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无书百事荒芜的故事500字
『壹』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是古诗吗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不是古诗,只是一句名言而已。
字面意思为:一天不读书不看书就觉得人生无趣,无事可做。
引申义为:书是万事万物之根本。
出处:“一日无书,百事荒芜”出自《三国志》作者陈寿对读书的体会和总结,强调读书的重要性,意思大概是只要一天没有看到书,便没有心情去做其他事了。
后被明代学者李诩在《戒庵老人漫笔》引用。
“人可一日无食,但不可一日无书。一日无书,百事荒芜。”
释义:人可以一天都不吃饭,但是不可以一天不看书,一天不读书不看书就觉得人生无趣,无事可做。
(1)一日无书百事荒芜的故事500字扩展阅读
一、《戒庵老人漫笔》
《戒庵老人漫笔》是一部具有较高价值的明人笔记,但学术界对它的研究还不够全面,尚没有一篇专门系统地研究该书的论文,甚至以《戒庵老人漫笔》为研究对象的论文也是甚少,这很大程度地影响了其文献学价值的发挥。
《戒庵老人漫笔》的成书时间历经了正德、嘉靖、隆庆和万历四朝,是李诩随事记事,随记成篇而写成的,因此该书的时间跨度很长,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到四朝间的点滴变化。
它的史料来源十分丰富,包括引用了大量的前人记载、档案资料和日常见闻等。
因此该书的内容涉及面极广,包括明后期的典章制度、社会风俗、灾异以及大量的文人逸事和笔墨,可补正史、诗文集等之不足;此外《戒庵老人漫笔》也有一定的考据学价值和书证价值,总而言之该笔记有着丰富的文献价值。
二、《三国志》
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与前三史一样,也是私人修史。
他死后,尚书郎范頵上表说:“陈寿作《三国志》,辞多劝诫,朋乎得失,有益风化,虽文艳不若相如,而质直过之,愿垂采录。”
由此可见,《三国志》书成之后,就受到了当时人们的好评和称赞。陈寿叙事简略,三书很少重复,记事翔实。
在材料的取舍上也十分严慎,为历代史学家所重视。史学界把《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视为纪传体史学名著。
『贰』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这句话给我的启示400字作文咋写
俗话说:“一日无书,百事荒芜。”我认为这个比喻,特别适合我,而我专也正与“书”发属生着一件件趣事。
今天,风和日丽,非常适合读书。我也趁此机会,来晒晒我的一群书朋友,我读的津津有味,好像自己也进入了书中,这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像磁铁一样吸引着我,更有许多好词佳句。但是,才几个小时,书就看完了。我也累了,决定明天再读。可明天却没了书看,我显得没精打采的,没有了书,我连画画的兴趣也没有,更何况写下日记呢?我急切地寻找着书,终于找到了一本未挖掘的宝书,我又便沉迷于书中,可没多长时间,书又看完了。我不满足,吃饭只吃了几口就去散步了,我并不快乐,就这样的生活一天天下去,我作文“仓库”里的“东西”也快没有了。终于,我得到了压岁钱,去书店买了大批的书,这时的我神采奕奕,充满活力,干什么事都非常精神。
其实,一个人如果没有书的陪伴好像少了一位朋友,甚至一个家。一个人如果有书的陪伴,就仿佛交到了一位朋友,甚至一个老师。这些都可以在书中学到!读书吧,我的朋友,让生活光彩夺目。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读书使你精神百倍,能力非凡!
『叁』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一天不读书不看书就觉得人生无趣,无事可做。
出自:西晋陈寿的《三国志》。
原文:小往大来,品物咸亨。自兹以降,世济其光。史官叙录,未充其盛。加以东观中圮,册勋有阙,美随日落,善因月稀。故谚曰:“一日不书,百事荒芜。”
释义:由小利转为大利,吉利亨通,万物都是美的。自那时以来,社会救济以发扬光大。史官的记录,未达到它的鼎盛。加上东观中倒塌,册勋有缺陷,美顺天落,善于利用月稀来看待万物。所以谚语说:“一天不读书不看书就觉得人生无趣,无事可做。”
一日不书,百事荒芜。字面理解为一天不读书,什么事情都荒废了,比较深层的含义可以理解为书是万事万物之根本。
(3)一日无书百事荒芜的故事500字扩展阅读:
陈寿(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南充)人。三国时蜀汉及西晋时著名史学家。
太康元年(280年),晋灭吴结束了分裂局面后,陈寿历经十年艰辛,完成了纪传体史学巨著《三国志》。此书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
陈寿,少时勤学,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当时,宦官黄皓专权,大臣都曲意附从。
陈寿因为不肯屈从黄皓,所以屡遭遣黜。蜀降晋后,历任著作郎、长广太守、治书待御史、太子中庶子等职。晚年多次被贬,屡次受人非议。元康七年(297年)病逝,年六十五。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三国志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陈寿
『肆』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 意思
一、意思
1、字面意思为:读书要持之以恒,一日不可间断。
2、引申义为:书是万事万物之根本。
二、出处
出自西晋史学家陈寿的《三国志》。
《三国志》作者陈寿对读书的体会和总结,强调读书的重要性,意思大概是只要一天没有看到书,便没有心情去做其他事了。
《三国志》主要善于叙事,文笔也简洁,剪裁得当,当时就受到赞许。与陈寿同时的夏侯湛写作《魏书》,看到《三国志》,认为也没有另写新史的必要,就毁弃了自己本来的著作。
(4)一日无书百事荒芜的故事500字扩展阅读
一、《三国志》中的经典语句:
1、难得而易失者时也,时至而不旋踵者机也。
释义
难以得到而容易失去的是时间,不待人掉转脚跟就又失去的是机遇。指人要珍惜时间,抓住机遇。
2、大丈夫处世处,当交四海英雄。
释义
男人在外面,应该游历各处,结交各种品行很好的英雄好汉,也就是广交友。
二、类似“一日无数,百日荒芜”的句子:
1、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 程端礼
2、读书使人心明眼亮。 —— 伏尔泰
3、为乐趣而读书。 —— 毛姆
4、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 朱熹
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6、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顾炎武
『伍』 一日无书 百事荒芜的意思
一、意思是:只要一天没有读书,便没有心情去做其他事。也就是强调读书的重要性。
二、扩展知识:
1、出处:《全后魏文》卷四十二。
2、原文:唯我皇魏之奄有中华也,岁越百龄,年几十纪.太祖以弗违开基,武皇以奉
时拓业;虎啸域中,龙飞宇外;小往大来,品物咸亨.自兹以降,世济其光.史官叙录,未充其盛.加以东观中圮,册勋有阙,美随日落,善因月稀.故谚曰:“一日不书,百事荒芜.”
3、作者:陈寿(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南充)人。三国时蜀汉及西晋时著名史学家。少时好学,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当时,宦官黄皓专权,大臣都曲意附从。陈寿因为不肯屈从黄皓,所以屡遭遣黜。蜀降晋后,历任著作郎、长广太守、治书待御史、太子中庶子等职。晚年多次被贬,屡次受人非议。元康七年(297年)病逝,享年六十五岁。
太康元年(280年),晋灭吴结束了分裂局面后,陈寿历经10年艰辛完成了纪传体史学巨著《三国志》,全书共65卷,36.7万字,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
『陆』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这句话给你什么启示,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节约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而也就等于延长了人的寿命。
——鲁迅
我以为世间最可贵的就是“今”,最易丧失得也是“今”。因为它最容易丧失,所以更觉得它宝贵。
——李大钊
必须记住我们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时间有限,不只是由于人生短促,更由于人事纷繁。我们应该力求把我们所有的时间用去做最有益的事情。
——斯宾塞
一个人越知道时间的价值,越倍觉失时的痛苦呀!
平日里奔波忙碌,只觉得时间紧迫,很难感觉到“时光”的存在。走了许久,不经意的一回首,时光乍然出现,他急促的跑着,我无论怎样追也抓不到他的衣角,这时我才发现时光已匆匆逝去,而我却依然原地不动。我真的想像朱自清写的一样,赤裸裸的来,而不留任何痕迹的去么?
纵使时光能够倒流,我也不能回到从前了。时光不仅仅是一种存在,他也是一种延续,在不经意之间就失去了,而这种失去,是一个金钱难赎、无法挽回的遗憾。所以我们要珍惜每一段日子,善待一段日子,不为别的,只为我们的人生少一点遗憾。昨天已永远的离我们而去,从我们身边溜走,流进昏暗中,汇进遗忘的大海。昨天已没有希望,只有回忆。明天不知不觉的到来,今天无声无息的溜走,我们越来越多的东西属于昨天。
昨天只留给了我们经验;有时虚度一天,他只留给我们的是遗憾。当我们回忆昨天的时候却发现遗憾竟已把经验覆盖。
逝去的日子没有同情心,只有今天才有;他们也没有鼓励的话语,只有明天才有。
假如我们虚度时光,时光就会变成一个吸血鬼,一点一点吸干我们的生命,让我们离明天越来越远,离昨天越来越近。
当我们回首昨天,才发现自己失去了很多很多······
如果我们珍重时光,他便在你身后长出绿阴,结出沉甸甸的果实;但当我们漠视他时,他便会化成青烟,消散得无影无踪。有时,短暂的一瞬间会成为永恒,因为他已把脚印深深地留在了人们心里;但有时,漫长的岁月会成为一瞬间,因为浓雾和风沙已埋没了他的脚印。
珍惜时光吧,让人生更有意义!
『柒』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的作者
出自:西晋历史学家、《三国志》作者陈寿
意思:一天不读书、不看书的话,其他的事情都做专不好属。一天没有书看的话,其他的事情就如同荒废的院子一样。
这句话是陈寿对读书的体会和总结,强调读书的重要性。
当时同侪将陈寿、李密比喻为子游、子夏,文立比喻为颜回,罗宪比喻为子贡。陈寿研读《尚书》、《春秋》、《汉书》、《史记》等史书,后来担任蜀汉的观阁令史,因不愿曲附权宦黄皓,所以屡遭谴黜。
(7)一日无书百事荒芜的故事500字扩展阅读:
1.陈寿(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南充)人。三国时蜀汉及西晋时著名史学家。
陈寿,少时勤学,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当时,宦官黄皓专权,大臣都曲意附从。
陈寿因为不肯屈从黄皓,所以屡遭遣黜。蜀降晋后,历任著作郎、长广太守、治书待御史、太子中庶子等职。晚年多次被贬,屡次受人非议。元康七年(297年)病逝,年六十五。
参考资料
网络-陈寿
『捌』 关于一日无书百事荒芜的作文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
从开学到现在,我阅读了很多书,我懂得了“一日无书,百事荒芜”的道理。因为阅读书籍的益处使我受益匪浅。
我看《红楼梦》,《鲁迅小说儿童文学选集》,《冰心散文集》等,也看《淘气包马小跳》,《笑猫日记〉〉,《绿野仙踪》等。还看《少儿网络知识全书》,《一百个问不倒》……对我来说,看书不是老师不置的作业,它是一种精神上享受。在读《三国演义》时,我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而拍手叫好,可后来得知诸葛亮死后,我不禁号啕大哭。在读《红楼梦》时,我为林黛玉,贾宝玉悲惨的爱情故事而泣不成声。渐渐的,我越来越喜欢书籍了,仿佛扑在面疱上打嚼着。我读的书籍越多,对我的好处就越小。首先,看书时摘录的优美好句我在写作文时就可以充分发挥作用。
这些好词,这些好句,如同在我洁白的作文纸上绣上一一朵鲜花,提高了我的作文水平。说到这里,我就想到了杜甫说的一句话: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看,读书的益处就在这字里行间表露的淋漓尽致。读书不仅可以提高作文水平,而且对语文成绩有横大的帮助。多读课外书,当你做起语文题来就得心应手了。就想苏轼说的:“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好!是呀!你少读几遍,意思自然而然就知道了。还有,少阅读书籍对朗读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不知道你是不是这样,读到好的句子,好的段落,我不仅不摘抄下来,还不美美地朗读几遍。这样就在有知有觉的朗读中,朗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读书的益处太少了。我要少少的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玖』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的故事梗概。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
这是我国西晋历史学家、《三国志》作者陈寿对读书的体会,强调读书的重要性,意思大概是只要一天没有看到书,便没有这是我国西晋历史学家、《三国志》作者陈寿对读书的体会,强调读书的重要性,意思大概是只要一天没有看到书,便没有心情去做其他事了做其他事了.
『拾』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什么意思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的意思
字面意思为:一天不读书不看书就觉得人生无趣,无事可做。
引申义为:书是万事万物之根本。