想象着你的美貌,也因为这句话让与你一脉相承的国色天香成了千古骂名,你与“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杨玉环、“幽王为数举烽火”而博其一笑的褒姒成了亡国的导火线,背负了红颜祸水的骂名.
可这又岂是你的初衷?难道你这位江南女子的梦里不曾有过一个饱读诗书、白衣飘飘的少年,他会在灯下吟诗,他会在月下论剑,他会“呵手为伊书”,他会带你远走高飞,去过红袖添香的宁静生活?
也许你曾在秦淮河边无尽地守望,把清晨的鸟鸣等待成晌午的阳光,又把晌午的阳光站成斜阳的凄美和残月的清幽.
于是那个风度翩翩的冒郎轻轻地叩响了你的小窗,也打开了你紧闭的心房.一段才子佳人的故事在桨声灯影的秦淮河边拉开了帷幕.
原以为望断天涯的等待可以换来“执子之手”长相厮守,原以为将生命的帆停在秦淮河边的声色犬马可以换来“与子偕老”细水长流的宁静.可尘事难料,晓雾弄人,一封家书让你和冒郎的相识变成了离别,再回首已是天各一方.
素裙白衫,袭一身清丽与古典,可谁又知道了冷傲外表之下的你却有一颗赤子之心,红颜祸水的背后你岂不也想和姐妹们“通权达变,大义凛然,苟利国家,生死以之”?
深深的庭院,空空的画堂,再也没有飘逸的裙裾让你起舞,再也没有精致的花冠装饰你长长的秀发,五华山华国寺的孤灯下却有长斋绣佛的你的身影.
最终,在一个雷雨后的黄昏,你把自己交给了清澈的莲花池,和曾经的过往一样,把自己交给了水.从将生命的舟停泊在秦淮河边,到把生命的舟沉匿于莲花池底,都好像一场梦,一场凄美的梦.
这就是你的一生,惊鸿一瞥的一生.只是你在沉入池底前可曾回头,可曾再看一眼那美丽的暮色,可曾想起与冒郎在黄昏中并肩的身影?
河水幽幽,依然泛着粼粼青光,一波一波的,似是人心湖的摇曳.一位丽人在夜风中向我款款走来……
『捌』 写叙事性散文和编写故事的区别
叙事性散文比抒情性散文多一个叙事部分,从头到尾是叙事部分,没有记叙文那种鲜明内的开头。 下面我提出容记叙性散文应注意的两点: 一:要选择典型且富有生活气息,但一定不能照抄生活,要有丰富合理的联想与想象。尤其是在写一些历史故事,要有“目击”现场的能力,学会运用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再现当时的历史场景,甚至可以选择与历史人物直接对话的方式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可读性。 二:二是要准确地捕捉事物的细部特征,同时要学会力求用简约生动的笔触去勾勒、描摹,给读者留下鲜明突出的印象。描写分两种:一类是白描,一类是细描。白描是一种简洁朴素、不加渲染的描写方法,而细描则要求笔法工整,描绘细腻。如果说白描相当于中国画中的写意,那么细描更像是中国画中的工笔,但对于高考作文800字的篇幅来讲不论运用哪一类,都应尽量简洁、干净,一般不会是浓墨重彩,关键在于抓住细节的精神。
『玖』 散文有故事吗
《散文不散》。
它有它的中心思想。
也有举例子的简短小故事。
『拾』 把《锦瑟》改写成800字的散文 咋写 给一篇范例
《锦瑟》别解
“一篇《锦瑟》解人难”(王渔洋《论诗绝句》),李商隐这首短短的七言律诗,仅仅五十六字,却引出历代诗家的纷纭众说,有的以为是歌咏瑟声的“适、怨、清、和”的音乐意境的;有的以为是为一个名为锦瑟的侍婢而作的情歌;有的以为是诗人悼念亡妻的挽歌;也有的以为其诗是诗人回顾反思平生遭际之作。而人教版的教参则以为,有些内容“无须讨论”,诗中的“象征意义如何,那就有待专家们各抒己见了”,更是莫衷一是,其语近乎虚无了。
《锦瑟》不易讲解,这是事实,就连金代大诗人元好问,也发出过如此的慨叹:“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但不易讲解绝不等于不能讲解,只要我们真正把准了诗的情脉,揭开这一诗迷,也就有了一种可能。
李商隐生活的时代,正是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唐王朝走上穷途之时。这个时期,整个的王朝在朋党纷争的风雨中飘摇。李商隐十七岁便以文才见知于牛党重要成员令狐楚,引为幕府巡官,25岁时,得令狐楚的儿子令狐陶的奖誉,中了进士。可就在这时,令狐楚染病去世。没了生活依靠的李商隐,一时茫然不知所措,恰也是这个时候,属于李党的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因爱慕其才,聘请他去府中掌书记,并且还把女儿嫁给了他。自此,李商隐便被卷入了“牛李党争”的旋涡。原先李商隐出自令狐楚门下,自然被归入了牛党的阵容;现在李商隐又成了李党的东床快婿。“忠臣不事二主”,而李商隐却如此轻易地“改弦更张”,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他的一生便始终伴随着牛党人的咒骂、诋毁、中伤,最终他也就成了那政治旋涡中的溺水者。真可谓“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尝开”(崔珏《哭李商隐》)。
鉴于此,《锦瑟》一诗,便也就浮出它的冰山一角。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自宋元以来,诗家囿于“五十弦”而引发出种种猜测。或以为诗人写此诗时“年近五十”;或以为“瑟本二十五弦,一断而为二,则五十弦矣。故曰无端,取断弦之意也”。其实,李商隐常用“五十”之数,如“雨打湘灵五十弦”,并无特殊的内涵。起句是以“锦瑟”为兴感之物,是为了借以谴词见意罢了。诗眼该是“华年”,瑟弦多而音繁,音繁而绪乱,绪乱而“华年”见难。周汝昌先生以为“所设五十弦,正为‘制造气氛’,以见往事之千重,情肠之九曲”,实为中的之语。
颔联的上句“庄生晓梦迷蝴蝶”,用的是《庄子·齐物论》中的寓言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此典故常为后人用来表示浸沉于一种虚幻的痴迷之态。李商隐的诗里也常常“飞”出这样的蝴蝶,“怜我秋斋梦蝴蝶”(《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枕寒庄蝶去”(《秋日晚思》)等等。显然,李商隐用其典,隐约包涵着一种美好的境界,这境界让诗人品尝到的是“自喻适志”之况味,即愉悦而惬意。然而,这一境界最终又如虚缈的梦幻。纵观李商隐一生,唯一能让诗人心性欢愉的生活际遇,便是他与王茂元女儿的婚姻。传说两人婚后琴瑟和谐,情深意笃。李商隐极富盛名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便是一个明证。可惜的是,这种幸福只给了诗人十三年的时间,王氏便突然病逝,如蝴蝶一样飘然而去,不知何往。既往的美好也就成了缠绕在诗人心头永远挥之不去却又迷离朦胧的梦。
下句“望帝春心托杜鹃”,用的是有关“望帝”的传说,说的是望帝称王于蜀,起用荆州人为相,后又禅位退隐,于西山修道,不幸国亡身死,则“化为杜鹃鸟,或云化为杜宇鸟,亦曰子规鸟,至春则啼,闻者凄恻”。李商隐的诗中,时有这样的哀鸣传出,“蜀王有遗魄,今在林中啼”(《井泥四十韵》),“蜀魂寂寞有伴未?几夜瘴花开木棉”(《燕台四首·夏》),“堪叹故君成杜宇,可能先生是真龙”(《井络》)。诗人将自己难言的哀怨寄予望帝托付于杜鹃。“人言此鸟,啼至血出乃止。”由此可见,其怨情之痛之深。李商隐的婚姻是幸福的,可也正是这短暂的幸福,使他无意中坠入了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他不但仕途上偃蹇不遇,坎坷终身,而且人格也备遭诋毁,“放利偷合”、“诡薄无行”(《新唐书·李商隐传》)等等罪名被集于一身。“新知遭薄俗,旧友隔良缘”(《风雨》),便是诗人现实生活中孑然孤立处境的写照。心中的冤屈何以倾诉,也唯有“托物寓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