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别林励志小故事50字
Ⅰ 卓别林的人生故事
个性档案
最关心的人:哥哥雪尼·卓别林
最 恨 的人:希特勒
最喜欢的事:拍电影内
最伤心的事:3次离婚
最反对的容事:有声电影
最爱说的话:再试一次
不加入美国国籍的理由:我是世界公民
艺术踪迹
《谋生》(1914年)
《阵雨之间》(1914年)
《淘金记》(1925年)
《马戏团》(1927年) 获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提名和最佳喜剧导演奖提名,获荣誉奖。
《城市之光》(1931年)
《摩登时代》(1936年)
《大独裁者》(1940年)获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提名、最佳影片奖提名和最佳编剧奖提名。
《凡尔杜先生》(1947年)获奥斯卡最佳编剧奖提名。
《舞台生涯》(1952年)
《一个国王在纽约》(1957年)
《香港女伯爵》(1967年)
Ⅱ 卓别林小故事
卓别林从小就深受父母离异的痛苦。幸运的是她有一位好母亲,她在为生活操劳的同时,还常常教育他如何做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染幼小的卓别林,使他懂得:一个人的成功要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
卓别林的母亲是杂剧场的喜剧演员,那时她年纪刚近30,显得娇小玲珑,白皙的面孔,青紫色的眼睛,淡棕色的长发一直垂到腰底下。卓别林和雪尼都崇拜母亲,虽然实际上她并不是一位倾国倾城的佳人,但他们都觉得她美丽得像天仙一样。她常常很得意地把兄弟俩打扮得整整齐齐,星期日一块儿出去旅行,雪尼穿的是贵族伊登中学学生装和长裤,卓别林身上是一件蓝色天鹅绒上衣,配上一副蓝色手套。每逢这种时候,他们总是沿着肯宁顿路漫步,一路上出尽了风头。
卓别林记忆中的一次不平凡的大事是:一次跟母亲一起去水族游乐场看杂耍,看到了“她”,那是一个活生生的女人,在熊熊烈火中伸出脑袋向人微笑,母亲把卓别林举到一个装满木屑的大桶口边,让他从里面摸一包意想不到的东西,结果包里是支吹不出声音来的糖口哨,还有一只玩具红宝石胸针。再有一次是去坎特伯雷杂剧场,卓别林坐在一张红丝绒椅子上,看母亲表演……
后来,天黑了,坐在一辆四匹马拉的马车顶上,母亲把卓别林裹在一条旅行毯里,车上还有她剧团的一些朋友,他们的吹鼓手吹响了号,合着马匹的得得蹄声和挽具的丁丁铃声,沿着肯宁顿路驶去,于是年幼的卓别林就沉浸在他们的欢乐和嬉笑声中。
后来,卓别林母亲的嗓子渐渐失润,她的喉咙本来就容易感染,她稍微受了点儿风寒就会患喉炎,一病就是几个星期,然而又必须继续演唱,于是她的声音就越来越差了。她对自己的嗓子已经没有把握。唱到半当中,它会变得沙哑,突然低得像是在轻声细语,于是听众就哄堂大笑,开始喧哗。为自己的嗓子提心吊胆,这就影响了她的健康,使她在精神上垮了下来。结果是,她剧团里的生意越来越少了,最后是完全没有生意了。
由于母亲的嗓子不好,卓别林5岁那年就第一次登上了舞台。母亲不愿意把儿子一个人留在那间分租的房子里,晚上常常带卓别林上戏院。那时候她正在奥尔德肖特的俱乐部里演唱,那实际上是一家肮脏的下等戏馆,招待的对象多数是士兵。那些士兵都是很粗野的,只要一不满意,就会跟你恶作剧。一般演员都把在奥尔德肖特的演出看作是恐怖的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